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鲁克沁油田深层调剖技术研究

鲁克沁油田深层调剖技术研究
剂。
实验 得 出该体 系 的成 胶 时 间是 3 , 观粘 度 4h 表
为 7 7 a・S 在 4 ~6 9 6mP , 0 7℃ 时 较稳 定 ; 矿化 度 越
各 个层 段 吸水 能力 、 水线 速 度 明显不 同 , 至个别 层 甚
段 完全 不 吸水 , 严重 影 响 了开 发 效果 。

2 1 年 1月 01






PT O E E R L UM E L G N NGNE R N G O O Y A DE I E IG
第2 5卷
第 1期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1 ) 1 1 5—0 1 7 —8 1 ( 0 1 0 —0 0 3
鲁 克 沁 油 田深 层 调 剖 技术 研 究
量 的特 点 , 属典 型 的芳 香 型 稠 油 , 0℃ 时 的 地 面 原 5
油 粘 度 1 o ~2 7 a・ , 层条 件下 原油 粘 02 0 55 0mP S 地
内矛 盾 , 因油层 非 均 质 性 而 不 能启 动 的低 渗 层启 使 动, 并降低 高 渗透 层 吸 水 量 , 高 低 渗 透 层 吸水 量 , 提
水沿 高 渗透层 不 均 匀 推进 , 致使 中低 渗 透 层 波及 程 度低 , 油效 果差 , 驱 严重 影 响 了水 驱 的开发 效果 。针
对这 一 问题 , 出 了对 该块 进行 深部 调剖 , 提 以缓 和层
高密 度 、 高粘 度 、 高凝 固 点 、 非 烃含 量 和 中等 含 蜡 高
小 体 系粘 度越 大 , 当矿化 度 为 4 6 / 74 3 mg L时体 系
最 大 粘 度 小 于 6 0 0 mP 0 a・S 当矿 化 度 为 9 2 , 496 mg L或 以上 时体 系不 能 成 胶 。聚合 物 溶 胶 注入 压 /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研究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研究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研究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在高含水期,油井的产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并且油井的产量也明显下降。

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调剖处理。

深部调剖技术是指将调剖剂注入到油层深部,通过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提高油层渗透率,从而增加油井的产量。

这种技术适用于复杂断块油藏,因为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裂缝发育、地层非均质性明显等特点,传统的表层调剖技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深部调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变油层的物理性质,使得油层中的水能够流动,进而提高油层的渗透率。

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例如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然后,将调剖剂注入到油层中,通常是通过压力泵注入。

等待一定的时间,让调剖剂充分扩散和渗透,从而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

1. 提高采收率:通过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深部调剖技术能够提高油井的产量,从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2. 调整油田开发方案:在高含水期,传统的开采方法可能不再适用,需要采用一些新的开采方式。

深部调剖技术可以调整油田的开发方案,从而更好地适应高含水期的开采需求。

3. 减少成本:通过提高油井的产量,深部调剖技术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保护环境:高含水期的产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如果不进行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深部调剖技术可以减少产液中的水含量,从而保护环境。

尽管深部调剖技术在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中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调剖剂的选择和注入量的控制需要进行仔细的考虑,否则可能会导致不良的效果。

由于复杂断块油藏的特殊性,深部调剖技术还需要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成本,保护环境。

但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锦采各稠油区块的蒸汽吞吐基本进入了中后期,进入高轮次开采阶段,近井地带残余油饱和度已经很低,亏空严重,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返排能力逐渐变低,吞吐效果逐年变差。

油井存在的主要矛盾:1.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匀。

2.油井水淹严重,油水关系日益复杂,治水难度大。

3.油井井况差,严重影响挖潜措施的实施及措施效果。

现阶段用于稠油井调剖的暂堵调剖措施主要有颗粒堵剂、凝胶堵剂等,各自均具有明显的优缺点。

为了提高调剖措施的封堵能力和生产效果,需要发展新技术,来缓解超稠油汽窜,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关键词】耐温性封堵率突破压力调剖助排一体化锦采各稠油区块的蒸汽吞吐基本进入了中后期,进入高轮次开采阶段,近井地带残余油饱和度已经很低,亏空严重,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返排能力逐渐变低,吞吐效果逐年变差。

为了提高调剖措施的封堵能力和生产效果,需要发展新技术,来缓解超稠油汽窜,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1 主要研究内容1.1 配方体系的研究凝胶类调剖剂封堵范围大,但其耐温低于150℃,锦州油田注汽井井底温度在280℃-300℃,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差。

颗粒调剖剂的耐温性可达到300℃,封堵性较强,但是其封堵范围较小,只能在近井地带起作用。

泡沫类调剖封堵范围大,对地层伤害小,又能起到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增加地层的返排能力的作用,但是封堵强度较低。

复合调剖剂配方体系:泡沫调剖剂+凝胶调剖剂+颗粒调剖剂1.2 复合调剖剂的耐温性通过耐温性实验确定药剂的耐热稳定性:配制相同浓度的泡沫型调剖剂、凝胶调剖剂、复合型调剖剂溶液,将溶液经过50℃、100℃、150℃、200℃、250℃、270℃、300℃的高温老化后取出,再测量出老化后溶液的浓度及半衰期,计算出溶液浓度的热降解率和粘度。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对比复合调剖剂与泡沫调剖剂热降解率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在200℃~250℃之间的时,两种调剖剂的热降解率相差不大为8%;在反应温度高于250℃时泡沫调剖剂的热降解率明显增加,而复合调剖剂热降解率升高缓慢;在达到300℃时泡沫调剖剂热降解高达90%,而复合调剖剂降解率为30%。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并根据不同体系的深部调剖体系,总结目前我国应用的油田深部调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深部调剖技术新技术发展趋势层油具有较强的非匀质性,而我国油田中,约有92%的储集层均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层,非匀质性较强。

地层原生以及后生的非匀质行或者施工操作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水的波及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油田开采效果。

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封堵高层渗透层,并改善储层的匀质性,堵水调剖技术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但传统的堵水调剖技术的多次论调剖效果较差,水驱以及化学驱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窜流现象。

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研发出了深部调剖技术。

深部调剖技术主要是通过调堵剂将地层深部的高渗通道封堵,使得液流转变为绕流,从而提高层间以及层内水驱所具有的波及体积,进而改善水驱的开发效果。

本文分析了该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b> 1 研究现状以及进展</b>油田深部调剖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在油田余油挖掘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了油田控水稳油技术以及改善水驱或者聚合物驱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该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1 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延缓交联性,其延缓交联调剖体系的主剂为聚丙烯酰胺,与特制交联剂接触时不发生反应,而当深入地层时,可缓慢交联。

目前,常向该体系中加入除氧剂或缓冲剂等来延缓交联剂的释放速度,以此延长交联的时间。

国内近年采用的交联聚合物冻胶主要有胶态分散凝胶和弱凝胶两种类型。

其中,弱凝胶集调和驱于一体,可有效深入油藏深部,并且用量较少,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部调剖技术,且在国内各大油田的应用中取得较为显著的开发效果。

但该技术的抗温、抗盐性能较差,因此,在配制时需要注意交联聚合物体系与配用用水以及地层流体等之间的配伍性。

90年代初,美国TIORCO公司提出了胶态分散凝胶,国内于1995年开始开始研究并应用该技术。

02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新进展马昌明

02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新进展马昌明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高 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也在不断涌 现。这些新技术,为高含水油田的 继续开采提供了可靠、经济、有效 的途径,大幅度提高了原油的产量 和采收率,为老油田挖段塞由预处理段塞、调剖段塞、 驱油剂段塞、保护段塞共4部分组成。(1) 预处理段塞为:0.05—1.0g/dl Na2CO3溶液, 用以除去地层中大部分Ca2+、Mg2+等高价金 属离子,减小后续段塞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
剂的沉淀损失和吸附损失。(2)调剖段塞
采用热稳定性好、成胶时间长、流动性好的 CD胶,它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1.4×107,水解度25%)、 延缓交联剂(柠檬 酸铝+有机铬+甲醛)、稳定剂等组成, HPAM浓度1500mg/l,聚交比(质量)1:1。
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新进展
单 位:辽河油田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撰写人:王光颖
目录
摘要
1 深部调剖的主要作用机理 2 调剖工艺技术关键 3 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新技术
3.1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 3.2 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技术 3.3 水膨体颗粒深部调剖技术 3.4 PAC调驱工艺技术 3.5 IPCS技术 3.6 纳微米逐级深部调剖技术
这种材料和技术已经进行了多个不同地 质条件下和开发程度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材料可以进入油层地层深部几十米,甚 至上百米,在地层深部形成有效的封堵,对 应油井明显下降,最高达到20%以上,产量 大幅度提高,地质对应单井原油产量提高幅 度达到300%,有效期已经超过7个月,还会 更长。这项技术的研发成功,为我国 “三 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 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了可靠、高效、经济地 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是我国老油田改造和稳 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一文,主要聚焦于海上油田开发中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及其改善水驱效率的机理研究。

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步开发,海上油田的勘探与开采技术已成为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深部调剖技术作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其在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系统研究,揭示其改善水驱效率的机理,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上油田开发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包括油藏特性、环境条件、开采难度等方面的特殊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深部调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调剖剂的选择、注入工艺、剖面调整等方面。

接着,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案例,分析了深部调剖技术对水驱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结了深部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深化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深部调剖技术的机理和应用效果,有望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概述随着海上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水驱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深部调剖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该技术旨在通过改善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流场分布,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深部调剖技术通过在油藏深部注入特定的堵剂,调整油水流体的运动路径,实现对非均质油藏的有效改造。

在海上油田中,深部调剖技术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

由于海上油田通常具有储层厚度大、渗透率差异大、油水界面复杂等特点,因此,深部调剖技术的实施需要更加精准和高效。

目前,常用的深部调剖方法包括化学堵水、机械堵水以及复合堵水等。

其中,化学堵水通过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无机堵剂等材料,形成堵塞带,改变油水流体的流动方向;机械堵水则利用桥塞、封隔器等工具,在井下形成物理屏障,实现流体隔离;复合堵水则是将化学堵水和机械堵水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调剖效果。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油田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采油效率和延长油田寿命的方法。

本文将对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原理、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聚合物和调剖剂来改变油层孔隙结构和岩石渗透性的技术。

它主要是针对油田注水区域而设计的,通过在注水区域注入聚合物和调剖剂,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增加原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差异,从而改善油水分离效果,提高采油效率。

具体而言,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注入聚合物,聚合物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注水区域的渗透性,增加原油的相对渗透率;其次是注入调剖剂,调剖剂可以在岩石孔隙中形成薄膜,减少岩石表面对水的吸附,减小渗流通道的横向分布,因此可以增加原油的渗透率。

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有效地改变注水区域的渗流通道,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与传统的水驱采油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提高采油效率:通过注入聚合物和调剖剂,可以改变注水区域的渗透性和渗流通道,增加原油的相对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2. 减少水油混采: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可以改善油水分离效果,减少水油混采现象,从而提高原油品质。

3. 延长油田寿命:通过调剖技术,可以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4. 减少环境污染: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可以减少注水区域对地下水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

5. 应用范围广泛: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油田,适用性强。

目前,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已经在部分油田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未来,可以预期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将会不断改进,包括聚合物和调剖剂的配方改进、注入方式的优化等,提高技术效果。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低渗透油田是指渗透率在0.05~10×10^(-3)μm^2的油层,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喉道小,油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使得油田开发难度较大。

深部调剖技术是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注入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液体使油层孔隙部分被油驱替出,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田油层深度较大、温度高、压力大,传统的深部调剖技术存在注液困难、渗透性不稳定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

因此,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寻求适用于此类油田的新型调剖剂及技术手段,并探究其注液规律、渗透性变化规律等科学问题,对于推动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研究不同类型聚合物调剖剂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各种调剖剂的注液规律、渗透性变化规律等科学问题。

(3)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调剖剂的应用效果,为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总结。

(2)室内模拟实验法:选取低渗透油田实际岩心样品,模拟不同注液条件下聚合物调剖剂在孔隙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测量渗透率变化等指标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3)现场试验法:在低渗透油田选取实际井位进行深部调剖技术的试验,通过对注液及渗透性变化情况的检测和分析,评估调剖效果。

三、选题的预期结果和进展计划1. 预期结果(1)掌握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2)研究不同类型调剖剂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各种科学问题。

(3)开展现场试验,评估不同类型调剖剂的应用效果,为技术的实施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沫深部调剖的作用机理是泡沫通过孔道窄 口时,泡 沫 遇 阻 形 变,而 对 液 体 流 动 产 生 阻 力,即 贾 敏 效 应 ,这 种 阻 力 可 以 叠 加 ,从 而 使 目 的 层 发 生 堵塞,水 流 方 向 发 生 改 变,速 度 和 吸 水 量 增 大,从 而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 。 [16]
2001年,在大庆杏北油 田 曾 进 行 了 体 膨 颗 粒 深部调剖实验,施 工 前 后 均 采 用 同 位 素 示 踪 剂 检 测和电位法测井 对 吸 收 剖 面 进 行 测 试,并 优 化 施 工工艺。2年 内 实 验 3 口 井,调 剖 后 注 水 压 力 均 明显 升 高,生 产 井 产 液 量 不 变,产 油 量 增 加,含 水 率下降几个百分点 。 [29] 目 前,体 膨 颗 粒 调 剖 剂 除 在大 庆 油 田 实 验 过,也 在 大 港、中 原 等 油 田 试 用,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其 表 现 在 作 用 时 间 短 ,注 水 压 力 下 降 快 ,因 此 ,在 油 田 不 能 广 泛 应 用 。 1.7 含 油 污 泥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我国 两 相 泡 沫 调 剖 技 术 主 要 采 用 氮 气 泡 沫 。 [17] 另外在河南油田采 油 二 厂 现 场 应 用 10 口 防 气 窜 调 剖 井 ,其 中 9 口 井 调 剖 效 果 良 好 ,井 组 日 产油 量 上 升,含 水 率 下 降,7 个 月 内 增 产 原 油 1 519.6t。 1.3 胶 态 分 散 体 冻 胶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深调的主要作 用 机 理:将 调 剖 剂 或 颗 粒 注 入 油层深部封堵高 渗 层 水 流 通 道,改 变 注 入 水 在 油 藏 中 流 向,提 高 波 及 系 数,从 而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4]。
பைடு நூலகம்
1965年起,国外 长 期 应 用 聚 合 物 类 凝 胶 堵 剂,美 国 系 统 地 研 究 了 油 基 水 泥 、水 玻 璃 、生 物 聚 合 物 等 调剖堵水剂,并针 对 不 同 地 层 物 性 制 定 出 相 应 的 调剖工艺;德国研 制 出 比 聚 丙 烯 酰 胺 稳 定 性 更 好 的聚糖类调剖堵水 剂,如 聚 糖 G[6]和 HST[7]。 国 外还提出了沉 淀 型、胶 态 分 散 型[8-9]、微 生 物 类 冻 胶等深部调剖剂,并 对 其 机 理 及 相 关 配 套 技 术 进 行 了 探 索 。 目 前 ,由 于 油 藏 含 水 问 题 的 日 益 加 剧 , 对深部调剖技术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推 动 着 深 部 调 剖及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它主要针对不同油藏 特性,采 用 不 同 配 套 技 术,实 现 长 时 间、大 规 模 地 改变深部地层的液流 转 向 。 [10] 近 年 来,国 内 外 在 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众多进展。
含 水 油 藏 和 聚 合 物 驱 油 藏 深 部 液 流 的 转 向 ,从 而 提 高 水 和 聚 合 物 的 驱 油 能 力 。
关 键 词 :深 部 调 剖 ;进 展 ;驱 油 效 率
中 图 分 类 号 :TE 3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0511(2015)05-0075-05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伴生出的废物,
DOI:10.16664/ki.issn1008-0511.2015.05.019
对水驱油田,由 于 地 层 的 非 均 质 性 和 油 水 黏 度差异,会造成注 入 水 沿 着 注 水 井 和 生 产 井 之 间
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驱的概念。近年来深部 液流转向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是介于调剖和聚
体膨颗粒调剖 是 一 种 新 型 调 剖 技 术,主 要 是 针对非均质性强、高 含 水 大 孔 道 发 育 的 油 田 改 善 水驱开发效果而研发的创新技术。它是由有机单 体与粘土颗粒复 合 而 成,可 附 着 在 相 对 较 大 的 孔 喉、孔 道 表 面,吸 水 后 膨 胀 变 软,增 大 渗 流 阻 力[28]。在 驱 动 力 较 大 时,可 整 体 运 移,起 到 驱 油 作 用 。 体 膨 颗 粒 制 备 简 单 ,现 场 施 工 方 便 ,适 用 于 高 温 、高 矿 化 度 的 高 渗 油 层 深 部 调 剖 。
1 研 究 进 展
我 国 堵 水 调 剖 工 作 已 有 50 多 年 的 历 史 ,在 经 历 了 探 索 研 究 阶 段 、油 井 堵 水 和 机 械 堵 水 、注 水 井 调剖后,到 20 世 纪 90 年 代 后 期 提 出 了 国 内 油 田
1.1 黏 土 絮 凝 体 系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该 技 术 是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应用及工业催化剂研制开发。
收 稿 日 期 :2015-07-11
凝 体 系 ,封 堵 地 层 孔 喉 ,起 到 调 剖 的 作 用 。 该技术的调剖 机 理 是 絮 凝 堵 塞、积 累 膜 机 理
和机械 堵 塞 。 [12-13] 它 在 胜 利 油 田 得 到 了 大 规 模
· 76 ·
化 工 科 技 第 23 卷
的应用,取得了较 好 的 堵 水 效 果 和 显 著 的 经 济 效 益。但是它也存 在 着 局 限 性,譬 如 调 剖 剂 自 然 选 择性 较 差、对 设 备 要 求 高、大 剂 量 的 注 入 性 较 差等。 1.2 多 相 泡 沫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多相泡沫深部调剖技术分为两相泡沫调剖和 三相泡 沫 调 剖 。 [14-15] 两 相 泡 沫 是 水 相 通 过 表 面 活 性 剂 作 为 界 面 膜 将 气 相 包 裹 其 中 ,稳 定 性 较 差 。 三相 泡 沫 调 剖 体 系 是 由 气、液、固 三 相 组 成,固 相 多为易形变的凝胶微球。
美国 TIORCO 公 司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期 研制出胶态分散凝胶(CDG)[18],该 凝 胶 由 聚 合 物 与交联剂进行分子内交联形成分散凝胶线团。交 联剂一般 是 多 价 金 属 离 子[19](如 乙 酸 铬、柠 檬 酸 铝等)与 低 浓 度 (可 低 至 100mg/L)聚 合 物 交 联 而成。
(华 东 )与 胜 利 油 田 共 同 研 究 开 发 的 一 项 实 用 新 型 技术 。 [11] 具体方法是将钠 膨 润 土 配 制 成 悬 浮 液, 利用水化后膨润土颗粒可以与聚合物形成一种絮
作者简介:赵晓非(1966- ),男,黑 龙 江 哈 尔 滨 人,东 北 石 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主 要 从 事 油 田 化 学 剂 的 开 发、
性[22]。一般选 择 聚 丙 烯 酰 胺 或 黄 原 胶 与 高 价 金 属离子、二醛 或 树 脂 等 交 联 制 备 凝 胶 体 系。 我 国 使用 较 多 的 是 乙 酸 铬、乳 酸 铬、酚 醛 树 脂 预 聚 体; 美国以柠檬酸铝、乙 酸 铬 和 乙 二 醛 作 为 交 联 剂 使 用 。 [23-25] 针对地层 物 性 及 生 产 现 状,现 场 会 选 择 不同的凝胶体系。由于弱凝胶在水驱的作用下会 缓 慢 地 整 体 “飘 移 ”,同 时 具 有 调 剖 和 驱 油 的 作 用 。
摘 要:在长期水驱的影响下,地层孔隙、孔喉、孔道逐步扩大,油田出现了严重的 水 驱“短 路”现 象, 常规调剖堵水技术已不能满足现场需求,近些年来报道并发展了深调技术(深部液流转 向 技 术),它 对 油
层改善效果明显。分析了国内外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充分认识油藏现状的 基 础 上,实 现 对 高
高渗透处突进或指进,引起生产井提前见水,高渗 合物驱之间的改 善 地 层 深 部 液 流 方 向,成 本 远 远
层水 淹,中、低 渗 层 封 堵 失 败,从 而 降 低 了 水 的 利 用效率、波及 效 率 和 水 驱 效 果 。 [1] 为 了 解 决 这 难
低于聚合物驱,可 大 规 模 用 于 改 善 水 驱 和 聚 合 物 驱开发效果。国外主要应用无机或有机交联剂交
CDG 深部调驱技术在美国洛基山 29 个 油 藏 应用,并 有 22 个 项 目 获 得 增 产。 但 从 施 工 段 塞 HPAM 浓度看,CDG 仍然是弱凝胶调剖 。 [20]
国内对 CDG 也 曾 有 过 广 泛 重 视,西 南 石 油 学院在 华 北 油 田 马 21 断 块 间 145 井 组 进 行 胶 态 分散凝胶调驱矿场实 验[21],取 得 显 著 效 果。 中 国 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 收率所以及大庆 油 田 等 进 行 了 多 次 现 场 实 验,但 聚合物浓度 较 大,CDG 成 胶 范 围 窄,胶 体 性 能 较 差 ,目 前 国 内 外 对 此 技 术 未 能 有 所 突 破 。 1.4 交 联 聚 合 物 弱 凝 胶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弱凝胶 是 由 低 质 量 浓 度 (通 常 在 800~2 000 mg/L)的 聚 合 物 和 低 浓 度 的 交 联 剂 形 成 的、以 分 子间交联为主、分子内交 联 为 辅 的、粘 度 在 100~ 300mPa·s、具 有 三 维 网 络 结 构 的 弱 交 联 体 系。 它被认为是稀(弱)的 本 体 凝 胶,具 有 一 定 的 流 动
目前,交联聚 合 物 凝 胶 是 国 内 外 应 用 最 广 的 调剖(调驱)技术,它具有成本低、适应 pH 值和温 度范围 广、抗 稳 定 性 好、施 工 方 便 等 特 点。 在 胜 利、辽河等油田均应用成功 。 [26-27] 1.5 聚 合 物 微 球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剖堵水技 术 。 其 优 点 是 可 用 污 水 配 制 、受 外 界 影 响 小 、耐 高 温高盐。它的 调 剖 机 理 是 依 靠 纳 米/微 米 级 聚 合 物微球遇水膨胀和吸附来逐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 其深部调剖堵水的目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 弹 性 ,在 一 定 压 力 下 ,可 以 形 成 有 效 封 堵 且 能 发 生 变 形 而 运 移 ,重 要 特 点 是 不 会 被 剪 切 ,能 够 形 成 多 次封 堵,具 有 现 场 施 工 方 便、封 堵 时 间 长 等 特 点。 若通过各种不同尺寸和不同性质聚合物微球的优 化组合,可对 不 同 非 均 质 地 层 进 行 有 效 封 堵。 在 胜 利 、大 港 、青 海 、长 庆 和 大 庆 等 油 田 已 成 功 应 用 。 1.6 体 膨 颗 粒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