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部断层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解剖学(B040110Z5)-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解剖学(B040110Z5)-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40110Z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解剖学(medical imaging anatomy)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学分:5学分总学时: 80学时理论学时: 40学时实验学时: 40学时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用参考教材:胡春洪,主编.《医学影像解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运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研究正常人体内部形态结构的科学,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医学影像解剖学是根据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超声成像(USG)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观察研究人体器官影像形态结构。

学习医学影像解剖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掌握重要部位或器官的X线解剖及断层影像解剖,为进一步学习《影像诊断学》打好基础。

二、基本技能要求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解剖要点及相应的影像解剖结构。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4.掌握各种影像图像中人体各解剖结构的正常值及正常变异。

四、考核采用考勤(10%)+理论考试(60%)+实验成绩(30%)。

五、实验(见习)内容与要求实验以采取画图识图的方法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进行。

采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指导答疑。

教师可适当辅助传统影像学胶片和现场示教实习,以适应学员未来不同的工作环境。

阅片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唯物辨证分析的能力。

所以指导教师应采用学导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第一章总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定义与内涵2.了解医学影像解剖学简史与展望3. 掌握医学影像解剖学技术常用体位和方位、基本原理与特点4. 掌握影像解剖学常用术语。

(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医学影像解剖学定义与内涵、简史与展望2.医学影像解剖学常用体位和方位3.医学影像解剖学技术基本原理与特点4.医学影像成像常用技术、方法5.常用术语(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四、腹部1.第二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右肺下叶B.左肺下叶C.左肺上叶D.胸主动脉E.腹主动脉2. 第二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E)A.尾状叶B.左内叶C.左外叶上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3. 镰状韧带附着缘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 右肺中叶B.左肺上叶C.右心室D.肝左外叶E.肝右前叶4. 三大肝静脉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食管B.胸导管C.肝圆韧带裂D.静脉韧带裂E.网膜囊上隐窝5. 第三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腔静脉沟B.胆囊窝C.尾状叶静脉D.副肝右静脉E.肋膈隐窝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右后叶上段B.右后叶下段C.右前叶上段D.左外叶上段E.左外叶下段7.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静脉韧带裂B.肝圆韧带裂C.弓状切迹D.门腔间隙E.肝圆韧带8.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A)A.左外叶上段B.左外叶下段C.尾状叶D.左内叶E.右前叶9.肝胰壶腹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十二指肠降部B.钩突C.肾皮质D.肝右叶E.右前叶10.门腔间隙的结构不出现(C)A. 肝尾状叶B.网膜孔C. 网膜囊D.门腔淋巴结E.钩突11.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肝正中裂划分的标志结构(B)A.下腔静脉B.腔静脉沟C.胆囊D.胆囊窝E.肝中间静脉12.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左叶间裂划分的标志结构(D)A.左叶间静脉B.肝门静脉左支C.镰状韧带D.肝圆韧带E. 肝圆韧带裂13.胆囊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D)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前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14.胰头、颈、体分界的标志结构(B)A. 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脾静脉E.脾动脉15.左肾上极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左肾上腺B.右肾上腺C.右肾D.脾E.胃16.胰体后界的标志结构(D)A.下腔静脉B.腹主动脉C.左肾静脉D.脾静脉E.脾动脉17.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胰头B. 右肾C.脾D.十二指肠降部E.胆囊18.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C)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后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上段19. 门腔间隙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肝尾状叶B.网膜囊C. 肾上腺D.十二指肠水平部E.胆总管20.在横断层面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血管(A)A.左肾静脉B.左肾动脉C.右肾静脉D.右肾动脉E.脾动脉21.在横断层面上,肾窦内的结构不包括(B)A.肾盂B.输尿管C.肾大盏D.肾小盏E.肾血管22.肾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肾动脉B.肾静脉C.肾盂D.肾窦E.肾上腺23.胰头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肝右叶B.脾C.十二指肠降部D.回肠E.肾24.在胰的横断层面上,一般先出现(D)A.胰头B.胰颈C.胰体D.胰尾E.钩突25.在横断层面上,确认胰头的重要标志(A)A.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肝门静脉E.腹主动脉26.横断层面上识别胰尾的标志(B)A.脾B.左肾C.胃D.脾动脉E.肾静脉27.横断层面上识别胆总管的十二指肠上段和十二指肠后段的标志结构(A)A.肝门静脉B.肝固有动脉C.下腔静脉D.网膜孔E.十二指肠28.横断层面上肾旁后间隙内的结构(D)A.肾B.肾上腺C.肾脂肪囊D.肾旁脂体E.输尿管29.肾上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肾锥体B.肾窦C.脾D.胰E.胆囊30.在横断层面上,可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结构(B)A.肝门静脉分叉处B.肝门静脉右支C.肝门静脉左支D.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E.肝门31.在横断层面上,最行出现的汇合(分叉)点(A)A.肝左、右管B.肝门静脉C.肝固有动脉D.胆囊管与胆总管E.胆静脉注入肝静脉处32.在横断层面上,肝门静脉左支最先出现(B)A.横部B.角部C.矢状部D.囊部E.以上均不对33.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不包括(E)A.右前支B.右后支C.左内支D.左外支E.肝左静脉34.Glisson系统内的管道不包括(C)A.肝门静脉左支B.肝门静脉右支C.肝静脉D.肝固有动脉E.肝管35.肝右后叶上段的简写为(C)A.SⅧB. S8C.SⅦD. S7E.SⅥ3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于(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左段间裂E.右段间裂37.区分左内叶与右前叶上段的肝裂(A)A.正中裂B.背裂C.左叶间裂D.右叶间裂E.斜裂38.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左前壁与胆囊窝中点的连线为(A)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39.在横断层面上,镰状韧带左侧约1cm处为(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0.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右前壁与静脉韧带裂右端所作的弧形线为(D)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1.肝门静脉右支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S IB. SⅡC.SⅢD. SⅦE.SⅧ42.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C)A.SⅡB. SⅢC.SⅣbD. SⅦE.SⅧ43.在横断层面上,随肝圆地带裂消失而消失的肝段(C)A.SⅠB. SⅡC.SⅢD. SⅣE.SⅤ44.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B)A.S IB. SⅡC.SⅢD. SⅤE.SⅥ45.在横断层面上,正常胰头的前后径不应超过同一层面上椎体的(C)A.1/3横径B.1/2横径C.横径D.1/2纵径E.纵径46.在横断层面上,正常钩突向左延伸的部分不超越(C)A.肝门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下腔静脉E.腹主动脉47.在横断层面上,胆总管胰腺段的识别标志(B)A.肝门静脉B.下腔静脉C.胰头D.十二指肠降部E.腹主动脉48.门腔间隙内的主要血管(C)A.肝右动脉B.肝左动脉C.副肝右动脉D.副肝左动脉E.胆囊动脉50.在横断层面上,出入肾门的结构自前向后为(A)A.肾静脉、肾动脉、肾盂B.肾动脉、肾静脉、肾盂C.肾静脉、肾盂、肾动脉D.肾动脉、肾盂、肾静脉E. 肾盂、肾静脉、肾动脉五、盆部及会阴1.第1骶椎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 回肠B.肠系膜C.乙状结肠D. 乙状结肠系膜E.直肠2.在横断层面上,第1骶椎前方的血管神经不出现(D)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骶正中动脉D.股神经E.腰骶干3. 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骶髂关节前方的结构不出现(E)A. 髂内动脉B. 髂内静脉C. 腰骶干D.骶神经E.髂外动脉4.骶丛和坐骨神经在横断层面上定位的标志结构(C)A.骶骨B.髂骨C.梨状肌D.闭孔内肌E.闭孔外肌5.髋臼上缘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坐骨神经B.直肠C.回肠D.直肠膀胱陷凹E.乙状结肠6. 精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膀胱B.输精管壶腹C. 直肠膀胱陷凹D.输尿管E.直肠7.膀胱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直肠B.前列腺C.输精管D. 输尿管E.肛管8.膀胱横断层面上的间隙不出现(C)A.膀胱前隙B.膀胱后隙C. 直肠膀胱陷凹D.骨盆直肠隙E.直肠后隙9.前列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尿道B.射精管C.直肠静脉丛D.前列腺静脉丛E.输精管10.耻骨联合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前列腺B.膀胱C.直肠D.肛管E.尿道11.在横断层面上,位居耻骨联合前方的结构(A)A.精索B.股动、静脉C.肛提肌D.闭孔内肌E. 闭孔外肌12.在横断层面上,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多发生于(E)A.前叶B.中叶C.左侧叶D.右侧叶E.中叶和侧叶13.前列腺组织中体积最大的部分(B)A.中央区B.周缘区C.前纤维肌肉基质区D.移行区E.尿道周围组织14.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髂腰肌前内侧的结构(B)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输尿管D.腰骶干E.闭孔神经15.子宫首次出现的横断层面(B)A.骶髂关节B.坐骨大孔C.髋关节D.耻骨联合E.闭孔16.在横断层面上,阴道穹最先出现(D)A.前穹B.左侧穹C.右侧穹D.后穹E.前、后穹17.在横断层面上,子宫最先出现(A)A.子宫底B.子宫体C.子宫颈阴道部D.子宫颈阴道上部E.子宫峡18. 在横断层面上,子宫底与子宫体的分界标志(C)A.输卵管B. 卵巢C.子宫角D.子宫峡E.子宫腔19.在横断层面上,正常子宫颈的最低平面(B)A.髋关节B.坐骨棘C.坐骨结节D.坐骨支E.耻骨弓20.在横断层面上,子宫体两侧横行的韧带(B)A.子宫圆韧带B. 子宫阔韧带C. 子宫主韧带D. 骶子宫韧带E. 耻子宫韧带21.在横断层面上,子宫腔子宫颈管的分界标志(D)A. 子宫体B. 子宫颈C. 子宫底D. 子宫峡E. 子宫角22.显示前列腺的最佳横断层面(C)A.耻骨联合止方10mmB.耻骨联合上缘C.耻骨联合中点D.耻骨联合下缘E.耻骨联合下方5mm六、脊柱区1.人体脊柱的椎间盘数(C)A.21个B.22个C.23个D.24个E.25个2.在脊柱横断层面上呈“V”形的韧带(D)A.棘间韧带B. 棘上韧带C. 项韧带D.黄韧带E.横突间韧带3.在脊柱横断层面上,黄韧带最厚的部位(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4.第5 腰骶关节关节面的方位呈(B)A.水平B.冠状C.矢状D.凹面形E.以上均不对5.在椎间盘构造中,含胶原纤维,无软骨基质的结构(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6.椎间盘最外层的环形纤维(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前纵韧带E.后纵韧带7.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的结构(B)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8.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A)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9.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D)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10.三叶形的椎管横断面见于脊柱(D)A.颈段B.胸段C.上腰段D.下腰段E.骶段11.横断层面上呈横卵圆形的脊髓节段(B)A.上颈髓B.下颈髓C.上胸髓D.下胸髓E.腰髓12.横断层面上脊神经后支穿经(D)A.椎管B.椎间孔C.椎间管D.骨纤维孔E.骨纤维管13.脊柱各段中椎间盘最薄的部位(B)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14.在横断层面上呈椭圆形的椎体(A)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5.在横断层面上,颈段椎管前后径的最宽处位于(A)A.寰椎B.枢椎C.第3颈椎D.第5颈椎E.隆椎16.颈椎间盘与相邻椎体高度的比例为(C)A.1∶1B. 1∶2C. 1∶3D. 1∶4E. 1∶517.颈椎间盘的前、后缘高度比例约为(B)A. 1∶1B. 2∶1C. 3∶1D. 4∶1E. 5∶118.棘突呈叠瓦状的椎骨(B)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9.在脊柱正中矢状面上,犹如横置花瓶的椎间盘(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20腰椎管狭窄时,其椎管与椎体矢状径的比例为.(E)A. 1∶2B. 1∶3C. 1∶4D. 1∶5E. 1∶621.硬膜囊末端以下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骶神经根B. 尾神经根C.终丝D.终池E.椎内静脉丛22.“猫头鹰征”多出现于脊柱(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七、四肢1.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腱居肱骨(A)A.前方B.后方C.外侧D.内侧E.上方2.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呈“C”形从前、后和外侧包绕肩关节的(B)A.胸大肌B.三角肌C.斜方肌D.大圆肌E.肩胛下肌3.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腋窝内的结构不出现(C)A. 腋动脉B. 腋静脉C. 腋神经D. 腋淋巴结E.臂丛4.在横断层面上,构成腕关节的结构不包括(A)A.尺骨B.桡骨C.手舟骨D.月骨E.三角骨5. 在横断层面上,股骨头位于股骨颈的(B)A.内侧B.前内侧C.后内侧D.前方E.后方第二部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回声 CT值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窗位窗宽部分容积效应周围间隙现象 T1加权像 T2加权像流空效应心包窦血管前间隙主—肺动脉窗隆突下间隙肺段解剖学肺门放射学肺门肝裂椎管侧隐窝二、问答题:1.超声、CT、MRI图片上的黑、白影各代表什么?超声、CT、MRI在医学上的应用原理如何?2.脑叶及脑的主要沟回在断面上的识别。

断层解剖学第三版

断层解剖学第三版

断层解剖学第三版《断层解剖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由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兼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刘树伟教授主编,全国19所著名高校的20位教师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包括绪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男性盆部和会阴、女性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十章,约80万字,其中插图600余幅(包括套色线条图和CT、MRI图像等)。

《断层解剖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有以下特点:①重点突出,系统介绍了人体的横状、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重点讲授了全身各部的横断层解剖,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断层解剖学的精髓和内在规律;②断层与整体相结合,为帮助学生理解断层解剖,增加了部分整体解剖的内容;③解剖标本与断层影像相融合,力图使学生完成从解剖到影像的转化;④启发性,鼓励学生用断层解剖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⑤前沿性,尽量吸收和采纳国内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和新进展;⑥可扩展性。

《断层解剖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主要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用,亦可供长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研究生选修,还是解剖学教师及临床各科医师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目录:绪论一、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和学习目的二、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三、断层解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四、断层解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五、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六、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第1章头部第一节概述一、境界与分区二、标志性结构三、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第二节大脑沟、回应用解剖一、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沟和回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三、大脑半球下面的沟和回第三节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一、矢状缝层面(断层一)二、上矢状窦和大脑上静脉层面(断层二)三、中央旁小叶层面(断层三)四、中央沟上部层面(断层四)五、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断层五)六、扣带回上部层面(断层六)七、半卵圆中心层面(断层七)八、胼胝体千层面(断层八)九、第三脑室上部层面(断层九)十、松果体层面(断层十)十一、前连合层面(断层十一)十二、乳头体层面(断层十二)十三、视交叉层面(断层十三)十四、垂体层面(断层十四)十五、颈动脉管层面(断层十五)十六、下颌头层面(断层十六)第四节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一、上直肌和上斜肌层面(断层一)二、视神经和视交叉层面(断层二)三、海绵窦层面(断层三)四、眶下裂层面(断层四)五、下颌头层面(断层五)六、枕骨大孔上方层面(断层六)七、寰枕关节层面(断层七)八、寰枢关节层面(断层八)九、枢椎体上份层面(断层九)十、枢椎体下份层面(断层十)十一、第3颈椎椎体层面(断层十一)十二、下颌体上份层面(断层十二)十三、第4颈椎椎体层面(断层十三)十四、舌骨体层面(断层十四)第五节头部连续矢状断层解剖一、正中矢状面右面观(断层一)二、正中矢状面左面观(断层二)三、内囊膝层面(断层三)四、苍白球层面(断层四)五、壳层面(断层五)六、颈内静脉层面(断层六)七、茎突层面(断层七)八、颞下颌关节内侧份层面(断层八)九、颞下颌关节外侧份层面(断层九)十、外耳道层面(断层十)。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换 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断层 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断层、从描 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体、从厚片向 薄层、从宏观向微观、从断面向三维 和四维、从单纯形态相结合功能和代 谢等方向迅速发展。
在具体内容上,将开展以下六个方 面的研究: •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 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 • 介入放射解剖学研究 • 数字化虚拟人研究
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 Anatomy
戴景兴 南方医科大学
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
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 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各种结构 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学科提供形态学依据。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解剖学 有以下特点:
性别 年龄
男 38 女 59 男 33岁
时间
1994.11 1995.11 2001.03
切片间距 mm 1.0 0.33 0.2
切片总数
1878 5189 8590
分辩率 像素
2048×1216 2048×1216 3040×2008
中国上海 男 中国上海 女 中国重庆 男 中国广州 女 中国重庆 女 中国广州 男 中国广州 女
• 由于VHP血管等信息从上述数据中抽取和分割 的困难,尚未见到血管模型。
• 美国可视人计划采用的技术,已经是10年前的 水平,获取数据的分辨率及精度有限,限制了 进一步的发展应用。
• 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如 Martonen开发的虚拟肺具有2000万个气道,已 经在英国和加拿大作临床试验;
3.1885年,美国的Dalton出版了 脑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学图谱, 共三本。

--断层解剖学1

--断层解剖学1

7.6肋软骨 11—6肋骨
剑突
T11椎体
膈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前锯肌
竖脊肌
背阔肌
肝 胃
双肺下叶
门V 肝中V 肝右V
下腔V 椎管
胸主A
胸导管
腹部第3横断面 部位:剑胸连线下4.5cm T11体 厚度:1.5cm
剑突 8、7肋软骨 7—11肋骨
T11椎体
膈肌 前锯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竖脊肌
背阔肌
历史发展
早在14世纪断层解剖就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人体解 剖。最著名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绘制的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面图。 19世纪荷兰解剖学Riemer首先使用冷冻法制备 断层标本并出版了图谱。
Gerota用5%甲醛溶液固定尸体在冷冻切制断层标本。
在随后的1个世纪里,断层解剖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 断层解剖方法不断完善,不有了横冠矢三种断面解剖学 图谱,而且还详细描述了器官的毗邻。
1、男腹部第一横断面
(1)断层部位: 剑胸连线下1.5cm (2)厚度:1.5cm
T10横断
(3)断面所见: 断面总形态呈边缘比较规整的横椭圆形
7.6肋软骨 10—6肋骨
剑突
T10椎体
膈肌
腹直肌
胸大肌 腹外斜肌
前锯肌
竖脊肌
背阔肌
肝 胃
双肺下叶
肝右V
肝中V
椎管
下腔V
奇V 胸主A
半奇V
腹部第二断层 部位:剑胸连线下3.0cm T11椎 厚度:1.5cm
3、重要性
(1)为掌握现代诊断技术打基础 随着超声、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核 磁共振(MRI)迅速普及,要求每一位医生必 须能认识和分析其图象,所以为提高诊断技术, 学会新的诊查手段,就必须首先学习断层解剖 学。

(完整)《断层解剖学》大纲

(完整)《断层解剖学》大纲

《断层解剖学》大纲The lecture notes of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供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使用)前言preface总学时:40;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20周学时:3 ;学分:2.0课程性质:医学英语班及七年制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CT、MR、超声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及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体各部连续断层中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包括对系、局解内容的复习总结);相应层面的CT、MR、超声图像的认识。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断层标本示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有内容均包括:尸体断层图像与相应的CT、MR、超声图像。

各章、节内容由断层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分别讲授。

教学用书: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A Textbook of Sectional Anatomy/刘树伟主编,2003。

8参考书: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颅脑应用解剖学/李振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腹部断层解剖学图谱/刘树伟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2006视听教材:四肢断层解剖/腹部断层解剖,2002;脊柱区断层解剖/女性盆部断层解剖 /男性盆部断层解剖, 2003;颅脑连续横、矢状、冠状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解剖,2004;肺的的断层解剖,2007/李振平,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CAI课件/李振平主编一、导论Introduction of sectional anatomy讲授To lecture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与应用意义.2、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常用术语;3、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与发展方向。

盆部解剖

盆部解剖

December, 2008
五、盆腔筋膜间隙
(1) 骨 后 隙 retropubic space •耻 2) 直肠后隙 retrorectal
(或称 Retzius 隙、膀胱前隙) space (骶前间 隙)
(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与 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 膀胱之间,内有结缔组织、静 筋膜之间,向上通腹
肛提肌、尾骨肌 盆膈下筋膜
作用:封闭盆底,对盆腔
脏器起衬托。
通过结构: 盆膈前份有盆膈裂
孔,在男性孔内有尿道通过; 在女性则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膈后部有肛管通过。
December, 2008 Copyright©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December, 2008

盆脏筋膜

Visceral pelvic fascia
前列腺鞘
Fascial sheath of prostate

直肠膀胱隔
Rectovesical septum

直肠阴道隔
Recto Depart. Anatomy, School of Medicine, La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by YP HOU and YF SONG
三、盆底肌 Muscles of floor of pelvis
肛提肌 Levator ani
前列腺提肌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尾肌 髂尾肌
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在直肠与肛管移行 Coccygeus 处,两侧肌束构成“U”形袢,

盆部与会阴

盆部与会阴

盆筋膜间隙
• 耻骨后隙retropubic space • 直肠周隙pararectal space
分为:前外侧部,又称骨盆直肠隙 后部,即直肠后隙retrorectal space,向上与腹膜后隙相通
耻骨后隙
骨盆直肠隙 直肠侧韧带 直肠后隙
4. Vessels、Lymphatics and Nerves of Pelvis (1) Arteries 1) Common iliac artery 2) External iliac artery 3) Internal iliac artery 壁支: Iliolumbar a. Lateral sacral a. Superior gluteal a. Inferior gluteal a. Obturator a. 脏支: Superior vesical a. Inferior vesical a. Uterine a. Inferior rectal a. Internal pudendal a.
1)Ovary:位于髂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内,被子宫阔韧带后叶 包裹。后缘游离,前缘形成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中部有卵巢门。 2)Uterine tube: 包在子宫阔韧带内,通过输卵管腹腔口使腹膜腔与外界相交通。
(9)Vagina 上端环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 Fornix of vagina:
Section 1 Introduction
Boundaries & Division
(1)Pelvis:上界为骶骨岬与耻骨联合上缘的斜平面;
下界为盆底肌极其筋膜。 (2)Perineum: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Section 2 The Pelvis
1. Bony Pelvis (1) Greater pelvis (2) Lesser pelv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管、髂血管、梨状肌、坐 骨神经
显示结构:
1. 回肠、乙状结肠、直肠、 输尿管。
2. 第4骶椎体、髂骨体、髂 腰肌、股神经、梨状肌、坐 骨神经、坐骨大孔、髂外血 管、髂内血管、闭孔血管神 经、臀大-中-小肌、腹直肌、 腹白线。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8.经关节上份的横断层面
横肌。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3.经骶髂关节上缘的横断层面
关键结构: 肠管、髂血管、输尿管、
骶髂关节 显示结构: 1. 盲肠、回肠、乙状结肠、 输尿管。 2. 第1骶椎体、骶髂关节、 腰大肌、髂肌、髂外血管、 髂内血管、腰丛及腰骶干、 髂骨翼、臀中-大肌、竖脊 肌、腹直肌、腹白线。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关键结构: 阴茎、坐骨海绵体肌、会阴 浅横肌 1. 尿道膜部、尿道球、坐骨 海绵体肌、阴茎、阴囊、睾 丸。 2. 耻骨支、闭孔外肌、股骨、 股血管、股神经、大隐静脉、 臀大肌、坐骨神经等。 3.肛管、肛门外括约肌、会 阴浅横肌。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女性盆部的横断层解剖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男性盆部的横断层解剖
在横断层中男性盆部和会阴结构的配布规律
第一阶段:从第5腰椎间盘至髋臼上 缘,主要为下腹部的结构,包括: 1.盆壁:髂骨翼、骶髂关节、第5腰 椎、骶骨上份、髂腰肌、臀肌。 2.下腹壁。 3.髂血管与淋巴结、腰丛和骶丛。 4.腹膜腔下份。 5. 回肠、盲肠、阑尾、乙状结肠、 直肠,输尿管。
关键结构: 髋臼、股骨头、膀胱、直肠 显示结构: 1. 直肠、膀胱直肠陷凹、输 尿管、膀胱。 2. 尾骨、髋臼、股骨头、梨 状肌、坐骨神经、闭孔内肌、 闭孔血管神经、髂外血管、 股神经、精索、臀大-中-小 肌、髂腰肌、腹直肌、腹白 线。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9.经髋关节中下份的横断层面
关键结构:
髋臼、股骨头、膀胱、直肠、 输精管
显示结构:
1. 直肠、膀胱直肠陷凹、膀 胱、精囊、输精管壶腹。
2. 髋臼、股骨头、股骨头韧 带、髂腰肌、股血管、股神经、 精索等。
3. 尾骨、肛提肌、坐骨神经、 臀下血管、闭孔内肌、闭孔血 管神经、臀大肌、坐骨肛门窝。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10.经耻骨联合上份的横断层面
5.经骶髂关节下份的横断层面
关键结构: 肠管、髂血管、骶髂关节、 臀肌 显示结构: 1. 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 2. 第2骶椎体、骶翼、髂骨翼、 骶髂关节、腰大肌、髂肌、 股神经、髂外血管、髂内血 管、臀大-中-小肌、腹直肌、 腹白线。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7.经髂骨翼和髂骨体横断层面
关键结构:
在横断层中男性盆部和会阴结构的配布规律
第三阶段:为耻骨联合 下缘以下,主要为男性 会阴部的结构及大腿上 段,包括: 1.会阴肌。 2.男性外生殖器-阴茎、 阴囊,睾丸、附睾、精 索、男性尿道、肛管。 3.股骨及周围肌群。
1.经第5腰椎体及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关键结构:肠管、髂血管、输 尿管、腰丛 1.第5腰椎体、腰大肌、髂内外 动脉、髂总静脉、腰丛、股神 经、髂骨翼、髂肌、臀中肌、 竖脊肌。 2. 阑尾、盲肠、回盲口、回肠、 乙状结肠、肠系膜下血管、输 尿管。 3. 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腹
管和神经等软组织而构成; • 盆底由盆底肌及其筋膜形成盆膈而封闭
骨盆下口。 • 盆壁、盆底围成盆腔,容纳消化、泌尿
器官的下段和内生殖器等。
男性自前向后形成前、中、后三列
• 前列包括膀胱、尿道和前列腺; • 中列为生殖器官,包括输精管壶
腹和精囊; • 后列为消化器官包括直肠和肛管,
此外还有沿盆壁下降的输尿管。
在横断层中男性盆部和会阴结构的配布规律
第二阶段:从髋臼上缘至耻骨联合 下缘,主要为盆腔结构,包括:
1.盆壁:髋臼、股骨头、股骨颈、 大转子、耻骨支、耻骨联合、坐骨 支、坐骨结节、髂腰肌、臀肌、大 腿肌、盆底肌。
2.腹股沟区与精索。
3.盆腔脏器的动脉及静脉丛、股血 管、淋巴结和坐骨神经。
4.泌尿器-膀胱、输尿管、尿道、生 殖器-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直肠。
女性也形成前、中、后三列
• 前列包括膀胱、尿道; • 中列为生殖器官,包括子宫、
阴道、输卵管和卵巢; • 后列为消化器官包括直肠和
肛管,此外还有沿盆壁下降 的输尿管。
四、会阴基本组成
• 由肌、筋膜等形成的板层样结构, 以及其间的腔隙和泌尿器官、生殖 器官、消化管末端开口的括约装置 等构成,
• 有承托、保护盆腔脏器和控制管道 的开闭等功能。
关键结构: 耻骨联合、闭孔肌、前列腺、坐 骨肛门窝 1. 尿道内口、前列腺、精囊、 输精管、精索、阴茎。 2. 髂腰肌、股血管、股神经等。 3. 闭孔膜、闭孔肌、股骨颈、 坐骨结节、股方肌、坐骨神经、 臀下血管、闭孔血管神经、臀大 肌。 4. 坐骨肛门窝、肛管。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13.经肛门的横断层面
盆部会阴的断层解剖
青岛大学医学院 陈忠恒
一、境界
在断面解剖学中,男、女性盆部的上界均为第5腰椎间盘平面,而盆 部和会阴的下界男性为阴囊消失平面、女性为女阴消失平面。
二、标志性结构
• 髂嵴 • 髂前、后上棘 • 耻骨联合上缘 • 坐骨结节 • 尾骨
三、盆部结构的配布特点
• 盆部由盆壁、盆腔及盆腔脏器组成。 • 盆壁以骨盆为基础,覆以肌、筋膜、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