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以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者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编制根源于货币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税应对相对贬值。

通货膨胀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学者和政府官员对通货膨胀理论也能耳熟能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思想源于马克思的价格理论。马克思是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和货币想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

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量和另一个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

交换价值=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的价值量/等价物的价值量(1)

2.商品的内在价格。一种商品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使用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

商品价格=商品价值量/货币价值量(2)(二)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

考虑商品市场供求波动因素,马克思讨论了市场价格问题。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因市场供求影响而产生的波动会再总体商品市场中互相抵消,市场价格趋近于内在价格,所以,在讨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时,所涉及的是商品的内在价格。因此可以把公式(2)

推广到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的讨论,基本关系仍然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

商品的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的价值量/总货币的价值量(3)由公式(3)可见,在总体商品市场中,只有在商品和货币生产商各自投入的总劳动不变或者呈现通向同比例变动、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价格总水平不会发生波动。只有当上述变动不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时,才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总之,无论是从个量还是从总量关系看,货币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用其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商品的内在价格,是因为它中间包含着和商品相等的价值量,而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因此,商品的内在价格由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变动。

二、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以上述价格理论为基础,有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价格理论和相关论述中可以推论,通货膨胀是一种总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所以,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讨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在讨论总水平变动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