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合集下载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物理改性中的热处理和球磨是两大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热处理可以改变粉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从而影响其性能。

比如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在粉体表面形成高熵合金、氧化层等,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球磨作为一种粗糙化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粉体表面形貌提高其活性。

通过改变球磨参数,甚至可以将一种粉体转变为另一种具有完全不同性能的粉体。

化学改性方法中,溶剂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环保、能源及催化剂等。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来改变粉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进而达到优化粉体性能的目的。

化学气相沉积(CVD)这种技术已成功地用于粉体表面的加工改性,能显著改善包括磁性、电性、光学性、催化性在内的多种性能。

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也是现阶段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其中化学吸附主要通过在粉体表面吸附不同的化学物质来调整其性能,而化学反应则可以在粉体表面制备复合薄膜,提高其功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粉体表面改性不仅影响粉体的性能,也会影响到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因此,在粉体表面改性研究中,除了追求性能优化,还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改性后的粉体既具有良好性能,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近的研究还向生物改性方向发展,如通过酶催化,生物胶凝等方式对粉体进行改性,让粉体获得新的功能和特性。

还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组合方式对粉体进行多重改性,使粉体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优越性能。

总的来说,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粉体的复杂性,粉体表面改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改性机制的解析、改性效果的稳定性及改性方法的绿色化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持续深入,不断探索更有效、更经济、更环保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让这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及改性剂的选择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及改性剂的选择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及改性剂的选择
虽然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因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异,但总的目的是通过粉体改性剂改善或提高粉体材料的应用性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以满足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或者新产品开发的需要。

无机粉体改性的目的是什么呢
1.使无机矿物填料由一般增量填料变为功能性填料;
2.提高涂料或油漆中颜料的分散性并改善涂料的光泽、着色力、遮盖力和耐候性、耐热性和保色性等;
3.在无机/无机复合粉料中,提高无机组分,特别是小比例无机组分在大比例无机组分中的分散性,如陶瓷颜料和多相陶瓷材料;
4.通过对层状粉体进行插层改性,制备新型的层间插层矿物材料;
5.对于吸附和催化材料,提高其吸附和催化活性以及选择性、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性能
6.超细和纳米粉体制备中的抗团聚;
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
1.表面或界面性质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
2.表面或界面与表面改性剂或者处理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型
3.各种表面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或者理论基础,包括表面改性处理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和化学计算等。

【精品文章】改头换尾:一文了解中药粉体改性技术

【精品文章】改头换尾:一文了解中药粉体改性技术

改头换尾:一文了解中药粉体改性技术
 数千年以来,中药因其含有生物活性部位或活性化学组分,一直为国民的防病治病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色的重要部分。

但是,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简单归功于其化学组成,还与其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其中,由于中药粉体的理化性质复杂,因此常以无定形粉末的形式存在,大多表现出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性大、润湿性差等不良物理特性,影响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和疗效。

因此为了改善中药的使用状况,中药粉体改性技术应运而生。

 中药粉体改性技术的分类
 粉体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粉体粒子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变粉体物理化学性质,以改善中药粉体的不良特性。

方法包括:根据制剂处方优化前处理工艺、减小粉体粒度、制颗粒、粒子改性等,粒子改性可以通过微囊化、包衣、包覆、中药粒子设计等技术实现。

 1、优化前处理工艺
 优化前处理工艺包括精制中药提取液和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

前者是通过大孔树脂、膜分离、吸附澄清等精制技术来富集有效成分;后者则是根据不同中药提取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

 2、减小粉体粒度
 ①微粉化技术。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1)TiCl4水解 (2)Ti(OH)4沉淀包覆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实验室改性装置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沉淀包覆改性原理 硅灰石表面无机改性
纳米碳酸钙/硅灰石
纳米硅酸铝/硅灰石
已经在造纸、塑料(PP、PA6)工业中应用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优点: 1. 兼具吸附捕捉性能与光催化降解性能 2. 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光透性 3. 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都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而且稳定
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好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TEM剖面分析 包覆层厚度为200-300 nm
A
B
0.9μm
250 nm
40 nm
0.6μm
影响粉体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效果的因素
表面改性剂的配方:
--品种:选择能够化学吸附的改性剂;根据用途来选择(如 塑料、橡胶、油性涂料选亲油型;电缆绝缘考虑介电性能及 电阻率;水性涂料选亲水性);避免改性剂造成体系中其他 组分功能的失效;改性剂分解温度高于加工温度;考虑改性 剂水溶性决定改性工艺;价格和环境因素也要考虑。
影响因素:(1)粉体的表面性质;(2)表面改性剂的配 方;(3)表面改性工艺(4)表面改性设备等。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影响粉体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效果的因素
粉体的表面性质: --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则改性剂用量大; --表面能:较大的会团聚,需事先解聚; --表面官能团:决定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如:硅烷偶
粉体改性方法与工艺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
应用于临江保健木业公 司木制百叶窗:经中国 建筑材料环境检测中心 检测,用量5-8 g/m2, 24 h甲醛去除率达到 75 %以上。

粉体表面改性

粉体表面改性
体通入微波等离子体反应器对TiO2
粉末进行表
面改性,推测在CH4
和H2
的共同作用下TiO2

面将形成Ti-C-O结构,使其导电性与TiC类
似。Yamada等〔12〕先后用Ar和N2
等离子体改性
处理TiO2
膜,在通入N2
之前首先进行Ar处理以
除去吸附在TiO2
表面的水分子、清洁表面,最后
得到的掺氮TiO2
不同,得到的涂层组成也会不同。文献〔23-24〕中还指
出,经无机表面沉积改性以后,粉体的性能提高了,
在基体中分散性较好。章金兵〔25〕用液相沉积法对
纳米ZnO/TiO2
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粉体表面存
在致密的Al2O3
膜,产物经充分分散后在有机介质
或水中的稳定时间明显提高,紫外线透过率则由改
性前的大于8.5%降低到小于7%。
粉体表面改性
前言:粉体是无数个细小固体粒子集合体的总称。根据固体粒子的尺寸不同可以将固体粒子分为颗粒、微米颗粒、亚微米颗粒、超微颗粒、纳米颗粒。通常粉体是尺度界于10-9m到10-3m范围的颗粒。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相应的各种性质也随着尺寸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小尺寸颗粒有如下几个特征:
1.比表面积增大促进溶解性和物质活性的提高,易于反应处理。
粉体的团聚现象减少了,分散性提高
了,并且改性后的纳米SiO2
粉体与有机基体聚氨
酯弹性体( PUE)的相容性增强了,PUE材料的力学
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能同时达到增强增韧的效
果。余江涛等〔9〕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钛白粉
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粉体的疏水性有所改善,其中
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硬脂酸的复配体系其接
向排列,使其表面性质或界面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摘要: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然而,其应用受制于表面性质和功能性的限制。

因此,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了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功能化策略以及应用前景。

一、引言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表面性质和功能性的限制制约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面改性方法1. 化学改性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在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表面引入新的官能团,改变其表面性质。

例如,利用硅烷偶联剂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引入羟基或氨基等新的官能团。

2. 物理改性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对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如静电喷涂、电子束辐照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形貌、结构和疏水性等性质。

三、功能化策略1. 介孔化改性:将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转化为介孔结构,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这可以提高颗粒材料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扩展其应用领域。

2. 纳米包埋改性:利用纳米材料对大颗粒球形粉体进行包埋改性,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光学、磁性、阻尼等性质,拓宽其应用范围。

3. 功能分子修饰:将功能性分子修饰到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表面,可以赋予颗粒特定的化学、生物活性。

例如,将荧光染料修饰到颗粒表面,可以用于生物荧光成像。

四、研究进展1. 表面改性与应用: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经过表面改性后,可以应用于催化、传感、吸附等领域。

例如,改性后的颗粒材料可以用于高效催化反应,实现废水处理和有机合成。

2. 功能化与应用:通过功能化策略,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可以具备特定的功能,如生物活性、磁性等。

这些功能化颗粒材料能够应用于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

五、应用前景与展望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为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未来,随着表面改性技术和功能化策略的不断发展,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方面的应用

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方面的应用

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方面的应用1研究背景无机粉体一般为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容易发生团聚,难以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影响添加效果。

无机粉体的表面性质和聚合物有机体系相差甚远,这也使得无机粉体不能很好的分散到材料中。

因此,当无机粉体添加到高聚物复合材料时,首先要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粒子表面有机化,改善其亲油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增强界面结合能力,从而发挥无机粉体的功能[1]。

2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的方法表面改性是用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需要有目的的改变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表面性质发生变化,以满足材料、工艺或技术发展的需要。

2.1 物理涂覆改性物理涂覆改性即表面包覆改性,当无机粉体和改性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时,由于搅拌的作用,改性剂通过静电引力或范德华力吸附在粉体表面,从而形成单层或多层包覆。

与化学包覆改性不同的是,改性后改性剂与粒子表面无化学反应。

由于包覆层的存在,粒子间产生了空间位阻斥力,对其再团聚起到了减弱或屏蔽的作用。

该法几乎适用于所有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

用于物理涂覆改性的改性剂主要有表面活性剂、超分散剂等[2]。

无机粉体经过物理涂覆后,其分散性、与有机体的相容性均显著提高[3]。

2.2 化学包覆改性化学包覆改性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利用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和粉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从而包裹在无机粉体的表面。

化学包覆方法是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一般采用湿法工艺。

具体方法有多种。

如溶胶-凝胶法,此法不仅可以用于超细粉体的包覆,还可以用于制备超细粉体;非均相凝聚法是先加入分散剂将两种物质分散,通过调节pH值或加入表面活性剂等使包覆颗粒和被包覆颗粒所带的电荷相反,然后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单层包覆;表面接枝聚合包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高分子材料连接到无机粒子表面上,该法的特点是最终接枝包覆在改性主体的聚合物改性剂是在改性过程中同时合成的。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涂敷改性(冷法、热法) 石英砂涂敷树脂,提高铸造时粘结性 表面化学改性(主要方法) 颗粒表面性质、改性剂种类、用量用法 及工艺设备与操作条件 沉淀反应改性(钛白、云母) 机械化学改性 高能改性、酸碱处理等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高速混合(捏和)机 HYB高速气流冲击式粉体表面处理机 (东京理科大学、奈良机械制作所) 球磨机、砂磨机 液相表面处理 喷雾表面处理
超分散剂的吸附形态
超分散剂在强极性 表面的单点化学吸附
超分散剂在弱极性 表面的多点氢键吸附
超分散剂通过表面增 效剂在非极性表面吸附
超分散剂作用机理示意图
锚固基团
颗粒
颗粒
溶剂化链
超分散剂的吸附性能
Rehacek方法
Xap
MaCa
Xap Mo(Co Ce) X MoCo ( Mo X Xsolv)Ce Ma X Xsolv Ca X / Ma Xap Ma (Ca Ce) Ma / ( s )

CH-5使用方法
将研磨基料的树脂浓度降低至30-40% 在基料中尽量少使用胶质油或胶凝剂 在用基料调制油墨时多补充上述物质 由于CH-5降低基料粘度,故可提高颜 料含量,减少溶剂用量,改善油墨干燥 性能

热固型/单张纸型研磨基料配方
RUBINE / Ca 4B TONER 36 PHTHALOCYANINE BLUE DIARYLIDE YELLOW CARBON BLACK GRINDING VEHICLE 48 ALKYD RESIN 8 CH-5 HYPERDISPERSANT CH-11B HYPERDISPERSANT CH-22 HYPERDISPERSANT ANTIOXIDANT 2 ALIPHATIC DISTILLATE 6 50 36 50 28 26 8 4 52 9 33 9 3.75 1.25 3 65 5 40 49 5 3 1 2 40 53 5 50 33 5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 > 羧 酸 > 醇 > 苯 酚 ; 中 性 表 面 时 ( Al2O3 、 Fe2O3) 等,羧酸>胺>苯酚>醇;碱性表面时( MgO 、 CaO),羧酸>苯酚>胺>醇。 --含水量:象陶土、滑石粉等表面含水量较大的矿物,不 适合用单烷氧基型而适合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而单烷氧
影响粉体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效果的因素
备方法如下:将一定量的硅藻土、水、少量盐酸配制悬浮
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依次加入 TiCl4 溶液、硫酸铵水溶 液、碳酸铵溶液进行沉淀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过滤、干 燥、煅烧,即得到 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请写出 TiCl4的 水解反应式,并试写出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有机膨润土
3.5 粉体颗粒插层改性
膨润土 插层改性
季铵盐阳离 子在蒙脱石 层间的排列 方式示意图
3.5 粉体颗粒插层改性

粘土层间化合物制备方法: 物理插层(聚合物直接插层)—— 聚合物直接吸附插层、聚合物溶液插层、聚合物溶融插层 化学插层—— 单体插层聚合(单体插层加成聚合、单体插层缩合聚合)、 聚合物预聚体插层(聚合物预聚体插层交联固化)


表面改性工艺
4干燥与表面改性合二为一工艺

通过在粉体干燥过程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在湿粉体脱水的 同时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改性 优点:可以简化工艺


问题 : 干燥温度一般在 200°C 以上,干燥过程中加入的 较低沸点改性剂可能被分解或蒸发;若在干燥后出料前 加入改性剂,则作用时间较短
表面改性方法和工艺的选择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
应用于临江保健木业公 司木制百叶窗:经中国 建筑材料环境检测中心 检测,用量5-8 g/m2, 24 h甲醛去除率达到 75 %以上。
粉煤灰微珠表面无机包覆改性

粉煤灰微珠表面离子溅射等方法镀镍、铜、银及 TiO2 、碳 酸钙、硅酸铝等包覆膜
粉煤灰微珠


3.4 物理涂覆

利用高聚物或树脂等表面改性剂对粉体表面进行物理处理 而达到表面改性的工艺方法。是一种对粉体表面进行简单 改性的工艺。
如:树脂涂敷石英沙:提高精细铸造沙的粘结性、抗开裂性!

(1)冷法:粉状树脂+沙+溶剂→混碾→干燥→筛分 (2)热法:石英沙加热(140~160℃)+树脂→混沙机 +乌洛托品(壳模形成时使树脂固化) → 激冷
影响粉体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效果的因素

表面改性设备: 在表面改性剂配方和表面改性工艺确定的情况下,表面改 性设备就成为影响粉体表面化学包覆改性的关键因素。 表面改性设备性能的优劣,关键在于以下基本工艺特性: 对粉体及表面改性剂的分散性。 使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的接触或作用的机会。 改性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可调性。 单位产品能耗和磨耗。 环保性能(粉尘污染)。 设备的运转状态。
实验室改性装置
沉淀包覆改性原理
硅灰石表面无机改性
纳米碳酸钙/硅灰石
纳米硅酸铝/硅灰石
已经在造纸、塑料(PP、PA6)工业中应用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优点: 1. 兼具吸附捕捉性能与光催化降解性能 2. 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光透性 3. 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都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而且稳定 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2 沉淀反应
利用沉淀反应, 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 ,

以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如光泽、着色力、遮盖力、
保色性、耐候性、电、磁、热性和体相性质等目的

一般采用湿法工艺。影响因素主要有浆液的pH、浓度、 反应温度和时间,颗粒粒度、形状及后续处理工序( 洗 涤、脱水、干燥或焙烧)等。其中pH及温度、浓度因直 接影响无机改性剂在溶液中的水解产物,是最重要的影 响因素之一
+硬脂
酸钙(防结块) →出沙→破碎→筛分→产品

主要影响因素:颗粒的粒度、形状、比表面积、孔隙率、涂 敷剂的种类、用量、用法、涂敷处理工艺等。
--实验表明:无孔隙的高密度球形颗粒的涂敷效果最好
3.4 物理涂覆

对于球形颗粒,涂覆层的厚度 t 与涂覆层的质量分数 x ,颗粒的直径 r1 、 颗粒密度r1、涂覆层的密度r2以及颗粒的质量分数(1-x)有关,其关 系式为: 1 3 3 3 1 1 1 1 2
表面改性工艺
3粉碎与表面改性合二为一工艺

通过在机械粉碎过程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在粒度减小的同 时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改性
优点 : 可以简化工艺,某些表面改性剂可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粉碎效率 缺点 : 温度难以控制,局部的过高温升可能破坏改性剂 的分子结构。此外,由于粉碎过程中颗粒不断被粉碎、 产生新表面,颗粒包覆不均匀
硅酸铝包覆改性的粉煤灰微珠
3.3 机械化学

利用超细粉碎及其它强烈机械作用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构、化学吸附和反应活 性(增加表面活性点或活性基团)等 对粉体物料进行机械激活的设备:各种类型的球磨机(筒式 球磨、行星球磨、振动球磨、离心磨、搅拌球磨机等)、 气流磨及高速机械冲击式磨机等 影响机械激活作用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粉碎设备类型、 机械作用方式、粉碎环境 ( 干、湿、添加剂 ) 、机械力作用 时间以及粉体的粒度和比表面积等。
xr r t r -r (1 - x) r

对于非球形颗粒可用下式估算涂覆层厚度t

xr3 r 1 t 3 1 x r 2 式中r —颗粒(内核)的当量球体直径
3
3.4 物理涂覆
3.5 粉体颗粒插层改性

插层改性是指利用层状结构的粉体颗粒晶体层之间结合力 较弱(如分子键或范德华键)和存在可交换阳离子等特性,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或化学反应改变粉体的界面性质和其它 性质的改性方法。 用于插层改性的粉体一般来说具有层状或似层状晶体结构, 如蒙脱土、高岭土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或黏土矿物以 及石墨等。用于插层改性的改性剂大多为有机物,也有无 机物。


表面改性工艺
1干法工艺
• 干法改性工艺是粉体在干态下或干燥后在改性设备中 进行强烈机械分散,同时添加配置好的表面改性剂在一 定温度下进行表面改性的工艺 • 干法改性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有机表面改性剂,特 别是非水溶性的各种表面改性剂的物理或化学包覆改 性
• 表面改性剂的分散和表面包覆的均匀性取决于表面改 性设备

表面改性剂的配方:
--品种:选择能够化学吸附的改性剂;根据用途来选择(如 塑料、橡胶、油性涂料选亲油型;电缆绝缘考虑介电性能 及电阻率;水性涂料选亲水性);避免改性剂造成体系中 其他组分功能的失效;改性剂分解温度高于加工温度;考 虑改性剂水溶性决定改性工艺;价格和环境因素也要考虑。
--用量:理论上在颗粒表面达到单分子层吸附所需的用量为 最佳用量,实际上最佳用量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对于湿法 改性实际用量要大于达到单分子层吸附所需的量。
表面改性工艺
2 湿法工艺
• 湿法改性工艺是在一定固液比的浆料中添加配置好的 表面改性剂,在机械搅拌分散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表面 改性的工艺 • 适用于各种可水溶 / 水解的有机表面改性剂、无机表 面改性剂(沉淀反应包膜)。
• 具有表面改性剂分散较好、表面包覆较均匀等特点, 但要后续干燥作业,因此,特别适用于前段为湿式制粉 作业而后又需要干燥的场合
沉淀包覆改性原理

以二价金属离子(用 Me+2 表示)为例,在分散有粉体的浆 料体系中,存在以下几种反应:

(1)水解:
其中Me(OH)2(S)为固态金属氢氧化物
沉淀包覆改性原理

(2)与粉体表面的反应:设SOH代表颗粒表面
沉淀包覆改性原理

无机颗粒(SiO2)表面沉淀包覆TiO2
(1)TiCl4水解 (2)Ti(OH)4沉淀包覆
选择依据:

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和要求 粉体的特性 粉体制备工艺 表面改性剂的品种(性质)和用法




举例:纳米TiO2/硅藻土
思考题: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研究多孔无机矿料作为 载体负载纳米TiO2制成载体复合型光催化材料以达到实用 目的。


常用水解沉淀的方法制备 TiO2/ 硅藻土复合材料,具体制
--使用方法:配制(先水解)、添加(均匀充分接触)及加 药顺序(先加化学吸附的)。
影响粉体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效果的因素

表面改性工艺: 表面改性剂的特性,如水溶性、水解性、沸点或分解温度 等;

前段粉碎或粉体制备作业是湿法还是干法?如果是湿法作 业可考虑采用湿法改性工艺;

改性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3.6 高能表面改性及其他方法

高能改性:利用紫外线、红外线、电晕放电和等离子体照 射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酸碱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CVD)


物理沉积(PVD)等
3.6 高能表面改性及其他方法

复合改性 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粉体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如 机械化学与化学包覆的复合、沉淀反应与化学包覆的复合, 高能辐射与表面包覆的复合等等。 机械化学与表面包覆处理是在粉碎过程中添加表面改性剂, 使颗粒在丽都减小的过程中达到表面有机化学包覆改性。 沉淀反应与表面包覆处理是在沉淀包膜改性之后再进行表 面化学包覆。



TEM剖面分析
包覆层厚度为200-300 nm
A
B
0.9μm
250 nm
40 nm
0.6μm
0.9μm
硅藻土表面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
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