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ok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ok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附件三: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

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

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事件尺度?为什么自然地理学注重研究中间尺度的事件和过程?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

5、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简要回答太阳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列举出四个关于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简明例证,埃拉托色尼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圆周长度的?提出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球体的证据什么?

4、通过地球两极横切地球所得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什么叫地球的扁平率?用什么样的分式可近似地来表达这一扁平率?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什么叫大圆?怎么可以得到一个大圆?什么叫小圆?列出大圆的六种特征,大圆有何重要的实用意义?

7、什么叫经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怎么组成的?列举出经线的一些特点。

8、什么是纬线?纬线是怎样构成的?列举出纬线的一些特征。

9、经度的定义是什么?经度通常是怎样表示的?试举例。什么是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在何处?在赤道上经度是1度的长度是多少?在纬度60度处是多长?在极地处又是多长?

10、纬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表示纬度?试举例。纬度1度的长度是多少?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的长度是变更的吗?变化有多大?为什么?11、什么是地球自转?什么是根据太阳而来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12、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

13、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一年的长度和起点?我们的历法系统是用哪一种方法?这种历法的一年有多少日?为什么这种理发必须定期校正才能与我们现在的历法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14、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15、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

16、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什么是倾角?这种角度全年中是否有变化?

17、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18、地球内圈分为哪几层?简述各层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1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中六大圈层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以河流为例,说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形成地球表层系统。

20、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述陆地和海底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21、试比较地球与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和外层行星的表面环境。地球的表面环境在哪些方面对生命特别有利?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试描述地球的内部构造。给出每一区域的大约范围。地核是什么材料组成的?地核是什么自然状态?地幔的物质组成是什么?

2、大陆地壳是由什么岩层组成的?大洋地壳由什么岩石组成?给出大陆地壳的大约厚度。

3、试描述上地幔的软层或软流层圈。为什么在该层中强度低?岩石圈有多厚?什么是岩石圈板块?为什么岩石圈板块能在软流圈上活动?

4、大陆在全球面积上占多少百分比?大洋盆地占

多少百分比?大洋盆地的底是什么深度?用真实比例尺画一个直径为6.4m的大圆,珠穆朗玛峰看起来有多高?

5、地质年代表中应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什么是前寒武纪时代?前寒武纪时代后的几个代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是造山运动?新生代划分为什么单位?

6、根据地质年代历史和地质过程,大陆的两个基本部分是什么?在山脉生成中涉及哪些过程?试定义构造运动。

7、什么是地震波?为什么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的数据可以作为地球内圈划分的依据?

8、什么是地壳均衡原理?如何解释地壳厚度与地势高低的关系和地表负重与释重情况下地壳厚度的变化?

9、人们只能直接观测地球表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而地下深部的样品目前还没有能力取得,我们怎样推测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呢?

10、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方面的特点。

11、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12、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

1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14、什么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哪些板块?简述板块边界基本类型的应力性质及地质、地貌和构造活动特点。

15、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16、中国地块在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由此推测中国地震带的可能分布。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2、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5、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

6、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蔚蓝色?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7、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8、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9、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气的哪些性质有关?

10、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变化?

11、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12、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哪些?

13、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了解各类云的主要特征。各类云与什么样的降水相联系?

14、什么是气压梯度和气压梯度力?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15、什么叫地转风,梯度风?其风速大小与哪些因子有关?风向与气压场的关系如何?

16、什么是热成风?热成风与温度场的关系如何?

17、画图并说明经向三圈环流及与其相对应的近地层行星风系,纬圈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

18、说明海陆分布如何改变低空和高空气压场的纬向带状结构。

19、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0、冬夏季大气环流有那些显著差异?说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差异。

21、什么是气团?其形成条件是什么?分为几类?冬夏半年影响我国的气团有哪几种?

22、什么是锋?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锋可分为哪些类型?锋附近气象要素有哪些突变表现?

23、比较冷锋(第一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有何不同?

24、试从形成条件和天气特征比较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点。

25、冷空气活动和寒潮是否是一回事?寒潮经过地

区出现哪些天气现象?淮河以北和以南寒潮天气有何不同?

26、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说明台风的结构以及台风云系和天气分布的主要特征。

27、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与我国雨带位置的变动有何联系?

28、何谓梅雨?试述梅雨出现的季节,地区及其天气气候特征。

29、试述中国主要雨带的移动规律,如果这种移动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将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何影响?

30、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有何区别?

31、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它是如何形成的?

32、何谓ENSO循环?试述其发生规律,形成原因及对赤道太平洋地区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33、高大山脉对气温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34、山地降水量随坡向和海拔高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35、世界气候分类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它们的分类依据和指标有何区别?其优缺点有哪些?

36、柯本气候分类的基础与划分界线的主要指标是什么?气候带或气候型的界线是怎样划分的?37、试从气候特征和地理分布说明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异同,并就成因上加以分析。

38、北半球冬季的“寒极”为什么出现在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而不出现在相应纬度的北美加拿大东部?试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因子与非地带性因子加以说明。

39、高山自山足至山顶垂直气候带的分异与由赤道至极地天文气候带的分布在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上有何联系与区别。

40、现代世界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试分析他们的成因,为什么在古代干旱气候的分布与现代不同?

4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42、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它们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43、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哪几种?C0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对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

44、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的?试举三个实例加以说明

45、为什么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最为突出?试就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说明之。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水的特性有哪些?它们有什么自然地理意义?

2、地表系统中水的主要贮存库有哪几个?为什么说淡水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叙述全球年平均

蒸发量分布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4、什么叫水分循环?不同贮库中水的交换周期有什么特点?

5、一般水量平衡方程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写出全球及大气、流域、土壤、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水量平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6、叙述各纬度带年平均降水、蒸发、径流和它们的全球与南、北半球平均值分布特点及其可能原因。

7、海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海洋盐类对人类有什么价值?简要说明海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

响。

8、试简述大洋层状结构的温度和含氧量。这些层状结构与生物分布和生物作用的关系如何?

9、海水盐度水平分布有什么特点?试简述其原因。

11、简要说明海洋热赤道北移的原因。

12、试述浅海区波浪与深海区波浪的差异。

13、潮汐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潮汐的变化规律。

14、地面风场对于表层洋流的产生有什么影响?解释埃克曼输送的形成及其对大洋中水体辐合和辐散的影响。

15、什么是上升流?它通常发生在什么地方?

16、什么叫温盐环流?驱动深层洋流的主要过程是什么?温盐输送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它对于海洋中的物质循环有何重要意义?

17、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作用。

18、大气降水向土壤中的入渗过程分为哪两个阶段?不同下垫面和降雨条件对入渗有什么影响?19、土壤水的主要形态有哪些?土壤有效含水量与土壤质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0、径流有哪些表示方法?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1、简述河流、水系和流域的基本概念,叙述径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22、简述主要河川径流特征值的含义,叙述河流的水源补给和洪水与枯水径流特征。

23、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哪几类?试对比说明

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24、简述湖泊的成因分类及各类型的主要特点,试说明湖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貌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举例说明之。

2、什么叫内力地质作用?简述主要的内力地质作用过程,并举例说明内力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貌形成的关系。

3、什么叫外力地质作用?岩石物理分解是通过四种什么方式来进行的?在崩解过程中岩石节理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风化作用是一切外力地质作用和地貌过程的先导?什么是球状风化?试描述残积物和说明它们在环境中的意义。

5、试描述人类作为地貌营力的作用。人类活动是如何产生新的地形的?掘松现象含义是什么?

6、叙述主要外力地质作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及相应地貌形态的形成。

7、试分析崩塌与滑坡的异同,怎样防治这两种自然灾害?试描述大的块状滑坡的形态和运动。块状滑坡对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

8、简述冲出锥与洪积扇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异同,在什么样的天然物质条件下休止角决定地面坡度?

9、什么是泥石流?试描述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条件。试描述泥石流的形式。并举一个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泥石流爆发的例子。

10、试解释沉积量,植被的各种要素和土地利用是如何影响沉积量的?试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11、什么是劣地?它们形成于什么地方和为什么会产生?

试描述河流侵蚀过程。影响岸塌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基岩河槽磨蚀产生什么样的地形?

12、河流搬运泥沙有哪三种形式?试区别悬移质和推移质。什么样的作用过程引起了沉积物颗粒在河流中悬浮?

13、试描述河道在洪水波通过时期所经历的变化。河流最大输沙能是指什么?河床输送推移质的能力是如何随变速而变的?在水文站测量时,悬移质是如何随变量的不同而不同的?14、试以几条主要河流为例来说明气候、植被和土壤母质是如何影响沉积量和年输沙量的?人类在增大河流的输沙量方面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15、试解释河流平衡的概念。试描述均衡河流的活动。在均衡河流中河流泥沙与河床输送能力是如何相处的?均衡河流纵剖面的标准形式是什么?16、基准面是指什么?试解释一条均衡河流的剖面在其总长度中为什么永远不会低于基准面?

17、河流峡谷和瀑布具有什么环境意义?试描述和解释尼亚加拉瀑布。建坝和河谷的利用使得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18、什么使得一条河流的河道被加积?试描述一条遭受过加积的河道。什么原因使得冲刷产生河床加积?冲积阶地是怎样形成的?什么环境因素有利于人类利用阶地?

19、人类活动引起的加积作用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都市化是如何引起加积作用和河流下游沉积物沉积的?

20、试描述泛滥平原上冲积河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和一河曲到下一河曲的河流横断面变化。什么是曲流冲刷?什么是沙洲、滩槽地形?天然堤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耶佐式河流?

21、在整个历史上近河区的环境一直吸引着人类,

这是什么原因?

22、试描述用来控制和减少大冲积河上的洪水的减洪措施的各种形式。那些成功的减洪措施已达到什么程度?有些措施在何地失败和为什么失败?试论防止洪水危害的非结构方法。什么非结构方法是有效的?

23、河漫滩与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特点?

24、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冲积平原的形态特征与物质结构的研究对农业生产和地下水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25、哪些条件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漏斗、竖井、落水洞、地下河在发育过程中有何联系?

26、石芽、峰林、孤峰在形态上有何差别?它们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7、溶洞是如何形成的?洞穴与潜水面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是石灰华?试描述喀斯特景观。

28、冰蚀地貌与冰碛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9、冻融作用的原理如何?试描述北极苔原的融冻情况,融冻作用怎样促进永冻的存在?

30、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防治风沙移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1、说明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32、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何特征?

33、黄土沟谷地貌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34、简述海岸地貌主要类型的成因和特征。

35、试解释W.M.戴维斯所发展的剥蚀循环的最初概念。“准平原”这个术语是由什么字创造出来的?以河流地貌为例说明地貌演化阶段。

36、怎样评价戴维斯模型与彭克模型?简述地貌发育过程的均衡模型。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2、为什么SiO2/R2O3可以反映土壤或风化壳元素迁移的强度?促使原始风化壳发生区域分异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地球化学屏障在土壤形成和风化壳分异过程中的作用。

4、什么是土壤肥力?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有哪些?试述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

5、土壤的基本组分有哪些?什么样的组分对植物的生长最有利?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6、什么叫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试述土壤酸碱度的肥力意义。

7、什么叫土壤胶体?它如何实现土壤的供肥和保肥功能?解释盐基饱和度的概念。

9、何谓土壤水分有效性?对于某一土壤来说,为什么有效水分含量不是常数?

10、为什么湿润、半湿润和干旱地区的土壤pH不同?简述土壤E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简述各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试述土壤形成的一般规律和主要成土过程。

12、土壤自然剖面包括哪些基本层次?各层的特点如何?

13、观察描述你所在地区的土壤剖面并查阅有关资料,鉴定它属于何种土壤类型

14、试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试述世界十大土壤类型(土纲)的特征及土地利用方向与问题。15、土壤圈是如何形成的?简述土壤在地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简述水热条件和海拔高度与植被分布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式。

3、如何根据需水量对植物进行分类?试举例说明之。植物如何损失水分的?是描述蒸腾过程和植物减少水分损失的适应性。

4、为什么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特征指示作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5、与湿-干循环相联系的植物适应性是什么?于什么气候类型有联系?

6、风对植被的型式和形状有什么影响?

7、什么是气候影响临界温度以及物种分布有关的生物气候学规律?试举出两个生物气候界限的例子。什么因素可以使生物种不受它的生物气候界限的限制?

8、根据各生态因素与生物的关系,在生物引种驯化过程中应考虑哪些生态因素?

9、举例说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植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10、解释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从热力学角度看,光合作用的生成物对于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

11、解释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分析全球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分布特征。1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与转化的基本特征和“十分之一定律”的含义。

13、解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储存库、周转率、周转时间的概念,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图解模型。

14、简述碳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海洋和生物群落影响大气co2含量及其季节波动的机理与限度。15、简述氮循环的主要生物、化学作用与过程,并说明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的主要表现。

16、简述磷循环的过程及其非闭合的性质,并说明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

17、什么叫大地女神假说?它在解释地球表层环境形成与变化方面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1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19、什么是生活型?说出七种生活型并描述之,试举出每一种生活型的例子。

20、试说明大小、成层现象、覆盖度和周期性是如何应用于植被结构描述的简述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和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环境背景。

21、简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在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

22、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特征有何异同?

23、热带稀树草原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有何

异同?

24、岛屿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25、何为生态系统植物生产潜力?怎样计算农作物

生产潜力?

26、试描述生态演替过程。什么是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包括哪些阶段?试以沙丘演替和藓沼演替作为例子来加以描述之。

27、什么是老农田演替?试描述典型的老农田演替的各个阶段。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空间尺度?如何理解自然地理学从全球着眼,从区域入手的方法论?

3、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哪些圈层之间的交界面上最为显著,为什么?

如何理解“减少人类圈的资源与物质输入量是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4、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有什么认识上的意义?

5、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意义是什么?试述自然带水平地带性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6、如何正确理解垂直自然带带谱的空间变异规律?

7、简述自然带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空间联系模型研究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8、自然地理系统的区域划分与类型划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0、土地和土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试述多系列土地自然分类的方法。

11、试述土地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2、简述全球变暖的现状和趋势,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其危害?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人类在遏制臭氧层破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应注意什么问题?

14、引起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危害?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遏制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趋势。

15、简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原因,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16、能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原因如何?

17、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概念及其变化研究的内容,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18、简述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系统的演变过程了,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中,各个不同社会阶段人与自然关系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解释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谈谈你对“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这对概念的认识。20、承载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谈谈你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21、简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 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3.自然环境 答:自然环境是指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综合体。其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

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另一部分是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和强度,而其本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天然环境都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4.经济环境 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二、简答题 什么是地理环境? 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 (2)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

考试试卷4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四答案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自然地理题库

名词解释 1 自然地理系统 答:自然地理系统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 时间结构 答:时间结构是指地理事物发展演化的时间序列结构,用于揭示地理事物的动态特征,深刻理解地理事物随时间的演化的规律。 3 地域分异 答: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4 垂直带性 答:是指地势高低变化而引起气温、降水的变化,是个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沿垂直方向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5 省性分异 答:是指地带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它具有不同等级规律,高一级省性是热带范围内的省性。选择题 1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 A.太阳能B.生物能C.水能D.风能 2. 按照狭义理解,(A )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水平地带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道库恰耶夫 B.洪堡德 C.伊萨钦科 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B )。 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 C.经济评价 5. (B )是强调地表的地域分异和特征的学派。 A、人地关系学派 B、景观学派 C、区域学派 D、综论学派 6. 在我国最早划分当时的国土为九州的地理著作是(D) A、《周礼》 B、《大唐西域记》 C、《梦溪笔谈》 D、《禹贡》 7. 如下哪层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并且与水圈、岩石圈表层及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中。(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8. 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D )。 A、区域性地域分异 B、全大陆地域分异 C、全海洋地域分异 D、全球性地域分异 9. 帕萨格认为每一个主要自然区域都是自然现象的复合体,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决定因素是(A)。 A、气候 B、温度 C、降水 D、植物 10 土地科学的基础( A ) A 土地类型学 B 土地资源学 C 土地利用 D 土地规划管理学 判断题 1.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两部分√

自然地理学课堂练习题

一.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大陆海拔高度与海沟深度差别悬殊 3.岛屿与海沟近乎对应分布 4.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亦在地表进行。 5.固、气、液态物质共存于地表,并相互转换 6.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7.地球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8.地球表面存在复杂的物质分异 9.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二.名词解释:克拉克值, 矿物,岩石,层理,节理,断层,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丰度: 化学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养龟立铁盖,那甲美,哈哈)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层理:是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 节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节理面的性质叫节理. 节理和断层:岩石因所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节理,破裂而发生明显位移的则叫断层。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构造圈 地质构造:岩层或者岩体经过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三.试述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与构造、主要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结构岩浆冷却速度:慢快; 结晶:粗细; 显晶质:熔岩较慢冷却充分结晶形成 →伟晶(>10mm ) →粗粒( 5 ~10mm ) →中粒( 2 ~5mm ) →细粒(0.2 ~2mm ) 隐晶质:(显微镜下可见)熔岩较慢冷却形成 玻璃质:岩浆快速冷却来不及结晶的结构 斑状结构:岩浆冷却速度先慢后快 ◆构造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自然地理学习题

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 2、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3、简述地球系统中六大圈层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以河流为例,说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形成地球表层系统。 河流属于水圈,它的补给来自两方面:地下水(岩石圈)和降水(大气圈) 河流水量的损失包括:蒸发(进入大气圈)、渗流(进入岩石圈)以及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圈)。 同时,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还会直接作用于岩石圈:侵蚀、切割和堆积 4、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与火星、金星表面环境如何,是否相似?为什么现在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金星却没有生命?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5、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方面的特点。 6、什么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哪些板块?简述板块边界基本类型的应力性质及地质、地貌和构造活动特点;并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7、现代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试分析他们的成因,为什么在地质时代干旱气候的分布与现代不同?试举我国实例加以说明 8、北半球冬季的“寒极”为什么出现在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而不出现在相应纬度的北美加拿大东部?试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因子与非地带性因子加以说明。 9、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0、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叙述全球年平均蒸发量分布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11、什么叫水循环?不同贮库中水的交换周期有什么特点?试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内在关系?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2、什么叫内力地质作用?简述主要的内力地质作用过程,并举例说明内力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貌形成的关系。 13、什么叫外力地质作用?岩石物理分解是通过四种什么方式来进行的?在崩解过程中岩石节理起什么作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 2.生物多样性: 3.流域:

4.气候变化: 5.垂直地带性: 6.地质循环: 7.净辐射:

8.地转流: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 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为什么说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充分开放和物质微弱开放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衡量的标准是土壤中水、热、气、肥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均、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程度。 2.生物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流域:每条河流和水系从一定的陆地范围内获得水量补给的集水区。 4.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它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5.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低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分化。 6.地质循环: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包括水循环、岩石循环和构造循环三个次级循环。 7.净辐射:在某段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能量收支的差值。地面净辐射指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8.地转流:当海水沿着压力梯度力方向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大致垂直于洋面坡度绕涡旋流动的海流。 二.简答题60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水量平衡方程的含义: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输出系统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陆+P洋=E陆+ E洋。其含义是:由于就多年平均来说,△

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 1.填空题15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太阳系的共有8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矮行星冥王星。 4)南北纬23度27分称为南北回归线;太阳的视运动路线叫做黄道。 5)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6)沉积岩的三种接触关系分别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7)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 8)大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需要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压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还必须有凝结核。 9)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径流。 10)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化成分改变,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1)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2)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为竞争、捕食、寄生和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13)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4)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15) 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2.选择题15 1)一个天文单位是(B) A 1.496?104km B 1.496?108 km C 1.496?106 km D 94 605?108 km 2)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岩浆岩(D)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橄榄岩 D 石灰岩 3)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D) A 层理 B 磨圆 C 流纹 D 化石 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 氮约占大气的78% B 氧约占大气的21% C 臭氧约占大气的0.01% D 二氧化碳约占大气的0.03% 5)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C) A 1013.25 Pa B 1013.25 kPa C 1013.25 hPa D 1013.25 N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湖泊(C) A 里海 B 洱海 C 地中海 D 死海 7)一条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可分为(D) A 上游、下游; B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 C 上游、中游、下游; D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8)河流的水位是指(A) A 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 B 河流水面相对河底的高度; C 河流断面的平均水深; D 河堤的海拔高度。 9)下列哪项不属于描述径流的计量单位(B)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 简答题(67) 1. 中国的气候特征。9)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 论述题(33) 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 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 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 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 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 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 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 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 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答: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 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2、简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 答:(1)降水补给: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我国河流年径流补给约占70%。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洪水。 (2)融水补给: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次类河流较多。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极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次类河流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我国东北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占全年水量的20%。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______________ 的科学。 2.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的。 3._______ 是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_________ 是地表自然界发生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 4.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到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 。 5.北美洲可分为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等四个大区。 6.地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组成陆地地形的地形要素可分为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三类。 8.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_____ 、_____ 、____ 、____ 四个层次。 9.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 。 10.从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系统是由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组成。 11.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 两大类。 12.自16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将近400年时间内,法国哲学家_____ 、____ ,德国地理学家____ ,美国地理学家____ 等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13.人类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地区: 3.景观: 4.土地质量指标: 5.土地利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 2.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3.简述山地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 4.土地评价要遵循哪些原 5.地块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2.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膁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莇(附参考答案要点) 、解释下列名词(25 分) 羁1、温室效应 艿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袆2、基座阶地 蒇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肂3、顶极群落 蚂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蕿4、灰钙土 羃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 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肄5、沙漠化 螀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罿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 分) 蚄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 袁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 )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袈2、城市有热岛效应 莈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例如上海热岛中心位于徐家汇到外滩的旧城区,北京热岛中心位于东西长安街的城区南部。城市热岛与城市化程度(城市建筑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的几何形状、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方式等均有密切关系。城市化程度愈高,即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愈大,其城市热岛强度愈强。 蒄3、黄土区无林 羂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受到人类的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都已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山地还存在着天然植被,而且大多也都是次生的。这种情况,对黄土高原植被的认识与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存在诸多分歧。黄土高原的现代植被,在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属于草原带的森林草原区。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的黄土高原上,草地和灌丛(灌木林)分布广泛,占据了黄土原的大部分面积。黄土的透水性强,黄土黏土矿物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这些因素使植物对水分的利用率大为降低,不能保证林木群体的生长,这是导致黄土高原显域生境植被趋于草原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土碳酸钙含量高达10%~20%,加之土壤pH 值高,均会影响乔木生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集 《自然地理学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壳及其运动》自编习题集及答案1 一、概念题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 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9、康拉德面——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0、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1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7、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18、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19、恒星——由炽热气体(等离子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20、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光年=94605×108(亿)Km=3×108m/s(光速)×365天/年×24小时/天×60分/小时×60秒/分。 21、秒差距——恒星周年视差为l"时的恒星距离叫做1秒差距。如图2.1所示:当星日连线和星地连线的最大张角为1"时,该星日距离长度定义为1秒差距。 22、变星——在较短的时间内(几年或更短)亮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恒星。 23、几何变星——是指两颗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星,又称为食变星。

最新自然地理学考题答案总结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 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 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 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 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 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 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一章地球 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 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最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试述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 ①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②产生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④同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洋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密切关系 ⑤自转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3、试述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