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
注水井调剖技术(中石油)

日产油(t)
西4-10井采油曲线
实际生产
10
按递减预测
8
6
4
2
调剖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时间(月)
一、调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调剖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作用逐步显现。 1、调驱技术应用于多种油藏类型
一、调剖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渤海湾地区各油田调剖应用规模较大,占注水井数的4%以上,效果显著。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3 4 98
2
股份
1.2
1 1 27
大庆
2006-2009年各油田调驱实施情况
17.5
8.4
1.1
4.1
4.5
194
255
254
421
三、调剖剂及体系
(一)调剖剂分类
化学 性质
有机 调剖剂
无机 调剖剂
选择性调堵剂 :各种聚合物凝胶、 活性稠油
非选择性调堵剂: 树脂类
固体分散型 :膨润土、粉煤灰、 石英粉
反应型调堵剂 :水玻璃-CaCl2 硫酸
三、调剖剂及体系 (一)调剖剂分类
作用 机理
化学反应型: 有机凝胶型、TP-910、 水玻璃-CaCl2
增油9.8万吨
一、调驱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同调驱时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与全水驱对比,无论何时调驱,在含水达到98%时,采收率增幅7%左右。但 是累积产水量的减少程度不同,低含水期减少最多、见效最快,特高含水期不但 不减反而比全水驱增加大量的产水量,且见效慢。因此,从采收率和产水量综合 考虑,在含水较低时调驱效果最好。
鲁克沁油田深层调剖技术研究

实验 得 出该体 系 的成 胶 时 间是 3 , 观粘 度 4h 表
为 7 7 a・S 在 4 ~6 9 6mP , 0 7℃ 时 较稳 定 ; 矿化 度 越
各 个层 段 吸水 能力 、 水线 速 度 明显不 同 , 至个别 层 甚
段 完全 不 吸水 , 严重 影 响 了开 发 效果 。
石
2 1 年 1月 01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T O E E R L UM E L G N NGNE R N G O O Y A DE I E IG
第2 5卷
第 1期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1 ) 1 1 5—0 1 7 —8 1 ( 0 1 0 —0 0 3
鲁 克 沁 油 田深 层 调 剖 技术 研 究
量 的特 点 , 属典 型 的芳 香 型 稠 油 , 0℃ 时 的 地 面 原 5
油 粘 度 1 o ~2 7 a・ , 层条 件下 原油 粘 02 0 55 0mP S 地
内矛 盾 , 因油层 非 均 质 性 而 不 能启 动 的低 渗 层启 使 动, 并降低 高 渗透 层 吸 水 量 , 高 低 渗 透 层 吸水 量 , 提
水沿 高 渗透层 不 均 匀 推进 , 致使 中低 渗 透 层 波及 程 度低 , 油效 果差 , 驱 严重 影 响 了水 驱 的开发 效果 。针
对这 一 问题 , 出 了对 该块 进行 深部 调剖 , 提 以缓 和层
高密 度 、 高粘 度 、 高凝 固 点 、 非 烃含 量 和 中等 含 蜡 高
小 体 系粘 度越 大 , 当矿化 度 为 4 6 / 74 3 mg L时体 系
最 大 粘 度 小 于 6 0 0 mP 0 a・S 当矿 化 度 为 9 2 , 496 mg L或 以上 时体 系不 能 成 胶 。聚合 物 溶 胶 注入 压 /
调剖调驱技术

调剖、调驱技术调剖和调驱属于三次采油范畴,均是为了优化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和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取的措施。
调剖主要是调整吸水剖面,而调驱则侧重于调整驱动方式,通过注入化学药剂和形成油墙来提高驱油效率。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新区接替不足,注采井网区域不完善,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效果变差,低渗透层难动用,储量未能得到有效开发,造成产量递减,含水上升。
在后备储量不足的情况下,为挖掘老区生产潜力,通过调剖以及调驱工艺,改善吸水和产出两个剖面,缓解层间和层内矛盾,提高油田稳产基础。
一、技术简介1、调剖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从注水井封堵高渗透层,以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
通过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堵剂,降低中、高渗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调驱既能有效改善油层深部非均质性,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是向地层中注入具有一定封堵作用的可动的化学剂,对地层进行深部处理,实现注入水增粘、原油降阻、油水混相和高渗透层颗粒堵塞等。
一方面,封堵地层中注水窜流的高渗条带和大孔道,实现注入水在油层深部转向,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同时,注入的调驱剂在后续注水作用下,可向地层深部运移驱油,可以同时起到剖面调整和驱替的双重作用。
调剖和调驱有以下区别:一是作用机理不同:常规调剖作用机理是以调整、改善吸水剖面为目的,使注入水产生转向从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而调驱不仅一般剂量较大,处理半径多在30m以上,仍以深部调剖改变液流方向为主,同时辅以提高驱油效果的功能。
二是对化学剂要求不同:常规调剖要求调剖强度大,注入地层后产生较强封堵作用,调驱要求调驱剂具有一定强度,且调驱剂具有“可动性”,可在地层中运移,有的调驱剂具有增粘性,可改善流度比,有的还具有表面活性,可改变“死油”的表面性质,调驱剂还可以打破残余油的静态平衡,使“死油”移动变活。
提高油田深部调剖,调驱效果讨论精选PPT文档

3、准确地度量储层的孔隙变化、大小、分布是现阶段确定调剖调驱技术的关键。
开展“胡庆油田非均质油藏高渗透条带颗粒示踪剂动态 描述技术”研究
二、多井试井技术
多井试井的目的是确定井间连通情况和求解井间地层特性。多井试 井包括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通过干扰试井可以确定激动井和观测井之 间地层的连通性,由此可解决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
象(如压裂导致油水井间的直接连通、长期水驱形成水驱大孔道)。 可通过实时监测分析直线的斜率变化,能准确地计算出注入井的评价参数――残余阻力系数Rrf、阻力系数Rf和有效粘度μeff,还可以 计算有效渗透率。 3、如何定量描述储层物性参数?示踪剂技术如何在认识储层结构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开展“无机凝胶生成系统的技术”研究(该体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能够形成无机凝胶和CO2的复合驱替体系) 由于断层、透镜体、油层尖灭等因素影响,造成油水井间连通性较差,剩余油分散,注水受效性差。 该区块首轮调驱后的残余阻力系数都在变小,接近于1,因此该区块有必要开展预交联颗粒凝胶重复调驱。 3、井网控制不住型: 调剖调驱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水驱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阶段采油速度和油田最终采收率。
一、油藏未波及的类型的划分与分析
调剖调驱的主要目的是通达改善水驱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阶段采油速度 和油田最终采收率。因而,堵水调剖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关键因素是 能否正确认识未波及的类型。根据油井出水原因的不同,可将未波及现象划 分为如下几类:
油藏垂直非均质造成的未波及问题
由于油藏沉积环境的影响,形成油藏的天然韵律性,造成了油藏纵 向上的非均质性,即厚油层层内或层间的垂向非均质性。
暂堵剂
调剖剂
三、层内层间调剖调驱技术界限
层内深部调剖调驱: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调
深部调剖驱油交联剂的研究_郑延成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32
ADVANCES IN FINE PETROCHEMICALS
第4卷 第8 期
考察 HPAM/ J2 体系 pH 值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结 果见表 4 。 表 4 HPAM/ J2 体系 pH 值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质量浓度 / mg# L- 1 HPAM 1400 J2 800 400 1000 800 715 615 615 718 617 810 pH 值 1 h 410 32 15 14 14 410 618 315 体系粘度 / mPa# s 1 d 614 74. 4 518 48. 2 518 3d 191 4 390. 3 141 2 320. 6 101 8 5d 238. 0 480. 7 181 0 784. 7 8 14 10 d 210. 5 446. 6 61 4 640. 4 71 5
质量浓度 / mg# L- 1 400 800 800 1 000 800 800 2 000
384. 0 2 400. 0 631 5 12018 16. 0 22. 0 3 18 101 5 4 18 4 15 41 8 20. 0 11 4 81 7 31 2 71 6
5 000. 0 7 500. 0 7 054. 0 6 230. 0 12. 0 11. 0 6. 0 18. 0 120. 0 16. 0 6 14 20. 0 165. 0 20. 0 7 12 60. 0 106. 0 2214 51 4 4610
314
凝胶热稳定性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 , 对 HPAM 和 J2、 J3 交联
剂分别形成的交联体系进行热稳定性评价 , 其中 HPAM/ J2 体系 pH 值为 61 5, HPAM 相对分子质量 为 211 @ 107 。结果见表 6。 表6
绿色环保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

滤 ,并反复用混合液洗涤 ,直至漏斗 中的残余物不含油 为止 ,然后将砂芯漏斗连同残余物烘干 、称重 。将分离
出的泥 质组分 ,用 标准振 动 筛筛分 ,然后称 重 。利用
ND 一 型旋转式黏度计在常压下进行 了原油黏度实验。 J7
但考虑到现场试验过程的机械和压力等因素对弱凝胶体
系的影响 , 现场试验 的配方建议含油 污泥体系 占总 配方 组成的 8 %~9 %,弱凝胶 体系 占 1 %~1%。 5 0 0 5 性能评价实验 中有关对矿化度 的敏 感性 、对温度 的
选择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配方着重考虑 了以下几
个 因素 :悬浮剂 、固相颗粒大小 和含量、添加剂 、增强 剂等。 我们实验室内的具体配方如下 :悬浮剂为 3 %-4 %; 增强剂为 2 %~3 %;添加剂( 分散剂 +延 缓剂) 0 4 为 . %~ 05 .%。经过 化学处理后 的含油污泥变成 活性 稠化污泥 , 可泵性好 ,黏度低 于 3 0 a・ ;同时 该配方悬浮性能 0 mP s
剖 剂 ;微生物类深 度调 剖剂 ;沉淀 型无机盐 类深度调剖
剂 ;黏土颗粒类深 度调 剖剂 ;含油污泥调剖剂 。含油污
泥调剖剂 主要原料是油 田污水 处理过程 中罐底积存 的含 油 污泥。利用含油污 泥产于地层 ,并与 油层有 良好配伍 性 的有利 因素 ,对其实施化 学处理 ,形成活性稠化油 污 泥调剖剂 。 含油污泥 的悬浮 体系可以作为颗粒型调剖( 堵 水) ,封堵 地层的大孔道 ,提高注 入水 的波及系数。 剂
措 施 称 为 注 水 井 调 剖 ,即调 整 注 水 井 的 吸 水 剖 面 。
含油污泥是 由黏土 颗粒 、 有机质 、 絮体 、 微生物及其 代谢产物 、矿物 质等混 合形成 的污泥 ,属于一种 富含矿 物油的 多相分散体 系 ,主要是勘探开发业和 石油化工业
深部调剖驱油交联剂的研究

深部调剖驱油交联剂的研究郑延成;赵明奎;张中华;姚黎明【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03(004)008【摘要】为提高非均质性严重的地层原油采出率,合成了用于聚合物驱油的4种交联剂,并对聚合物种类、用量和其与交联剂组成的体系进行了评价.40℃下铝交联剂凝胶粘度低,酚醛树脂交联剂低温下不成胶,而有机铬交联剂(J2)和有机复合胺(J3)交联效果好.当选用HPAM/有机铬交联剂/有机酸交联体系时,其中HPAM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7,可通过改变体系pH值调节成胶速度,pH值6.5时,1 400 mg/L HPAM和400 mg/L J2组成的体系在40℃、30 d可形成粘度为120 mpa@s以上的凝胶,且热稳定性好,成胶时间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1 400 mg/L HPAM和1 000 mg/L J3交联剂组成的体系,成胶时间长,有利于油田深部调剖驱油.【总页数】4页(P30-32,38)【作者】郑延成;赵明奎;张中华;姚黎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计划处,东营,257026;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计划处,东营,257026;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计划处,东营,257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相关文献】1.深部调剖用交联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模型研究 [J], 陈星光;代加林;周明;胡成2.深部调剖高效延缓交联剂的研究与评价 [J], 高志勇;邹小萍;于永生;王冬梅;张秋红3.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J], 侯思伟;王毅;饶政;张春光4.深部调剖高效延缓用有机复合交联剂的研究 [J], 周高宁;李金环5.聚合物-多重乳液交联剂深部调剖体系研究 [J], 赵娟;戴彩丽;汪庐山;靳言欣;李丹;赵福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剖、堵水技术的新进展

数据处理系统
轻松表格 全屏编辑
数据库
其中数据库方式和轻松表格方式全部是在表格提示方 式下输入与修改的。
选层决策
单因素选井决策
渗透率
产液剖面
含水率测井 流量计测井 其它手段分析方法人工油井堵水选层决策。
堵剂决策
堵剂类型决策 堵剂用量决策
施工设计
根据前几项决策对堵水井进行施工参数设计及施 工要求设计。
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 复合段塞调剖技术
精细化学调剖技术
堵水技术
堵水防砂一体化技术
中子寿命与地层测试找油堵水一体化技术
智能堵水技术
区块整体调剖堵水决策及施工设计软件
注水井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 是原油脱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
工业垃圾
泥 质
中子寿命与地层测试找油堵水一体化技术
作用:
两者的相互结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找油找水、 确定油水比、产能等多项工作。
地层测试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各种封隔器和 井下开、关井工具,构成一套临时的生产系统, 使地层进行短期生产,以确定地层流体的性质、 产能等数据。
通过分析确定出水层位后,下入封隔器或桥塞 进行堵水。
细菌及其代谢产出的生 物聚合物急剧扩张,孔 隙越大细菌和营养物积 聚滞留量越大,形成的 生物团块越大。
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
特点:
适应性强 见效快 施工简便 不伤害地层 不污染环境
无毒无害
使用安全
汇 报 提 纲
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 复合段塞调剖技术
精细化学调剖技术
中子寿命与地层测试找油堵水一体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并根据不同
体系的深部调剖体系,总结目前我国应用的油田深部调剖技术及其
应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未来的发展
趋势。
【关键词】深部调剖技术 新技术 发展趋势
层油具有较强的非匀质性,而我国油田中,约有92%的储集层均
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层,非匀质性较强。地层原生以及后生的非匀质
行或者施工操作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水的波及效率降低,从而影响
油田开采效果。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封堵高层渗透层,并改善储
层的匀质性,堵水调剖技术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传统的堵水调
剖技术的多次论调剖效果较差,水驱以及化学驱过程中,存在严重
的窜流现象。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研发出了深部调剖技术。深部
调剖技术主要是通过调堵剂将地层深部的高渗通道封堵,使得液流
转变为绕流,从而提高层间以及层内水驱所具有的波及体积,进而
改善水驱的开发效果。本文分析了该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以及未
来的发展趋势。
1 研究现状以及进展
油田深部调剖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在油田余油挖掘中具有
重要作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了油田控水稳油技术以及改善水驱
或者聚合物驱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该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1 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延缓交联性,其延缓交联调剖体系的主剂为
聚丙烯酰胺,与特制交联剂接触时不发生反应,而当深入地层时,
可缓慢交联。目前,常向该体系中加入除氧剂或缓冲剂等来延缓交
联剂的释放速度,以此延长交联的时间。国内近年采用的交联聚合
物冻胶主要有胶态分散凝胶和弱凝胶两种类型。其中,弱凝胶集调
和驱于一体,可有效深入油藏深部,并且用量较少,已成为目前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部调剖技术,且在国内各大油田的应用中取得
较为显著的开发效果。但该技术的抗温、抗盐性能较差,因此,在
配制时需要注意交联聚合物体系与配用用水以及地层流体等之间
的配伍性。90年代初,美国tiorco公司提出了胶态分散凝胶,国
内于1995年开始开始研究并应用该技术。
1.2 柔性深部调剖技术
深部调剖的机理主要是微观模型转向机理。柔性体具有任意变形
的特征,自由度是无限的,因此,柔性转向剂是最佳的深部液流转
向变形剂。通过其粒径能够起到阻流和封堵等作用,从而迫使注入
的水转向,进而扩大水的波及体积。该技术又包括聚合物微球、橡
胶颗粒复合、纤维球颗粒、预交联凝胶颗粒深部调剖技术。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技术是近年来新研发出的深部调驱技术,具
有体系黏度低、耐高温、高盐和受外界因素小等优点,能够直接利
用油田污水进行配置,且可在线注入,在岩石中能够有效进行逐级
深部调剖效果。目前,该技术在国内的青海、大港、胜利等油田取
得了显著效果。
橡胶颗粒复合调剖技术是一种低成本调剖体系,能够利用工业废
弃物等进行调配,虽膨胀性不佳,但能够受压变形从而进入到地层
的深处,封堵性较好。
纤维球颗粒调堵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调堵剂,可利用纤维的弹
性实现封堵作用,且在高温条件下,其膨胀速度以及膨胀度较低温
时更高。
预交联凝胶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吸水体积膨胀材料,在水中分散以
后,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当注入地层以后,可有效驱油和封堵。
1.3 自生颗粒类调剖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醇致盐沉析法和粘土絮凝两种。前者是一种基于
盐的沉析理论来对地层吸水剖面进行调整的物理方法,耐高温和耐
高盐性能较好,且适用性广、对地层伤害小、价格低廉,但不适用
于非均质性严重的地层。后者是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石油大学
与胜利油田一同研发的新技术,目前已在胜利油田等大规模应用,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该技术的调剖剂注入性差、自然选择
性差,且现场施工需要采用专用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1.4 无固相颗粒类深部调剖技术
该技术的无固相颗粒类体系包括冻胶泡沫和三相泡沫深部调剖
体系两种。前者具有用量少、机械强度高、具有一定的弹性、滤失
较少以及对地层的伤害小等优点,且调驱性能较好。目前,该体系
又可分为自生和外加气源两种。其中,自生气冻胶泡沫深部调剖技
术可有效简化施工工序,在国内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后者是一种
可压缩性的非牛顿流体,具有密度低、携砂能力强、漏失低以及对
油层的伤害小等优点,能够封堵高渗透层,并提高低渗透层所具有
的波及系数,且还能够封堵水层,在三次采油中具有可观的应用前
景。
2 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油藏的特征以及油藏环境环
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深部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
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一些条件特殊的油田,应有针对性研发相应技
术,以改善水驱或者聚合物驱。目前,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精细调剖技术
随着深部调剖技术同油藏工程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应在充分认
识我国油藏现状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层油余油的深部调
剖技术,以深化稳油控水技术,并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同时改善
油田的开发效果,为高含水地层的后期挖掘余油提供技术依据。同
时,应有针对性地研究特殊油藏的深部调剖技术,如水平井、深井
油藏、高温高盐油藏以及海上油藏等调剖技术,并研发其相应的配
套技术。
2.2 组合调剖技术
由于油田高含水问题的日趋复杂,而单一的技术自身存在一定的
缺陷,且应用范围以及推广均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油田开发效果不
佳。技术组合能够有效克服这类不足,能够对高渗通道进行封堵,
且能够有效实现深部液流转向,并可限制聚合物溶液的窜流,还可
提高聚合物驱效果。目前,适用于严重非均质地层的技术有泡沫聚
合物微球技术等。
2.3 特殊技术
目前,基于分子结构的调剖剂,例如具有hpam双基团的交联剂;
有机和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等均投入研究,微胶囊类交联剂的可行性
以及生物酶作为交联反应的催化剂等都是今后的研究新思路。同
时,堵剂定位放置技术堵剂的性能、最佳投放位置、定位、工艺以
及参数优化设计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特殊材料的研发及
应用也是未来研究发展的重点。如具有不规则外形和优良吸附性的
天然沸石以及纳米材料等均具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由庆,于海洋,王业飞,等.国内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
进展[j].断块油气田,2009,16(4):68-71
[2] 张红静.浅析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
标准与质量,2012,32(6):111
[3] 赵修太,王静,王增宝,等.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
展[j].应用化工,2012,41(9):1596-1598,1603
作者简介
关卓(1987-),男 ,辽宁省盘锦市人 ,助理工程师,本科,毕
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调剖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