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概况、来源和特点
manifestation 现象学

《解析manifestation的现象学》一、manifestation(现象学)的定义和概念manifestation,又称为现象学,是一种研究现象、表现和显现的学科。
在哲学中,现象学探讨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以及这些现象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和本质。
现象学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理解,而非通过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现象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探究“事物本身是如何呈现”的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二、现象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精神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在精神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现象学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理解人的意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现象学的观察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和描述人的内心体验和表现,从而为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艺术领域在艺术领域中,现象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阐释和解读上。
通过现象学的观察框架,艺术评论家和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意义和特质,从而为艺术批评和美学理论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支持。
3. 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现象学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描述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现象,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现象学的哲学价值和意义1. 弃绝先入之见现象学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理解,这意味着要摒弃先入之见,不受任何理论和偏见的限制。
这种独立的观察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本身的特质和意义,避免误解和偏颇的结论。
2. 增进对事物的深入理解现象学的观察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意义,从而开拓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视野,增强对事物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3. 增进跨学科研究的交流与合作现象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不同学科之间的学者更加密切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学术互动。
胡塞尔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胡塞尔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开创的一种的哲学思潮,它对以后心理学的诸多发现,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20 世纪初的存在主义、完形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都受到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现象学以“现象”为对象,他所谓的现象,实际上是人的意识经验,是个人面对事件时产生的立即经验。
他所指的意识,侧重于意识本身,即直觉,直觉是不需靠意识判断即可获得的知识。
他不同意当时冯特研究意识时用内省法去分析意识构成元素的做法。
采取的是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取向,用以研究意识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强调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经验,包括人的价值、尊严、需要、动机等内容。
罗杰斯用现象场的概念表示个体经验,它既包括意识到的知觉,也包括意识不到的知觉,并认为正是这种主观的现实而不是自然的现实指导着人的行为。
他说,人是根据自身而并非现实的知觉来生活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以他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中。
正是由于罗杰斯强调个体经验的独一无二性,我们也称他为现象学家。
(二)方法论:胡塞尔说:“不论认为现象学对心理学方法论具有多大意义,不论它为后者提供的‘基础’多么必不可少,它本身绝不是心理学。
”胡塞尔在说明现象学与心理学区别之时,也肯定了现象学对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
所以,了解当代心理学必须了解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方法是观察者摆脱一切预先假设,凭直觉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
包括:观察的主体;对象;方式。
要想凭直觉掌握本质,需经过以下步骤:1、把历史的观点搁置起来,否认一切传统知识。
2、把存在的东西搁置起来。
3、感性的还原。
4、本质的还原。
5、先验的还原。
1·问题中心论现象学主张把人的主体性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人的主体性问题虽然不符合科学的客观性原则,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拒绝它。
情感现象学

情感现象学
摘要:
1.情感现象学的概念与起源
2.情感现象学的主要理论
3.情感现象学的应用与实践
4.情感现象学的意义与未来发展
正文:
情感现象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情感体验的哲学学科,旨在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理解、描述和解释情感现象。
它起源于20 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胡塞尔(Husserl)的现象学思想,强调回归到事物本身,关注主观体验。
情感现象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1.情感的原发性:认为情感是构成人类经验的基本元素,具有独立于认知的地位。
2.情感的意向性:认为情感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无论是具体的人、物还是抽象的理念。
3.情感的构成性:认为情感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包括情感的类型、强度、持续时间等。
情感现象学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与实践,例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
在心理学领域,情感现象学有助于深入了解情感障碍、情绪调节等问题;在社会学领域,情感现象学可以促进对群体情感、社会运动等社会现象的理解;在教育学领域,情感现象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现象学对于理解人类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现象学概论

现象学概论一、胡塞尔与现象学的三个重要发现(一)胡塞尔的生平和著作(P539-544):1.形成年代:1859年4月出生于当时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家庭;1876——1878 在莱比锡大学学习;1878——1881 柏林大学;1881——1884 维也纳大学、服兵役;1884——1886 聆听布伦塔诺。
2.逻辑主义时期(描述心理学阶段),以《算术哲学》(1891)为标志1887——1901 哈勒大学讲师;1891《算术哲学》发表后,其试图从心理学法则中得出数学法则的心理主义倾向遭到了弗雷格的批判。
3.现象学的成熟①哥廷根大学时期(1901——1916)1900——1901年发表《逻辑研究》,随后应邀到哥廷根大学当副教授;1906年被提升为正教授;哥廷根学派和慕尼黑学派的形成;1913年在《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上发表了《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简称《观念》Ⅰ)。
随着《观念》Ⅰ的发表,胡塞尔转向明显的先验唯心论。
哥廷根学派和慕尼黑学派中的大多数人不愿接受胡塞尔的唯心论。
②弗赖堡大学时期(1916——1928)1928《内在的时间意识现象学》③退休后(1929——1938)1929《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巴黎讲演:1931年以法文的形式发表,1950年以《笛卡尔的沉思》为名在《胡塞尔全集》第一卷中出版;在1933年的维也纳和布拉格讲演的基础上胡塞尔写了《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一书。
(二)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和发展1、描述心理学(前现象学)阶段,以1891年出版的《算术哲学》为标志。
2、本质现象学阶段,以1900—1901年出版的《逻辑研究》为标志。
(1)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参考教材第544—546页):a.心理主义认为逻辑规律和数学公理是人的心理规律,是从对心理现象的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是l. b.心理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心理学的对象(判断行为)和逻辑学的对象(判断内容),使判断内容的客观性“消融”在判断行为的主观性之中,“真理消融在意识体验之中”。
现象学研究方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是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强调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描述,而不受到理论假设或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干扰。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现象学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以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本文将介绍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步骤。
首先,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研究者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研究对象,避免预设观念和假设的干扰。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尽量避免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判或解释,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描述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
其次,现象学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
研究者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逐渐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丰富的描述性语言,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以便深入理解其本质和特征。
另外,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
研究者需要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研究对象,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研究过程中。
通过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和特征,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深刻的研究结论。
最后,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反思和批判。
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进行反思和批判,以确保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不断审视自己的主观偏见和观念假设,以保持对研究对象的客观和准确的理解。
总之,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视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哲学方法,它强调研究者的主观参与和情感体验,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批判。
通过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第四章 现象学研究

第四章现象学研究一下面我们开始上课,通过单老师对前三章内容的详细讲解,我们已经对质性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四章的内容,也是质性研究的一种类型,现象学研究。
二让我们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录,一共是四个部分,首先了解现象学研究的定义,也就是概念;然后学习现象学研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三部分,也是本章的重点,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对实例的具体分析,来深入了解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这一单元,由我带领大家学习前三部分,也就是理论部分,第四部分的实例分析由我们第一小组的曾超超同学在下一次课上给大家详细讲解。
三在学习现象学的定义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段话“我想从你的视角来探索世界,我想以你熟知的方式来了解你的所知。
我想知道你经历的意义所在,穿着你的鞋走路,以你的感受来感知事物,以你的解释来诠释事物。
你愿意成为我的老师并帮助我理解吗?”这段话来自学者斯普拉德利,在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一直想从你的视角,从你的角度,站在你的位置,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且想把你当做老师,引导和帮助自己。
这正是现象学研究者所致力追求的一种态度,即“回到实事本身”。
那么什么是现象学呢?四现象学:是哲学也是方法,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是一种描述某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的外表,即从表象到真实,(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就想到了,从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是用一种归纳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来寻找问题本质的学问。
现象学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20世纪初创立,以其“回到实事本身”的态度和方法广泛的影响了心理学、护理学、美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
现象学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境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以促进对人的理解为目标,说明行动的本质。
多用于探讨人们的生活体验。
比如说,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各项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就会被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也就是NICU。
什么是现象学

什么是现象学什么是现象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这里关键是对“现象”的理解。
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
“现象”的本意就是显现出来的东西,“事物本身”在传统哲学中一般理解为隐藏在现象背后或深处的本体或本质。
而现象学所理解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
“显现”不仅是对感官,而且也是对一时的显现,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表或某一侧面,一是缺能认识事物本身或本质。
此外,意识的活动与事物的显现不再处于主客观的两极。
“显现”本身已经是通过意识活动在意识之中的显现了,因此是意识的自我显现。
因此现象学就是对意识的研究,并且通过意识的自我显现解释事物本身。
不能用简单的主观或客观论来宰制现象学。
他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极端主观唯心,也有“无物即无我”的镜像主观唯心。
庞蒂说的好:现象学的收获莫过于把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注意在关于世界和合理性的概念中结合起来。
在中国,有人这样看现象学:1. 在中国哲学家,现象学几乎被视试金石。
凡自以为有哲学修养的人,必须就现象学知识做一个表态。
凡是能够对现象学说三道四的人,即使不说明他是有哲学修养的人,至少也说明他是开放的、新一代的哲学研究者。
2.究竟什么是现象学?你去问哲学界的人,人们会告诉你多种答案,比如: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
现象学的精神就是“面向事实本身”(也译为“面向事情本身”、“面向实事本身”、“面对事实本身”、“面对事本身”、“面对实事本身”)。
现象学的方法就是本质还原、本质直观……由此,究竟什么是现象学,还是没有答案。
3.现象学究竟是否由胡塞尔创立,看起来确定无疑,但在胡塞尔之前,早已经出现现象学的理论与实践。
这样看来,现象学是否由胡塞尔创立,也难说。
4.其实,所谓现象学,就是哲学。
现象学是哲学的别名。
既然现象学就是哲学,为何在哲学之外,另立新概念?原因在于:哲学这个词语虽然遗传下来,但哲学精神早已经被人丢失、遗忘、遗弃。
“现象学”新概念抬头,不过是以新概念的名义对哲学精神的召唤和提示。
现象心理学

现象心理学
现象心理学(Phenomenology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现
象和经验的心理学分支。
它强调对于人类思维、感知、情感和意识体验的直接观察和理解。
现象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现象学,它由法国哲学家埃德蒙·胡
塞尔(Edmund Husserl)在20世纪初发展而来。
胡塞尔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应仅仅通过科学方法和理论来解释,而是应该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描述来理解人类的主观经验。
现象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意识流和感知过程,试图理解人类是如何构建和理解自己的经验世界。
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的访谈、自述和观察来探索他们的内在体验和意义。
现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质性研究、文本分析和主题分析等。
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出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现象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的主观体验和意义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个体的思维和感知过程,并从中发现更多关于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面
对
舍勒:
事
萨特:《存在与虚无》
实
本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身
伽德默尔:《真理与方法》
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现象学精神
回到实事本身
朝向事情本身
面对实事本身
面向活生生的事情本身,你自己睁开你的
面
眼睛去看,去听,去直观,然后从这里面得出 对
面对爱情
在少林寺,令狐冲和岳不群比 武。令狐冲必须在这场比武中必须 获胜,少林寺才会放走任盈盈。岳 不群在比武中暗示,只要他假装失 败,可以把岳灵珊许配给他。当时 令狐冲对岳灵珊可以说相思入骨、 爱如性命。令狐冲觉得与岳灵珊结 婚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是他想 :“我贪图一己欢乐,却负人一至 于斯,那还算是人么?”终于挥剑 击败了岳不群。
意向的、被构成的超越(非实在 含有)
被意向构成的内在( 对象的被给予性)
实项的—意向的内在
实相的内在(感觉材 料、意向活动)
实在的内在(比如心中对物理对象的观 念,出现在物理时间中被经验主体所拥 有的内在,可以被悬置掉的)
意识的焦点——意义
现象学用了一个术语是“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来描述意识活动的过程。
最原本的东西。
事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王阳明
情
本
身
现象学的特点
突破了传统哲学对于个别和普遍、 现象与本质的割裂,从而产生了一种新 的哲学方法——本质直观
现象学的特点
形而上学
现象学
实证主义
一般(本质)
本质——现象
个别(现象)
唯理论
直观
经验论
超越 认
识 内在
意识
实在的外在超越,物理时空中的 经验客体
现象学的一般含义
1、关于纯粹现象的学问(字面含义) 纯粹现象——在直观中捕捉到的那种现象 ,它包含着本质。我们意识中的现象是包
含了杂质的(含有自然的态度)。 2、现象学是限制在纯粹直观中的…象学的历史演进
● 产 生 : 从 现 象 学 的 创 始 人 埃 德 蒙 德 ·胡 塞 尔 在 1900-1901年发表了《逻辑研究》一书,第一
面对武林追杀
令狐冲在少林寺,方正和尚要 传给他《易筋经》治病,条件是必 须入少林之门。令狐冲不愿意。方 正说他已经被岳不群逐出华山派, 现在正派和左派人士都想杀他,入 了少林寺就安全了。令狐冲说:“ 大丈夫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靠别 人来保全性命,还算什么英雄好汉 ?” 方正劝他,这件事有关生死大 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令狐冲还 是一笑出了少林寺之门。
学中存在的内部困难和内部问题所引发 的一场哲学运动。这个问题就是个别与 普遍(一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由西方唯理论的出现引发的。
传统哲学的观点
西方传统哲学认
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 的,并且始终认为本 质高于现象。认为本 质都是从现象中抽象 概括出来的,本质存 在于客体当中。
面
对 现象1
实
事
现象2 本 现象3
面对威逼利诱
令狐冲救出任我行之 后,任我行要他加入日月 教,任光明右使,并且威 胁他,如果不入教,便不 传给他对付“吸星大法” 的疑难问题的方法,内伤 难愈,性命不保,而且让 华山派遭到灭顶之灾。令 狐冲对威逼利诱不理不睬 ,扬长而去。
面对利益
任我行夺回日月教,杀上华山,扫 荡了五岳剑派,封令狐冲为副教主,并 打算传他治病的方法。但令狐冲对日月 教的奴颜婢膝、言不由衷、阿谀奉承极 为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 须过这种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 ,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 狐冲可决不干。”还是拒绝了任我行。 这次还不得不放弃和未婚妻任盈盈成婚 的机会。
本
质
身
现象4
个别(现象)——————————一般(本质)
西方哲学简史
1、起源——提出了存在概念 2、柏拉图时期:存在——理念 3、亚里士多德: 4、迪卡尔:我思故我在 5、康德:
现象学运动
面
对
意识现象学
事
现 想象现象学
情
象 感知现象学
本
身
学 本体现象学
此在现象学
生活世界现象学
……
现象学大师与作品
现象学
陈才
阅读书籍
面对实事本身 朝向事情本身 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观念 存在与时间 知觉现象学 中国现象学网络资源
现象学:概况、背景与特点
现象学的概况
回
到
现象学出现的背景
事
情
本
现象学的特点
身
现象学的概况
现象学的一般含义
回
现象学的历史演进
到 事
情
现象学的代表人物
本 身
现象学精神——朝向事情本身
面 对 事 情 本 身
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
知觉、回忆、 想象、情感……
意向行为
面 对 实 事 本 身
意向对象
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
知觉、回忆、 想象、情感……
观念世界
意向行为
意向对象
客观对象
纯粹意识
各种感觉 材料
意向性的含义
所有的意识都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经验论认为意识 否认无对象的意识的可能
面 对 事 实 本 身
令狐冲的本质
显然,令狐冲是一个追求自由自在地笑傲江湖, 不向任何束缚人性的权威低头,不受任何规矩和礼法 约束的人。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可以用“人生贵适 意”一句话来说明,这样达到了对令狐冲的性格的本 质直观
对李云龙的现象学解读
亮剑 面 对 事 实 本 身
对黄药师的现象学解读
东
面
邪
对
事
实
本
身
现象学小结
对令狐冲魅力的现象学分析
《笑傲江湖》塑造了一个 理想人物令狐冲。此人魅力无 穷。那么他的魅力何在?
对令狐冲魅力的还原
1、还原: 意义(相貌、出身、家庭、
门派、武功……) 2、直观:
通过五次描述变更,直观其 魅力所展示出的意义
面对疾病
令狐冲得了不治之症,杀 人名医平一指也无法医治。平 一指劝他戒酒、戒色、戒斗, 守这三戒,便还可以苟延残喘 几年。令狐冲一听就大笑道: “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 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不能想, 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 甚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 爽快。”
次公开而坚定地提出以“现象学”命名的哲学
理论和方法,此后,在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场 轰轰烈烈的“现象学运动”。
●发展:20世纪中期迅速发展,形成存在主义哲 面
学(海德格尔、萨特等)
对
实
●衰落:20世纪中期后被结构主义取代,后来又 事
有所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新现象学
本
身
现象学出现的背景与来源
背景——20世纪初的西方 现象学是由西方二千多年来主流哲
现象学研究意识,采用还原、直观等方
法,从整体上把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