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UV)
不同种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和分析

不同种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和分析作者:陈磊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第09期摘要:以常见的6类茶叶为样品,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
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的结果表明,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最高,黑茶最低,绿茶可作为饮品选用及茶多酚功能食品研发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茶多酚;酒石酸铁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含量测定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饮用历史,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根据茶叶生产工艺和发酵程度可将其分为6大类即绿茶(未发酵茶)、白茶(微发酵茶)、黄茶(轻发酵茶)、青茶(半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黑茶(后发酵茶)。
茶叶提取物具有防辐射、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1-2],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为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为茶鞣或茶单宁,占茶叶干物质重量的15%~30%,是决定茶叶色、香、味及生理功效的主要成分。
因此,茶多酚含量是判断茶叶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目前茶多酚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滴定法、近红外光谱法等[3]。
本实验采用酒石酸铁比色[4]和高猛酸钾滴定[5]这两种检测方法,对6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样品绿茶1(黄山毛峰,特级一等,安徽黄山)、绿茶2(黄山毛峰,特级二等,安徽黄山)、白茶(白牡丹,福建福鼎)、黄茶(霍山黄芽,安徽霍山)、青茶(铁观音,市售散装茶)、红茶(祁红香螺茶,安徽祁门)及黑茶(御品茯茶,湖南安化)。
1.1.2 試剂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茶多酚标准品、硫酸溶液、高锰酸钾、邻二氮菲。
除标准品外,其它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1.3 仪器电子天平(FA2004N)、电热恒温水浴锅(DK-98-I)、电热鼓风干燥箱(GZX-9140ME)、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III)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N)。
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提取与含量测定系别:生物医药工程系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目的要求1、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茶多酚的组成及性状;2、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3、掌握萃取法分离有机溶剂中的茶多酚的操作方法;二、茶多酚总述1、组成: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因此常称为多酚类。
其主要成分是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甘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
这些化合物都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的基本结构,故统称为类黄酮物质。
茶叶中绿原酸、鸡鈉酸、咖啡酸等酚酸类化合物也是茶多酚的组分之一。
在茶多酚各组分之一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优异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2、性状:茶多酚是介于淡黄色至茶褐色之间的无定型粉末,味涩,略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
茶多酚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7时较稳定,在pH>7时则不稳定且氧化变色加快,呈红色。
3.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茶多酚提取工艺效果较好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提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其次是超声波浸提法、层析法、膜技术。
4.贮存方法: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环境,并与有毒、有气味的物品隔离,避免直接与三价铁离子及碱性物质接触。
三、实验原理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
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图所示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本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提取率较低,通过以上工艺获得的茶多酚含量通常仅能达到50%~65%。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我们必须对茶多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
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
所以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有很多:1,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2,金属例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3,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
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在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性化合物,均称茶多酚。
1 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2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2.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2 分光光度仪。
3 试剂和溶液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3.1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GB 664-77)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GB 1288-81),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3.2 pH7.5磷酸盐缓冲液:3.2.1 1/15M磷酸氢钠: 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GB 1263-77),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3.2.2 1/15M磷酸二氢钾: 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GB 1274-77),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取上述1/15M的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和1/15m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4 操作方法4.1 取样按GB 8302-87《茶取样》的规定取样。
4.2 试样的制备按GB 8303-87《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4.3 测定步骤4.3.1 试液的制备按GB 8305-87《茶水浸出物测定》中3.4.1的规定,制备试液。
4.3.2 测定准确吸取上述(4.3.1)试液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3.1)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缓冲液(3.2)至刻度,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5 结果计算5.1 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A×1.957×2 L1茶多酚(%)=──────×─────×100100 L2×M×m式中: L1——试液的总量,mL;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M——试样的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A——试样的吸光度;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绿茶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绿茶提取物的化学分析一、实验目的与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对绿茶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了解绿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探讨绿茶的保健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等活性成分,并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2. 烧杯3. 漏斗4. 玻璃棒5. 滤纸6. 水浴锅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 pH计9. 精密移液管10. 茶叶样品三、实验原理绿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和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采用乙醇提取法,利用茶多酚在乙醇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
2. 茶多酚的定性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茶多酚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判断茶多酚的存在。
3. 茶多酚的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曲线法,以已知浓度的茶多酚溶液为标准,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吸光度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4. 咖啡因的提取:采用酸碱中和法,利用咖啡因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高的特性,从绿茶中提取咖啡因。
5. 咖啡因的定性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样品在薄层色谱板上的色斑,判断咖啡因的存在。
6. 咖啡因的定量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咖啡因的含量。
四、实验步骤1. 茶多酚的提取:称取5g绿茶样品,加入50mL 7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2. 茶多酚的定性分析:取适量滤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75nm处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照,判断茶多酚的存在。
3. 茶多酚的定量分析:取适量滤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75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4. 咖啡因的提取:称取5g绿茶样品,加入50mL 1M盐酸溶液,煮沸10分钟,冷却,过滤,滤液备用。
5. 咖啡因的定性分析:取适量滤液,滴加苯酚-硫酸溶液,观察色斑变化,与标准样品对照,判断咖啡因的存在。
茶多酚提取实验

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综合实验实验名称: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试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植物天然产物的常规提取及精制方法。
3.通过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掌握并熟悉茶多酚的提取与精制的方法及其操作原理和步骤。
4.掌握提取精制过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重量的20%-30%。
茶多酚可以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同时具有抑菌、杀菌,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能。
目前,茶多酚被广泛的用作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
(离子沉淀法)茶多酚易溶于热水,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并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很低。
形成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溶于酸溶液后,茶多酚再次转变成游离状态,再用对茶多酚有更好选择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和干燥,即可得到茶多酚的纯品。
三、实验仪器:电动搅拌器、离心机、pH试纸、真空干燥箱、抽虑瓶、旋转蒸发仪、真空泵、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试剂及材料: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维生素C(抗坏血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绿茶等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浸提1.1 预处理:粉碎干茶叶;粉碎的目的是与液体的接触面增大,使提取率增高;1.2 提取:准确称取经过预处理的干茶叶末10. 00g,按照单因素实验的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分别搅拌浸提。
过滤(用抽滤的方法)得到茶多酚提取液。
用附一的方法测提取液中的茶多酚含量。
单因素实验步骤:(1)将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在85℃下,分别提取0.5h、0.75h、1.0h、1.25h、1.5h,测提取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图,找出最佳提取时间。
(2)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在所测得的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在75℃、80℃、85℃、90℃、95℃下浸提,测提取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提取温度。
茶叶中茶多酚的定性分析方案

茶叶中茶多酚的定性分析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工作原理
以ODS(5um,4.6*250mm)为色谱柱,以重蒸水:乙腈:乙酸乙酯=86:12:2为流动相(浓硫酸调pH值至3.0到4.0),流速为1.0ml/min,UV检测波长280mm 进行定性。
二、仪器与试剂
三、工作步骤
1.准确称取茶多酚标准样品和试样各0.1g,用双蒸水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
经微孔滤膜过滤作为待测样品
2.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开机预热
3.设定高相液相色谱条件:
A.色谱柱:ODS(5um,4.6*250mm)
B.流动相:重蒸水:乙腈:乙酸乙酯=86:12:2(浓硫酸调pH值至3.0到
4.0)
C.流速:1.0ml/min
D.UV检测波长:280mm
E.注温:40℃
4.试样以及标样的进样
5.数据的处理以及谱图的保存分析
6.按照正常程序关机并清理台面
四、实验结果
将标准茶多酚样品的保留时间和试样保留时间进行对照,确定标样和试样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喝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茶叶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
3.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叶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等。
茶叶提取的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微波提取法等。
本实验采用水提法,利用热水溶解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茶汤。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茶、红茶、普洱茶、茶叶提取液、蒸馏水、乙醇、微波炉、电子天平、烧杯、漏斗、滤纸、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漏斗、滤纸、量筒、滴定管、微波炉等。
四、实验方法1. 茶叶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茶叶,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浸泡30分钟。
(3)将烧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
(4)取出烧杯,冷却至室温。
(5)将烧杯中的茶叶过滤,得到茶叶提取液。
2. 茶叶有效成分的测定(1)茶多酚的测定:采用Folin-Ciocalteu法。
(2)氨基酸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法。
(3)生物碱的测定:采用HPLC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1)绿茶茶多酚提取率:15.2%(2)红茶茶多酚提取率:10.8%(3)普洱茶茶多酚提取率:12.5%结果表明,绿茶的茶多酚提取率最高,其次是普洱茶,红茶的茶多酚提取率最低。
2. 氨基酸的提取(1)绿茶氨基酸提取率:3.2%(2)红茶氨基酸提取率:2.8%(3)普洱茶氨基酸提取率:3.1%结果表明,绿茶的氨基酸提取率最高,其次是普洱茶,红茶的氨基酸提取率最低。
3. 生物碱的提取(1)绿茶生物碱提取率:1.5%(2)红茶生物碱提取率:1.2%(3)普洱茶生物碱提取率:1.4%结果表明,绿茶的生物碱提取率最高,其次是普洱茶,红茶的生物碱提取率最低。
六、实验结论1. 水提法是一种有效的茶叶提取方法,可以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2. 不同茶叶品种的有效成分提取率不同,绿茶的提取率最高,其次是普洱茶,红茶的提取率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FZD0121 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Total Polyphenol)含量测定方法一、试剂
酒石酸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0.100g,酒石酸钾钠0.5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低温保存,有效期为10天。
PH7.5索氏缓冲液:分别称取磷酸氢二钠2.030g和磷酸二氢钾
0.136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二、样品测定
称取样品0.1000g于100mL容量瓶中,用20-30mL80-90℃的蒸馏水溶解,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即为供试液。
吸取供试液1.00mL,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酒石酸铁溶液5.00mL,充分混匀,再用PH7.5索氏缓冲液定容,以试剂空白液为参比,于540nm测吸光度。
A×2.9 V1
茶多酚含量(%) = ××100
1000 V2×M×m
式中
V1:供试液总量mL;V2:吸取供试液用量mL;
M :样品称样量g ;m:样品干物率%;
A :吸光度
2.9: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1.00时,每1mL试
液中含茶多酚相当于2.9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