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叶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叶腿青蜂亚科的分类研究(膜翅目:青蜂科)的开题报告

中国叶腿青蜂亚科的分类研究(膜翅目:青蜂科)的开题报告

中国叶腿青蜂亚科的分类研究(膜翅目:青蜂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叶腿青蜂亚科是青蜂科(Vespidae)中的一个亚科,包括多个属,如箭青蜂属(Ancistrocerus)、土青蜂属(Ectemnius)、铸蜂属(Stenodynerus)等。

其主要特征是后腿粗大,足后面有多条细长的刺状结构,形似树叶,因而得名。

该亚科常常生活在地面上,往往会寄生一些其它昆虫的蛹,比如豆娘(Megachilidae)和蜤蟆(Cicadellidae)的蛹,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除了寄生蛹外,它们也采集花粉和蜜作为食物。

叶腿青蜂亚科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类繁多,但目前的分类状况尚不完善。

既有分类错误或不当的情况,又有未描述或未命名的物种,也有物种分化的疑惑。

因此,对叶腿青蜂亚科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对系统进化学,生态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叶腿青蜂亚科进行分类研究,包括系统学、生态学和进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生态、形态、行为、地理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联系,进一步提高青蜂类昆虫的分类学水平,为我国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形态学描述和分析结合分子系统学技术,以整体性的分类学视角研究叶腿青蜂亚科。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采集标本与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在适当的季节,选择适宜的地理区域采集叶腿青蜂亚科昆虫标本,进行观察和提取形态学特征。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昆虫的大小、颜色和形态等参数,对昆虫的保护性和行为学特征进行研究。

2. 分子系统学研究:应用PCR扩增和测序等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包括线粒体的COI条形码和核基因的ITS等。

将测序数据与NCBI数据库的其他青蜂属物种DNA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

3. 生态学研究:探究叶腿青蜂亚科关于种间和种内的寄生习性,田间对叶腿青蜂亚科的行为学观察,以及考虑微生物存在与否对生态学环境的影响等。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和结果分析,预期能够:1. 建立中国叶腿青蜂亚科的分类系统学框架,准确划分不同的亚科、族和属,描述新物种,并验证、修正已有分类学错误和不当的分类位置。

樟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樟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2023-11-01•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樟叶蜂的发生原因•樟叶蜂的危害症状与诊断目录•樟叶蜂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评估及展望01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分类樟叶蜂属于膜翅目叶蜂科,是一种食叶性害虫。

分布樟叶蜂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以及湖北、四川等地区。

分类及分布生命周期樟叶蜂的寿命一般为1年,每年春季开始繁殖,夏季为繁殖盛期,冬季进入越冬状态。

习性樟叶蜂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活,喜食樟树、楠木等芸香科植物的叶片,尤其在3-5月和8-10月为害最重。

生命周期及习性樟叶蜂雌虫将卵产在寄主植物的叶片上,产卵量一般为200-300粒,卵期一般10-15天。

繁殖樟叶蜂的幼虫和成虫均可随季风传播,成虫还可以通过飞行进行短距离迁徙。

传播途径繁殖及传播途径02樟叶蜂的发生原因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涝等,为樟叶蜂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气温适宜,樟叶蜂繁殖速度加快,种群数量增加。

生态环境因素植被结构樟树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其分布广泛,生态环境适宜,为樟叶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

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受损,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等,导致樟叶蜂栖息地环境恶化,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增加。

樟叶蜂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捕食性昆虫等,对樟叶蜂种群数量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天敌数量天敌数量减少,如农药使用、环境破坏等,导致天敌对樟叶蜂的控制作用减弱,危害加重。

天敌种类天敌影响VS03樟叶蜂的危害症状与诊断危害症状受害严重的树木,枝枯叶落,甚至整株死亡,影响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

在林区,大面积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

樟叶蜂幼虫危害香樟树的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孔洞多,有的甚至全叶被吃光,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诊断方法樟叶蜂幼虫危害的叶片会出现缺刻、孔洞,甚至全叶被吃光的现象。

观察叶片受害症状在香樟树叶片上发现有樟叶蜂幼虫取食的现象,或者在叶片上发现有幼虫蜕的皮。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国内新记录种柳虫瘿叶蜂的分类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李 晓 东 张 孜
( 春 大 学 , 春 ,3 0 2 长 长 10 2 )
摘 要 柳 虫瘿叶蜂( otnaps l o o is 是 一国 内新记 录种 , P na i ut a r mu ) ut F 隶属 于叶蜂科 ( etrd ia ) 丝 角叶 T n ei d e , h n 蜂 亚科 ( e t a ) 瘿叶蜂属( o t i 0 utr 。研 究 了该种 主要 的分类特征 、 N man e , i P na a .C s ) n e 寄主与 生活 史、 取食 和产 卵等 习性 , 以及与生 态因子 的关 系, 分析 了近年 国内报道 的瘿 叶蜂属 ( otna 其它种与本种的 区别。 P n i) a 关键 词 柳 虫瘿叶蜂( otnaps l o o is ; P na i ut a r ru ) 分类特征 ; u t Fs 生物 学特性
虫瘿叶蜂。19 笔者 发表相关报道 《 9 4年 寄生柳虫 瘿叶蜂球孢 白僵菌的研究初 报》 。19 - 20 j 97 0 0年 国内报道发 现本属其
它 种 , 要 有 柳 厚 壁 叶 蜂 ( o tn oi uaT o sn J膀 主P na i dl hr h m o ) 、 a c
胱瘿叶蜂 ( otnav i t r — l 、 柳瘿 叶蜂 ( P n i e c o Be Wo ) 垂 a s a r mi f 未 定 种名 )o 。 多年 来 笔 者 在 延 吉 、 春 等 地 对 柳 虫 瘿 叶 蜂 分 长 类特征 和生物学 特性 进行研 究 , 并对本 种与 国内报道本 属其 它种的区别进行研究 。
分 类号 s6 .4 . 99 5 2 6
Ta o o c a d Bi l g c lCh r c e it s o w c r p c e nana p sua o r m i a I a d n . x n mi n o o ia a a t rs i f a Ne Re o d S e is Po t i u t lt r fo Ch n / j Xio o g c

栎粉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栎粉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栎粉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栎粉舟蛾是生活在栎属植物上的一个危害性比较大的害虫。

它的幼虫会在栎树叶上进
行大量的摄食,导致树叶数量减少,为树木的正常生长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栎粉舟蛾
是一种鳞翅目昆虫,它的成虫身体呈灰色、棕色或黑色,翅膀呈深灰色,翅膀上有叠状纹理,在阳光下会有淡绿色的反光。

栎粉舟蛾的幼虫是该害虫危害栎树的主要因素,幼虫孵化后会在栎树叶上进行大量的
摄食,消耗树叶上的营养物质,导致树叶数量减少,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
树木萎蔫、生长发育不良。

成虫是在夏末秋初羽化,飞行力强,能远距离活动,每年它们
能产生1-2代,春季孵化的第一代成虫数量较少,夏季孵化的第二代成虫数量会明显增加。

为了控制栎粉舟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种植抗病强的树种。

一般来说,抗病性强的树种害虫的危害程度会低一些,可以
考虑选择抗病强、生长快的树种进行种植。

2. 增加天敌种群。

人工引入天敌种群,如天牛、蚂蚁等,可以帮助控制栎粉舟蛾的
数量。

3. 喷施农药。

有一些农药能对栎粉舟蛾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在害虫孵化期、成
虫繁殖期使用,建议在植物生长期间使用无公害农药。

4. 使用诱捕器。

使用性激素诱捕器可以吸引雄性栎粉舟蛾,如果能在生长期使用,
有助于降低树木受害程度。

总之,控制栎粉舟蛾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大家必须要及时控制这
种害虫,保护树木的生长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栎瘿蜂族和客瘿蜂族部分瘿蜂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传播途径及其MLST分析

栎瘿蜂族和客瘿蜂族部分瘿蜂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传播途径及其MLST分析

栎瘿蜂族和客瘿蜂族部分瘿蜂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传播途径及其MLST分析Wolbachia是一类细胞质共生菌,感染了20-76%的昆虫,是丰度最高、分布最广的共生细菌。

Wolbachia能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如诱导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雄性个体的雌性化和杀雄。

Wolbachia传播方式主要是垂直传播,但也存在水平传播现象。

瘿蜂亚科(Cynipinae)隶属于膜翅目的瘿蜂科(Cynipidae),已知约1400多种,绝大多数为植食性种类。

我国(包括台湾省)已记录的瘿蜂种类共11属,29种。

本研究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采集瘿蜂标本,应用PCR法,检测获得的瘿蜂种类的Wolbachia感染;基于wsp基因序列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析瘿蜂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瘿蜂Wolbachia的传播途径及其对宿主生殖模式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河南林州,安徽安庆,湖南长沙、岳阳、娄底、常德、邵阳、益阳,江西吉安,广东韶关和福建宁德等地共采集瘿蜂虫瘿14种,其寄主植物分别隶属于壳斗科(Fagaceae)的栗属Castanea、栎属Quercus、石栎属Lithocarpus、栲属Castanopsis和蔷薇科的蔷薇属Rosa。

获得瘿蜂羽化成虫共15种。

其中,新种10种(含待发表新种9种),分别为锥栗瘿蜂Dryocosmus zhuili Liu, ms、白球瘿蜂Cynips crystaloides Liu,ms、光顶并腹客瘿蜂Synergus intricatus Liu, ms、尖盾阔头瘿蜂Trigonaspis acuminatus Liu, ms、苔形瘿安瘿蜂Andricus elodeoides Liu, ms、河南并腹客瘿蜂Synergus henanensisLiu, ms、脊顶并腹客瘿蜂Synergus carinatus Liu, ms、平滑客瘿蜂Saphonecrus glaberus Liu,ms、重纹并腹客瘿蜂Synergus brutus Liu, ms和壶瓶山客瘿蜂Saphonecrus hupingshanensis Liu;中国新纪录种3种,分别为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日本并腹客瘿蜂Synergus japonicus和日本蔷薇瘿蜂Diplolepis japonica;中国已记录种2种,分别是麦氏安瘿蜂Andricus mairei和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园林观赏树木樟叶蜂的特征及习性

园林观赏树木樟叶蜂的特征及习性
樟叶蜂幼虫在叶片上取食,会形成明显的被害状。
樟叶蜂成虫喜在寄主植物上飞翔,寻找食物和繁殖场 所。
樟叶蜂蛹期不活动,静置在叶片上,羽化成虫后继续 活动。
04
樟叶蜂的危害与防治
对园林观赏树木的危害
叶片危害
樟叶蜂成虫产卵在嫩叶上,孵化后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 缺刻、孔洞、残破不堪。
枝条危害
幼虫在叶片上取食后,造成叶片无法正常生长,同时幼虫还 会钻入枝条内部取食,造成枝条中空、易折断。
园林观赏树木樟叶蜂的特征及习 性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樟叶蜂概述 • 樟叶蜂的形态特征 • 樟叶蜂的习性 • 樟叶蜂的危害与防治 • 樟叶蜂的研究展望
01
樟叶蜂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樟叶蜂是昆虫的一种,以樟树和其他樟科植物为食,是园林观赏树木中常见 的害虫之一。
分类
樟叶蜂属于膜翅目,叶蜂科,樟叶蜂属。
樟叶蜂幼虫取食樟树叶片,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繁殖与生育
樟叶蜂雌虫将卵产 在寄主植物的叶片 上,卵期约10天。
樟叶蜂蛹期约为10 天,之后羽化成为 成虫。
樟叶蜂幼虫孵化后 ,在叶片上取食, 经过大约20天的蜕 皮成长为蛹。
活动规律与行为习性
樟叶蜂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喜欢在光照充足的环 境中活动。
分布与栖息地
分布
樟叶蜂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以及北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栖息地
樟叶蜂喜欢栖息于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园林观赏树木,特别是樟科 植物,如樟树、楠木等。
生物学特性
生命周期
樟叶蜂一般为一年一代,以卵、 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其 生命周期。
繁殖

栎树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研究综述

栎树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研究综述

栎树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研究综述黄利斌;窦全琴;汤槿;黄延芳【摘要】从起源分布、生物学特性、育苗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报道了国内外栎属树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引种国外栎树的历史与现状及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产上加强栎树资源培育利用的建议.【期刊名称】《江苏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41)006【总页数】9页(P43-50,54)【关键词】栎树;生物学特性;栽培;综述【作者】黄利斌;窦全琴;汤槿;黄延芳【作者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江苏汤氏园林有限公司,江苏句容212400;南京彩树种植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8栎树又称橡树,柞树,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L.)树种的统称。

栎树是温带至亚热带阔叶森林的重要树种。

栎木材质坚硬,花纹美观,耐磨耐腐,是家具、室内装饰、车辆等优质用材;栎实可作饲料、酿酒,有的栎实可直接食用,是木本粮食;树皮、壳斗可提制栲胶,栓皮栎的树皮是优质软木原料;落叶栎类的嫩叶可饲养柞蚕,老叶可作饲料;栎木还是培养食用菌的优良原料。

栎树在用材、工业原料、环境美化、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3]。

文章主要对栎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其为绿色江苏建设中对栎树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参考。

栎属是壳斗科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属。

全世界栎属约有450~500种[4]。

对于栎属的分类,不同学者间一直存在分歧。

Qersted依据壳斗苞片排成同心圆而将青冈栎属(CyclobalanopsisQerst.)与栎属相区别[5],我国的《中国植物志》、《中国树木志》也采用这一观点[6,10]。

Epperson将栎属分成4个组,即青冈栎组(SectionCyelobanopis)、红栎组(Sect.Erythrobalanus)、白栎组(Sect.Lepidabalanus)和中间栎组(Sect.Protobalanus)[7]。

三明市三种主要森林食叶害虫种群生态学及预测预报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明市三种主要森林食叶害虫种群生态学及预测预报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明市三种主要森林食叶害虫种群生态学及预测预
报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森林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
候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森林资源
的不断消耗,森林遭受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其中,森林食叶害虫是造
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明市三种主要森林食叶害虫种群生态学的分析,探究其生态适应特征以及对森林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
理论支持,并对未来的害虫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选择三明市内的三种主要森林食叶害虫,即云南松毛虫、
樟叶象和杜鹃花天牛,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害虫
的生态适应特征、数量分布、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利
用统计学方法,对害虫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了解三明市森林食叶害虫的种群生态学,为防
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害虫研
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此外,研究成果还有望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
设提供保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bgen. Quercus, section Cerris))叶片汁液,并刺激叶片
被害处形成虫瘿,不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极度消耗树体 营养,严重削弱树势,造成叶片早落,甚至死亡(王相宏,2007)。

栓皮栎是南太行山区生态防
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如果 任害虫扩散蔓延,直接影响
国家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剧
是一个空白。
近年来,栎叶瘿蜂在安阳红旗渠畔大发生

膜翅目瘿蜂科瘿蜂亚科昆虫, 主要分为2种营养类型,一类为造瘿昆虫, 包括6个族(Aylacini, Diplolepidini, Eschatocerini, Pediaspidini, Cynipini ,Qwaqwaiini ),另一类是以虫瘿为食的寄居昆虫Synergini 族。
虫瘿。分室内观察和野外观察,通过观察,找出栎叶瘿蜂成虫、
卵、幼虫、蛹等各个虫态的发生初期、盛期和末期的具体时间, 摸索出该虫的发育进度、生活史以及生活习性。

虫瘿内幼虫识别方法:从虫瘿中剖出寄生蜂的老熟幼虫,并依据外部形 态,主要是体表结构头壳特征等进行仔细观察。将一致形态特征者归为 同一种,然后将每种的一部分,作为标本制成染色永久玻片后再进行显 微观察。进行以上初步分类后,把各种幼虫的另一部分臵于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待化蛹、羽化至成虫,以便鉴定种名,同时保留部分幼虫和蛹, 作为系统观察和对照。部分幼虫标本供电镜扫描作外部形态观察(骆有 庆,1985)。

同时在栎树于不同部位随机取样采集虫瘿,解剖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直 至羽化,找出各虫态发生的始、盛、末期、越冬虫态。
罩笼试验
(二)生活习性观察:在害虫发生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树木作为样株,用 红漆作标记并编号,从每年春天4月份,栎树长叶时开始观察记录虫瘿的 发生情况,从叶片变化找出害虫的取食习性、生长发育情况及危害特点。
栎叶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及 灾变规律研究
报 告 人:嘻嘻嘻 指导教师:武三安 教授 2012/1/7
一、研究背景及进展 二、立题依据 三、技术路线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标 六、计划进度及预期结果
一、研究背景及进展
栎叶瘿蜂(Trichagalma glabrosa Pujade-Villar )属膜翅 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瘿蜂亚科(Cynipinae) ,瘿 蜂族,空腔瘿蜂属,目前已鉴定新物种,因能刺激植物叶片组织 肿胀形成虫瘿而得名。 该虫以幼虫吸取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三、技术路线:
栎叶瘿蜂及其天敌群落结构调查
栎叶瘿蜂及其虫瘿群落结构组成
明确天敌优势种群
栎叶瘿蜂种群生物学研究 群落动态 实验种群的生 物学、生态学 研究 自然种群消长动 态研究
栎叶瘿蜂天敌优势种群研究 研究 优势天敌对栎叶)栎叶瘿蜂及其天敌调查:以在试验林地设立标准树和标 准枝条定点观察结合室内瘿瘤人工保湿培养, 辅以定期解剖芽及
栎空腔瘿蜂 Trichagalma serratae (Ashmead, 1904). 以及严重危害的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 1951。

目前,世界空腔瘿蜂属记录有4种 (T. serratae, T. acutissimae, T.
formosana and T. glabrosa),我国空腔瘿蜂属有2种,一个为麻栎空腔
谢谢大家 请多提宝贵意见!
和气候因素等之间相互关系研究,以期能最终制定一个有关模
型,并以此调节其相互关系,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骆有庆)。
六、计划进度及预期结果
(一)年度研究计划 本项目计划3年基本完成: 2010.11-2011.04:通过实验实施及野外观察,对栎叶瘿蜂及其天敌群 落越冬虫态及越冬场所得出初步结果。 2011.04-2011.11: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了解栎叶瘿蜂种群 生命表,虫瘿群落结构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 2012年度: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了解栎叶瘿蜂及其天敌生活 史规律及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了解栎叶瘿蜂种群发生与环境关系, 对其天敌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得出初步结果。 2013年度:根据前两年的研究结果,明确栎叶樱蜂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 性及其变动规律。
(二)预期研究结果 (1)掌握栎叶瘿蜂的生活史及危害特点。以何种方式在何地越冬,一年 发生几代?虫瘿何时出现?何时成熟?何时脱落?成虫主要习性?抱卵 量?扬飞规律?2012年拟写文章:①栎叶瘿蜂的生物学特性 (2)明确环境条件对栎叶瘿蜂种群数量的影响。分析近10年气候与栎叶 瘿蜂发生数量的影响。比较不同林龄不同干扰程度下栎叶瘿蜂数量变化 规律。比较虫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拟发论文:栎叶瘿蜂虫瘿分布空间 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栎叶瘿蜂种群与环境关系研究 (3)明确栎叶瘿蜂自然种群变动及其天敌数量消长规律。拟发论文:叶 瘿蜂虫瘿群落结构与动态;栎叶瘿蜂与天敌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瘿蜂区系还没有系统开展,特别是在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方面。

据 Abe et al. (2007) 发表的文章,只记载我国栎树上5种瘿蜂
Andricus mairei (Kieffer, 1906), A. pseudoflos (Monzen, 1954), A. targionii Kieffer, 1903, Biorhiza nawai (Ashmead, 1904) ,麻
Ormyrus sp
Synergin sp.

栎叶瘿蜂种群是否存在周期性波动以及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是个未 解之谜。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以及研究进展,因此我们 拟解决以下问题:
• 栎叶瘿蜂生物学特性. • 栎叶瘿蜂种群动态及成灾规律。在林州连续几年大爆发, 那么,其爆发原因是什么? • 虫瘿群落结构及动态。 • 优势天敌与栎叶瘿蜂种群消长规律。
(三)栎树物候期与栎叶瘿蜂生育期之间的关系 自栎树开始萌芽起至落叶进入休眠期止,定期定点观察并记载生育期各 阶段(包括萌芽、展叶、初花、盛花、末花、座果、果实膨大生长、果实 成熟),瘿瘤解剖相结合,了解栎叶瘿蜂生育期与栎树物候期之间的相关 关系。
五、研究目的
(一)确定栎叶瘿蜂生活史规律、危害特性及行为学特性。 (二)确定栎叶瘿蜂种群数量消长动态规律。 (三)寄居昆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重寄生天敌旋小 蜂和刻腹小蜂与长尾小蜂及栎叶瘿蜂及寄居昆虫的关系 (四)从实践意义上来说,重点加强对长尾小蜂的系统研究, 特别是要研究栎叶瘿蜂种群与天敌和气候因素、天敌与重寄生
生态环境恶化。
栓皮栎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产于辽宁省以 南直到广东省,而以鄂西、秦岭、大别山区为其 分布中心。分布海拔300-800米,生于向阳山坡。
(/view/55600.htm)
幼虫
幼虫及其天敌
由于是新
物种,还没有
其生物学、生 态学资料,其
灾变规律研究

野外调查:设专人重点观察,根据往年发生情况选取样株。一种方法是 从4月份栎树开始萌芽起,随机选取5棵样树。每棵树绕树一周随机选取5 根枝条。进行编号观察芽的萌发、瘿瘤的形成过程及生长情况、成虫的 活动情况。

另一种方法定期用细纱网罩一个标准枝,按采集时间编号。每天观察虫 瘿的生长变化,以及网罩内昆虫种类和数量。

室内观察:每年4月份,栎树芽开始萌动,定期从野外剪取虫瘿, 在实验 室解剖观察幼虫发育、化蛹、羽化情况。同时把采回的瘿瘤(按采集时 间编号),分装于通风防霉的容器中或在地面上铺10-15cm的土,使土 壤始终保持半湿润状态(即手握土能成土球,手伸开即散的状态)把从 野外采集的虫瘿放在土层上,用纱笼罩着,定期收集羽化的成虫,观察 羽化种类和数量。
初步调查发现,栎叶瘿蜂虫瘿内有3种寄生性天敌,(长尾小蜂Torymus sp. (Torymidae属)、 旋小蜂Eupelmus sp. (Eupelmidae属)、刻腹小蜂 Ormyrus sp (Ormyridae属) ,1种寄居昆虫Synergini sp (Synergin属)) 和1种未知象甲。
瘿蜂(T. serratae ),一种为我们刚定名的栎叶瘿蜂(T. glabrosa )。 但其危害习性却不同,前者在嫩枝上危害,后者危害叶片。
二、立题依据
目前,除了对危害严重栗瘿蜂有较为深入研究外,其它瘿蜂生物生态学特 性研究很少,而栎叶瘿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还是一个空白。 栗瘿蜂有周期性大发生现象,究其原因之一是寄生性天敌的有效自然控制 (刘杰,2007;骆有庆,1985) 。 国外对瘿蜂生态学研究多集中在瘿蜂、寄居动物以及寄生天敌的关系上 (Askew, et al.,2007;Cooper and Rieske,2010a;Cooper and Rieske,2010b),研究发现瘿蜂种群周期性波动与寄居动物以及天敌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
al.,2002)。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中国,栎树植物种类很多,栎属有35种
(Shu, 1999a; Linkuo & Tao, 1998),石栎属 125种 (Govaerts & Frodin, 1998),栲属 58 种(Shu, 1999) 、 栗属4 种Castanea (Shu, 1999b),但是

瘿蜂族主要在壳斗科(主要为栎属,此外还有栗属、Chrysolepis 和石栎属 )
植物上造瘿危害,而Synergini 族的某些属(如:Ceroptres, Saphonecrus,
Synergus)为后期性昆虫,主要取食瘿蜂族昆虫形成的虫瘿。

栎树上瘿蜂的种类大约有900-1000种(Katılmış and Kıyak,2009;Stone, 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