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名称一、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编辑

讲座名称一、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编辑
讲座名称一、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编辑

?讲座名称:一、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编辑

二、科技期刊撰写中的国标问题

讲座时间:2008年12月9日

讲座地点:教5-201

讲座人:郭俊才(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一、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与编辑

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1)报道性摘要

?(2)指示性摘要

?(3)报道-指示性摘要

论文发表的最终目的是要被人利用。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进入文摘杂志、检索数据库,被人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少得多,甚至丧失。一篇论文价值很高,创新内容很多,若写成指示性摘要,可能就会失去较多的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摘要写得过简,编辑在退修时应提醒其修改。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7713-87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EI》中国信息部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 words)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

(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写好英文摘要,作者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的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 I did it?)

?3) 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I draw?)

?4) 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What is new 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

2 摘要的常见问题

?结构残缺

?人称错误

?所摘非要

?表述不当

?独立性差

?

3 摘要的注意事项

1)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 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

4 摘要的编辑原则和方法

由于摘要应当简明扼要,因此决定了其写作手法也应当十分精炼,但是简明并不是简单,其详简程度取决于论文的内容,并符合一定的规范。摘要的写作规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摘要应当要素齐全。即一篇摘要应当包含如下要素:①目的—即从事该项研究的理由与背景或所涉及的主题范围;②方法—即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程序等;③结果—即研究的结果﹑数据﹑效果﹑性能等;④结论—即对结果的分析﹑评价等。当然,这些要素也可以简详适当,根据论文的类型和性质有的可省略。

其次,摘要应当客观﹑如实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其形式可以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而定。新理论的探讨﹑新材料的研制﹑新设备的发明﹑新工艺的采用等方面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报道式的,以便向读者提供原文中尽可能多的定量和定性的信息,如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手段﹑所得的结论或结果﹑与他人成果的比较等。报道式摘要必须有实质性内容,即应当包括主要结果和结论。报道式摘要一般在200~300字;而对综述性文章或以数字解析为主的论文,其摘要则可写成指示式的。这类摘要仅仅指出文章讨论了什么问题,而一般不涉及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100字左右。

5 摘要的编辑建议

依靠作者:对内容更了解、对创新更明确、表述更专业

提供规范:介绍用途、提出要求、给出范本

通过讲座:报告、网页等形式宣传摘要的基本要求

把握时机:在确定采用时提出修改要求

编辑把关:详略、规范、文字、篇幅

二、科技期刊撰写中的国标问题

“标准”是一项“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即为了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2002年6月1日起实施的GB/T 9999-200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与旧标准相比,有以下重要修改:将“刊号”改为“连续出版物号”。

2.国际期刊ISSN/EAN条码

在欧洲商品编码(EA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期刊条形码,是一种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期次码等信息转换成如图1所示的EAN条形码形式,以便于光笔联机输入和处理的标志代码。它使ISSN这一权威性的期刊代码实现了机读化。

3.目次页

根据GB/T 13417《科学技术期刊期目次表》之规定,目次表是单册期刊的分栏或不分栏排列的文章题名、责任者和所在页码的明细表。目次表应包括当期刊载的全部知识内容,如文章、评论、消息、通讯、图片以及补白和更正等的题名、责任者、起始页码、以及分栏编排的栏目标目。目次表应与期刊的内容相一致,独立成页,不得分开印在不同的、相互隔离的两页,以便查阅和复制。公开发行的期刊,可增印一页外(英)文目次表。

4.学术论文前置部分

科学技术报告或学位论文,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当它改写为学术论文在科技期刊发表时,应符合GB 7713的要求。

5.文题

文题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和眼睛,它应以最简洁准确的语言给读者主题提示。因此,应高度重视文题的修改润色,使之能引导读者阅读。文题不简明贴切,不恰当地使用了化学式或商品名,不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要求的情况并不少见。

6.作者署名

作者,不单是为文责自负,论文一经发表,作者便获版权。作者本身也是文章的重要信息,作者的水平和文章的信息价值密切相关。

7.论文摘要

凡超过4000字的文章,一次文献的作者应提供摘要,置文题和正文之间,长短以200~300字为宜。摘要也是编辑加工的重点。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是全文的精华,继文题之后读者获取重要信息的热点。唱戏有“板”有“眼”,而读文“板”在摘要,“眼”在文题,这两处编辑加工做好了,不仅读者能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文献主题信息,检索系统也因此而事半功倍。

8.主题词标引

主题词是用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它的功能是在短时间内帮助读者掌握文献的主题要点,也是读者检索文献的工具。

9.论文的标题层次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学术论文的必备条件。看来十分简单,往往容易忽视而引起混乱的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同体系的标题层次相互混用,或自造层次与标准体系混用,是编辑加工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10.文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学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期刊中刊出的参考文献主要是索引性的,其重要性在于它明确地标明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或数据的部分,并给出其来源,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表现科学的严肃性和言之有据。通过参考文献著录,可达到节约篇幅、资源共享和进行情报分析等目的。文献的来源可以是: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译文、手稿、参考工具……,凡引自文献的资料,均应列入文章的参考文献,给出其来源。科技期刊中标引的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或通过一定途径可以索取得到的文献。参考文献的标引方法执行国家标准GB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凡正文在4000字以上的重要文章均应给出参考文献。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均置于被引处右上角的方括号中。引文如写出原著者时,序号应放在著录姓名的右上角;如未写作者姓名,序号应放在引文句后的右上角,如参考文献序号作为文句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码排印。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连续的序号,可标注起止号,中间加“~”号。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顺序排列,序号编码不再加方括号,也不加“·”。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是作者为本校研究生作的一个讲座内容,系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YJG-Z06003) xxxx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他们中大多思想活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能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然而,由于硕士研究生,一般刚刚涉及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加上时间紧促,论文撰写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目前,通常由导师个别辅导以及模仿报刊论文去写作,从实践来看是很不够的。 笔者长期从事学术期刊的论文编审工作,受理了许多研究生论文,从中了解到开办这方面的讲座和辅导是许多研究生希望。然而,论文撰写涉及的问题很多、很细、很深,本讲座也许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撰写是充满个性差异的事物,为了提高本讲座的实际指导意义,尽量多讲授一些写作中的共性问题,以写作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思路为主,避开具体的专业知识问题和语文问题。为此,讲座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 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论文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讲座的不少内容仅仅笔者个人的经验总结,是探索性的,例如,如何论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文章正文的撰写方法和思路等,因此尚不成熟。 学术论文的写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讲座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很难适合所有的论文写作,加上笔者的知识水平因素和时间仓促,尚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实属难免,但希望能为研究生和一些年轻教师在论文撰写上提供参考。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 期刊论文( 0.3~ 0.6万字),学位论文(硕士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 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

论文撰写讲座

怎样写好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或“研究” 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因此,也就有论文的一般特点: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要有典型的论据,还要有恰当的论证过程和方法。这是论文的三要素。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了年度教学论文获奖共40篇,其中6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本文将以这40篇论文为例,谈谈在当前怎样写好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当前小学科学论文撰写关注什么 1.从关注的内容看,分为六大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其中:课堂教学22篇(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2、环境创设 2 、课型研究1 );课外活动2篇(自编1、教材延伸1);学生学习与评价 8 (后进生1、学习方法1、价值观1、证据意识2、观察能力1、质疑能力1、前概念1、评价1);教师专业发展2篇(兼职教师学习1、学习途径1);课程资源1;教材3(德育渗透、概念、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研究最为集中,特别是关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研究有11篇(交流2、记录、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现象、纪律、教师指导、教学意外2、教学环节或全过程2)。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来说最为熟悉也最能写出文章来。 对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是焦点,在题目中出现“有效“两个字的就有7篇,占18.5%。 2.从论文的形式看,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证研究型、经验总结型三大类。 (1)理论探讨型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某一现象或教学概念进行理性探讨,可以包括什么是该教学现象(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教学现象(概念)?这一教学现象(概念)的类型、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教师来说,按照为什么研究?它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我们该怎么做?的思路撰写教学论文,尤其应深入思考前两个问题。40篇文章中,一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属于该类型。 (2)实证研究型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或实验基础上写就的研究报告,具体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和实验报告三类。 教学调查报告如:《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蜡烛燃烧的条件——关注小学生对“燃烧概念”的相异构想》;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科研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 ,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教研与教科研的关系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 。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一是范围太大;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三是研究意义不大;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 教育教学 ,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超星网课《国际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完整版)答案解析07944

国际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1.1测验 1 【单选题】 论文写作就是将研究数据转变成科学____。 ?A、文字 ?B、知识 ?C、产物 ?D、数据 我的答案:B 2 【多选题】 什么是科学论文? ?A、记录原创性科学研究结果 ?B、综述已有科学发现及其发展 ?C、将正式发表或出版的 ?D、书写文件 我的答案:ABCD 3 【判断题】 写论文就是简单的把一个个数据堆积上去的过程。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 科学论文,无要华丽的辞藻,要求清晰性,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描述科学发现。

我的答案:√ 1.2测验 1 【单选题】 科学论文的结构,第一步是____。 ?A、方法 ?B、背景和研究目的 ?C、主要结果 ?D、发现、理论 我的答案:B 2 【多选题】 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以下哪些步骤? ?A、科学假设 ?B、提出科学问题 ?C、实验验证 ?D、得出结论或者是新的发现或新的理论 我的答案:ABCD 3 【判断题】 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把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做比较,找到共同之处,将会收获很大帮助。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

好的研究结果必然带来优秀的论文。 我的答案:× 1.3测验 1 【多选题】 怎样才是一篇优秀的科学论文? ?A、明确要解决的有意义的科学问题 ?B、有合理的科学假设 ?C、有严密的实验设计 ?D、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 ?E、有令人鼓舞的理论、实践意义及动人的故事情节 我的答案:ABCDE 2 【多选题】 每一个人都是“三者”____。 ?A、读者 ?B、记者 ?C、作者 ?D、编者 我的答案:ACD 3 【判断题】 写文章,要从“三者”的角度去考虑,必能写出优秀的科学论文。 我的答案:×

学术论文写作:结语

学术论文讲座:结论 学术论文写作:结论 一、结论的构成要素 如果一下内容比较详尽,需要分小节论述 (1) 第一段,即结论部分的开场白, 概括说明:本课题的研究论题、意义与价值、研究内容。 (2) 第二——其后几段, 具体地说明:本研究或者证明了什么假设或理论,或者根据什么理论得出了什么结论,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 (3) 启示(这部分可能没有,可能有) 对教学、对语言实践、对翻译等等。 (3) 本课题的局限性、不足之处,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4) 展望前景,或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写作方法:(1)、(2)部分是对“摘要”的扩写。展望是对局限的回答。 范文: A Cognitive Study on Conceptual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ports News 参考摘要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Steen’s five-step procedure for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理论视角/指南),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总研究方法)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ports news (总研究目标/目的). By analyzing 50 English and 50 Chinese sports news, specifically about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matches (具体方法1:语料分析统计), we find a distributional (分目标1)similarit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ceptual metaphors (发现/结果). They fall into the following seven types: war, human, orientation, journey, drama, animal throne metaphors, among which, the occurrence of war metaphor far distinguishes the others (具体/结果1). But the percentages of the different metaphors are not even in English and Chinese(具体/结果2). Take the metaphor of war as a case (具体方法2:案例分析法), the thesis attempts to find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for sports as wars (分目标2)and discovers the six foundations of mapping process from wars to sports: similar participant relation; similar narrative process; similar purposes; similar approaches; similar results; and similar supporters (结果3). 结论部分 Chapter 5 Conclusion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ports news (论题),the research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总研究方法)based on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Steen’s five-step procedure for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理论视角/指南).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phors on sports news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50 English and 50 Chinese sports news, specifically about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matches (具体方法1:语料分析统计), and the exploration into the motivation of metaphors was tackled through a case study. We reach the following findings. (这个开场白非常有必要) 5.1 Findings Firstly,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the similar typical typ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f sports(具体/结果1):

关于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心得体会.docx

关于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心得体会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通过认真参加了秦宏老师“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罗福凯老师“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梁铄博士“经管类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几次讲座与报告,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一、硕士论文写作的意义 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 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二、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 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论文发表、辅导写作请联系董编辑Q/微信:993383282,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 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

Distributed Diffusion-based Non-negative Least-Mean-Square Algorithm Over Adaptive Networks Xiaolong Deng ABSTRAC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istributed estimation over networks has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its broad applicability. We formulate and study distributed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ffusion protocols to implement cooperation among individual adaptive nodes. In the networks, every node is equipped with local leaning abilities, and they can share their local estimation and information with their neighbors. When the node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y keep to peer-to-peer protocols. And due to the inher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s under investigation, non-nega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straints that can usually be imposed on the parameters to estimate. In distributed diffusion-based least-mean-square (LMS) algorithm, we add non-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meters to the algorithm so that we can get a distributed diffusion-base non-negative least-mean-square algorithm over adaptive networks. Index Terms—Adaptive networks, diffusion algorithm, distributed estimation.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s, nonnegative constraints. INTRODUCTION Consider a network of nodes observing temporal data arising from different spatial sources with possibly different statistical profiles. Each node in the network could function as an individual adaptive filter whose aim is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 of interest through local observations [1]–[3]. An adaptive network structure is obtained where the structure as a whole is able to respond in real-time to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statistical profile of the data [4]–[6]. Different adaptation or learning rules at the nodes, allied with different cooperation protocols, give rise to adaptive networks of various complexities and potential. Our formulation is useful in several problems involving estimation and event detection from multiple nodes collecting space–time data [7]–[12]. In many real-life phenomena including bi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ones, due to the inher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s under investigation, non-negativity is a desired constraint that can be imposed on the parameters to estimate in order to avoid physically absurd and uninterpretable results. Over the last 15 years, a variety of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ackle nonnegative least-square problems (NNLS)[13]. Active set techniques for NNLS use the fact that if the set of variables which activate constraints is known, then the solution of the constrained least-square problem can be obtained by solving an unconstrained one that only includes inactive variables. The active set algorithm of Lawson and Hanson [14] is a batch resolution technique for NNLS problems. It has become a standard among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ethods. In [15], Bro and De Jong introduced a modification of the latter, called fast NNLS,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terative algorithms involving repeated use of non-negativity constraints. Another class of tools is the class of projected gradient

论文写作指导专题讲座

论文写作指导专题讲座 一、论文的选题 1、选题要有意义和价值 选题既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又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论题选得好,选得恰当,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的一半。选题可以确定文章的论述角度、方向和规模。 2、选题的几项原则(三个) 论文的写作者想要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本人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从而能够成功把握的论题。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则: ①专业性原则。论文选题是本专业范围内,这样,论文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符合专业特点) ②创造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从而挖掘出写作者的潜力,发挥其创造精神;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三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科领域内还未被别人注意的地方,即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成果;或者是在学科交叉领域做出成绩;或者是对旧主题另辟

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或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从中获得新的发现或新的看法。(符合创新性特点) ③科学性原则。首先,选题能够回答和解决生产与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和价值;其次,是要充分考虑具有学术价值的选题。(符合有用性特点) 3、选题的一般要求与建议 ①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切勿空谈、搞形而上学。 ②要勤于思索,有所突破和创新,反对急于求成。 ③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建议: 一是在学科领域的“热点”中寻找突破口; 二是留意本学科领域里尚乏人问津的论题; 三是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和完善其未尽之处,或者以新理论、新观点予以改进; 四是在多学科发展的交叉口寻找研究课题。 ★不要选过大的题目、不要选与本专业无关的题

论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

论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 导读:篇1:论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 下午,聆听了高中、初中、小学段四位一线教师的论文写作心得。 他们都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草根式教师,有着鲜活的教学感悟和案例,结合论文写作的过程,以自己的获奖论文为例,从论文的选题,模式、内容、各级主副、大小标题等进行了再现式的讲述。大到框架的建构,小到关键词、结语的斟酌,特别是文题的确定,各级标题的打磨等无不浸透着他们的心血。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善思型的老师,能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透视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及时捕捉写作的灵感,反复修改、打磨,得以成文。一篇论文要写三两个月,修改到十多遍,听听既诧异,又汗颜。想想自己写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成文,三五天就认为很久了,而且写完后哪有修改之说啊,上交了事,难怪取不到好成绩了。 写论文要勇于做冷板凳,敢于做冷板凳! 30号上午,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市教科所陈建先研究员的专题报告《近“十年”探航选题透视》。 陈特把近十年教海探航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论文的文题进行了 精心的归纳和梳理,以其独特的视角,从13个方面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和生发,对有可能再发掘,有潜力的文题特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指明了论文写作的方向。

陈特说教海探航和师陶杯的选题存在较大的差别,师陶杯注重论文的科研性,选题比较朴实,实在,不提倡包装。而探航则恰恰相反,它的选题要求新、奇、异,追求形式的包装,刻意打磨的痕迹较重。纵观这些年探航获奖的论文,对于那些文题中出现的陌生化的词语除了感觉特意打磨的痕迹较重外,就剩下眼花缭乱,望洋兴叹了。 他的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从论文的选题和策略方面给予实战的 指导,他对教育理论把握的透彻度,对文题精准的拿捏,对教育热点敏锐的捕捉,论点论据的旁征博引不由让人叹为观止,我们是彻底的被他的学识折服了。 3.29日上午,朱局长做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后,聆听了省教科院研究员王xx博士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及其诊断》的报告,受益匪浅。 王博士的讲座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阐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其中的原因做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为我们一线教师在论文写作方面指出了病根,同时也从理论的角度明朗了论文写作的关注点、技巧、方法等。 另一个板块就是论文的诊断。如果说上一环节的报告,理论性的知识过多的话,那么这一层面就是实践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能更直观的让老师们真切的感受到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王博士现场诊断了五篇师陶杯论文,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归因,还有取题的讲究,更有模式的构建,可谓见一斑而窥全豹,如此形象、

讲座:学位论文和研究计划的写作

讲座:学位论文和研究计划的写作 作者:高金明更新时间:2007-7-13 讲座:学位论文和研究计划的写作 美国洛衫矶加州大学(UCIA)周敏 (整理:高金明) 一、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区别 社会科学与社会事实和现象紧密相关,与现实联系紧密。由于研究对象和目的的现实性,有条件开展调查工作,所以方法上比较追求实证,学科上比较偏向科学一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社会科学有比较严格的规范。 相比较而言,人文科学的主观性较强,在学术思路方面就会有较大的差异。 二、社会科学规范性的意义 社会科学规范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尊重社会科学规范,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资料的数量、权威性和相关性。只有高水平的资料,才能作出高水平的论文。其次,尊重社会科学规范,可确保课题评审过程的高透明度,做到评审的公平合理。换言之,只有一定的规范,才能做到评审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第三,尊重社会科学规范,有利于我们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的论题才能做到社会科学的继承性。 三、论文的选题 1、学界的课题从性质上划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知识性、理论性的选题,这类题目多代表学者的 观点。一种是具有实践性、政治性的选题,则多代表政府的观点。当然,这种划分方式也不尽完善,因为有的选题具有两类性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选题必须有所侧重,不可能两者并重。 选题如何做到二者的结合,是摆在我们研究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课题的切入点和中心论题。谈及选题,就不可避免地谈到学者的兴趣问题。做一个题目,兴趣是前 提和课题成功的关键。当然,我们在选题之前也要注重自身的学术积累资料来源情况,尽量选择那些我们有一定积累并且能够找到基本资料的论题。事实上,我们的兴趣点比较容易发现,但是找到论题的切入点就比较困难。 3、在论文选题确定之后就进入论文的准备和写作阶段,论文的准备就是对相关资料的研读和整理。论 文写作则比较复杂,因为它包括理论和研究成果的评价,理论假设和分析架构,研究方法,分析论证,作出结论和研究基础上的预测。 四、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 1、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小题大做,即将小的论题做出大的意义。将一个小问题说清讲透,就可能折射 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同时,课题的对象一定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现象或对象自身出现问题。 2、对相关课题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评价,我们才知道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这里的技巧是,在理论方面,我们看了相关的理论之后,就会得出自己的理论视角,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理论,把他们转换为一些可操作的假设或思路。看了别人的相关文章,我们就会知道他们都用了何种资料,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就可以做一个很大的资料库。 3、需要指出的是,做研究的方法是写论文最重要的。我们只有用较大的篇幅用来说明我们的方法,别

科研论文写作指导讲座策划书

科研论文写作指导讲座策划书 活动背景: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我院学生撰写学术科技论文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及论 文写作知识,拓宽就业面,让我院学生更早的了解论文写 作的格式与要求,同时为即将开展的“XXX杯”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论文竞赛作准备。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科技协会将举办科研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活动主题:科研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活动宗旨:通过邀请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胡晓斌教授开展论文写作指导讲座,让更多的同学更好地了解科研论文,以及论文写作 的格式和要求,提升论文写作知识,培养论文写作的创新 意识。 活动对象: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确定活动时间:11月5日晚上7:00到9:30 2.确定活动地点: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四楼报告厅 3.10月24日---10月28日邀请胡晓斌教授开展讲座 4.活动前一天(11月4日)科协主要负责人召开准 备会,确定各自分工,检查各项物品是否齐全等。 (二)活动宣传

1.召集全体科协会员开展宣传会议,号召他们积极参 加讲座,并希望他们把学习科研论文写作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传达给班上的同学; 2.制作宣传单和宣传横幅,在食堂和教学楼前各拉一 张横幅,进行前期宣传;把宣传单分发给各班学委 进行宣传。 (三)活动开展 1.工作人员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布置场地,并检查 相关设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电脑、投影仪、话 筒等) 2.两名工作人员在活动开展前15分钟到门口迎接胡 老师 3.专人负责照像 (四)活动总结 召集科协全体成员开展活动总结会议,对活动的不足 之处进行总结,并收集活动后的效果。同时出稿报道, 进一步宣传活动精神。 活动期望:希望在本次活动中,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全体同学,能够通过参加科研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了解科研论文 写作的格式和要求,为我院09、10级同学参加“XXX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论文竞赛作准备,也为我院同学写毕 业论文提前作准备。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范本2篇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范本2篇Model writing format of scientific papers 编订:JinTai College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范本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科技论文写作格式范本 2、篇章2:论文写作格式及注意事项文档 篇章1:科技论文写作格式范本 近来,编辑部经常接到一些作者询问所投稿件能否采用、如何给期刊投稿、稿件有什么要求等方面的来电,这些问题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投稿时要分析所投期刊的性质和定位,二是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做好选题,三是要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和技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编稿、审稿工作的体会,结合杂志刊登稿件的要求,谈谈科技论文的写作。 1、什么叫科技论文,基本特征是什么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 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 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 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学术论文写作的要点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唐朝枢)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论文格式:原著 original research paper, full length paper、review综述论文,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1.Introduction:引言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模型上,观察…指标,以探讨…(目的)

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论文写作是每一位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论文的写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自教学经验,归的教育教学方法,激起思维的火花,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但是对于学科论文, 我一直就有一种敬畏之情,有点尊敬又有点畏惧,感觉论文时高 不可攀的,不是常人之所能及的。于是论文信心就已经不足了, 更不用说能写出一篇好的论文了。虽然作为新教师,不管从教学实践或者教学理论,我们都没有很充足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经过这次听讲,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论文的格式和写论文的技巧,帮助我们战胜了论文这只纸老虎,帮助我们树立了写论文 的信心,林老师强调了在学习、科研过程中遵守学术规范与学 术道德的重要性,并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关健词及具体章节等方面详细解析了如何写好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还引用论文改写的具体范例讲解了如问立足本职工作,聚焦图书、情报学科前沿理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论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从为什么要写、能写什么样论文到怎样写得更好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又从论文的选材、构思、起蘸,谈到了论文标题的拟写、摘要的提炼、以及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性等等,通过这次讲座,不仅让我 了解林老师的学科教学论文写作讲座,之前对于如何写学科论文模棱两可,一知半解,但是听了讲座之后让我对于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定义、论文写作的类型以及如何写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 意见有了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浅。

第二个讲座是李老师老师讲的,邓老师通过言简意购的语 言阐述了学科教学论文的定义为:平时教学经验研究进行总结, 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按着并与学术论文与教学总 结进行了比较。这时我们经常会洞消的概念,因为自己在上学期 写学科论文时就把学科论文写成了教学总结,单纯比了做了什么,有成绩或不足,有点像工作报告接着邓老师对第二个讲座主题我 们能写怎么样的论文进行了阐述,第一点我们要应学会找理论基础,例如哲学原理,教育学心理学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依据。因为学科论文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这样才有说服力,才称得上为 完整的论文,紧接着讲了写作脑材选择的四点”包括问题或者教 育导向新教育理论,疑点问题即教育实际,弱点问题和趣点问题 四个方面。邓老师诉找们在题目选择时可以采取“异题同取,同 题异取“的方式来进行巧妙的蓄换再次,讲座阐述了第三点也是 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怎样吧学科论文写得更好? 李老师精简地概了六个写论文的要素即为:义理、考据及辞 章即选题、立意,材料论据以及方法语言。在常见论文中现的问 题主要有题目缺乏新意,语言感性,缺乏理性分析,空洞理论太多 等等,这些问题的提炼也就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需要避免克服的 问题。紧接着邓老师从论文结构及写作要领重点详细阐述。首 先目的类型包括问题式篇名,结论式箱名及范围式篇名并举了相 关的例子,选取题目也非草率之事有四注意点: 1充分表达中心思想 2选范围尽可能小

科技论文写作-EI和SCI投稿技巧.

El和SCI投稿技巧 随着学校对科技论文质量与档次的要求提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读者欲向 SCI、El投稿,由于对投稿要求与方式不太清楚,使本来质量较高的论文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读者能顺利进入SCI、El刊源,我们综合专家、有关权威机构的评价标准及各项要求给您如下投稿要求与技巧,也许会对你投稿有所帮助。 一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 (1SC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主要收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术理论价值高并具有创新的论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E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如: --工程管理; --矿业与冶金、材料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制造技术; --电子与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 --化学与化工、生物技术、轻工纺织与食品工业; --土木建筑工程、海洋与水利工程、船舶工程; EI 一般不收录数理化、生物学、医药、农林等学术理论论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有创新。 二投稿技巧 (1专家指出投稿首先文章题目要准确,切记题不对文。中文文章标题常用的 xxx研究(Study on …or Stydies on要尽量少用。实验方法要清晰,达到让同行能明白、能重复的水平。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尽量用国际上承认和通用的,少用别人找不到的仪器和试剂。 (2实验结果部分仅写实验结果,讨论和评论的话一句也不要说,适当多用图、表或照片描述实验结果,图、表或照片要清晰、图标要简单明了。 (3讨论部分最重要,中文文章中讨论的内容太少,英文文章要求将实验的意义、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分析、某些结果引申的意义和问题、甚至下一步的设想都包括在讨论的范畴内。 (4另外,论文的书写格式要符合所投寄杂志的要求。在杂志的最前面或最后面 都有对书写格式的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篇将要投寄的杂志上的文章,按照该文 章的格式书写。 三投稿捷径 论文被SCI、El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术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根本不能被ISI、EI收录。所以推荐以下几种投稿方式: (1应向国内已经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 (2如果您的论文曾经被SCI、EI收录过,应多向这些杂志投稿。 (3投向国际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进入SCI、EI ,但其学术水平不一定都比中国期刊高。中国期刊进入SCI的数量有限;在这种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较大。应把部分稿件(英文向国际分流。如果您在向国外期刊投稿时,需要了解哪些刊物是被S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