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对江苏滩涂湿地的生态价值影响评估
围填海的利与弊

围填海的利与弊---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分析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1:第一次是1949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
历史上我国曾经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热潮年至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一时期,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初期围海晒盐成为沿海滩涂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盐业加工的重要方式。
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一时期的围填海项目主要应用于围垦沿海滩涂扩展农业用地。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海产养殖在这一阶段发展尤为迅速,表现之一是围海养殖热潮的兴起。
[]2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
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围填海开发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压力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海洋进行围垦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纵观国内外围填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围填海造地有利也有弊。
利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而弊主要体现在自然和生态环境方面,累积性负面影响更集中表现在资源影响上。
[]42-围填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弊的一面:(1)围填海工程降低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围填海后使得海洋潮差变小,潮汐的冲涮能力降低,港湾内纳潮量减少,湾内水交换能力变差,使得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削弱了海水净化纳污能力,加剧海水富营养化风险,增加大规模赤潮事件发生概率。
沿海沼泽地、珊瑚礁、上升流与红树林并称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海水和预防病毒的作用。
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围垦、填海、筑坝、取沙、造塘、建港和石油开采等工程,造成河道港湾淤塞,滩涂湿地面积锐减,致使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恶化,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办法,再加上海洋捕捞过度、大量陆源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等因素,致使渔业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

第16期2023年6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16June,2023作者简介:肖洁(1981 ),女,江苏南通人,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管理,档案管理㊂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肖㊀洁(河海大学财务处,江苏南京210024)摘要:为了研究江苏省海洋滩涂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江苏省在 十四五 时期的滩涂管理和开发提供建议,文章通过梳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省级滩涂管理机构的变革㊁管理机制㊁政策和沿海三市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对江苏省滩涂管理及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㊂研究表明,江苏省滩涂管理机构呈现简约集中化的趋势,管理机制愈发完善,政策上滩涂开发得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而沿海三市则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㊂总体上,江苏省滩涂管理和开发体现了其区域发展的特色及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㊂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江苏省滩涂管理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㊂关键词:沿海滩涂;滩涂管理;滩涂开发;江苏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沿海滩涂作为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除了提供粮食㊁水果㊁蔬菜等基础生活物资,还可以进行滩涂水产养殖㊁农业种植等㊂沿海滩涂不仅是当地居民安身之业,也为沿海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设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1]㊂因此,沿海滩涂对第一㊁二㊁三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尤其为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㊂江苏地处黄海之滨,北起苏鲁交界绣针河口,南至苏沪交界长江口,具有888.95km 长的海岸线[2],拥有面积达5001.67km 2的沿海滩涂,主要分布在连云港㊁盐城㊁南通等地[3]㊂其中连云港海洋滩涂面积为213km 2,盐城1337.2km 2,南通1390.8km 2,另有2017.53km 2的辐射沙脊群[4],总面积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江苏省现有耕地面积的1/7[5-6]㊂因此,对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㊂早在1979年,江苏省政府就根据全省滩涂围垦工作需要,设立江苏省围垦指挥部㊂后又更名为沿海滩涂开发服务管理局,是全国沿海省市中第一个成立的滩涂开发专业管理机构,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滩涂开发的统一规划㊁综合管理工作[7]㊂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主要着眼于淤泥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包括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8]㊂笔者拟梳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对沿海滩涂的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十四五 时期江苏省沿海滩涂管理与开发的走向,以期促进沿海地区更好地发展㊂1㊀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1.1㊀管理机构及变革㊀㊀江苏省自1979年设立滩涂管理机构以来,相关机构增撤㊁职能划分在1996年和2018年经历两次较大变动㊂1979年成立江苏省围垦指挥部后,经批准先后改名㊁合并为江苏省沿海滩涂港口研究所(1982年)㊁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局(1983年)㊁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服务中心(1984年)㊁省农业资源开发局(1996年)和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09年)㊂此外,1980年江苏省政府根据国家综合调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工作部署,成立了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㊂综合调查结束后,1986年由海涂办改名为江苏省科委海洋局,江苏省科委海洋局于1995年与江苏省水产局共同组建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并于2018年并入自然资源厅㊂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管理与开发由过去发展改革部门㊁沿海地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㊁财政部门㊁海洋渔业部门㊁国土资源部门㊁农业资源开发部门㊁环境保护部门等各级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逐渐过渡为由省农业农村厅和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解决了权责交叉㊁办事流程烦琐等问题,呈现集中化趋势,有利于减少权力交叉,简化办事流程,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㊂1.2㊀出台政策及管理机制1.2.1㊀滩涂开发规划政策㊀㊀1985 2015年的30年内,为了保障江苏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数部法规㊂1985年㊁1991年㊁1999年分别出台了‘江苏省滩涂海岸带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这些法规的实施保障了江苏省滩涂资源的依法有偿㊁有序㊁有度开发㊂2004年,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05 2015年)“,明确了2005 2015年期间的围垦规划和设想以及规范管理㊁完善政策和坚持科学围垦的措施与建议㊂2009年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以来,省及沿海市(县)积极启动滩涂围垦开发相关工作,加快推动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实践,着力提高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效益㊂2010年,江苏省编制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重点明确了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㊁空间布局㊁功能定位㊁开发方式㊁实施步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㊂2011年,江苏省以加快沿海城市化进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为重点,提出了‘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具体包括12项工程建设㊂1.2.2㊀开发资金支持政策㊀㊀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江苏省政府发布了‘江苏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 2015年)“,指出要立足沿海开发开放和融资发展实际,坚持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并进㊁政策倾斜和加大投入并重的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积极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全方位㊁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和保障㊂1.2.3㊀沿海城市的滩涂开发管理机制㊀㊀2017年,为加强海州湾生态保护㊁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响应国家关于开展 湾长制 试点工作的号召,率先启动 湾长制 的试点工作,成为全国首批5个 湾长制 试点地区之一㊂为进一步推进湾长制建设,组织编制‘江苏省湾(滩)长制实施工作指南“,经江苏省委㊁省政府批准印发,推动湾(滩)长制标准化建设在沿海各地实施㊂2019年末,南通㊁盐城均建立了湾(滩)长制架构体系,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湾(滩)长,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共治,实现江苏省沿海湾(滩)长制建设的全覆盖㊂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江苏省设区市湾(滩)长制工作评估考核办法(试行)“和‘江苏省2020年度 湾(滩)长制 工作要点“,适用于连云港㊁盐城和南通,明确了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湾(滩)长制组织体系㊁严格陆海污染物管控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㊁强化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管控㊁防范海洋生态环境风险和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㊂2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模式2.1㊀江苏沿海滩涂主要开发利用途径㊀㊀江苏沿海滩涂具有潜力巨大的空间资源,利用途径主要包括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㊂滩涂养殖包括围海养殖和浅海(含滩涂)养殖㊂港口航运包括江苏沿海地区连云港港㊁盐城港和南通港3个海港㊂海水制盐主要方法是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浓缩制盐,根据盐田结构又可分为分散式盐田制盐㊁集中式盐田制盐㊁半集中式制盐[9]㊂江苏滩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类型主要为风能㊁太阳能㊁潮流能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以上区域及浅海;城镇建设包括港城㊁滨海园区㊁滨海新城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滩涂及浅海;此外滩涂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以滩涂沙洲及河口地貌㊁滩涂特殊生物资源㊁沿海森林草地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建设了多个典型的特色旅游景区㊂2.1.1㊀滩涂养殖㊀㊀滩涂养殖包括围海养殖和浅海(含滩涂)养殖,围海养殖主要集中于外滩,潮汐影响严重,养殖品种为白虾㊁梭子蟹㊁银虾等㊂浅海养殖主要是通过滩涂围垦池塘并经人工脱盐后进行生态养殖,养殖品种为鲫鱼㊁草鱼㊁花鲢㊁青鱼等㊂近些年,滩涂渔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加速了滩涂开发模式由农业转向渔业[10]㊂江苏沿海水域滩涂广阔,内陆水域资源丰富,初级生产力较高,水生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水平较高,且水文㊁气候等条件适宜,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具有发展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的良好条件㊂江苏滩涂渔业开发包括潮上带的鱼虾养殖㊁潮间带的贝类开发,浅海滩涂的紫菜㊁海带养殖以及网箱养鱼等㊂养殖用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湾-10m(理论基面)等深线内浅海域,以及盐城市和南通市近岸和岸外辐射沙脊群0m等深线以上滩涂㊂2.1.2㊀港口航运㊀㊀港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㊂ 十三五 期间,江苏沿海港口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自2016年至2020年,由20208万吨提升至32447万吨,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值由2.50%上升至3.42%;江苏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2016年至2020年由469万TEU提升至507万TEU,占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值由2.41%下降到2.16%㊂由此可见,江苏沿海港口发展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纵观全国,发展仍然不足[11]㊂2.1.3㊀海水制盐㊀㊀海水制盐是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因为利润低㊁劳动密集且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不断创新盐产品发展模式,开发多种盐化产品㊂江苏省是中国海盐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盐业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制盐经验和技术,如传统的晒盐㊁漏膜制盐㊁真空蒸发结晶制盐等多种制盐工艺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从盐化产品产量来看,近年来江苏省盐化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12]㊂2.1.4㊀可再生能源㊀㊀得益于江苏沿海地区地质特点和资源禀赋,江苏省沿海新能源发展迅速㊂江苏陆地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越来越少,而海上风电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30%~50%,且具有不占地㊁风速高㊁电量大㊁运行稳定等优势㊂江苏省沿海三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比例常年稳定在50%以上㊂近3年来,在沿海新能源装机容量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仍能与全省新能源保持一致,沿海三市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的百分比也趋于稳定㊂由此可见,江苏省沿海新能源产业在全省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㊂2.1.5㊀围海造地㊀㊀围海造地是一种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通过填埋海洋来扩大陆地面积㊂根据围填海后的用途,可以分为港口建设围填海和城镇建设围填海两种类型㊂在江苏海岸,港口建设围填海用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港的连云港区㊁赣榆港区和徐圩港区,盐城港的滨海港区,南通港的洋口港区㊁吕四港区和通州湾港区等地㊂围海造地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㊁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㊁优化港口布局具有重要意义㊂但同时,围海造地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㊂2.1.6㊀旅游娱乐㊀㊀江苏沿海地区的滩涂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自然风貌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滩涂沙洲及河口地貌㊁滩涂特殊生物资源和沿海森林草地景观等㊂这些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并且在沿海地区建设了多个典型的特色景区,如废黄河口风景区㊁大丰荷兰花海㊁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㊁如东小洋口风景区和圆陀角风景区等㊂这些景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㊁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㊁休闲和度假㊂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㊂这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可以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㊂2.2㊀江苏省沿海三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情况㊀㊀除上述6种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外,江苏沿海三市近年来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及区域条件,在滩涂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不断创新政策理念,成效显著㊂2.2.1㊀南通㊀㊀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和大量的土地储备㊂南通市滩涂开发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大部分岸段为淤长型,渔业资源丰富㊂南通市在滩涂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开发模式实现了因地制宜的合理精准开发㊂具体措施包括:(1)拓展土地利用空间㊂南通市在 十二五 期间通过围垦新增建设用海65km2,减少了对内陆土地的占用,为项目落户腾出建设用地空间㊂做强沿海增长极㊂南通市以通州湾港区为龙头,洋口港㊁吕四港为两翼,沿海匡围区重点发展能源㊁石化㊁物流等产业,构建起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现代临港产业带㊂(2)促进 优江拓海 ㊂南通市通过沿海匡围区 腾笼换凤 筑巢引凤 ,有序推进沿江部分产业向沿海转移,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㊁沿海产业互动㊁协作㊂(3)强化承接上海产业和功能溢出㊂南通市沿海匡围区充分利用 靠上海 优势,重点承接上海高端装备㊁电子信息等先进产业,增强了沿大通道辐射带动力㊂同时,南通市沿海匡围区交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符合交通运输特点㊁适应沿线资源环境的大宗物流㊁专业市场㊁机电设备等产业的落户发展㊂通过拓展土地利用空间㊁做强沿海增长极㊁促进 优江拓海 和强化承接上海产业等措施,南通市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陆海产业合理布局㊂2.2.2㊀盐城㊀㊀盐城近年来重点强调滩涂生态保护,呈现滩涂围垦全面停止㊁沿海渔业养殖面积减少㊁辐射沙洲可利用面积锐减㊁滩涂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等特点[13]㊂大丰区坚持 保护优先㊁持续发展㊁合理布局㊁政府主导㊁社会参与 原则,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推进湿地城市建设,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实施海岸线修复改造,探索湿地利用模式,不断加大黄海湿地保护工作㊂东台市坚持多元化管理㊁多渠道筹资㊁多借点开发,探索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新模式,组织实施了条子泥匡围(一期)项目㊂此外,盐城市发展沿海风电资源禀赋优越,拥有13.3万公顷潮汐沙洲作为理想风电场址,具备建500万千瓦装机风电的潜能㊂风电资源作为环保新能源以及重要的滩涂工业,可作为盐城市在滩涂开发利用板块的有利竞争力,也是盐城市在资源高新科技板块实现发展的突破口㊂盐城在滩涂开发利用的同时结合其他产业,盐城的大丰港是滩涂+港口业成功案例代表,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具有广阔的陆域空间,疏运和库场用地充足,具备相当的发展潜力㊂2.2.3㊀连云港㊀㊀受制于淡水资源紧缺㊁滩涂需水量大㊁土壤条件较差,以及由以上缺陷造成的资金投入大㊁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连云港的滩涂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克服盐碱地㊁咸水等生产束缚条件㊂同时,连云港结合当地丰富的卤水资源,大力发展制盐产业,政府和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利用卤水资源㊁调整产业结构㊁加强技术创新等,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㊂近年来,连云港的制盐产业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盐场制盐向现代化制盐的转型,盐化工业㊁盐湖化工等新型制盐企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㊂连云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制定相关开发理念㊂其中,赣榆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道路,统筹陆海资源,编制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离岸养殖,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打造集深海养殖及渔旅休闲综合开发的产业高地;徐圩新区狠抓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水环境㊂针对连云港的滩涂资源和临海条件,政府相关工作确定了因地制宜的滩涂开发模式㊂根据不同岸段的围垦条件㊁土地需求状况等,确定围垦岸段㊁围垦范围㊁开发方案㊂对于连云港滩涂盐碱地资源,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㊁水产养殖㊁晒盐场㊁滨海旅游等产业㊂对于重度盐碱化土地以保护为主,引入耐碱植被改善土壤条件进行生态恢复,集中力量适度开发中轻度盐碱化土地㊂综上所述,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除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主要途径外,南通㊁盐城㊁连云港等三市在滩涂开发利用上各有其自身的特色㊂江苏沿海三市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造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㊂南通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经批准征收㊁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 先补后占㊁占补平衡 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㊂近年来,盐城着重滩涂生态保护,沿海渔业养殖面积减少,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滩涂的影响,增加了滩涂生态保护力度㊂连云港推动河海环境保护协同共治,实现河长制湾长制 两制 同频共振㊁同向发力;全面启动蓝色海湾㊁滨海湿地㊁健康养生等海洋旅游项目,岸线利用由滩涂养殖㊁盐业等传统项目向城市建设㊁港口及临港工业等领域优化配置㊂3 综合管理和开发的制约因素㊀㊀沿海滩涂开发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的滩涂开发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㊂(1)在滩涂开发体制上,缺少牵头机构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滩涂开发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间职能混乱,这种各自为政㊁各显其能的工作模式导致事务处理起来较为烦琐,增加工作周期㊂(2)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退化㊂一是泥沙来源减少造成海岸侵蚀,导致滩涂湿地底质流失㊁坡度变大㊁潮间带区域变窄,影响了沿岸水动力格局,增强了波浪作用,对盐沼湿地侵蚀加剧㊂二是引入互花米草挤占其他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变了本地生物多样性㊂三是围垦工程减少滩涂湿地面积,加剧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干扰滨海湿地的自然演变,降低生物多样性㊂四是工农业废水导致海岸污染,破坏滩涂湿地的生物群落结构,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㊂(3)滩涂开发的利用率不高㊂沿海滩涂开发多为传统的种植㊁养殖业,开发层次不高,利用方向单一,虽然新能源㊁旅游方面也有涉足,但总体利用率不高㊂同时,缺少科技支撑,沿海滩涂利用的科技研发水平有待提高,沉降㊁盐土改良的技术有待进步,许多地方还在沿用过去的方式,浪费严重㊂(4)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㊂围垦造成了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围垦区的生物多样性在不断降低㊂对围垦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滩涂围垦尚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沿海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快㊂长期以来,滩涂开发利用以围垦为主,虽然农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是围垦也耗费了大量的工程量,而且围垦还可能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对滩涂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挑战㊂4 对策与建议㊀㊀沿海滩涂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㊁社会和生态价值㊂它们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㊁繁衍和迁徙的场所,是重要的渔业㊁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㊂滩涂还具有调节气候㊁保护海岸㊁净化海水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㊂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沿海滩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如土地开发㊁围垦造田㊁废弃物排放㊁水污染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滩涂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甚至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㊂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㊂针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现存的问题,在总结该领域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㊂4.1㊀针对开发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法制保障㊀㊀完善海洋生态文明的制度和法制保障㊂按照 源头严防 过程严管 后果严惩 的思路,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用海审批程序,集约节约利用滩涂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㊂针对渔民用海补偿㊁民生就业㊁社会保障等问题,制定长期有效的对策方针,提高用海补偿标准,建立经济补偿制度,完善渔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㊂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增强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意识,形成政府㊁企业㊁公众共治体系,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㊂4.2㊀针对开发理念,生态用海,陆海统筹㊀㊀注重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海洋环境质量㊂建立生态损害补偿㊁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实施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立海洋生态示范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海洋环境质量[10]㊂从严从紧㊁生态优先已成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控的政策导向,依照 生态用海 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注重滩涂资源的存量利用,制定全区填海造地规划,建立海陆统筹㊁区域联动机制,明确海陆界限,解决陆海统筹和陆海衔接的问题,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支撑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㊂4.3㊀针对开发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㊀㊀找准政府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㊂政府应与市场投资充分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使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与吸纳国内外资金特别是苏南地区投资有效结合起来㊂此外,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省补资金,并整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沿海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省级以上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㊂还应提高审批效率,将较小规模的海域使用权限下放,建立省级层面的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协调小组,探索试行重大项目联审绿色通道,并将审批事项下放到沿海县(市㊁区)或试验区管委会㊂为了加强滩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政府应防止滩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㊂4.4㊀针对开发技术,提升科技投入,高效开发㊀㊀增加科技投入,切实优化海洋产业结构㊂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综合开发㊂政府应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出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并设立专项基金以完善滩涂资源科学生态利用的交流合作㊂此外,应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机会,提高其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获取机会,同时加快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㊂政府还应该及时更新海洋信息数据,提高海洋信息处理和共享能力,保障信息安全㊂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政府应摒弃高能耗㊁高污染㊁高排放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绿色旅游产业,并加强海洋交通运输业㊁滨海旅游业㊁海洋生物制药业及海洋文化产业等的发展㊂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涉海高新技术产业在涉海产业中的占比㊂注重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4.5㊀针对开发模式,探索最优途径,保护与开发并重㊀㊀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尽管近年来滩涂开发不断推进,但总体上仍是一种低层次㊁低效率的开发活动,对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尚未真正实现㊂因此,开发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沿海滩涂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㊂要把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㊁科技成果采用率低㊁技术创新缺乏㊁低质高耗的开发模式,建设成为能够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㊁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开发模式[14]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创新应以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全方位㊁高起点㊁多层次加快滩涂开发,并重视开发与保护㊂在此基础上,。
江苏省沿海滩涂湿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未 围潮上带 ,位 于 平 均 高 潮 线 以 上 ,面 积 共 达
63 . 2万h , 占滩 涂 总 面积 的 9 6 ;三 是 潮 m .9
1 江苏省 沿海 滩涂 的土地资 源及 利用概 况
1 1 江 苏 沿海 滩 涂 现 状 .
江 苏沿海 滩 涂 ,北 起 苏 鲁交 界 的绣 针 河 口,
江 苏省 沿 海 滩 涂 湿 地 地 处 杭 州 湾 以北 ,主要 由
长江三 角 洲 和 黄 河 三 角 洲 的 一 部 分 构 成 ,仅 海
滩面积就达 5 5万 k , 主要 由盐 城 地 区湿 地 、 m。
1 2 江 苏 省 沿 海 滩 涂 围垦 开发 利 用现 状 .
江 苏 沿 海 滩 涂 围 垦 起 源 于 汉 、 唐 、 宋
2 2 工农 业生产 、 生活污水 对滩涂 湿地 的影 响 .
度 也 因此 而变 慢 。
1 . 4 引。 9 4 %[
1 3 江 苏 省 滩 涂 湿 地 生 态 现 状 .
目前 ,江 苏 省 滩 涂 湿 地 的利 用 ,除 了 港 E l 等 重点工 程 之外 ,也 重 视 了生 态 保 护 区 的建 设 , 建 立 了盐 城 珍 禽 保 护 区 ,长 江 北 支 生 态 保 护 区 等 多个 不 同类型 ,不 同等 级 的滩 涂湿 地 保 护 区 , 同时还 注 重 人 工 湿 地 的建 设 ,把 生 态 效 益 和 经
许 祝 华 ,等 :江苏 省 沿 海 滩 涂 湿 地 利 用 现 状 、存 在 问题 及 治 理 措 施
3 9
共 约
1.8 万 26
h , 占 滩 涂 总 面 积 的 mz
使 黄泛 平 原 三 角 洲前 缘 的 湿 地 日益 后 退 , 目前 已后退 l m 以上 ,而 滨 海 平 原 的滩 地 扩 展 速 Ok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内陆滩涂湿地是指位于内陆地区的滩涂湿地,其特点是受河流泛滥、潮水汇集和降雨侵袭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它们是珍贵的生态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功能,还在生态保护、水资源调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内陆滩涂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评估内陆滩涂湿地的现状和健康状况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些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湿地的生态、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
通过评估内陆滩涂湿地的健康状况,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包括数据采集、指标选择和评估模型的建立。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要点,并提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改进这一评估方法,以促进内陆滩涂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本文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其次,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
其中,2.1节将详细阐述第一个要点,并介绍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评估指标;2.2节将进一步探讨第二个要点,并提供实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应用技巧。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
滩涂围垦养殖的生态损益分析——以江苏条子泥滩涂围垦养殖为例

Ec l g c lPr fta s o o i a o nd Lo s Ana y i f Ti a a c a a i n i l ss o d lFl t Re l m to
— —
Ti a a c a to fTi o i iS d asa Ca e S u d lFl tRe l ma i n o a z n an s t dy
lr e—s a ef coy a u c h r .T e p p rtk s a zn a d r ca t n i i n s r vn e a n e a l ,c a g s ag c l a tr q iu u e h a e e o i i n e lma i n Ja g u P o i c sa x mp e h n e a Ti S o
Absr c Re lm ai n a d p n q c t e i n ft e m an mo so i lfa e eo m e t n h wi r n f t a t: c a to n o d a ua ul s o e o h i de ftda td v lp n ,a d s o ng ate d o ur l
T e t tl c lg c ls r ie v l e h s n r a i e e c e o ea d atrr c a t n,i i l u o g e tic e s n h oa o o i a evc a u a o g e tdf r n e b f r n f e l mai e f e o sman y d e t r a n r a e i a uc h r r d cin a d f o u p y s r ie v l e i c e s s s n f a t trr ca t n,whl h tr p r c — q iu u e p o u t n o d s p l e c au n r a e i i c nl a e e lmai o v g i yf o i t e wae u i a e i f t n,g sr g lt n a i t n t e c l gc l e vc sv l ed c e s inf a t .T ee au t n r s l o e p p r i o a e u ai ,h b t d o h re o o i a r ie au e r a esg i c n l o aa s i y h v l ai e ut f h a e o t
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

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刘晴;徐敏【摘要】大规模围填海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综合考虑围海造地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运用比率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等,对江苏省4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现有效益在1.03×105~3.00×106万元,约121.3 ~2 072.0万元/hm2(不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如考虑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则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综合效益在3.33×104~2.86×106万元,约26.3 ~1 978.3万元/hm2.其中城镇建设项目的围填海效益明显高于工业建设项目.鉴于目前围填海活动存在盲目围填海造城、围而不建等现象,建议通过征收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和提高城镇建设类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来调控围填海建设,在保障沿海围填海建设需求的同时,减少和避免盲目圈海.【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6)003【总页数】6页(P125-130)【关键词】围填海;效益;评估;江苏【作者】刘晴;徐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6围填海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方式,更是沿海地区缓解用地紧张、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江苏海岸90%以上为粉砂淤泥质[1],潮滩资源丰富,滩涂围垦历史久远.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土地需求量激增,围填海面积、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开发利用方式也从以往的种植业、养殖业、盐业等农业用地发展到港口、临港工业、开发区、城市建设等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2].围填海为沿海地区带来大量发展用地及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自然属性的永久性改变,给海洋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江苏潮滩围垦规模已经超出了潮滩的自然淤长速度[2],若围填海活动得不到科学引导和调控,不合理的围填海将导致沿海地区动力泥沙和生态环境改变、海岸演变趋势逆转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国内外的围填海研究多关注围填海工程技术、围填海的资源环境影响及综合管理,关于围填海综合评估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开始围填海综合评价研究,探索性地进行了综合评价方法探讨和实际案例评估.刘大海、朱凌、张建新等[3~5]结合围海造地项目特点,初步提出了围海造地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与模型,由于围填海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诸多要素,评价指标筛选、指标权重确定及评价方法选择都有待探讨和实证.罗希茜[6]和熊鹏[7]等分别对琅岐岛围填海项目、福清湾围填海规划方案进行了效益估算与分析,在效益估算中仅考虑了工程成本、生态损失和土地经济效益,而对围填海活动中的勘察研究、资源补偿、海域使用金支付等并未涉及,确定的围填海效益不能作为围填海管理的依据.本文以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围填海活动中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效益评估,为江苏省围填海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客观评估围填海综合效益提供参考.1 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概况江苏海岸北起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分别隶属于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的14个县(市、区).自北向南分为4个主要地貌区,即海州湾、废黄河水下三角洲、辐射状沙洲和长江口北支[8].其中,海州湾是南黄海最西面的开敞海湾;辐射沙洲是江苏海岸特有的地貌类型,有10条长条状分布的大型水下沙脊群,向北、东北、东和东南呈辐射状分布.目前,江苏省规模较大的围填海工程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市及南通市近岸海域,开发方式涉及城市建设、开发区、港口、临港工业等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综合考虑海域特征和项目类型,选择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等江苏省4个典型围填海工程(见图1).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围填海工程位于连云港市区北部,海州湾临洪河口南侧滩涂.连云港市滨海新区规划范围北起临洪河口、南至西墅,外至1.0~2.0 m等深线(理论基面)、内至海岸线.规划建设成为集商务、金融、会展、娱乐、办公、居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连云港市新城区.填海面积1 447.49 hm2.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围填海工程位于辐射沙洲中部,如东洋口镇东北侧临海滩涂.园区定位为一个集精细化学工业及配套产业为一体,具备完善配套的物流体系的产业链体系,以医药、农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园区围填海面积849.3 hm2.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位于辐射沙洲南部,南通市通州区东北部沿海滩涂.规划建成通州东部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滨海生态型工业新城,重点发展船舶修造、钢结构、新材料加工、海洋生物、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及食品加工等产业.填海面积1 719.16 hm2.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围填海工程位于辐射沙洲南部,启东市吕四港镇秦潭村北侧近岸滩涂.规划开展以能源(煤炭)、石化(成品油、液化气、原油)等为主的国际货运和区域物流.填海面积586 hm2.2 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方法2.1 围填海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估算参考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分类体系[9],根据已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成果[8],结合江苏海域滩涂湿地的特点,将江苏滩涂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归结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4大类,包括食品生产、原料生产、基因资源、潜在土地资源、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干扰调节、生态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营养物质循环、初级生产、提供生境14项服务.围填海工程实施将完全改变工程海域自然属性,原有的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造成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丧失.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期望值法、专业判断法和调查评价法等可对围填海造成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进行货币化评估,得到围填海工程建设造成的单位面积潮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围填海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计算公式为:图1 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地理位置Fig.1 The location of sea reclam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式中Ce为围填海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C0为单位面积潮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S 为围填海面积;i为贴现率,参照银行定期利率,取4.75%;t为海域使用年限,取50年.2.2 围填海成本估算围填海成本是指围填海工程实施所需要支付的相关费用,主要由前期勘察费用、工程成本、拆迁补偿费用、渔业资源补偿费用、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和海域使用金构成.计算公式为:式中C为围填海总成本;Cs为工程前期勘察费用;Cp为工程成本;Cr为拆迁补偿费用,即对工程占用海域的利益相关者的补偿费用;Cf为渔业资源补偿费用;Ce为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Cu为围填海需支付的海域使用金.2.3 围填海收益估算围填海收益参照围填海形成土地的市场价值计算. 计算公式为:式中P为围填海收益;P0为工程邻近陆域同类型土地基准地价;S为围填海面积.2.4 围填海效益估算围填海效益为围填海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围填海效益可用单位面积围填海实际效益来反映.计算公式为:式中Br为单位面积围填海效益值;P为围填海总收益;C为围填海总成本;S为围填海面积.3 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本研究主要通过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实地踏勘调研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数据资料来源包括相关区域用海规划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调研报告等.3.1 围填海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江苏沿海不同岸段的地貌特点和潮滩湿地特征存在差异,潮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也不一致.根据江苏潮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相关成果[8],绣针河口-西墅岸段、方塘河口-东安闸岸段、遥望港闸以南岸段的单位面积潮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4.69 万元/(hm2·a)、4.11 万元/(hm2·a)、3.96 万元/(hm2·a).由式(1)得出,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4项围填海工程实施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分别为135 668.50万元、69 757.84万元、136 051.00万元、46 374.93万元.各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情况见表1.表1 各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Table 1 Ecological service loss of sea reclamation projects围填海工程所处岸段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8]/(万元/(hm2·a))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万元/a) 总损失/万元连云港市海滨新区海州湾绣针河口-西墅 4.69 6 788.73 135 668.50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辐射沙洲中部方塘河口-东安闸 4.11 3 490.62 69 757.84通州滨海新区辐射沙洲南部遥望港以南 3.96 6 807.87 136 051.00吕四港物流中心辐射沙洲南部遥望港以南3.96 2 320.56 46 374.933.2 围填海成本评估目前,江苏省现有围填海工程的成本主要由前期勘察费用、工程成本、拆迁补偿费用、渔业资源补偿费用和海域使用金构成,并未包括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根据调查,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围填海工程前期勘察费用为2 104.72万元,工程成本为444 379.43万元,拆迁补偿费用为10 130万元,渔业资源补偿费用为785.7万元,海域使用金为17 369.88万元;现有围填海成本为4.75×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328万元/hm2.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围填海工程前期勘察费用为181.53万元,工程成本为20 604.6万元,拆迁补偿费用为1 200万元,渔业资源补偿费用为663.25万元,海域使用金为10 191.6万元;现有围填海成本为3.28×104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38.7万元/hm2.通州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前期勘察费用为535万元,工程成本为84 500万元,拆迁补偿费用为6 500万元,渔业资源补偿费用为500万元,海域使用金为77 362.2万元;现有围填海成本为1.69×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98.5万元/hm2.吕四港物流中心围填海工程前期勘察费用为500万元,工程成本为46 000万元,拆迁补偿费用为1 500万元,渔业资源补偿费用为800万元,海域使用金为5 500万元;现有围填海成本为5.43×104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92.7万元/hm2.在现有围填海成本中,工程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基本在50%以上;其次为海域使用金;其余费用所占比重较小.围填海工程实施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是围填海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的各项围填海成本共同构成了综合围填海成本.考虑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则连云港市海滨新区综合围填海成本为6.10×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421.7万元/hm2;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综合围填海成本为1.03×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120.8万元/hm2;通州滨海新区综合围填海成本为3.05×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177.7万元/hm2;吕四港物流中心综合围填海成本在1.01×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为171.8万元/hm2.在综合围填海成本中,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所占比重在22.2% ~68.0%,工程成本所占比重在20.1% ~72.8%,海域使用金在2.9% ~23.7%,其余费用所占比重较小.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综合围填海成本构成见图2~图5.图2 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填海成本构成Fig.2 Sea reclamation cost of Lianyungang Binhai New Area图3 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填海成本构成Fig.3 Sea reclamation cost of Yangkou Chemical Industry District in Rudong county图4 通州滨海新区填海成本构成Fig.4 Sea reclamation cost of Tongzhou Binhai New Area图5 吕四港物流中心填海成本构成Fig.5 Sea reclamation cost of logistics center in Lvsi Port3.3 围填海收益评估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4项围填海工程分别为城市建设项目、化工项目、临海工业项目和临港工业项目,其邻近陆域同类型土地基准地价分别为2 400元/m2、160元/m2、204元/m2、285元/m2.则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的围填海收益分别为3.47×106万元、1.36×105万元、3.51×105万元、1.67×105万元.3.4 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基于各围填海工程的成本和收益计算结果,得出各围填海工程的综合效益,列于表2.表2 各围填海工程的围填海成本、收益及效益Table 2 The cost,profit and benefit of sea reclamation projects围填海工程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通州滨海新区吕四港物流中心现有围填海成本总成本/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万元/hm2)5.43 ×104 92.7综合围填海成本总成本/万元单位面积成本/(万元/hm2)4.75 ×105 328 3.28 ×104 38.7 1.69 ×105 98.5 1.67 ×105 285现有围填海效益总效益/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万元/hm2)1.01 ×105 171.8围填海收益总收益/万元单位面积收益/(万元/hm2)6.10 ×105 421.7 1.03 ×105 120.83.05 ×105 177.7 3.47 ×106 2 400 1.36 ×105 160 3.51 ×105 204 1.13 ×105 192.3综合围填海效益总效益/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万元/hm2)3.0 ×106 2 0721.03 ×105 121.3 1.81 ×105 105.52.86 ×106 1 978.33.33 ×104 39.24.53×104 26.3 6.63 ×104 113.2目前围填海活动尚未支付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连云港市海滨新区现有围填海效益为3.0×106万元,单位面积围填海效益值为2 072万元/hm2.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现有围填海效益为1.03×105万元,单位面积围填海效益值为121.3万元/hm2.通州滨海新区现有围填海效益为1.81×105万元,单位面积围填海效益值为105.5万元/hm2.吕四港物流中心现有围填海效益为1.13×105万元,单位面积围填海效益值为192.3万元/hm2.考虑围填海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则连云港市海滨新区综合围填海效益为2.86×106万元,单位面积围填海效益值为1 978.3万元/hm2.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综合围填海效益为3.33×104万元,单位面积综合围填海效益值为39.2万元/hm2.通州滨海新区综合围填海效益为4.53×104万元,单位面积综合围填海效益值为26.3万元/hm2.吕四港物流中心综合围填海效益为6.63×104万元,单位面积综合围填海效益值为113.2万元/hm2.4 结论与讨论围填海工程的现有围填海成本主要由前期勘察费用、工程成本、拆迁补偿费用、渔业资源补偿费用和海域使用金构成,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现有围填海成本在3.28×104~4.75×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在38.7~328万元/hm2,其中工程成本基本占总成本50%以上.而围填海工程实施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是围填海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在4.64×104~1.36×105万元.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后的典型围填海工程综合围填海成本在1.01×105~6.10×105万元,单位面积成本在120.8~421.7万元/hm2;与现有围填海成本相比,成本增加了28.6% ~212.1%.由于目前围填海活动尚未支付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存在盲目围填海、围而不建等现象.建议通过征收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调控围填海建设,在保障沿海围填海建设需求的同时,减少和避免盲目圈海.围填海工程中城镇建设项目的围填海收益和围填海效益均明显高于工业建设项目.从围填海收益来看,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中城镇建设项目(连云港市海滨新区)的围填海收益为3.47×106万元,单位面积收益为2 400万元/hm2;工业建设项目(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的围填海收益为1.36×105~3.51×105万元,单位面积收益为160~285万元/hm2.从现有围填海效益来看,城镇建设项目现有围填海效益为3.0×106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为2 072万元/hm2;工业建设项目现有围填海效益为1.03×105~1.81×105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为105.5~192.3万元/hm2.从综合围填海效益来看,城镇建设项目综合围填海效益(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为2.86×106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为1 978.3万元/hm2;工业建设项目综合围填海效益3.33×104~6.63×104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为26.3~113.2万元/hm2.在现状条件下,江苏省典型围填海工程中城镇建设项目的现有围填海效益大幅高于工业建设项目,连云港市海滨新区的现有围填海效益分别是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和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现有围填海效益的17.1倍、19.6倍和10.8倍.而考虑了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后的各围填海工程综合围填海效益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城镇建设项目的综合围填海效益仍大幅高于工业建设项目,连云港市海滨新区的综合围填海效益分别是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区、南通市通州滨海新区和启东市吕四港物流中心综合围填海效益的50.5倍、75.2倍和17.5倍.鉴于围填海后进行城镇建设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不少沿海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围填海造城项目.而滨海城镇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基于利益驱动的填海造城不仅不利于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建议提高城镇建设类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通过征收海域使用金来限制围填海用于房地产开发,引导围填海活动.[参考文献][1]唐正东.江苏省海岸淤长特征及潮滩围垦潜力[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1,8(4):19-25.[2]王静.辐射沙脊近岸浅滩围填的环境影响及适宜规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9.[3]刘大海,丰爱平,刘洋,等.围海造地综合损益评价体系探讨[J].海岸工程,2006,25(2):93-99.[4]朱凌,刘百桥.围海造地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2):18-20.[5]张建新,初超.围海造地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1,25(5):526-529.[6]罗希茜.琅岐岛围填海活动综合效益评价分析[J].海峡科学,2012(6):68-73.[7]熊鹏,陈伟琪,王萱,等.福清湾围填海规划方案的费用效益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S1):214-217.[8]徐敏,李培英,陆培东.淤长型潮滩适宜围填规模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6-92.[9]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Group.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 Being:A Frame Work for Assessment[M].Washington,D.C.:Island Press,2003.。
盐城海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盐城海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陈洪全;张华兵【摘要】盐城海滨滩涂湿地是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滨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以盐城海岸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定量分析盐城海滨滩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结果如下:(1)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较1997年明显下降.(2)199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东台,最低的是滨海,东台约为滨海的2.5倍;200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是射阳,最低的是滨海,射阳约为滨海的1.8倍;区域差异性正逐步缩小.(3)盐城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岸类型和对滩涂的开发利用程度.【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3)006【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盐城海滨滩涂湿地【作者】陈洪全;张华兵【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51;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张华兵(1979—),男,江苏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湿地景观及遥感/GIS应用。
1997年,Daliy在《自然的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中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Costanza在《世界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中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计算了1994年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1-3];1999年,我国学者欧阳志云等人在《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中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
2001年,联合国发起“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The Millenn 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简称MA)以后,中国政府在MA框架指导下,积极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针对不同区域建立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模型与方法,为我国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围填海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围填海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围填海项目是近年来国内频繁出现的一种土地开发方式,它通过将海水域或沿海湿地填充围垦,形成新的陆地资源。
然而,围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影响和效益。
下面将从生态环境评估、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三个方面,提出围填海项目后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1.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数量和种类、鱼类资源等。
通过对填海区与周边水域的对比,评估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水质与水体污染:包括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水体pH、水体透明度等指标,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等的检测和评估,以避免填海项目对海域水质造成污染。
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1.土地开发利用效益:包括填海后新增土地面积、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农业、工业、旅游等)、新增用地率等,评估填海项目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
2.经济增长效益:对填海项目的经济产出、就业机会带来的增长进行评估,包括填海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填海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3.环境保护效益:评估填海项目对原有陆地资源(例如农田、自然湿地等)的保护程度,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减缓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三、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1.绿色发展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包括填海区域绿色建筑比例、用能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等指标,以及填海项目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程度。
2.社会公平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对周边居民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包括填海项目对渔民和周边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带来的改善程度,以及填海项目是否造成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3.生态安全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包括填海后对周边或上下游地区的水流、海岸线稳定性、灾害风险等的影响程度,以及填海项目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垦对江苏滩涂湿地的生态价值影响评估摘要:江苏沿海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作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一种独特生态系统,滩涂具有物质生产、气候调节、水体净化、抵御风暴潮、科研休闲等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市场价值、重置成本、影子工程等方法,评估江苏沿海滩涂垦区的生态总价值为1.42×1010元。
围垦后,垦区的物质生产、营养物质循环等功能将上升,而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持、旅游文化等功能价值将下降。
由于滩涂围垦过程中伴随着人工防护堤岸的建设,因此,其消浪护岸、抵御风暴的功能价值将上升。
计算结果表明江苏滩涂围垦的功能价值损失将不超过3.71×109元。
关键词:江苏滩涂资源;围垦;生态价值评估江苏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根据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调查资料,沿海滩涂总面积为500167hm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苏大规模的沿海滩涂开发提供了大好的契机【1】。
沿海滩涂作为湿地的一种类型,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水文、土壤与生物特征,使其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滩涂围垦之后,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被人工和半人工生态系统所取代,湿地的生态功能将将发生很大的转变,对围垦前的滩涂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预测围垦后生态价值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正确认识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利用、保护海岸带湿地【2-3】。
1 沿海滩涂的生态服务功能2010至2020年,江苏沿海滩涂围垦总规模约18.17万hm2。
目前规划中的围垦区域为自然滩地,围垦之后滩涂利用方式将以农、林、牧、水产用地为主,生态用地为辅,重点地区集中开发港口工业。
农业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占60%左右,主要用作水产养殖业、种植业、林(经济林、工业用林)草(饲草)业等。
生态保护的土地面积占20%左右,主要是用于扩大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水域和建设沿海防风林、护岸林草,维护海岸生态平衡。
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大约在20%左右,主要是用于城镇、港口和临港产业建设【4】。
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四大类分为物质生产、气候调节、净化水质、消浪护岸、科研娱乐、营养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项功能【5-8】,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见表1。
表1 滩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项目方法供给功能物质生产市场价值法调节功能气候调节(固定CO2释放O2)重置成本法水质净化影子工程法消浪护岸重置成本法文化功能科研、休闲价值成果参照法支持功能初级生产力定性分析营养物质循环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维持定性分析2 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2.1 供给功能滩涂湿地的供给功能为物质生产,规划垦区为潮间带的自然滩地,主要经济生物为底栖生物。
江苏潮间带底栖动物约183种,平均生物量为57.17g/㎡,主要经济种类有文蛤、四角蛤、青蛤、泥螺、大竹蛏、缢蛏、焦河蓝蛤、天津厚蟹、沈氏厚蟹、双齿围沙蚕、长吻沙蚕等。
根据“十一五”渔业发展规划,取文蛤、泥螺、缢蛏、青蛤的平均价格12.58元/kg计算,得到垦区滩地底栖生物价值约228578.6万元。
滩涂围垦之后,农业生产用地占围垦滩地的60%。
农业生产集中高效,渔业养殖和林木生产率提高,垦区的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将得到提升。
2.2 调节功能2.2.1 气候调节功能滩涂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主要指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CO2和O2,维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作用的能力。
生态系统固定CO2与释放O2的价值,是通过植被固碳功能的价值实现的。
利用光合作用方程式算出围垦区植被固碳总量,再利用碳税法或造林成本法得出固碳的总经济价值。
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知6CO2(264g)+6H2O(108g)→C6H12O6(108g)+6O2(193g)→多糖(162g)植物生产162g干物质需要吸收264gCO2,同时释放193gO2;即合成1g 干物质需要1.62gCO2并释放1.2gO2。
则有:年植物生产量=平均生物量×面积,年固定CO2量=年植物生产量×1.62根据CO2分子式和原子量,C/ CO2=0.2729,则有固定纯C量=固定CO2量×0.2729【9】同样,释放O2量=植物生物量×1.2规划围垦区主要部分为光滩,另有部分区域为芦苇地和草滩。
其中光滩占面积约为55﹪,芦苇地约占垦区面积的20﹪,草滩地占25﹪。
草滩地以互花米草为主要植被类型【10-11】。
江苏海岸湿地芦苇地上生物量(干重) 在0. 975~1. 530 kg/ m2 ,取其平均值1252.50 t/ km2【12】,计算得规划围垦区芦苇地年固定CO2量73.7万吨,折算纯C量为20.12万吨,释放O2量为54.62万吨。
根据中国造林成本240.03 元人民币/m3,得到芦苇固定CO2释放O2的价值为24526.64万元。
中国造林成本为240.03 元人民币/m3,折合植被固定纯碳的价值为260.90 元/ t;按造林成本法把释放O2的价值折合为352. 93 元/ t。
草滩地的优势物种为互花米草等,互花米草群落的总生物量(干质量) 可达3154. 8 t/km2【12】。
计算出草滩固定CO2释放O2的总价值为77222.20万元。
规划垦区由芦苇地和草滩地形成的气候调节总价值为101748.85万元。
滩涂围垦之后,大面积的自然滩涂湿地被农、林、牧、水产和建筑用地所取代,规划范围内植物固定CO2释放O2的调节气候功能将下降。
2.2.2 水质净化功能当滩涂周边的径流携带过量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流经滩涂时,滩涂植被和底泥可以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对附着毒物和营养物的悬浮颗粒进行沉降和吸附,营养物和有毒物沉降以后,通过湿地土壤的截留、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的转化和分解,植物吸收等作用,起到滞留和净化污染物的功能。
围垦滩涂的水质净化功能的价值采用影子工程法计算。
若建设一个100hm2 的湿地污水处理工程需投资18.7 万元,则围垦滩涂的净化水质价值为33977.9万元。
滩涂围垦之后,垦区内用于扩大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水域和建设沿海防风林、护岸林草的生态保护土地面积约20%左右,区域的自然水质净化能力下降。
2.2.3 消浪护岸和抵御风暴功能滩涂具有消浪护岸和抵御风暴的功能,对其价值的评估采用专家评估法。
根据Ledoux L 研究成果【13】,岸滩的防御风暴潮价值为9140~30760 美元/hm2,取其最低值5.76万元/hm2(以100 美元兑630 元RMB计)进行评估,滩涂的消浪护岸和抵御风暴功能的服务价值为1046592万元。
滩涂围垦将在垦区周围建造人工防护堤岸,可提高垦区消浪护岸、抵御风暴的功能价值。
2.3 文化功能主要指湿地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和科学考察场所的功能,表现在提供生态旅游、体育、垂钓、科学考察及其他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
根据湿地旅游价值790元/ (km2/a) 【14】计算江苏滩涂湿地的旅游休闲价值为143.54万元;中国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价值382.0 元/ hm2.a【15】,据此计算得到围垦滩涂的年科研价值为6940.94 万元。
由此可得垦区的文化价值为7084.48万元。
规划滩涂围垦之后,主要为农业开发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取代,文化功能将下降。
2.4 支持功能滩涂的支持功能是保证上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必需的基础条件。
包括初级生产力、营养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2.4.1 初级生产力绿色植物产生的初级生产力是维持整个地球生物的基础。
盐沼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是全球最高者之一,平均产量达到8kg/(m2·a):其中,地上部分为94~3700g/(m2· a),地下部分为22~6200 g/(m2·a)。
盐沼75%以上的初级生产直接被分解者利用,并通过碎屑食物链进行流动和转化。
互花米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为3000g/(m2·a),年固碳率为1727g/(m2·a)。
滩涂湿地是水生生物和湿生生物特别是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滩涂围垦后,农业开发用地中的种植业、林(经济林、工业用林)草(饲草)业、能源及材料草、灌(木)用地等占主要地位,对初级生产力的支持功能将得到提升。
2.4.2 营养物质循环功能滩涂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功能主要表现在固定N、P、K和其他营养元素方面。
互花米草植株中N、P、K的百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35%、0.142%和0.0544%,反映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功能较强。
滩涂围垦后,农业生产面积较大,营养物质循环速度加快。
2.4.3 生物多样性维持滩涂围垦将影响垦区的生物多样性。
围垦之后,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被人工和半人工生态系统所取代,人为干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
水产养殖的饵料投放、种植业林草业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都将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农业开发用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导致自然生态面积缩减,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生存环境被改变,生物多样性下降。
3 结论规划围垦区自然滩涂湿地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17981.83万元,即1.42×1010元。
围垦后堤防的建设会增强垦区的消浪护岸和抵御风暴功能,因此,这一项的生态服务价值1046592万元在围垦后能得到体现和加强。
规划围垦区20%的滩地将用于生态保护,这一部分滩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也会得到提高。
另外,围垦的滩地60%用于农业生产,增强了物质供给功能,提高了区域的物质生产力,加速了围垦范围内营养物质的循环。
因此,规划区滩涂围垦的功能价值损失将不超过3.71×109元。
参考文献:[1]张长宽,陈君,林康,等.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规划[J].河海大学学报,2011,39(2):206-212.[2]石洪华,郑伟,丁德文,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以桑沟湾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01-104.[3]曾江宁,陈全震,高爱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4):12-16.[4]袁汝华,张长宽,林康,等.江苏滩涂围区功能及产业布局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2011,39(2):220-224.[5]杨清伟,蓝崇钰,辛琨.广东-海南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海洋环境科学,2003,22(4):25-29.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