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的概念和分类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3.细胞的基本功能

-营养摄取、排泄、呼吸、生长和分裂、遗传

4.细胞的繁殖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5.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二、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

2.生物分类与命名

-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分类的多样性形式(生物分类表、分类树等)

3.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

-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原因

4.进化的证据

-古生物化石、生物地理分布、胚胎发育、解剖结构等

5.人类的进化

-猿人、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等

-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三、遗传与变异

1.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的规律性和机制性

-遗传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2.遗传的基本过程

-基因的传递与表达

-遗传变异的形成

3.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

4.遗传的应用

-人工选择法、基因工程等

-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等

-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关系

-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网络和循环关系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脆弱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修复

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五、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获取新知识和验证科学原理

-提高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变量的控制和实验条件的调整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3.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测量法等

-数据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4.科学实验的安全问题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保养

-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些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三 (植物的一生)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

知识点 第四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胚芽 胚轴果皮与种皮胚胚根胚乳 子叶 菜豆种子子叶玉米种子 (双子叶)胚芽(单子叶) 种皮胚轴胚 胚根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 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淀粉遇碘会变蓝。) 6、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 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并转绿。 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和侧芽。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顶芽的

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 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 风力传粉。 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花粉 柱头 花粉管 形成两个精子 4、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 育成果实。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 5、为使作物的大多数雄蕊都能得到花粉,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给作物传授花粉,这种方法叫做人工授粉。 6、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有性生殖,不是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无性生殖。 7、蕨的繁殖: 叶背上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 孢子 原叶体 幼蕨 蕨 8、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如:蕨、地钱、葫芦藓、藻类) 昆虫/风力 黏液刺激 (胚珠内的)卵细胞 受精卵 无性生殖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感觉世界 ①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②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 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 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 ⑦嗅觉的特点:(4点) 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②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③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 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 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 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 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 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 加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 ④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3、耳和听觉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 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 前庭: 内耳半规管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月相专题复习

——月相专题复习)下科学七年级(分数:姓名: 月相知识要点 一、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人们所看到的月球各种圆缺形状的变化。 2.月相的变化,如图所示。 月相一个周期为29.53天(朔望月)。每个月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月相的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它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月相的形成主要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有关,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月球的同一面,因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等,都为29.53日。 三、月相与农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的关系 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 不可见新月或朔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初一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初七、初八上弦月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西天空,月面朝西十五、十六满月或望通宵可见,一轮明月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半圆,下半夜见于东部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天空,月面朝东反馈练习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D. 月球在太阳的南侧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下弦月D. 蛾眉月C. 满月B. 新月A.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4.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5.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D.月表物质比热小C.日、月距离变化大 6.图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1图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7. 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 B.适逢满月 D. 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阅读图2,据此回答8、9题。 图2 8.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 ( .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10.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B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形状.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C ) ( 11.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正确的是 B.地球—太阳—月球A.地球—月球—太阳 .月球—太阳—地球 D C.月球—地球—太阳 ) 12.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 D.廿三C .十五A.初一B.初七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 (参照物)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

知识点 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些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3、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4、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变形式:s=vt t=s/v 注意:计算过程中速度、路程、时间的单位必须统一。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 1千米/小时=1/3.6米/秒 1米/秒读作“1米每秒”,意义物体在1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米(人步行的速度约1米/秒) 经典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是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的? (A) A.甲B.乙C.树D.路面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3.曾有过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的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悲剧是因为(D)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第4题) 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则此时参照物是(B) A.战斗机“歼-10”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5.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C)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6.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向东行驶,并且甲车比乙车快,乙车比丙车快,认为乙、丙两车向西行驶时的参照物是(A) A. 甲车 B. 乙车 C. 丙车 D. 地面 7.歌曲唱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中的运动物体的参照物是(C) A. 地球 B. 看月亮的人 C. 白云 D. 太阳 8.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B)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9.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D)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的概念和分类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3.细胞的基本功能 -营养摄取、排泄、呼吸、生长和分裂、遗传 4.细胞的繁殖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5.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二、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 2.生物分类与命名 -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分类的多样性形式(生物分类表、分类树等)

3.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 -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原因 4.进化的证据 -古生物化石、生物地理分布、胚胎发育、解剖结构等 5.人类的进化 -猿人、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等 -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三、遗传与变异 1.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的规律性和机制性 -遗传因素的分析和应用 2.遗传的基本过程 -基因的传递与表达 -遗传变异的形成 3.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 4.遗传的应用

-人工选择法、基因工程等 -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等 -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关系 -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网络和循环关系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脆弱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修复 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五、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获取新知识和验证科学原理 -提高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

第三章复习提纲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应是:婴儿期——→——→儿童期 ——→——→中年期——→。 2、蛙的各个生长发育顺序是:受精卵——→小蝌蚪——→大蝌蚪——→幼蛙——→成蛙。 像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这中发育类型叫做。因此,青蛙属于发育。 3、蝗虫的一生要经过、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它的发育也属于变态发育,这种变态发育称。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若虫、、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变态发育称。 4、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 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但是,气候、、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的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5、若虫是下列哪种昆虫的幼虫() A. 蝴蝶 B. 蝗虫 C.蚊子 D. 苍蝇 6、下列生长时期是变态发育的生物所特有的是() A. 受精卵 B. 幼体 C. 蛹 D. 卵 3.2 新生命的诞生 1、人类的新生命和其他一般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发育而来的。 2、人的受精卵是由和结合而产生的。 3、人的精子和卵都是由人的产生的。 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输精管、、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精子的形状像,外形可分为部和部两部分。精子只能在下才能看到,长度约为毫米。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输卵管、、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成年女性大约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卵的外形像,直径约为毫米,它是人体中。 4、精子和在中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5、能够接近卵的精子有个,能钻入卵的精子有个,最终精子和卵形成了。 6、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植入上,即怀孕了(也称妊辰)。 7、受精卵形成胚胎后,会在内继续发育。 (1)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 (2)植入子宫后,胚胎通过和与母体相联系。 (3)胎盘的结构特点是有。 (4)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所以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的主要器官。 (5)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的,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6)胎盘在子宫内被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胚胎有作用。 (7)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营养和有保障,这些都是的优越性。 8、胚胎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约天),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产出的胎儿叫。 10、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喂养。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因此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1、受精的正确含义是指:() A. 精子和卵的接触 B. 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内 C.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D. 许多精子进入卵细胞中 12、人体受精卵形成及开始分裂的主要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 子宫 B. 卵巢 C. 阴道 D. 输卵管 3.3走向成熟 1、我们中学生已经过了婴儿期、和儿童期,步入,逐渐走向成熟。 2、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岁到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左右。 3、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1)人体的外表变化 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长体毛等。 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声调较低和等。 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声调较高和等。

七年级科学第三、四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三、四章复习提纲浙教版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4、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 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有两种: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 6、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生长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8、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9、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10、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1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 分泌雄性激素。 1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 分泌雌性激素。 13、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14、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15、胎盘连接着母体和胚胎,脐带连接着胚胎和胎盘。 16、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17、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8、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19、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20、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21、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2、动物的生殖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3、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 其中属于体外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属于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4、按胚胎发育方式不同,可分为卵生、胎生、卵胎生。 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胎生:哺乳类卵胎生:鲨、蝮蛇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A.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B. 参照物 1.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 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3. 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 机械运动的分类 1. 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 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D.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3. 公式:通常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即 v =s t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 =3.6km/h 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E.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变形公式:v=s t →s=vt、t=s v 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计算出第三个量 2.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2节力的存在 A.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3.对力的理解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 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 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B.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如下图右, 1到2改变速度大小,1到3改变速度方向)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浙教版新)

七年级下复习提纲(总) 第一章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 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 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章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 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 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 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 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 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 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6.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和卵细胞 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⑶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有尾巴,能够移动。和卵细胞属于 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的主要功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怀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挪动到子宫后,颠末数次盘据逐渐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盘据。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首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胚胎经由过程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哺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野生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 1、人的一生的发展期间:婴幼儿期—少年期—芳华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 2、女孩芳华期普通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 3、芳华期的变化 (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比方男:声

第三章力学分析 (知识点+练习)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讲义

七下-力学专题 受力分析【知识摘要】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F1+F2.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F合=F1-F2(F1>F2). 对于受力平衡的物体,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其所受合力为零。 2.受力分析 (1)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举例: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且③中FG. (2)受力分析方法 ①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该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②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当研究对象,分析其它物体对这个整体施加的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精选例题】 例1、一木块沿粗糙斜面向下匀速滑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一木块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一木块在粗糙斜面上静止,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1.1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 了A、B的受力示意图。A的重力5N,B的重力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2与F1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G A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 1.3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物体M,同时受到水平方向 上的两个拉力,左侧钩码重力为60N,右侧钩码重力为40N,物体M静 止不动,则此时M受到水平向_____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N.当 把左侧的钩码全部撤去后,物体M仍然静止,这时物体M受到水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七下第三章知识重点姓名 机械运动------ 物体空间地点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能够被选为参 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①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地点发生了变化称为运动。②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地点没有 发生变化称为静止。③选择不一样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绘结果可能不一样。 机械运动的分类1、依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曲线运动: 运动路线是曲线。 2 、依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色,可分为: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 运动快慢改变。 3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①取相同时间比较行程,行程大的速度快,②取相同的行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速度和均匀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能够定量地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 2、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叫做速度。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速度=行程/ 时间v=s/t (注意:①三个量一定对应于同一个物体②运算中单位要一致,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 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辰的速度是必定的,不可以以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 秒,记作: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记 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1 米/ 秒千米/ 时 均匀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 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均匀速度。即 均匀速度等于某段行程及经过这段行程的时间的比值。 力的作用成效 1、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1)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由运动变成静止,物体运动的速度大 小改变(快变慢、慢变快). (2)物体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2、另一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挤压气球)。 注意:一个力必定波及两个物体,施加这类作用的叫施力物体,接受这类作用的叫受力物体, 力不可以走开物体而存在,但其实不必定接触!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作使劲)的作用时,也同时受 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反作使劲)的作用。 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向来线上; 物体间力的互相作 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的,没有先后之分。(记忆: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共存。) 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还本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7节压强(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7节压强(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一、知识点简要 1.1、压力是作用在物体的上,方向与 。 2、压力的作用效果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决定的。 3、物体________上受到的________叫压强。压强是定量描述________的科学量。压强的字母公式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公式中F表示,计算 时单位用。公式中S表示 ,计算时单位用。 4、从压强的公式P = 看,增大压强的方法有:F不变时,;或S不变时,。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F不变时,;或S不变,。 5、液体内部向_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还与有关。 一、选择题 2.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 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C.鸭足中的蹼能使在划水时增大对水的压力,在沙地上行走时减小压强。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3.如图一个连通器,里面盛有水且水面相平。设想在左边的容器中放一个小塑料球,球浮在水面且水不溢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左右两容器中水面仍相平,但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 B.左边容器水面上升,右边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 C.水对左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对右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D.右边容器比较细,所以右边容器中水面上升得高些 4.某一成年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 A.102帕B.104帕C.106帕D.108帕 5.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強为() A.2.4ρgh B.2.7ρgh C.2.8ρgh D.3ρgh 6.如图为一般的啤酒瓶,装满水后封住瓶口,不让水流出并倒立在容器内的水中后,打开) A.瓶内的水会向外流出一部分,瓶内上部出现真空 B.瓶内的水不会向外流出,水对瓶底有压强 C.瓶内的水不会向外流出,水对瓶底无压强 第1 页,共5 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1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 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 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 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 18、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遗精和月经 19、月经: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大约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从卵巢中排出。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 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一般在10~16岁,周期约为28~30天。月经周期与卵巢排卵周期一样,但不同时 20、遗精: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 标志是出现遗精。 21、衰老: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22、延缓衰老的方法:科学合理地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运动锻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