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B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B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2008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B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搜集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数据开始,从学生个人支付能力和学校办学利益获得能力两个主要方面出发,分别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从而制定出各自有关高等教育学费的标准,最后再综合考虑这两个主要因素,进一步深入并细化,从而求得最优解。

模块Ⅰ中,我们将焦点锁定在从学生个人支付能力角度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我们从选取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出发,发现1996年《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生均教育培养的成本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而由数据得到图形可知,从2002年开始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超过了25%,并且生均学费和人均GDP 的比例要远远超过美国的10%到15%。由此可见,我国的学费的收取过高。紧接着,我们从个人支付能力角度出发,研究GDP 和学费的关系。并因此制定了修正参数,由此来获取生均学费的修正指标。随后,我们分析了高校专业的相关系数,从个人支付能力角度,探讨高校收费与专业的关系,进一步

得到了高校收费标准1i i y G R Q =

Q R G y ig g i =1 在模块Ⅱ中,我们从学校办学利益获得能力出发,利用回归分析对学生应交的学杂费与教育经费总计、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验、社会捐投资和其他费用的关系,发现学杂费与教育经费总计成正相关,与其他几项费用成负相关。对此产生的数据验证分析符合标准。然后,再根据专业相关系数来确定学校收取学费的标准。从而,得到了学校办学利益的收费标准2i i i y y R = 。

在模块Ⅲ中,为了获取最优解,我们综合了前面两个模块所制定的收费指标,并分别给予不同权系数,得到最终学费的表达式12i i C ay by =+。然后,我们从学

校收费指标的权系数b 考虑,利用神经网络得到的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区域而计算出的权系数b 的范围。最终得到的表达式

]12345**(1)(1.0502 1.1959 1.3108 1.36360.7929)**b i i C R G Q b x x x x x R =-+----;由此便可得到综合学费标准C 的取值范围。然后,我们随机选取了同一区域不同专业,并根据表达式计算这些专业的学费,结果发现对社会收益大,个人收益小的专业如地质学的学费范围为:3469.8~3506.3元之间;对社会收益小,个人收益大的专业如广告设计的学费范围为:7931.0~8014.5元之间。与通常高校实现的一刀切政策有了明显的优点。

最后,我们从本论文研究方向考虑,为优化高校费用标准的制定提出参考意见,如建立反馈制度和特殊生补贴制度的建议。

【关键字】相关系数 回归模型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事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培养质量,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后,都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来保证其质量。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世界各地其经费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份组成的。世纪之交和“十五”期间,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改革的进行,学费问题也面临着严重的矛盾。学费问题涉及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由于中国的经济限制,中国的人均收入并不是太高,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西北部地区,若学费过高会是许多学生因为无力支付学费而辍学;若学费太低,会导致学校的财力不足以致无法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学费问题在近年来的各种媒体上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收集诸如近几年来关于我国教育经费方面的及家庭收入等数据[1-4],并通过分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就几类学校或专业的费用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并从中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问题分析

(一)我国教育收费的现状

通过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检索得到2000年到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统计[5]如表2. 1所示:表2. 1 表2. 1 表2. 1 表2. 1 表2. 1 表2. 1 表2. 1

表2. 1 2002~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情况(单位:万元)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项目

合计9133504 11665762 14878590 17543468 21297613 2550237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

5311854 6328004 7521463 8405779 9697909 10908369 费

预算内教育经费5044173 6060683 7243459 8074148 9309882 10463734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

65941 181993 331363 603015 1121982 1801315 人办学经费

社会捐资和集资办

151828 172775 278253 256375 215440 210796 学经费

学费和杂费1926109 2824417 3906526 5057307 6476921 7919249 其他教育经费1677772 2158574 2840985 3220992 3785362 4662641

学费占教育经费的

0.21 0.24 0.26 0.29 0.30 0.31

比例

以表2. 1所示数据中的年份为横坐标,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为纵坐标,利用MATLAB作图得到图2. 1 各年度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的情况

图2. 1 各年度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的情况

1996年12月16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6]鉴于用于计算生均培养成本的相关数据的搜集工作难度系数较大,我们借用全国高校总的学费收入和总的教育经费的比值来表示高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正如图2. 1 各年度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的情况

(二)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学费标准制定的因素

我们若想要具体确定学费标准,首先必须要搞清楚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费标准的制定。影响高等教育学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政治因素、历史文化传统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等。前四种因素主观性都比较强,很难量化,因此本文暂不多加考虑。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当然也包括很多,不过本文中主要涉及四种,即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生均培养成本以及地区差异。

(三)我国普通高校学费标准制定的原则

至于学费标准制定的原则,研究者已有不少,如王善迈认为教育投资负担的基本依据是收益原则和能力原则,学费制定则应坚持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原则和多数居民可以承受原则,其实这二者是一致的,如多数居民可以承受原则也就是能力原则。全国政协常委辜胜阻对此谈得比较全面。他认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设应坚持一下八条原则:第一,成本合理分担原则;第二、承受能力原则;第三,收费标准差别性原则;第四,办学投入多元化原则;第五,办学主体多元化原则;第六,高等学校成本核算管理原则;第七,政府投入到为原则;第八,保

障教育公平性原则。也有很多学者有一些其他的观点,不过绝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要以能力支付原则和利益获得这两个最基本的原则来制定学费。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根据这两个基本原则来制定我国普通高校学费标准。

所谓能力支付原则,是根据利益获得者的付款能力来确定负担主体及负担程度。教育成本支出最终来源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被各社会群体所占有。从理论上说,谁占有国民收入,谁就应当担负教育成本。但是由于国民收入在分配上存在着不均等的现象,各群体的付款能力不同,教育成本的负担应该根据付款能力不同确定负担的程度与比例。

所谓利益获得原则,简言之,谁受益谁负担,获益多者多负担。用于教育的成本支出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可获得预期收益的投资。由于教育具有经济功能,用于教育的成本是可以获得预期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的一种投资。由于教育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教育投资可以产生外部效益,不仅受教育者可以获益,全社会都可以从中获益。因而社会各成员应根据其所获得的利益,分摊教育成本的负担。

三、 模型假设

1、 假设收集的数据均真实有效。

2、 假设不考虑第三批本科国家不给予补助;

3、 因为《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有关高等教育数据的滞后性,我们假设选取

2005年的数据对本论文不构成影响。

四、 定义与符号说明

G —— 人均GDP

Q —— 人均GDP 的权重系数

i R —— 各专业的权重系数

i y —— 各专业学费的收费标准

1x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2x —— 预算内教育经费

3x ——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4x —— 社会捐款和集资办学经费

5x —— 其他教育经费

i b —— i x 相对应的系数

C —— 学费制定标准

1i y —— 学生期望的各专业学费标准

y——学校期望的各专业学费标准

2i

a——

y的权重系数

1i

y的权重系数

b——

2i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一)基于学生个人支付能力能力制定的学费标准——模块Ⅰ

1、模型的分析

首先,就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个角度来看,基于能力支付和利益获得这两个基本原则,我们从影响普通高校学费能力的众多因素中选取全国人均GDP和学生就读的专业这两个基本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确定这两个因素的权重系数,

2、模型的准备

根据查询国家统计局显示的数据资料[7],我们搜集到从1995年到2004年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学费和人均GDP的值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2. 1 表5. 1

(1)人均GDP的权重系数Q

我们根据国内和国外的高校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各自所占的权重系数,求出我国高校学费占人均GDP的一般比例,从而根据我国的人均GDP算出我国所有普通高校专业的平均学费。

根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数据,以各个年份为横坐标,普通高校生均学费和人均GDP的比值为纵坐标作图如图2. 1各年度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的情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5. 1 各年度高校生均学费与人均GDP比值的变化情况很显然,由表2. 1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与人均GDP的比值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95年~1998年增长幅度较小(范围在0.20~0.30之内),1998年以后出现猛烈增长,两年之内从0.28突增至0.50,之后两年基本稳定,2002到2004年内又有小范围的滑落,但整体上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保持再0.45以上。

1999年6月24日,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宣布,1999年普通高校招生从上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6万人,增幅高达44.44﹪,中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从此拉开了帷幕。然而这个政策的推行却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扩招后学费高得离谱,令人难以接受。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高校生年人均学费从一千元上涨到了五千元左右,而人均GDP在1995年至今的十年间增长不过一倍多。对照表2. 1,很明显地看到生均学费与人均GDP的比值在此阶段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在此必须考虑到我国的人均GDP并借鉴国外的一般平均水平为参照标准。一般国外的学费与人均GDP的比例是很低的,很多国家公立高校的学费与人均GDP 的比例只占到了5﹪~15﹪。综合考虑国内外的这一比例,我们取国外的高校学费与人均GDP的比值为15﹪,国内的为45﹪,权重系数分别为0.3和0.7。这样我们可以算出高校学费占人均GDP的一般比例,即Q=15﹪×0.3+0.7×45﹪=36﹪。

(2)几个典型专业权重系数的划分

这里有一个一些典型专业的收益排行榜[8](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可以为制定各个专业点的学费标准提供参考。

图5. 2 一些专业的收益排行榜

由于我们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所以个人收益大的专业应该占有较大的权重。于是我们将位于最中间的新闻学设为1,向右依次为1.1、1.2……1.7,向左依次为0.9、0.8……0.4。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各个专业的权重系数i R 。

(3) 这样,我们就容易得到不同专业的收费指标:

1**i i y G R Q = 公式 1

(二) 基于学校办学利益获得能力的回归模型的建立——模块Ⅱ

1、 模型的分析

学杂费是由教育的总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及其它教育经费这些因素共同来决定的。从定性角度分析,学杂费用是随着教育总经费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的增加而减少。为了体现这种现象,我们定义学杂费为因变量,而教育的总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及其它教育经费这五项作为自变量,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建立学杂费模型。

2、 模型准备

相关数据见表2.1

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设i y 为因变量,i x 为第i(i=1,2,3,4,5)个自变量,通过分析如下表的数据

和采用尝试的做法,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多元一次方程:

1122334455=b i y x b x b x b x b x ++++ 公式 2

对上面的回归模型再MATLAB 上建立M 文件(如附录 1)并运行得到如下结果:

经MATLAB 运行后所得结果如表5.2:

i y =123451.0502 1.1959 1.3108 1.36360.7929x x x x x ---- 公式 3

4、 模型检验——对学费模型的误差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检验所得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运用学费模型对进行了事后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如下表5.3所示:

表性和显著性,可以很好的表示这六者之间的关系。

再根据模块Ⅰ中专业相关性可知,学校期望的各专业学费标准

2i i i y y R 公式 4

(三) 综合考虑——模块Ⅲ

1、 模型的分析

在前面的两个模块中,我们基于学生的个人支付能力和学校办学利益获得能力两个主体方面,得到了各自对各个专业学费的划分标准的制定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求得一个比较折中、合理的学费制定标准。

2、 模型的准备

地域因素不仅影响着各地区人均GDP 的值进而影响学生的个人支付能力,而且与各高校经费的来源、预算与支出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定高校学费标准时,绝对不能忽略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尽管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我国的地区划分有很多种,但是为了让我们的模型更合理更具有说服力,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重新进行区域划分,在此我们通过建立新的模型来实现区域的划分。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模糊聚类、投影寻踪和神经网络等。[9-11]这里采用自组织竞争网络对区域进行划分。

(1) 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方法能够对输入模式进行自组织训练和判断,并将其最终分为不同的类型。与BP 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这种自组织、自适应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拓宽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分类方面的应用。在区域划分中,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 增速,人均GDP 城市人均支配收入,农村家庭均纯收入等指标将其归类研究,根据这些样本的特征对其他样本进行外推预报。

对区域的划分,神经网络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 容错能力强。由于网络的知识采用分布式存储,个别单元的损坏不会引起输出错误。这就使得预测或识别过程中容错能力强,可靠性高。

2) 预测或识别速度快。训练好的网络在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或识别时仅需要少量的加法和乘法,使得其运算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方法。

3) 避开了特征因素与判别目标的复杂关系描述,特别是公式的表述。网络可以自己学习和记忆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2)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竞争型网络可分为输入层和竞争层。假定输入层由N 个神经元构成,竞争层有M 个神经元。网络的连接权值为

M j N i W ij ,,2,1,,,2,1,???=???=,

且满足条件 ∑==N i ij W

11 公式 5

在竞争层中,神经元之间相互竞争,最终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神经元获胜,以适应当前的输入样本。竞争胜利的神经元就代表着当前输入样本的分类模式。

(3) 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流程图及编程实现

模型的求解可利用计算机通过编程来实现,其步骤如下图5.3所示:

图5. 3 竞争型神经网络结构

(4) 神经网络模型的求解

因此,根据上面我们分析五项指标并选取2005年全国各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汇总(见表5.4)的数据。根据表5.4中的数据我们选择25个省区市参加竞争数据,[12]剩余6个省区市作为测试样本。按照居民收入分为人均收入高类、人均收入中类和人均收入低类三个档次。因此,这里需要设置神经元个数为3个。为了加快学习速度,将学习效率设置为0.1.然后,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4中x ’为原始数据, min x 为原始数据中的极小值,max x 为原始数据中的极大

输入模式

模式分类

值,这样可以将原始数据压缩到[0,1]闭区间,有利于神经网络的训练。

x=

''

min

''

max min

x x

x x

-

-

公式 6

表5. 4各省市参加竞争的样本数据

名称地区生产

总值(亿

元)

GDP增速

(﹪)

人均GDP

(元)

城市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农村家庭

人均纯收

入(元)

北京0.3060 0.1667 1.0000 0.9063 0.8585 河北0.4599 0.3492 0.2464 0.0992 0.2519 山西0.1805 0.2778 0.1840 0.0808 0.1591 内蒙古0.1665 1.0000 0.2766 0.1020 0.1745 辽宁0.3615 0.2619 0.3501 0.0993 0.2846 黑龙江0.2452 0.2063 0.2368 0.0204 0.2110 上海0.4146 0.1667 0.1020 1.0000 1.0000 江苏0.8401 0.4365 0.4888 0.4025 0.5336 安徽0.2389 0.2222 0.0910 0.0390 0.1199 福建0.2942 0.1825 0.3415 0.4027 0.4039 江西0.1774 0.3016 0.1120 0.0532 0.1965 山东0.8493 0.4921 0.3771 0.2538 0.3223 河南0.4795 0.4048 0.1569 0.0576 0.1560 湖北0.2906 0.1905 0.1020 0.0689 0.1919 广东 1.0000 0.2778 0.1020 0.6339 0.4416 广西0.1778 0.2937 0.0951 0.0811 0.0970 海南0.0304 0.0873 0.1505 0.0063 0.1769 重庆0.1314 0.1984 0.1505 0.2066 0.1463 四川0.3326 0.2857 0.1020 0.0311 0.1453 贵州0.0789 0.1984 0.0000 0.0085 0.0000 云南0.1502 0.0000 0.0719 0.1141 0.0259 西藏0.0000 0.2540 0.1035 0.0334 0.0315 甘肃0.0782 0.2143 0.0596 0.0027 0.0162 宁夏0.0163 0.1032 0.1304 0.0034 0.0431 青海0.0137 0.2540 0.1271 0.0000 0.0992 (5)神经网络模型的求解结果

利用MATLAB程序建立M文件并且运行得到如下表5.5所示结果(程序代码见附录 2):

神经网络数值划分对应的实际类别以及对应的省市如表5.6所示:

用剩余6个省市的数据作为检测样本,在MATLAB 中编写程序计算得到样本检验结果如表5.7所示(程序代码见附录 3):

3、 模型的建立

为了顾全学费制定标准C 涉及到的两个方面,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看成是对C 的影响因素,分别赋予它们权重a 和b ,由此得到目标函数:

12**i i C a y b y =+ 公式 7

结合模块Ⅰ和模块Ⅱ所得的结论,我们可列出如下所列的约束条件:

1**i y G R Q = 公式 8

2*i i i y y R = 公式 9

a+b=1 公式 10

a>0

b>0

4、 模型的求解

选取2005年相关数据(人均GDP 和2005年国家教育财政费用表5.8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获得关于权重a 和b 与最终标准C 的关系。得到的最优得到学费标准。

由目标函数

12**i i C a y b y =+;

可知,地域因素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目标函数中2i y 的权值。根据神经网

络模型得到的的对地域划分的原始数据并且结合层次分析法对3类地域的权值b 的划分范围如下表5.8所示:

围。

由公式5、6、7、8得最终表达式为:

[]12345**(1)(1.0502 1.1959 1.3108 1.36360.7929)**b

i i C R G Q b x x x x x R =-+----公式 11

由上文中表 2.1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和2005年国家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1561.78万人)便可分别进行计算如下:

(1)1**i i y G R Q =;(G=13600)

1i y =13600*i R *0.36=4896*i R

(2)计算2005年生均学杂费5

21*i i i i y b x ==∑

(3)计算2i y 2*i i i y y R ==5070.1*i R

5、 模型结果

根据公式9

[]12345**(1)(1.0502 1.1959 1.3108 1.36360.7929)**b i i C R G Q b x x x x x R =-+----

(1) 选取同一地区不同专业进行学费制定得到表5.9如下所示:

(2)随机选取湖北地区不同专业制定其学费如下表5.10所示:

六、模型的评价

模块Ⅰ:在论证指数Q时,我们综合了国内外的生均学费与GDP的比值,得到修正指数Q=36%,主观因素较大;关于指数

R,参阅了其他的科技文献。并且

i

选用的专业代表性值得商榷。

模块Ⅲ:首先,我们很好的运用模型一和模型二并且组合成双目标函数;接着,采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方法,它能够对输入模式进行自组织训练和判断,并将其最终分为不同的类型。与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这种自组织、自适应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拓宽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分类方面的应用。在地域划分中,有时需要根据各种地震活动性指标将其归类研究,根据这些样本的特征对其他样本进行外推预报。分类方法有模糊聚类、投影寻踪和神经网络等。

利用竞争型网络进行预报的原理为,通过训练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网络中记忆了所有的分类模式。当输入一个新的样本后,激发了对应的神经元,就可以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利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把国内不同地区进行区域划分,这样就容易对模型二的权系数b进行范围取值,进而求得最终的学费标准范围。

七、给有关部门的报告

尊敬在教育局同志:

我们收集了我国1995-2004年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人均GDP、2000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及全国各省区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汇总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生均学费与人均GDP比值基本逐步提高,远大于40%,高于发达国家10%-15%,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高校收费较高,家庭教育开支比重较大,这给普通家庭孩子上学带来很大的负担。当然这原因主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人均GDP值较低,政府对教育投资相对不足,但是自1999年扩招以来,教育基础设施明显不够,为了保证教育的正常发展,高校逐步提高了学费,但是因此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对收集数据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学费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学费与学校办学利益之间的数学模型关系,权衡两者因子轻重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合理的模型。利用神经

网络知识得到综合学费标准的取值范围。并选取了同一地区不同专业的部分数据及不同地区同一专业费用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1)我国大学的收费较发达国家相比生均费与GDP比值偏高;

(2)社会收益大而对个人收益小的专业收取费用较低,而对社会收益小

而对个人收益大的专业收取费用较高;

(3)不同地区同一专业收费也不一样,高收入地区收费较高,低收入地区收费较低。

综合考虑全国各地区的平均收入状况和所学专业的收益效应以及国家和社会的投入等因素,我们认为高校收费应对不同专业收费进行明显区分,而不能采取差不多的标准。要让个人收益较大的专业与对社会收益大的专业加以区分。不同地区同一专业,有机构对北京、天津、广州三地对1000位学生家长做了专项问卷调查显示该收费标准不合理,难以接受。

为此政府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该考虑以上问题,以使我国教育体制更加完善。

所以,首先,我们政府应该适当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我们的人均教育费用。

其次,建立特殊生补贴制度,促使大学生的竞争良性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为社会收益多而自我收益少的事业当中。

由于数据的不完整性,我们无法对在校生贫困人数进行确切的统计,所以我们应当建立适当反馈机制,使贫困生尽可能的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或贷款的帮助。

2008-9-22

八、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2007. 各年全国人均GDP.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try/hgjj/yearbook/2007/indexCh.htm,2008-9-20

[2] 2006年人均GDP.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研究室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aarticle/b/200707/20070704844287.html,2008-9-20

[3] 2005年人均GDP .国家统计局.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tjfx/,2008-9-20

[4] 2007年人均GDP. 新浪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s/blog_4db3cbee01000dv0.html,2008-9-20

[5] 2002~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情况.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2008-9-20

[6] 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教育部.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2008-9-21

[7] 1995~2004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费和人均GDP统计值.国家统计局.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2008-9-21

[8] 一些典型专业的收益排行榜. 新浪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s.,2008-9-21

[9] 田景文.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

[10] 吴启迪,汪雷. 反馈式神经网络智能控制[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4.

[11] 陈继光. MATLAB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M].山东: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2.2.

[12] 各省市参加竞争数据. 新浪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s.,2008-9-21

[13] 东北大学审计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12月16日颁布)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sjc/ShowArticle2.asp?ArticleID=364,2008-9-21

[14] 国家数据统计库.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 http://219.235.129.54/cx/table/table.jsp,2008-9-20

[15]吕孟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收费标准设计的准则[J].吉林教育学.高教研究,2001,(5):20-22

[1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高校扩招纵横谈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kuo_zhao_314/20060323/t20060323_15001.shtml,2008-9-21.

九、附录

附录1:“图2. 4 各年度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的情况”的程序代码

m=2000:1:2005;

x=[

1926109

2824417.1

3906526

5057307

6476921

7919249.3

];

y=[

9133504

11665761.8

14878590

17543468

21297613

25502370.8

];

z=x./y

plot(m,z,'r-');

xlabel('年份');

ylabel('学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

附录2:“图5. 51 各年度高校生均学费与人均GDP比值的变化情况”的程序代码:

m=1995:1:2004;

x=[1001 1315 1589 1794 2769 3550 3895 4224 4419 4785];

y=[4854 5576 6054 6308 6551 7086 7651 8214 9111 10561];

z=x./y;

plot(m,z,'r')

xlabel('年份')

ylabel('学费与GDP比值')

附录3:求解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代码

function yy=model(beta0,X)

a=beta0(1);

b=beta0(2);

c=beta0(3);

e=beta0(5);

x1=X(:,1);

x2=X(:,2);

x3=X(:,3);

x4=X(:,4);

x5=X(:,5);

yy=a*x1+b*x2+c*x3+d*x4+e*x5;

X=[9133504 5044173 65941 151828 1677772;11665761.8 6060683.1 181992.7 172774.7 2158573.8;14878590 7243459 331363 278253 2840985;

17543468 8074148 603015 256375 3220992;21297613 9309882 1121982 215440 3785362;25502370.8 10463734 1801315.4 210796.3 4662641.1];

Y=[1926109;2824417.1;3906526;5057307;6476921;7919249.3];

beta0=[1.00 -0.20 -0.04 -0.15 -0.11];

betafit=nlinfit(X,Y,'model',beta0)

附录4:神经网络测试代码:

P=[0.3060 0.4599 0.1805 0.1665 0.3615 0.2452 0.4146 0.8401 0.2389 0.2942 0.1774 0.8493 0.4795 0.2906 1.0000 0.1778 0.0304 0.1314 0.3326 0.0789 0.1502 0.0000 0.0782 0.0163 0.0137 ;

0.1667 0.3492 0.2778 1.0000 0.2619 0.2063 0.1667 0.4365 0.2222 0.1825 0.3016 0.4921 0.4048 0.1905 0.2778 0.2937 0.0873 0.1984 0.2857 0.1984

0.0000 0.2540 0.2143 0.1032 0.2540 ;

1.0000 0.2464 0.1840 0.2766 0.3501 0.2368 0.1020 0.4888 0.0910 0.3415 0.1120 0.3771 0.1569 0.1020 0.1020 0.0951 0.1505 0.1505 0.1020 0.0000 0.0719 0.1035 0.0596 0.1304 0.1271 ;

0.9063 0.0992 0.0808 0.1020 0.0993 0.0204 1.0000 0.4025 0.0390 0.4027 0.0532 0.2538 0.0576 0.0689 0.6339 0.0811 0.0063 0.2066 0.0311 0.0085 0.1141 0.0334 0.0027 0.0034 0.0000 ;

0.8585 0.2519 0.1591 0.1745 0.2846 0.2110 1.0000 0.5336 0.1199 0.4039 0.1965 0.3223 0.1560 0.1919 0.4416 0.0970 0.1769 0.1463 0.1453 0.0000 0.0259 0.0315 0.0162 0.0431 0.0992

];

net=newc(minmax(P),3,0.1);

net=train(net,P);

y=sim(net,P);

y=vec2ind(y)

附录5:神经网络样本检验代码:

P=[0.1591 0.1568 0.6114 0.2901 0.1596 0.1100 ;

0.4365 0.2381 0.2698 0.2063 0.2857 0.1508 ;

0.7623 0.1020 0.5647 0.1352 0.1221 0.2018 ;

0.4328 0.0598 0.7780 0.1385 0.0203 0.0041 ;

0.5812 0.2177 0.7508 0.1948 0.0276 0.0950 ;

];

y=sim(net,P);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 由于警务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合理地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数目与位置、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设置平台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平台出警次数均衡,缩短出警时间。用出警次数标准差衡量其均衡性,平台与节点的最短路衡量出警时间。 对问题一,首先以出警时间最短和出警次数尽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无向图上任意两点最短路径模型得到平台管辖范围,并运用上下界网络流模型优化解,得到A区平台管辖范围分配方案。发现有6个路口不能在3分钟内被任意平台到达,最长出警时间为5.7分钟。 其次,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得出20个平台封锁13个路口的最佳调度方案,要完全封锁13个路口最快需要8.0分钟。 最后,以平台出警次数均衡和出警时间长短为指标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以对出警次数均衡的权重u和对最远出警距离的权重v 为参数,得到最优的增加平台方案。此模型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权重参数和平台增数,由此得到增加的平台位置,权重参数可反映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确定增加4个平台,令u=0.6,v=0.4,则增加的平台位置位于21、27、46、64号节点处。 对问题二,首先利用各区平台出警次数的标准差和各区节点的超距比例分析评价六区现有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模糊加权分析模型以城区的面积、人口、总发案次数为因素来确定平台增加或改变数目。得出B、C区各需改变2个平台的位置,新方案与现状比较,表明新方案比现状更合理。D、E、F区分别需新增4、2、2个平台。利用问题一的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确定改变或新增平台的位置。 其次,先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给出80个平台对17个出入口的最优围堵方案,最长出警时间12.7分钟。在保证能够成功围堵的前提下,若考虑节省警力资源,分析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特点,我们给出了分阶段围堵方案,方案由三阶段构成。最多需调动三组警力,前后总共需要29.2分钟可将全市路口完全封锁。此方案在保证成功围堵嫌疑人的前提下,若在前面阶段堵到罪犯,则可以减少警力资源调度,节省资源。 【关键字】: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糊加权分析最短路二分图匹配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设计模版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 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 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 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题目(黑体不加粗三号居中) 摘要(黑体不加粗四号居中) (摘要正文小4号,写法如下) (第1段)首先简要叙述所给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分别分析每个小问题的特点(以下以三个问题为例)。根据这些特点对问题 1 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 2 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3 用······的方法解决。 (第2段)对于问题1,用······数学中的······首先建立了······ 模型I。在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所给出的理论证明结果大约为······,然后借助于······数学算法和······软件,对附件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对残缺数据进行适当补充,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 组数据(每组8 个采样)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显示,理论结果与数据模拟结果吻合。(方法、软件、结果都必须清晰描述,可以独立成段,不建议使用表格) (第3段)对于问题2用······ (第4段)对于问题3用······ 如果题目单问题,则至少要给出2种模型,分别给出模型的名称、思想、软 件、结果、亮点详细说明。并且一定要在摘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型进行比较, 优势较大的放后面,这两个(模型)一定要有具体结果。 (第5段)如果在……条件下,模型可以进行适当修改,这种条件的改变可能来自你的一种猜想或建议。要注意合理性。此推广模型可以不深入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结果。 关键词:本文使用到的模型名称、方法名称、特别是亮点一定要在关键字里出现,5~7个较合适。 注:字数700-1000 之间;摘要中必须将具体方法、结果写出来;摘要写满几乎 一页,不要超过一页。摘要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执行!。 页码:1(底居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全国评奖时,每个 组别一、二等奖的总名额按每道题参赛队数的比例分配;但全国一等奖名额的一半将平均分配给本组别的每道题,另一半按每道题参赛队比例分配。)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 范第三页。 ●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不要目录。 ●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文字内容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必要的彩色图形、图表除外)。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 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论文应该思路清晰,表达简洁(正文尽量控制在20页以内,附录页数不限)。 ●在论文纸质版附录中,应给出参赛者实际使用的软件名称、命令和编写的全部计算机源程序(若 有的话)。同时,所有源程序文件必须放入论文电子版中备查。论文及程序电子版压缩在一个文件中,一般不要超过20MB,且应与纸质版同时提交。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 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如在本规范要求的第一页前增加 其他页和其他信息,或在论文的最后增加空白页等);从承诺书开始到论文正文结束前,各赛区不得有本规范外的其他要求(否则一律无效)。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注] 赛区评阅前将论文第一页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一页和第二页建立“赛区评阅编号”(由各 赛区规定编号方式),“赛区评阅纪录”表格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各赛区自行决定是否在评阅时使用该表格)。评阅后,赛区对送全国评阅的论文在第二页建立“全国统一编号”(编号方式由全国组委会规定,与去年格式相同),然后送全国评阅。论文第二页(编号页)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取下保存,同时在第二页建立“全国评阅编号”。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2017年修订

数学建模比赛论文格式要求

比赛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用白色A4纸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2.5厘米的页边距。 2、论文第一页为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附件1,参赛队必须在竞赛承诺书上签名。 3、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二页上,从第三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4、论文从第二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5、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6、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4号黑色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图形应绘制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比例适当。 7、提醒大家注意:摘要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摘要(最好在300字以内,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8、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 (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1)参考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3)参考网上查到的资料的表达方式: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比赛流程: 参赛队伍利用2013.5.11到2013.5.13三天的时间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老师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论文,根据评奖标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评出的优秀队伍将送去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注意:比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1、每个参赛队队员不得超过三名,参赛队队员应是具有泉州师范学院正式学籍的本、专科生,参赛队允许参赛队员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组成,三人之间分工明确、协作完成。比赛期间参赛队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比赛。 2、教师可以从事赛前辅导及有关组织工作,但在比赛期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参赛队员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 3、比赛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比赛期间,参赛队队员可以利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 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 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 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指导教师组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一、问题的重述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解决给定的问题,所以一般应以“问题的重述”开始。 此部分的目的是要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 这部分的内容是将原问题进行整理,将已知和问题明确化即可。 注意: 在写这部分的内容时,绝对不可照抄原题!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官方要求

二、论文格式规范 (一)“论文首页”编写 竞赛论文首页为“编号页”,只包含队号、队员姓名、学校名信息,第二页起为摘要页和正文页。参赛队有关信息不得出现于首页以外的任何一页,包括摘要页,否则视为违规。 (二)“论文摘要页”编写 竞赛使用“统一摘要面”。为了保证评审质量,提请参赛研究生注意摘要一定要将论文创新点、主要想法、做法、结果、分析结论表达清楚,如果一页纸不够,摘要可以写成两页。

(三)“论文文本”要求————“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格式规范” ●每个参赛队可以从A、B、C、D、E题中任选一题完成论文。(赛题类型以 比赛下载为准) ●论文用白色A4版面;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封面上,封面页的下一页开始论文正文。 ●论文从编号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 “1 ”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 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程序执行文件,和源程序一起附在电子版论文中以备检查。 ●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请认真 书写(注意篇幅一般不超过两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对摘要和论文都会审阅。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甚至在“博客”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评审委员会 2011年9月20日修订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doc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19年修订稿) 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性,便于竞赛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根据评阅工作的实际需要,竞赛要求参赛队分别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论文,特制定本规范。 一、纸质版论文格式规范 第一条,论文用白色A4纸打印(单面、双面均可);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第二条,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具体内容见本规范第3、4页。 第三条,论文第三页为摘要专用页(含标题和关键词,但不需要翻译成英文),从此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摘要专用页必须单独一页,且篇幅不能超过一页。 第四条,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不要目录,尽量控制在20页以内);正文之后是论文附录(页数不限)。 第五条,论文附录至少应包括参赛论文的所有源程序代码,如实际使用的软件名称、命令和编写的全部可运行的源程序(含EXCEL、SPSS等软件的交互命令);通常还应包括自主查阅使用的数据等资料。赛题中提供的数据不要放在附录。如果缺少必要的源程序或程序不能运行(或者运行结果与正文不符),可能会被取消评奖资格。论文附录必须打印装订在论文纸质版中。如果确实没有源程序,也应在论文附录中明确说明“本论文没有源程序”。 第六条,论文正文和附录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和所在学校及赛区的信息。 第七条,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必须按照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列出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引用处予以标注。 第八条,本规范中未作规定的,如排版格式(字号、字体、行距、颜色等)不做统一要求,可由赛区自行决定。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 二、电子版论文格式规范 第九条,参赛队应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和参赛须知》的要求提交以

全国数学建模获奖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的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做题期间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选拔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选拔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选拔规则,以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选拔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队员签名:1. 2. 3. 日期:年月日

2012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选拔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C题数学建模竞赛成绩评价与预测 一、摘要 近20 年来,CUMCM 的规模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健康发展,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文对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的评价与预测问题进行了建模、求解和相关分析。 对于问题一,首先对广东赛区各院校2008-2011年建模奖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决策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该模型中,将因素集{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看作准则层,将2008-2011各年建模情况看作方案层,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改进综合评判模型,解得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总体综合评定成绩分别2.9474、2.7141,排名第一、第二。 对于问题二,首先建立单年的综合评定模型,得出广州赛区各院校2008-2011年的综合评定成绩。鉴于仅有4组数据,分别采用GM(1,1)法、回归曲线最小二乘法、移动平均法进行建模,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结果对比以上三种模型,确定了移动平均法方案最优,最终得出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综合评定成绩分别为0.7369、0.6785,依旧排名第一、第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二。 对于问题三,鉴于附件2所给数据冗杂庞大,故从中抽取2008-2011年的建模数据作为样本,分别统计出本科组和专科组在这四年中每年获得国家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的人数;将问题一中国家一等奖、二等奖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类似问题一的特殊综合评判模型,得出本科组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综合评定成绩分别为5.5117、4.6609;专科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太原理工轻纺与美术学院的综合评定成绩分别为1.3931、1.3095,名列各组第一、第二,问题三得到了较好解决。 对于问题四,除全国竞赛成绩、赛区成绩外,讨论了学生的能力、参赛队数、师资力量、学校的综合实力、硬件设施等因素对建模成绩评估的影响,考虑首先对因素集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评价,用BP神经网络结合Matlab软件来进行预测,理论上问题四能够得到较好地得到解决。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GM(1,1)模型移动平均法综合评定成绩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翻译

优化和评价的收费亭的数量 景区简介 由於公路出来的第一千九百三十,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全世界逐渐成为骨架的运输系统,以其高速度,承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方便,减少交通堵塞。以下的快速传播的公路,相应的管理收费站设置支付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和收费广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密度和产业基地,公路如花园州公园大道的经验严重交通挤塞收费广场在高峰时间。事实上,这是共同经历长时间的延误甚至在非赶这两小时收费广场。 在进入收费广场的车流量,球迷的较大的收费亭的数量,而当离开收费广场,川流不息的车辆需挤缩到的车道数的数量相等的车道收费广场前。因此,当交通繁忙时,拥堵现象发生在从收费广场。当交通非常拥挤,阻塞也会在进入收费广场因为所需要的时间为每个车辆付通行费。 因此,这是可取的,以尽量减少车辆烦恼限制数额收费广场引起的交通混乱。良好的设计,这些系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一个更大的收费亭的数量提供的数量比进入收费广场的道路。 事实上,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和停车场出入口广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的运输系统,需要具体分析时,试图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巷道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设施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收集用户收费或者停车服务或对道路,桥梁,隧道。另一方面,收费广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吞吐量或设施的服务能力。收费广场的不利影响是特别明显时,通常是重交通。 其目标模式是保证收费广场可以处理交通流没有任何问题。车辆安全通行费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无障碍的收费广场。封锁交通流应尽量避免。 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收费亭的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准则。 主要原因是拥挤的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

数码相机定位模型(题目) 摘要 此处为摘要正文 一定要写好。主要写三个方面: 1. 解决什么问题(一句话) 2. 采取什么方法(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 3. 得到什么结果(简明扼要、生动、公式要简单、必要时可采用小图表) 关键词:差分近似,误差补偿算法,Simpson积分公式3-5关键词即可

目录 1.问题重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模型假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符号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说明:目录页可以没有,如果内容比较多,可以有目录页

一问题重述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定 四问题分析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六模型检验 七模型评价 八模型推广结合社会实际问题

九参考文献 [1] 吕显瑞等,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来福,曾文艺,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如栋,于延荣,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梁炼,数学建模。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5.3。 [6] 周义仓,赫孝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8。 [7] 邓俊辉译,计算几何-算法与应用(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8]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北京: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2005。 [9] 熊慧,论人口预测对上海市未来十年人口总数的预测,人口研究,28(1):88-90,2003。 [10]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360docs.net/doc/cc13687306.html,。2008年9月20日。

数学建模国赛国家二等奖优秀论文正稿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 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 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 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 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 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刘冲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3 年 9 月 16 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 摘要 本文就交通事故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排队长度、事故持续时间、交通流量等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等软件工具对模型求解。 SPSS MATLAB 针对问题一,首先对视频一进行数据采集和提取,利用插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然后以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外界动态因素,构建出“合流难度系数”模型,进而得出实际通行能力的函数式,由此详细地描述出事故横断面处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首先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得出所占车道不同对通行能力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结论。然后构建出视频二中的实际通行能力函数,与问题一的函数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综合分析模型,从不同车道的车流量、拥堵车道的车流容量以及拥堵时间比例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出差异产生原因在于:各车道车流辆不同导致合流密度不同,合流密度越大,换道难度越大,通行能力下降越多。 针对问题三,首先构建理想条件下的“到达—离开模型”,构建出车辆排队长度与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入交通波理论,构建出“车流波动理论模型”;最后结合交通信号灯对交通流有周期性影响的实际情况,建立“基于二流理论的动态排队模型”,得到在一个周期内对长的相对增量,再通过累加得出车队长的表达式。 针对问题四,考虑小区进出车辆的影响,以及在更高车流量下合流系数的改变,对上述模型参数做出修正,估算出排队时间大约为7.3分钟。接着应用“基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在组委会公布的比赛时间内完成一篇论 文。 ●论文(答卷)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 页边距。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 格式见本规范第四页。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论文(从论文题目和摘要那一页开始,直到附录结束)每一页的顶部都 需要有参赛队的参赛报名号以及页码。我们建议在每页上使用页眉,例如: 参赛报名号 # 321 第 1 页 共 20 页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 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 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不应该包含图表,且无需译成英文)。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 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必须以附录的形式提供论文中所用到的程序的全部源代码。计算结果和 相关的图表如果篇幅过长,也可以放入附录。 ●参赛队按组委会的规定提交的论文电子版,必须与打印版一致。承诺书 和编号专用页为第一个Word文件,以“承诺书”加参赛报名号为文件名,例如: 承诺书

2014年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设计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 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 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 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 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 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获奖论文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 我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基于背包算法的太阳能小屋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本文针对太阳能小屋上光伏电池铺设问题,运用贪婪算法,通过局部最优来逼近整体最优.针对三个问题,分别得出了光伏电池的铺设方案和对应的逆变器选择,架空后光伏电池与水平面夹角的最优解以及小屋对太阳辐射的最大化利用的设计方案. 对于问题一,首先对光伏电池的性价比K 进行了纵向比较,选出了性价比最高的三种光伏电池312,,A B B .为了使剩余面积达到最少,采用整数背包算法,从而 在设计太阳能小屋时,需在建筑物外表面(屋顶及外墙)铺设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需要经过逆变器转换成220V 交流电才能供家庭使用,并将剩余电量输入电网.不同种类的光伏电池每峰瓦的价格差别很大,且每峰瓦的实际发电效率或发电量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强度、光线入射角、环境、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纬度、地区的气候与气象条件、安装部位及方式(贴附或架空)等.因此,在太阳能小屋的设计中,研究光伏电池在小屋外表面的优化铺

设是很重要的问题. 附件中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参考附件提供的数据,对下列三个问题,分别给出小屋外表面光伏电池的铺设方案,使小屋的全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尽可能大,而单位发电量的费用尽可能小,并计算出小屋光伏电池35年寿命期内的发电总量、经济效益(当前民用电价按0.5元/kWh 计算)及投资的回收年限. 在求解每个问题时,都要求配有图示,给出小屋各外表面电池组件铺设分组阵列图形及组件连接方式(串、并联)示意图,也要给出电池组件分组阵列容量 本题要求我们,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大同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选择铺设电池的方案,可见光伏电池的发电量或发电效率只考虑受辐射影响即可,其余如坏境、地区气候等受制因素均可不必考虑. (1)对于问题一,有三个子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要选定光伏电池组件的几种排列方式,利用多重最优化思想,首先要对每种光伏电池的性价比K 进行纵向比较,选出性价比最大的前三种光伏电池,依次是:312,,A B B .用这三种光伏电池对各个平面进行铺设,同时对小部分的空余面积用面积较小的薄膜电池C 进行插空;然后采用整数背包模型,利用Matlab,确定各平面每种光伏电池的最大范围个数;最后对每个平面光伏电池数进行优化,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和规则

东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和规则 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 1.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2.论文的第一页为封面页(本文档最后一页),根据中心安排的参赛编号填写参赛编号和选择题目,保留你选择的题目前的√号即可。 3.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二页上,从第三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4.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5.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6.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7.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8.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解答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不得引用文献类型(1)(2)(3)(4)中出现的数据,引用数据必须表明出处。 各类文献的表述格式如下(其它类型文献不得引用): (1)专著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年代:页码. (2)期刊论文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论文名称[C]//会议名称,会议举办地,年度,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页码. (5)电子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只考虑两种电子文献: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样例: [1]Peitgen H O, Jurgens H, Saupe D. Chaos and fractals[M].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2:202-213. [2]Zhao Shi, Wang Yi-ding, Wang Yun-hong. Extracting hand vein patterns from low-quality images: a new biometric technique using low-cost devices[C]//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Sichuan, 2007:667-671.

数学建模竞赛如何写一篇能拿奖的论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如何写一篇能拿奖的论文 1.开篇 数学建模竞赛实则为一种竞技比赛,则竞技比赛只要把握要应对技巧,渣渣队伍获奖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作为一名过来人,除了参加过多次数学建模竞赛,同时跟评委老师有所沟通,大致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定理:摘要箩筐判别法则:由于竞赛过程中,老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查阅论文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时间的压迫及数量的追求,导致论文在查阅过程中无法非常详细地进行查阅。而在查阅过程中,摘要作为首要展示,也自然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也就出现了,摘要过拿省三,摘要挂回家睡,即使模型再怎么完美,摘要的撰写出现问题,在评分上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假如把论文当做人来看,摘要就是人的脸,而在颜值当道的社会下,颜值不高从最开始就少了很多机会,所以写好摘要,为论文的脸认真化妆,这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极为重要的! 2.摘要 (1)用1、2句话说明原题中要求解决的问题; (2)建立了什么模型(在数学上属于什么类型)建模的思想(思路),模型特点; (3)算法思想(求解思路),特色; (4)主要结果(数值结果,结论); (5)模型优点,模型检验,灵敏度分析,有无改进、推广。 ·特色和创新之处必须在这里强调(稍夸张地)。 ·长度:理想长度很难说,必须包括上述要点,但简洁也非常重要。一般掌握在半页至2/3页左右。 ·摘要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保证准确、简明、条理清晰,突出特色和创新点。注: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3.问题重述 ·不是题目的完整拷贝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简明地阐述背景、条件和要求。 注:有些同学提问可不可以直接复制问题,其实目前并没有明确不能直接复制,但通过自己的理解撰写出来的问题重述,一般都能为论文争取多一点分数。 4.模型假设 假设要合理且全面,但不欣赏罗列大量无关紧要的假设,关键性假设不能缺。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2)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