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产业政策的日本实践、研究范式和中国的选择

宋磊:产业政策的日本实践、研究范式和中国的选择
宋磊:产业政策的日本实践、研究范式和中国的选择

宋磊:产业政策的日本实践、研究范式和中国的选择

产业政策的日本实践、研究范式和中国的选择宋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手段,但中国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长期不如人意。这不但意味着各界无法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还直接导致政策制定者难以清晰地识别其他国家政策实践中真正有效的部分,无法准确地设计符合中国实际的政策措施。全文共计5715字。

尽管日本政府的早期实践构成了中国政府在产业发展领域

的政策措施的来源、日本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影响了中国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思路,但是,日本政府的政策实践和日本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没有被中国的政策机构和学术

界全面、准确地认识。2016年前后的产业政策大讨论典型

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产业政策研究之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即产业政策的类型入手,梳理日本的政策实践、归纳日本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两种研究范式,讨论中国的政策选择。

1产业政策的理论类型产业政策的类型,是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的基础之一。但是,中国学术界使用的分类方式存在问题。将产业政策区分为结构政策、组织政策(或竞争政策)、布局政策、技术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衰退产业援助政策曾

经是最为流行的分类方式。但是,这种分类的实质是列举,缺乏明确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将产业政策区分为指向特定产业、具有歧视性的纵向的产业政策和为所有产业提供发展环境、非歧视性的横向的产业政策的分类方式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客观地说,这种分类方式不但符合中国政府所强调的“市场机制应该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思路,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分类方式并非不存在问题。比如,在世界各国的政策实践之中,存在着兼具纵向和横向产业政策特征的政策。在西方国家,这类政策的典型是强化特定产业群的技术能力的政策;在中国,这类政策的典型是指向特定产业的工业园区政策。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既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又具有清晰的经济学基础的分类方式呢?笔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政府不得不支持的产业政策应该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政府介入只能在企业已经自主地在特定产业投资、但是受制于沉没成本而难以退出的情况之下进行。第二,政府介入的寻租成本为零。第三,伴随政府介入而出现的政策资金的机会成本为零。关于第一个特征,熟悉经济事务的读者知道,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之中,当然存在企业已经自主地进入具有发展前途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但是由于资金、技术、市场等具体因素的限制,企业既难以进一步发展、也难以撤出资金。因此,问题的焦点在于后两个特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寻租成本为零、政策资金的机

会成本为零实际上意味着政府投入的政策资金为零。因此,那些反对产业政策的人所接受的产业政策,应该是政策资金为零的产业政策。与之相对,他们所反对的产业政策,则是政策资金不为零的产业政策。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以上讨论意味着产业政策可以区分为不花钱的产业政策和花钱较

多的产业政策。如果我们稍微放松约束条件,产业政策也可以区分为花钱很少的产业政策和花钱较多的产业政策。这样的区分方法,不但包括了所有的产业政策,而且具有清晰的经济学基础。

2产业政策的理论类型与日本实践如果我们在上文之中对于产业政策所进行的分类无法在政策实践之中找到对应物,那么这种分类方式只能是一种思维游戏。但是,非常有趣的是,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政策实践完全符合这样的分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负责产业政策的通商产业省官僚的日常工作为主题的小说《官僚的夏天》被译为中文。这部小说的主角以职业文官佐桥滋为原型,因此,佐桥滋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广发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中文读者注意到另一位在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职业文官林信太郎。实际上,林信太郎和佐桥滋所倡导的产业政策是这一时期日本产业政策的两种典型。翻检权威性的官方出版物和重要的学术著作,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早期的

产业政策被称为合理化政策;在五十年代中期之后,合理化政策演进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合理化政策,另一种是产业合理化政策、既中国各界熟悉的产业结构政策。所谓企业合理化政策指政府在微观层面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政策,所谓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在中观层面推动特定产业发展的政策。日本推行企业合理化政策的灵感来自德国各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起的、旨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合理化运动。由于政策目标在于提高企业效率,所以日本政府在推行企业合理化政策时并未投入政策资金或仅仅投入了较少的政策资金。可以说,企业和产业层面的合理化一直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主旋律,而企业合理化政策在七十年代之前一直是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各界较少关注企业合理化政策,所以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涉及日本的缝纫机产业,第二个案例与日本的汽车工业有关。和其他后进国家一样,日本缝纫机产业的发展是从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即“山寨”开始的。战后,由于各部件企业分别进行反向工程,所以部件标准不统一、质量不高。在企业规模很小、难以准确地测算美国缝纫机的部件的技术指标、推导这些部件的加工方法的情况下,部件质量成为制约缝纫机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组织政府系科研机构进行反向工程,然后将部件的精确数据和具体的加工方法向整个行业公开,彻

底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推动缝纫机产业渡过了困难时期。正是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兄弟缝纫机等企业才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步自主地研发了全新的产品,开始成为工业缝纫机产业的领先企业。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但是,在日本汽车企业形成竞争力的过程之中,政府以企业合理化政策的形式进行了介入,尽管这种介入很少为中国学术界所了解。首先,地方政府在五十年代初期组织管理专家为丰田进行了免费的管理咨询,指出丰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配件厂技术水平低、主机厂和配件厂之间的联系薄弱。随后,在配件厂落后的技术能力和低下的管理水平阻碍了丰田持续发展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企业合理化政策向丰田的主要配件厂提供了技术指导、管理咨询和资金支援。根据丰田公司的企业史的记录,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咨询之后,丰田管理层才开始重视主机厂和配件厂的关系问题;但是,由于五十年代初期的丰田根本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提高配件

厂的技术水平,所以中央政府为丰田系配件企业提供的包括小额资助在内的支持在丰田构筑高效的企业间管理体系的

过程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考虑到高效的企业间关系在后来的丰田生产方式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日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介入显然是有意义的。在上述两个案例之中,政府没有投入资金或者只投入了很少的资金,但是收效明显。值得指出在是,在日本的政策实践之中,这种形式的企业合理

化政策大量存在。

3日本实践与产业政策的研究范式既然在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体系之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企业合理化政策具有资金投入

很少、政策收益明显的特征,符合中国的政策需求,那么,为什么中国学术界很少关注这种产业政策?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学术界对于日本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

的理解。

在日本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之中,中国学术界最为重视小宫隆太郎领衔主编的《日本的产业政策》。

客观地说,这本书确实是理解日本产业政策的必读书。但是,全面地理解这一名著,不但需要了解该书出版的背景,而且需要理解该书的内在张力。首先,小宫隆太郎等经济学家撰写该书的一个现实背景是所谓“日本股份公司论”在当时的欧

美舆论界和学术界大行其道。通俗版的“日本股份公司论”认为,日本经济的组织结构接近一个超级大企业。在这个超级大企业之中,日本政府、特别是通商产业省处于最顶端、相当于公司总部;各大企业处于底端、相当于各个事业部;通商产业省对于各大企业的战略方向直接进行指导。“日本股份公司论”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日本政府确实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时的日本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开始威胁欧美经济体的地位。客观地说,“日本股份公司论”夸大了政府在日本经济之中的

地位,在当时已经成为欧美国家要求日本在国际经济领域做出让步的舆论工具。因此,小宫隆太郎等经济学家需要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之中对于这种错误认识进行回击。当然,作为职业经济学家,这批作者不会曲学阿世。但是,回击“日本股份公司论”这一“任务”,或许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具体来说,该书的某些作者的主要意图在于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论证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角不是政府、产业政策的作用被欧美各界夸大了。在今天看来,该书的主要结论仍然是基本成立的。但是,这种写作思路或许抑制了该书的某些作者深入、细致地挖掘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对于中国各界来说,对于《日本的产业政策》进行评价的时候,完全忽略该书的写作背景是不合适的。其次,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之中,存在着关于产业政策的两种研究范式、即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和演化经济学范式;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无法分析企业合理化政策,而能够分析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演化经济学范式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学术界没有注意到这一名著之中存在两种研究范式,因而也就难以注意到企业合理化政策并对其做出分析。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之中,作为产业政策研究范式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存在是明显的。在该书中,大批作者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在市场失败的情况下政府介入的效果。在分析政策效果的时

候,他们使用了在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计量分析工具。这种分析范式不但符合欧美经济学家的研究进路,而且接近当时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经济学界倾向于认为,《日本的产业政策》所采用的分析范式是新古典经济学。但是,仔细阅读该书,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之外,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之中存在另外一种分析范式、即演化经济学范式。实际上,今井贤一、后藤晃等负责技术政策部分的作者对于产业政策的评价高于负责其他产业政策

的作者的相应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该书的综合评论部分,今井贤一不但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是否完全适

宜用来研究产业政策这一疑问,而且指出相当一部分产业政策更适合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如果仔细阅读今井贤一等人撰写的章节,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受到了演化经济学的影响。因此,认为《日本的产业政策》之中存在演化经济学研究范式,是有文献依据的。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政策逻辑和作用机制,难以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进行讨论,而演化经济学则非常适于研究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政策逻辑和作用机制。由于中国学术界没有注意到《日本的产业政策》之中存在着适于分析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演化经济学范式,所以,即使中国学者注意到日本的政策实践之中存在企业合理化政策,他们也难以对这种政策进行分析。实际上,在《日本的产业政策》出版之

后,关于产业政策的两种研究范式都在持续发展。一方面,小宫隆太郎的学生、特别是三轮芳朗等学者持续地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之下对于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进行分析,强化了对于产业政策的否定。同时,近年来,迈克尔·波特等欧美学者也用类似的思路否定日本的产业政策。当然,这些学者关于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宜完全否定。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研究完全没有考虑企业合理化政策。这些学者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将政府在推行产业政策的过程之中投入的政策资金作为自变量、将全要素生产率等作为刻画政策效果的因变量,试图以测算这样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讨论产业政策的效果。这种思路对于分析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种思路对于分析企业合理化政策基本没有意义。做出上述判断的原因很直接:政府在推行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时候,基本没有投入政策资金或只投入了很少的政策资金,因此,这种政策措施难以成为这些学者使用的分析框架之中的自变量。另一方面,九十年代之后,后藤晃、小田切宏之等学者持续地关注政府介入如何推动了企业能力的构筑。另外,近年来,桥本寿朗、尾高煌之助、武田晴人等人从企业史的角度重新讨论了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政策效果并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总的来说,自《日本的产业政策》出版至今,在产业政策研究领域,日本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两种研究范

式。但是,中国学术界只注意到了或许适于分析产业结构政策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忽视了适于分析企业合理化政策的演化经济学范式。

4产业政策的研究范式与中国的选择在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作为主要经济体的欧美国家都在推行、甚至强化产业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是否需要产业政策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推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对于这一问题,依据本文提出的产业政策的分类标准以及本文归纳的产业政策研究的演化经济学范式,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回答。

在当下的中国,对于花钱不多、主要着眼于在微观层面提高企业能力的产业政策,显然应该积极推进;对于花钱较多的产业政策,可以依据演化经济学以及以演化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企业能力理论进行细致的分析。实际上,花钱较多的产业政策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实有助于提高企业能力的政策;另一种则是无助于提高企业能力的政策。在这里,区分这两种政策的要点在于政策资源是否准确地投向了阻碍企业能力进步的关键点之上。如果政策资源的投入确实推动了企业解决能力形成之中的关键问题,而这种企业所在的行业确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那么这种投入可能是值得的。对于这种政策,可以试验性地推进。关于这个问题,路风关于液晶行业的产业史和企业史研究为学术界提供了

一个范例。至于无助于企业能力进步、耗费大量政策资源的政策,显然应该停止推行。这种政策的教训,已经足够多了。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手段,但是中国学术界关于产业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长期不如人意。近年来关于产业政策的大讨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不但意味着各界无法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而且直接导致政策制定机构难以清晰地识别其他国家政策实践之中真正有效的部分、无法准确地设计符合中国实际的政策措施。

中国传媒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cb1567741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600046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cb15677417.html,/yjbg/qthy/qt/20170531/600046.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在文化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体价值的体现趋于多元化,媒体不仅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平台,亦成为连结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纽带,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融合使传媒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传媒业的外延在扩大,传媒业与文化产业以及计算机软件业、电子制造、电信、零售、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入,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中升级,中国传媒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5年我国传媒产业迎来多重利好,产值超过1万亿元,2016年产值有望突破12000亿,去年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只是时间问题,互联网公司将会从简单的布局、入股影视公司走向正面交锋,各大网站将会集中活力为自己阵营的影片叫好,2016年的影视行将是传媒行业发展最有潜质的市场。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认为,2015年"三马"联袂进军影视业,其中阿里创投(马云)出资1533亿元认购617558万股、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马明哲)出资68亿元认购273862万股、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马化腾)出资128亿元认购515505万股。截至2015年10月,文化传媒行业已完成并购数量达到651起,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仅2015年市场中文化传媒相关并购数量超过200起,累计金额上亿元。 2016年这十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传媒产业总值连续二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十年也是历经巨变的十年,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未来十年,中国传媒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一方面,传媒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传媒与娱乐产业年消费额在两万亿美元左右,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保持在5-6%。全球传媒产业的整体提升对我国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对传媒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传媒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传媒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传媒技术标准、传媒市场规模、传媒行业潜在问题与传媒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传媒行业投资价值、传媒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传媒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传媒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cb15677417.html,/

日本的产业政策

日本的产业政策 讲到日本就不得不讲到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被认为是发展型国家的原型日本的发展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政府试图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密切的政商关系。并且石油危机以来政府干预和控制的想法在产业政策决策者那里在减弱,对价格机制的看法更加的积极。 一.日本产业政策的形成原因 1.日本传统与市场体制 (1)古代日本社会 645年日本发生“大化改新”仿照中国唐朝的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世袭氏姓贵族制度被废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主王权统治即古代天皇制得以确立。12世纪末迄16世纪末400年间,日本社会处于封建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其特点是幕府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天皇的朝廷和武家政权并存以及朝廷实力不断削弱 (2)武士道精神 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以主从关系为纽带的武士团为加强战斗力,以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要求无事,使之绝对服从主军,重言诺。 (3)近代日本社会 1968年倒幕维新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成立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这就是日本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明治政府在戊辰战争(1868-1869)中取胜后,在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何止产兴业三大口号下,实行一系列改革,意图彻底废除幕番封建割据体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同时提倡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半殖民地危机,以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资产阶级国家。19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统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明治政权向君主立宪政体演变。1885年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下一年实施)1890年开设国会,日本是的君主立宪体质-近代天皇制从此确立。近代天皇制实质上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属于资产阶级政权的范畴。 2.日本文化与企业精神 日本之所以能在简短的历史时期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1)日本企业文化的内容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包括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其团队合作精神所凝聚的就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在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外部自然资源环境中,八个人荣辱团体,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团结,写作,同

中国当代翻译的研究现状

中国当代翻译的研究现状 【摘要】:文章将首先对”当代”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时间范围的划分。当代的中国翻译可分为三个方向,作者将对三个方向的不同的翻译主张,以及主要代表学派的理论来源和翻译实践进行客观描述和总结。最后根据该陈述,进行客观评价。 【关键词】:翻译艺术; 翻译理论; 语言学; 中国翻译特色 引言 根据陈福康(1992)的分类,中国翻译研究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古代翻译理论,近代翻译理论,现代翻译理论和当代翻译理论。从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从董秋斯到许渊冲和王佐良,所涉及到的理论和各翻译大家的主张也是数不胜数。作者将该文章的范围缩小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第四次翻译高峰的来临。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首先这一阶段是中国翻译的新纪元,“这个时期的翻译事业和翻译学研究呈现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翻译工作者队伍空前壮大,涌现了一批新的翻译学研究者,国外新的翻译理论也纷纷介绍进来。”其次,最近几十年的翻译理论研究对现在的翻译工作及教学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对我们的以后的翻译实践有着现实意义。因此,作者将该阶段设为文章的描述对象,同时将此阶段的各个主张分成三种倾向,即传统翻译艺术倾向,西方翻译科学倾向和中西合璧倾向。以下将从各个倾向中选取代表性的倡导者及主要观点进行描述并进行客观分析。 一、传统翻译艺术倾向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大都以中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为基础,尤其是以严复的“信、达、雅”为主要出发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翻译研究。其中,许渊冲先生应算最有建树,持该观点最为坚决的学者之一。他主张“翻译的艺术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或表层),理解原文的内容(或深层),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翻译散文一般只要再现原文的‘意美’,而反以诗词,却出了意美之外,还要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基于此理论,提出了“优势竞赛论”。他认为:“把最好的原文变成对等的译文,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译文。因为稀饭文字比较接近,一文容易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西文字距离较大,各有优势,对等的译文往往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是就要发挥译语的优势。”此外,他还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几位翻译家们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或主张,如鲁迅的“三美”、钱钟书的“化境”、傅雷的“神似说”等等,由此他用十个字归对中国的学派议论进行了概括,即“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并在自己的文章《译学要敢为天下先》的最后补充道:“西方学派的代表人物奈达1991年在《翻译: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使翻译成为一门学科:出色的翻译是创造的艺术。可见奈达也有科学派转向艺术派了。”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重点: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县级生活服务类报纸目前为空白。 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XX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XX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为数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第二部分: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重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中国报纸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陈福康_中国译学理论史稿_修订本_秦岚

书 评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由陈福康于1992年编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修订本于2000年6月出版。本书是我国译学研究的开创之作,系统地讲述了从中国古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英语翻译学习者提供了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中国译学理论史稿》获中国2002年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语言学著作类三等奖。 本书作者陈福康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中国文史、日本汉文学史、中国翻译史、译学史等的研究工作。在翻译方面,陈福康教授译有《鲁迅比较研究》等。他凭借自己对中国文学史和翻译史的不断研究,著成了本书。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包括“引言”、“余话”、“后记”,以及四章主要的内容。“引言”部分作者解释了撰写本书的原因、本书所涉及范围以及撰写方法等。“余话”部分包括本书的参考书目、胡孟浩为本书做的序、赵秀明《从〈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的出版看我国的译论研究》一文。“后记”是作者为本书写的,以下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译学理论。本章共19小节,以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些译事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译学理论。此时期有关翻译的论述并不多,译著也主要以佛经的翻译为主。 本章以小节的形式讲述了不同时期的翻译活动及一些译者理论及其影响。第一小节追溯了翻译最早开始的时间、最早的翻译官“象胥”,及孔子的译学理论等。作者在介绍翻译理论的同时引用了相关的周代及孔子的语录资料,显示了作者经过认真考证得出结论。第二到十三章以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为主要线索,分节介绍了支谦、道安、玄奘等在佛经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翻译思想。作者所引材料涉足范围广泛,并由此总结出各译者的译学理论。本章的第十二、十三小节谈到了中国少数民族和来华传教士的翻译理论及其对翻译学史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的传教士到达中国,经书翻译活动兴起,传教士们逐渐开始了对翻译理论中“信、达”等问题的讨论。第十四到第十八小节作者发掘了明末清初的翻译高潮中一些著名译者,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的翻译理论及其译学成就。最后一节为“章没片谈”①,作者肯定了此时期零星片断式翻译议论的高度价值,也概括了此时期宗教翻译背景下的译学发展。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晚清民初的译学理论。本章共20小节,除最后一节“章没片谈”外,第一到第十九小节每小节详细谈及此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对我国翻译理论的贡献。本章作者从清末民初对民族尊严的维护和向西方学习的文化背景入手,引出一些领头人物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对翻译的认识及实践活动,并由此介绍其翻译理论。 ①作者原著如此。下同。

最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

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拥有床位266.2

中国译学理论中的“忠实”之我见

中国译学理论中的“忠实”之我见 中国的翻译活动据史料记载可追溯至周代,象胥之称的出现使翻译活动已进入专职的领域。从古代的佛经翻译到晚清的科技翻译到民国时期盛行的文学、诗歌翻译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忠实”这一原则贯穿始终,从文言体的“信”到现代的“忠实”,都是忠于文本的意思。忠实这一理论能历时如此之久而依然存在,必然有其内在的价值,但是在翻译中忠实真的是最高真理吗?笔者认为,在考虑读者感受的基础之上的创造性翻译才更具魅力。 标签:翻译忠实创造性 一、中国翻译忠实理论的发展 中国翻译中的“忠实”开始于东汉时进行佛经翻译的支谦提出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随严复“信、达、雅”这一理论的提出,便将翻译忠实推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宝座,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奉为翻译界的圭臬。后又有“信达顺”“忠实、通顺、美”以及近来的“信达切”“忠优美”“正确、通顺、得体”,但似乎还是无法跳出“信达雅”的圈子。 “忠实”向来被认为是翻译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衡量译本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很多的翻译研究者认为,在这些古往今来的重要翻译理论中,是应该包含忠实的。 二、翻译忠实标准的绝对化与理想化 翻译忠实标准的绝对化很大程度上和“忠”字有很大关系,自古便有“精忠报国”“誓死效忠”这样的说法,因此忠的理念在翻译界便被升级了。直译派与意译派也因为形式与内容间的是否忠实原文对峙。笔者认为,这样的争执是无意义的,在文本、风格、意义乃至包括读者在内的众多因素,怎么能够全部满足忠实。如果一味去追求这样的忠实,便是将翻译的忠实标准绝对化了,未免有些太盲目,在这样的“忠”里面不免能够品到一些“愚”的意味。由于翻译是人的活动,必然无法避免译者的主观感受。译者个人必会对“忠实”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没有绝对的“忠实”,这样的提法本身就具有理想化的倾向。其实早在支谦时候,便提出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也说明了翻译在文本与风格上面的矛盾性。道安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也是认识到了翻译的局限性。就连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也是在论及译事三难的时候。 这些大家提出了信这一标准,但是同时告诉人们很难达到,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笔者认为这些“信”的提出并不是让人们去膜拜,去瞻仰,重要的是心中有原文,努力去平衡。鲁迅曾提出的“宁信而不顺”惹来了极大的争论,他说出的“硬译”也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其实在笔者理解来看,鲁迅提出的翻译理论更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一个革命者的忠实的信念与立场,而非真的要去字字对译。

2015传媒产业分析报告

传媒产业 分 析 报 告 二零一五年五月

目录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和模式 (1) (一)传媒产业的现状 (1) (二)传媒产业发展模式 (1) 二、国际传媒业的四大发展趋势 (5) (一)跨地域 (5) (二)跨媒体 (6) (三)品牌化 (8) (四)新技术 (8) 三、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前景 (9) 四、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9) (一)民营资本投资力度加大 (9) (二)产业整合潮起,发力“集团化” (10) (三)国内影片成新宠,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10) (四)政府政策助推,传媒产业发展迅猛 (11) (五)作实优势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11) 五、我国传媒产业投资机遇分析 (12) (二)传媒媒体的改制及资本化机遇 (13) (三)媒体技术迎来革新浪潮 (14) (四)中国经济出现转型契机 (15) (五)监管部门政策变化和制度创新带来行业新机遇 (15) (六) 国外媒体集团进入中国仍将受限 (16) 六、海南省出台政策支持文化传媒产业发展 (16) 七、传媒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16) (一) 政策性风险 (16) (二)投资成本风险——投资资本短缺,融资渠道局限 (17) (三)科技含量不足 (18) (四)跨媒体、跨地域拓展难 (18) (五)影响行业的因素多,不确定性强 (19)

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在市场高度细分的今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愈加白热化,传媒产业大范围出现“转型” “移动” “大数据” “并购”等热点。本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目前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解读未来传媒产业发展亮点及风险预评。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和模式 (一)传媒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广播、期刊、音像等媒体的市场规模有减缩趋势。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是8902. 4亿元,同比增长16. 2%。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传媒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传媒产业发展模式 2.1 以主业为核心围绕核心发散的产业结构 例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默克多新闻集团的主业很突出,产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领域,覆盖了新闻传播业的各个部分。其下属产业分为七大板块,分别是:电影娱乐业、电视、有线电视、杂志与增刊广告、报纸、图书出版和其他。前六项明显属于新闻传播业的

小论文: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刘金华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国内养老模式的演变是研究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国内养老问题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进行述评分析,从而从现有的研究中发现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 【关键字】养老模式多元化生活质量 无论是国际动态给我国的导向,还是国内老龄化形势的逼迫,养老都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三十年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可预见的未来20-30年,人口老龄化一定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构成了现阶段讨论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高度关注老年人口,这已不是一个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采取何种养老模式养老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而且是一项相当紧迫的任务。尊老、爱老、养老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是新形势下我国养老的形式已从微观家庭养老过渡为微观家庭与社会当代人共同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年人的需求多层次性,我国养老模式必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1.养老模式的定义 有关养老的提法很多,如养老模式、养老方式、养老形式、养老体系、养老制度等。研究者按自身理解及研究目的,对同一概念给出不同的阐述,对相似的现象发表各异的观点,最终在养老概念方面造成了“分歧与共识同在”的局面。有研究2曾以综述的形式对中国养老模式研究进行过总结和归纳,指出涉及养老模 1【作者简介】刘金华(1979-),女,助理研究员,人口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0年第3期:30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0801-刘丹-1081030114 摘要: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宏 观经济环境与日韩较为相像,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转型阶段,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而产业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和提高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而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即围绕产业政策的法律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法律化展开,在产业政策自身完善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观念更新前提下,完善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完备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最终达到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律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产业政策的基本知识 1.1产业政策的含义 王先林1????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 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这里的“干预”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1.2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 国务院在1994年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2????中指出:“产业政 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王丹3????认为产业政策的体系不是静 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产业政策应随着产业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当今世界的产业经济的趋向是经济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循环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产业化政策还包括产业国际化政策和产业循环化政策。总之,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应该是针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置、产业国际化和产业循环化的政策。 1.3产业政策的意义 张波4????认为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对产业经济活动的主动干预,它的产生及演 化与国家的干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它科学合理的界定及功能的理解。

勒菲弗尔译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勒菲弗尔译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摘要安德烈·勒菲弗尔是70年代欧洲“翻译研究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操纵理论。勒菲弗尔的翻译思想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介到中国。二十多年以来,从对他的翻译理论的引进介绍到将其应用到政治文本翻译、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英汉文学作品翻译、新闻翻译等各个领域,国内的翻译研究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回顾操纵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归纳我国学者近五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点、现状及趋势,展示操纵论在中国的传播。 关键词勒菲弗尔;操纵理论;国内研究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呈现出一派多元化的趋势,欧洲“翻译研究派”兴起,此时正值我国第四次翻译高潮。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翻译研究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操纵理论,明确指出翻译即改写,改写即操纵。同时提出“三要素”理论,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并创造性地对翻译活动中的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勒菲弗尔的翻译思想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介到中国,自此开始,国内学者对其理论创新加以研究,分析其理论的不足,并将纯理论应用到其他领域,使其更具生命力。本文着眼于翻译研究学者的研究内容,归纳研究现状、特点及趋势,分析近五年勒菲弗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2 勒菲弗尔翻译理论的引进、介绍述评和反思 2.1 勒菲弗尔翻译理论的引进、介绍及述评 20世纪80年代,勒菲弗尔提出了改写理论,该理论创新性地对翻译活动中的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人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而在1985年,勒菲弗尔首次提出了“改写”的概念[1]。国内对他的翻译思想的引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关理论迅速受到了翻译研究者的接受和重视,大家纷纷从理论和个案研究等方面对他的翻译思想深入研究。 第一类文献就是研究者对勒菲弗尔翻译思想进行整体的初探、述评、阐释,主要内容涉及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翻译是对文本对象的一种形式的改写,改写就是对文本的操纵。第二方面则是翻译的“三要素”理论,即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2]。 第二类文献中,翻译研究者就翻译理论的某一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其中包括研究三大要素对翻译的影响。 纵观近五年的文献,研究者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且研究的程度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细。各个翻译研究者以勒菲弗尔的翻译思想为据,从不同

我国传媒产业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运行现状分析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状况 1、2015年“新常态”下传媒产业仍持续增长,媒介技术更迭加速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放缓并没有阻滞新兴媒体的高速增长,而宏观政策的扶持也无法改变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窘境。在这一年中,传统媒体面临着市场萎缩和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尤其是传统报业发行量与广告量都在经历着两位数的持续下滑,电视媒体也面临增长乏力和马太效应的双重挤压,唯有电影在“口红效应”与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持续爆发式增长。新兴媒体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互联网巨头企业(BAT)携资本优势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领域大肆扩张、争夺优质资源,媒介融合的态势也正在发生逆转。随着O2O、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等新模式、新思维的出现,也使得新兴媒体呈现出了更多的活力。 (1)“新常态”下传媒产业仍持续增长 经济下滑态势下“口红效应”促使影视娱乐产业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期。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站上了440亿元票房的新高地,增速达到自2010年以来最高。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票房在2016年将突破500亿元,在2017年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综艺娱乐节目也在2015年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全年共有215档综艺节目面世,突破中国综艺节目产量最高峰。随着网络视频行业的崛起,2015年成为“网络自制剧元年”,网络视频产量较2014年增长了7.7倍。 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无疑会对传媒产业产生影响。从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趋势来看,传媒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总量的稳定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短周期的波动和传媒产业在经济环境影响下的内部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2015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一年,一方面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依然较大,GDP增速从2014年的7.3%下降到2015年的6.9%,而有关预测显示2016年GDP 增速可能还有继续下行的风险。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导致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使得企业在广告投放上变得更加慎重。 (2)媒介技术更迭加速,下一代互联网概念被不断刷新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传媒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对于当前的中国传媒产业而言,技术的更迭无疑是最大的变量。在传统媒体时代,技术的迭代周期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更长,但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迭代周期已经被压缩到10年左右,甚至未来还有加速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大国,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网民规模增速提升,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5.9%,而其中约50%以上来源于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达12.8亿台,智能终端设备渗透率已经超过90%。

中国传媒产业政策分析

传媒产业的定义: 传媒产业是从事信息产品生产和传播,提供信息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传媒经营性企业为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和产出的经济门类,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及信息网络服务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传媒产业政策的一些文件 颁布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1】17号文 件),更是对20年新闻改革的总结和适应中国入世提出的基本政策规范,而2003 年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价003]21号文件)再次廓清了其中的模糊之处,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方向.此外,还包括一些暂行规定、管理办法等具体政策.有关政 策文本的组成结构列表如下: 四、中国传媒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1、传媒产业发展受政策推动并推动政策变化。中国传媒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是随着政策的渐进变化而实现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不断的边缘突破,并在 宏观环境的暗示下顺应潮流,从而推动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传媒政策 对市场主体的创新行为的逐渐认可和顺应,使政策退缩的可能性很小,市场主 体越来越具有与政府政策博弈的资格,从而推动了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2、政策是决定传媒产业未来的重要因素。政府政策一直是影响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政策引导。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至今,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同时要应对加入场叮O的挑战,政策问题日益突出和紧迫。传媒业在从叮0中属于服务贸易范围,主要是靠政策进行调节,既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传媒产业,使之顺利融入全球化进程,又要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保证党和国家对新闻传媒的宏观控制,相应的政策决定传媒产业的方向和进程。 2005年传媒政策事件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当代中国翻译现状.

五、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语和汉语被动句有如下几个共同点和不同点: 1.在被动句构成和主、被动转换方面,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主要靠句法和词法手段,但是在被动动词的构成方面二者间有一些差异。 2.英语被动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的被动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只是在句中加上表示被动的介词“被”。 3.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英语被动句中无标记被动句的使用频率不高,而汉语被动句中大多是无标记被动句。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特征方面,英语被动句不表示“遭遇”或“接受性”含义,汉语被动句虽然不是专门用来表示“遭受性”语义的,但有时汉语被动句的贬义色彩非常浓。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 [3]谷婷婷.英汉被动句式的比较[J].宿州师专学报,2003. [4]龚千炎.现代汉语里受事主语句[J].中国语文,1980, (5.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8]刘迅,李定坤.英汉被动句比较[J].华中师院研究生学报,1984,(3. [9]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摘要: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翻译学的建立,以及翻译理论的特色和翻译流派等问题上,还处于一种争论的状态中。在当前紧迫的学科建设中,研究者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尤其是传统翻译论和现代翻译论,以及翻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翻译沿革翻译学 自人类开始翻译活动,尤其是文字翻译活动以来,对翻译的研究便从未中断。每次随着翻译活动高潮的到来,翻译研究就趋向深入,翻译研究中的争论也愈加激烈。 中国翻译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某些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西方。但即便是在第二次翻译高潮中,大多数的名家更多地从事翻译实践活动,而对理论的研究则止于经验,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第四次高潮前的几十年中,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停滞不前,直到改革开放,翻译领域才又逐步恢复到应有的局面。但几十年的断层必然导致了研究基础的不足。 1.中国翻译的沿革 1897年,中国著名学者严复总结中国三国时代佛经翻译家支谦的理论,结合外国翻译理论及其自身经验,提出翻译标准“三字经”—— —“信、达、雅”。但是上述理论只是囿于翻译活动本身而言,尚未从语言学理论高度说明问题的本质。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英语学界泰斗林语堂就主张翻译不仅要重视通顺,还要唯美,因为翻译就是艺术。他写的英文便可说明这一点,确实美,令外国人都叹为观止。50年代,中国翻译家傅雷说:“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国内传媒产业发展概况

国内传媒发展概况 2.1国内传媒产业现状和市场结构 中国传媒产业经过了一段时期的集团化战略整合和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后,整个产业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我国传媒业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的国家级传媒集团:报业集团(39家),出版集团(14家),发行集团(8家),广电集团(18家),电影集团(6家),截止至2003年底共有传媒集团85家。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到2005年,中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有15万余人,98%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新闻从业人员达70多万。 2011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了2011年传媒产业主要指标数据。根据2012年3月为止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推算,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广播、期刊、音像、电影等媒体的市场规模较小,应对媒介环境变迁冲击的回旋余地有限。

2011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在平静之中涌动着深刻变革的一年,报社、出版社等媒体的转企改制进一步深化,上千家传媒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微博的盛行使传统媒体相形见拙,网络广告正以近60%增长速度快速赶超传统报纸广告,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是多种媒体形态存在,并影响到整个传媒产业的格局。 2.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产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目前中国传媒市场仍属于集中度低的竞争阶段。相对于美国的几家大型传媒集团年收入总量在1000亿美元以上而言,我国传媒产业集团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还需要较大力度的整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经济。 2.2.2区域集中度过高 区域集中度主要表现在传媒行业内的各个传媒集团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格局。我国传媒产业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东、南、中部地区市场比较集中,西部市场的拥有量明显不足;省会城市、大中型城市市场相对饱和,二级地市及农村地区数量明显匾乏。《证券市场周刊》2005年1月18日专稿提出,中国沿海地区广告一般占全国市场的80%,京、沪、粤广告占全国市场的50%,西部十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