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习题

环评习题
环评习题

?

例:某厂共有两个污水排放口。第一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400t ,COD 平均浓度300 mg/L ;第二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500t ,COD 平均浓度120 mg/L ,该厂全年连续工作,求该厂全年COD 排放量。

解:

①该厂全年工作时间t =365×24=8760(h ) ②COD =(400t/h ×300mg/L+500t/h ×120mg/L )×8760h =(400m3/h ×300mg/L+500m3/h ×120×mg/L )×103×8760h ×10-9 =1576.8t /a

某地3个工厂的废水中均含有COD 、SS 、挥发酚、六价铬这4种污染物,其监测数据、排放标准如下所示。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0.15 0.44 0.14 六价铬(mg/L )

0.007 0.003

0.017 挥发酚(mg/L ) 75

62 20

SS (mg/L ) 76 186 428 COD (mg/L ) 3.20 3.21 3.45 污水量 (万m 3/a ) 家用电器厂

农机厂 毛巾厂

0.5 0.5 30 100 排放标准 六价铬 挥发酚 SS COD 污染物

某地四个工厂的废气中均含有SO2、NOX 、TSP 、CO 污染物,其监测数据、排放标准(日平均值)如下所示。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

(1)工厂1、3的主要污染物;

(2)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排放标准

解:根据上述公式,求解各个工厂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结果如下:

?

某废水处理站采用二级处理工艺,进水量为10000m3/d ,COD 浓度为1500mg/L ;一级COD 去除率为80%,二级COD 去除率为70%。则该处理站外排COD 是( )

t/d。

某除尘系统,已知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气量为12000m3,含尘浓度为2200mg/m3,每小时收下的粉尘量为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为多少?某电厂监测烟气流量为200m3/h, 烟尘进治理设施前浓度为1200mg/m3, 排放浓度为300mg/m3, 年运转300d,20h/d,年用煤量为300t,煤含硫率为1.1%,无脱硫设施。

求:

(1)该电厂烟尘排放量是多少(kg/a)?

(2)该电厂烟尘去除量是多少(kg/a)?

(3)该电厂SO2排放量是多少(mg/s)?

(4)SO2排放浓度是多少(mg/m3)?

某工厂建一台燃煤锅炉,最大耗煤量1600kg/h,引风机风量为15000m3/h,全年用煤量4000t。煤的含硫量1.2%,SO2的排放标准1200mg/m3,请提出SO2总量控制建议。

提示:

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核算。解:SO2最大排放量(kg/h):1600kg/h×1.2%×2×80%=30.72kg/h

?SO2排放浓度:30.72kg/h×106/15000m3/h=2048mg/m3

?脱硫效率应大于

[(2048-1200)/2048]×100%=41.4%

?总量控制建议指标:4000t×1.2%×2×80%×(1-41.4%)=45t

某工厂建一台燃煤锅炉,最大耗煤量800kg/h,引风机风量为15000m3/h,全年用煤量4000t。煤的含硫量1.2%,SO2的排放标准1200mg/m3,请提出SO2总量控制建议。

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m3/d。项目循环水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某企业进行锅炉技术改造并增容,现有工程的SO2排放量为200t/a(无脱硫设备),改造后,SO2产生总量为240t/a,安装了脱硫设施后SO2最终排放量为80t/a,请问:“以新带老”削减量为()t/a。

解:

处理效率为(240-80)/240×100%=66.7%

“以新带老”削减量:200×66.7%=133.3t/a

技改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

?原有排水1200t/d,浓度180mg/L,技改扩建部分污水产生量2000t/d,回用1300t/d,浓度100mg/L。技改扩建完成后总的排水水质为100mg/L,求“以新带老”削减量和区域排放削减量。

?1、某企业,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9000t,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2000t,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为400t,生活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t,某污染物的排放量为4800t,则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的总量为多少t?

?

?某电镀企业每年用铬酸酐(CrO3)4t,其中约15%的铬沉淀在镀件上,约25%的铬以铬酸雾的形式排入大气,约有50%的铬从废水中流失,其余的损耗在镀槽上,则全年从废水排放的铬是多少t?(Cr:52)1.04

?

?某电镀企业用ZnCl2作原料,已知年耗100t,98%的锌进入电镀产品,1.9% 的锌进入固体废物,剩余的锌全部进入废水;废水排放量15000m3/a,废水中总锌的浓度为多少mg/L?(Zn:65.4,Cl:35.5)3.2mg/L

某化工企业年产400t柠檬黄,另外每年从废水中可回收4t产品,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所占比例为:铬酸铅(PbCrO4)占54.5%,硫酸铅(PbSO4)占37.5%,氢氧化铝[Al(OH)3]占8%。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六价铬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已知单位产品消耗的原料量为:铅(Pb)621kg/t,重铬酸钠(Na2Cr2O7)260kg/t,硝酸(HNO3)440kg/t。则该厂全年六价铬的排放量为()t。(已知:各元素的原子量为Cr=52,Pb=207,Na=23,O=16)

1)首先要分别计算铬在产品和原材料的换算值

?产品:铬/铬酸铅=52/(207+52+16×4)×100%=52/323=16.1%

?原料:铬/重铬酸钠=52×2/(23×2+52×2+16×7)×100%=104/262×100%=39.69% 2)原料中的六价铬重量

260×39.69%×400t×10-3=41.2776

产品中含有六价铬重量(铬酸铅占54.5%)

400t×54.5%×16.1%=35.098

3)回收的产品中六价铬的重量

4t×54.5%×16.1%=0.35098t

4)计算全年六价铬的实际排放量

41.2776-35.098-0.35098≈5.82862t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专业判断法

D.物理模拟法

E.数学模型法

F.遥感法

G.类比法

?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应给出()等项内容

A.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B.污染物分析

C.项目周围污染物的分布及源强

D.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E.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F.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时需要做哪些平衡?

A.物料平衡

B.水平衡

C.燃料平衡

D.特征污染物平衡

E.土石方平衡

工程分析的方法及其特点?

工程分析中总图布置方案的要求?

工程分析中环保措施内容?

工程分析时,采用类比法应注意什么?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应为()

A.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

B.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C.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

D.清洁的分析方法

?目前,环保部推出的清洁生产标准把清洁生产指标分为

A.国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B.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C.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D.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下列()在清洁生产分析中必须有定量指标?

A.产品指标

B.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C.污染物产生指标

D.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清洁生产指标选取原则包括()

A.一致性原则

B.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C.体现污染预防思想

D.容易量化、数据易得

E.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分析方法有()、分值评定法。

?清洁生产中污染物产生指标分为三类:(),()和废气产生指标。

?

?某废水处理站采用二级处理工艺,进水量为10000m3/d,COD浓度为1500mg/L;

一级COD去除率为80%,二级COD去除率为70%。

1.则该二级处理工艺共去除了多少COD(t/d)?

2.该二级处理工艺去除COD的效率是多少?

某厂有一台链条炉(烟尘占灰分量的80%),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用煤量为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25%,含硫率2%。

①该锅炉二氧化硫的产生量是?(mg/s)

②该锅炉烟尘的排放量是?(g/s)

某企业年排废水300万t,废水中COD浓度为450 mg/L,排入Ⅳ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50%,IV类水体COD浓度的排放标准200 mg/L。

?企业废水COD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 )t/a。

A.675

B.1 350

C.600

D.750

某企业年排废水600万t,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 mg/L,排入III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III类水体氨氮浓度的排放标准15 mg/L。

?企业废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 )t/a。

A.120

B.48

C.80

D.90

某工厂建一台燃煤锅炉,最大耗煤量800kg/h,引风机风量为15000m3/h,全年用煤量4000t。煤的含硫量1.2%,SO2的排放标准1200mg/m3,请提出该厂SO2年排放总量应控制在多少t以内?

?某新建铜冶炼项目

1.原料铜精矿含硫30%,年用量41×104t;补充燃料煤含硫0.5%,年用量1.54×104t,

年工作时间7500h。

2.熔炼炉产生的含SO2冶炼烟气经收尘、洗涤后,进入制酸系统制取硫酸,烟气量

为16×104m3/h,烟气含硫100g/m3。制酸系统为负压操作,总转化吸收率为99.7%。

3.制酸尾气烟气量19.2×104m3/h,经80m高烟囱排入大气。

4.原料干燥工序排出的废气由100m高烟囱排入大气,废气烟气量为20×104m3/h,

SO2浓度为800mg/m3。

5.对污酸及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年产生的硫酸钙渣(100%干基计)为8500t。年产

生的冶炼水淬渣中含硫总量为425t。硫酸钙渣和水淬渣以固废的形式排放。

6完善表中的内容(硫的物料平衡)

硫的回收利用率?

制酸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速率(kg/h)、排放浓度?(mg/m3)

该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t/a)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是()。ABDE

A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 建设项目的规模

D 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E 受纳污水水域对水质的要求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以下几类()。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酸和碱

D 重金属

E 热污染

按照对建设项目所排放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

A 复杂

B 一般

C 中等

D 简单

E 较复杂

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大河是指流量()。

?A、≥15m3/s B、≥50 m3/s

?C、≥150 m3/s D、≥200 m3/s

水体的规模大小判定:河流以平水期或多年()判定,湖泊以枯水期()及相应的()判定。

6.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Ⅳ类,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某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08020m3/d,向河流排放含BOD、COD等有机废水,该河段年平均流量778m3/s,Ⅲ类水域,确定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该项目污水排放应该执行几级标准?【解1】确定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⑴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08020m3/d>20000m3/d;

⑵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2,则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

⑶纳污河流年平均流量778m3/s,河流规模为大河;

⑷水质要求为Ⅲ类。

因此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一建设项目资料如下:

?项目建成后拟向附近一条流量为75m3/s的河流中排放污染物,

?且此河流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包括:温度接近于常温的冷却水、非持久性污染物以及碱性物质,?且需检测的水质项目为9个,

?污水排放量为4900m3/d,冷却水排放量为200m3/d。

那么请问:

1.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为几种?

2.此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如何?

3.此河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来分析,此地表水质为哪类水质?

4.此河流的规模大小?

5.此项目建成后,每日的污水排放量是多少?

6.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内陆水体)分析,此项目评价等级定为几级?

7.假如冷却水的温度提高到80℃,那么此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分别是多少?

此时评价等级定位几级?

某一热电站位于某一工业园区,厂区西隔一道路与河流A(Ⅲ类水体,多年平均流量16.6m3/s)相邻。冷却水排放量约5930m3/d,经预测,冷却水排放造成河流A周平均温升为2.2℃;一般废水排放量为449t/d,CODCr 210mg/L,处理达标后由厂内总排口排入西侧河流A。判断该项目地面水环境评价等级。

解答: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930+449=6379m3/d;

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2,则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

纳污河流年平均流量16.6m3/s,河流规模为中河;

水质要求为Ⅲ类。

因此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1.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进行哪几个时期调查?

2.一般情况,河口二级评价可只调查哪几个时期调查?

3.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三级评价可调查什么时期?

4.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期间的哪些时期?

5.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0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30m,水深4m,在

取样断面上应取几个水样?

6.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3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12m,在取样断面上应

取几条取样垂线?取几个水样?是否可以混合?

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55m,水深7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几个水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且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则取几个混合样?不预测混合过程段时取几个混合样?若评价等级为一级,取几个混合样

某项目,确定其评价范围为上游100m至排放口下游15km,项目废水排放口下游10km有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口,14km处附近有水文站,为评价该项目实施前后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在评价范围内至少应该在哪些位置布设几个现状监测断面?

9.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的原则是()。

A 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

B 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

C 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

D 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

在对有污水排放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水质环境现状调查选择的水质参数

应该包括()。

A 常规水质参数

B 所有水质参数

C 有毒性的水质参数

D 特征水质参数

E 一般水质参数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m3/h ,CODcr200mg/L ,石油类20mg/L ,氰化物10mg/L ,六价铬6 mg/L 。污水排入附近一条小河,河水流量为5000 m3/h ,对应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分别为CODcr10 mg/L ,石油类0.4 mg/L ,氰化物0.1 mg/L ,六价铬0.03 mg/L 。则根据ISE 计算结果,对水质参数进行排序。(注:河流执行Ⅳ类标准,CODcr20 mg/L ,石油类0.5 mg/L ,氰化物0.2 mg/L ,六价铬0.05mg/L 。)

计划在河边建一座工厂,该厂将以 2.83m3/s 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总溶解固体浓度为1300mg/L ,该河流平均流速u 为0.457m/s ,平均河宽B 为13.72m ,平均水深h 为0. 61m ,总溶解固体浓度为310mg/L ,问该工厂的废水排入河后,总溶解固体的浓度是否超标(标准为500mg/L )? 解:河流: Ch=310mg/L ,

Qh = v ×B ×h =0.457×13.72×0.61 = 3. 82 (m3/s) 废水: Cp = 1300mg/L, Qp = 2.83 (m3/s) 根据完全混合模型,混合后的浓度为:

结论:总溶解固体浓度超标。

一个改建的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流量Qp =0.15m3/s ,苯酚浓度为cp =30mg/L ,河流流量Qh =5.5m3/s ,流速u =0.3m/s, 苯酚背景浓度ch =30mg/L ,苯酚的衰减系数k =0.2d-1,纵向弥散系数Ex =10m2/s ,求排放点下游10km 处的苯酚浓度(①考虑弥散作用②不考虑弥散)

⑴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 处的浓度

⑵忽略纵向弥散时下游10km 处的浓度

)

/(73182.383.282

.331083.21300L mg Q Q Q C Q C C h p h h p p =+?+?=++=00.1530 5.530

30(/)0.15+5.5

p p h h p h C Q C Q C mg L Q Q +?+?===+)/(77.27]3.010)606024/2.0(411[102100003.0exp 302L m g C =???

?

???

?+-???=

由此可见,在稳态条件下,忽略弥散与考虑弥散的差异很小。

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为0.15m3/s ,苯酚浓度为30μg/L ,河水流量为5.5m3/s ,流速0.3m/s ,苯酚背景浓度为0.5μg/L ,苯酚的衰减系数为0.2d-1,纵向弥散系数为10m2/s 。求排放点下游10km 处的苯酚浓度(分别计算考虑纵向弥散和忽略纵向弥散两种情况下的苯酚浓度)。

河边拟建一座食品厂,污水排放量为0.22m3/s ,COD150mg/L ,该河流量为8.5m3/s ,

流速0.3m/s ,河流污水汇入断面COD 背景浓度8mg/L ,K=0.2/d ,假设污水进入河水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求排放点下游10km 处的COD 浓度。

河流水质预测一维稳态模式的适应条件是( )ABCD

A. 河流为恒定流动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D. 河流充分混合段

E. 持久性污染物

2. 河流水质预测完全混合模式的适应条件是( )ACDE

0.21000030exp 27.77(/)

864000.3mg L ???

=?= ????

A.河流为恒定流动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D.河流充分混合段

E.持久性污染物

F.混合过程段

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期。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预测什么时段的环境影响?

2. 当河流断面的宽深比大于等于多少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答: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这两个时段

答:20

3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最大弯曲系数小于等于多少时,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

4. 排入河流的点源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多少?

5.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答:1.3

答:两者之和

答: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有一条河段长4km,河段起点BOD5的浓度为38mg/L,河段末端BOD5的浓度为16mg/L,河段平均流速为1.5km/d,求该河段的耗氧系数K1为多少?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所示,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应采用()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

A.1、2 B.2、3 C.3、4 D .5、3

某河流为III类水体,CODCr现状浓度10mg/L。一个拟建项目排放废水后,将使CODCr 浓度提高到13mg/L。设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定还有一些拟建项目在附近兴建。按照水环境规划该河段自净能力允许利用率λ=0.6,问当地环保部门是否应批准该拟建项目的废水排放?

水温为15℃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 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标准指数评价,其指数为()。(根据GB3838-2002,II类水体溶解度标准为≥6mg/L)

?当DO j<DOs,溶解氧(DO)的标准指数:

S DO,j=10-9DO j / DOs

答案:3.25

?水温为15℃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 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标准指数评价,其指数为()。(根据GB3838-2002,III 类水体溶解度标准为≥5mg/L)

?当DO j≥DOs,溶解氧(DO)的标准指数:

S DO,j= ∣DOf-DO j∣/ (DO f -DO s)

答案:0.7(DOf=10)

1.某水样pH为13,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答案:3

S pH,j =(pH j -7.0) / (pHsu -7.0) pH j >7.0

=(13-7.0)/(9.0-7.0)=3

某公司拟在某工业园区内新建年产3万t黏胶纤维生产线,企业产生的污水全部进入厂内污水站,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水体,该段长江(属于大河)执

行地表水III类水体功能。项目年工作日300天,全天运转。COD总量控

制指标为200t/a。项目废水排放情况详见表1。

问题:

1.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哪些?

2.确定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3.废水要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

4.污水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的出水浓度应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5.污水处理站对COD的去除率应该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1. 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哪些?

答: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W1、W2、W3。W4为清净下水,可直接外排。

补充知识:

①污水排放量不包括:循环水、间接冷却水和含污染物极少的水。

②在环评中对所排放的废水各污染物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进行比

较,全部低于一级标准的,可作为净下水直接排放;高于一级标准的废水均

应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2、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该项目废水为W1、W2、W3,其总量为220m3/h,废水量为5280m3/d,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COD、硫化物、锌,其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

?纳污水体长江属于大规模地面水域,

?其地表水水质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标准,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

3. 废水要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

答(1)

求混合废水Zn的浓度:

175×130/(175+40+5)=103.4mg/L;

求混合废水S的浓度:

(40×56+175×12)/(175+40+5)=19.7mg/L;

(2) Zn的处理效率:(103.4-2.0) ×100% / 103.4=98%

S的处理效率:(19.7-1.0) ×100% / 19.73=95%

4. 污水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应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答:该项目污水处理站出水COD浓度为:

200×109/(220×24×300×103)=126.26mg/L。

5.污水处理站对COD的去除率应该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答:进水COD:(40×1850+175×400+5×400)/(40+175+5)=663.6mg/L。

出水:126.26mg/L。

去除率=(663.6-126.26)/663.6×100%=80.97%

某一河段,河水流量Q h =6.0m3/s,河流BOD5浓度C h =6.16mg/L,河面宽B=50.0m,平均水深h=1.2m,河水平均流速u =0.1m/s,水力坡度I=0.9 ‰。河流某一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流量Q p=19440m3/d,污染物BOD5浓度C p =81.4mg/L,河流的BOD衰减系数k 1=0.3/d,试计算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弥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断面处,污水中的BOD5浓度是多少?

【解】(1)计算混合过程段长度

?某工厂为一边长3km的正方形厂区,唯一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源位于厂区正中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最大落地浓度:PM10为0.40mg/m3,SO2为0.25mg/m3,D10%对于PM10是2000m,对于SO2是1800m。请根据大气导则判断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写出论证过程(标准见表)。

?某工厂为一边长10km的正方形厂区,唯一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源位于厂区正中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最大落地浓度,PM10为0.045mg/m3,SO2为0.25mg/m3,D10%对于PM10是6000m,对于SO2是4000m,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PM10:0.15mg/m3(日平均浓度),SO2:0.50mg/m3(小时平均浓度),请根据大气导则判断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写出论证过程。

项目所在地盛行东风,厂区西南偏南1.5km处有一居民区,排放的污染物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出现在下风向500m处,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问现状监测时如何布点?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A.厂界

B.污染源中心点

C.污染源边界

D.厂区中心点

?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区域是指以()为起点的控制范围

A.厂界

B.污染源中心点

C.污染源边界

D.厂区中心点

某厂一锅炉的SO2 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几何高度为30 米,已知烟羽的抬升高度为15 米。计算弱不稳定度、地面风速2m/s 情况下,距源下风向500 米处SO2 地面轴线浓度(mg/m3)。(提示:下风向500 米处:δy=100m,δz=90m,风廓线指数P=0.2)

?某工厂烟囱有效高度为50m,SO2排放量120kg/h,排口风速4.0m/s,求SO2最大落地浓度(P1=40)。

?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区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

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浓度分别为()。

A.0.3,0.4

B.0.35,0.45

C.0.35,0.4

D.0.28,0.38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oi×100%,其中Coi在一般情况下选用GB3095中第i类污染物的()

A.年平均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B.日平均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C.1h平均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D.1h平均时间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oi×100%,如果Coi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oi可取()

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

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D10%为3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B二级

C三级D一级或二级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3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三级D一级或二级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2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

A.小于2km

B.小于5km

C.小于6km

?某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

A.以6km为直径的圆

B.以12km为边长的矩形

C.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

?某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

A.以26km为半径的圆

B.以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50km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矩形区域

?某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

A.以2km为半径的圆

B. 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4km矩形区域

D.边长4km矩形区域

?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

A.冬季、春季

B.秋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据实际情况确定

?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天有效数据。

A4 B5

C6 D7

?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评价要求的,可()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C.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D.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确定。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某拟建厂位于特定工业区,通过1根高60m的烟囱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PM10,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分别为0.07mg/m3、0.036mg/m3,SO2、PM10的质量标准如下(单位mg/m3)

1.在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时需要计算()、()

2.SO2、PM10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分别为()、()

3.只考虑S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该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4.只考虑PM10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该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5.按SO2、PM10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综合考虑,该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6.如果需要确定评价等级及范围,上述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试提出计

算要求。

?城市,SO2排放速率为22667mg/s,烟囱高度80米,抬升高度70米,10米处风速

1.5m/s,求强不稳定条件下SO2最大落地浓度. (已知P1取1.0,强不稳定条件下

风速廓线指数p=0.1)

某厂使用硫含量为1.59%的煤,其年用量为2000 t ,烟囱的有效高度为25m,烟囱的出口处风速为2.5m/s,试计算在D稳定度下,距离该厂烟囱1000米的某一环境敏感点SO2的地面轴线浓度?(已知在D稳定度下1000m处的水平方向扩散参数为156m,垂直方向扩散参数为109m)

?某工厂位于城市,其烟囱高45m,抬升高度7.75m,烟囱的出口风速5.0m/s,耗煤量180kg/h,硫分1%,水膜除尘器的脱硫效率为10%,求地面平均风速2.0m/s,弱不稳定条件下,距源450m轴线上SO2小时浓度。(σy =109 m,σz =105 m,风速廓线指数p=0.2)

●某锅炉排气筒3m处测得噪声值为75dB,若该项目厂界噪声的标准为昼间60dB,

请问至少应离锅炉多远处,厂界昼间噪声可达标。

●某一营业性场所夜间工作,该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为夜间45dB,5m处测得

的声级为55dB,在10m处的居民楼噪声是否超标?若想要不超标,两者距离要多远?

●噪声线源长10km,距离线声源100m噪声为90dB,问300m处噪声量?

●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4dB,但受影响人口

数量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

●某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区,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商场噪声级提高7~9

dB,评价范围内居住区的噪声级增高量为3~4dB,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 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dB,此建设项目声环

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一拟建新项目位于2类功能区,声环境现状监测值厂界噪声为昼间62dB(A),夜间

45dB(A),该项目对厂界的贡献值为昼间55dB(A),夜间45dB(A),请问该项目是否超标?

在离锅炉房2m处测得的噪声为80 dB(A),此锅炉房距居民楼16m;在离冷却塔5m处测的噪声为80 dB(A),此冷却塔距居民楼20m,求这两个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锅炉房和冷却塔均为点源)

1、某拟建工程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为0.8km2,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某拟建公路长1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3、位于原厂界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其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做生态影响分析就可以

5.某扩建项目,原项目占地5km2,扩建项目新增占地1.6,该改扩建项目会影响到附

近某天然渔场,此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某拟建矿山开采项目占地18km2,需占用部分人工次生经济林和耕地,该矿山开采

项目会导致耕地无法继续利用,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 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 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 田和城市。

202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共80题)

202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共80题) 第1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 B、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地区 C、防洪保护区是指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 D、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提背水面以内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参考答案】D 第2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不得设立()。 A、基础设施用地区域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区域 C、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D、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区域 【参考答案】C 第3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高速公路的停车场拟安排在城乡规划确定的绿地用地范围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该用地()。 A、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B、使用时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C、可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 D、使用时不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参考答案】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A、太湖 B、内水 C、京杭大运河 D、河道内的航道 【参考答案】A 第 5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确定城镇规划的临河界限的部门是()。 A、河道主管机关 B、城镇規划部门 C、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城镇规划等有关部门 D、城镇规划部门会同河道主管机关 【参考答案】C 第 6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在风景名胜区内,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活动是()。 A、采石、开矿、开荒 B、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 C、修建储存放射性物品的设施 D、按照风景名胜区規划设立开发区 【参考答案】D 第7 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依据()。 A、农业区划 B、农血发展规划 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参考答案】D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1.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 /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表l拟选厂址特点【问题】 1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1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1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哪种垃圾? 1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1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处理能力10万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及答案(卷三)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及答案(卷三)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污染源按()分类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A.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 B.按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C.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 D.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和外形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大气污染源的分类首先是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类的,同时,点源、面源、线源、体源也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见导则3.4)。 2、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矩形面源调查内容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与11类似) A.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B.顶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C.面源排放速率(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D.面源长度(m)、宽度(m) A B C D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B中的顶点坐标应该为面源起始点坐标。 3、以下关于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不属于常规污染物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C.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D.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A B C D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时,应该根据()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B.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C.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气象条件、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D.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气象条件、污染源布局 A B C D 标准答案:A

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DOC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 1、某城市远郊区有一高架源,烟囱几何高度100m,实际排烟率为20m3/s,烟气出口温度200℃,求在 有风不稳定条件下,环境温度10℃,大气压力1000hPa,10高度处风速2.0m/s的情况下,烟囱的有效源高。 2 (扩散参数可不考虑取样时间的变化)

2 (1)查得,800m 处的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α1、垂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α2、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γ1、垂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γ2分别为0.914370,1.09356,0.281846,0.057025 (2)800m 处的横向扩散参数σy σy =γ1x α1=0.281846×8000.914370=127.2068m (3)800m 处的垂直扩散参数σz σz =γ2x α2=0.057025×8001.09356=85.2647m (4)查得,城市工业区不稳定条件下的P =0.15 (5)烟囱几何高度100m 处的风速U 3(3)烟囱几何高度100m 处的风速U U =U 10(H /10)P =1.5×(100/10)0.1=1.888m/s (4)烟气有效源高H e H e =H +△H =100+50=150m (5)最大落地浓度C m (X m ) C m (X m )=2Q /eπUH e 2P 1=2×22667/(2.718×3.14×1.89×1502×1.0)=0.125mg/m 3 答:SO 2最大落地浓度为0.125mg/m 3。

4、某工厂烟囱高45m ,内径1.0m ,烟温100℃,烟速5.0m/s ,耗煤量180kg/h ,硫分1%,水膜除尘脱 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 ,中性条件下,距源450m 轴线上SO 2小时浓度。(平坦地形、工业区、P a =1010hPa ) △H =2(1.5V s D +0.01Q h )/U =2×(1.5×5.0×1.0+0.01×297.736)/2.913=7.2m (8)烟气有效源高H e H e =H +△H =45+7.1935=52.1935m (9)查得(工业区向上提一级),450m 处的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α1、垂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α2、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γ1、垂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γ2分别为0.924279,0.917595,0.177154,0.106803。 (10)450m 处的横向扩散参数σy σy =γ1x α1=0.177154×4500.924279=50.1949m (11)450m 处的垂直扩散参数σz

工程咨询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试卷96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2.()主要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公路、铁道、管道等“线型”影响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 A.系统流图法 B.层次分析法 C.叠加图法 D.情景分析法 3.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4.根据产业组织学的(),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5.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6.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研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7.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8.()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10.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11.()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12.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集与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复习题集及答案 填空题: 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指导性)。 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注意主体和受体识别的容) 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大气自净能力:是指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 7、清洁生产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0、三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或退役期)。 11、生态系统的定义: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过程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调节反馈)的调控过程。 12、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13、(水)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热力因子) 14、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 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 16、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 17、噪声痛阔定义及其指标(使人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声压值为:20Pa) 18、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二恶英类) 19、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500米) 20、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

最新环境影响评价习题历真题

最新环境影响评价习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分 5×4 1.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工程、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物允许的污染排放量。 3.环境质量指数:是指在环境质量研究中,依据某种环境标准,用某种计算方法,求出的简明、概括地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4.污染源评价:是以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目的的评价。污染源评价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是制定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依据。 5.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6.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7、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9、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硬顶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10.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11.污染因子:是指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则称为污染因子, 12.噪声: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则杂乱组合称为噪声 13.环境影响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1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5.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16.环境影响识别:是指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针对性。 17.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二.问答题6×5分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①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合理布局提供前提条件,制止用危害环 境的代价谋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近视做法。 ②通过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确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计算器文具,满分为: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89年12月26日 B.2002年12月28日 C.2003年9月1 日 D.1984年11月1日 2.()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样品标准 D.环 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 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 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4.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5.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物料衡算法 C.现场实测、物料衡算 和经验估计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6.拟在河边建一个工厂,该厂将以2.56m3/s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 久性物质) 的浓度为1 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河宽为 12.5m,平均水深为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400mg/L。该工厂的废 水排入河流后,污染 物浓度是( )mg/L。 A.503.4 B.692.3 C.803.4 D.705.6 7.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 级标准。 8.某厂锅炉年耗煤量2000t,煤的含硫量为4%,则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 ()(计算时 假定燃料中15%的硫最终残留在灰分中)。 A.80000kg B.136000kg C.16000kg D.152000kg 9.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 D.温 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10.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 A.风频 B.风玫瑰图 C.风场 D.联合频率 11.用Pasquill 法判断大气稳定度时,如某地U10=7m/s 则大气稳定度为 ( )。 A.强不稳定 B.不稳定 C.中性 D. 缺条件,无法判断 12.某拟建企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甲和乙两种气体,经计算有害气体甲的卫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氨氮、COD、工业粉尘、工业1、“十五”期间6个主要污染控制指标:烟尘、SO 2 固体废弃物。 2、环境分类:⑴大气环境、⑵水环境、⑶土壤环境、⑷生态环境。 3、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的基本特征:⑴整体性与区域性、⑵变动性与稳定性、⑶资源性与价值性。 5、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除污染影响外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包括结构恶化和功能降低。 6、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7、环境影响的类别(按来源):⑴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同时同地 ⑵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推迟较远 ⑶累积影响 8、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

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⑴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⑵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⑶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10、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⑴环境质量评价、⑵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⑶环境影响后评估。 11、环境影响后评估:可以认为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⑴判断功能、⑵预测功能、⑶选择功能、⑷导向功能。 13、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⑴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⑵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⑶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⑷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4、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 1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含义:⑴这项制度是通过环评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总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分析污染型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 D )。 A.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B.项目总平面图 C.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D.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下列不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是( D )。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C.工艺流程 D.替代方案 3.下列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 A )。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4.下列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的是( B )。 A.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B.清洁生产水平 C.项目组成 D.人员数量与工作时间 5.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要考虑内容的是( D )。 A.是否与规划相协调 B.是否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 C.是否违反法规要求 D.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参考国家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 D )。 A.总图的地形图 B.总图各车间布局平面图 C.总图布置方案与内环境关系图 D.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 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 A )的保证性。 A.卫生防护距离 B.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 C.安全防护距离 D.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防护距离

14. 工程分析时使用的资料复用法,只能在评价等级( B )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A.较高 B.较低 C.一级 D.以上都可以 15.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进行工程分析时,此法属于( B )。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数学模式法 D.资料复用法 16.物料衡算法能进行工程分析的原理是依据( C )。 A.自然要素循环定律 B.市场经济规律 C.质量守恒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17.工程分析的方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 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此法是( A )。 A.资料复用法 B.类比法 C.专业判断法 D.物料衡算法 31.某工程用新鲜水4 000 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3 200 m3/d,生活用新鲜水260 m3/d,空压站用新鲜水100 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440 m3/d。项目循环水量49 200 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81.2% B.92.5% C. 94% D. 98% 32.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 600 m3/d,生活用新鲜水130 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 m3/d。项目循环水24 600 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91.5% B. 92.5% C. 92.g% D. 93.g% 33.某企业循环水系统用水量为1 000 m3/h,新鲜水补水量为用水量的5%。循环水系统排水量为30 m3[h,循环水利用率为( B )。 A. 95.0% B.95.2% C.97.0% D. 98.0% 34.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3 000 t,吨纸耗水量450 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220 t。该厂每日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D )。 A. 47.8% B.95.6% C.48.g% D. 51.1% 38. 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C )。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选择题: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A、B、D)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A、B、C、D)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A、B、C)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A、B、C、D)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A、B、D)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B、C、D)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0、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1、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在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报国务院批准。 12、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abc ) A 国家标准 B 地方标准 C 行业标准 D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工作定义) 2.环境质量 3.环境影响 4.环境质量 5.环境影响 6.环境影响评价 二、填空 1.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 表示,工厂锅炉房排气口外2 m(r1)处,噪声级为80 dB 2.噪声评价量中L Aeq (A),厂界值要求标准为60 dB(A),厂界距锅炉房最少距离r2应是米。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130-2014)适用范围 为:、。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两种类型。 5.环境评价按时间分类可分为、、。 6.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 7.环境评价按时间分类可分为、、。 表示,两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均为8.噪声评价量中L Aeq 95dB,其合成总声压级为 dB 9.生态评价方法包括类比分析法、、、 、等方法。 10.环境影响按影响性质可分为、两类,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 11.环境质量价值可概括为生存价值、、、。 三、问答题 1.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中污染物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简述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替代方案的类型 3.以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为例说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4.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 如何确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评价等级。 五、计算题 1. 已知某城市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 污染源调查结果一览表

(1)计算各行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 (2)确定该城市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行业; (3)计算各行业万元产值等标污染负荷,哪个行业万元产值排污最大? 浓度为5 mg/L,挥发酚浓度为0.007 mg/L,CN-浓2.某河段pH7.8,DO浓度为4 mg/L,BOD 5 度为0.06 mg/L,试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水环境质量,并说明其超标倍数(评价标准pH6.5-8.5, 3 mg/L,挥发酚0.005 mg/L,CN-0.05 mg/L)。 DO 6 mg/L,饱和DO 9.2 mg/L,BOD 5 2.已知某地区主要建有A厂、B厂和C厂,其污水排放量、污染物监测结果及评价标准如下表 所示,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3.已知某市近几年监测数据如下,试用上海大气质量指数评价该市大气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 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 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 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 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 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 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 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 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 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 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耗氧愈多,氧亏愈

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 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 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 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 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