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临床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分娩镇痛的非药物疗法研究进展

分娩镇痛的非药物疗法研究进展

分娩疼痛是最强烈的疼痛之一[1],对产妇和胎儿均有很大的不良影响[2],有效的分娩镇痛可避免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合供应,增加顺产的几率[3]。

目前,分娩镇痛主要是采取镇痛药物或麻醉镇痛,但是几乎所有镇痛药与麻醉药都具有中枢抑制的作用[4],可使产妇发生缺氧、低血压或高碳酸血症、宫缩乏力、血压下降、产后出血及麻醉意外,使胎儿宫内窘迫,使新生儿呼吸抑制等。

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建议采取非药物疗法分娩镇痛。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多篇文献,对分娩镇痛的非药物疗法的作用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分娩镇痛的非药物疗法的作用原理表12种穿刺技术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况比较疼痛程度组别例数无痛轻微痛明显痛皮下淤血对照组300501826825实验组300218822注: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皮下淤血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讨论3.1穿刺时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穿刺针对血管壁和真皮的直接创伤刺激机体的痛觉感受器,使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其刺激强度越大,疼痛越明显[4]。

3.2对照组穿刺时以25°角穿刺,因为小角度穿刺导致血管损伤明显,任何直接对血管壁的创伤刺激,都会使疼痛明显严重;另一方面,对照组固定穿刺针时习惯于针柄紧贴皮肤固定,这样可能会影响针在血管内的位置,针头与血管壁接触,容易使血管壁受伤;另一方面,拔除穿刺针因纱布按压在穿刺点上方,使血管壁受压,针头斜面如同刀刃,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纱布压力越大,疼痛越明显;还有由于穿刺针较粗,按压血管和针梗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按压越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疼痛越严重。

在创伤的刺激下,引起组织内释放5-羟色胺、组胺,导致疼痛物质作用于血管壁和皮肤上的神经末梢,迅速传入神经中枢,产生痛觉[5]。

3.3而实验组避免了上述不足,稍增大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减轻小角度穿刺导致血管损伤,角度过大则可能穿透血管的弊端;另一方面使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减少,刺激阈降低,减轻疼痛。

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进展

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进展

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进展生孩子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是一场充满痛苦和挑战的经历。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分娩为产妇带来了新的希望。

无痛分娩,也称为分娩镇痛,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来减轻产妇的疼痛。

近年来,无痛分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无痛分娩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无痛分娩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性镇痛和非药物性镇痛两大类。

药物性镇痛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是通过在产妇的腰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小的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从而阻断分娩时的疼痛信号传导。

椎管内分娩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低血压、头痛、局麻药中毒等。

除了椎管内分娩镇痛,静脉分娩镇痛也是一种药物性镇痛方法。

通过静脉输注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

然而,静脉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相对较弱,且可能会引起产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则包括导乐陪伴分娩、水中分娩、呼吸法、按摩法等。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由有经验的助产士或导乐人员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全程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和生理指导,帮助产妇缓解疼痛。

水中分娩是让产妇在温水中分娩,利用水的浮力和温热作用减轻疼痛。

呼吸法和按摩法则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和对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按摩来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

二、无痛分娩的时机关于无痛分娩的时机,过去认为应该在宫口开大到一定程度(通常为 3 4 厘米)后再开始实施。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实施无痛分娩(即在产妇有镇痛需求时,无论宫口开大程度如何)并不会增加剖宫产率,反而能够更好地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三、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是产妇和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是极小的。

对于产妇来说,无痛分娩可以显著减轻分娩时的疼痛,降低产妇因疼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无痛分娩中催产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无痛分娩中催产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无痛分娩中催产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催产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6年来我院妇产科检查就诊选择无痛分娩的孕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滴注催产素分娩组)和对照组(常规分娩组),每组孕妇50例,对两组孕产妇的镇痛情况、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镇痛情况、分娩时间以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的镇痛情况以及产后出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的总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产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能够减少分娩时间,降低助产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无痛分娩;催产素;临床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分娩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在现代妇女的生产方式上,有很多女性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但是剖宫产在产后恢复时间长,对子宫损伤较大,对胎儿的早起发育也有影响,因此为了解决剖宫产带来的影响,无痛分娩应运而生,该技术主要是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增强宫缩频率,减轻分娩疼痛和减少分娩时间,对产妇后期恢复有很大的帮助[1]。

现对2015年至2016年来我院妇产科检查就诊的选择无痛分娩的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催产素滴注取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100例,选取2015年-2016年来我院妇产科检查就诊选择无痛分娩的孕产妇100例,年龄22-36岁,平均29±2.3岁,所有产妇均为单胎且为足月妊娠,无其他并发症和麻醉药物过敏反应。

随机分成观察组(滴注催产素分娩组)和对照组(常规分娩组),每组孕妇50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怀孕周期和病史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进行生产,当产妇宫口开至三指后,进行硬膜外穿刺,在引管中注入利多卡因,然后观察产妇的分娩情况,接入镇痛泵,随后持续注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

最新-无痛分娩在妇产科临床应用分析 精品

最新-无痛分娩在妇产科临床应用分析 精品

无痛分娩在妇产科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的效果。

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其中实施常规分娩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无痛分娩的4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进行比较。

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仅为450,两组差异显著<005;在产程时间以及剖宫产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方式,能够使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大幅降低,并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无痛分娩;妇产科;疼痛感;临床应用效果分娩是很多女性必经的一个生理过程,而准妈妈们对分娩的恐惧多数来自于惧怕分娩疼痛,一些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及其家属因此而要求实施剖宫产,这也是目前很多产妇及家属对于分娩方式选择存在的一个误区[1,2]。

剖宫产虽然能够减少分娩疼痛,但是对于产妇造成的创伤较大,产后并发症多,因此剖宫产通常只作为解决难产以及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以及围产儿生命的分娩方式,而对于符合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才更有利于母婴健康[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痛分娩技术得到了推广,该技术是通过各种方式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时疼痛,这对于减轻产妇分娩痛苦,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对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采取随机方式对入选产妇进行如下分组1观察组4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48±2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06周,其中包括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

2对照组40例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49±2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3±05周,其中包括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

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目地:探讨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我医院79例无痛分娩。

结果:其中经产妇8例,初产妇71例,因胎儿窘迫,羊水污染行剖宫产11例,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2例,65例正常分娩,其中羊水污染3例,引产1例。

结论:严格掌握无痛分娩指针及禁忌症,可减轻产妇在分娩中的痛苦,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降低围产儿发病率。

标签:无痛分娩;剖腹产;围产儿;临床1临床分析1.1临床资料我院开展无痛分娩近2月,分娩镇痛79例,其中经产妇8例,初产妇71例,年龄为18岁-32岁,平均年龄26岁,因胎儿窘迫,羊水污染行剖宫产11例,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2例。

1.2导致剖宫产的因素通过临床资料观察,导致剖宫产的因素有以下两方面:1.2.1无痛分娩选择镇痛的时间过早,因在硬膜外麻醉用药后,虽然用药量只是麻醉剂量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但可抑制呼吸,血压下降,胎儿轻度缺氧,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偿性胎心率加快(临床观察170-180次/分),重度缺氧,转为迷走神经兴奋,心功能失代偿,心率由快变慢(80-90次/分),缺氧使肠蠕动亢进胎儿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污染羊水,呼吸运动加深,羊水吸入,出生后新生儿出现吸入性肺炎。

所以有11例当宫口开大4—5cm后破膜,见羊水污染严重,即行剖腹产分娩,2例新生儿转儿科治疗。

1.2.2第二产程延长,2例经反复给与麻醉剂,致膀胱肌麻疲,导致尿潴留,影响胎先露下降,致第二产程延长,考虑母儿安全,行剖宫产术分娩。

1.3临床表现50例在宫口开大3-4cm且胎头和宫颈紧贴,开始镇痛,血压及胎心基本正常,产程进展快,顺利阴道分娩。

13例宫口开3-4cm出现宫颈水肿,且无头盆不称及骨盆狭窄,开始镇痛,2小时后水肿消失宫口近开全,胎儿经阴道顺利娩出。

但2例出现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立即给予相应处理即无出现产后大出血。

15例宫口开1-2cm,因产妇焦虑、恐惧、不合作,家属要求镇痛后产程进展缓慢,11例出现胎儿窘迫,羊水污染,行剖腹产分娩,2例因产程延长,枕后位,行剖腹产分娩。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针对分娩时产妇产痛而采用的一种医学技术。

其主要通过使用镇痛和麻醉药物,达到减轻分娩痛苦和提高分娩质量的目的。

随着近年来医学科技不断提高,无痛分娩已成为临床常规操作,不仅可以为产妇提供舒适、安全的分娩体验,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现代化的生育方式。

本文着重对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减轻产痛,提高分娩质量无痛分娩主要是在产痛发生前或产痛发生时及时使用镇痛麻醉技术进行镇痛,以达到减轻产痛和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程的时间和疼痛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娩质量和顺利完成分娩。

此外,由于产妇在无痛状态下产痛感减轻,其体力及神经系统不会受到过度的消耗,故会有更多的体力去应对产程中的各种情况。

2、减少不良反应风险无痛分娩技术相较于自然分娩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产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哮喘、过敏反应等。

若不严格掌握使用条件,无痛分娩会出现意外不良反应,例如镇痛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中毒,进而影响产妇及胎儿健康。

然而,掌握无痛分娩操作技术及注意合理用药选择,可以大大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3、需重视后遗症问题无痛分娩又称麻醉分娩,虽然镇痛效果显著,但手术后遗症隐患较大,例如疼痛区域肿胀、恶心、呕吐等。

此外,可能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力竭,终究必须引产或剖宫产。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谨慎把握用药量和手术操作流程,保证产妇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医生的认可。

但由于其适用范围、操作技能和管理执业等级的不同,导致不同机构的无痛分娩率存在波动。

因此,要规范无痛分娩的临床操作,建立健全的评估方法,摸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的无痛分娩标准操作流程。

这不仅对于我国整个医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更为保证了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痛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xx年xx月xx日•无痛分娩技术的简介•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现状•无痛分娩的实施方式及效果•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前景及挑战目•结论录01无痛分娩技术的简介指在保证母亲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药物和护理措施缓解产痛,使分娩过程更加舒适和安全。

无痛分娩的定义无痛分娩适用于所有能够自然分娩的产妇。

适用人群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两种方法。

分娩镇痛方法自1940年代开始,国外开始研究无痛分娩,并逐渐推广应用。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无痛分娩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国外无痛分娩发展历程自197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研究无痛分娩,但普及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分娩质量要求的提高,无痛分娩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国内无痛分娩发展历程无痛分娩的历史与发展无痛分娩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减轻产痛:无痛分娩能够有效减轻产痛,使产妇更加舒适地度过整个分娩过程。

•缩短产程: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疲劳和心理负担。

•提高母婴安全性:无痛分娩可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安全性。

•提高产妇满意度:无痛分娩使产妇更加舒适,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缺点•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头痛等不良反应。

•延长产程:无痛分娩可能会延长产程,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需要专业人员监护:无痛分娩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和管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需要一定费用:无痛分娩需要一定的药品、设备等成本费用,可能会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

02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现状普及率高无痛分娩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英国、美国等国家无痛分娩的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

临床效果显著由于西方国家对无痛分娩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

无痛分娩在西方国家的应用情况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无痛分娩逐渐受到国内医疗界的重视。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无痛分娩是一种通过麻醉技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无痛的方法。

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因为它可以减轻分娩期间产妇的疼痛,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分娩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其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无痛分娩的效果分析。

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加轻松和舒适。

通过脊麻、硬膜外麻醉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从而提高分娩的满意度和质量。

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分娩期间的并发症,如先兆子痫、胎位不正等,并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精神压力,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

无痛分娩的效果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无痛分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痛分娩可以显著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时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分娩对产妇身体的影响。

可以说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并得到了产妇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由于无痛分娩需要应用麻醉技术,因此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

脊椎穿刺可能会导致脑脊液漏气、感染等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可能会导致腰背部疼痛、头痛等不良反应。

无痛分娩可能会影响产程的进展,导致产程延长,增加了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在选择无痛分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风险和不良反应,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无痛分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产妇的身体状况和分娩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还需要加强对无痛分娩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为产妇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收治要求进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180例,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进行分娩镇痛;选择同期随机抽取的180例正常试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

观察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的方式、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评分。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无痛分娩既能解除分娩疼痛,又能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无痛分娩效果产程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40
伴随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同时,更多地要求分娩时减少痛苦,甚至无痛。

自开展无痛分娩以来,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80例,要求无痛分娩实施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作为观察组,产妇年龄21~35岁,均无麻醉禁忌证和产科合并症;取同期在本院未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另18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初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等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观察组实施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于产妇宫口开大3~5cm 时进行,选择l2~3或l3~4进行穿刺至硬膜外,
穿刺成功后插入导管并向头端插管3~4cm固定,再注入2%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量,待镇痛效果满意后,连接自控式硬膜外镇痛泵(peca),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药物配方为:芬大尼0.1mg,1%布比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38ml。

持续流量2~4ml/小时,产程中根据需要可追加麻醉药5~8ml,待宫口近开全或开全后关闭镇痛泵。

胎儿娩出后可重新开启至会阴切口缝合结束。

最后拔除导管。

全程由麻醉师监护血压、心率、胎心率、宫缩压力等。

麻醉前后30分钟不宜行人工破膜,以防羊水栓塞。

开通静脉通道,5%葡萄糖静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镇痛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出生窒息情况。

镇痛效果判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ⅳ级评定标准观察镇痛效果[1]。

①ⅰ级:完全无痛;②ⅱ级:轻度疼痛但不需用镇痛剂;③ⅲ级:疼痛较轻,能忍受,活动时加重;④ⅳ级:重度疼痛,需要镇痛剂。

ⅰ、ⅱ级为有效,ⅲ、ⅳ级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t 检验及x2检验,p0.05)。

讨论
分娩给产妇带来的巨大疼痛,会导致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这也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一个原因。

同时,分娩疼痛的刺激使得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增加了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抑制子官收缩,使得产程延长,给母婴造成许多不良后果[2]。

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解除分娩给产妇带来痛苦的方法。

目前,硬膜外阻滞是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持续硬膜外注入低浓度局麻药既能直接阻滞传人纤维产生的疼痛,又能抑制或消除疼痛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

阻滞平面控制在t10左右,对宫缩无影响,使得大部分产妇在宫缩时仍有感觉,但疼痛可明显减轻,镇痛效果好。

这种镇痛方法既可减轻产妇的疼痛,又可消除了产妇的顾虑,使其安心配合,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产程的顺利进展。

同时在产程早期用药,可使母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明显减少,增加了胎盘的血流量,有利于改善胎儿的供氧状态,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

硬膜外阻滞可减少用药剂量,对胎儿无抑制作用,能明显缩短产程,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是目前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是一种既能减轻分娩疼痛,又能保障母婴安全的方法。

应用自控式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缩短了产程,提高了产妇围生期的生活质量,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安全、舒适无痛苦。

参考文献
1姚天一.分娩镇痛对围产质量的重要性.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
科杂志,2000,16(2):2.
2吴味辛.提高对无痛分娩的认识.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2):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