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试卷B答案

传染病流行试卷B答案
传染病流行试卷B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2、流脑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轻型、爆发型。

3、麻疹的潜伏期平均为10-11 天。

4、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至25天。

5、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导致CR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 39 种,分为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8、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

9、艾滋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10、医务人员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伤口立即进行处理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再由单位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流感样病例是指腋下体温 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12、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HAV 、 HEV 。

13、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例以发热,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多功能脏器损害为主要特点

15、寄生虫感染的来源有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16、碘缺乏病预防的重点人群有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婴幼儿、学龄儿童。

17、布氏杆菌病主要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以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18、霍乱疫情处理的五字原则:早、小、严、实、密。

19、在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诊断后,按规定 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0、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二、选择(15分,每题1分)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 A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第 D 天,有合并

症者延长至第 D 天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 C 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4、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 A 计算。

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 B 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6、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的指标为 D

A.血清HBV DNA,HBeAg

B.血清抗HBcIgM

C.肝内HBcAg

D.以上全对

7、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D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D.以上全对

8、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9、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保存在 B

A. 常温

B.4℃

C.-20℃

D. -70℃

10、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 A 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A. 2例及以上

B.3例及以上

C.4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三)名词解释

1.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3.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4. 指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又称动物性传染病。

5. 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6. 传播概率也称传染概率,指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后而成为感染者的概率。

7.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两大类。

8.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

论述题1.Describe epidem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latency period of infectious diseases?2.Charac teristic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by air-borne epidemic are3.判定疫源地消除的条件是什么? 4.新发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后,我们如何研究其病因?5.How many types of vaccination?6.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7.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针对传染源的有哪些措施?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B4.D5.C6.B7.B8.D9.D10.

1.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可以:①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 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和检疫。③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 ①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②冬春季高发;③少年儿童多见;④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⑤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3.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除病原体(治愈);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4. 一种新发传染病在人群暴发流行后,首先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形成病因假设;然后在传染病发病的不同时期,采取病人血液、排泄物和各种分泌物标本,应用传统病原体分离鉴定方法或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病原体,从而判断此种传染病的传染源。

5. 有3 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被动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指将疫苗接种

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人工被动免疫是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此种免疫见效快,但维持时间较短,主要用于疫情发生时的紧急预防或治疗。被动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6. 传染病的流行依赖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3 个环节的连接和延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和消长。这3 个环节的连接往往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 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对虫媒传染病及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影响最大,如气温、湿度和雨量对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明显相关。(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如人们的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人口流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动荡等。①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②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③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④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也有助于传染病的全球性蔓延;⑤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砍伐改变了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栖息习性,所有种种均可能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

7. 包括:①对病人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一经诊断为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就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只有尽快管理传染源,才能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和SARS 病人必须实施隔离治疗,必要时可请公安部门协助。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一般应隔离至临床或实验室证明病人已经痊愈为止。对传染源作用不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病人可不必隔离。丙类传染病中的瘤型麻风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才可恢复工作、学习。②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病原体检测2~3 次阴性后。③对接触者的措施: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检疫期限,同时根据病种及接触者的免疫状态,采取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不同措施。④动物传染源的措施:视感染动物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予彻底消灭;对危害大的病畜和野生动物予以捕杀、焚烧或深埋;④动物传染源的措施:视感染动物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予彻底消灭;对危害大的病畜和野生动物予以捕杀、焚烧或深埋;

1、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依据?

疑似病例:

(1)腮腺或其它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时肿痛加剧;或伴其它临床表现之一;(2)有流行病学史(病前2~3周内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伴其他临床表现之一。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⑴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⑵恶心、呕吐、伴上腹部疼痛,局部肌紧张。⑶睾丸痛(常为单侧)。临床诊断病例:

腮腺或其它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时肿痛加剧以及伴有其它临床表现之一的疑似病例,并且具备流行病学史。

2、临床上我们俗称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分别是哪三项阳性?各有何临床意义?答案:“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表明病毒在强复制

“乙肝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表明病毒低水平复制

3、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在发病,输血后甲型肝炎极罕见。

易感人群:抗HA V阴性者。人类对HA V普遍易感。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 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 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和。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和。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和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和。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和。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阿岗卫生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测试试卷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2分/空,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2、孕早期检测是指孕妇在发现怀孕后周内及时到卫生院建立《孕产妇围产保健手册》,并检测“三病”,三病是指、、。 二、单选题(每题 4分,共 80 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 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 、就近管理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 )类. A. 甲类和乙类 B. 甲类和丙类 C. 甲类、乙类和丙类 D.乙类和丙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 种 B. 35种种种 4. 一个病人同时发生4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 A. 1 B.2 C.3 D、4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 年10月1日 B. 2004年12月1日年12月29 年12月29日 6. 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 B、 10小时 C、 24小时 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年 B. 15 年年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 A.鼠疫和霍乱 B.炭疽 C. 艾滋病 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淋病 C.麻疹 D.狂犬病 1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 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 12、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有() A.甲型H1N1流感 B.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C.细菌性痢疾 D.猩红热 13、传染病报告卡对于()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A、10岁 B、15岁 C、5岁 E、7岁 1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15、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B、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C、黑热病 D、霍乱 16、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2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 ) 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治疗 E、以上都是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19、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A.预防保健制度 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C.爱国卫生运动 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传染病防治试卷及答案

传染病管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类。 A.一 B.二 C.三 D.四 2. 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A.预防 B.控制 C.治疗 D.救治 4. 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地方性 5. 梅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6. 尖锐湿疣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8. 预检分诊制度需要()执行。 A.在疫情爆发时 B.在疫情爆发前 C.在疫情爆发后 D. 长期 9. 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实行()。 A.必要的治疗 B.不必特殊管理 C.必要的隔离、医学观察 10.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 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 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 12.潜伏期是指()。 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 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 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 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 13.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 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 D.临床病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 14. 甲型肝炎是()

《家畜传染病学》试卷及答案

扬州大学试题纸 系动医课程家畜传染病学(B)卷2002 — 2003学年第丄学期 班级 _________ 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名词解释(20分) 1. 感染 2. 疫源地 3. 检疫 4. 地方流行性 5. 疫病预防(Prevention ) 6. 鸡马立克氏病(MD) 7. 猪瘟(Classic swine fever ) 8.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 ) 9.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 10.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 )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将代表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 A. 多杀性巴氏杆菌 B.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C.猪肺炎支原体 D. I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2. 畜禽衣原体病的易感动物是() A. 羊、牛、猪 B.马属动物 C.火鸡 D.鹦鹉和鸽 3. 禽曲霉菌病的传染来源是() A. 发病禽 B.带菌禽 C.发霉的饲料和垫料 D.污染有霉菌抱子的禽舍空气 4. 猪沙门氏菌病的易发年龄猪是() A. 1月龄以内 B. 1至4月龄 C. 5到6月龄 D. 6月龄以上 5. 猪丹毒的流行形式常表现为() A.流行性 B.散发性 C.地方流行性 D.大流行性 6. 牛恶性卡他热是通过以下方式传播的() A.病牛一易感牛 B.病牛一绵羊一易感牛 C.病牛一吸血昆虫一易感牛 D.病牛一非洲角马一易感牛 7. 羊肠毒血症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真胃粘膜出血 B.肝脏凝固性坏死 C.小肠粘膜出血 D.肾脏髓样软化 8. 以下禽病中可经卵垂直传播的有() A.新城疫 B.马立克氏病 C.鸡白痢 D.禽脑脊髓炎 9. 可引起严重免疫抑制的禽病有()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卷附答案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轻型患者 B、隐性感染者 C、带菌者 D、来自流行区的人 4、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A、不去疫区旅游 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5、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吐泻期 B、脱水期 C、恢复期 D、循环衰竭期 6、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 C、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上升者 D、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病学史者 7、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严格隔离 B、预防治疗 C、及时补液 D、抗菌治疗 8、典型霍乱患者脱水期不包括哪种表现:() A、循环衰竭 B、代谢性酸中毒 C、电解质平衡紊乱 D、首先发生抽搐、昏迷 9、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B、腹泻为首发症状 C、发热少见 D、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10、关于霍乱患者补液治疗哪项不合理:() 1

A、轻度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B、液体多选择541溶液 C、重度脱水通常采用两条静脉通道补液 D、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补液 11、为确诊伤寒病程第一周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是:() A、血培养 B、尿培养 C、大便培养 D、胆汁培养 1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肺炎 13、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可多选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1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1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二、是非题(每题4分,共40分) 1、人群对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2、霍乱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 3、霍乱病原体对消毒剂敏感。() 4、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5、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6、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7、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2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和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名词解释(12分) 1、流行病学调查: 2、医源性感染: 3、疫区: 4、消毒: 二、填空题(68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管理,依靠 ,依靠。 3、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工作和责任区域内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 、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感染和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和。 三、简答题(20分) 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措施是什么? 2、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答案 一.1.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2.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4.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1、2014 8 28 2014 12 1 2、预防为主防治分类科学群众 3、甲乙丙 2 25 11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5、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预防 6、知识、技能 7、医源性医院 8、预检分诊相对隔离 9、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0、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三.1、(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4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此宿主不适应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 动物机体调动防御力量,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从而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和病变,这些过程称抗感染免疫。 2.一过型性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3.传播媒介──是指病原微生物的有生命的活的携带者,一般为节肢动物。 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5.病死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患该病的动物总数×100% 6.检疫──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7.Source of infection──传染源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8.epidemic──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更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9.Anthrax──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突发高热,症状急剧,突然死亡,动物突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成酱油色,尸僵不全,腹围增大,臌气,尸体迅速腐败,脾极度肿大,皮下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 10.Contagious disease──触染病是指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二、填空题(每题2分,20分) 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____核酸探针____和____聚合酶链反应____。 2. 根据消毒的目的,传染病的消毒可分为_______预防性消毒_______、____随时消毒 和______终末消毒______3种消毒。 3. 鹦鹉热衣原体虽然对各种畜禽以及其他动物有致病性。但家畜中以____牛____和____羊____较易感,常表现____流产____、____脑脊髓炎___、______关节炎______或 肺肠炎___;禽类以____结膜炎鹦鹉____和____鸽子____较易感,可引起___鹦鹉热或鸟疫__。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________死胎________、________畸形胎________、________木乃伊胎________、流产 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在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产____木乃伊胎____; 怀孕50~60d感染时,多出现____死胎____;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____ 。____流产症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常见的有3种,即____羊型布鲁氏菌____、___牛型布鲁氏菌___ 和____犬型布鲁氏菌____。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是____羊流行布鲁氏菌___。人感染后表现为____发热流行睾丸炎____。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D)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 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 E.以上均是 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

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C)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C)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 E.以上都不是

传染病防治法试卷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试卷 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新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是于年月日起执行。 2、现行的法定传染病分为类,共有种,其中甲类传染病种,乙类传 染病种,丙类传染病共有种。 3、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医疗机构执行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 4、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5、医疗机构要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 名专兼职人员。 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可划分为 、、 和。 7、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和四类。 8、国家规定诊断后需2小时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 、。 9、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诊断并报告。 10、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发生例,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一个病人同时患乙肝和丙肝,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A、1张 B、2张 C、3张 D、4张 2、发病日期是指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 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A、就诊 B、明确诊断 C、就诊之前的一天 3、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单位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达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30例及以上 B、20例及以上 C、5例及以上 D、10例及以上

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是否可以对外发布传染病信息 ()。 A、可以 B、不可以 C、有时可以 D、看情况 5、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内 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6、传染病报告卡上现住地址是指病例()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 A、户籍地址 B、医院地址 C、工作地址 D、发病时实际居住地址 7、某食品厂工人患痢疾,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其人群分类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 ()。 A、商业服务 B、工人 C、公共场所服务员 D、餐饮食品业 8、新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医疗机构职责() A、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 B、负责对本辖区信息报告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C、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 D、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查处。 9、门诊日志必须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A、七项 B、八项 C、九项 D、十项 10、下列哪种传染病不能填报确诊病例() A、菌(-) B、仅培阳 C、梅毒 D、淋病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订正病例时,由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不需要修改诊断日期。() 2、梅毒的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 3、传染病报告卡现住址的填写,专程至外地就诊的病例,应填写病人的常住地。如某病人患手足口病,该病人由襄州区至樊城区就诊,现住址应填写襄州区。() 4、羁押或服刑人员患病时,现住址填写羁押或服刑人员户籍所在地。() 5、RPR/TRUST滴度检测胎传梅毒时,母亲与新生儿或婴儿最好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滴度要等于或高于母亲的4倍,可诊断为胎传梅毒。() 6、HIV感染者病例或艾滋病病人可以填报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 7、订正病例时,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需要同时修改诊断日期。() 8、梅毒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胎传梅毒。() 9、不明原因肺炎、埃博拉出血热、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报告时限是24小时。() 10、网络直报系统用户必须每月修改账号密码。()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及答 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此宿主不适应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动物机体 调动防御力量,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从而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和病变,这些过 程称抗感染免疫。 2.一过型性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3.传播媒介──是指病原微生物的有生命的活的携带者,一般为节肢动物。 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5.病死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患该病的动物总数×100% 6.检疫──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 的发生和传播。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传染源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 为传染源 ──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更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突发高热,症状急剧,突然死亡,动物突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成酱油色,尸僵不全,腹围增大,臌气,尸体 迅速腐败,脾极度肿大,皮下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 ──触染病是指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二、填空题(每题2分,20分) 1.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 ____核酸探针____和____聚合酶链反应____。 2.根据消毒的目的,传染病的消毒可分为_______预防性消毒_______、____随时消毒和 ______终末消毒______3种消毒。 3.鹦鹉热衣原体虽然对各种畜禽以及其他动物有致病性。但家畜中以____牛____和____羊 ____较易感,常表现____流产____、____脑脊髓炎___、______关节炎______或肺肠炎___;禽类以____结膜炎鹦鹉____和____鸽子____较易感,可引起___鹦鹉热或鸟疫__。 4.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 ________死胎________、________畸形胎________、________木乃伊胎________、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在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产____木乃伊胎____;怀孕50~60d 感染时,多出现____死胎____;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____流产症状____。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暨重点传染病业务培训试题单位:姓名: 成绩: 单选题(66分,每空6分) 1、乙肝分类只有()和“确诊”两类。( A ) A、疑似 B、临床诊断 C、实验室诊断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D )年。 A、10 年 B、15 年 C、5 年 D、3年 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非典、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性肺炎等传染病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A、30分钟B、24小时C、2小时D、12小时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E )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艾滋病 E、流行性腮腺炎 5、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D )。 A、农民 B、家务及待业 C、离退人员 D、医务人员 6、新冠防控对境外入(返)川人员,一律先实施(C )天()隔离医学观察,后实施()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A、7/集中;7天/居家 B、14天/集中;14天/居家 C、14天/集中;7天/居家 7、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A )。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8、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丙肝、(C )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A、甲肝、梅毒 B、甲肝、乙肝 C、乙肝、梅毒 9、传染病报告卡上()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B ) A、13岁 B、14岁 C、15岁 D、16岁 10、现住地址:指(A)。A、患者发病时的住址B、户籍所在地址 11、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要不要及时更新诊断时间。(B ) A、要 B、不要 1、二、填空题(34分、每空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有(2)种疾病,乙类有(27 )种疾病,丙类有(11)种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2、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一.选择题 1、近20 多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996 年1月16 日,我国正式宣布消灭了下面哪个疫病(),这是继牛瘟之后我国第二个消灭的动物传染病。 A .猪瘟B.鸡新城疫C.禽流感D.牛肺疫 2、1956 年,在我国宣布消灭了第一个动物传染病是(),为我国近代兽医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A.猪瘟 B.鸡城疫 C.牛瘟 D.牛肺疫 3. 在猪病防制中,我国研制的()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想的猪病疫苗。 A猪蓝耳病B.猪瘟C. 猪流感D、猪伪狂犬病 4. 我国第一个获批准的兽用基因工程菌苗是防制下面哪个疾病的?() A .猪大肠杆菌B.猪沙门氏菌C.猪副伤寒D. 猪痢疾 5.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在防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效果不错。 A. 猪瘟 B.猪伪狂犬病 C.猪流感 D.猪蓝耳病 6.()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A 小鹅瘟B.鸭瘟C.禽流感D. 新城疫 7. )是1984 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 8. 1997 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已于1998 年1 月起正式实施,该法规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法律依据。c A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9.生物安全包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领域3 个方面。 A. 生物技术B 、基因芯片C、基因工程D.预防接种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可疑性炭疽后,应取()进行送检。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耳朵或天然孔渗出血 2.急性猪肺疫的特征性病变是()A A.纤维素性肺炎、 B.坏死性肠炎、 C.脾肿大,边缘梗死、 D.坏死性肝炎 3.生产上一般采用()进行布病的检疫B A.琼扩试验、 B.试管或平板血清凝集试验、 C.中和试验、 D.ELISA 4.猪丹毒主要发生于()B A.仔猪、 B.架子猪、 C.怀孕后期母猪、 D.香猪 5 猪喘气病是由()引起D A.猪喘气病病毒、 B.猪丹毒杆菌、 C.衣原体、 D.猪肺炎支原体 6.牛流行热又称()A A.三日热或辐射热、 B.五日热、 C.七日热、 D.无高热 7.破伤风是由()引起C A.魏氏梭菌、 B.溶血梭菌、 C.强直梭菌、 D. 巴氏杆菌 8.大肠杆菌有()血清型D A.1 个、 B.2 个、 C.3 个、 D.多个 9.猪伪狂犬病侵一个猪场后,往往难以彻底根除,其根本原因是()B A.病毒毒力太强、 B.动物健康带毒、 C.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太强、 D.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10.仔猪水肿病的特征病变为()D

流行病学习题及答案

. .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的研究,则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和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是前者的实验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观察法B.建立数学模型C.临床试验 D.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A.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E.以上都不是 wor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