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长白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长白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作者:代玉红金慧赵莹王玉民刘丽杰邴贵平来源:《吉林农业》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长白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能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长白山;药用植物;现状中图分类号: R93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9.033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25°20′~130°20′,北纬40°41′~44°30′,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与朝鲜隔江相望,南接辽宁省,西临松辽平原,北连黑龙江。
其地形复杂,主要有高山、台地、河谷、沼泽等。
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
年降水量700~1400毫米,年均气温-7.3℃~4.8℃,长白山植被自下而上分别为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地域广阔,是世界公认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基因库之一,植被资源十分丰富。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长白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区内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83%,但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
据记载,仅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高达2424种,其中药用植物875种,食用植物150余种,油脂类植物100多种,蜜源植物300多种,观赏植物100多种[1]。
长白山区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也是吉林省道地药用植物的主产区。
人参、黄柏、鹿蹄草、赤芍、牛蒡子、刺五加、白头翁、升麻、北五味子、白鲜皮、淫羊藿、细辛、白薇、苍术、槲寄生、白蔹、木通、地榆等药用植物在区内具有很大的优势,蕴藏量分别占全国同类品种蕴藏量的50%以上。
金莲花、兴安百里香、山丹百合、山杏、越桔、细叶杜香等分布广泛。
近年来,有些人受利益驱动,不重视可持续发展,对药用植物的盲目开发,加之法治观念的淡薄,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枯竭,有些物种已趋于绝灭。
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早确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片被誉为“生物宝库”的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珍稀的生态系统中,许多濒危物种找到了它们的理想栖息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让我们一同领略这片天然的宝藏。
一、植被多样性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繁多,从山麓到高山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植物。
在低海拔区域,常见的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地。
而在高山区域,由于气候条件的严酷,植被逐渐变得矮小且稀疏。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些植物如云杉和火炬松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茂盛,增添了长白山的魅力。
二、丰富的野生动物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是许多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豹猫、黑熊、西伯利亚虎等珍稀动物。
这里还栖息着大量的候鸟,是它们迁徙的必经之地。
以黑熊为例,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数量稀少。
保护区的设立为黑熊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使它们得以繁衍生息。
这片土地上还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其中包括东北虎、黄腹角鸮和白头鹿鸺等濒危鸟类。
这些动物的存在使得这片保护区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阵地。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虽然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为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但保护这些物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一些物种面临着丧失栖息地和灭绝的威胁。
例如,森林砍伐和非法盗猎导致动物的栖息地减少,栖息地破碎化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政府和环保组织加大了对非法盗猎和乱砍滥伐的打击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结语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人们心灵栖息的一方净土。
保护好这片土地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既是对自然界的负责,也是对我们后代的责任。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长白山级自然保护区能够继续成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为我们留下一片美丽的自然遗产。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种群现状及保护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种群现状及保护作者:刘丽杰赵莹金慧尹航贾翔肖影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13期摘要:钻天柳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和东北三省。
本文以长白山山区为例,对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种群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本文首先分析了钻天柳研究现状,再从总体上分析了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详细探讨了钻天柳种群现状,通过对钻天柳濒危机理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长白山区;濒危植物;钻天柳种群钻天柳又称为朝鲜柳、顺河柳、红毛柳等,日本称钻天柳为化妆柳,为杨柳科钻天柳属单种属,落叶高大乔木,是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非常珍贵的濒危植物。
我国当前杨柳科植物中,钻天柳是最原始的属,是珍稀的树种。
钻天柳通常分布在沿开放河流的广阔区域上,可以用作优良的河流绿化树种和河流防护林。
钻天柳形状优雅,从5~7月,树枝变成红紫色,从远处观看时非常壮观。
在某种程度上,钻天柳也可以用作观赏树种。
同时,钻天柳整株又高又直,木材是细颗粒的,可用于快速发展的行业。
长白山区的钻天柳主要生长在河堤两岸,河堤两岸的土壤中沙砾较多,钻天柳喜欢潮湿的环境,栖息地比较独特,这些生长特点都限制了钻天柳的繁殖。
钻天柳生长的土壤环境特殊,在长白山区暗棕色土壤地带。
长白山区暗棕色土壤地带的成土过程为森林腐蚀化的过程,局部还有白浆化、草甸化和潜育化的过程,土壤的母质主要是残积的风化物。
长白山区暗棕色土壤地带的土壤质地比较粗、排水性好、结构比较疏松,土壤层的厚度为40厘米左右。
土壤的典型剖面可以氛围A0、A1、B、C等4层。
A0层土壤的厚度为3~5厘米,主要由草本残体和林木的掉落物共同组成;A1层土壤的厚度为10~20厘米呈棕色,具有团块和颗粒状的结构,植物根系非常密集;B层的土壤也呈棕色,土壤的质地比较黏重,结构为核状;C层土壤主要由半风化物组成,颜色为棕色。
钻天柳周边伴生植物种类繁多,例如阔叶红松林为主。
钻天柳是杨柳科的濒危植物,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并没有对其在植物园进行集中保护。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长白山,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神秘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有效地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脆弱性。
这里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如东北虎、紫貂、人参等。
其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滋养着周边地区,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
此外,长白山的火山地貌、温泉等地质奇观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然而,当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森林砍伐、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游客,由此产生的垃圾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长白山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其次,要科学规划和管理旅游业。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旅游旺季的过度拥挤。
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足够的垃圾回收设施,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者,加强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长白山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大对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当地居民,要加强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长白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保护中的责任。
鼓励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避免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

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浅谈对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孙士勇刘文跃张新国(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延吉l33001)[摘要]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长自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的现状,分析了植物稀有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关键词]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914X(2008)l1(b)一0157—01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长白山地区的稀有濒危植物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1,长白山地区及其稀有濒危植物概况1.1长白山地区概况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哈达岭和老爷岭以东,东经125.16~125.30,北纬40.5l一44.30,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可达800—1800ram,年相对湿度65%一74%,年均温度4.9—7.3℃之问.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中,它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东北地区.境内山峦起伏,绵亘千里,气势磅礴,植被的分带现象最为醒目,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山冻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及阔叶落叶林带.1.2长白山地区稀有濒危植物概况长白山地区分布着2400多种植物,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24种,隶属于l7个科23个属.其中属于濒危植物的4种,稀有植物的3种,渐危植物的17种,列为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的1种(人参),二级保护植物的5种,三级保护植物的18种.其中草本植物8 种,木本植物l6种.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中特有种贫乏,为中国特有种的只有钻天柳一种.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中不少植物是古植物的残余种,狭叶瓶尔小草是古生代残遗的蕨类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类群,为东南亚分布;黄檗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中的孑遗植物;人参,水曲柳也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这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都具有科学意义…1.2.植物稀有濒危的原因2.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植物在长期发展,进化及对环境适应过程中,由于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的衰竭以及种群竞争的脆弱性和地区选择的影响,使其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的客观因素.珍稀濒危植物多是古老残遗种,在漫长的地史时期内处于特殊生境残延至今,形成了其固有的遗传性,其基因变异能力差,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逐渐走向灭绝.另外,一些性状单一的类群,由于缺乏多样化的生理功能和对外界干扰的应变能力, 遇到特殊生境时,随自然环境的改变及恶化,种类适应能力减弱,使其减少,濒危或绝灭.地质结构变化也是物种变异,濒危,绝灭的强大动力,它常使某地史时期某庞大种群的物种毁于一旦2.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如过度采伐,采收,放牧以及对森林不合理的开发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加之人们对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采取了掠夺式开发的方式.森林大面积砍伐,滥垦林地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恶化,使许多种野生植物稀有濒危甚至灭绝.近几年,随长白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山区人类活动频繁增加,加之缺乏协调性的管理,政策和保护措施,使本区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尤其是旅游区建楼堂馆所,开山筑路,环境污染等,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会使植物种类组成发生改变,许多植物日趋减少,如长白柳,岩高兰,长白碎米荠等.2.3社会因素由于植物的经济价值相对较小,公众对植物的关注程度也较低,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至使野生植物的保护至今没有依法进行.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使保护管理部门的执法受到影响.社会收购及外贸部门缺乏持续发展的协调战略意识,盲目无计划收购,也是植物濒危的社会因素之~.主要表现在药用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上,如对野山参收购价的提高和宣传,使人们过度采挖,不仅数量锐减,质量也日益下降,而且越来越成为该区的罕见之物.3,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3.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自觉性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加强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进行全面,系统地宣传,利用各种有效媒体提高人们对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公众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使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重视,支持和理解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等工作,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建设生态安全的环境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3.2完善专门机构,理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国家林业局专门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各林业局也应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站,配备专业技能较强,责任心强的队伍,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要建立和理顺林业,环境,旅游,药品监督,工商等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各部门的政策互相呼应,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提高对稀有濒危植物的关注力度,形成合力,使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部门之间有效的进行衔接,提高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成效.加强管理, 落实科学发展观,造福子孙后代.3.3就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管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了本区大部分的特有种,对濒危植物以及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建立保护区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增加保护区经费投入,严格经费管理.积极组织对管理人员进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研经费投人,用于稀有濒危的苗木培育,营林,病虫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适地适树营造乡土稀有濒危植物.同时,加强国内外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全方位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管理水平.3.4迁地保护,合理利用稀有濒危物种资源对一些自身繁殖困难或生境己遭破坏的稀有濒危物种,有必要进行人工繁育,引种,进行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减少因生物影响造成的濒危….长白山地区对山荷叶,玫瑰,钻天柳等物种都作了成功的尝试,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如:进一步建立一批新的植物园,加强稀有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通过迁地保存方式对稀有物种进行复壮,增殖,使其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合理利用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3.5建立现代化种质基因库,保护遗传多样性要努力在全国逐渐建立地区性物种基因库,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种子,组织或不同繁殖体进行低温贮藏.基因库的建立, 可以使我国在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上,逐渐形成从基础性研究源头和资源收集,评价到新品种开发应用的完整体系,对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因库的建设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稀有濒危植物理论研究和实践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施溯筠金明植何景莲《长白山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概述》延边大学农学.1998.3.P2l2—2l4.[2]尚辛亥郭雅儒《武明录.濒危植物保护对策》河北林业科技.2006.5.P46—47.[3]胡敏《福建省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价值及对策》福建地理. 2002.4.P34—37.作者简介:孙士勇,男,(1955一),吉林省敦化市人,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科技博览I157。
长白山生态保护工作如何开展

长白山生态保护工作如何开展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土地,需要开展一系列全面、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对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长白山的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动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态习性。
通过建立长期的生态监测站点,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收集大量的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方面,严格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关键。
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限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范围,避免过度商业化对生态造成破坏。
对于那些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只有在确保对生态环境无害的前提下才能批准实施。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长白山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火情。
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周边居民和游客的防火意识。
同时,组建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配备先进的灭火设备,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
水资源的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
长白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限制工业和农业的污水排放,推广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面源污染。
对于长白山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采伐和交易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和繁衍环境。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促进其种群的恢复和增长。
同时,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社区参与也是长白山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与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要引导他们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如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等,让他们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尹航;金慧;赵莹;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赵伟【摘要】朝鲜崖柏( Thuja koraiensis)属狭窄地域分布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人类过度采挖,导致其种群呈衰退状态.通过对朝鲜崖柏生境条件、土壤特性、伴生树种等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机理;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人工引种栽培等措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uja koraiensis in Changbai Mountain is intermittent and narrow. Environmental changes, overexplo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have led to population declin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habitat conditions,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tree species, populati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In-situ protection and artificial introducing cultivation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species Thuja koraiensis.【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17)00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濒危机理;保育对策;朝鲜崖柏;长白山【作者】尹航;金慧;赵莹;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赵伟【作者单位】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37[引用格式]尹航,金慧,赵莹,等.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1):40-42.朝鲜崖柏(Thujakoraiensis)又名长白侧柏、香柏松,系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首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国家二类野生保护植物.朝鲜崖柏树冠圆锥形,四季翠绿,可作为优良的庭园观赏、绿化树种;木材坚实耐用,可供建筑、家具等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肠、胃、肺等的多种疾病有明显效果[1],枝、叶煮水可用来治疗皮肤病,根和果实也入药[2-3].作为长白山特有种,深入研究朝鲜崖柏的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对保存物种和进一步研究裸子植物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1.1 分布状况朝鲜崖柏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五、十九道沟以及集安等地.在长白山区垂直分布于海拔600~1 950 m的个别地段山坡、山谷、山脊或裸露岩石缝中[4].垂直分布范围较大,由海拔600 m起,最高可达2 000 m,但以海拔1 400~1 800 m分布集中;多分布在山的中上腹,岳桦-云冷杉林下或立地条件较差、土质较薄的山脊处[5].其中,群体生存面积0.28 hm2,混交林冠下散生3.35 hm2.1.2 伴生植物伴生的乔木树种有臭冷杉(Abiesnephrolepis)、岳桦(Betulaermanii)、花楷槭(Acerukurunduense)和花楸树(Sorbuspohuashanensis)等;灌木层包括刺人参(Echinopanaxelatus)、林奈木(Linnaeaborealis)、库页悬钩子(Rubussachalinensis)、刺蔷薇(Rosaacicularis).林下植被种类少,主要有七筋姑(Clintoniaudensis)、长白瑞香(Daphnekoreanum)、宽叶杜香(Ledumpalustre)、石松(Diaphasiastrumveitchii)、二叶舞鹤(Maianthemumbifolium)、藓类、蕨类等.1.3 气候特点朝鲜崖柏分布于针阔混交林内,分布区受来自日本海湿润气团的影响,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充沛.年平均气温在3~6 ℃,1月平均气温-15~25 ℃,7月平均气温多在20~26 ℃,无霜期为120~150 d,年降水量约600~1 000 mm.1.4 土壤特性朝鲜崖柏性喜光,稍耐阴,浅根性;阴性浅根系树种,喜生于空气湿润、腐殖质多的肥沃土壤中,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土,土层极薄,厚度一般为 15 cm.土壤湿度59%~64%,pH为6.5~7.0,通气性良好.朝鲜崖柏分布区土壤特性见表1.1.5 种群现状由于朝鲜崖柏野生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森林采伐造成了生境破坏,致使其处于濒临绝迹的边缘.根据文献[6],朝鲜崖柏名录现状系数为1.0,蕴藏系数为1.0,濒危系数为1.0,潜在遗传价值系数为0.588 3,保护现状系数为0.666 7,繁殖难易系数为1.0,利用价值系数为0.333 3,保护缓急程度为0.784 325.2.1 种群濒危机理1)刘朝元等[7]研究指出:朝鲜崖柏野生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在于干旱,长白侧柏匍匐状生存的整株枯死情况严重,直立状生存的枯梢现象亦很严重;然而即使是在正常年份,霜期其种子尚不能成熟,自然种子繁育已不可能.2)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朝鲜崖柏野生资源稀少,虽然幼树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但因其生长缓慢,加之人为破坏严重,现有野生资源数量极为有限,有些已经处于濒危状态.2.2 自然种群保护建议1)建立朝鲜崖柏保护区.将现有野生朝鲜崖柏分布区划为封禁区,禁止砍伐.同时,在保护区外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保护朝鲜崖柏意义的认识.2)改变林分组成,进行抚育管理.在朝鲜崖柏生长区进行透光抚育,改变其被压、被更替的现状,使林分组成符合朝鲜崖柏的生长需求.3)加强对朝鲜崖柏种群生存环境的保护.应严格执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8],该条例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在保护朝鲜崖柏种群生存环境的工作中,要坚决制止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保护其自然资源繁衍及自然生境.4)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朝鲜崖柏研究:刘朝元等[9]采用变异性小、能保持母体优良特性的无性系繁殖法,进行了人工插条繁殖培育试验研究;贾世昌等[10]、尹航等[11]分别对朝鲜崖柏的无性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这些科研成果对开展朝鲜崖柏的人工栽培、开发利用及种质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朝鲜崖柏已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崖柏基础科研的投入力度不够,还未针对朝鲜崖柏自然种群生态恢复开展相关研究;有关朝鲜崖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形成产业链;朝鲜崖柏天然居群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长白山区朝鲜崖柏种群衰退的速度加快.因此,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朝鲜崖柏的种群遗传结构、种群恢复的人工调控技术等开展研究,为朝鲜崖柏野生居群的人工复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建立朝鲜崖柏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加大政策和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朝鲜崖柏野生资源,坚决杜绝对朝鲜崖柏野生资源的破坏,保护这一处于濒危状态的宝贵资源.【相关文献】[1] 姚桂清.关于长白侧柏植物群落的调查报告[J].浑江林业科技,1988,1(2):9-10.[2] 崔玉柱,万淑荣,唐剑波,等.朝鲜崖柏的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1997(2):37.[3] 陈可贵,戚继忠,孟凡华,等.长白侧柏资源及其生长规律的调查[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3,9(2):33-39.[4] 刘春玲,王彦军,施双林.长白侧柏树高生长规律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9,38(2):20-22.[5] 李方云.绿化树种长白侧柏培育技术[J].吉林农业,2010(10):102.[6] 周繇.长白山区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3):599-605.[7] 刘朝元,程培隆,赵坤,等.白山市区长白侧柏野生资源调查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4(6):32,62.[8] 崔凯峰,黄利亚,黄炳军,等.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狭叶瓶尔小草种群现状及保护[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5):675-678.[9] 刘朝元,张焕良,傅景阳,等.长白侧柏全光喷雾扦插育苗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4(3):6-7.[10] 贾世昌,傅景阳,张焕良.长白侧柏的无性繁殖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1992(2):18-19.[11] 尹航,赵莹,崔凯峰,等.朝鲜崖柏无性繁育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1):68-69.。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境内最北的一座火山,也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长白山区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就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探讨。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现状。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火山地貌著称,在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如铁矿石、金矿石、铜矿石等。
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2%,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和旅游业两个方面。
长白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就有了对长白山区矿藏资源的初步开发。
而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支持,长白山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长白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
长白山区的森林资源一度面临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的问题,导致了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其次是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长白山区的水资源受到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影响,一些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
最后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长白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受到了非法捕猎、盗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威胁,导致了部分濒危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为了解决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对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其次是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政府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
政府还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植被的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政府还大力推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
刘博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 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北半球上一个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孑遗植物。
3 a 调查研究表明, 该地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8 种, 隶属19 科26 属。
其中菌类植物有 1 科 1 属1 种, 蕨类植物 2 科 2 属 2 种, 裸子植物 3 科 3 属4种, 被子植物13 科20 属21 种。
通过分析长白山区保护现状及致危原因, 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1 濒危原因
1.1 内在因素
分布区域十分狭窄, 自然更新困难, 如山楂海棠仅分布在长白山西南坡长白县境内的八号闸至龙泉镇海拔 1 100 ~ 1 300 m 间的疏林内;对开蕨间断地分布在临江、集安、通化等海拔700 ~ 1 100 m 之间坡度在30 ℃左右的东北坡中上部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石砾质阴湿的腐质土壤中;长白松分布在长白山北坡安图县境内海拔630 ~ 1 400 m 的二道白河、三道白河沿岸红松阔叶林和针叶林中;玫瑰仅分布在珲春市敬信乡图门江中的一个沙州上。
由于这些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和生态脆弱性, 并且多呈零星岛屿状残遗分布, 造成了遗传多样性降低和基因流受阻。
同时一些植物起源古老, 如水曲柳、胡桃楸、人参等都为第三纪的孑遗植物, 再加上单种属植物较多(共有16 种, 占总种数57.14 %), 使植物的种群难以繁殖扩大。
1.2 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和地史变迁往往给物种带来大规模毁灭性的打击。
长白山区在第三纪第四纪发生了强烈的冰川运动, 大量的冰川从北极向南推进, 许多物种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特别是1 200 前长白天池发生了巨大的火山喷发, 大量的岩浆毁坏了天池周围直径50 km 以内的所有植被。
1597 年、1668 年和1702 年又连续地喷发了 3 次, 使整个高山带的植被变得十分脆弱而又年轻,土质变得更加贫瘠。
另外, 长白山区湿度较小, 风力较大, 不时发生一些自然火灾。
1986 年8 月28日的十五号台风从日本海登陆一次就毁灭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 050 ~1 700 m 的1 万hm 以红松为主的针叶纯林。
1.3 生物因素
一些结着红色浆果的植物如人参、刺人参和东北红豆杉(种子外具有肉质的假种皮)等, 依靠雀形目属的鸟类进行种子传播。
近些年来, 由于鸟类种群数量的下降, 植物的天然更新受到了阻碍, 特别是由于松鼠Sciurus vulgaris 数量的急剧减少,红松的天然更新已不能正常地进行。
相反一些啮齿动物, 如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 、花鼠Eutamias sibiricus 等不断地啃食树皮、嫩茎、幼苗等, 造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不断萎缩。
1.4 人为因素
长白山区28 种珍稀濒危植物中有22 种是珍贵的药用价值, 其中人参、刺五加、黄芪和平贝母[ 16] 是关东著名的地道药材;有19 种是观赏植物, 其中长白松、小花木兰、牛皮杜鹃和松毛翠等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有8 种是优良的材用树种, 其中水曲柳、核桃揪和黄檗被称为东北木材中的“三宝”。
近些年来, 过度盲目地采挖药材和大力推行毁林种参的种植模式等是造成一些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2 保护现状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 长白山区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保护区26 个,总面积147.6 万hm, 占吉林省国土面积4.8 %。
其中长白山保护区为国家纽保护区, 主要保护草苁蓉、牛皮杜鹃、狭叶瓶尔小草和山楂海棠等, 在保护区博物馆后面, 还建立了长白山植物园, 重点保护对开蕨、玫瑰及高山苔原带上的种质资源。
石湖保护区、白河长白松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石湖保护区重点保护野山参、东北红豆杉、天麻、朝鲜崖柏和小花木兰等植物。
白河长白松保护区是长白松专类保护区。
其他的保护区主要保护松口蘑、钻天柳、刺参、平贝母和紫椴等。
虽然大多数植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但仍有一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尚处于濒临绝灭的状态, 如人参、对开蕨和狭叶瓶尔小草等等。
因此积极加强各方面的协作, 制订行之有效的政策已成当务之急。
3 保护对策
3.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紧紧抓住吉林省建设“生态省”和国家林业局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机遇, 积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改变长白山区20 几个林业局依靠砍伐
森林, 特别是以红松、紫椴和水曲柳等珍贵材用树种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
通过人工养殖林蛙Rana chensiensis 、蜜蜂Apis cerana 和紫貂Martes zibellina 等经济动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还要大力推广林下种参制度, 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
3.2 不断进行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开展普法教育,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一些旅游区内可控制游人的数量, 规定要本着“靠山, 吃山, 更要养山”的原则。
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掘滥挖等原始野蛮的粗野做法, 特别要制止为了某一林业用材树种而采取破坏生活多样性的不良行为, 不断扩大种群的数量。
3.3 完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
长白山的濒危珍稀植物中, 78.57 %的种类的分布已超出了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通过迁地保护, 将它们迁移到核心区中进行种群的扶壮增殖。
对一些自身繁殖困难的物种可进行人工繁育引种。
此外, 也可以以种子、花粉或其他繁殖体进行离体保存, 对于生境复杂的种类还可以通过林业、环保和农业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专种小型保护区, 如老岭小花木兰保护区, 老虎山对开蕨自然保护区等等。
3.4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
通过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心, 积极稳妥地保护好野生遗传资源。
特别是把易流入花卉市场或药材市场而遭到破坏的种类, 利用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等手段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并把它们投入市场减少对野生物种的采挖压力;同时将一部分人工繁殖的种群再移到植物原有的生境中, 让它们归化自然, 恢复原先的野生状态。
3.3.5 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通过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从地理分布、生境、解剖生态、生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生理生态、传粉生物学特征和种群动态等方面分析致濒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
做出自然保护综合评价和确定受威胁物种的优先保护序列及提高植物生态适应幅度。
调查出一些数量十分稀少亟待保护的植物, 如短果杜鹃Rhododendron brachycarpum 、草四照花Chamaepericlymenum canadense和球果假水晶兰Cheilotheca humilis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