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渊源及其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道的渊源及其传播
一、认识中国名茶
1.铁观音
据民间传说,清代安溪松林头乡的一名农民魏饮,每天虔诚地以清茶供奉附近一座古老观音庙中的神像,从不稍歇,观音大士显灵,托梦给他,说庙后石坑附近有一棵茶树是无价之宝,可以使他世代享用不尽,但不可自私ㄧ定要与大家共享。
魏饮依照指示,把茶树移植,初用铁锅栽种,日夕悉心栽培。并把叶片培植成茶叶,发觉其香无比,后来繁殖成二百多株,并让乡民一齐分栽,后变成名闻遐迩的安溪茶,魏饮为了感谢观音所赐,便把此名茶起名铁观音。
2.乌龙茶
乌龙茶之故乡在福建武夷山,相传在100多年前,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有一位青年名叫林凤池,他学识广博,胸怀大志,赴福建应考。果然金榜题名,考上了举人并在福建衙内任职。
林凤池决定回台湾探亲,在回台前邀同僚一起游武夷山,上到山来,但见山上岩间长着很多茶树,又听说用树上嫩叶制作的乌龙茶香高味醇又有保健强身作用,便想带些回台湾。于是林凤池向当地茶农购得茶苗36棵带回台湾南投县,种于鹿谷之洞顶山上,启开了台湾洞庭乌龙茶之新页。此茶独特,山上采茶,山下就能闻到清香,而且喝起来,清香可口,醇和回甘,气味奇异。
3.武夷岩茶
武夷山多云雾,清风习习。附近清溪回转,难怪〝岩岩有茶,非茶不岩,其三十六峰,七十二奇岩,山水纵横,不愁无水滋润,因此茶树交错,并能婴育了清高香气,别具韵味。范仲淹有诗赞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先人从古栽〞。
4.大红袍
武夷山的名茶中,大红袍可称得上是一种稀世珍品,其产量奇少,但馥郁清香,香气冠绝。
天心岩有一个小岩洞名为「九龙窠」有数株茶树,叶大如掌,置于壶中茶汤立即变为胭脂红色,故名。
以前之大红袍是贡品,非民间人士可以得饮,视为〝茶王〞与〝茶中状元〞。从植物学上而言大红袍应为武夷岩茶的变种,芽叶细而厚,稍泛紫色,发芽迟,萌芽轮次少。
注: 本文部份内容曾经发表于2008年台大景福会校友返校联谊会之专题演讲(November 16, 2008)
5.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闻名遐迩。
龙井以前叫做龙泓,位于杭州附近风篁岭南麓,清泉甚多。民间传颂的〝雨前龙井〞,就是清香。〝雨前龙井〞是〝谷雨〞这个节气以前所采造的。
通常谷雨之前,正是茶树〝一叶一芽〞的时候,俗称〝一旗一枪〞,用来制龙井茶最为香醇,不过谷雨后就变差了。龙井的茶农有句俗谚语:〝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便是因为与茶叶的幼嫩有关。西湖的龙井,若要排列品第,一般公认为「狮峰,龙井,云栖,龙跑,梅家坞」顺序排列。狮子峰下之胡公庙种有十八棵茶树,据说清代乾隆皇将他们封为〝御茶〞,至今供人欣赏。
6.碧螺春
碧螺春是江苏名茶,碧螺春通常要比明前龙井更早采摘,故其叶芽特别嫩,冲泡时仅宜用摄氏75度至80度的水。一级的洞庭碧螺春,可说「条索纤细,幼嫩匀齐,茸毛遍布,卷曲似蝶」。
江苏人是这样形容碧螺春的〝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可谓名副其
实。
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珍贵,弥足回味。
7.云雾茶
云雾茶又称闲林茶产庐山,其上品者色香幽细比兰花。由于庐山大多数
季节的早晚温差大,因此茶芽的生长期较长,而在〝谷雨〞节气后依然肥嫩鲜壮,所含的茶多酚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而且白毫显露,甘醇鲜爽,非寻常茶可比。
由于庐山云雾弥漫,阴湿多雨,故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句。但这种气候,最宜种茶,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种茶。
江西庐山,吸引无数的诗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不朽佳句,苏东坡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应属绝句。庐山有〝神仙之炉〞的传说;有坠潭无声的散丝悬瀑;有优雅飘逸的仙境,有些颇富禅味,令人感到「庐山到处是浮图」。若能到庐山,除了欣赏挺秀群峰,幽深峡谷和清秀的鄱阳湖外,同时亦可欣赏炉山的云雾茶。
8.毛峰茶
毛峰茶产于安徽黄山。游人到黄山不但欣赏山石奇景,顽强古松与蔽日云海,晨起时,更有溪涧飘动的浓雾与远山陈列的山岚,值得浏览。口渴吗?那就欣赏那儿的一种名茶「黄山毛峰茶」。
黄山也像庐山那般有云雾茶,也相当著名。黄山之毛峰茶亦被称为极品,并列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毛峰茶之形,细扁稍卷曲,犹如雀舌披银毫,其色微明彻清爽呈杏黄,其香则香气持久似白兰。可谓清秀脱俗,不愧是茶中仙子!毛峰茶之茶叶细嫩多毫,味醇甘厚,正是明山秀水出香茗。绝色的黄山毛峰茶,芽叶竖直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清明时节持久特香。白兰般的香气直沁心底,可消人间忧苦!
9.蒙顶茶
蒙顶茶是一种贡茶,产于四川蒙山之顶。四川之蒙顶,山势巍峨,正是绝壑飞瀑苍林红宇。
蒙山在雅州,山有五顶,顶有茶园。茶树如生于云雾之上,好比有神物护持。由于山上低温而多云雾,滋润茶芽生长,而且保持了茶叶之「持嫩期」故用紫砂壶泡出的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
据说:四川蒙顶茶见于西汉末年(2000年前)有仙禅师【可能为当地茶组吴理真禅师】把七棵茶树种于清峰顶,后人称为甘露茶。
以前蒙顶茶乃贡品,因味甘而香醇,不少皇帝皆爱喝。蒙山的五峰是指甘露,灵泉,菱角,回比罗和上清。自唐代以来不少人皆相信蒙顶茶「吐纳日月精华」,故少饮可疗疾病,久饮可以长寿。民间奉为仙茶,妙哉此茶!
二、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源远流传,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唐朝陆羽,后人尊称为茶圣,博古通今,摄取各家精要而撰写了茶经,建立了中国茶道之基础。千余年来,茶叶文化久盛不衰,不断有佳作问世,迄今茶学专书也有百余部。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
中国茶道在文化层面有其广大深远的影响。中国茶道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重视饮茶艺能,也重视饮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中国茶道之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称之为酝酿期,从神农时期到隋朝。第二个时期称之为形成期,唐代属之。唐代之茶文化有两大盛事:一是文人学士深得茶的好处。茶使他们头脑清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