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的肥水管理技术

枇杷树的肥水管理技术

枇杷树的肥水管理技术

幼龄枇杷树的施肥,要求薄肥勤施,在生长季节,即2月至10月间隔施4~5次追肥,在11月至第二年1月,再施一次冬肥。肥料以人畜粪尿为好。浓度开始为10%,以后逐渐增至30%,单株肥量7~25公斤递增。冬肥每株还应增加厩肥10~20公斤。

成年树的施肥分为保果肥、壮果肥、采果肥、花前肥等4次。

保果肥:在2~3月进行。所需肥量占年施肥量的20%,要求氮、磷、钾搭配施,其目的促春梢抽生,保果实发育。每株施人粪尿35~40公斤,加尿素0.5公斤。

壮果肥:时间在4月上、中旬,目的是结合疏果措施,促使果实长大,提高品质。施肥量占全年的10%。以氮、磷为主。每株施人粪尿25公斤,或尿素0.2公斤,加过磷酸钙l~1.5公斤。

采果肥: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于采前或采后施下。目的是使结果树迅速恢复树势,促进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这是全年重要的一次施肥。施肥量占全年的50%,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每株施人粪35~40公斤,加尿素l公斤、饼肥4~5公斤、厩肥35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0.5公斤或草木灰l5公斤。

花前肥: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目的是增强树势、提高抗寒力,使开花和结果良好。施肥量为全年的20%。以迟效、速效相结合,施堆肥、厩肥、再拌生石灰和速效氮、磷、钾肥。每株施厩肥3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0.5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1~2公斤。

竹笋栽培技术

竹笋栽培技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886997.html, 2008年09月28日16:40 生意社 生意社09月28日讯 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每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cm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株左右,绿竹70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m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3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 竹笋采收:毛竹鞭抽生后3-6年为发笋盛期。冬季可挖冬笋,清明前后开始采收春笋,8月采收鞭笋。早竹类的春笋品质比毛竹佳,鞭笋产量比毛竹高。丛生型竹栽植后2-3年开始收笋,5-6年产量最高,每年4月至11月为采收期。7月至8月为盛收期。竹笋的笋头刚露出土面为采收适期,过迟采收,纤维多具苦味,采收时扒开笋周土壤,露出竹鞭,据此用笋刀切 断笋的基部,挖后将坑穴用土填平。 竹笋生产有大小年现象,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改善营养条件,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以使第二年出笋量增加;小年适当增加留养新竹数量。数年后达到每年留养新竹数基本相同,逐渐消除大小年差距。竹笋生产还有退竹现象,竹笋中途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或腐烂,发生原因是营养不良、竹鞭距母株较远营养供应不足、竹鞭或竹头受刀伤影响养分输送、笋芽受不良条件影响和竹笋被虫蛀食等。竹的虫害比病害严重:主要虫害有竹笋禾夜蛾、竹直锥大象虫、江苏泉蝇等。用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及时挖除受害竹竹笋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在山野泥土之中,基本上避免了城市工业污染,卫生洁净,清新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玉兰片、笋干、腌渍笋等。也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优良保健蔬菜。我地主要种植楠竹笋,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特征特性 楠竹笋又叫毛竹笋,高6~10m,节间长15~35cm,横径5~15cm,3月下旬~5月上旬产春笋,8~10月产鞭笋,12~翌年1月产冬笋。笋圆锥形,微弯,长15~30cm,粗7~12cm,单笋重2~5kg,鞭笋和冬笋单重150~350g。笋箨褐黄,间有黑褐色斑块,密被茸毛,笋肉白色,加工后呈黄白色,品质以冬笋最好,春笋略有涩味,667m2产笋200~500kg。长势强, 耐热耐旱。 二、选地整地 宜选择丘陵、山坡,最好是酸性土壤种植。秋冬季整地,坡度20°以下的坡地,全面垦翻20~30cm,清除石块、树根;坡度大于20°的山坡,可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只把栽植点附近2~ 2.3m的地面翻耕即可。 三、栽植 我地在11月~翌年2月为栽植适期,一般采用整株移植,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

广玉兰大树移栽要点Word版

广玉兰大树移栽要点 广玉兰为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厚革岳,花白色,芳香,喜湿润肥沃土壤。它以其挺拔的干形,光亮浓绿的叶片,硕大洁白的花朵备受人们的青睐。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经常需移植一些大树,但目前广玉兰大树移栽有一定难度,且成活率往往不理想。笔者曾于今年移植了50棵胸径为10厘米至15厘米的广玉兰大树,在今年天气干旱的情况下,成活率仍在85%以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季节:广玉兰大树移栽以早春为宜,但以梅雨季节最佳。春节过后半月左右,广玉兰尚处于休眠期,树液流动慢,新陈代谢缓慢,此时即可移栽。移栽后,当晚春气温回升时,根系首先萌动生长修复,加上精心管理,基本不会影响广玉兰当年生长,加梅雨季节降雨量大,空气湿度高,此时移栽的广玉兰成活率非常高。但移植时要注意最好选在阴天或多云天气,尽量避免暴雨或高温天气。 土球:土球大小是广玉兰大树移栽成败的关键。在华东地区一般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8倍至10倍,这样可以保证根系少受损伤,易于树势恢复。土球过小则根系损伤严重,造成吸水困难而影响树木成活。土球应挖成陀螺形,而非盘子形和圆锥形,土球应用草绳扎紧,以免运输途中土球松散。 水分:广玉根为肉质根,极易失水,因此在挖运、栽植时要求迅速、及时,以免失水过多而影响成活。广玉兰移栽后,第一次定根水要及时,并且要浇足、浇透,这样可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而

有利于大树成活。若移植后降水过多,不需开排水槽,以免根部积水,导致广玉兰烂根死亡。

修枝摘叶:通过修枝摘叶,可减少水分蒸发,缓解受伤根系供水压力。修枝应修掉内膛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并力求保持树形的完整;摘叶以摘光枝条叶片量的1/3为宜,否则会降低蒸腾拉力,造成根系吸水困难。 其他应注意问题广玉兰大树移栽后应用草绳裹干2米左右以减少水分蒸发,干旱时可向草绳喷水营造一个湿润的小环境。栽植后应设支撑木固定树干,以防晃动,损伤根系。一般打桩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可选用长3米至4米的毛竹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三脚架固定。如果移植后天气干旱,可向树冠喷雾或架高空喷雾,以降低叶片温度。

绿竹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绿竹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陈惠宗 (福建省漳浦县农业局 漳浦 363200)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绿竹造林地的选择、建园、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为提高绿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竹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4.204.7;S795.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5)01-0026-02 绿竹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分布于年平均气温在18~20℃,降雨量1400mm以上区域,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优良的笋、竹两用竹种。绿竹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见效早、笋质优、投资少、收益大、用途广等特点。在平原、丘陵、江河岸边、房前屋后均可种植。 绿竹笋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鲜食美味可口,是夏季消暑的佳肴,并可制成笋干及罐头,我国的绿竹笋罐头在欧美市场被誉为“皇冠产品”。而且种植绿竹林可起到护岸护堤、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绿化环境等作用。 1 建园  1.1 林地选择  根据绿竹喜温、湿的习性,林地应选择在地势较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平地、山坡地、田角、江河或水塘岸边等较湿润的沙壤土或壤土建园。  1.2 挖穴  种植前按5m×4m的规格挖好穴宽60-80cm,深50-60cm的种植穴,每亩挖30穴左右,然后每穴施入优质土杂肥25kg、复合肥0.5kg、钙镁磷0.5kg作基肥,再盖一层薄土备用。在山坡地建园的整地时要注意做好水土保持。  1.3 选择优质壮苗  竹苗要选择7-8个月龄(即在去年8月份萌发长成的竹株)的粗壮大苗、芽眼充实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直径在10cm左右的竹株作母竹。  挖竹苗时,要在离母竹30-40cm处扒开土壤,逐渐深挖,注意不要伤到竹头,保护好基部笋芽,找出母竹与老竹杆基的连接点,用利刀切开,连竹头带土挖起,尽量多带须根,以利成活。母竹挖出后截去竹梢,保留1m左右,切口的斜面要与头部弯曲同一方向,斜度以45°为宜。挖后要沾黄泥浆,及时栽植。若长途运输的还要用稻草或纸张包扎竹头,注意洒水保湿,以提高成活率。  1.4 科学种植  绿竹种植时间以选择在2-4月份为佳。种植绿竹时将竹头埋入40cm深,母竹与地面斜角为60°左右,竹梢部切面朝上,尽量使根系伸展,两侧芽眼水平方向排列,栽植后覆土压紧,穴周围要稍高于中央,以利蓄水保苗。栽后每天要在竹苗头部及斜切面外浇水,保持湿度,待竹苗吐出新芽后改为3-4d浇一次水,并在竹苗头部周围用稻草覆盖保湿。  2 产期管理  2.1 适时适量选留母竹  2.1.1 幼年竹管理  竹苗成活后约2个月以后,至8月份可长出2代笋,为确保多出笋苗,应把它全部砍掉,待第三代出的笋苗才留壮去弱,每丛选留3-4株健壮笋苗作为母株,第四代笋才任其生长。  2.1.2 成年竹管理  成林后以每丛保留20株左右母竹为最适宜,绿竹2-4年生的母竹生长力最旺盛、发笋力最强,每丛应常年保持有2-4年生的母竹7-10株;4年以上的竹株基部处于衰退阶段,为了防止老化,每年8-9月份要进行砍伐更新,即砍掉4年以上的母竹,保留3年以下健壮无病虫害的竹株。  2.1.3 适时选留母竹  由于早季留养母竹消耗养分多,影响当年竹笋产量,而晚季留养的母竹成竹质量差,且到冬季母竹梢部尚未充分木质化,容易受冻害。所以,应在6-9月份绿竹产笋盛期留养母竹为宜,每隔半个月左右留养一株刚出土的、生长健壮的竹笋培养成新的母竹。留养的母竹尽可能呈梅花形均匀分布,以利提高产量及品质。

宁海白枇杷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宁海白枇杷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白枇杷不仅味道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本文以宁海白枇杷为研究对象,从建园、幼树、果树等三个不同阶段探讨了每个阶段的有关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关键词】宁海白;枇杷;栽培技术 宁海白枇杷最早于1994年在一市镇通过实生选育而成,是优质白沙枇杷新品种,具有果实大、糖分高、皮薄汁多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宁海白枇杷和一般枇杷一样都是晚秋的时候出现花蕾,冬季才开出花朵,早春的时候结出果实,直至初夏果实才成熟。宁海白枇杷的树冠呈圆状,树干比较短,叶子比较厚实,呈现深绿色,背部还带有绒毛,果实呈椭圆形,颜色白色,外皮带有绒毛,皮薄肉厚,口味极佳,被誉为”宁海一宝”。 1.植树建园 选择苗木干粗1.2cm以上、高度30cm以上、有分枝、根系发达的壮苗。建园以砂壤土为好,pH在5.5-6.5,坡度以30°左右缓坡好,不能超过45°的陡坡,株行距为2.5m×(2.5-3)m,每亩栽80-90株左右。定植穴,深30cm,直径50cm 左右,秋植10-11月,或春植3月。定植方法:先在穴底部施钙镁磷肥0.25kg,再在磷肥上覆土5-10cm,将苗木放在土上面,让根系舒展,苗木嫁接口高出墩面10cm,四周填土,踏实,墩面要筑成矮馒头形,以防墩面沉降凹陷积水,栽后随即浇透水,最后覆一层细土。 2.幼树管理 2.1整形 根据低干矮冠的要求,要低干少枝,及早拉枝。确定主干高度为15cm,主枝3-4个。拉枝要早,拉枝最大的不能超过90°,一般以45-60°为宜。 2.2施肥 从2月至10月,隔月施一次液肥;再是11月到次年1月,施一次冬肥。液肥除人粪尿以外,也可用复合肥兑水,一桶水加150g复合肥,株浇施5kg液肥。冬肥最好施用腐熟的畜禽粪便或杂草与畜禽便堆积腐烂的有机肥,株施腐熟的畜禽粪便1.5-2.5kg,环状挖浅沟施。为了促进幼树快速生长,除土壤施肥外,每年还可在树冠上多次喷洒营养液。 3.果树管理 3.1施肥

一棵枇杷树

12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校园风铃 一棵枇杷树 初一、3 屈超琼 指导教师:周永林 播种下一颗种子,收获的是一份硕果累累;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许多年前,父亲在老家种下一棵枇杷树,但却种的很荒僻,种在院角最不起眼的地方。每天为它浇水,施肥,希望的就是有一天它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结下硕果累累。快到结果的时候了,父亲欢喜的叫我去看枇杷树,但它不仅没长,似乎还长矮了些,奶奶突然冒了一句一句出来:“这颗枇杷树今年没长,肯定就没出息了。”听了奶奶这番话,父亲就相信了,从今以后,父亲再也没去照料那颗小枇杷树了。 “今年的春雨下得可真大啊!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呢!万物经过这一番风雨的洗涤后,相信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我坐在房前自言自语到,我不禁看到父亲种的那颗枇杷树,如今怎么变得这么瘦弱了,还如此猥琐,雨点打在枇杷树上,真为枇杷树担忧啊!似乎风一吹就能把它的枝条吹断,“哐嚓”一声,几片瓦从房顶上落下来,正好击中枇杷树,被风雨瓦片的折磨后,它似乎更脆弱了,枝条还被吹断了几支,我又一次的为它担忧!以后还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它的造化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第二天之后,出于关心,我出来看望它,似乎还安然无祥的摆在那里,我以为它熬不过这场风雨,没想到,真的是出乎我意料。父亲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把斧子,我问他要干嘛,他说要把枇杷树砍了,我急忙阻止了他这一行为,细声细气的对他说:“这棵枇杷树不是没出息,只是还没到它成熟,长大的地步。”父亲拿我没办法,只好让我把它载起。这年里,我到了城里的学校去上学。 过春节的时候回来,我又去看枇杷树,爸爸说,今年结了果的,可多了。它居然结果了,这出乎意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爸爸说,我那天对他说了那句话之后,他天天对它悉心照料,终于,它终于结果了。 父亲一直希望我考上一个好学校,在小学的时候,由于数学成绩不是很好,父亲就对我失去了信心了,但后来父亲让我去报了个补习班,数学成绩有所上升,后来父亲就一直鼓励我,说我小升初一定会考得很好的,但后来还是因为数学成绩的原因,令我六年级毕业考的不是很好,父亲还是尽力最大的努力将我送城里上学,我也在努力学习奋斗,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像我的那颗枇杷树一样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常常梦见我的枇杷树,开满了花,结满了果。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部分概说 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麻竹属热带作物,原产热带和我国南部,据说海南岛五台山腹地原始森林仍有成片野生麻竹林。产品不论鲜笋或加工制成的干笋、罐头笋、咸笋、酸笋等都具有肉质细嫩、清脆、爽口,味道清甜等特点,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磷、钙、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丰富的可溶性固形物。据说常食竹笋能健身抗癌症,属无公害绿色食品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和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率高。对满足内销外贸,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支援国家四化建设都具很重要的意义。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麻竹笋原产于南方的热带地区,一向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条件下。那里气候温暖、潮湿,土壤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良好,水分周年供应及时而均匀,积水又不会过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麻竹形成了常绿性,根系深而广、好气好湿润而不耐旱不耐寒,另外,它属无性繁殖热带植物,周年生长量很大,要求有机质丰富等特性。因此,在栽培上,要给予类似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得丰产和稳产。 1、温度 温度是影响麻竹栽培分布的限制因素,它关系到麻竹的生存与产量、品质。 据我镇农业站近几年对麻竹笋高产栽培实验表明:麻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37℃,生长停止的最高温为39-40℃,而开始萌发生长温度为10℃,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5℃才能安全越冬。 2、水分 麻竹是常绿性植物,发笋量多,生长快,生长期长,周年要消耗大量的水分。适宜在年雨量1200-2000毫米的地区栽培。本地区雨量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出现春旱或者9月份以后出现秋旱。此时,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虽然旱期短,但仍给麻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春夏季的阴雨或暴雨,竹园积水,表土被冲刷而流失,使竹笋外露,品质和产量下降,竹母生长不良。因此,在建园时,尤其是在丘陵山地能否解决灌溉问题,能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3、土壤 麻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如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以及壤土、砂壤土、粘壤土等均能利用。因此,在山地、平地江河冲积地等均可种植麻竹。但要获得丰产稳产,就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良好的土壤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要求土壤熟化层在40-60厘米以下,排水透气性良好。 第二部分有关试验情况简析 麻竹笋的增产潜力很大,传统的粗放管理其亩产仅1000公斤左右,而科学的施肥管理则亩产能在3000公斤以上,为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指导、促进我镇“竹笋基地”生产的“三高”,九六年至二000年,本人就麻竹笋高产栽培问题做过多项的试验。现将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验时间:一九九八年一月至十二月。 二、试验地点、面积:埔田镇祯祥坑村朱文德麻竹园,供试面积12亩。 三、供试肥种: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农家肥、土杂肥、乌粗、禽畜粪、草木灰。 四、试验做法: 1、选择生长、管理一致,土质、竹龄相同的三类竹园(即二年龄初产竹园、5年龄盛产竹园、10年龄老竹园)为试验地。 2、每类竹园再划分成高施肥量、中等施肥量、低施肥量三种施肥区和一个对照区,三类园共设12个小区。 3、从一月份开始至九月份施肥区的各小区按高、中、低施肥量不同等次的要求,分别于1、3、5、7月份分五次施入相应计划的化肥或农家肥。并登记每次施肥的具体时间及施肥量,肥料种类等,同时,按科学的竹园管理措施进行其它环节的处理;对照区按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仅在一月份施入与施肥区同等数量的草木灰,其余各月不施任何肥,也不施药防治病虫害(见表(一))。 4、每小区按等距定点取三株调查其全年产量情况及初产笋时间,终产笋时间,并做好登记统计。 5、效果分析。 从表(二)可看出,施肥区从高施肥量到低施肥量,产量呈明显的从高到低下降,五年龄盛产竹亩产达3800公斤,比对照区亩产最高仅1100公斤增产2700公斤,增产率245.4%,二年龄初产竹和十年龄老竹园也呈明显的增产效果,这说明:①要夺取麻竹的高产、稳产必须与其它作物一样需要施肥,且需科学施肥结合其它的增产措施,应改变以往人们种麻竹认为只需施一些草木灰的错误观点;②麻竹的增产潜力很大,要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必须科学地增施肥料;③对麻竹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可使其早产笋,延长收获期,

黄玉兰的种植管理技术

黄玉兰的种植管理技术

黄玉兰如果需要高产,最好是通过压条的方法来进行,这样繁殖出来的黄玉兰成活率更高、生长也更健康。 黄玉兰高枝压条育苗技术 压条方法:在4月至6月间,选用二年生枝条,在节间进行环状剥皮,即用剪刀夹住枝干转圈轻轻剪,距上刀口0.5厘米处再转圈剪一刀,然后将两刀之间的树皮剥离,露出木质部。接着用塑料薄膜在环剥处下方约5厘米处捆扎成袋状,袋内放入青苔或草炭土,再将袋口扎紧,然后用绳子将高枝压条捆绑在其他枝干上,以防止风吹折断。 育苗移栽:通常4至5天从袋口处灌入一次清水。约40天后,即可长出不定根,其根像豆芽一样白嫩。当幼根由白变为黄褐色时,便可剪离母体,另行上盆或下地栽植。但要注意新植株剪离母体,只去掉塑料薄膜,青苔或草炭土仍需保留,土坨松散会直接影响苗木成活率。新苗移植初期最好设置遮荫设施。约5至7日后,便可去掉遮荫材料,进行日常养护管理。 黄木兰的日常养护管理 水肥:黄兰喜微潮偏一F的土壤环境,在定植后浇透水一次。在树苗生长新叶前,应该加强浇水管理,不宜使土壤干燥。以后只要不是土壤过干,基本可以利用自然降雨供水。除在定植前给植株施用腐叶作为基肥外,在生长旺盛季节里,还应每周追施一次富含氮、磷、钾的液体肥料。 光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该保证有适当的直射日光,每天接受直射日光不宜少于4小时,避免环境荫蔽。应该保持环境通风,这

样以利光合作用顺利进行。 温度:黄兰喜温暖,忌严寒,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可耐短期的0℃低温。 病虫害:在实际栽培中,黄兰会被根霉病、黑斑病等,易受刺蛾、褐软蚜、蜻类等有害动物的侵袭。 和黄玉兰同科的其它玉兰变种 白玉兰: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实生起源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不同起源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现粗犷纯朴的风格。 二乔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又名朱砂玉兰,紫砂玉兰。为白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1820~1840年培育而成。落叶小乔木,高6~l0米。小枝无毛。叶倒卵形,先端短急尖,叶面中脉基部常有毛,背面多少被柔毛,叶柄被柔毛,托叶痕长为叶柄的三分之一。花先叶开放,花大呈钟状,紫色或红色,里面白色,有芳香,花被片6~9枚。 黄玉兰除了被应用于园林造景和道路绿化之外,还是可以用来栽种在庭院中装饰庭院的,所以如果有想要种植一些树木在庭院中的朋

阳台盆栽枇杷的种植方法

阳台盆栽枇杷的种植方法 ■记者唐永春 塘栖镇乐苑社区居民林永金在自家阳台上进行盆栽枇杷,今年喜结硕果的消息,于日前本报报道后,不少市民对此产生兴趣,纷纷致电本报,讨教种植方法。为此,本报记者与林永金先生取得联系,现将盆栽技术介绍给大家。 枇杷苗选择可选择塘栖枇杷的五大品种:1、软条白沙;2、大红袍;3、夹脚;4、杨墩;5、宝珠(红毛丫头)。 土壤的要求用塘栖园地的土壤栽培。因其土壤PH值5.9是适宜塘栖枇杷生长的。 浇水的要点塘栖枇杷不但要求热量高、而且喜欢湿润,适宜的雨量和温度,有利枇杷的生长发育。阳台是水泥地坪,它只能吸水,因此水一定要浇透不能失水,通常一日浇水1次,夏季一日2-3次,高温时中午要喷水,阴雨天不浇水。 栽植与施肥用嫁接好的枇杷苗在大盆、小盆中都可种植,但盆的底部应铺5-10公分的瓦屑或石子,用土占盆70-80%,一年施肥3-4次:1、春梢抽出疏果前约3月下旬; 2、采收前约5月下旬; 3、10月花蕾呈现后,花初开时。施肥可用有机肥、鸡鸭栏肥、腐熟饼肥,少量复合肥也可。 防病与除虫枇杷的病虫害,主要靠通风、排水防治。发病时可要甲基布津700倍,连喷2-3次或用0.5-0.9%波尔多液防治。虫害可用人工捕杀为主,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0%杀灭菊酯5000倍喷杀。 枇杷的疏花疏花在10至11月花蕾期进行,使全树有1/3的树枝上无花穗,成为发育枝。 果实的选留疏果在4月上旬以前为宜,3个果枝上有花穗疏去一个,5个果枝花穗疏去2个。在留果时还要看枝梢上的叶数,至少有7张大叶,叶数多可多留果。 气温与防冻枇杷一般在年平均12摄氏度以上即能生长,年平均15摄氏度以上则更适宜;在零下4摄氏度以下易冻坏,因此冬覆寸泥是防冻的重要措施。 防鸟网安装阳台种值枇杷最怕鸟伤害果实,防止方法是:在4月底5月初,用鸟网布在阳台上,高度接近树冠,四周也要围好。 修剪方法修剪在9、10月份。1-5年生枇杷树主干处理:顶梢任其自然生长,顶梢基部留3-4个方位适宜的侧梢,其余剪去;侧梢处理:顶梢基部留左右二个侧枝,将多余的自基部剪去。5年以上枇杷树根据需要的高度加以修剪、控制上长,将交叉枝剪去。

麻竹笋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目录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 第一部分概说 (1) 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2)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2) 1、温度 (2) 2、水分 (2) 3、土壤 (3) 第二部分麻竹高产栽培技术 (3) 一、园地选择和植穴的准备 (3) 二、适时、合理密植及种植方法 (3) 1、选取良种壮苗 (3) 2、种植前充分准备工作 (4) 3、种植时注意点 (4) 三、麻竹的抚育管理技术 (4) (一)施肥 (4) 1、幼年竹的施肥。 (4) 2、投产竹的施肥 (4) 3、施肥方法 (4) (二)中耕松土和培土抱堆 (5) (三)排水和灌溉 (5) (四)采收技术与留苗更新母竹 (5) 1、适时采收 (5) 2、科学取(采收)笋 (5) 3、合理留苗,更新母竹增强母竹生命力。 (5) 4、病虫害防治 (6) 附件一:麻竹高产性试验情况简析 (6) 附件二:养竹方法浅析 (7) 第一种养竹方法: (8) 第二种留养母竹的方法: (8) 第十年同第六年,并将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 (8)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第一部分概说 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麻竹系牡竹属巨型笋材两用竹,主产于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麻竹又称大叶乌竹,单笋重量可达5千克以上,成年竹直径可达20~25厘米,竹高可达25米。麻竹前两年生长较慢,从第三年开始进入迅速生长期,产笋量和竹杆直径迅速提高。它既是一种经济植物,又是一种绿化河滩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麻竹在温度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且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极少,投资成本低,经济价值高,一次投入可长期受益。每年5月至11月为产笋期,产笋期长达半年以上。竹笋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正在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而市场潜力大。就国内市场而言,就需要培育几百万亩高产笋用林才能满足其需要。目前,国际市场上笋片、笋干的消费量达500万吨以上,但市场远未饱和,可见市场前景广阔。麻竹除笋用外,其竹秆粗大,茎直,可作建筑材料、竹筏、水管及抬扛等用。麻竹竹壁厚,但竹质较松软,通过工艺加工为板材,其经济效益更高。产品不论鲜笋或加工制成的干笋、罐头笋、咸笋、酸笋等都具有肉质细嫩、清脆、爽口,味道清甜等特点,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磷、钙、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丰富的可溶性固形物。麻竹竹叶巨大,叶长15~35厘米、宽4~8厘米,可用于制作斗笠、船篷、蓑衣及包装用品。近年来还利用竹叶提取黃酮、叶蛋白以及一些抗衰老物质,并制作竹叶酒、竹汁饮料等。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麻竹笋原产于南方的热带地区,一向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条件下。那里气候温暖、潮湿,土壤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良好,水分周年供应及时而均匀,积水又不会过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麻竹形成了常绿性,根系深而广、好气好湿润而不耐旱不耐寒,另外,它属无性繁殖热带亚热带植物,周年生长量很大,要求有机质丰富等特性。因此,在栽培上,要给予类似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得丰产和稳产。 1、温度 温度是影响麻竹栽培分布的限制因素,它关系到麻竹的生存与产量、品质,麻竹在温度为-7℃至42℃均可成活生长。据农业局近几年对麻竹笋高产栽培实验表明:麻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37℃,生长停止的最高温为39-40℃,而开始萌发生长温度为10℃,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7℃才能安全越冬。 2、水分 麻竹是常绿性植物,发笋量多,生长快,生长期长,周年要消耗大量的水分。适宜在年雨量1200-2000毫米的地区栽培。本地区雨量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出现春旱或者9月份以后出现秋旱。此时,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虽然旱期短,但仍给麻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春夏季的阴雨或暴雨,竹园积水,表土被冲刷而流失,使竹笋外露,品质和产量下降,竹母生长不良。因此,在建园时,尤其是在丘陵山地能否解决灌溉问题,能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白玉兰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

白玉兰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 玉兰(学名:Magnolia denudata),别名白玉兰、望春花、玉兰花,木兰科落叶乔木。园林观赏植物,玉兰原产我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玉兰另有药用价值。 一、生态习性:白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实生起源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不同起源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现粗犷纯朴的风格。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二、生长特征:花先叶开放,顶生,直立枝头,钟状,盛开时如玉碟形,径10—16厘米;花被9片,偶有12—15片,甚至30余片者,倒卵形,玉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花丝紫红色;雌蕊群淡绿色,无毛。花粉粒长椭圆形,如一叶扁舟,赤道面观为橄榄形,大小为46.6*20(微米)。具单沟,左右对称;外壁表面具模糊的细网状雕纹,网孔小而不明显,网脊模糊。聚合果圆柱形,青绿色,成熟时转红褐色,长12—15厘米,径3—5 厘米,巨者有时长达25厘米,重达250 克;蓇葖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通常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栽培种常都不育;单果成熟时有柔丝下垂,红果弱丝,迎风摇曳,为时不长即落;种子心脏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长约9毫米,宽约6毫米,种皮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层,最外为革质层,呈鲜红色或粉红色,极为光滑,通常称为假种皮。中间层肉质,乳白色,手触有油腻感,最内层为一坚硬内种皮,未成熟时黄褐色,过熟时则为深黑色,有光泽。红色的外种皮和含油肉质的中种皮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与鸟类啄食,以利于种子的

白沙枇杷栽培技术研究

白沙枇杷栽培技术研究 1.定植 定植以春季发芽前2月下旬至3月份定植为宜。苗木掘取时,最好带土球。如带土球困难,应保持根系完好,并蘸上泥浆;栽植时对叶片要作适当处理,如掘苗时根系保持良好,可作少量处理,反之根系受到破坏严重,应剪去部分,甚至全部叶片,仅留叶柄。山地栽植一般株行距在4m左右,亩栽40株左右,平地株行距4×5m,亩栽33株。定植穴直径80~100cm,深60~80cm,每穴施厩肥20~25kg。如土壤pH<5.5,应加入适量石灰进行调节。对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田块,应开定植沟,以防积水烂根。定植后,一定要浇透定根水。因枇杷根系浅,需用竹杆或木棍绑扎固定,以防风吹倒。稻田改植应深沟高畦、筑墩种植,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并逐年客土加高。 2.整形修剪 由于枇杷枝梢生长的特性,—般自顶芽下分生4-5个轮轴状侧枝,此后有陆续分生多年后,可自然形成圆头形树冠。如不加整形树冠容易郁闭,阳光通透不良,对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于幼树时代就要整形,以利提早结果和长年丰产稳产。 因枇杷干性强,推广适宜树形为主干分层形。主干高60cm左右,3~4层,层间距60~80cm,主枝数第一、第二层3~4个,第三、第四层l~2个,全树共有主枝10~12个,各层主枝应分散错开,同层主枝均匀分布。一、二层主枝可配副主枝2~3个。 2.1幼龄期整形 第一年,定植当年多不修剪,待长至60-70cm时定干。选留向四周斜生开展、分布均匀的强壮主枝3~4个,其余从基部疏除,中心干及主枝延长枝均不剪。 第二年,中心干顶芽继续向上延伸,自顶芽附近抽生的2~3个枝条和上年一样留作第二层主枝,保持与第一层60-70cm间距,让其自然斜伸,但和第二层主枝错开,不使重叠。同时在第一层主枝上留l~2个侧生枝作副主枝,其余及早除去。第一主枝距主干不小于50cm。 第三年和第二年一样,选配第三层2个主枝和第二层主枝的l~2个副主枝,其余均抹除。在主枝、副主枝的先端,如见花蕾,应即摘除,以使其继续延伸生长。 第四年,在各主枝上培养副主枝,其它可进入正常修剪,如有必要可继续留好第四层。 2.2修剪 可周年进行,以9月中上旬修剪为主。 因枇杷萌芽力弱而成枝力强,因多进行疏剪长放,少进行短截、重短截。 主枝及亚主枝修剪:除顶芽延伸外,其侧芽常萌生3~5个新梢,应疏删细弱密技,留l~2个强壮侧枝。 结果枝的修剪:对于花过多的树,结合疏花,疏去或短截一部分结果枝,枇杷的结果枝宜不超过4-5年生。对过老而长的果枝可自基部删去,或于中部选有不定芽发生可能处回缩。 徒长枝从基部剪除。如在枝条稀疏的部位,可行短截,使自基部抽生新梢。 疏除枯枝、病虫枝、弱枝、交叉枝及过多、过密结果母枝等。 注意因为枇杷伤口愈合力差,伤口直径在1.5cm以上,剪截后很难愈合,往往要枯死一段,因此要加强大伤口的保护,将伤口削平,涂上保护剂。 3.疏花匀果 枇杷着花很多,花期又长,开花时花蜜分泌甚多消耗养分很可观,另开花结实过多,易产生严重的隔年结果现象,降低果实品质和树体抵抗力,所以必须采取疏花匀果措施。 3.1疏花、穗

枇杷树作文450字优秀作文

枇杷树作文450字 篇一:我家门前的枇杷树 我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它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如同一位永远年轻的仙女。 冬天,枇杷树上开了许多淡黄色的小花。它虽然没有没有玫瑰的娇艳,但它的清香却沁人心脾,好像一位娇滴滴的喷了香水的少女。 春姑娘来了,我家门前的枇杷树长得十分茂盛,碧绿的叶子都快遮住天空了,如同一把遮天大伞。枇杷叶边上有许多锯齿状的小刺。告诉你,枇杷叶就如同一把碧绿的琵琶,它的反面长着一层棕色的绒毛,仿佛是给琵琶垫了毛绒绒的小被子。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绿叶中藏着一个个青中带黄的小枇杷果。我忍不住摘了一个来解解馋。啊!真是酸掉牙了!我咧着嘴喊道。我想:等到六、七月时,枇杷果像一盏盏小灯笼似的挂在枇杷树上,那可不是金果压枝,灿若群星嘛。 我经常听说枇杷是果中之王,便问爷爷是怎么回事。原来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呢!枇杷全身都是宝,树梗可以用来做中药;树叶可以清热、治胃病;果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对儿童的发育可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要多吃点哦! 关于枇杷的诗有苏东坡的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还有郭沫若的《白花齐放》等。 我爱我家门前的枇杷树。 篇二:校园里的枇杷树 我喜欢校园里的枇杷树,它是我们的避暑小山庄。夏天,枇杷树长得枝叶繁茂,我和同学们上完体育课,就喜欢坐在树荫下休息、乘凉;课间十分钟,我们忍不住要偷偷溜到枇杷树下去玩耍、捉迷藏,虽然心里怕怕得,但是可开心啦! 我喜欢校园里的枇杷树,它给我们带来酸甜可口的枇杷果。春天的时候,枇杷的果子圆圆的、青青的,还穿着毛绒绒的白色外套,煞是惹人喜爱。到了夏天,枇杷果渐渐成熟了,换上了金黄金黄的外套,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小灯笼挂在树上,让人看了直流口水。还好学校会把枇杷分到每个班尝味道,不然真想偷偷的摘一个。枇杷中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B、C等营养,果肉晶莹剔透,轻轻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果汁在嘴里涌动,真甜啊! 我喜欢校园里的枇杷树,它能帮助病人减少痛苦。枇杷的叶子是深绿色,两端像小船一样微微翘起,别看它长得普普通通,可是治疗咽炎的灵药。有一次,奶奶的孝喘发作了,出院后,爸爸买了枇杷膏给奶奶吃,奶奶吃了后一直在说,喉咙舒服多了,效果真好啊! 我喜欢校园里的枇杷树,它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枇杷树生命力顽强,几十年风吹雨打,依然挺直了腰板,纹丝不动,不易变形,真是难得的好材料! 我喜欢校园里的枇杷树,他四季常青,朴实无华。 篇三:枇杷树 冬天,许多树的叶子凋落来了,但它,却与松树为伍,与广玉兰为伍,装点着自然。它就是枇杷树。 枇杷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它的花瓣呈白色,花朵总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它的花没有迎春花那样惹人喜爱,也没有枇杷月季花那样鲜艳美丽的色彩,更没有腊梅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但它是唯一一个在寒冷的冬季开花店的果树。

毛竹种植技术

毛竹种植技术 一、经济价值 毛竹又称楠竹。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2000公斤。我国劳动人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用竹编制竹器等的习惯和经验,用竹子造房在我国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毛竹被广泛用来架设工棚和脚手架;毛竹还是造纸和人造丝的优良原料;竹材劈成的薄篾可编制成很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竹杆、竹片可制成竹床、竹椅及通风保健席等;近年来,竹胶合板的开拓制品更具市场引力。此外,竹枝、竹鞭、竹箨、竹根、竹兜等都可加工成很具经济价值的竹工艺品。毛竹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的传统佳肴,且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制成的各种笋干、笋罐头已畅销国内外。故毛竹具有很大的国际、国内市场潜力。毛竹鞭根发达,纵横交错,栽植在江堤、湖岸有固土防冲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挺拨秀丽,是绿化祖国的优良树种。 二、生物学特性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但其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乔木树种,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毛竹不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长和秆的反向地性生长,而且具有鞭(地下茎)的横向地性起伏生长。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没有次生生长,竹鞭具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40厘米的范围,每节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或发育成新的竹鞭。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每年夏末秋初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初冬笋体肥大,笋壳(箨)呈黄色,被有绒毛,称冬笋。 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在土内处于休眠状态,到了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春笋的笋壳为紫褐色,有黑色斑点,满生粗毛。春笋中一些生长健壮的,经过竹笋一幼竹40一50天的生长过程后,竹秆上部开始抽枝展叶而成为新竹。新竹第二年春全株换叶一次,以后每二年换叶一次,每换叶一次称为一“度”。新竹经过2--5年生理代谢,抽鞭发笋能力强、竹秆材质处于增进期的幼一壮龄竹阶段;再经过6--8年的竹秆材质生长达到力学强度稳定的中龄竹阶段;9年以上的竹将出现生活力衰退的下降趋势,进入老龄竹阶段。故在毛竹林培育上,应留养幼一壮龄竹,砍伐中、老龄竹。 毛竹也会开花结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熟衰老的象征。毛竹开化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开花一般持续3--5年。毛竹开花是竹林生产上的巨大威协,应设法防止(控制措施见“毛竹用材林培育技术”)。 三、适生环境要求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

移植白玉兰大树的种植技术

移植白玉兰大树的种植技术 白玉兰属于木兰科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 最高可达25米,径粗达200厘米,树冠年少时成狭卵形,成熟的大树则呈现宽卵或松散广卵的形状, 大树主干明显,树体雄浑壮实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树体较小巧,然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白玉兰在园林应用中极富情趣,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可体现古雅之趣;在风景游览区则亦可单独种植,可表现粗犷、纯朴之风格。故无论从哪方面讲,白玉兰都是园林植物造景中非常优秀的植物品种之一。 白玉兰虽然是优秀的园林造景植物素材,但问题也随之即来。白玉兰的生长比较缓慢,如果在园林中栽植树苗,要达到园林风景预期的景观效果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所以有时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达到比较满意的园林景观,就不得不对白玉兰大树进行移植,而进行大树移植有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移植后的大树存活率太低,因此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怎样提高白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这个问题,作为园林专业实习生,笔者特意到了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附属富韵竹园培养基地请教了那儿工作的园艺人员。 听了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先生以及九富韵竹园培养基地场长林先生的讲解后,笔者对怎么提高白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的问题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现特将资料整理如下。 (一)进行白玉兰的移植首先应注意的是大树的选择和移植的时间季节问题。对白玉兰的选择就是要在地势平坦且周围适当开阔之处的杂木林地或人工林中选择树干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冠丰满,树干上有新芽、新梢,有新生枝条的、再生能力相对来说强一些的白玉兰树种进行移植;移植的季节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时间,就广州来说,白玉兰移植的最佳时间是此年11月份到来年1月份,且在这段时间里,白玉兰进行土球打包以及根部修剪又分为三个阶。 第一阶段。在原产地白玉兰树选好后,根据树木的胸径以及当地的土壤条件确定土球的大小和高度。一般来说20cm的树木胸径可以配用1.2m直径的土球大小,或根据此比例对土球大小作相应的增减。此时对白玉兰根部顺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进行杂根的修剪,然后用透气的纤维丝网把土球以及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杂根包捆起来,放入已经挖好的土坑中埋入些许土壤,铺成薄薄的一层,然后浇水培育。 第二阶段。一个月以后对白玉兰进行第二次修剪,打开透气的纤维丝网,对白玉兰根部顺从前后方向(如果上次修剪的是前后方向,那此时修剪的是左右方向)进行杂根修剪,修剪完毕后,继续用纤维丝网包捆起来,继续培育一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使白玉兰因一次性修剪过多杂根而导致失水干枯而死亡,同时也是对所选树的重生能力的一种考验。 第三阶段。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精心养护后,等待白玉兰新芽以及新梢长得更加茂盛时,就证明白玉兰已经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样经过严格筛选的白玉兰便可装载运输了。 (二)进行白玉兰的移植其次要注意的是装载、运输以及栽植方面的问题。 1:白玉兰装载之前如果白玉兰的树叶非常茂盛的话,应该对白玉兰树叶进行适当的修剪,这样做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所蒸发的水分从而避免白玉兰因缺水干枯而死。 2:土球的包装。土球修成圆形之后,应该立即用预先准备好的湿润的草包将土球围住,并用湿润的草绳横腰绕, 7-10圈,捆紧。 3:白玉兰的装载。大树运输前,先计算土球和大树的重量,以便安排相应的起吊工具和运输车辆。用吊车吊苗的时候,钢丝绳与土球接触面放1寸厚的木块,以防止土球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松散。 4:白玉兰的栽植。采用堆土种植法,在预先指定的地点栽培移植过来的白玉兰树,在已经挖好的坑底部先施适量基肥,坑的直径大小要比土球直径大30—40cm,深度比土球高

枇杷栽培技术

琵琶栽培技术 琵琶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优质的琵琶果大,核少,皮色橙红洁亮,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清热、润肺、止咳、健胃等功效。近年来,优质的琵琶悄悄地进入了高档水果市场,不但售价高,销路也很大。种植琵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栽培条件: 1、温度: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进行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17℃,且无严寒天气。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滞缓而不良,果实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温,很容易产生日灼伤害,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2、土壤: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枇杷种植宜选择平整,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历年耕种的高产旱地,以土壤pH6.0为最适宜,选地必须考虑水源,保证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果园能灌溉,交通和运输方便。不宜选用地势低平容易积水的土地。种植前要全面深耕30cm以上。 3、栽植时间:有灌溉条件宜在2~3月份种植;没有灌溉条件的应在6月中旬(雨季初期)种植。气候温暖,枇杷树生长快,种植密度宜为60~70株/亩,株行距密度为3m×4m或3m×3.5m,定植3年后可瓜果,一定年限后实行间伐,有利于管理和获得早期丰产。 4、种植方法:在种植前一年的9~10月份,趁土壤湿润开挖深60cm、口宽80cm、底宽70cm的定植坑,同时把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每定植坑施入30kg 农家肥或糖泥、0.8kg钙镁磷肥作底肥,与表土混合后施入植穴,再将原底土全部回填。回填工作必须在种植枇杷苗2个月前结束,以使基肥充分腐熟、填土沉实。移栽苗应选无病虫、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嫁接口粗度要在lc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接口以上45~50cm(最好是分枝的)。种植时,苗株根颈部应以地面平齐,不能过深,应剪去部分叶片、嫩枝,以减少蒸发。种植时让细土和根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