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受理号:CQZ1800099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

技术审评报告

产品中文名称:多孔钽骨填充材料

产品英文(原文)名称:/

产品管理类别:第三类

申请人名称: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目录

基本信息 (3)

一、申请人名称 (3)

二、申请人住所 (3)

三、生产地址 (3)

产品审评摘要 (4)

一、产品概述 (4)

二、临床前研究摘要 (6)

三、临床评价摘要 (13)

四、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 (18)

综合评价意见 (27)

基本信息一、申请人名称

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二、申请人住所

重庆市渝北区勤业路9号

三、生产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勤业路9号

产品审评摘要

一、产品概述

(一)产品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由符合ISO13782标准要求的纯钽材料烧结制成,多孔结构,由棒、块、颗粒组成。

(二)产品适用范围

棒单独使用,适用于Ⅰ期或Ⅱ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中的松质骨缺损填充;块和颗粒与自体骨共用,匹配坚强固定器械,适用于四肢非承重部位的腔隙性松质骨缺损填充。

(三)型号/规格

型号:

多孔钽骨填充棒:TaBw01;

多孔钽骨填充块:TaKC01、TaKY01、TaKYX01;

多孔钽骨填充颗粒:TaKLS01、TaKLM01、TaKLL01。

不同型号对应的规格如下:

表1--多孔钽骨填充棒型号、规格

表2--多孔钽骨填充块型号、规格

表3--多孔钽骨填充颗粒型号、规格

(四)作用机理

1.三维连通的多孔结构与人体骨组织结构相似,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了结构保障。

2.产品的植入早期力学性能支撑缺损的空间外部轮廓,实现填充功能。随着植入时间的增加,骨组织长入的完成,使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得到强化。

二、临床前研究摘要

(一)产品性能研究

申报产品主要从孔隙性能、力学性能、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性能研究。产品中元素含量经元素分析仪及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光谱仪进行测定;产品的力学性能由疲劳试验机进行测定;产品的孔隙性能按国家标准《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中的试验方法,利用工业CT对孔隙率、孔径等指标进行检测。

1.孔隙性能分析

(1)孔隙率分析

在同种CT检测分析条件下,对申报样品分别进行5次孔隙率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在同种检测分析条件下,对申报样品分别进行5次孔隙率检测值均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其准确度,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是可接受的。

(2)孔径分析

经CT检测获得产品内部0-1mm内不同孔径范围孔隙的统计分布趋势,孔隙平均直径分别为478μm。

(3)开孔率分析

经CT检测后获得产品开孔率的检测值。

2.力学性能分析

通过疲劳试验机测量产品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研究孔隙度对多孔钽主要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及多孔钽与人体骨组织力学性能的比较。

(1)产品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由不同孔隙率的试样进行抗压性能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随孔隙率增加,样品

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降低,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弱。

(2)产品弯曲强度由不同孔隙率的试样进行抗弯性能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随产品孔隙率的增加,弯曲强度不断下降。原因是由于随着孔隙率的增加,钽颗粒与颗粒之间结合的几率减少,结合强度变低,导致材料弯曲强度不断降低。

(3)产品的疲劳性能选用压缩—压缩疲劳的方式。检

测采用的标准为ISO14801,选用压缩单向载荷,载荷在标称峰值和10%标称峰值之间呈正弦曲线变化,载荷频率为15HZ。实验数据表明:随着测试压力减小耐疲劳压缩次数增加趋势,符合理论规律。

(4)摩擦性能分析

选用已上市骨小梁钽金属产品为对照组,测试样品分别按照试验要求制备出不同的规格形状。按标准ASTM D4518中斜面仪的方式检测材料的摩擦系数,选用新鲜牛骨作为试验的摩擦材料,松质骨制备成基底,皮质骨制备成滑块,试验过程中滑块的速度为1.5°每秒。试验数据表明,多孔钽

和骨小梁金属与松质骨的摩擦系数高于松质骨与皮质骨的

摩擦系数,并且试验组摩擦系数略高于对照组。植入材料的摩擦系数高有利于早期稳定及与自体骨和外周软组织的附

着力,有利于植入产品的成功率。

3.非金属元素含量特点

该产品暴露在空气中能够吸收氢、氧、氮等气体,表面生成具有抗腐蚀能力的钝化氧化膜。多孔化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度的增加提高了材料的氧含量。烧结多孔钽材料的氧含量由材料本身的氧含量、氧化膜以及表面吸附气体中的氧含量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本身的氧含量与刚烧结出炉时的氧含量一致。同理,其他非金属元素的含量也由这三部分组成。

(二)生物相容性

按照GB/T 16886的相关规范完成了细胞毒试验、皮内刺激试验、致敏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Ames试验、TK基因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植入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等试验研究,各项试验目的、方法及结果与常规骨科植入物金属材料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该产品的生物相容性满足GB/T 16886对植入性器械的相关要求。

(三)灭菌

该产品为非灭菌包装。

(四)产品有效期和包装材料

该产品的有效期为包装有效期,该产品内包装由透析纸和盖材两部分组成,按照《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货架寿命申报资料指导原则》,对货架有效期进行验证,确定产品有效期为 5 年。

(五)动物研究

1.推出力强度实验

以新鲜牛骨制造不同的骨缺损模型,填充不同规格多孔骨填充材料,进行推出力的检测,判断产品与骨组织早期的结合强度。推出力结果证明随着填充块的增加推出力呈现增大趋势,产品的填充能够稳固骨缺损部位,并起到早期支撑的作用。推出力强度表明产品与骨组织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强度。

2.兔股骨骨缺损植入实验

通过兔股骨髁上骨缺损植入模型,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产品与骨组织紧密接触。8至12周产品表面和孔隙内已长满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小梁已发育成熟并与材料直接接触,呈交织状平行排列覆盖于材料表面并填入孔隙。钽与骨形成较为牢固的钽-骨直接结合,界面无软组织间隔,新生骨与宿主骨融为一体。

3.兔桡骨骨缺损植入实验

通过制备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植入产品。术后大体观察表明术后16w材料表面被一层骨样组织包裹,界面与宿主骨结合牢固,材料孔隙大部分被骨样组织填充,界面结合较牢固。HE染色显示最终形成成熟骨性骨梁。硬组织切片显示,术后16w新生骨已充满产品孔洞大部分,并与孔洞壁紧密结合,孔洞内仍可见纤维及血管。扫描电镜显示,多孔表面最终被粗大致密的骨胶原及不规则骨组织完全覆盖,孔

隙消失。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术后16周Micro-CT 横断面、冠状面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各组材料与骨界面、周围表面孔隙内均有骨组织生长,界面骨结合牢固,材料均未出现断裂,材料内部均有新生骨痂生成,并向缺损中心延伸。

4.兔竖脊肌植入实验

将产品与同等数量及等体积的多孔钛对照。硬组织切片显示,12w两组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变薄,细胞及小血管均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多,束状排列,整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显示12w时两组材料孔隙内形成广泛的肌纤维重叠、融合,内生性长入,产品孔隙内肌纤维长入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5.兔髌腱植入实验

通过兔髌腱内植入,以多孔钛作为对照,大体观察见产品与宿主肌腱结合紧密。光镜观察对照组材料周围包膜较试验组更疏松且更厚。扫描电镜显示两组材料孔隙内均充满了肌腱纤维,与孔壁结合紧密,无缝隙存在。硬组织切片显示12w时试验组表面和孔隙内长满新生肌腱,肌腱纤维呈束状排列,小血管及细胞成分减少,肌腱胶原纤维-多孔钽紧密融合于一体。

6.兔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植入实验

制备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模型,对照组钻孔,不

植入材料。术后大体观察显示16周缺损部位逐渐被新生软骨组织完全覆盖,表面平整光滑。扫描电镜显示术后16w材料表面逐渐出现较多钙盐沉积,新生软骨及成骨细胞连接成片状,细胞外基质逐渐覆盖多孔钽表面,孔隙内出现新生骨组织长入。硬组织切片显示,术后16w多孔钽表面紧密附着新生骨组织,无纤维包囊,骨小梁向多孔钽孔隙内生长,并与周围皮质骨相连,软骨缺损区域已完全被新生软骨组织覆盖,新生软骨组织与多孔钽结合紧密,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结合在一起。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术后16w多孔钽与周围宿主骨形成了良好的整合。

7.犬骨缺损植入实验

多孔钽-骨组织CT扫描显示植入6个月后材料与骨组织紧密接触,骨组织沿钽棒向骨髓腔内生长,骨组织的内生长已深入多孔钽棒内部,同时在实体钽棒和多孔钽棒外包裹钽棒生长。硬组织切片显示材料与骨组织紧密接触,钽-宿主骨界面骨组织长满材料表面及内部孔隙,与皮质骨接触部分被新生骨组织紧密包裹。钽与骨形成较为牢固的钽-骨直接结合,界面无软组织间隔。同时骨组织随钽棒从皮质骨表面向骨髓腔内生长。推出力性能显示植入6个月时多孔钽棒推出力大于实体钽棒,3个月多孔钽棒样品均值小于6个月推出力均值。

三、临床评价摘要

由于该产品已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中,因此,采取了与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进行等同性对比并分析临床结论外延性的系统评价方法,完成了临床评价,并提供了支持性资料;同时,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注册申请人也进行了单组目标值法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补充强化了系统性临床评价的证据强度。

(一)单组目标值法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

1.临床试验目的

评价多孔钽骨填充材料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临床试验设计

该研究为运用单组目标值法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已上市骨小梁钽金属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数据设立目标值,进行临床试验,以确认产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3.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关节存活率。

次要评价指标:其他各随访时间点的关节存活率,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检查结果、Harris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等,以及评价生活质量的SF-36量表。

4.统计学设计

原方案设计为:根据参考文献中临床研究数据,结合目前的临床实践经验,以97.8%为靶值,目标值90%,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双侧5%,把握度80%,10%脱落率,按总体正态分布估计,该研究预计入选患者94例。

本研究在完成48例时终止了临床试验,并进入统计分析。根据该研究原预计入选患者94例属于提前终止试验。其理由为:①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发布了《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而本产品进入了该目录;②由于本试验以97.8%为靶值,目标值90%,因此严格意义上满足二项分布的条件,按PASS软件重新估计样本含量为46例。根据以上理由,在病例数达到48例时,提前终止试验,进行数据库锁定和统计工作,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可信区间下限及其可达到的检验水平。

5.临床试验情况

期中分析时,该研究共入组病例48例,其中46例进行疗效分析,全部病例纳入安全性分析。

6.基于样本含量重新估计的统计分析结果

该试验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46例病人术后6个月的关节存活率为100%,极高的预设有效率的标准误非近似正态分布;按期中分析的思想,阶段性数据统计时可判定,在显著性水平0.017(整体α/3)和把握度80%检验水平的要求下,可信区间下限超过了预设目标值。

7.基于原方案的统计推测

同时,在成功率先验假设100%的情况下,基于80%以上把握度进行容忍失败例数推测,后验失败的概率为小概率事件,原预定检验结果表现显著性的可能性极大。

8.临床试验结论

该试验通过阶段性单臂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在调整I 类错误膨胀后更严格的检验水平下,按照可信区间估计方法,可观察到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满足预设的临床应用要求,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适用范围一致。

(二)基于医疗器械等同性及自身临床数据进行的临床试验结论外延性评价

结合自身临床试验数据及同类已上市多孔钽产品临床数据作为先验信息,系统评价了其它已上市非金属多孔骨填

充产品与多孔钽骨填充产品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临床价值的一致性,通过量化meta分析及定性荟萃分析,论证了临床研究结论对其它申报型号(块和颗粒)及股骨头外四肢适用部位的外延性。

1.定量评价结果

定量分析纳入的文献具有相同的结局指标,对纳入的研究进行了质量评价,大部分试验数据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较完整,按Cochrane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数据质量较高。

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为治疗优良率。在meta分析时,对OR值进行合并,即总结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风险比值比。次要指标为V 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Hams评分、愈合率和不良反应等。

主要疗效指标meta分析纳入565病例进行定量分析,其中试验组为非致密形态人工骨相关材料进行植入治疗,对照干预措施包括手术、药物治疗或其他植入治疗。结果显示,合并OR值为0.31,P<0.05,认为合并OR值有统计学意义,即非致密性人工骨植入治疗有效。可以判定,非致密形态人工骨填充材料进行植入治疗,其治疗风险是其他治疗方式(手术、药物治疗或其他植入治疗)的0.31倍。Egger’s 线性回归法分析提示无明显发表偏移。此外,研究通过逐一剔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OR值未见明显

改变,表明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基于两组比较,Harris评分分析纳入文献及该产品自身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样本量为275例,其中试验组为非致密形态人工骨填充材料(包括多孔钽填充材料)进行植入治疗,对照干预措施包括手术、药物治疗或其他植入治疗,结果显示,合并均数差值为 6.28,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骨填充植入治疗组较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增加。研究通过逐一剔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OR值未见明显改变,表明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基于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META分析,纳入文献数据进行治疗前、后meta分析,共包括655例病患。结果显示,合并均数差值为18.39,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经人工骨植入治疗后Harris评分显著增加。Egger’s线性回归法分析提示无明显发表偏移,通过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该产品自身临床试验病例Harris评分差值的区间估计值,与META分析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非致密形态人工骨治疗前后V AS评分的META分析纳入文献中病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共175名患者接收治疗,结果显示,合并均数差值为-2.99,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人工骨植入治疗后V AS评分显著减小。通过逐一剔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OR值未见明显改变,表明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2.定性评价结果

在量化分析该产品在股骨头部位与其它已上市非致密形态人工骨填充材料(包括多孔钽填充材料)临床一致性的基础上,对无对照组及结局指标完全不同的其它四肢松质骨缺损填充的临床研究,进行定性分析。从分析结果上可以得到,有96.30%的研究认为非致密形态人工骨相关材料进行植入治疗结果有效,并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不良事件中较常见的是软组织炎症和疼痛。

综上,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可认为非致密形态人工骨填充材料(包括多孔钽填充材料)进行四肢非承重部位腔隙性松质骨缺损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该产品与已上市骨填充产品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临床价值具有一致性,结合该产品大量动物植入试验结果,可判定临床试验外型号规格及适用部位的临床预期为良好。

四、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

(一)明确的产品适用范围

棒单独使用,适用于Ⅰ期或Ⅱ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中的松质骨缺损填充;块和颗粒与自体骨共用,匹配坚强固定器械,适用于四肢非承重部位的腔隙性松质骨缺损填充。

(二)警示及注意事项

1.警示: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请在使用前,检查

产品包装的完整性及产品是否损坏,避免用于预期有绝对拉伸应力的部位。

2.注意事项:

(1)产品的植入过程和条件应符合卫计委相应的技术管理规范。

(2)其他配合使用的植入物材料应与本产品相容,避免出现电偶腐蚀或其他反应。

(3)手术医生应熟悉产品植入技术,熟练使用相关手术器械。

3.

术前——

医生:

1、医生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体重、职业、活动强度、精神状况、对异物是否过敏、病程病情等情况判定其是否适合使用本产品;

2、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型号规格,手术前须备齐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

3、医生在术前应使患者全面了解产品和手术的风险和局限性,以及遵医嘱的重要性;

4、术前应检查包装完好性,并明确其灭菌状态。手术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植入物,不可继续使用。

患者:

1、与医生沟通手术前注意事项;

2、按照医生要求准备手术。

术中——

医生:

1、严格按照产品的操作说明进行手术;

2、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材料的无菌状态;

3、安装产品时,注意力度,以免损坏材料;

4、除非设计允许及技术手册上明确说明,不得以任何方式加工或改变植入物,避免对产品外形进行修正、弯曲、切刻或划伤,以防产品失效。

患者:

积极配合医生手术。

术后——

医生:

1、将材料的名称、关键性技术参数等信息以及与使用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必要信息记载到病历等相关记录中。

2、加强术后的管理,实时掌握病人的手术部位身体及材料变化情况。

3、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合理建议。

4、对于取出的材料,需严格按照医院植入材料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并做好记录。

患者: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专家会审评管理办法

附件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咨询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完善技术决策机制,更好的履行技术审评职能,明确咨询专家责任、权利、义务和管理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规定,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工作实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建立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制度,设立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员会)。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器审中心)承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建、委员遴选与增补等工作,负责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运行、会议组织和服务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应当遵循科学、依法、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 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遵守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专家咨询委员会构成 第五条根据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审评工作需求,设立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第六条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应由涉及该专业领域的专

家组成,人数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七条各专家咨询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各一名。 第三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资格条件 第八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坚持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廉洁公正,遵纪守法; (二)在医疗器械所涉及相关学科,如医学、声学、电子、材料、机电、光学、药学、毒理、生物评价、生物统计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情况和发展趋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三)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四)能保证按要求承担和完成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按时参加相关会议; (五)身体健康,聘任时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院士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专业涉及领域具有较深造诣、学术水平能得到本专业学者广泛认可,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同等专业水平; (二)熟悉本专业医疗器械国内外创新发展的趋势; (三)熟悉本专业医疗器械国内外的临床应用及监管现状; (四)主任委员应为院士或各专业的领军人物。 第四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职责与任务 第十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器审中心组织的论证、咨询、决策工作,为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提供理论指导、政策建议、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

技术审评报告

受理号:0010600120190386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 技术审评报告 产品名称: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 产品管理类别:第二类 申请人: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

目录 基本信息 (3) 一、申请人名称 (3) 二、申请人住所 (3) 三、生产地址 (3) 产品审评摘要 (4) 一、产品概述 (4) 二、临床前研究摘要 (5) 三、临床评价摘要 (10) 四、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 (11) 综合评价意见 (14)

基本信息一、申请人名称 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二、申请人住所 珠海市香洲区同昌路266号 三、生产地址 珠海市香洲区同昌路266号

产品审评摘要 一、产品概述 (一)产品结构及组成 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主要由判读模块、孵育模块、洗涤模块、机械臂模块、稀释制冷液与洗针模块、标本架模块、反应孔运送模块、试剂管理模块、移卡模块、旋转臂模块、平铺振荡模块、称重模块、软件组成。 (二)型号规格 MCLIA-800 (三)适用范围 MCLIA-800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与本公司生产的磁条码免疫荧光试剂配套使用,用于磁条码免疫荧光试剂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工作原理 MCLIA-800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样本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分析的医学检验仪器。将样本加入到包被有多种不同免疫项目抗原、抗体的反应管中,包被抗原、抗体的载体为磁条码(即单个反应管中会有多种包被着用于检测不同免疫项目的抗原、抗体)。样本中的待测分子与载体上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分离洗涤未反应的游离成分。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物,分离洗涤多余的荧光

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模板(自己整理地)

首次注册申请材料目录 1.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表 2.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4.产品技术报告 6.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8.产品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9 ?临床试验资料 10?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11.医疗器械说明书 12.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13.产品质量跟踪报告邙艮准产注册和重新注册时使用)

4.产品技术报告 一、涉及项目的提出 1、该技术的概述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市场情况分析及产品的预期应用和预期用途 3、涉及项目的来源 二、设计方案 1、总体设计方案概述 2、主要技术指标和安全要求 三、设计说明及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1、设计说明 (1)结构、技术框图及组成 (2)工作原理框图及说明 (3)软件流程图及工作原理简述 (4)有关计算方法的说明 2、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1)采用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2)达到的效果 四、有关安全风险分析的说明 对设计过程中实施安全风险分析的总结 1、依据标准及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2、降低风险措施 3、风险分析的结果 五、设计验证情况的总结 1、在设计的各阶段实施验证的项目和采用的方法 2、验证的结果和设计改进的措施 六、注册标准制定情况的总结 1 、相关标准检索的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

2、对标准的验证情况及标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 3、评审及复核情况 七、设计确认情况 1 、产品检测结果 2 、临床试验/验证情况概述 八、申请注册的资料准备情况 5.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产品定性和定量特征的判定: (根据产品功能,对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特征进行说 明)2、能量危害 (电能,热能,电磁场…) 3、生物学危害 (生物污染,生物不相容性…) 4、环境危害 (电磁干扰,偏离规定环境的操作…) 5、有关器械使用的危害 (不适当的标签、不适当的说明书…) 6、由功能失效、维护及老化引起的危害 (不适当的维护、不适当的包装) 6 ?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适用的产品标准及说明 申请企业提交的产品标准可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文本。 (1)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产品标准的,应提交所采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有效文本及采标说明; (2)采用注册产品标准作为产品标准的,应提交注册产品标准正式文本及其编制说明。 7.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产品性能自测报告中的自测项目为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测项目。产品性能自测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编号或批号、生产日期、样品数量、抽样基数; (2)检测依据、检测项目、标准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检验人员、审核人员签字或盖章、检验日期等; (3)如属于委托检测,应提供被委托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和委托检验协议书。 9 ?临床试验资料

医疗器械注册的特别审批与应急审批程序

引言 对于医疗器械产品来说,注册证是上市销售的“通行证”,但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一张注册证的获得绝对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而时间成本上的花费也十分可观。那么,企业将产品研制出来后,获得注册证所需的时间有多长呢?有没有一些快捷的方式或者说“绿色通道”呢? 由于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会因为产品种类的不同、检测机构和临床单位自身的因素等在时间上差异很大,所以这两块的时间难以完全限定。而在审评审批阶段,由于药监部门对每一环节的时间跨度都有明确的限定,故时间相对可控。2014年7月30日公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对此有详细规定。比如受理为3个工作日,技术审评为60个工作日(二类产品)或90个工作日(三类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为30个工作日,行政审批和制证时间分别为20个工作日和10个工作日。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而如果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补充资料的时间最长为1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中的时间除了补充资料时间(1年)外都是“工作日”,而不是自然日。由此可见,即使审评审批阶段的时间有规定,但时间也会比较漫长。 也有例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也有一些“非常措施”应对,借助这些规定注册时间会大大缩短,相当于走了“绿色通道”。据博济医药了解,这种“绿色通道”目前有两条,其一是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其二是应急审批。 第一部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对第一种情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4年2月7日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食药监械管[2014]13号),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对于经审查批准按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产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技术机构,将根据各自职责和该程序规定,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申请人可针对重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性问题、临床试验方案、阶段性临床试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等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提出沟通交流的申请。对于受理注册申报的创新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优先进行审评、审批。对于境内企业申请,如产品被界定为第二类或第一类医疗器械,相应的省级或者设区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参照该程序进行后续工作和审评审批。总体上看,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并不是减少审批程序,也不是降低审批标准,而是体现在“优先”二字上,即优先办理,并有专人负责沟通和辅导,因此审评审批时间会大大缩短。 此外,《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也对创新医疗器械有一些特殊规定。如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对创新医疗器械实行特别审批。”,第九条则对创新医疗器械的样品生产放宽了要求,“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委托具 医疗器械注册的特别审批与应急审批程序 1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CXHS1400189)申报上市注册申请技术审评报告

CXHS140018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2017年1月

一、基本信息 (4) 1.申请人信息 (4) 2.原料药及制剂基本情况 (4) 3.审评程序及审评与审核人员信息 (5) 4.审评经过 (5) 5.其他 (6) 二、核查与检验等情况 (6) 1.研制现场核查情况 (6) 2.样品检验情况 (6) 3.申请人获得申报剂型的GMP证书情况 (6) 三、综合审评意见 (6) 1.适应症/功能主治 (6) 2.药理毒理评价 (7) 3.原料和/或制剂评价 (8) 4.支持上市申请的关键性临床数据及评价 (8) 5.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 (10) 四、三合一审评情况 (10) 1.生产现场检查情况 (10) 2.抽样检验情况 (11) 3.遗留问题的解决情况 (11) 4.技术审评的总体评价 (12)

五、技术审评意见 (13) 1.技术结论 (13) 2.上市后要求 (14) 3.上市后风险控制 (14) 4.提请注册司关注的相关问题 (14)

批准日期:2016年12月12日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3436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CXHS1400189)申 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 一、基本信息 1.申请人信息 2.原料药及制剂基本情况

3.审评程序及审评与审核人员信息(略) 4.审评经过 总局受理日期:2014年6月19日 药审中心承办日期:2014年8月5日 召开会议情况:

5.其他 无 二、核查与检验等情况 1.研制现场核查情况 四川省局出具了本品的《药品注册申请审查意见表》和《药品注册研制 现场核查报告》,核查单位为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医院药物 临床试验机构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综合评定结论为通过。 2.样品检验情况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中报告标准检验三 批样品,结果符合规定。 3.申请人获得申报剂型的GMP证书情况 固体制剂车间已通过GMP认证并于2014年9月16日取得了GMP证书。生产地址:成都市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空港四路1166号。 三、综合审评意见 1.适应症/功能主治 艾滋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现状: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的疫苗。自1981 年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目前全球已有200 多个国家报道了本病。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经增加到3300多万,其中只有大约660 万人能享受到药物治疗。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模板.docx

精品文档 首次注册申请材料目录 1.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表 2.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4.产品技术报告 5.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6.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7.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8.产品注册型式检测报告 9.临床试验资料 10.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11.医疗器械说明书 12.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13.产品质量跟踪报告(限准产注册和重新注册时使用)

精品文档 4.产品技术报告 一、涉及项目的提出 1、该技术的概述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市场情况分析及产品的预期应用和预期用途 3、涉及项目的来源 二、设计方案 1、总体设计方案概述 2、主要技术指标和安全要求 三、设计说明及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1、设计说明 (1)结构、技术框图及组成 (2)工作原理框图及说明 (3)软件流程图及工作原理简述 (4)有关计算方法的说明 2、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1)采用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2)达到的效果 四、有关安全风险分析的说明 对设计过程中实施安全风险分析的总结 1、依据标准及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2、降低风险措施 3、风险分析的结果 五、设计验证情况的总结 1、在设计的各阶段实施验证的项目和采用的方法 2、验证的结果和设计改进的措施 六、注册标准制定情况的总结 1、相关标准检索的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

精品文档 2、准的情况及准品量的控制能力 3、及复核情况 七、确情况 1、品果 2、床 / 情况概述八、申注 册的料准情况 5.安全分析告 安全分析告包括(控制与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品定性和定量特征的判定: (根据品功能,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特征行明)2、能量 危害 (能,能,磁?) 3、生物学危害 ( 生物染,生物不相容性? ) 4、境危害 ( 磁干,偏离定境的操作?) 5、有关器械使用的危害 (不适当的、不适当的明?) 6、由功能失效、及老化引起的危害 (不适当的、不适当的包装) 6.注册品准及制明 适用的品准及明 申企提交的品准可国家准、行准或注册品准文本。 (1)采用国家准、行准作品准的,提交所采的国家准或行准的有效文本及采明; (2)采用注册品准作品准的,提交注册品准正式文本及其制明。 7.品性能自告 品性能自告中的自目品准中定的出厂目。品性能自告 中包括以下内容: (1)品名称、格型号、品号或批号、生日期、品数量、抽基数; (2)依据、目、准要求、果、果判定、人、核人字或盖章、日期等; (3)如属于委托,提供被委托机构出具的告和委托。 9.床料 一、床合同(或)

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

附件2: 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及说明 (征求意见稿) 申报资料一级标题申报资料二级标题 1.申请表 2.证明性文件 3.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 清单 4.综述资料 4.1概述 4.2产品描述 4.3型号规格 4.4包装说明 4.5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4.6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情况(如有) 4.7其他需说明的内容 5.研究资料 5.1产品性能研究 5.2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5.3生物安全性研究 5.4灭菌和消毒工艺研究 5.5有效期和包装研究 5.6动物研究 5.7软件研究 5.8其他 6.生产制造信息 6.1 无源产品/有源产品生产过程信息描述 6.2生产场地 7.临床评价资料 8.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9.产品技术要求 10.产品注册检验报告10.1注册检验报告 10.2预评价意见 11.说明书和标签样稿11.1说明书 11.2最小销售单元的标签样稿 12.符合性声明 注册申报资料应有所提交资料目录,包括申报资料的一级和二级标题。每项二级标题对应的资料应单独编制页码。 一、申请表(附表1)

二、证明性文件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应当提交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通知单,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提供受托企业生产许可证和委托协议。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应涵盖申报产品类别。 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说明产品符合《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附表2)各项适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证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对于《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中不适用的各项要求,应当说明其理由。 对于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说明其在申报资料中的具体位置;对于未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注明该证据文件名称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编号备查。 四、综述资料 (一)概述 描述申报产品的管理类别、分类编码及名称的确定依据。 (二)产品描述 1.无源医疗器械 描述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如适用)、结构组成(含配合使用的附件)、主要原材料,以及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内容;必要时提供图示说明。 2.有源医疗器械 描述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如适用)、结构组成(含配合使用

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览表

2018年 1.软性接触镜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2018年第51号) 2.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2018年第51号) 3.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导原则(2018年第40号) 4.麻醉咽喉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0号) 5.内镜清洗消毒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0号) 6.睡眠呼吸监测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0号) 7.手术显微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25号) 8.医用洁净工作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25号) 9.眼压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25号) 10.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检测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第25号) 11.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 (2018年第21号) 12.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2018年第21号) 13.软性接触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18号) 14.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液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第18号) 15.气腹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15号) 16.医用低温保存箱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15号) 17.电子尿量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15号) 18.电子阴道显微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15号) 19.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9号) 20.硬性光学内窥镜(有创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54号) 21.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第57号) 22.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56号) 23.眼科飞秒激光治疗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53号) 24.眼科超声诊断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55号) 25.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44号) 26.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7号) 27.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6号) 28.抗人球蛋白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6号) 29.幽门螺杆菌抗原/抗体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8年第36号)

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范本.doc

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范本 范本1 受理流水号: 批准流水号; 江苏省第二类医疗器械 注册申请表 产品通用名: 产品商品名: 申请企业:盖章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2014 填写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江苏省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事项的申请。 二、本表由企业填写,需打印。内容应完整、真实。申请企业相关信息应与有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及营业执照载明的内容一致。申报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原则上应与所提交的注册产品标准或采标声明、注册检测报告、临床试验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一致。产品主要结构和性能、预期用途应与申报材料中的有关内容相一致。 三、根据申请注册种类,在本表“注册形式”栏中相关类型前方框内用“√”做标记。按照规定报送的相关申请材料,在本表“注册申请材料”的名称前方框内用“√”做标记。 四、注册申请表及产品使用说明书应有企业法人代表或法定授权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印章;其余每份注册申报资料均应加盖企业印章,必要时加盖骑缝章。五、本表与申报材料一并装订成A4幅面,每注册单元提交一式一份。提交资料中未特别注明的,均应提交原件。 因故不能提交的,应有书面说明。资料详细要求见注册申请材料要求。

产品名称 商品名称 规格型号 注册形式 □ 产品首次注册□ 原注册证有效期届满重新注册 □ 型号规格变化重新注册□ 产品标准内容变化重新注册 □ 生产地址变更重新注册□ 性能、结构及组成变化重新注册 □ 适用范围变化重新注册□ 产品管理类别变化重新注册 生产企业 许可证号 注册地址 邮政编码 生产地址 1 邮政编码 生产地址 2 邮政编码 生产地址 3

邮政编码 法人代表 签字: 传真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信箱 原注册证号 主要 结构 性能 产品 预期 用途 注册申请材料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正、副本

(完整版)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 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制造商提交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资料,同时规范医疗器械软件的技术审评要求。 本指导原则是对医疗器械软件的一般性要求,制造商应根据医疗器械软件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详述理由。制造商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与指南、国际标准与技术报告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本指导原则是对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针对软件的特殊性,在现行法规要求下进一步明确了对医疗器械软件的要求,特别是对软件更新、软件版本的要求。本指导原则是医疗器械软件的通用指导原则,其他涉及软件医疗器械产品的指导原则可在本指导原则基础上进行有

针对性的调整、修改和完善。 一、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注册申报,包括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适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包括自主开发、部分采用现成软件和全部采用现成软件。 医疗器械软件包括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独立软件: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附件的软件;软件组件:作为医疗器械或其部件、附件组成的软件。 独立软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途,运行于通用计算平台。独立软件包括通用型软件和专用型软件,其中通用型软件基于通用数据接口与多个医疗器械产品联合使用,如PACS、中央监护软件等;而专用型软件基于通用、专用的数据接口与特定医疗器械产品联合使用,如Holter数据分析软件、眼科显微镜图像处理软件等。 软件组件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控制(驱动)医疗器械硬件或运行于专用(医用)计算平台。软件组件包括嵌入式软件和控制型软件,其中嵌入式软件(即固件)运行于专用(医用)计算平台,控制(驱动)医疗器械硬件,如心电图机所含软件、脑电图机所含软件等;而控制型软件运行于通用计算平台,控制(驱动)医疗器械硬件,如CT图像采集工作站软件、MRI图像采集工作站软件等。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完整版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报告》 药品注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中,药品注册管理是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价,保证上市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1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举措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工作继续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风险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坚持“规范审批、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强化学药品物研究全程监管,进一步推进审评审批公开公平,提高审评审批效率,较好地履行了《药品管理法》赋予的职责。 完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体系 一是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规范和指导伦理委员会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质量。继续开展《药用原辅材料登记备案管理规定》、《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规定》、《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药物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与监测管理规定》及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 二是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成立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完成216个国外药品研究指导原则的翻译,其中150个拟转化实施的指导原则已对外征求意见,31个指导原则根据征求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正式对外发布执行。这些指导原则的建立,使得我国药品注册审评更加科学、规范,也将指导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 确保药品注册审评科学、公正、公开 一是构建了已上市药品、药用辅料、溶出度测定方法等数据库,使药品技术审评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二是以仿制药为切入点,制定了化学药品仿制药电子申报资料格式,启动了电子申报,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三是通过重大专项专题会、创新品种沟通交流会、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第三方验证、专家票决等方式,保证技术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是进一步严格技术审评标准。对于高风险的疫苗、血液制品,坚持审评原则与国际接轨,严格技术审评,保证此类品种质量;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新药,增加致癌性试验要求,确保用药安全;严格抗生素品种的立题审查及技术要求。五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审评报告,使申报单位全面了解审评过程和审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日、开放日、主任信箱、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透明,逐步实现“阳光审评”。 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 一是会同卫生部、国家民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族药的监督管理,保障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要求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学、健康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监管现状调研,进一步厘清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措施。 加强药品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和完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各省(区、市)全年累积派出几百个工作组、近3000人次,开展了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为药品技术审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近几年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细化了现场检查的要点及相关格式要求。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流程和要求培训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流程和要求培训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流程和资料要求

注册申报资料应有所提交资料目录,包括申报资料的一级和二级标题。每项二级标题对应的资料应单独编制页码。 一、申请表 二、证明性文件 (一)境内申请人应当提交: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审批》的境内医疗器械申请注册时,应当提交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通知单,样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应当提供受托企业生产许可证和委托协议。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应涵盖申报产品类别。 (二)境外申请人应当提交: 1.境外申请人注册地或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医疗器械主管部门出具的允许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企业资格证明文件。

2.境外申请人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未将该产品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注册地或者生产地址所在国家(地区)准许该产品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3.境外申请人在中国境内指定代理人的委托书、代理人承诺书及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者机构登记证明复印件。 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 说明产品符合《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见附件8)各项适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证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对于《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中不适用的各项要求,应当说明其理由。 对于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说明其在申报资料中的具体位置;对于未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注明该证据文件名称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编号备查。 四、综述资料 (一)概述 描述申报产品的管理类别、分类编码及名称的确定依据。 (二)产品描述 1.无源医疗器械 描述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如适用)、结构组成(含配合使用的附件)、主要原材料,以及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内容;必要时提供图示说明。 2.有源医疗器械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经管局《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报告》 药品注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经管局依照《药品经管法》的规定,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中,药品注册经管是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价,保证上市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1 2010年药品注册经管的重要举措 2010年,药品注册经管工作继续践行科学监经管念,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风险效益评估和风险经管为核心,坚持“规范审批、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强化学药品物研究全程监管,进一步推进审评审批公开公平,提高审评审批效率,较好地履行了《药品经管法》赋予的职责。 1.1 完善药品注册经管法规体系 一是发布了《药物临床实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规范和指导伦理委员会的药物临床实验伦理审查工作,加强药物临床实验的质量经管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药物临床实验伦理审查工作质量。继续开展《药用原辅材料登记备案经管规定》、《药品规范经管办法》、《药物临床实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经管规定》、《药物Ⅰ期临床实验经管指导原则》、《药物临床实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与监测经管规定》及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 二是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成立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规范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完成216个国外药品研究指导原则的翻译,其中150个拟转化实施的指导原则已对外征求意见,31个指导原则根据征求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药物致癌实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正式对外发布执行。这些指导原则的建立,使得我国药品注册审评更加科学、规范,也将指导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 1.2 确保药品注册审评科学、公正、公开 一是构建了已上市药品、药用辅料、溶出度测定方法等数据库,使药品技术审评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二是以仿制药为切入点,制定了化学药品仿制药电子申报资料格式,启动了电子申报,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三是通过重大专项专题会、创新品种沟通交流会、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第三方验证、专家票决等方式,保证技术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是进一步严格技术审评规范。对于高风险的疫苗、血液制品,坚持审评原则与国际接轨,严格技术审评,保证此类品种质量;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新药,增加致癌性实验要求,确保用药安全;严格抗生素品种的立题审查及技术要求。五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审评报告,使申报单位全面了解审评过程和审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日、开放日、主任信箱、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透明,逐步实现“阳光审评”。 1.3 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 一是会同卫生部、国家民委及国家中医药经管局共同发布了《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族药的监督经管,保障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经管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管的意见》,要求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学、健康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监管现状调研,进一步厘清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措施。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送检须知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送检须知 一、医疗器械注册检验适用范围 凡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文件规定,向我院提出检验申请的,属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二、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分类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分类包括:国产首次注册、进口首次注册、注册变更、延续注册。 三、申请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应填写的表格 申请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应填写“检验申请表”。 如送检时同时提出医疗器械境外检验项目认可的,还应填写“医疗器械境外检测项目认可申请表”。 四、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应提交的资料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资料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申报单位出具的检验申请函(必要时附注册审批有关证明文件); (二)产品技术要求(必要时附起草说明); (三)进口注册申请资料认可的,应提供自检原始记录复印件、检验报告书原文及中文译文。(四)申请人送检时同时提出医疗器械境外检验项目认可的还应提供: 1.该产品原产国政府认可的检测报告原文及中文译文; 2.批准上市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3.相关资料(如申请认可项目的检测记录及数据分析相关资料),并加盖提供单位的公章或印签。

以上资料均须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提出医疗器械境外检验项目认可要符合下述两种情况: 1)安全性能指标或重要性能指标中,若某单项试验的时间超过30天的; 2)重要性能指标中,因样品数量所限,不能实施检测的。 五、申请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对样品的要求 检品数量要求: 一般情况下,检品数量应为一次检验用量的三倍。样品昂贵等特殊情况下,送检人在“申请检验登记表”中注明“不申请复验”可酌情减量,但不得少于检验及复试用量。 检品状态要求: 检品应包装完整,有完整标签,标签内容应符合国家局医疗器械标签说明书相关文件规定,无正规标签的样品,必需贴有临时标签。标签上应注明检品名称、批号或编号、型号或规格、生产日期或效期、生产单位。标签内容应与申请函(委托书)、申报资料相应内容一致。 样品效期要求: 样品剩余效期一般应满足2个检验周期,除特殊情况外(如进行稳定性考察),已过效期或效期内不能满足2个检验周期的样品不予受理。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资料(已通过注册审评版)

XXXX产品 临床评价报告 文件编号XXX-XXX-01 修订版次XXX 产品名称XXXX产品是否受控否 编制XXX 日期2016年3月5日 审核XXX 日期2016年3月5日 批准XXX 日期2016年4月19日 编制单位XXXXX公司 XXXX产品临床评价报告 1.临床评价概述 申报产品XXXX产品已在国内外应用多年,是较为成熟、使用广泛的临床医疗器械产品。 本次申报产品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中第xxx个分类编码68xx中的XXXX产品的描述相同,属于免于临床试验的产品,详见本报告第二部分:2.与临床豁免目录内中的产品描述对比 本次申报产品与目录内中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对比产品选取了xxxxx公司的xxxxx产品【xxxxxxxxxx(准)字xxxxxxxxx号】和xxxx产品【xxxxxxxxxx(准)字xxxx第xxxxx号】,该企业的xxxxx产品产品只能xxxxxx,其xxxx产品只能xxxxxx。本次申报产品能够分别xxxxxx和xxxx,但不能同时或交叉xxxxxx和xxxx,因此可与xxxxx产品、xxxx产品两个产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申报产品的作用原理、组成结构和适用范围与对比产品基本相同,申报产品与目录中的

产品虽有差异,但差异性不对产品安全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可视为实质等同。(对比产品注册证信息(附件3)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医疗器械数据查询系统以及对比产品的说明书(附件4)) 2.与临床豁免目录内中的产品描述对比 本次申报产品XXXX产品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68xx产品-4 xxxxx产品产品,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中的XXXX产品产品描述一致,详见申报产品与表2-1《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对比: 表2-1 申报产品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的对比对比项目目录中医疗器械申报产品差异性 支持性 资料概述 产品名称XXXX产品XXXX产品无/ 分类编码68xx 68xx 无/ 产品描述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 此差异性不对 安全有效产生 不利影响 3.与目录内中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对比 本次临床评价对比产品选择了xxxxx公司的xxxxx产品【xxxxxxxxxx(准)字xxxxxxxxx号】和xxxx产品【xxxxxxxxxx(准)字xxxx第xxxxx号】。 xxxxx公司的xxxxx产品只能xxxxxx,xxxx产品只能xxxxxx,而本次申报产品能够分别xxxxxx和xxxx,每次只能单独xx一种xxx,各类型的xxxxx功能相互独立,不能混合xxxxxx和xxxx,属于两种独立的功能,与该公司的两个产品类似。因此,本次临床评价可选择xxxxx公司的xxxxx产品和xxxx产品两个产品进行对比分析。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报告》 ????药品注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中,药品注册管理是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价,保证上市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 ?1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举措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工作继续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风险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坚持“规范审批、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强化学药品物研究全程监管,进一步推进审评审批公开公平,提高审评审批效率,较好地履行了《药品管理法》赋予的职责。 ??? ?1.1 完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体系 ??? ?一是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规范和指导伦理委员会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质量。继续开展《药用原辅材料登记备案管理规定》、《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规定》、《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药物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与监测管理规定》及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 ???? 二是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成立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完成216个国外药品研究指导原则的翻译,其中150个拟转化实施的指导原则已对外征求意见,31个指导原则根据征求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正式对外发布执行。这些指导原则的建立,使得我国药品注册审评更加科学、规范,也将指导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 ??? ?1.2 确保药品注册审评科学、公正、公开 ????一是构建了已上市药品、药用辅料、溶出度测定方法等数据库,使药品技术审评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二是以仿制药为切入点,制定了化学药品仿制药电子申报资料格式,启动了电子申报,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三是通过重大专项专题会、创新品种沟通交流会、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第三方验证、专家票决等方式,保证技术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是进一步严格技术审评标准。对于高风险的疫苗、血液制品,坚持审评原则与国际接轨,严格技术审评,保证此类品种质量;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新药,增加致癌性试验要求,确保用药安全;严格抗生素品种的立题审查及技术要求。五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审评报告,使申报单位全面了解审评过程和审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日、开放日、主任信箱、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透明,逐步实现“阳光审评”。 ???? 1.3 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 ????一是会同卫生部、国家民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族药的监督管理,保障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要求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学、健康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监管现状调研,进一步厘清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措施。 ????1.4 加强药品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和完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各省(区、市)全年累积派出几百个工作组、近3000人次,开展了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为药品技术审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近几年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细化了现场检查的要点及相关格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