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研究

合集下载

应以语用学理论指导新闻语言的教学与研究

应以语用学理论指导新闻语言的教学与研究
2 研究新 闻语 言的论文大体有 以下几类 : . A 新 闻语 言 的发展 趋 势。新 闻传播 语 言 已成 为 . 当前我 国新 闻写作 改革 的一个重 大 问题 , 应借 鉴散 文
学 。如教授母语非英语 者学 习英语 , 语非 汉语 者学 母 习汉语等 。但 是 , 应用语 言学 的提 出者波 兰语言 学家 博杜恩 ・ ・ 德 库尔 德 内还说 : 应 用语 言 学就是 运 用 “ 纯粹 的 语 言 学 知 识 解 决 其 他 科 学 领 域 的 各 种 问 题 ” [] 2 。 o其他科学领域 的语 言问题 , 机器翻译 、 如 社
作者简介 : 宏(9 0一) 男, 赵 16 , 安徽人 , 州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 、 贵 学科 带头人 。
21 0 0年 第 2期
贵 州 民族 学 院 学 报 ( 学 牡 会 科 学 叛 ) 哲
J u n l fGu z O1U 沁e s yf rNain l is( hl s p y a d s c a s in e o r a ih L n ri o l ai e P i o h n o il c e c ) o t o t o
以语 用学的理论 来研 究新 闻语 言。重视新 闻语 言的教 学 , 有望提 高新 闻写作 能力。
关键词 : 新闻教 育 ; 闻语 言; 新 语用学 ; 闻写作 新 中图分类号 : 2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64 2 1 )2— 13— 4 10 64(0 0 0 0 6 0
( ) 以语用 学的理论来研 究新 闻语言 二 应 语 用学是 专门研 究语言运用的学科。语用学和应 用语 言学之间是什么 关系 呢?笔者认 为 : 者是一般 二
E 新 闻中新词语 的使用 。 .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语言传播行为研究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语言传播行为研究

2年8( 9 ) 毒 。 第期总 6 1南毒 ● 1 2 第期 尴
二、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符号的传 播功 能
( ) 闻叙 事 一 新
听 , 人 们 认 识 事 物 的 重 要 方 式 之 一 。 具 象性 声 音 使 人 是 达 , 信 息 遗 漏 或 叙 事 无 章 的逻 辑 结构 导 致 新 闻 信 息 不 能够 或 实现 有 效 传 播 。 们 感受到世界万物 的真切 的存在 ; 抽象性声音则 以历时的逻 超 自 在传 播 过 程 中 , 们 依 赖 语 言 传 递 思 想 , 想 正 是 交 流 辑排 列 , 越 时 空 制 约 , 由地 表 述人 们 对 世 界 万 物 的认 识 , 我 思 2 1 记 者 报 道 的语 言 传 播 就 是 出镜 的主 体 。如 果 说 语 言 是 思 维 的 工 具 , 么 出 镜 记 者 的语 言 就 具 有 独特 的 系统 叙 述 能 力 。 [ 那 是 “ 现 新 闻事 实 、 现 记 者 思 维 , 表 展 沟通 记 者 和 观 众 的 重 要 工 以抽 象 性 语 言 的形 式 , 过 与 画面 胶 着 、 补 , 成 视 听 不 可 通 互 形 向 具 。出镜 记 者 在镜 头 前 用 语 言 将 动 态 的事 件 现 场 加 以梳理 表 分 割 的 新 闻空 间 , 受 众 进 行 新 闻事 件 的叙 述 。 出镜 记 者 现 达 , 具体 的事 件 细 节 加 以 描 述 表 现 , 无 序 的 事 件 因 素 加 场 报 道 的 语 言 传 播 在 电视 这 种 双 通 道 的 传 播 中 仍 然 显 示 其 将 将 以抽绎 归纳 ” [ 以 , 。1 1 所 规范 电视新 闻出镜记者语 言传 播行为 优 势 ,而 这 种 优 势 就 呈 现在 它承 载 着 新 闻 叙 事 的 主 要 任 务 。 是保 证 信 息能 够 真 实准 确 传 播 的 重 要 环 节 。

什么是新闻学从新闻的定义到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什么是新闻学从新闻的定义到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什么是新闻学从新闻的定义到新闻学的研究内容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的定义、特征、价值、传播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新闻的定义入手,逐步探讨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社会中发生的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实或事件进行收集、加工、编辑和传播的活动,其目的是向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客观的信息。

新闻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特征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公共性和价值性。

二、新闻学的研究内容1. 新闻产业与传播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关于新闻产业和传播的内容。

这包括对新闻机构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的研究,新闻的传播途径和技术的变革以及新闻从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等。

新闻产业与传播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新闻的权力结构、新闻制度的运作和新闻的传播效果等。

2. 新闻价值与伦理新闻学还研究新闻的价值和伦理问题。

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对社会和公众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新闻对权力监督、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贡献。

新闻的伦理问题则涉及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3. 新闻语言与报道方式一项重要的新闻学研究方向是关于新闻语言和报道方式的研究。

在新闻报道中,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报道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读者的关注。

新闻学关注新闻语言的规范与变革,对不同类型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以及新闻报道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呈现方式等。

4. 新闻与社会影响新闻学还研究新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新闻对社会的塑造力量和影响是新闻学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闻的主题选择、报道方式以及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都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5. 新闻观众与接受新闻学的研究还包括对新闻观众的研究。

研究者关注观众对新闻的需求、接受程度以及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解读等。

这有助于新闻机构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6. 新闻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新闻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新闻传播学和语言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和语言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和语言传播学
一、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是从社会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新闻史和传播理论出发,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生、发展、功能,以及新闻传播的影响机制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揭示新闻传播的社会意义,清楚地阐明新闻传播如何维系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新闻传播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播理论、新闻史、新闻传播学原理、新闻传播技术、新闻传播实践、新闻传播政策、新闻传播组织、新闻传播人员等。

新闻传播学的内容涉及理论和实践,既有传播理论,又有新闻传播实践,涉及广泛,推广普及。

新闻传播学以新闻传播理论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研究新闻传播的产生、发展、功能,以及新闻传播的影响机制。

新闻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作用,探究新闻传播的社会意义,以及提出更多有效的新闻传播策略。

二、语言传播学
语言传播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传播现象的学科,它将传播理论、语音学、语用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
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以语言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语言传播的产生、发展、功能和影响机制。

语言传播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传播学中的语言传播理论;语言传播的研究方法;语言传播的技术、实践、政策;语言传播的组织、人员、环境;语言传播的文本类型、元素、结构等。

语言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宣传、政策解读、政策执行等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品牌策划、政府公共关系等提供有效的实践支持。

通过研究语言传播的影响机制,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传播的运作机制,以及不同语言传播活动的社会效果,为我们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比较分析法研究语言的特性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看语言的特性对新闻语言的影响

比较分析法研究语言的特性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看语言的特性对新闻语言的影响
收稿 日期:2 1—30 0 20 .6 作 者简介:付识睿,女,吉林 大学硕 士研究 生,主要从事广 播电视艺术 学研 究。 16 3
今传 媒 2 1 0 2年第 4期
传 媒 实务
所 以对于一个 新闻事件的描述 的数量 也有 成千上万 ,而每一 的 描 述 ,其 他 三 个 报 纸 :人 民 日报 、 新 京 报 、南 方 日报 对 事 种描述 都可 以表现 出这个新 闻事件 的不同侧面 ,可 以有抽象 件结果 的描述都是 具有 谎言性:人 民日报表现为没有任何描 的描述 ,具体 的描述 ,概括 的描述 ,详细 的描 述,程度深 的 述;新 京报表现 为“ 车厢脱轨” ;南方 日报表现为“ 车厢坠桥” ; 描述 ,程度潜 的描述等等 。这都是源于语 言具有谎言性 的特 那么东方晨报 的更直接 的描述出 了事件 出现伤亡 的情况 ,信 诊 。前面提 到,如果语言不是具有谎 言性 ,世界将不会有文 息的接收者接 收到 了新 闻事件“ 伤亡” 的信 息,事件 的严重程 学形式 的存在 ,同样地 ,如果语言不 具有 谎言性 ,那么我们 度加深 。而其他三个报 纸没有对伤亡进行描述 ,新 闻中伤亡 看到 的报道将 会是千篇一律 ,同时也 不会 产生交流 、沟通和 信息缺失或者遭 到隐瞒,所 以接收者接收不到这部分信 息,
二 、语言的谎 言性说 明新 闻语言并非客观
( )新闻语言是否客观 。对于记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来 一 说 ,所报道 的新 闻最重要 的是要保持它 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
类语言学 的一个伟大转折 ,索绪 尔本人 也被称 为现代语 言学
之/ 义【。
( )索绪尔对语 言任意性 的描述 。索绪 尔认 为任 意性 而从语言的谎言性 出发来研究新 闻语言 ,新 闻语言具有客观 二 特征是语 言符 号的根本特 征,语 言符号是在大脑中产生联系 性这句话是不准确 的。新 闻语言都是或 多或少添加 了传播者 的两个要素 的结合 ,或 者说是概 念与声象 的结合。索绪尔对 的主观性色彩 。新 闻语言具有客观性这句话 ,用更准确 的方 任意性原则 的表述是 : 符号施指和符 号受指之 间的联系是任 式应该说新 闻语言是具有表述性 的,任何新 闻语 言对新 闻的 “ 意 的” 】 『。具体 的说 ,“ 4 一定的听觉形象与一定 的概念 的联系 , 表述都不会是事件本身 ,仅仅是对事件 的描述 ,只 能不 断的 并赋予这种联系 以符号 的价值, 是一种完全任意的联系。 pI 发现和接近事实 的报道方式 ,但是 即便再接近事 实真相 也和 ” j 5 J

新闻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新闻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作 者简 介 : 玉莲 , , 翁 女 陕西 西 安 人 , 西北 大学 副教 授 , 士 , 事 新 闻 学研 究 。 博 从
10 5
导报)97年 3期 ) 张 志新《 闻语 言 应简 练》( 新 )8 1 , 新 《
别的, 如根 据 篇 名 的 内部 构 成 , 尹世 超 (9 1 把 标 19 )
落后于其他领域 中对语 言的本体思考。18 95年文 学语 言 的转 向开始 ]不 久 , 始 了 新 闻 话 语 的语 , 开
言学反 思 , 对新 闻 话语 的运 用 经验 集 成 开始 转 而 从
用语 言学 目光对新 闻语 言进行 审视 。
收稿 日期 :090 -6 2 0 -92
题 分 为有标 记标 题 和无标记 标 题 。更 多 的是从 语用
疆新闻界593 3 5 9 年 期) 张郁《 1 , 新闻语言美感漫议》 (新疆新闻界59 1 6 《 5 9 年 期)张立国《 闻语言要新 1 , 新

语言转型时期新 闻语言研究的收获
大 范 围 的语 言转 型 , 新 闻语 言 从形 式 到 内容 对
都 有所促 动 , 现在 : 体
( ) 一 标题话 语 “ 闻语 言”从 认识 如 何 可 能 ” 为关 注 “ 言表 达 如 转 语
何可 能 ” 。语 言 的本 体 论 , 探 讨 的是 语 言 中 的普 要 在 现象 , 即有 “ 么东 西 存 在 ” “ 么 是 实在 的基 什 或 什 本存 在形式 ” 1。在 新 闻语 言 研 究 中这 个 转 向远 远 _
位——这一本质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的描述与 把握 , 而对语 言本 体 的 “ 言 意义 ” “ 言 语 、语

顺应理论视阈下新闻英语模糊语言研究

顺应理论视阈下新闻英语模糊语言研究
要 的 作 用 。新 闻报 道 中合 理 使 用 模 糊 语 言 能增 强语 言 的 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 安 全 。 该 新 闻 报道 中 使用 了一 个 模 糊 限制 语 “ o e m r t a ” 和 一 个 具 有 模 糊 概 念 的 数 词 “ h u a d f 。 该 hn t o sn s o ” 数 量 词 我 们 作 大 量 的 、 成 千 上 万 的理 解 时取 其模 糊 意 义 , 符 合 新 闻报 道 的特 点 , 使得 报 道 准 确 、 简 洁 。
t e po s— r d ce r m a eil fom aln it t onsofw a n —g a e nu la tras r fl g n o he i h n ft ro ss a dso r r t. e i
LosAng lsTi e r 3, 1 ee m sAp .1 20 0
言文字 广
顺 应理论视 阈下新 闻英语模糊语言研究
修 伟
摘要 :本 文以顺应理论为视角 ,对新闻英语 中的模糊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 ,指 出了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
的表现形式,揭 示了新 闻英语 中出现模糊语 言的根源所在 ,并详 细阐释 了新闻英语模糊语言的独特语用功能。 关键 词 :新闻英语 ;模 糊语 言;顺应性;语用功 能 “ 模糊 限制语 ”。其中表示限制变动程度 的模糊 性词语 , 如 : sm , k n f a m s , e t r l , a lt l i, o e id o , lo t n ie y i t e b t
;表 示限制 范围的模 糊 性 词 语 , 如 : r u h y ap r xi a e1 , es en i l y o g l , p o m t y s t a l 我们 来看 一 个 例 子 :

《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研究的开题报告

《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研究的开题报告

《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新闻传播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新闻语言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民生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社会事件过程中往往采用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能够使普通读者更易于理解,也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生活观点。

因此,对于民生新闻的修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春城晚报是云南省内一家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其报道的民生新闻内容丰富,报道角度独特,语言直白生动。

因此,对于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分析,探究民生新闻话语的语言特点,揭示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修辞效果,为新闻语言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结合修辞学理论,对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 概述春城晚报民生新闻的特点和现状。

2. 通过分析春城晚报民生新闻的词汇、结构、语法和语义等语言层面,探讨其修辞特点,包括比喻、借景生情、排比、夸张等。

3. 对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读者的情感触动、思想引导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作用。

4.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究民生新闻话语的意义和新闻语言改革的思路。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修辞学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探究其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五、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春城晚报民生新闻话语的修辞研究,探讨民生新闻话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对读者产生的情感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新闻语言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同时,对于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语言研究 摘要:新闻语言研究,从语言运用、表达效果、辞格使用诸方面对新闻语言进行分析,而新闻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是以静态的形式描写为主,这些研究都无法对新闻语体的识别性因素作确认,新闻语言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功能的、系统的,具有语言研究自觉的。 关键词:新闻语言;语言转型;语用修辞;语言表达 一、新闻语言透析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关于新闻语言要求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助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告诉受众世界发生了什么,即事实的原貌是怎样的。作者应做到在受众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通过语言符号来还原事实的原貌,让受众有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观其事的感觉,让受众重构事实原貌时非常具体。这就要求新闻语言要具体、准确、简练、通俗、客观。具体。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才能吸引读者、听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准确。语言的目的是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不是玩弄词藻。语言,可称之为风格语言。首先,不同时代的新闻作品语 一般认为,所谓新闻语言就是新闻作品所使用的 言具有时代性,如果记者时代敏感性强,作品中体现出。方自身特征的语言,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学语言、公文 来的时代风格就较明显,语言就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其。寻、法律语言、外交语言、科技语言等。次,不同记者写作新闻时可能带有个人风格,如果这种 这种理解固然不错,但并不能准确说明新闻语言 风格比较突出,就可称为个人风格语言.的特征.照此理解,所有新闻作品的语言都是一副面,然而,仅有这样的分解仍是不够的,依然不能说明孔、一样肤色、一种表情,单调、苍白而又呆板.这种语 新闻语言的复杂性.如果深入分析下去,还可对文体语言只会使我们的新闻作品没有色彩、没有血肉,失去新 言与身份语言进行再分解。这样,我们会发现文体语言鲜感和亲近感。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些记者用这种单 内部还有不同的类别,即类别语言,身份语言内部也可一化的枯燥语言写作新闻,致使许多新闻引起读者和 以分解出一个对象语言.二者构成新闻语言结构的第其他受众的不满,而新闻语言也就成了“大话”、“空 二个层次。 二、新闻语言的变化特点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新闻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必然推动新闻语言的变革,使之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劳动为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创造了主体,并直接导致了主体对新闻信息的需求。”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语言的形态经历了手势、口头、符号、文字这样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19世纪末,电子媒介出现以后,新闻语言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大大拓展了新闻语言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信息传播新技术的革命。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新闻语言也面临着一次更为深刻的变革。新闻语言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同时也有着自身角色和学理上的要求。当前,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新闻语言主要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一)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请看下面这则消息的语言运用: 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这条题为《上海严寒》的消息不到300字,整篇作品的语言,没有使用反映浓烈感情色彩的褒贬词,但我们透过记者对上海街头积雪的描绘和前后10年的对照,以及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局在严寒中采取的措施,看到了新旧社会出现的两种结局。记者行笔自然,语调平静,但谁也不能否认,作者思绪沸腾,爱憎分明,能使300字的报道展示出一副真实的画卷: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作品多用了反映爱憎感情的褒贬词,它的感染力就不会有如此强烈了。 (二)有不少文章在分析新闻语言时.经常把“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作为其特征子以讨论,其实,这些也是许多其他文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就是直接用于传播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真实、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的而貌正是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语言必然是一种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之一。因此,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叙述性.并呈现出与其他文体迥然不同的自身特色 ,强调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重要方面山于我们长期以来受文学语言的影响很大,缺乏新闻语言表达的职业培训、有时会影响新闻本质特性.区别新闻语言和义学语言不同的特点,新闻语言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逻辑表述,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它的最基本功能。 (三)在新闻语言运用中,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来作定语状语。此外,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也是新闻美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而新闻语言的客观性,能够把客观现实的美,把社会实践的进步要求和内容,把人们精神生活中那些鼓舞大众为理想而斗争的高尚情操,以及美与丑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通过新闻载体给予客观公正的传播,引导大家对美的憧憬和向往,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新闻语言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求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然而,其模糊程度又有文学创作截然不同。 三、新闻语言的特征 报纸新闻语言是一种贴近性语言 ,既不能曲高和寡 ,又不能味同鸡肋 ,它要求真实性、群众性、文学性“三性”并重。(一 )真实性———受众接纳基础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 ,但毕竟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 ,语言着色太多 ,往往容易使报道失真。特别是地方党报 ,发行范围小 ,读者所使用的就是地方方言 ,有一定的语言习惯 ,加上报道过的事很容易被证实 ,一旦因语言失真而失去读者信任 ,就会有损党报权威性 ,丢掉其拥有的接近性优势。因此 ,语言首先必须具有确切性 ,尽可能使用中性词 ,切不可因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 ,凭形容词为文章增色 ,凭大话套话拔高报道对象 ,掺和主观色彩。新闻报道不能言过其实 ,替新闻人物说大话 ,说过头话 ,要像书面作品一样“留白” ,话说过头了 ,就会引起读者怀疑甚至反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生活本身是多色彩的。新闻是对多色彩生活的客观反映,因此,新闻语言也应是多色彩的。在现代五光十色、色彩斑澜的世界里,对于那些“单色调”的、呆板乏味的新闻,广大受众是不会买账的。本来,一篇新闻题材抓得很好,由于语言单调、乏味,读来味同嚼蜡,读者只好中途弃之。这种“夭折新闻”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反之,好的新闻,再加上生动多彩的语言,就能使新闻作品增辉添美,赢得更多的受众。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所说:“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行文简练是我国纪实文体的传统。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经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提出叙事“尚简”的主张,要求做到“文约而事丰”,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众多的史事。所谓“文约而事丰”,这也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报纸上的消息一般篇幅较小,字数较少,而又要给读者以较大的信息量,语言上没有别的诀窍,只能靠“简练”二字。通讯、特写、解释性报道等新闻体裁,即使是篇幅较大,字数较多,语言也要尽量简练,不能因为容许字数而掺杂水分,信口开河。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以为,新闻报道只要把史事迅速反映出来就可以了,怎么来得及讲究语言的简洁、精炼。这是把传播的时效性与语言的简练对立起来了。其实,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新闻要短、要快,就要语言简练。语言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应当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输更多的信息。因此,作为信息语言的新闻语体,遣词造句,要能节省就节省,并求突出本位信息——主要新闻事实。 四、新闻语言研究归向:规律与差异 缺乏个性的指同与界定,新闻语言研究遭致了研究面向的离散、研究方法的迟滞、研究理论的偏向。整个的新闻语言研究缺乏学科整合的合力,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缺乏体系化的观照,缺乏识别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