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题目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题目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习题题目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简述旅游资源的特征。

●2、什么是旅游资源的美感?简述旅游资源美感的类型。

●3、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4、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珊瑚海岸

2、简述地貌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试述名山的主要成因及旅游功能。

4、列举主要喀斯特景观,并简析石林、峰丛、峰林、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5、比较平原海岸和山地丘陵海岸的特点和分布。

6、举例说明花岗岩地貌的特点。

7、简述海蚀景观的形成及我国海岸类型的分布大势。

8、简述黄土地貌的特征。

9、简述火山与熔岩地貌对类型。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水体、湖泊、河流、泉、瀑布

2、水体成为旅游资源应具备哪些条件。

3、根据云南滇池和长白山天池的成因,分析它们的景观特点与差异。

4、综述江河的旅游价值。

5、简析风景河段、漂流河段开发选择的条件。

6、简述泉和瀑布的类型及典型代表。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它具有哪些特点?

2、谈谈你对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认识,并举例说明某类(种)气候天象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条件。

3、什么是康乐气候?康乐气候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生物旅游资源的功能。

2、简述说明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

3、简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古建筑旅游资源?中国古建筑旅游资源可以被分为几类?

2、简述古建筑的旅游功能。

3、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发展。

4、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第十五章本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人口越多的区域其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就越大。√

2、所谓目的地网络营销就是建立一个介绍旅游区的网站。×

3、旅游景区品牌营销只有在旅游景区运行的后期才能采用。√

4、旅游客源市场的季节性变动是一种规律,无法进行人为控制。×

5、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层次会不断上升。√

二、简答题

1、列举市场调查的工作原则。

2、简要说明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分析的程序。

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对策

4、试阐述旅游区品牌塑造的关注方面。

三、论述题

1、讨论网络条件下的目的地市场营销创新。

2、分析旅游者需求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十七章思考:

1、试述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2、试述基本空间标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简述旅游心理容量与旅游资源合理容量的关系;

4、距离说明如何测量某一旅游地域的旅游资源容量;

5、简述旅游经济发展容量、生态容量的概念;

6、简述旅游饱和与超载的基本类型及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与答案(一)

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模 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 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速变性、季节性、配置性等特点。 3、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 4、我国古典园林根据其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 林四类。 5、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盲目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修复不当三种。 6、旅游资源调查应遵循双重身份原则、真实可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等。 7、自然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地带性、季节性与时限性等独有的特性。 8、旅游资源按照增长情况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三类。 9、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多种旅游功能。 10、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树木、草原与草甸、花卉地、野生动物栖 息地四大类。 11、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种。 1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 1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给人们形成雄、奇、险、幽、旷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 14、社会风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5、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是______。 16、我国的陶俑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之一。其中秦代陶俑的代表是秦始 皇陵兵马俑。 17、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宫殿。 18、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19、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从宏观角度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变迁造成的破坏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两大类。 20、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模式是由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______决定的。 21、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和______。 马越22:06:53 1、古代建筑的旅游功能有哪些? 古代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古代建 筑是凝固的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是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求奇心理;类型多样,蕴含内容丰富,满足求异心理。 2、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功能有哪些?P160 3、简述水体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是旅游景区的景观血脉;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课开 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4、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应重点调查哪些地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 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旅资单体; 目前虽不具备开发前景,但从长远看可能具有开发前景的旅资单体。 5、地质地貌与旅游P30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需要 B、环境限制 C、公平性 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D 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团规模大 B、消费档次低 C、停留时间长 D、季节性不明显 答案:B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答案:C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答案: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6、主题公园 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 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C?旅游供给C?控制性详细规划C.综合效益原则D.旅游市场 D ?修建性详细规划D.系统开发原则 D .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 撑与保障子系统 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 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 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________ 。 A. 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________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________ 。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________ 。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C?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 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 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 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旅游资源学期末试题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释 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二.单选 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 B.文学类,生物类 C.生物类,园林类 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 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2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 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强有力的生命力 3、有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活跃性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4)

.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总之,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两者一定不能产生冲突。 2.旅游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产业相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 3.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以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4.旅游资源的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调查。 5.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阶段。 6.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 7.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定位中,旅游区的是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8.旅游形象传播中的正面强化策略包括:形象和形象。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及其地理位置、。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旅游地的综合开发以及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与。 11.在市场趋势分析法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的( ) A.资源等级 B.市场范围 C.交通条件 D.政策条件 2.旅游扶贫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个国家最早明确提出的(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方式进行的( ) A.按基本属性分类 B.按利用角度分类 C.按吸引力级别分类 D.其他分类 4.下列哪个是引起旅游者消费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 ) A.家庭 B.相关群体 C.文化 D.社会阶层 5.下列哪个不是决定形象定位差异的要素( ) A.主体个性 B.服务态度 C.传达方式 D.受众认知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 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 2、旅游规划 3、旅游开发 4、旅游专题规划 二、判断题15′ 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 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 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旅游市场的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 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 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6、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性要求旅游景观必须是原来的本体。 7、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 划哲学。 8、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选择题 1.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称为。 C. Remot Sense D. Info Network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旅游业构成的五部门是指旅行社、______、旅游饭店、______和旅游管理部门。 2.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______和旅游者的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______ 或价值观念。 3.区域主题旅游形象的综合性表现为内容的多层次性和______的多面性。 4.专业层次上的旅游线路是指旅游经营者或旅游______向社会推销的产品。 5.每个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包括了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和______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为最终的 ______做着准备。 6.市场调查按照调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市场调查和______调查两大类。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估包括对旅游目的地______条件的改善、______的改善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8.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______与______污染物的能力。 9.财政保障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国家______、国家税收和国家财政______。 10.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特点是______、综合性和科学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可替代性是旅游资源的下列哪类特征的表现?( ) A.空间特征 B.经济特征 D. 时间特征C.美学特征) ( 2.扶贫旅游规划的目标是经营者经济利益最大化B.A.投资者经济利益最大化 规划者经济利益最大化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最大化C. D.3.若SWOT评价结果是“优势+威胁”,则应遵循( ) A.保守原则 B.进攻原则 D.争取原则开拓原则C.4.“服务质量强化”属于下列哪种营销策略?( ) A.竞争优势战略 B.品牌支撑战略 D.营销组合战略C.产品升级战略 5.下列哪个要素不属于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三要素?( ) A.发展目标 B.发展功能 D.区域旅游形象C. 区域旅游分区 ) ( 年我国大型旅游活动年的主题是6.1999. A.生态环境游 B.中国体育旅游年 D. 休闲度假游C.中国民间艺术游7.下列哪种方法最早被应用于发达国家公共建设项目的社会 效益的评价?( ) A.市场趋势分析 B.费用效益分析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市场状况。 26.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三个部分。 27. 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8、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旅游项目的名称、旅游项目的风格旅游项目的选址、旅游项目的内涵旅游项目的管理。 29、创新的旅游营销渠道包括枢纽区域的免费信息发放、互联网、旅游交易会和直接邮寄。

163203 旅游资源与开发 试题【专升本】

《旅游资源与开发》作业 一、单选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 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 D、文化内涵 2、无锡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3、下列关于地带性气候与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气候除3、9月前后对旅游者不利外,其余时间都适合旅游 B、干燥气候带景观主要为干燥草原和干燥沙漠 C、温暖多雨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亚热带、温带,大部分季节均可开展普通旅游 D、湿润寒冷气候带夏季有利开展普通旅游及避暑专项旅游,冬季可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等特殊旅游 4、下列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是()。 A、洛阳 B、开封 C、杭州 D、武汉 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6、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7、大理洱海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8、下列属于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是()。 A、狮洞烟云 B、平安云海 C、旭日东升 D、平安夕照 9、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岁寒三友”()。 A、松 B、竹 C、梅 D、菊 10、黑龙江省的扎龙、吉林省的向海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均以保护()为主。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金丝猴 D、白唇鹿 1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画法类型()。 A、白描 B、彩绘 C、没骨 D、工笔 1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3、下列不属于我国八大菜系范围的是()。 A、湘菜 B、粤菜 C、鲁菜 D、京菜 14、我国七大古都中最早的古都是()。 A、南京 B、开封 C、西安 D、安阳 15、海南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A、花岗岩 B、岩浆岩

旅游资源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B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D.文化涵 2、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围诶诶在不断扩大。 二、填空题 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2.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旅游价值的高低,它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休闲康乐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 三、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答: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业 答:以旅游市场(旅游需求)为对象,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2.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六)天然性 (七)季节性与时限性 (八)地带性 2.简述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六)人为性 (七)时代性 (八)文化涵的丰富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两分法系统共包括()个大类,()个基本类型、()个类型【 A 】 A.2、14、63 B.2、7、24 C.2、13、53 D.2、14、123 二、填空题 1.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2.“两分法”分类:指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3.2003年出台的《国家分类标准》,提出了一种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主要目的,并适合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分类方案。该方案分类结构包括“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等三个层次,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四、简答题 1.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逐级划分原则 (分级与分类相结合) 4、不同级别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可以采用不同的依据 5、实用性(简明扼要又实用)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D 】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2、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A 】 A.花岗岩 B.岩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3、海拔高度3500—5000米的是【 B 】 A. B.高山 C.低山 D.极高山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试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得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 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得结构、功能与目标得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得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发展趋势以 及旅游系统得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与谐发展为目得得战略设计与实施得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就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得吸引力,使得潜在得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得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得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得旅游系统就是指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2、从不同得角度来瞧,旅游系统具有不同得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得主要目标之一就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得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得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得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得“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得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得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得原则错误得就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得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得开发利 B、旅游地得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得建设 D、旅游市场得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得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得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得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得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得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就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得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 势得生产要素与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与满意度得产品与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得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就是借用人类学得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与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与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得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 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得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得发展经历了从韦伯得工业区位论到杜能得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得产业市场 区位论得历程。 2、旅游中心地得市场范围上限就就是旅游地得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得社会容量、经济 容量三者共同决定得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得最大值。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旅游者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 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 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 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 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 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练习题

练习题 (本练习题涵盖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个方面,供复习参考) 一、填空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方面分析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_____、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_____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_____客源市场、_____客源市场和_____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对________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功能、_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协调功能分区原则、、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_、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 19、旅游资源概查以_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_。 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其二是。

(完整word版)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doc

河北安国中学高二地理 编制人:宋树威 王艳 审核人:齐丽新 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 一、结合教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完成如下连线: 浙江雁荡山 山水组合景观 险峻华山 路南石林 生物景观 武陵源群峰 黄山云海 地质地貌景观 黄果树瀑布 桂林山水 气象气候景观 香山红叶 二、结合教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完成如下连线: 八达岭长城 埃及金字塔 风土民情 巴黎埃菲尔铁塔 北京故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宗教文化景观 少林寺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古代遗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 .风土民情 B .孔府碑林 C .北京云居寺 D .路南石林 2.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位置的景观是( ) A .地貌景观 B .生物景观 C .森林景观 D .建筑景观 3.下列旅游资源中,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的是( ) A .北京故宫 B C .哈尔滨的冰雪节 D 4.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是( )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听觉美 5.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 ) A .科学价值 B .美学价值 C .经济价值 D .历史文化价值 6.长白山的科学价值主要是因为长白山地区有( ) A .喀斯特地貌 B .断块山 C .河流峡谷 D .山地垂直自然带 7.布达拉宫的旅游价值在于它具有( ) A .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B .动听的听觉美价值 C .形象的动态美价值 D .变换万千的气象价值 8.张家界、九寨沟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三亚的潜水.埃及金字

A.历史文化价值B.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D.科学价值 9.下列风景名胜区与其地貌特征的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A.海南的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挪威的峡湾——河流峡谷地貌 C.日本的富士山——火山地貌 D.五大连池——火山地貌 10.北京先后修建了“世界公园”、“北京海洋馆” 、“昌蒲河公园”等一批著名旅游 景点,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A.多样性B.非凡性C.可创造性D.长存性 11.乞力马扎罗山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其非凡性表现为它() ①有“赤道上的雪峰”之称②是非洲的最高峰 ③是世界上自然带最丰富的山峰之一④是世界上最险峻的山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12.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风光、文化古迹,还是民族风情和革命纪 念地都十分丰富。这句话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之一是() A.多样性B.非凡性C.地域性D.可创造性 13、以下自然现象或事物中,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的是 () A.温泉B.台风C.溶洞D.雾松 14、下列旅游资源的特性中,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所独有的是 ( ) A.位置相对稳定性B.物质景象组合性 C.历史文化属性D.非消耗性 15、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共有的特性是 ( ) ① 位置相对稳定性② 物质景象组合性③ 美学属性④ 历史文化属性⑤ 非消耗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6、下列各选项中旅游景观均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和答案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__人际关系__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 和____演变___,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 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 3.狭义的假日旅游是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的旅游活动。 4.旅游资源的调查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5.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法中的三大价值是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包括了对旅游者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7.从时间序列上看,旅游区主题形象按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形象,即原生形象阶段、次生形象 阶段和复合形象阶段阶段。 8.在“三区结构布局”的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中,服务区处在最外层。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总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10.由于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学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初级阶段惟一 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11.在以市场导向模式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规划者的思路不是有什么旅游资源便开发什么, 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便开发什么。 12.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___文化____和____生态____,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原则、适度超前的原则、力求定量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4.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三个特点:____系统系_______、综合性和__科学性____。 15世界上最早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____夏威夷______规划。 16、2000年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___《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_是对旅游规划工作的具体指导性法规。 17、1982年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三个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危机》和《我们共同的未来》 18、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和__《21世纪议程》____,这次会议把__可持续发展战略____作为中心议题。 19、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生态、_____经济____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0、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__ ( 概查),( 初查)和( 详查)。 21、黄辉实评价旅游资源的六个标准是美、古、名、特、奇、用。 22、旅游者对旅游地接待的满意程度是由:旅游者到访次数和旅游者满意度反映的。 23、评价一个地方的气候适宜经常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两个指标。128 24、三三六评价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