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酶的多种形式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十种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十种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周凤敏(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东明274500) 近年来,诊断肝脏疾病的方法很多,但酶类检测,以及一些酶的同工酶的检测结果的变化紊对肝病的诊疗非常重要,现对临床上常用的十种酶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转氨酶及其同工酶(G PT、G OT或A LT、AST) G PT几平分布于所有组织中,但以肝脏组织中最多,均占80%,其次是肾、心、骨骼肌中,它有A LT s及A LT m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及线粒体,后者的活性为前者的16倍,肝细胞坏死血清中以A LT m为主。
AST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它有AST s及AST m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
细胞轻度损伤时AST s 升高显著,而严重损伤时,则AST m大量出现于血清中。
A LT是反映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的指标。
急性黄疸型肝炎时,A LT的阳性率几乎高达100%,无黄疸型者阳性率约80%,中毒性肝炎时,阳性率也很高,而且G PT的升高出现在临床和其他肝功试验阳性结果之前。
故测定A LT的活性对急性肝炎,中毒性肚炎和潜伏期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发现有重要意义。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 LT仅轻度升高,但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可明显升高。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消失后,如A LT仍不下降或不稳定,提示病情尚不稳定。
如果A LT已正常,而又升高或持续不降时,提示肝炎再发向迁延转化。
故A LT的测定,也是随访肝炎预后的指标。
如同时测定AST并计算DeRitis比值,即AST/A LT之比,则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转归也特别有价值。
急性肝炎时DeRitia比值<1,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2,肚痛时D eRitis比值≥3。
A LT测定虽然是肝细胞的灵敏指标,但由于A LT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许多肝外病变时,如心梗、急性胰腺炎等,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红霉素及有机磷中毒等,在一些特殊生理善状态下如妊娠期等,A LT均可升高。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生物化学检验中酶的测定综述

定时法
通常是酶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
蛋白沉淀剂等终止酶促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 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促反应 的平均速度。
定时法中酶促反应的过程
注意事项
用定时法测定酶活性浓度, 必须了解不同酶促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 应先做预试验找出酶促反应速率恒定的时期,
CK-MB
这些方法适用于临床自动化分析,具有测定时
间短(最快仅需7min)、灵敏性高(最低检测 限<µg/L)和准确性好的特点,明显优于其他 分析测定CK-MB的方法,1990年后逐渐被广泛 接受。 为使CK-MB质量分析标准化,AACC成立了专门 的标准化委员会,最近已研制成功采用重组基 因技术的CK-MB参考材料(Rck-2)。
由于同工酶(及其亚型同工型)一级结构的不
同,导致其在理化性质、催化性质、生物学等 方面有明显的性质差异,这些差异为同工酶的 分析和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临床同工酶的分析大致可分为两步,即首先精 确地分离出某酶的各同工酶组分,然后测定酶 的总活性和各同工酶组分的活性。
电泳法
在研究同工酶的所有方法中,电泳法的使用最
CK-MB
是诊断AMI、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外对AMI诊断效率评价时多采用测
定CK-MB质量,即测定CK-MB的酶蛋白质量浓度 (Mass)的方法。 CK-MB质量的测定通常是制备抗CK-M抗体和抗 CK-B抗体或采用CK-MB抗体,用CLIA、ELISA、 FEIA等方法测定。
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
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 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像、理化性质、 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位不同的 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凡酶蛋白结构不同的同工酶称为原级同工酶, 而将经加工或修饰后的同工酶称为次级同工酶 或酶的多种形式。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8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刘瑜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5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A1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脂肪酶水平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3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指标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68.49±43.22)U/L、血清脂肪酶水平为(1 694.88±300.15)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37.49±13.35)mg/L,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91.85±48.22)U/L、(1 232.49±300.13)mg/L、(26.25±4.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8、7.702、56.288,P 均<0.05)。
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r=0.128、0.139、0.137,P均<0.05)。
结论临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工作,可为疾病顺利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发现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奠定基础。
肝病患者3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及其意义

12 ・ 24
检 验 医 学 与l 临床 2 1 02年 5月 第 9卷 第 1 0期 I bMe l , y2 1 , 19 No 1 dCi Ma 0 2 Vo. , . 0 a n
件 仅 以相 对 偏 倚 来 判 断 偏 倚 是 否 可 以 接受 显 得 更 为科 学 合 理 。
度 或 最 接 近 该 Xc浓 度 的 组 的 均 值 和 标 准 差 来 计 算 Bc 5 可 9 信 区 间 并 判 断 偏倚 是否 可 以接 受 。
3 4 E 9 A2规 定 , 据 最 后 的 计 算 结 果 , 断 允 许 偏 倚 与 . P 一 根 判
参 考 文 献
[] 丛 玉 隆 , 仁 丰 , 晓 东 . 床 实 验 室 管 理 学 [ ] 北 京 1 冯 陈 临 M .
京 : 国计 量 出 版 社 ,0 4 7 — 5 中 2 0 : 27 .
sg r O H n U e a d itr rtto fC r n [ ] W et ad J , u tM R. s n n ep i 的 允 许 偏 倚 小 于 Bc5 可 信 区 间 的 下 处 9 限 , 倚 不 可接 受 , 偏 其余 测 定 项 目在 医学 决 定 水 平 上 的 允 许 偏 倚 均 落 在 B 9 可 信 区 间 内或 者 是 大 于 f 9 % 可 信 区 间 的 c5 l5 c
,Cn 、
本 , 统 计 学 过 程 简 单 , 需 要 计 算 偏 倚 和 百 分 比两 种 平 均 偏 且 只 倚; 当计 算 的偏 倚 或 ( ) 分 比 偏 倚 大 于 厂 家 声 明 时 , 否 有 和 百 是 统计学差异 , 可根 据 文 件 计 算 验 证 值 和 比较 偏 倚 与验 证 值 的 大 小 来 判 断 ; 在 不 同 的 实 验 室 应 用 , 且 其 提 供 的统 计 学 结 论 能 而
5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两组 肝 恶性 肿 瘤 组 中 明显 高于 对 照组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5_ 活性 均 值在 肝 内胆 管 恶性 肿 瘤 、 阻性 . 1 ; NT r 梗 黄 疸 两 组 中 明显 增 高 , 高 于肝 胆 结 石病 组 ,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0 0 )肝 胆 结石 病 组 较 肝 病 变组 显 著 增 高 , 且 差 P .5 ;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00 ) P . 1 。AD 活 性 均值 增 高只 见 于肝 病 变 、 原 发 性 恶性 肿 瘤 病 组 ( A 肝 P< 00 ) . 1 。结 论 AL T、
e sso l n n u ro i u t , cs so e o n p t oo ia a n ie Th e ut r ttsial n — a e fmai a ttmo fbl d cs l a e fn wb r ah lgc l u dc. ers l we esait l a a g e 5 j s c y
【 要 】 目的 探 讨 血 清 酶 丙氨 酸氨 基 转 移 酶 ( I ) 谷 氨 酰 基 转 肽 酶 ( - G 、 性 磷 酸 酶 ( L ) 5_ 摘 A 、 T 7 G T) 碱 A P 、, 核 苷 酸酶 ( ' ) 腺 苷 脱 氢酶 ( D 在 肝 胆 疾病 诊 断及 鉴 别 诊 断 中 的 意 义 。 方 法 使 用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对 本 院 5- NT 、 A A)
ADA 均 是 肝损 伤 的指 标 , ADA 在反 映肝 炎的 残存 病 变 时比 7GGT 更特 异 地预 示肝 炎的 转 归 。5_ 一 f NT 是 比 丫GGT 一
更 特异 、 AL 比 P更灵 敏 反 映肝 胆 疾 病 的 指 标 。 联 合 检 测 AI 7 G T、 I 、 NT、 A 是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肝 胆 - G A 5 T、 P AD
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17
标本
BBMC
溶血标本不能用于检测: RBC中ALT是血清中的3-5倍
常<1.0 ---<1.0
重症肝炎 升高在正常上限20倍以内, 升高超过ALT
>1.0
有酶胆分离现象
肝硬化
常轻度升高
升高超过ALT
>1.0
21
二、 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BBMC
γ-谷氨酰转移酶 ( γ- glutamyl transpeptid, γ- GT/GGT) 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 ( γ-GTP/GGTP)
24
常见疾病GGT活性的变化
BBMC
疾病
GGT活性变化
肝胆疾病(胆石症、炎症) 明显增高,可达正常上限的5~
30倍,阳性率在80%以上
肝实质性疾病(肝炎、肝硬化)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5
倍
肝癌
明显升高,且阳性率高
诱导作用(乙醇、苯巴比妥、 轻度升高,停药后正常
抗抑郁或癫痫药物)
三、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BBMC
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平滑肌以CK-BB含量相对 较高,CK-BB在脑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心肌是CKMB含量丰富的唯一器官。当这些组织器官受损伤时,血清 中CK的含量升高。
标本
不得用溶血标本,RBC中含有AK,可干扰测定, 引起测定值偏高;测定样品宜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 其它抗凝剂都抑制CK活性。
医学检验--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
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酶反应动力学原理(影响酶反应的因素)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反应的过程与速率,以及各种影响酶催化速率的因素,定量时的观察对象是总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量。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包括底物的浓度、酶反应的最适pH、最适温度、酶的抑制作用,另外还包括试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等因素。
1.底物浓度的影响在检测试剂中底物浓度、辅因子、活化剂、复构剂的种类和浓度均对酶的测定至关重要。
其中以底物的种类和浓度最为重要。
底物浓度影响遵循米氏方程:ν=V[S]/K m+[S]当底物浓度远远小于K m,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增加。
当底物[S]>>K m时,公式近似为ν=V,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故此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V。
从理论上说只有测定的是酶最大反应V,反应速度才和酶量成正比。
(1)底物的种类若所测的酶专一性不强,可作用于多种底物,K m最小的底物往往是此酶的生理底物。
(K m 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K m越小亲和力越大)如该酶测定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工作,首先应考虑有效诊断价值的底物。
选择K m小的底物测定酶活性,在最大反应速度时底物浓度也将最低。
这意味着试剂成本可能较低,不易出现底物难溶解的困难。
(2)选择底物的合适浓度确定底物种类后,重要的是选择底物的合适浓度。
米氏方程在选择酶测定底物浓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计算出某一酶的K m后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底物浓度和K m间的比值,将其代入米氏方程就可以计算出此时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比。
上述只能适应用于单一底物的酶。
2.反应体系的最适pH、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测定酶活性浓度时一定要选择在最适pH。
因为此处酶反应速度最大,测定灵敏度最高。
此处酶活性变化的斜率最小,如反应体系中出现pH变化时,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小。
pH还可以影响酶的稳定性。
为使反应体系能稳定在最适pH范围,实际检测时多采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缓冲液。
3.温度的控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具有双重性。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124 幸福生活指南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苏承竹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400037摘 要:血清酶浓度是人体机能中的重要生化检验指标,通过对这一指标的检测能够判断人体是否出现肌肉损伤现象。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能够发现,在人们进行力量训练之后测量血清肌酸激酶的前后数据变化较为明显,训练力量之后能够将大量的血清肌酸激酶释放到血液中,进行检验能够直观的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和形式,进而能够开展运动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
根据指标变化能够对运动员训练内容开展跳帧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避免训练强度较大造成的运动员身体机能与肌肉功能受损。
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升高数值是运动员新陈代谢变化功能转变的有效信息,例如在运动员处于较为安静平稳状态下,测量出的血清肌酸激酶数值升高,则能够判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可对其进行诊疗和处理。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开展详细分析。
关键词:血清肌酸激酶;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应用效果血清酶浓度能够有效反应运动员的肌肉状态和身体机能、生理状态等众多指标。
其数值升高能够有效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纤维坏死、组织受损等现象。
正常人在进行运动训练和力量训练之后能够释放大量的血清肌酸激酶在血液中。
经过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数值检测能够看出血清肌酸激酶不同状态下的活性,为相关医学、运动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1.血清CK 在正常人群身体健康监控中的应用 1.1血清CK 在健康人群身体疾病监控中的应用 血清肌酸激酶的数值检测能够直接判断人们是否存在心肌炎、脑炎等不同位置的疾病。
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数值便是CK-MB 数值,这一数据的变化能够判断出人们是否存在肌肉坏死现象,对于心肌炎的预后检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患者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系列神经性损伤的情况下,CK-BB 的数值较高、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强。
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血清学是研究血清的科学,它在生物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血清作为一种生物体内的液体,包含了丰富的蛋白质、激素、抗体等成分,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免疫应答等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1. 蛋白质测定
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对这些蛋白质进行测定,了解其浓度、组成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的蛋白质代谢、免疫功能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激素水平检测
血清中还含有多种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这些激素对于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准确检测血清中激素的水平,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3. 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抵抗疾病、感染等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测定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了解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为免疫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4. 肝功能检测
血清中含有多种与肝功能相关的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排泄功能,对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可以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及早发现和处理肝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血清学在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血清中蛋白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成分的测定,可以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物活动的状态,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因此,深入研究血清学对于推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酶的多种形式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余长芳欧仕颖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98-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清酶的多种形式以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血清酶有多种存在的形式,在血液中血清酶的存在形式有未显活性的酶、磷酸化血清酶、与蛋白质结合、酶亚型及其同工酶等多种形式。
在医学检验中,血清酶的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血清酶不同的形式在血液中的活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病理状况下,血清酶活性在发生变化,通过必要的检测方法来测量酶活性浓度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血清酶存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形式酶及其同工酶可以诊断疾病,在临床诊断和医学检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血清酶;形式;医学检验;应用
目前医院中血清学检查已是相当普遍,对于血清酶的研究已经不断地完善和成熟,血清酶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也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血清酶在临床诊断、医学检验中有不同的应用且应用较为广泛,现已成为医院医学检验、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血清酶的多种形式
1 磷酸化的血清酶磷酸化的血清酶包括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之中,其次是肾脏、骨骼等,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和骨骼。
酸性磷酸酶大部分存在于男性的前列腺中,部分及女子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大部分存在于血小板、红细胞等内。
2 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乳酸脱氢酶,它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肝、肾、肌肉等部位中,乳酸脱氢酶有五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
3 酶原的形式酶原是酶的无活性前体,但在一定的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酶,可以被激活,称为酶原激活。
4 酶亚型形式组织酶释放到血液后再经过蛋白水解酶的修饰后形成酶亚型[1]。
有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其亚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骨骼肌中,有三种同工酶,各种肌酸激酶同工酶还可分离出数目不同的亚型,测定肌酸激酶的方法酶偶联法最为普遍,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多用免疫抑制法,但经常会有干扰,现在已有免疫化学的方法值得应用,没有干扰。
肌酸激酶同工酶亚型多用电泳法进行测定。
5 血清酶同工酶的形式生物体内具有相同底物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是广义上的同工酶。
血清酶同工酶因同工酶谱有脏器特异性,故测定血清同工酶常可较特异地反映某一脏器的病变,如血清的乳酸脱氢酶或MB型肌酸激酶增加是诊断心肌梗塞较特异的指标,较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或肌酸激酶总活力更为可靠。
二血清酶及其多种形式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 在医学检验中,可通过连续检测法来计算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在临床中做出相应的鉴别诊断,通过计算测定碱性磷酸酶来进行诊断鉴别的疾病主要是骨骼肝脏系统的疾病,如急性肝炎、各种疾病导致的骨损伤。
酸性磷酸酶不稳定,其酶活性不易测定,但目前已经发展用一些免疫学方法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测量酸性磷酸酶含量的高低来诊断鉴别疾病,主要是尿道之类的疾病,可进行前列腺癌的诊断鉴别。
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如果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前列腺疾病和骨骼疾病;如果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肝炎、佝偻病等。
2 现在我国测量乳酸脱氢酶的方法多采用IFCC参考方法LD-L法,用连续监测法进行测定。
临床医学检验中测量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常用来诊断心脏,肝脏和骨骼方面的疾病,临床上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常用来诊断相应组织的病变。
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如果测量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肝炎、白血病、肾梗塞等疾病。
3 酶原的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不广泛,酶原的激活可以避免细胞本身被酶水解破坏。
4 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其亚型进行疾病诊断是目前测定应用最多的,主要是用来鉴别诊断和测定心肌、骨骼肌和脑疾患之类的疾病。
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验肌酸激酶的活性,如果肌酸激酶的活性提高,诊断有可能是肌肉疾病,有心梗、肌萎缩。
肌炎等疾病;
5 血清酶同工酶因同工酶谱有脏器特异性,故测定血清同工酶常可较特异地反映某一脏器的病变,如血清的乳酸脱氢酶或MB型肌酸激酶增加是诊断心肌梗塞较特异的指标,较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或肌酸激酶总活力更为可靠。
6 常见的医院血清学、化学检验方法有免疫抑制法、电泳法、荧光光度法、比色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免疫化学法、免疫分析法、乳胶凝集法等等。
结语:酶有多种存在形式,血清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有其独特性和专一性,它不同的存在形式在临床和医学检验中有很重要的价值。
血清酶的形式在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也是具有普遍性,通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方法来检测各种血清酶形式的活性和浓度,能够很好地诊断鉴别出相关的疾病,对临床实践、医院实验室科学检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以及血清学实验的不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