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中国工业经济》论文标准格式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分析 (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于立,孟韬(四号仿宋,居中)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5)(五号宋体,居中) (空一行) [ 摘要 ](前面空2格,五黑,加粗,空1格再写文字)本文根据我国三个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的历年资料,分析总结我国中小企业在各个行业的构成比重、变动趋势与行业集中度,并依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选择、行业定位及其政策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五号仿宋,单倍行距) [ 关键词 ](前面空2格,五黑,加粗,空1格再写文字)中小企业;行业结构;行业集中度;行业定位(五号仿宋,单倍行距) (空一行) 一、(四号仿宋加粗居中); ㈠(小四仿宋加粗空2格);(这里的序号用插入—特殊符号—数字序号里插) 1、(五号仿宋加粗空2格) 正文(五宋)单倍行距 [基金项目](小五黑,加粗,顶格,空1格再写文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批准号02BJY065)。(小五宋)[作者简介](小五黑,加粗,顶格,空1格再写文字)于立(1960-),男,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孟韬(1972-),男,山东青岛人,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小五宋)

(注释)(小五宋)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页面底端),编号格式选1,2,3……编号方式选每页重新编号,应用更改:将更改应用于整篇文档。 表1 电信市场统计(五黑,加粗,居中,表1后面空2格再写文字,表格也居中) 注:(六宋,前面空2格) 资料来源:(六宋,前面空2格) 图1 企业同质性条件下企业自由的进入和扩张导致租金的耗散(五黑,加粗,居中) 注:(六宋,前面空2格) 资料来源:(六宋,前面空2格) 【参考文献】(五黑,加粗,居中,与上文空一行) [1]Williamson O.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5). [2]Kuhn,Thomas 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3]李京文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小五宋,人名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 P P 产业供求(小五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高考仿真模拟试题六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高考仿真模拟 试题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2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1-3题。 1.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2.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3."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 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 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日本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非常高,1/3的人口居住在东京周围的中央平原。在东京,每个工作日有500多万人上下班,人均通勤时间为3个小时。统计数据表明,在8000万德国人口中,居住在10万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而有70%的人口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下的较小城市中。下图为美、日、德三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图。据此完成4-6题。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官网征稿

中国工业经济征稿 ?期刊名称:中国工业经济 ?英文名称: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言种类:中文 ?开本尺寸:大16开 ?创刊时间:1983年 ?邮发代号:82-143 ?国际标准刊号:1006-480X ?国内统一刊号:11-3536/F ?知网复合影响因子:4.693 ?知网综合影响因子:2.837 ?万方影响因子:3.016 ?万方总被引频次:5719 ?主编:金碚 ?定价:25元/期 该刊杂志/杂志社简介: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投稿扣1422682932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中国工业经济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中国工业经济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中国工业经济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本刊以工业经济和工商管理为主要内容,一产业及企业管理干部、经济理论作者为主要对象。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国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工业经济》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第三讲统计指数习题

、单项选择题 7.指出下列表述中存在问题的一项目:同度量因素是 ( A .综合指数中的固定媒介因素 12.在没有适当权数资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加权而引起的指数偏差,人们一般 乐于采 用( )。 13.统计指数按其指数化指标的不同分为 ( )。 A .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 B .个体指数与总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与数量指标指数 D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 是 A .总量指标 C .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 2.总指数与个体指数的主要差异是 ( A .指标形式不同 C .计算方法不同 3.从计算方法的角度看,总值指数是一种 A .总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 ( ) 。 B .平均指标 D .百分数 )。 B .计算范围不同 D .计算范围和方 法均不同 ( ) 。 B .个体指数 D .数量指标指数 ( ) 。 D .鲍莱指数 ( ) 。 D .鲍莱指数 4.在计算范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等 于 A .拉氏指数 B .帕氏指数 C .理想指数 5.在计算范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 等于 A .拉氏指数 B .帕氏指数 C .理想指数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统计指数的是 ( )。 A .两期同一商品价格的比值 B .两地区同一商品价格的比 值 C .某校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比值 D .某校理工科招生人数与招生总数的比值 B .综合指数的权数 C .综合指数中所要对比的指标因 素 D .综合指数编制中的核心问题 8.下列现象中具有同度量性质的是 ( A .不同商品的销售量 C .不同商品的销售额 9.在现实 经济生活中,拉氏价格指数一般 A .大于 B .小于 10“改进功效系数”的取值一般应在 ( A . 0~ 1 之间 C . 60~ 100 之间 11 从计算方式看,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 A .综合指数 C .几何平均指数 )。 B .不同商品的价格 D .不同产品的单位 ( ) 帕氏价格指数。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 B .-1~ +1 之间 D .0~ 100 ( ) 。 。 B .算术平均指数 D .调和平均指数 A .简单算术平均指数 C .简单调和平均指B .简单几何平均指 数 D .简单综合指数

中国工业经济论文

中国工业经济论文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国工业经济范文一:探讨皖西北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途径 皖西北各县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非常缓慢,虽然存在着不少的客观因素,但主观上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由于笔者从事经济教学研究工作,在和一些企业交往中发现,该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表现在经济数字方面上的、基础设施上的、收入差别上的,更深入一层来讲是观念上的,观念变了一切都会变了。目前在该地区一些人的不正确思想仍然非常严重。在外部环境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受硬环境的制约更为突出。以全国的人口贫困大县临泉县为例,既无铁路,又无高速公路,水运也不太畅通。受硬环境约束,开发同样的资源,该县的成本比别县市要高;销售同样的产品,该县的代价比别县要大;外商外资在利润驱使下难进来,企业产品在环境制约下难出去,经济外向度较低。 虽然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差距甚大。与东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该地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少数企业人才意识还不够强;传统单一型人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少;队伍建设机制落

后,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家人才队伍老化且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征用难、土地后续管理难是当前制约该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想进来的企业没土地,已经用地的企业没效益,这种两难处境普遍存在;在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缺乏很好的融资渠道,加之银行贷款手续过于繁琐,更增加了企业的贷款困难,县域工业企业现在能贷到现款的寥寥无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其中第二个毫不动摇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应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灵魂,坚持与时俱进。 (一)推进观念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寻求突破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首先树立新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一体的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其次树立新的辩证观。任何问题都是即统一又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该地区尽管发展障碍重重,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障碍其实就是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正确引导,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奋力爬坡、勇于进取。 (二)创造优质环境,打造一流服务

经济恢复时期前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经济恢复时期前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研 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化程度很低,经济落后。通过阶段划分对经济恢复时期之前工业经济发展背景进行分析,使用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当时工业经济发展历史特点以及同期国内外对比。由此,总结出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同期其他国家差距很大的原因,技术工人短缺是经济落后的瓶颈之一。 引言 建国最初时期,党和政府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恶性的通货膨胀以及凋敝的经济。在这一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同样也面临经济恢复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基础、财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条件都比较差,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对外贸易条件也很严酷;相对来说,有利的方面包括国内的政治环境、广阔的国内市场、民心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旧中国生产力绝对水平十分低下,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期生产力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破坏,技术人员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以山西为例,在1952年,机械工业全体职工共3 38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322,仅占总人数的%,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经济恢复时期前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有助于找到其问题症结,对现代工业经济发展进步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一、经济恢复时期前后工业经济发展历史 中国现代工业经济的兴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经济恢复时期之前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840—1913年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软弱无能的清王朝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奴颜婢膝,繁重的苛捐杂税加上对外大量的赔偿,使得农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手工业、农业遭受巨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了现代工业的兴办,以山西为例:1892年,山西巡抚胡聘之首建太原火柴局;1906年他又在阳泉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 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 A.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统计年鉴上发布的资料 D.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3.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 4. 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数量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 5. 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6. 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 )。 A.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C.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 D.两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7.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洗衣机拥有量为42.98台。这一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总量指标 8. 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B.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9. 已知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本文来自欢迎访问嘉华学苑!,原文地址:http://10.66.152.36 A.水平法B.累计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10.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25% B.2% C.75% D.20% 1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销售量 B.报告期销售量 C.计划期收购量 D.报告期收购量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 A.与样本单位数目无关 B.不受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有关 D.不受抽样方法的影响 13. 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调查时,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是()。 A.整群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多阶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4. 环比发展速度是()。 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2篇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2篇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能源消费对工业经济的干扰探讨 根据eviews5中分别对工业增加值个体gyit面板数据做llc 检验,先从水平(level)序列开始检验,检验结果llc=19.24对应的p值近似于1,所以接受原假设,面板数据中的36个个体存在单位根,继续对该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继续检验,检验结果llc=-17.28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同理,对能源消费量xf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得知结果llc=-22.6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继续对两个面板做fisher-adf检验,得知结果的p值都近似于0,表明序列都平稳,记为i(1)。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我国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水平值经过以上两种方法检验后,均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经过上述一阶差分后,其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表现为无单位根,从而说明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由以上基于单位根的检验结果发现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是同阶单整的,存在着协整关系的可能,可以继续做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pedroni检验、kao检验、fisher检验。分别得到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三种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了协整检验,说明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其方程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因此,

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原方程进行回归,此时的回归结果是比较精确的。 面板数据模型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混合估计模型,一种是固定效应模型,一种是随机效应模型,在面板数据模型形式选择方法上,经常用f检验决定是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拟合优度,还是aic 值和sc值,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都优于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做f 检验,确定是选择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如表5所示。根据检验结果,因为f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结论是推翻原假设。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然后继续用h统计量检验应该建个体固定效应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式。然后用hausman检验确定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如表6所示。同理,因为h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结果是推翻原假设。仍然还是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由此得到1998年~2010年间36个工业行业的影响贡献值,如表7所示。 我国工业36个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大多数行业对能源具有高消费与强依赖的特点,从静态依赖性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y25)、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gy18)、煤炭采选业(gy1)、化学纤维制造业(gy19)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的特点;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而言,专用设备制造业(gy29)、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gy25)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gy31)、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gy32)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的特点。 对于上述能源密集型部门应该优先引进先进技术,更新与改

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分析

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戚 聿 东 自美国经济学家贝恩(J.Bain)1959年在其《产业组织》一书中首创“市场结构-市场 行为-市场绩效”这一产业组织分析范式以来,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组织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通过长期的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已积 累起丰富的思想宝库,并由此而形成很多学术流派,如哈佛大学学派(Harward school)、芝加哥大学学派(Chicago school)、新奥地利学派(Neo—Austrian school)等。这些流派的思想观点对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组织政策和反垄断法的指向都曾起过积极作用。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中国产业集中度目前到底呈现怎样一种状况,不同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绩效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相关关系,引致这种相关关系的因素 是哪些,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清晰的轮廓。本文在此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揭示这些问题。 一、中国产业集中度的现状 产业集中度是刻画产业市场结构性状和大企业市场控制力的一个概念,通常用某一产业中前若干家企业的某些指标的合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来反映,这一比值越大,说明产业集中度就越高。具体指标的选择,可以是投入方面的,如总资产、资金、劳动力等,也可以是产出方面的,如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前若干家企业的选择,一般可以是4家、8家、20家等,这主要取决于“产业”的内涵范围,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以及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获取资料的难易程度等。这里,本文使用各产业前8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数占 整个产业的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来揭示和反映产业集中度。另外,产业集中度是动态的,而 且容易受特定时期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为避免这种影响所导致的产业集中度的波动和不稳 定性,本文采用连续3年的产业集中度的平均数作为产业集中度的数值。在此,笔者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分类标准,计算了我国1993--1995年工业内各个产业的集中度,详见表1。

最新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能源消费对工业经济的干扰探讨 根据Eviews5中分别对工业增加值个体gy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先从水平(level)序列开始检验,检验结果LLC=19.24对应的p值近似于1,所以接受原假设,面板数据中的36个个体存在单位根,继续对该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继续检验,检验结果LLC=-17.28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同理,对能源消费量xf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得知结果LLC=-22.6对应的p 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继续对两个面板做Fisher-ADF检验,得知结果的p值都近似于0,表明序列都平稳,记为I(1)。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我国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水平值经过以上两种方法检验后,均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经过上述一阶差分后,其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表现为无单位根,从而说明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由以上基于单位根的检验结果发现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是同阶单整的,存在着协整关系的可能,可以继续做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Pedroni检验、Kao检验、Fisher检验。分别得到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三种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了协整检验,说明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其方程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原方程进行回归,此时的回归结果是比较精确的。 面板数据模型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混合估计模型,一种是固定效应模型,

粮油加工业统计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附件4: 粮油加工业统计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一、填表方法 按《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国粮办展〔2009〕209号)的规定,县级及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告知辖区内粮油加工业企业网络直报用户名和密码,企业凭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录到国家粮食局政府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697004.html,..,主页左下侧)“粮油加工业统计网上直报”系统进行企业基本信息注册和数据填报,网上填报后可直接导出打印盖章后报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的统计员。对不具备网上直报条件的企业,企业可填报纸质报表盖章后,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代为网上录入。 二、填表说明 1.组织机构代码:指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给企业的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唯一法定代码。代码共九位。 2.法人单位名称: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全称。 3.行业代码:同一企业生产不同产品(例如:米、面、油综合加工企业),按主要产品所属行业填写行业代码。⑴谷物磨制(即为粮食加工)类1310,其中小麦粉加工业:1311、大米加工业:1312、玉米加工业为1313、杂粮加工:1351;⑵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类为1331;⑶食品制造业(即为粮食食品加工业) 1400,其中糕点面包等:

1411、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1419、米、面制品制造:1431、速冻米面制品:1432、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1439;⑷饲料加工业为1320;⑸粮油机械制造业3632。 4.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和代码: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时确定的类型和代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和代码见表1。其他指表中未列入的企业注册类型。 5、许可证情况:指企业获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编号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粮食收购许可证是指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收购许可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指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QS)许可证。 6.综合性企业或企业集团所属加工厂(或分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应单独填报;未登记注册的,由综合性企业或企业集团统一填报。 7.产业化龙头企业指国家有关部门、地市级以上政府、省级有关部门正式发文认定的农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最高级别认定填报即可。 8.应急加工企业指县级及以上政府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而正式发文指定的保障成品粮应急加工供应的粮油加工业企业;以最高级别认定填报即可。 9.企业隶属于上级公司(集团)或被控股的,请在补充资料中注明上级公司(集团)名称。 10.以“吨”为单位的指标保留整数,以“千元”为单位的指标

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注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考虑基期因素影响,以2008年为基期,近两年(2009-2010年)平均增速为13.3%,快于2008年0.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轻工业运行平稳,重工业增速前高后低。轻工业增长13.6%,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受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重工业增速从二季度开始放缓,全年增长16.5%,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由上半年的5.8个百分点缩小到2.9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轻、重工业各月增速基本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波动,其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12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3%和13.7%,比上月加快0.3个和0.1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后,各部门、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2010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7个和1.3个百分点,其中9-12月份当月增速均低于1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11.6%和13.2%,比前三季度回落2.1个和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回落1.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增长15.5%和9.6%,回落1个和0.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与前三季度持平。12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未来的10年里,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在这期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渐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的改造下将全面升级,产品结构将不断提升,改造升级后的传统产业仍将会以较快速度增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精致制造”将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全国来看,中国刚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段,未来10年,中国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重化工业化仍将深化发展,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但是从区域来看,目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刚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未来10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将加速,重化工业化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在2020年前后,中部、西部地区将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2030年前后,中、西部地区将先后完成工业化进程。东部地区将在未来5年内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此后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上。值得注意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再重工业化”趋势,新一轮重工业化靠近沿海、靠近终端市场,这是因为,铁矿石、原油等原材料的进口,以及钢铁、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产品主要依赖水运,为降低运输成本,钢铁、石化、造船、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的投资在上海、广东地区猛增,并在装备方面体现出大型化、现代化程度高的特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0)。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也逐步提高。现在中国有些工业行业的现代化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大量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但是工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主要工业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依然有巨大的差距。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工业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水平提升的 关键(陈佳贵、黄群慧等,2009)。未来10年,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是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过程中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来促进工业化进程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速度将加快。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并引领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潜力巨大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 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极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部分领域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部分领域先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出积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若干集群和产业积聚区。这些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此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低成本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工业经济》投稿须知

《中国工业经济》投稿须知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不几年后,更名为《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月刊。后来,工业经济研究所内部刊物《工业经济管理丛刊》并入。从1995年起,去掉“研究”二字,沿用《中国工业经济》刊名至今。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周叔莲、张卓元、陈佳贵、吕政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经过多次加页,目前《中国工业经济》大16开本、160页整,整个刊物简洁、大气、厚重。 《中国工业经济》栏目对接学科,设置:应用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栏目:产业经济、国民经济,以及管理学1个一级学科栏目:工商管理。这里,关于财政、金融、贸易、投资等问题都要结合产业经济、国民经济、工商管理进行阐述;另设案例研究、学术动态2个栏目,主要围绕产业经济、国民经济、工商管理展开分析。其指导思想是遵循“市场细分理论”或者“窄众理论”,聚焦,做深、做透、做遍,即把一点做到极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大为。欢迎大家来稿,来稿请投统一邮箱:zggyjjqk@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697004.html, 投稿格式请参考如下:

2008年1月中国工业经济Jan., 2008 第期(总期)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No.1 【栏目名称】 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商业模式创新 赵晶1,2,关鑫2,仝允桓1 (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4; 2.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 对企业的BOP战略与面向BOP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且长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从战略目标的视角将企业的BOP战略划分为市场开发型BOP战略、资源开发型BOP战略和资源-市场开发型BOP战略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BOP战略都对应着相应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三种BOP战略与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对企业能力的界定,初步构建了企业关键能力与BOP战略之间的匹配模型,进而建立起竞争战略、企业能力与面向BOP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仿,每行38字)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BOP战略;企业能力;商业模式(五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3) 正文三级标题体例规范如下: 一、(四号仿宋,居中,标题单独占行) 1.(五号黑体,左起缩进2个字,标题单独占行) (1)(五号宋体,左起缩进2个字,标题不单独占行,正文接排) 大量文献表明学习导向战略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组织资源,其有助于产生对绩效贡献极大的资源和能力[1-3]。 这种不确定性曾引起学者们的兴趣,Parsons[4]将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细分为企业投资部 [收稿日期] 201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必须为国家或省部级资助项目,基金项目名称、批注号必须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面向低收入群体市场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70721017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集群企业品牌生成及演进机理研究”(批准号70502016)。 [作者简介](此处作者单位信息与标题下作者单位信息一一对应)赵晶(1976—),女,辽宁沈阳人,清 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关鑫(1981—),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工 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仝允桓(1950—),男,河南南阳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选择及处理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选择及处理 一、引言 但是,在实证研究中,数据起始时间的确定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已有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基年。如黄勇峰等(2002)和张军(2003)把1978年作为基年,①郑玉歆和罗斯基(1993)把1979年作为基年,陈勇、李小平(2006)把1980年作为基年,②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孙铁山(2012)把1990年作为基年,张军等(2004)、吴延兵(2008)把1993年作为资本存量折算的基年,③薛钢、陈思霞、蔡璐(2015)把2005年作为基年。④ 在对工业基础数据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时,对基础数据的来源及处理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孙铁山(2012)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0-2009年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梅国平、甘敬义、朱清贞(2014)测度了我国29个省级地区2001-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区域非均衡性;薛钢、陈思霞、蔡璐(2015)基于 200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非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城镇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以及公共支出政策的作用机制。但是,以上学者在基础数据处理中或许是忽视,或许是由于篇幅的原因,并未对工业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口径调整等数据处理问题做出详细说明。⑤ 综合来讲,目前从工业经济统计数据的选择和使用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工业经济实证研究数据时间起点选择的一定程度的随意性。(2)忽视了工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和口径调整变化对数据的影响和相关处理。 文章创新性贡献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工业数据的来源数据库按照时间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第二,提供了工业基础数据实证研究时间起点确定的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第三,系统地对工业数据及来源数据库进行了分析。 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第三部分,对不同的工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首次提出了我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的三阶段划分,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从全要素增长率的维度,按照实证建模的视角,分析了工业经济增长中最核心的产出和投入要素。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建议。 二、中国工业企业的主要统计经济数据库来源 目前,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研究机构和公司数据库。本质上,国家统计局和国家部办委及研究机构和公司数据库,在工业经济原始数据上是完全一致的。 综合统计数据库和专题统计数据库。综合统计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统计局工业统计数据库;中经网、国研网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其他综合统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是同综合数据主要有:人口调研数据库;其他专题统计数据库。 三、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的分类及理论依据 根据我国工业数据库与我国宏观实体经济发展的匹配状况、数据库的稳定程度、数据库的完整状况和与现代国际数据的接轨程度,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我国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数据库分数据库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统计数据库的初创期(1980-1997年)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1978年十一届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吴敬琏,2015)。因此,具有实质市场意义的数据测度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工业城市改革一直到1984年才开始⑥(陈康、谢千里、辛格,1992)。1992年以前,我国采用的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物质平衡核算体系(mps),1993年新的国民经济体系核算建立,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gdp就成为新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总体而言,1993

机床行业分析报告

普通机械 寻找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投资机会 ——机床行业深度研究 2004年8 月17日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相关研究: 分析师 邹毅 (8621) 63295888×417 liyongjun@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697004.html, 地址:上海市南京东路99号 电话:(8621)63295888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697004.html, 机床行业处于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上端,对其他主机行业有广泛影响, 在国家装备制造业中处于战略地位。 机床行业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周期性特征明显。 作为较为典型的投资品,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机床产品产销量的 决定性因素。但机床对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敏感度要弱于工程机械, 汽车、军工、信息产业、其他机械产业是机床产品的主要下游需求方。 下游需求拉动了行业产品结构的变迁,产品结构升级成为行业主要的发展趋势。 本土企业在低端普通机床市场竞争激烈,而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对进口 依赖严重,成为外资企业竞争的焦点。我国逐年增长的机床进出口贸易逆差态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制造能力的匮乏成为目前制约国内机床企业产品结 构升级的主要瓶颈。 预计紧缩政策对机床行业的影响将在04年下半年逐步显现,同时国内 机床消费量和机床产量近两年将保持15~20%的增速。 在行业内公司的投资策略上,具备较强产品研发能力、资本运作能力、 上游功能部件整合能力及产品细分市场定位明确的公司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A 股四家机床类上市公司中,沈阳机床和秦川发展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投资建议均为“观望”。 行业及产业

目录 图表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作为装备制造业基础的机床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行业发展走出低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3.影响机床行业未来发展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1固定资产投资:决定总量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1.1制造业基建投资与机床产量相关性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1.2机床对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敏感度小于工程机械___________________5 3.1.3紧缩政策对机床行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半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2下游市场:影响需求结构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3.2.1下游市场广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3.2.2汽车工业:需求量最大的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3.2.3军工产业:高端市场的需求大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3.3进出口:产品供给对进口依赖度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3.3.1国产机床自给率低,进口依赖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3.4功能部件:国内机床业未来发展的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3.5外商进入:对本土企业的强有力冲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3.5.1国企、民营、外企三分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3.5.2本土企业:占据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开拓存在困难________________10 3.5.3独资方式渐成主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4.主要竞争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4.1普通机床:竞争激烈,利润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4.2.专用数控机床:外资公司构成竞争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4.3数控加工中心:高端市场的竞争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5.未来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5.1行业成长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5.2行业市场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6.行业投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7.上市公司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7.1上市公司缺乏行业代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7.2沈阳机床:最具代表性的机床类上市公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7.3秦川发展:磨齿机床行业龙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