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较厚薄轻重

合集下载

大班认识厚薄教案

大班认识厚薄教案

大班认识厚薄教案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比较物体厚薄的兴趣。

2.运用切、摆等操作活动,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3.通过比较,知道物体厚薄的相对性。

活动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厚薄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魔方、盒子、瓶盖、黄瓜、水果刀、记录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一、运用魔方、盒子、瓶盖比较其厚薄,提出认识厚薄相对性的问题。

师:桌子上有三件不同的东西,你们分别比一比,看看哪个最厚?哪个最薄?有的小朋友说盒子比魔方薄,有的小朋友说盒子比瓶盖厚,那盒子到底是厚还是薄呢?幼儿在记录纸上记录。

二、教师操作,让幼儿讲述、感受词与概念的匹配。

师:出示两个饼干盒,让幼儿比较厚薄,并讲述出来。

再加入1个饼干盒,将3个盒子进行比较,帮助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用最厚、谁比谁厚、谁比谁薄、最薄等词汇来讲述。

提问:刚才这块最厚的饼干盒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厚不薄的呢?最薄的饼干盒现在还是最薄的吗?小结:看饼干盒是厚还是薄要看它和谁比,如果它与A比B是薄的,如果它与C比它是厚的。

三、通过切黄瓜活动,让幼儿掌握物体厚薄差异的相对性。

师:切三块厚薄不同的黄瓜,谁最厚谁最薄?怎样把最厚的变成不薄不厚的?把最薄的变成不厚不薄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小结:比较一个物体的厚薄,要看它的比较对象,如果与比它厚的物体比较它是薄的,如果与比它薄的物体比较它是厚的,所以厚薄比较要看它的比较对象。

活动延伸: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家中寻找相对厚薄的物体。

大班《认识图形》教案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会从生活中找到这些形状的物品。

教学重难点:认识四种图形。

准备工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实物及卡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激趣导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哪些小朋友表现最好就把礼物送给他。

二、联系生活、认识图形1,出示实物,学生认识。

2,说说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

3,认识四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深浅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深浅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深浅篇一:中班数学活动:比较厚薄中班数学活动:比较厚薄目标: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过程:(一)目测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什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

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

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2024年比较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比较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比较轻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质量的比较与计量》,详细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换算、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

2. 学会使用比较方法判断物体的质量轻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及换算,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

难点: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计算器。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砝码、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提问:如何判断这两个水果的重量?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质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及换算。

讲解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拿出一组砝码,展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通过实际操作,讲解比较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使用砝码、尺子、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提问:除了使用天平,还有其他方法比较物体质量吗?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及换算。

2. 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

3. 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一本书和一支铅笔。

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

答案:书的质量大于铅笔;大米的质量大于面粉。

如何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质量?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质量的比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质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指导。

2.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质量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课后加强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2. 教学过程中物体质量比较方法的应用讲解。

4. 作业设计中拓展题目的设置及课后反思。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实践情景引入应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比较厚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空间与形状”中的第五节“比较厚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厚薄的概念,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厚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厚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厚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理解厚薄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厚薄不同的书本、卡片、积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厚薄不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本厚书和一本薄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哪本书更厚?哪本书更薄?”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份厚薄不同的物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厚薄2. 内容:厚薄的概念比较厚薄的方法:观察、触摸、重叠实际操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里的厚薄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问题1:比较两个苹果,哪一个更厚?问题2:比较三张卡片,哪一张最薄?2. 答案:(1)根据实际情况记录。

(2)问题1:观察两个苹果的直径,直径较大的苹果更厚。

问题2:将三张卡片重叠,最上面的卡片最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厚薄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比较厚薄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薄厚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挑选水果、纸张等。

(2)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厚薄的方法解决其他形状问题,如比较长度、面积等。

比较厚薄 文档

比较厚薄 文档

比较厚薄
活动目标
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表述比较的结果。

会按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知道厚薄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收集的5~7样厚薄不同的书本、砖头、积木、纸张、布等物品,教师准备的厚薄不同的被子。

环境创设:将收集到的物品陈列于区角中。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厚薄排队》。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厚薄。

带领幼儿共同参观陈列的物品,引导幼儿通过目测、触摸等方式感知不同书本、砖头、围巾、被子等的厚薄,并大胆表述。

2.学习比较厚薄的方法。

引导语:你觉得同一类物品中哪个最厚?哪个最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除了用眼睛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的厚薄?
演示正确的比较方法。

先出示一本薄点的书,再出示一本厚点的书一起放在桌子的同一水平面上,引导幼儿目测或者用手按压,感知发现哪本厚、哪本薄;再出示第三本更厚的书,引导幼儿运用前面的方法比较三本书中哪本最厚、哪本最薄。

小结:物体在比较厚薄的时候应该放在同一个平面才能比较出来。

3.按照厚薄差异排序。

组织幼儿分组排列积木、书本、布、砖头等物品,找出同类物品中最厚和最薄,然后按照从薄到厚和从厚到薄的顺序进行排序。

讨论:你是怎么排的?什么方法更好?
4.完成操作材料《厚薄排队》。

小结:可以从厚到薄排列,也可以从薄到厚排列,厚薄是相对的。

【精美课件】-六年级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精美课件】-六年级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那年秋天,有一次与儿子去湿地公园游玩。

公园一隅,小草葳蕤,垂柳婆娑,一片开满荷花的荷塘。

一位女孩缩身蹲坐在石阶,垂下的秀发遮住脸部,只听得“嘤嘤”抽泣地声音。

不知女孩因何伤心落泪,是与家人吵架了?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某事被人误解?还是失恋了?我边走边在心中揣测。

我想,女孩一定不会接纳一个陌生人的安慰。

传奇sf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想起卞之琳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坐在石阶的女孩守着眼前一湖孤独的秋水,躲在自己的世界伤心流泪;我漫步在公园,却无意间捕捉到女孩黯然垂泪的画面。

谁也不曾想到,不经意的一瞬间,女孩成为了我生命中永恒的追忆点。

多年后,那个不曾相识的女孩,当她再次重游湿地公园时,还会不会触景生情忆起她曾想的往事?每次记忆中闪现女孩的背影时,我不再记得当时的任何情景,只清楚地记得女孩撩拨头发时优雅地动作。

当指尖划过她的发丝,是不是就甩掉了烦恼?忘却了那一缕忧思?重新开启新的生活。

?2016年夏天,我、儿子、外甥三人去北京旅游。

那天回家,我们坐的是下午四点从京返禹的火车,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大男孩,上身着一件白色短袖,下身穿了一件褪色的蓝色牛仔裤,却洗得干干净净。

一张秀气的脸庞下,掩盖不住举止间的成熟稳重;一双淡定的眼眸,投射出一种不可琢磨的苍桑,我突然想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

他对我们淡淡一笑,倾斜着身体,靠窗支着头欣赏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

从始至终,大男孩都以一种默然的表情,漠视眼前发生的一切。

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活动目的: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形容词“厚”、“薄”,并能够辨别物品的“厚度”或“薄度”。

2.能够运用比较法比较物品的“厚度”或“薄度”,理解“比较”这个概念。

3.了解厚和薄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点1.运用比较法比较物品的“厚度”或“薄度”2.让学生理解厚和薄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2.让学生理解厚和薄的应用场景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笔、物品。

2.学生准备:一些物品,如纸、手绢、书。

五、教学流程1.引入1.1 课前对物品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厚”和“薄”,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1.2 教师呈现图片,引导孩子们根据图片的内容巧妙地引出“厚”和“薄”的概念。

2.讲授2.1 通过实物展示和比较,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厚”和“薄”这两个概念。

2.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厚”和“薄”这两个概念。

例如让学生将纸巾对折、三折、四折等,体会到纸巾的厚度发生了改变。

3.练习3.1 分发物品,让孩子们对它们进行分类。

3.2 在纸上画两个竖着的线,让孩子们从小到大地标示出不同物品的“厚度”,并进行比较。

4.巩固4.1 让学生探究“厚”和“薄”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吃水饺要薄皮厚馅,为什么呢?”4.2 让学生思考“比较”的概念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在买东西时我们要挑选厚度或薄度更适合的包装袋呢?”六、师生互动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2.学生之间的互动。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看其是否能准确地分类物品。

2.观察学生绘画成果,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标示出物品的“厚度”。

3.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考过程。

八、教学后记1.本节课教学成功,学生们能够掌握“厚”和“薄”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比较法比较物品的“厚度”或“薄度”,理解“比较”这个概念。

2.需要补充的是,在课堂上,老师并没有将“厚”和“薄”同“宽”和“窄”进行区分。

后续教学中,需要注意这一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比较厚薄》今天,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要来一场有趣的科学活动——比较厚薄!这个活动可是非常重要哦,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的厚度,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知识。

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一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书、纸、塑料袋、海绵等等。

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有厚度。

它们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很薄,有的很厚。

老师拿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让我们看看它的厚度。

哇,这么薄的一张贴纸都能放在玻璃板上,真是太神奇了!老师告诉我们,玻璃是一种非常坚硬的材料,所以它的厚度可以达到几十厘米甚至更厚。

老师又拿出了一张厚厚的纸片,让我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

哇塞,这么薄的一张贴纸居然比玻璃还厚!老师告诉我们,纸张的厚度一般在几毫米左右,但是如果用很多张纸叠在一起,就可以变得非常厚实。

接着,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塑料袋和一个海绵。

我们发现,塑料袋比纸张还要薄一些,而海绵则比纸张还要厚一些。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塑料袋是由一层层的薄膜组成的,而海绵则是由许多小孔组成的。

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

我们用手指轻轻按压各种物品,感受它们的厚度。

有些物品很薄,一按就陷下去了;有些物品很厚,一按才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我们还用尺子测量了一些物品的厚度,发现它们都不一样。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比较物体的厚度,还学会了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它们的厚度。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很多问题哦!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想要买一本厚厚的书,但是不知道它的厚度是多少,就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下书页的边缘,感受一下它的厚度。

如果觉得太厚了或者太薄了,就可以再换一本试试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买到一本合适自己的书啦!另外,如果我们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比如说不知道该穿多少件衣服才能保暖或者透气性好,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衣物的厚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穿上最合适的衣服啦!这次科学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啊!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比较物体的厚度,还学会了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它们的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