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及处理表格

垃圾分类及处理表格
垃圾分类及处理表格

北京市垃圾分类日常运行考核评价办法及标准

北京市城镇地区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 检查考评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建立垃圾分类处理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我市城镇地区垃圾分类处理日常运行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检查考评主体及执行部门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市政市容委”)作为检查考评的主体组织该项工作,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具体执行。 第二条检查考评对象 各区县政府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第三条检查考评内容 检查考评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处理作业体系和管理体系。作业体系指各区县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包括居住小区、社会单位)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运行情况;管理体系指区县政府或其责任部门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管理措施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检查考评内容及标准见附件。 第四条检查考评形式 考评工作采取“日检查、月考核、季评价、年汇总”的形式。 (一)日检查

垃圾分类处理作业体系日检查主要针对历年已通过垃圾分类达标考核验收的单位(包括居住小区、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等各环节日常运行、有效衔接等情况。 (二)月考核 以自然月为一个周期,将日检查结果汇总进行评分,纳入月考核。 (三)季评价 以自然季为一个周期,对本季度各个月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各区县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日常工作推动情况、宣传和培训情况等进行总结评价。 (四)年汇总 市垃圾渣土管理处汇总全年检查考核和评价情况形成报告。 第五条检查考评程序 (一)岗前培训 为更好的实施检查考评工作,组织检查考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检查考评工作;同时组织对各区县相关管理人员培训。 (二)实施检查 现场日检查人员每组不少于2人。对各单位采取观察作业情况、问询作业人员及居民或职工、听取介绍、查阅相关运行资料和记录等方式进行检查,检查时填写《检查考核记录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拍照或摄像。季检查人员不少于3人。每次检查前市渣土处向各被检单位发出检查通知,明确检查内容和要求,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记录等形式,检查后双方共同确认《检查评价记录表》。

垃圾分类自查报告

XX垃圾分类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校始终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持续进行“学园、花园”的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借助新区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开展,我校开展了系统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教育教学工作,借助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提高师生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垃圾分类的正确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完善管理做好制度保障 我校成立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组织实施学校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开展。 组长: 全面负责学校垃圾分类工作。 副组长: 负责对班主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沟通与协调;负责对垃圾分类具体实施相关工作,具体布置垃圾分类的具体工作。 成员: 负责班级垃圾分类的检查评比工作;负责学校物业人员的垃圾分类监督检查工作及相关物品的采购;负责分类垃圾桶的保障、维修工作。 我校建立了《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兼职指导员队伍管理制度》、《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有害垃

圾管理规定》,以上制度作为我校分类垃圾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也会有新的制度应需求而建立。 二、保障投入夯实设施建设 学校责成总务后勤部门确保学校年度工作安排中涉及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有相应的预算并保障落实执行,对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宣传投入、开展活动有必要的资金和设备设施保障,确保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和日常分类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校室内配备生活分类垃圾收集容器为:主校区容积为10L 的可回收与其他垃圾两种功能收集桶办公室25个,教室24个,楼道8个。分校区容积为10L的可回收与其他垃圾两种功能收集桶办公室16个,教室20个,楼道5个。 室外配备120L垃圾桶主校区厨余垃圾桶1个,有害垃圾桶2个,可回收垃圾桶2个,其他垃圾桶3个。分校区余垃圾桶1个,有害垃圾桶2个,可回收垃圾桶2个,其他垃圾桶3个。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校以学校德育处为宣教主力,借助多种媒介以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知晓率、切实提升全体师生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热情为目的。通过校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园网站等多种方式向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的做法、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学校教务处掌控的课堂教育主阵地为基础,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

物业垃圾分类综合信息台账完整版

垃圾分类

项目: 联系人: 联系方式: 2010年6月 目录 1、XX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2、垃圾分类收集培训计划 3、至居民的一封信 4、垃圾分类工作检查监督制度 5、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6、保洁员工作奖惩制度

7、垃圾分类宣传小结 8、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书 9、XX物业实施垃圾分类设施方案和保证措施 10、垃圾分拣处岗位职责 11、垃圾清运工作程序 12、日常检查考核标准 13、调查问卷 14、垃圾分类月报表(6-12月) 15、垃圾分类的指导会议(含6-12月检查表) 16、垃圾分类工作数据分析 17、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总结 18、垃圾清运合同复印件及资质复印件 19、与回收企业签订的合同复印件 XX物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总结 今年,北京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垃圾的严峻挑战。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达669万吨;每天产生1.83万吨;平均每人每年产生约400公斤生活垃圾!巨量的垃圾侵占的是大量的宝贵土地,浪费的是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源,污染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根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度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小区领导高度重视,在认真的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按照各级领导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提前完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各项工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一、组织管理指标情况 1.我小区结合自身的情况,立即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并由我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李波担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客户服务部主任王智学担任副组长,组织指挥实施各项工作计划,保洁工专职负责垃圾分类设备的操作和各项工作的管理。 2. 在我小区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同时,立即着手制定了垃圾处理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根据分工制定了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责任。 3.在落实此项工作中,我小区有工作计划进度,有措施方案,有目标、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计划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分类收集方法情况: 我小区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及区、街道的有关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分类方法科学合理,收效可观。

物业垃圾分类综合信息台账完整版

垃圾分类 项目: 联系人: 联系方式: 2019年6月

目录 1、XX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2、垃圾分类收集培训计划 3、至居民的一封信 4、垃圾分类工作检查监督制度 5、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6、保洁员工作奖惩制度 7、垃圾分类宣传小结 8、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书 9、XX物业实施垃圾分类设施方案和保证措施 10、垃圾分拣处岗位职责 11、垃圾清运工作程序 12、日常检查考核标准 13、调查问卷 14、垃圾分类月报表(6-12月) 15、垃圾分类的指导会议(含6-12月检查表) 16、垃圾分类工作数据分析 17、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总结 18、垃圾清运合同复印件及资质复印件 19、与回收企业签订的合同复印件

XX物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总结 今年,北京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垃圾的严峻挑战。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达669万吨;每天产生1.83万吨;平均每人每年产生约400公斤生活垃圾!巨量的垃圾侵占的是大量的宝贵土地,浪费的是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源,污染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根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度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小区领导高度重视,在认真的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按照各级领导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提前完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各项工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一、组织管理指标情况 1.我小区结合自身的情况,立即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并由我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李波担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客户服务部主任王智学担任副组长,组织指挥实施各项工作计划,保洁工专职负责垃圾分类设备的操作和各项工作的管理。 2. 在我小区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同时,立即着手制定了垃圾处理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根据分工制定了工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台帐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台帐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台帐篇一 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综合考虑各地气候特征、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垃圾成分等方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五、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六、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其中,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同时参照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再选择确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的类别。 七、投放暂存。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的品种,应按要求设置临时贮存场所。 八、餐厨垃圾可由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质,并做到“日产日清”。按规定建立台账制度。 九、易腐垃圾应采用密闭专用车辆运送,运输过程中应加强对泄露、遗撒和臭气的控制。 十、根据可回收物的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可回收物产生主体可自行运送,也可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上门收集,进行资源化处理。 十一、动员社会参与。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强化教育,着力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引导公众分类投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