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转基因植物药物的开发研究评述

转基因植物药物的开发研究评述

向 人类 提供 有效 的药物 和各 种 安 全专 一性 的疫 苗 已
成 为 世 界 范 围 内 急 待 思 考 与解 决 的 重 大 问 题 : 。 最 近 1 年 . 因工 程 、细 胞 工 程 、酶 工 程 、微 生 物 工 程 0 基 等 生 物 技 术 领 域 的 大 力 发 展 , 解 决 上 述 问 题 提 供 了 为 可 靠 的技 术保 证 和基 础 : 当 前 利 用 转 基 因 植 物 作 为新 型 的 生 物 反 应 器 米 大 规 模 生 产 转 基 因 植 物 药 物 的 开 发 研 究 已 成 为 植 物 生 物 技 术 领 域 中 的 热 点 一 ” ! 本 文 就 此 领 域 的 一些 问 题 及 进 展 作 一 ~ 。
转 基 蹦植 物 药 物 的临 床 实 验 盟 国 内外 的 应用 表 明 转 基 国植 物 药物 安全 性 是 可靠 的 ; 着 表 达 效 率 和 遗 传 稳 定性 随
的不 断 提 高 .转 基 园植 物药 物 的 开 发研 究 将 会 在 2 世 纪 得 到 更 太 的 发 展 。 ] 关 键 词 转 基 因植 物 药 物 转 基 因植 物 生 物 反应 器
和 要 求 ~ 何 以 低 廉 的 价 格 和 适 合 的 给 药 方 式 … 如
组 织 和 器 官 以来 , 物 细 胞 和 组 织 培 养 技 术 已经 有 了 植
很 大 的 发 展 . 目 前 它 已 成 为 一 门 精 细 的 实 验 科 学 。 ,在取 材 、消毒 、灭菌 、接种 、培养 、诱导 J
邵 宏 波
S a n b h o Ho g o
( 西植 物研 究所 广
桂 林 市雁 山
5 ]0 ) 4 0 6
( a g i n t u e o o a y, Ya s a Gu n x s i t fB t n I t n h n. Gul . Gu n x . 5 1 0 , Ch n ) in i ag i 4 0 6 ia

转基因中潮霉素的用途

转基因中潮霉素的用途

转基因中潮霉素的用途潮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业和医药领域。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潮霉素耐受基因导入到植物和动物中,以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

以下将详细介绍转基因中潮霉素的用途。

1. 农业领域应用:潮霉素转基因植物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力。

通过导入潮霉素耐受基因,植物可以在受到病菌和病毒侵袭时产生抗性,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同时,潮霉素转基因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除草剂能力,能够抵御广谱除草剂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作物耕作的效率。

2. 养殖业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潮霉素耐受基因导入到家畜中,改善它们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

转基因的鸡、猪和牛等家畜可以耐受潮霉素,从而减少家畜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此外,潮霉素还可以促进家畜的生长,提高肉类和乳制品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3. 医药领域应用:潮霉素被广泛用于医药领域作为抗生素。

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潮霉素转基因细胞和动物模型,用于研发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潮霉素转基因细胞可以用于生产更高效、更稳定的抗生素药物,提高抗生素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潮霉素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副作用等,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4. 环境治理和污染修复:潮霉素转基因植物可以用于环境治理和污染修复。

通过导入潮霉素耐受基因,植物可以存活在含有潮霉素的土壤或水体中,吸收和分解潮霉素,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同时,潮霉素转基因植物还可以吸收和转化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污染物,为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新的途径。

总的来说,潮霉素在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领域,包括农业、养殖业和医药领域。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潮霉素耐受基因导入植物和动物中,从而提高它们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

此外,潮霉素转基因细胞和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医药研究,促进新药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同时,潮霉素转基因植物在环境治理和污染修复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制药论文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冯小雨(陕西理工学院生物学院生物科学071班,陕西汉中 723001)指导教师:冯自立[摘要]简要评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的药用蛋白种类和表达系统,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基本方法、应用研究等。

尽管目前植物作为药用蛋白的生物反应器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优点与问题并存,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药用蛋白;生物反应器引言传统的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常利用动物病毒、细菌、酵母等为生物反应器进行药用蛋白的生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细菌细胞不能进行许多病毒蛋白质的转录后的修饰作用,不利于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导致其免疫性通常较弱;酵母菌对有些蛋白质的过分糖基化可能影响针对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反应,妨碍着酵母菌在一些疫苗生产中的应用;多数动物培养系统表达水平低,需要昂贵的生长培养基,且培养基需要特殊处理,因此疫苗成本很高,限制了其商品化应用。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核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在医学上有生物活性的药用蛋白,且可以克服其他反应系统的缺陷,成为药用蛋白生产的又一新途径。

1问题的提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最初是建立在结构简单的微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的基础之上的,最初都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表达外源蛋白,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思路出自偶然。

八十年代末,比利时pgs公司的科学家将一个神经肽(enkephalin,脑啡肽)编码基因转入烟草中表达,用意在于让瘾君子们不用抽烟,只需拿烟叶闻一闻或放在口中嚼一嚼即可过烟瘾,以此减少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

他们把这个小肽基因两端设计了两个蛋白酶的酶切位点,将改造后的基因串联导入烟草细胞并成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小肽以多聚体的形式表达存在,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作用后获得了神经肽,每粒种子在200nmol,然而,他们的目的最终没能达到,因为神经肽要经血液运输而起作用,在口腔及消化道内会被降解掉,但他们却意外地找到了一条转基植物生产神经肽的途径,引起人们对此领域的关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兴盛,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成为了农业科技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主要介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问题。

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植物基因组的方法,使其具有一些新的性状或者改进原有的性状的技术。这种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研究,并且在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获取目的基因;2.改造外源基因;3.构建植物表达载体;4.将目的基因引入植物;5.筛选并鉴定转基因植物;6.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转基因植物的耐性和生物安全性。

当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四个方面:1.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2.提高植物抗性和适应性;3.提高植物的营养价值;4.提高植物的药用价值。其中,重要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推出了许多具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的转基因植物,比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等。

1.提高植物抗病性和适应性 由于植物具有低抗性和不适应性,常常会被一些病菌侵袭或者在一些极端环境的情况下无法正常生长。而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病菌的侵染和潜在的风险。

2.提高植物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健康问题和营养问题。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推出更加营养丰富的食品,也可以探索新的植物物质,进而更好地解决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此外,新的药用品种的开发也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比如超丝兔茅等植物素类药物。

3.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未来将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食物短缺问题。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食物产量和品质,以此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其表达特定的功能或产生特定产物的技术。

在生物制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优势、发展方向、挑战和前景。

转基因技术在药物生产中具有高效、可控性强、生产周期短等优势。

未来,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方向包括提高产物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等。

转基因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问题、伦理道德等。

最终,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发展趋势向着高效、环保、安全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生物制药、应用、发展、优势、方向、挑战、前景、前景、发展趋势、意义1. 引言1.1 转基因技术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人为方式向生物体中引入外源基因来改变其遗传性状的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可以极大地提高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合适的宿主生物体中,可以使宿主生物体表达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从而实现对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转基因技术的定义涉及到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等领域,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在生物制药领域,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重要的生物药物,如重组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等。

转基因技术的定义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向生物体中引入外源基因来改变其遗传性状的技术,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为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生物药物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1.2 生物制药的意义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具有高效、低毒、低副作用、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其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物制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治疗方法的可能性。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体自身合成的活性物质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使其产生目标蛋白质或者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这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了许多世界领先的产品。

本文将介绍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并分析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制备的,它们可以产生特定的蛋白质,用于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目前,转基因动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如产生重组蛋白质的转基因细胞株、转基因小鼠等。

这些转基因动物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2. 工业生产中的转基因微生物应用:微生物是生物制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工具。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改造微生物,使其能够产生大量的目标蛋白质或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等细菌中,可以高效地生产重组蛋白质;利用酿酒酵母表达外源基因,可以生产大量的重组蛋白质等。

转基因微生物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制药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制药成本。

3. 基因治疗: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即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目标基因,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基因。

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者体内,可以治疗及改善其病情。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癌症的基因治疗,通过导入抗癌基因,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1. 提高转基因动物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目前,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过程仍然比较复杂且耗时,而且产生的转基因动物往往不是100%地表达目标基因。

如何提高转基因动物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成为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新的转基因技术和方法,例如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以提高转基因动物的制备效率和有效性。

2. 研发新的转基因微生物:虽然已经有很多微生物被用于生物制药,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有用的化合物无法通过常规的生物制药手段进行生产。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转基因技术是指将来源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插入到目的物种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其遗传特性的技术手段。

生物制药中的转基因技术是将人的基因或其他生物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插入到细胞或微生物的基因组中,制备出能够生产人体内需要的药物的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可通过大量、高效的生产方法制备药物,同时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发时间。

目前,生物制药中的转基因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激素的制备人体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治疗儿童生长迟缓等疾病。

通过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生长激素。

2.重组蛋白质的制备重组蛋白质是一类由转基因生物生产的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乙型干扰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药物同样通过将人的基因或其他生物的基因插入到微生物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从而生产出具有药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质。

3.疫苗的制备转基因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的生产。

例如,乙肝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就需要重组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插入到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能够生产出类似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蛋白质。

4.抗体药物的制备抗体药物是指能够与体内现有的蛋白质手段结合的药物,例如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抗体等。

这些药物的生产通过将人的基因或其他生物的基因插入到哺乳动物细胞体系中进行生产,从而得到药物。

虽然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和发展,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研发时间,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

例如可能会引起新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生态系统的遗传污染等问题。

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生物制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的组合和构成,来创造出新的生物表型,为生产高效、安全、便捷的生物制药产品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从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在转基因技术研究中的当前热点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重组蛋白和抗体类药物;二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基因治疗类药物;三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体外诊断试剂;四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疫苗。

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重组蛋白和抗体类药物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创造出全新的生物制药产品,从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成熟,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未来,转基因技术将在更多的生物制药领域得到应用,比如在癌症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面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还将在生物制药产品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挑战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生产更加复杂和功能更加多样化的生物制药产品;二是可以提高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三是可以提高生物制药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四是可以创造出全新的生物制药产品,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评价方面的问题尚待解决;二是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产品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和产品监管方面的技术难题还比较突出;三是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产品的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接受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转基因技术研究中的当前热点问题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中,目前存在一些热点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天津医科大学学报V01.11第1期JTMU2005No.1145

要因素。前基质的这种结构的抗张力性能较后基质弱,但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角膜前表面的形状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雌瑚。因此当角膜缘的巩膜环收缩时,牵拉附着于此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板层,使角膜缘区角膜变扁平而角膜近中心区变陡峭,角膜中心光学区前表面屈光力增大,如眼部其他结构参数不变,则出现近视。马群等[8】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近视眼和正视眼的角膜屈光力差异比较研究后发现,近视眼的角膜表面形态改变除中心区角膜屈光力变大外,还有第1环和第15环、以及第25环的角膜屈光力差值增大。这种变化说明近视眼的角膜表面出现中心屈光力增大,中心与周边区屈光力差值增大的改变,间接说明了睫状肌收缩、角膜缘巩膜环

缩小对角膜形态的影响。刘祖国等[71的研究中未发现近视眼和正视眼在角膜中心与周边屈光力差值的差异,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小有关。角膜弯曲度的增大会使角膜后表面变陡峭、前房深度增加、眼轴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眼的屈光状态。同时角膜弯曲度的变化受到多种眼部内在因素的制约,包括:角膜和巩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眼压和睫状肌功能等。这些因素使不同的人在长期处于近距离工作的调节紧张状态时,睫状肌收缩导致的巩膜环缩小程度以及角膜变陡峭的程度不尽相同;因而对于不同的个体,其是否易患近视以及其近视的程度均不相同。对大量处于进展过程中的近视眼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其角膜表面形态在近视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才能进一步了解角膜屈光力在近视眼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1】ChangSW,TsaiIL,HuFR.Thecorneainyoungmyopicadults【J】.BrJOphthalmol,2001,85(8):916[2】SectB,WangTY,TanDTH,eta1.MyopiainSingapore:takinga

publichealthapproach[J】.BrJOphthalmol,2001,85(5):521

【3]WangTY,FosterPJ,JonhsonGH,eta1.Educationg,socioeco—

nomicstatus,andoculardimensionsinChineseadults:theTanjong

PagarSurvey[J】.BrJOphthalmol,2002,86(9):963

[4]SawSM,WuHM,SectB,eta1.Academicachievement,close

up

workparameters,andmyopiainSingaporemilitaryconscripts[J].Br

JOphthalmol,2001,85(7):855

[5】WhathamAR,JudgeSJ.Compensatorychangesineyegrowthand

refractioninducedbydailywearofsoftcontactlensesinyoung

marmosets[J].VisionRes,2001,4l(3):267【6】McBrienNA,CornellLM,GentleA.Structuralanduhrastrnctural

changestothesclerainamammalianmodelofhighmyopia【J].In—vestOphthalmol

VisSci,2001,42(10):2179

【7】刘祖国,陈家祺,李绍珍,等.近视跟与正常眼的角膜地形图差异[J】.中华眼科杂志,1995,31(4):282【8】马群,黄震唏,韩苏宁,等.近视眼发病因素的相关分析【J】.眼科新进展,1997,10(11):33[9]杨兴华,王育良,徐新荣,等.近视眼角膜屈光力测定分析[J】.眼科,1998,7(4):195[10】BudakK,HamedA,FriedmanNJ,eta1.Cornealtopographyclas—

sificationinmyopiceyesbasedonaxial,instantaneous,refractive,

andprofiledifferencemaps[J].JCataractRefractSurg,1999,25

(8):1069[11】胡雅娇,庄晓琳,周跃华.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分析[J】.眼科,1999,8(4):206【12]MiillerLJ,PelsE,VrensenGFJM.Thespecficarchitectureoftheanteriorstromaaccountsformaintenanceofcomealcurvature[J】.BrJOphthalmol,2001,85(4):437【13】BranAJ.Thearchitectureofthecornealstroma[J].BrJOphthal-

mol,2001,85(4):379(2004—04-30收稿)

转基因植物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傅红1综述,张凯2审校(1.天津大学,天津300072;2.天津市医药教育中心)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疫苗;药用蛋白;抗体;生物药品【中图分类号】Q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147(2005)01—0145—05

由于目前很多重组药用蛋白主要是从动物(包作者简介:傅红(1968一),女,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生物制药;张凯(1956-),男,副教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括哺乳动物、昆虫)的细胞、组织培养以及细菌和真菌作为表达系统来制备的。它们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正确合成和处理哺乳动物产物,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149用于大规模大田种植,价格低廉。(2)外源抗体基因或片段可以整合进植物染色体中稳定遗传,只需要把转基因植物进行杂交就可以向植物中导人新的抗体基因或是在植物中累积多个抗体基因或片段,这一特性,已成功产生了分泌型IgA这种抗体比以前更稳定,更能耐受胃肠道的作用和蛋白酶的水解。(3)植物细胞可以对表达的重组抗体蛋白进行正确的组装和后期加工。(4)转基因植物可以简单的通过种子的形式长期保存。植物抗体在免疫治疗中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可以通过粘膜有效的抵抗细菌、真菌、病毒。典型的免疫治疗需要大剂量重复给药,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可满足这一要求。4结语如今利用转基因植物等生物技术生产药用蛋白、疫苗等生物制品已是当前世界制药领域的一大热点,由于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具有高额的利润和诱人的市场前景,同时开发合成新药Et趋艰难,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加紧开发生物药物。由于转基因植物是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这可能是自然界无法发生的,人们也无法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何种作用,人为地打破自然界世代沿袭的性状平衡,会有何种后果。基于以上疑虑,基因工程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问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3)对生物类群的影响等等。因此要使转基因植物研究和应用健康的发展,必须保证转基因植物制成的生物药品的性能和安全标准。尽管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药物还刚开始,就目前已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植物生物技术会为人类的医药行业开创一个新的世界,转基因植物生产的廉价生物药品将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保障。参考文献:【1】朱至清.植物细胞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7—31

【2】WANGLJ,NIDA,CHENYN,eta1.Theexpressionofmycobac—

teriumtuberculosisMPT64proteinintransgenicCa/lDts阴.Acta

BotanicaSiniea,2001,43(2):132

[3】WANGJX,SUNY,CUIGM,eta1.Transgenicmaizeplantobtaintedbypollen-mediatedtransformation[J].植物学报,2001,43(3):275[4】瞿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9-82[5】WANGXGGem血目画∞商Ilgvaccine口oduoedinlmnsgenicplant[J].ProgressinBontechnology,1998,18(1):51

【6】SONGCZ,HANJX,WANGML.Transgenicplants

andedibility

vaccine[J】.Biotechnology,1995,5(2):59【7】TacketCO,MasonHS,LosonskyG,eta1.Imnonogenicityinhumansofarecombinantbacterialantigendeliveredin

atransgenic

potato[J】.

NatureMed,1998,4:607

【8】MasonHS,HaqTA,ClementsJD.Ediblevaccineprotectsmice

a—

gainstEscherichiacoliheatlabileentemtoxin(LT):potatoes

express—

ingasyntheticu乙Bgene叨.Vaccine,1998,16:1336

【9】HiattA.Antiobodiesproducedinplants【J】.Nature,1999,344:469【10]FisherR,HoffmannK,SchillbergS,eta1.Antibodyproductionby

molecularfarminginplants[J】.BiolRegulHomeostAgents,2000,

14:823【11】MorTS,SternfeldM,SoreqH,eta1.Expressionofrecombination

humanacetylcholinesteraseintransgenictomato

plants叨.Biotech—

nolBioeng,2001,75(3):259

【12]DoranPM.Foreignproteinproductioninplanttissuecultures[J】.CurrOpinBiotechnol,2000,11:199

【13]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_46【14】ArakawaT,ChongnK,SlatteryCW,eta1.Improvm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