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16T11:18:50.9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许梦云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需求,人们更加强调的是绿色设计理念。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需求,人们更加强调的是绿色设计理念。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充分结合建筑的设计规则,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设计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进一步推动现代建筑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用

1、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

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上节约各方面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形成适合人们长期居住的高效、健康环保的空间,使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1]。简而言之,绿色建筑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甚至没有污染的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于生态平衡的建筑。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的建筑均为高能耗建筑,另外在将近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高能耗建筑约占95%以上[2],这个比例如此之高不得不令人惊讶。在绿色建筑理念的指导下,全国都在积极进行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截止2016年底,全国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累计有7640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如今人们对这一新兴理念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部分地方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对整个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健康、积极的促进作用。

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

①节约能源原则。目前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建造建筑时,需要十分重视能源使用情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更严格要求,既会运用新型材料,还会建立新节能体系,增强建筑的综合性能,防止能源的浪费。②消除污染原则。对污染进行消除是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里的重要内容。在建筑的内部装置除污系统,消除烟尘污染,保证空气能够正常流通。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要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噪音污染,以保障周边居住环境。③保护环境原则。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对绿色建筑产业意义重大。在建筑施工以前,设计师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大规模数据收集,由材料、结构和外观等方面分析整体建筑绿色设计理念,制定环保方案,避免有害建筑的出现。

3、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3.1、墙体节能设计

对墙体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保温和保暖的功能,简言之,就是让墙体成为热的不良导体,外面的热量进不来,里面的热量出不去,这就达到了设计的目标。墙体的保温保暖设计包括两种方法:内保温和外保温,通常采用的是外保温的方式。因为外保温不会以牺牲室内空间作代价,得到人们更多的认可。从技术上说,外保温技术可以对墙体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延长整个外墙体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市场外保温材料应用广泛得有:岩棉板、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水泥基、泡沫玻璃等。其中属于A级防火材料的仅有岩棉板、水泥基、泡沫玻璃,但是由于水泥基、泡沫玻璃导热性能好,保温差,普遍应用于工程上防火隔离带。

3.2、屋面节能设计

屋顶由于受到阳光直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导致室内冬季偏冷夏季偏热,从屋顶的节能设计来说,应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对建筑进行屋顶设计时,可以采用架空屋顶、浅色屋顶、蓄水屋顶等,有效隔离太阳辐射;屋顶上覆盖保温隔热材料,降低能量传递;在屋顶涂抹反射率较高的特殊涂料,减少夏季对阳光热量的吸收。

3.3、空间组织设计

建筑的外观形状以及朝向等因素对于节能效果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4]。如果建筑的外观形状和朝向设计比较合理,建筑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已经有研究发现,在外部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实际的体型系数会决定其能耗,能耗随体型系数变化而变化,可以看作是体型系数的函数,体型系数越大,能耗值也就会越大。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来说,其体型系数直接与许多可控的因素有关联,这些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建筑平面的布局设计、建筑物的实际造型、建筑物采光和通风等情况。通过多年设计经验的积累,在进行绿色节能设计时,只有把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尽量控制在较低的设计水平上,才会实现降耗节能的根本目的[5]。

3.4、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外围结构,隔热保温性能较差,冷热空气常常从门窗缝隙流通,因此科学的建筑物的门窗是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关键内容。门窗节能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设计合理的窗墙面积比,降低采暖耗热值;制定科学的门窗开启方式,阻止穿堂风通过;设计能够自动调节的活动遮阳棚、窗帘等,

避免夏季阳光直射;提升门窗质量,加装密封条来保证门窗气密性。

4、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

4.1、装配化

目前我国的建筑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建筑的使用寿命是门窗使用寿命的1~2倍,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就是对建筑进行装配化,把建筑分解成组件,然后进行工厂化生产,最后实现装配,这样对于室内建筑的施工过程既做到了绿色,又在质量上能够严格把控,这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帮助,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2、地域化

对于绿色建筑,必须是地域化的、适合当地气候的,例如我国古老的窑洞建筑就是人类智慧的指导,这种绿色、低能耗的建筑向我们诠释了古建筑如何做到适应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是我们对未来绿色建筑的根本性要求。

4.3、智能化

针对目前的绿色建筑的内部微气候调节问题,要靠硬件与软件的配合支持才能更完美的解决问题,这些软件包括现代的人工智能、云

传统建筑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应用分析

传统建筑技术的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应用分析 摘要:传统建筑崇尚自然,非常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效协调以及节能环保, 其中很多传统的建筑技术方法对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借鉴作用。本文以传统的 通风技术、保温技术以及遮阳防晒技术为例,就如何在当前建筑节能优化设计过 程中有效应用,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建筑技术;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应用实践 建筑行业能源与资源耗费较大,实践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们只能 找到一些措施和方法来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以确保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回溯 传统建筑行业及其发展,其中有很多的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是现代建筑节能设 计过程中可以借鉴使用的,而且有利于建筑行业焕发生机,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建筑通风技术的应用 从国内传统建筑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自然通风这项建筑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无论是建筑规划还是结构布局,从整体到细节,均为一套完整的通风系统。对于 传统通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解决当前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一些 问题。传统建筑通风技术在当前建筑设计咋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形”与“神”两 个方面。其中,“形”即形式问题,虽然在很多传统的建筑作品中利用了传统的技 术手段,但是其形式却依然具有现代性;对于“神”而言,传统的优秀建筑技术手 段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空间形式均有所变化,传 统技术效果的体现与保证是传统建筑通风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1、传统建筑自然通风技术之“形” 前文提到的我国传统建筑通风技术方法,其中部分技术手段与建筑形式之间 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比如楼井通风天窗形式多样(如下图),院落布局中的天 井围合等。 (图1:传统的天井通风结构与巷道示意图) 然而,当前建筑体量以及规模和材料等均与传统建筑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近 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仿造基本上是行不 通的。在当前国内建筑领域,上述技术在实现过程中还应当融入现代手法,对其 进行重新设计,直接仿造或者复制实不可取的。当前的建筑美学法则在建筑实践 中基本成熟,在传统建筑通风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当将传统技术严格遵 循当前的建筑美学法则重新进行优化设计。 2、传统建筑自然通风技术之“神” 正如上文所示,楼井自然通风节能效果良好,然而若将楼井高度和面积增加 数倍,其通风效果是否依然良好。该问题是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中 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该问题要求我们依赖于当前先进的测控技术手段 以及模拟技术方法。正如伦佐·皮亚诺在Tjibaou文化中心设计时所言,为了能够 实现被动式通风构想,表现出非常严谨而又务实的态度;为此,其花费了两年时 间来论证实验,并且通过实验模型以及局部全比例模型的制作,借助计算机辅助 技术手段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来模拟气流情况,并且对 模型风洞实验分析,从而设计方案更加的完善,使其具有低能耗以及自我调节的 能力和效果。传统建筑通风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技能设计思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4、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0、《建筑幕墙》GB/T 21086-();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2、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用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目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类型□新建; □改扩建 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 总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建筑高度m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设计使用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目基准建筑规模倍 空调形式主楼:;裙房: 项目投资(万元)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GB/T 50378-2014) □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 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太阳能;□风能;□水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单位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用地面积万m2 建筑总面积万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地下面积比R P1(地下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地下面积比R P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 透水地面面积比% 建筑总能耗tce/a 单位面积能耗kWh/㎡a ;tce/㎡a 节能率% 可再生能源 及(余热或废 热)回收总量 可再生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 设计项目设置总量kWh/a 其 中 可再生能源kWh/a 余热或废热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M3/a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kWh/a 建筑总用电量万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建筑总用水量M3/a 非传统水量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主要 能耗 品种及 耗能量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 其 中 电力万kWh/a 其他耗能种类::□燃气;□燃油;□燃煤;□其他热力;万kWh/a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建筑 分项 能耗 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暖通空调系统 照明、插座 生活热水系统 新水 厨房炊事系统(燃气) 电梯运输系统 变压器损耗 其他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浅谈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刊物上阐述绿色建筑的文章屡有所见面,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通过设计、应用、推广三个层面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

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 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 3、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如某科技大学在陕北黄土高原所发展的现代窑洞住宅设计,利用最简单的玻璃温室、浮力通风、太阳能热水和天窗采光等技术,不但使窑洞居住环境大为改观,甚至使采暖 能源节约了60%以上。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 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如何在设计之中应用高技术和优质的材料,就是要应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予以权衡,现在欧美应用的高技术绿色设计方法往往和智能建筑设计相结合,智能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低保养成本和最有效的管理建筑本身的资源,这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1、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 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13T11:17:36.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周先[导读] 杭州九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100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节约能源的问题已受到我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探讨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在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设计及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据调查显示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很大,我国住宅能耗是同类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且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不足20%。随着我国新的节能标准为确保实现节能50%的目标的实施,节能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节能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围护,尽量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建筑节能效果。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1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实测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耗能量要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现代住宅设计中,建筑的朝向应根据住宅内部房间的使用要求、当地的主导风向、太阳的辐射、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各地区的气候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我国住宅最适宜的建筑朝向为南略偏东或西。对于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夏季主导风向,而北方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以防止冷空气渗透量的增大。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1.2合理规划平面布局及控制体形系数 居住区住宅的平面布局有周边式、自由式和行列式3种。周边式太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受地形限制时采用;行列式是最常见的形式,有并列式和错列式布局的变化,在某些地形中,还会出现斜列式布局。为了促进通风,居住区布局应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从建筑防热的角度来看,行列式和自由式都能争取较好的朝向,使大多数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其中又以错列式和斜列式的布局较为好。 在立体布置方面,应采取“前低后高”和有规律的“高低错落”等建筑手法,从而有效地挖掘环境的节能功能,同时又可打破居住区单调、呆板的效果。 体形系数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比值越大,能耗就越多。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与节能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般讲,6层左右的建筑物对建筑节能较为有利。另外,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1.3合理的套型平面 在住宅单体套型方案设计时,要从节能的角度、提高舒适性及家居生活的规律出发,合理进行各房间功能分区。一般应将家庭人员主要活动的且停留时间长的客厅、主卧室等布置在南向,厨房、卫生间等布置在朝北和东西向。这样使主要居室在冬季能获得充裕的阳光;套内每个房间均要有直接对室外的窗,前后房间的门窗尽量相对设置,为自然采光和夏季组织穿堂风创造条件;炎热地区可采用内天井或外天井住宅套型平面,利用高差和热压差形成自然通风,以此改善室内的微小气候。 1.4绿化布置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起到调节居住区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居住区绿化应注意几点:一是要以地面绿化并以种植灌木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入水景;二是要在临近住宅的东、西、南面的适当位置种植一些高大的落叶乔木,这样夏季遮阳,冬季不遮挡阳光,有利于朝阳居室的节能;三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墙面、阳台进行垂直绿化。这样,一方面能丰富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能减少建筑与空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积,形成一种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又可增加绿化面积的复合型围护结构,从而有效地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条件。 2.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 墙体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30%以上。因此,改善墙体的传热耗热量将明显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措施有: 2.1改善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材料选择时,采用新型节能砖,如多孔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类型的材料,使其集承重和保温隔热于一体;也可利用当地出产的浮石、火山渣及其他轻骨料或工业废料生产多排孔轻质砌块,用保温砂浆砌筑,有节能、节地效果。 2.2对墙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即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构成复合墙体。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比较广,它不但解决了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使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使用较成熟的几种外墙外保温方案有:外贴聚苯板保温、外贴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夹心聚苯板外墙保温、钢丝网架岩棉夹心板外复合保温等。外墙内保温有饰面聚苯板内保温复合外墙和纸面石膏板内保温复合外墙。 2.3寒冷地区住宅室内沿外墙周边地面的保温设计 沿外墙周边的室内地坪和其以下的外墙如不采用保温措施,其外墙的内侧墙面以及墙角在冬季易出现结露,从而使得地面的热传导损失增加,甚至地坪被破坏,影响正常的使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沿外墙周边的室内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且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材料,如0.5m厚炉渣等;二是对外墙室内地坪以下的墙体在内侧或外侧加50~70 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从而保证住宅室内的热稳定性和控制寒冷地区采暖能耗。 3.门窗的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样式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七、权衡判断 八、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6-95 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和节能设计标准》(3271-2008)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范的级。 五、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六、本工程因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七、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0034-2004 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50364-2005(5.6节)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35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3214-2007(6.2节)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2008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分册) 7、《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6-2005(6.3.2及6.3.8) 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三、照明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 四、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装设电能考核节能表计 五、当工程含有变电所设计时,则应补充如下内容: 1、负荷计算情况、供电电压选择及变电所位置情况概述,确认是否在负荷中心,否则说明原因。 2、变压器选择: (1)型号:干式应选用10型及以上的接线组别为D,低损、低噪、高效、节能变压器; (2)台数:对季节性、冲击性及其他特殊设备是否专设变压器; (3)无功补偿:应注明补偿容量及补偿前后的φ; (4)经济运行负载率:β=0.7~0.85 六、对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配电、控制、保护、防雷与接地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技术规范》50364-2005第5.6节实施,并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年版)第4.1.5条二款的规定。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电气专业)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1T16:06:55.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李萍 [导读]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的一些经验,领略的一些感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中个人理解。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25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的一些经验,领略的一些感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中个人理解。主要讲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自身节能措施的运用和海绵城市的应用和发展对建筑和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 据统计,我国建筑用能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并将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逐步增加到30%以上。其中公共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严重,对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用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能耗水平,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被钢筋混凝土所包围。生态环境一再遭到破坏,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使用绿色设计创建我们的家园,使之更加和谐! 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怎么才能控制和降低建筑能耗,绿色建筑是否具备应对降低能耗的办法?那么如何才能合理的把自然、绿色的节能方式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中呢? 首先,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政策等特点进行设计及施工。 其次,改善现代人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从思想上提升节能意识,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尽量把可再生资源与建筑有机结合,在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把绿色节能理念从每个人,每个地方贯彻,实现绿色家园、绿色人生。 绿色建筑并不是单单建筑本身,也包括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本身的绿色设计和施工、海绵城市系统等等,绿色建筑还需要设计、施工、建设单位、政府监管单位公共协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一、太阳能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海南,太阳能如此丰富的地区,如若不能合理的利用太阳能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可以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制热水等;在海南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宿舍和酒店使用较多,太阳能发电并未发现多少建筑在使用。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政策导向,二是项目的后期运维。特别是住宅项目,前期根据政策要求,设计单位按标准设计,施工单位按标注施工;但后期太阳能的运行和维护,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使用。购房业主花钱买了个摆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个人建议,政府机构能够对住宅项目加大监管力度,定期抽查或检查,为现有资源使命的体现,尽应有的职责。 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应用 海南位于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筑的保温隔热、通风采光,设计人员通过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室内环境更加合理,提高人们的居住满意度。 1.建筑保温隔热设计 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材,经常用到的外墙围护主要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者无机保温砂浆 +灰砂砖。屋面常采用耐火等级为B1级的挤塑聚苯板保温或采用耐火等级为A级的膨胀珍珠岩板保温;外窗的选材主要有中空玻璃、镀膜玻璃、镀膜中空玻璃和LOW-E玻璃等。例如我司设计的复兴城项目,主体的外围护结构主要是玻璃,节能设计方案选用的是LOW-E玻璃,开发商为节约成本,未经设计院同意直接将LOW-E玻璃改为普通玻璃施工,可想而知,在日照如此强烈,气温如此高的海南,室内环境有多糟糕。之后开发商为了弥补这个错误的决定玻璃不光需要镀膜,而且做了大量的遮阳设施,成本反而会更高。这就是对节能设计的不重视导致的后果。 2.合理利用自然风和光 据了解,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供暖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40%~50%,照明能耗约占30%~40%[1],照明系统仅次于供暖空调系统,这样看来,在空调和照明能耗这块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运用,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各项自然资源。在该项目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合理利用自然风,能够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次数,保证建筑室内温度得到更好的调节,提高空气的流动率,从而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设计人员根据自然风流向,结合计算机软件的模拟,合理设计建筑室内门窗的朝向,保证自然风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该项目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的建模分析,进行了建筑视野分析、天然采光分析、眩光分析。在有效利用天然采光的同时,避免强光反射造成的眩光。 3.提高建筑环保材料的利用率 由于建筑材料种类的不断增多,建筑环保材料的应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应用先进的环保型施工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减小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材料相比,环保型施工材料具有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特点,能够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3]。很多时候外墙保温我们习惯采用灰砂砖+保温砂浆的做法而不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就是因为灰砂砖的防水性能会好一些,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作外墙自保温也越来越多,加气混凝土轻质条板内墙也越来越多,装配式技术日趋成熟。墙体采用自节能砌块,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损耗、减化施工环节,避免使用过程中对保温层的破坏,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三、海绵城市在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

论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论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发表时间:2009-11-20T13:26:41.15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下旬刊供稿作者:王柳欣[导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先后颁布一系列规范、标准王柳欣 (丰顺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是由北向南逐步推进的,国家对夏热冬暖地区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要求相对较迟,而广东省的气候炎热, 高温时间长,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内陆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广东省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广东省能源形势严峻,节能工作是势在必行。从而,在实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同时,首先从设计技术这一方面全面展开。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设计 0 引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先后颁布一系列规范、标准。然而实际工作中,这些有关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建设仅仅是基础工作,要贯彻这些标准、规范,还需要加大设计执行力度,以设计为关键环节促进节能建筑的建设。 墙体保温内外有别建筑节能包括规划、设计、能耗比、绿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等,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通过对围护结构墙体进行保温隔热使其达到建筑节能对墙体的技术要求,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关键环节。墙体要保温就像羽绒服比棉衣要暖和一样,住宅墙体用的什么保温材料,是节能的关键;保温层放在墙外还是墙内,保温效果也不同。时下,我市的节能建筑在墙体的保温上普遍采用的是外保温技术,能否采用内保温技术?内外保温在效果上是否有差别?这是不少购房者颇为关心的问题。建筑节能办公室调研员周维楚对此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外墙内保温是在外墙体内侧复合一层保温隔热层;外墙外保温是在外墙体外侧复合一种保温隔热层。外墙内保温具有施工方便、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低、综合造价低等特点,但外墙内保温存在着诸多缺陷:其一、保温效果差。外墙内保温无法解决梁、柱等“冷热桥”问题,就像灌满了开水的热水瓶,因没有盖瓶同样起不到保温的作用。 1 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并先后制定了一批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9-8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l34-2001)等。期间,各地方也根据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建筑节能技术规程、标准。 然而近年来,这些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住宅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住宅建设随之迅速加快,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总和。然而80%以上的新建住宅几乎都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建筑高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疾。 上述尴尬局面,一方面说明推行节能建筑还需要加大节能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节能技术基础建设等;另一方面,正如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强调的那样:抓节能标准建设只是基础,抓设计执行力才是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确存在执行力较低的现象,不少设计师认为节能规范约束了建筑创作、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等,加之来自于业主方面成本控制的要求,节能技术难以得到贯彻。 2 节能建筑的设计关键所在 2.1 设计是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前承业主建设意图,后接具体的施工建设,在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通过图纸表现出业主的建设意图,又系统化了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后续施工最为关键的依据。工程实践证明,项目功能是否实现基本取决于设计,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周,必然造成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按图施工、按图监理;业主单位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业主单位一般对相关节能设计的各技术标准、规范知之甚少。因此真正能理解并贯彻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的非设计单位莫属,这为发展节能建筑提供了先天条件。 2.2 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节能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一提到节能,不少设计人员就把它同高技术、高费用等联系起来;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要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必须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材料和产品,若没有相应的材料和产品可供选用,建筑节能只会是一句空话;还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严格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会大大制约设计师的创作思维。那么设计人员如何贯彻相关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呢?首先需要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现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澄清: 2.2.1 工程实践证明,基于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的低技术策略也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关键是如何因地制宜、关注那些替代的适宜技术与方法、有没有花费必要的精力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等。为此英国著名建筑师邓斯特认为:节能住宅的关键之处在于“智能设计”,即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他所强调的“智能”也意味着“挖空心思”寻求简单有效的节能方法。 2.2.2 虽然节能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能产品、节能材料的应用,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需求,就不能促进节能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节能建筑与节能产品(材料)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而且工程实践也不断证明,不少项目的特殊需求却成为节能材料、节能产品研发的推动力。 2.2.3 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需特别注意下列问题:①系统与基层墙体应有可靠的固定:高层建筑承受风荷载较大,而且墙体部分会产生很大负风压(吸力)。因此,保温层应与基层有可靠的粘结,采用保温板的,还应有机械锚固的辅助措施。②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现在用于高层建筑的外保温材料较多采用阻燃型聚苯板,这类材料具有可燃性,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如设置防火隔离带等。③外饰面层应采用涂料(或彩色砂浆):系统中的保温层多为轻质多孔材料,剪力强度较低,所以饰面层不宜采用面砖。如粘贴面砖必须要有可靠的措施,以防止面砖脱落伤人。④系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要求: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应不少于25年。 节能建筑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配套工作的建设:一要加强配套的节能法规建设,避免业主意图对设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二要继续加强节能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确保节能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以此加大对设计工作的引导作用;三要建立健全节能设计的第三方审查制度。确保有关建筑节能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得以贯彻落实;四要加强施工管理、把好质量验收关,发挥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绿色设计方法_设计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绿色设计方法 设计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刘宏菊1,杜 江2,李成刚2,胡迪青2 (1.江汉石油学院化学工程系,湖北荆州434102;2.华中理工大学CA D 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设计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综述了绿色设计各主要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发展趋势,阐明了我国开展绿色设计的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词:环境工程;设计方法;绿色设计;全生命周期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1999)01-0063-04 Green design m ethodology the new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design domain.LI U Hong -ju 1,DU Jiang 2,LI Cheng -g ang 2,HU D-i qing 2(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Eng ineering Jianghan P etroleum I nstitute,Jingzhou 434102,China;2.Centre of CAD,Huazhong U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 -ence.1999,19(1):63~66 Abstract:T he idea of gr een design methodology t he new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design domain is intro duced briefly.T 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domain of gr een desig n methodolog y are summar ized.In the end,the importance to study and apply green design methodolog y is ex plained in China. Key words:environment eng ineering;design methodolog y;g reen desig n;life -cy cle eng ineering desig n 现代设计方法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很少考虑在产品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1]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 类存亡的大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已率先开始制定有关法规,迫使制造商回收垃圾并对其产生过程进行处理.因此,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但要被迫遵守有关法规,同时,还要从技术上适应这一状况,从而使一种新的产 品设计方法 全生命周期工程设计(Life -Cycle Engineering Design,LCED )应运而生.由于LCED 的核心是在设计阶段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即该设计方法面向环境,因而也称为绿色设计(Green Desig n)方法,由LCED 设计的产品称之为绿色产品[2]. 绿色设计的概念是从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思想发展而来,其目标是使所设计的产品对社会的贡献最大,而对制造商、用户和环境的成本最小.它利用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技术(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如图1所示的从产品原材料的取材与生产到使用、维修及 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设计、 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指导设计和制造方案的决策,将面向不同阶段的现代设计方法统一成为有机整体.这是在产品设计阶段 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价值的设计方法,不仅包括产品所需的功能,还包括产品的可生产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可运输性、可循环利用性和环境友好性.此方法的应用,不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而且必 将对不顾环境与社会,而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生 产方式起到极为有效的遏制作用[3] .图1 产品的全生命周期F ig.1 T he life cycle of product 收稿日期:1998-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775042,59505009)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J118) 中国环境科学 1999,19(1):63~66 China Env ironmental Science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 曹立伟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曹立伟 发表时间:2019-12-16T14:28:34.55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作者:曹立伟 [导读]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在绿色建筑广为应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先进设计思想。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基于这一理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作用,确保建筑具有绿色环保特性,满足广大用户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建筑设计施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为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存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整合与应用 前言: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在绿色建筑广为应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先进设计思想,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中需要遵循环保、节能、低碳的原则,尽可能的降低建筑能耗,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内涵和应用优势加以探讨和分析,并阐述这一先进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有效应用策略,发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优势,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打造安全、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 1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遵循的原则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内涵 1.1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遵循的原则 1.1.1环保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节约各类资源,减少建筑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建筑设计规划区域原有生态系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1.2合理性原则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整体上考虑,制定完备的方案,不可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和资源,而忽视了建筑本身的质量。因此,绿色建筑设计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尊重建筑建设的客观规律,避免返工,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1.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内涵 现阶段,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应用相应的设计理念,要以节能为目标,尽可能的使用绿色能源,所用材料也要具有环保特性,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人们的生产活动更加持续稳定。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倡导以建筑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对建筑功能的不断完善,这样建筑才能安全可靠的运行,人们置身于建筑中也会获得舒适之感,我国建筑行业将会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应用方法 2.1建筑布局规划中节约用地理念的运用 可以体现在建筑布局规划中的节约用地理念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山和沙漠,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占有量不高,因此,节约土地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部分建筑由于布局规划的不合理,占地面积特别大,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因此,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要将土地节约的理念融入到建筑布局规划中去,将建筑占地面积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筑布局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基于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建筑项目用地土地进行考察,针对现场土地的条件,适当地减少场地平整的工程量,并且合理利用和保护好现场原有的生态系统,多方比选综合评估才能确定建筑布局规划。 2.2景观结构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可以体现在景观结构设计中。景观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景观结构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化效果,还能降低建筑建设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建筑景观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协调好与规划区域内原本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建筑景观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建筑景观、广场的景观、建筑区域入口的景观可以递次开展设计,在为居民提供美好的景观观景的同时,也要保证居民活动空间不受干扰。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结合小区的道路形式,充分利用道路挡墙,种植多种高低和不同季节色彩变幻树木,进行立体化空间设计,以此实现对建筑绿化面积的扩大,促进建筑景观整体形象的提升,不仅美化环境,同时净化空气。 2.3建筑节能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可以体现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其中建筑节能设计又包含了建筑屋面、墙面及门窗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可以体现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屋面、墙体设计中。其实也主体现在节能材料的选择。屋面主要是附加保温材料,做法较为稳定,差别不大。在建筑墙体材料选择上差别较大,节能墙体有外墙内外保温也可以采用墙体自保温材料等多种做法,整个建筑市场也品种繁多,参差不齐。建筑墙体材料的选购更应该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先行,坚持绿色节能环保的原则。首先,保证建筑墙体的安全性,建筑设计人员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选用劣质的墙体材料,墙体出现了问题,会给居住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其次,保证建筑墙体的保温性,例如在填充墙体时,可以利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自保温材料,从而有效提升墙体隔热效果,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后,保证建筑墙体的无毒环保,保证材料质量达到国家绿色标准,保护居住者的健康。 2.4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 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工作内容以及建筑设计的要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设计效果也将更加趋于理想化。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点首先在于建筑选址和现场设计,其科学性与可行性将对设计合理性实用性产生重大影响,而在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内容、含义、范围进行分析,从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入手,提出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几个有效途径,从而证实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到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与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的内容和含义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叫建筑节能(evergy saving in buildings);但不久即改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v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意思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近来则普遍称作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然通称为建筑节能,但其含义应该进到第三层意思,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范围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讲,主要涉及到的应该是建筑物选址与规划、建筑物形态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物使用等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并且要与改善建筑舒适性相结合。舒适宜人的建筑热环境是现代生活的基本标志。建筑要营造健康 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低能耗建筑同时应是高舒适度建筑,建筑节能工作要以室内环境为底线。一方面,建筑节能决不能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环境消费(例如夏季过低和冬季过高的环境温度、过大的新风量、边使用空调边开窗等)行为,即不

浅谈绿色设计及其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9000441.html, 浅谈绿色设计及其发展 作者:王雯婧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 摘要:绿色设计是国际化的设计潮流,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的反思。当绿色设 计这个概念产生后,在全球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的设计产品,都趋向于绿色设计这一理念。绿色产品是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生产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品的实用性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赋予了原有产品新的灵魂,提高了其内涵。 关键词: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182-01 一、什么是绿色设计 每个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征都会影响到文化艺术的风格。现代社会环境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环境与发展的均衡,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基本标识,因此绿色成为基本标识的代称。体现着人类最佳理想状态的生存环境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社会制度的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生存空间的科学建设。包括设计在内的人类自然,社会科学也都被提出了环保要求。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绿色设计当之无愧成为了全球设计主流的首选。绿色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绿色设计作为这种最佳状态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下的实施系统。 到底什么是绿色设计呢?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就是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在全世界都在强调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产品的设计业要跟随者世界的步伐,走上“设计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绿色设计是必然趋势,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潮流。在还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方法的当下,为了实现绿色设计的目标,这一设计思想已经扩展到众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强烈的影响。 二、绿色设计在国内外的产品应用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环境破坏、生态不平衡导致世界各国企业损失过大,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倍感压力。企业决策者纷纷注意到产品绿色设计对于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作用,绿色产品 不断投放到消费市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崇,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增长,人们也越来越认可和支持产品的绿色设计,从而推动了绿色设计在消费市场所占的比重,使设计从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