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体育事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心得体会

某县体育事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心得体会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方向已经确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已成为国家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种场合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5月10日,苏北发展座谈会在XX召开,省委书记李强会上作《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的讲话,会议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部署,研究探索苏北发展的新路子,明确苏北地区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5月12日,在五届市委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市委书记魏国强就贯彻落实苏北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作出了明确要求,再次强调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方向,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戮力同心、保持耐心、上下齐心地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方向已经确定,我们要勇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沉下心来谋划和推进各领域的思路和举措。

二、“生态+体育”是未来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苏南相比明显落后,体育事

业同样落后于苏南,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在发展规模、速度、质量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想洼地崛起,后发有力,我们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并静下心来谋划思路、突破套路、寻找出路,需要找到一个乃至多个强大的、独特的发力点。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李强书记强调,苏北发展传统老路已经是此路不通,很难再沿着原来的路子走下去,必须对自身发展路子进行重新审视,找到一条发挥自身优势、扬己之长的新路子。我县体育发展的优势在哪?作为江苏生态大观园,生态就是我们的优势和资源,就是我们发展的驱动力。优良的生态基础,是一个经济发力点,也是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发力点,“生态+体育”应是我们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框架和遵循。以生态为底色,以体育发展为根本,以运动项目选择为关键,着力培育最能体现生态优势的运动项目。

当前,发展生态体育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实践,一是依托平原林海的资源优势,建成了山地自行车赛道,并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赛事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和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引起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赛事的成功举办较好地宣传推介了XX。二是在运河风光带、生态公园、森林公园、五里湖湿地公园、泗水河公园、聚宝公园等地建有绿色健身路径。我们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旨在完善全民健身网络,改善硬件条件,提升

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这些做法得到了省体育局的高度肯定,XX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生态体育的大文章。一是在聚宝公园东侧建设开放式运动场,实现体育与风景、功能与美观的统一融合,让广大市民享受生态体育带来的身心愉悦;二是对城区公园绿地体育休闲设施进行集中统一规划,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三是继续打造平原林海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赛事品牌,增强赛事承载力,突破体育项目的人群和功能的单一性,扩大赛事影响力,增加赛事附加值,逐步探索生态体育经济化的路子。

三、“生态体育+旅游”是未来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提振点

李强书记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特色”,打造标识性的特色优势。生态体育会成为苏北体育共同的底色,那么,在同样的路子上如何走出不一样的精彩?我们的回答是“生态体育+旅游”,这应成为未来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特色。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是体育旅游的底色,京杭大运河、古黄河、洪泽湖、平原林海、南园、杨树博物馆、妈祖文化园这些资源构成了我县体育旅游的坚实基础。依托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漂流、摩托艇、康复、户外拓展、自行车、湿地探险、军事体验、森林徒步等体验

参与型项目。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体育旅游也要有文化的内核,有了文化内核的体育旅游才更有生命力,避免让体育旅游变成换个场地体验体育运动项目的尴尬。我县的体育旅游事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要立足我县实际情况,利用后发优势,借鉴经验,充分研究论证,确定我县生态体育旅游建设的规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延长体育产业链,实现生态经济化。

我们只有做好了生态体育旅游的大文章,成为领域内的标识地,才能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产业,才能形成集聚效应,真正打通生态经济化的通道。

四、抓住战略机遇期,行动起来见成效

发展方向和路径已经确立,剩下的就是尽早谋划,尽早行动。只有动起来,只有走在路上才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有主动作为才能见成效有收获。魏书记在五届市委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参与其中,做探索新路的实践者,要以实际行动不断取得探索效果,绝不能等待观望、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体育部门在这场探索新路的深刻变革中,也要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同时要做到有热情不蛮干、有闯劲不乱干、有韧劲不虚干,做到规划先行,弄清楚了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后再行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折腾,失去规划的引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