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期中考试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中考试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中考试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试题

2012年4月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

2、人格是人的____、气质、______等特征的总和,通常也指个人的______。高尚

的人格是______的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以__________为指导的________关系、竞争合作的关系、

_______的关系

4、_______和________是职场最大的礼仪。

5、道德以________为判断标准,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______等来维系。道德

的内容因_______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俭自强、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

8、______________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

9、纪律和自由既是_______的,又是_______的。

10、依法治国,是________在党的领导下,依照_______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

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中,______和_____是首要的基本人权,____是实现人

权的前提,____是实现人权的关键,_____是实现人权的保障,_____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______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2、恪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3、个人礼仪修养的核心是 ________

A.A.服饰得体,语言清晰,保持良好的心态 B.增强文学内涵

C.提高专业技能 D.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 ________ A.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 B.要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C.夫妻之间要互相照顾、相互忠诚 D.要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5、《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这表明 _______

A.我国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善 B.有些法律和法规形同虚设

C.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D.普通法律与宪法是相辅相成

6、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

A、服务大局

B、公平正义

C、依法治国

D、党的领导

7、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_

A、为人民服务

B、顾客是上帝

C、集体主义

D、公私兼顾

8、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是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B.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C.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和体验,对自己形成一个较为真切的认识

D.经常进行省察检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9、下列关于我国现行宪法的作用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B.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D.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10、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_________

A、习惯和法律

B、道德和法律

C、风俗和法律

D、习惯和法律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既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个

人的自尊与修养。()

2、守信与诚实是并列关系,守信可以离开诚实而存在。()

3、我们中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侵害行为时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4、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

5、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有的权利。()

6、凡是宪法所禁止或否定的,我们都不要去做,但自己做到即可,不必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7、只有遵守职业礼仪,我们才能立足社会,立足行业,发展企业。()

8、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自我欣赏、自我评价。()

9、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0、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四、综合题(共40分)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题4分)

1、职业道德——

2、公民意识——

(二)、简答题:(共20分)

1、中职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6分)

2、法律具有哪些显著特征?(4分)

3、内省有何重要意义?培养内省的有效方法是什么?(6分)

4、怎样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4分)

(三)、论述题(12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请谈谈它主要体现在哪里?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100问 发布时间:2012-11-12 · 1.公共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答】公关是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 · 2.公共关系的要素是什么? 【答】公关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关的客体是公众;公关的手段是传播。 · 3.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什么? 【答】公关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职能: 1.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2.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3.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4.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5.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 4.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公关的“四步工作法”是:调查、策划、实施、评估四个阶段。 · 5.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回顾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和开创时期。 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2.适应和发展时期 1986-1993年期间,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3.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

从1993年至今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 · 6.中国公关发展史上的“第一”。 【答】 1985年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公关公司之一——伟达公关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不久,历史悠久并素有世界最大公关机构之称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与新华社合作,中国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由此诞生。 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促使中国公关界与国际公关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 · 7.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 1.创始阶段的公共关系。 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在耶鲁大学首次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1897年,美国铁路协会编的《铁路文献年鉴》也正式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名词。 2.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 主要有新闻代理,政治活动中的公关以及企业活动中的公关。 3.趋向成熟的公共关系。 在这一时期,对公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人物是艾维?李,他为现代公关事业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他通过自己的宣传与实践,使公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4.现代公共关系时期(二战后的公共关系) 二战后,公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公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行业协会亦开始成立。199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现在它的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公关协会的诞生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概况为以下几方面: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廉洁奉公,处事公正;求真务实,勤奋高效;顾全大局,严守机密;维护信誉,广大形象;认真钻研,锐意创新。 · 9.通知一般有那些种类?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点 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 一、单项选择 1、接触一个人,给人留下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是( A )。 A 个人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 公共礼仪 2、个人利益是以( C )为基础,以文明礼仪为标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 A 行为习惯 B 文化素养 C 社会公德 D 物质文明 3、与人交谈时应该( D )。 A 用手指点对方 B 随意插话 C 自卖自夸 D坦诚、谦虚和礼让 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是( C )提出来的。 A 英格丽·张 B 马克·吐温 C 莎士比亚 D《礼记》 5、( B )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A 广告宣传 B 员工的良好形象 C 企业的良好管理 D低廉的企业产品 二.多项选择 1、我们对仪容的修饰要( ABCD )。 A 扬长避短 B 整洁 C卫生 D 美观 2、“良言一句三冬暖”中的“良言”反映了言者的( BCD )。 A 良心 B 善良 C 诚恳 D 热忱 3、善于与他人交谈,要讲究( ABCD )。 A 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性质交往中的不同礼仪要求 B 倾听的艺术,要聚精会神,目光专注 C 使用礼貌用语 D 注意提问的内容和方式 4、我们的职业形象等于下列哪些方面( ABC )之和。 A 简单的修饰 B 得体的着装 C 优雅的仪态 D 岗位的职能 5、下列行为中体现了“良好礼仪之美”的是( B D )。 A 与人谈话时不停地查看或编发短信 B 与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C 与人握手时,同时与多人交叉握手 D 穿西装时先将西装袖口上的商标拆除。 三辨析题 1、个人礼仪只需关注仪容仪表即可。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仪容仪表只是个人礼仪的一部分。个人礼仪还包

2020年最新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有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kind of poems does the man dislike? A. Realistic poems. B. Romantic poems. C. Humorous poems. 2.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Enjoying her music. B. Preparing for a contest. C. Looking for her earphones. 3.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post office. B. In a hotel. C. In a taxi. 4. What time is it now? A. 1010. B.1030. C. 1100.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wants to practice French with the man. B. She will move to the quiet section. C. She won’t do what the man ask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 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 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ich place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A hotel. B. A street. C. A park. 7. Where will the woman turn right? A. On the next block. B. At the second street. C. At the very end of the street.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How did the man intend to change his appointment? A. By cancelling it. B. By changing it to another day. C. By making it earlier that day. 9. When did the man decide to see Dr. Benjamin in the end? A. At 300 p.m. on Wednesday. B. At 430 p.m. on Wednesday. C. At 1000 a.m. on Thursday. 听第 8 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10.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for her vacation? A. To New ealand. B. To Australia. C. To Spain. 11. How long did the woman’s mother travel with the man in Spain? A. For two months. B. For two weeks. C. For six months. 12. Who might Terri be? A. The woman’s mother. B. The man’s aunt. C. The man’s wife. 听第 9 段材料,回答第 13-16 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练习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1986年通过的( D )曾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是我国调整民事关系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在由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之间在法律地位上的关系是( C ) A上下级关系 B隶属关系 C平等关系 D依附关系 3、我国公民从( D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 年满18周岁起 B 年满14周岁起 C 年满16周岁起 D 出生时起 4、法人自( A )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A成立时 B登记时 C批准时 D申请时 5、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A ) A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 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 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6、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指( A )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B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所有精神病人 7、周某,现年9周岁,看到很多中学生用MP3听音乐很是羡慕。有一天乘父母不在家,从家里拿了500元去超市买了一款MP3,父母回家后批评了周某的行为并去超市要求退货。你认为超市( B ) A不能退,因为MP3没有质量问题 B应该无条件退货,因为周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买卖行为是无效的 C不能退,如果MP3有质量问题可以换

D不能退,因为买卖行为是双方自愿的 8、遵守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 D ) A遵守地方性法规B尊重风俗习惯C符合宗教信仰D遵守国家政策 9.李某父亲生前留下几本邮册。李某由于对邮票不敢兴趣,一直想处理掉。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俩人以5000元成交。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7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10000元。刘某的行为违背了( C ) A自愿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公平原则D自愿原则 10.曹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讲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徐某。曹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的() A自愿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公平原则 11.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是指( D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男女平等 C民事活动的结果平等D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地位的平等 12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下列人身权利中,属于公民身份权的是( C ) A肖像权B名誉权C荣誉权D姓名权 13在我国民法规定的一系列人身权中,( B )是基础权利,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 A姓名权B生命健康权C隐私权D名誉权 14、任兴夫妇在儿子任华周岁生日时到红星照相馆为儿子拍照留念,摄影师刘某翻拍了任华的底片,将其卖给个体户张某做挂历用。张某又将该底片卖给蓝星香皂厂作婴儿香皂广告之用。在本案中,刘某、张某和兰星香皂厂侵犯了任华的(C ) A名誉权B姓名权C肖像权D隐私权 15、周某捏造说他的同事和某曾经因盗窃而被判刑,并在单位里传播,周某的行为侵犯了何某的( C ) A姓名权B荣誉权C名誉权D隐私权 16.2000年,甲、乙签订了一份转让房屋协议,甲将自己的3间破旧私房作价2万元转让给乙。乙居住1年,于2001年又将该房屋以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丙。丙居住1年,于2004年又将该房屋以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丁。上述转让均未办理私房过户手续。2005年,由于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 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15分)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 -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 )。 A.染色体复制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 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 A.地貌 B.地心 C.海沟 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 C.纳米 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 A.爱因斯坦 B.达默 C牛顿 D.诺贝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_9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科技史期末测试试卷

1.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 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30分) “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这就是“以史为鉴”。实际上,技术史是一门研究技术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中的成败实例都是财富,都值得借鉴。 技术史是技术发展、成功的历史,但技术史中“过去的教训”也是很多的。例如桥梁史中列举了许多事故,其中有两起分别是因为没有考虑气象学中的风压和风振(风速变化频率和桥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破坏力极大)造成的。再如建造桥墩的沉箱法,过去约百年中由于没有采取逐步减压,潜水员病曾夺走了无数条沉箱工人的命。 科学技术史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理论,实施人才全面素质教育。史实与理论的产生条件相联系,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的时代背景与作用。科学的发展史具有极端的艰苦性,为面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困难增加了克服的信念,培养了我们的坚强品质;而在了解科学成果被发现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来思考、检验,让我们更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与精神。 科学发展史是地基,究竟科学这做大厦能盖多高,地基是必须的! 20世纪的100年是风云变幻的100年,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畅想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必将激发青少年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懈追求.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

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18世纪的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世界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任何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上的新篇章;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再到火车、飞机、磁浮列车;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再到节能灯;从书信到电话、电报再到视频聊天等的飞跃,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结晶.除此之外,还有人类的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尔南上校所说的:“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国界,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再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破解了生命的千古密码,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崭新又美好的生活.回首过去,火药的发明,使我们能劈山开路、架桥、建筑;造纸和印刷技术的问世,使我们拥有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促进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问世,促进了航海、贸易的发展,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地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科技落后了.而今世界各国大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了“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面对这个局面,中国做出了实施“863计划”应对世界科技的挑战.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增大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使我国逐步向科技强国迈进.如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七”成功发射、龙芯的开发研制……科技使我们生活幸福舒适,是科技把我们未来描绘得如此美好. 人类跨入了21世纪,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恩惠的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的不安甚至灾难.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气温变暖,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前苏联的切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的水俣病、我国的太湖蓝藻事件等就是铁的证据.即使只为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研制出了化肥、农药,目的是提高农业产量,但化肥、农药使粮食、蔬菜、水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浸染上某些毒素,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又如克隆技术对传统道德伦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复制的人与基因提供者是兄弟还是父子?所以,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法律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管理,并严禁用它复制人类;再如原子弹如落到恐怖分子手中,将会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过去的见面拜年变成时尚的短信问候,方便快捷的同时使得人际关系冷漠.有许多人甚至上网成瘾,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由此在医学上开始对网络成瘾病理机制进行研究.

公共关系基础测试题(第一学月)

公共关系基础1-3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人们说“这个组织的公共关系很好时”,实际上说的是公共关系的() A、状态 B、活动 C、意识 D、特征 2、当人们称赞某人说“心目中装着公共关系时”,实际上说的是公共关系的() A、状态 B、活动 C、意识 D、特征 3、现代公共关系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资本主义的( ) A、自由竞争阶段 B、垄断阶段 C、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 D、市场经济阶段 4、1903年,()创办一家公共关系事务所,成为第一个向客户提供公关服务并收取劳务费的人。 A、爱德华?伯尼斯 B、艾维?李 C、孔子 D卡尔?博雅 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第一届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 A、1903 B、1928 C、1948 D、1958 6、下列组织属于政治性组织的是() A、中国共产党 B、泸州老窖 C、树风职高 D、佛教协会 7、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是指() A、内部公众 B、顺意公众 C、首要公众 D、行动公众 8、下列不属于人际传播的特点的是() A、随机性 B、灵活性 C、针对性 D权威性 9、具有便于选择、保存、信息量大、经济实惠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A、报纸 B、杂志 C、电视 D、广播 10、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自控媒介的是() A、黑板报 B闭路电视 C展览会 D、网站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意识是一项综合性意识,具有这种意识能够() A、使自己的行为处于自觉化的状态 B、努力学习、勤奋学习 C、给自己代表的组织树立起美好的形象 D、采取有效的措施“化干戈为玉帛”

2、人们之所以说开展公共关系能够优化社会环境,是因为公共关系() A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B、能唤起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杜绝工作失误 C、能激发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的愿望与热情 D、能促进社会交往,净化社会风气。 3、对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就是通过信息交流,调节好社会组织与公 众的关系B、传播史公共关系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C、传播史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 D、所公共关系人员所利用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4、根据公众受组织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公众分为()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5、对组织的公众舆论调查有() A、知名度调查 B、环境调查 C、公众评价调查 D、信誉调查 6、对公共关系工作的评价方式有() A、自我评价 B、舆论评价 C、专家评价 D、领导评价 7、在公共关系常用的调查方法中,采用文献研究调查() A、收集的是第二手资料 B、要求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 C、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方法 D、所获得的资料感性的和表面的东西略多些 8、组织在收集外部公众信息主要包括() A、公众的需求信息 B、公众对产品的评价信息 C、公众对组织的评价信息 D、竞争对手的信息 9、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 A、报纸 B、电视 C、海报 D、杂志 10、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可以分为() A、长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一般目标 D、特殊目标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2、现代公共关系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揭丑运动”。() 3、真正为公共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使公共关系走上系统化、科学化道路的是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艾维?李。() 4、公共关系工作的80%靠组织的自身的实力,20%靠宣传。() 5、公众与组织的关系一旦确定就是稳固持久的。() 6、调查问卷为了便于公众作答一般只设计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类问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第一章: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1. (1)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职业道德是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准则,与我们未成年人无关。()(3)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4)(多选)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A: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B: 员工与老板C: 职业与职工D:老板与顾客 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 F T AC 2. (1)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________、有助于促进________、有助于提高_________。 (2)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助于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3)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本行业的声誉、本行业的发展、社会道德水平 T T 3. (1)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就是义务和良心,其他的不用管。()(2)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包括义务和良心、信誉和尊严等。()(3)(多选)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包括()等方面。 A:义务和良心B:信誉和尊严C:责任和情感D:素养和品质 F T ABC 4. (1)机动车维修的职业信誉主要表现的方面是机动车维修职业的_______、社会对机动车维修职业的_______、机动车维修职业在_________等。 (2)机动车维修职业要有很重要的信用和名誉()(3)机动车维修职业只有有了信用和名誉才会赢得社会对机动车维修的信任感() 信用和名誉、信任感、社会生活中的声誉 T T

高二下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英语试卷真题

高二下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理解 Low-cost Gifts for Mother’s Day Gift No. 1 Offer to be your mother’s healthfriend. Promise to be there for all doctor’s visits whether she has a diseaseor needs a regular medical check-up. Most mothers always say there is no need,but another set if eyes and ears is always a good idea at a doctor’s visit. Thebest part? This one is free. Gift No. 2 Help your mother organize all of hermedical records, which include the test results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Putthem all in one place. Be sure to make a list of all of her medicines and whattime she takes them. “Having all this information in one place could endup saving your mother’s life,” Dr. Marie Savard said. Gift No. 3 Enough sleep is connected with generalhealth conditions. “Buy your mother cotton sheets and comfortable pillowsto encourage better sleep,” Savard said. “We know that good sleep isvery important to our health.” Gift No. 4 Some gift companies such as Presentsfor Purpose allow you to pay it

公共关系基础教案

公共关系基础教案 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公共关系基础教案 目录 第一章形成意识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促进 第四章沟通协调 第一节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 第二节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 第五章培养素质 第一节公共关系人员的形象 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 第六章交际礼仪 第一节一般社交礼仪 第二节对外交往礼仪 第三节有关场合礼仪 第七章语言表达 第一节交际与交际技巧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陈述、说明和议论

第四节即兴发言 第八章演讲商谈 第一节演讲的作用和风度第二节演讲的语言技巧 第三节商谈的原则和过程第九章活动策划 第一节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第二节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第四节公共关系策划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形成意识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公共关系科学,首先要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通过案例的分析学习深入了解体会公共关系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 意识,树立初步的公共关系意识。 情感目标:提高公共关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意识。 教学难点: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的信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堂外延】 1.知识补充:案例推荐 (1)有一位老人家的海尔电冰箱坏了,声音像拖拉机的响声一样大,老人家吓坏了,赶紧查海尔的服务电话,打过去。“我家的冰箱坏了,需要你们过来修一下”。然后告之在什么地点,冰箱大约什么样之类的。半个小时左右,一位服务人员骑着摩托过来了,进门就拿出一个单子说;“先生你先给我签字。老人心想冰箱还没给我修,让我签什么字?他说:“你帮我签一下,你是几点给我打的电话,还有我是几点到达的就可以”。 签完以后,他走到冰箱处,听一听,摸了摸,说:“先生你这个冰箱在这儿肯定修不好,需要拉走,我们会在两小时内把冰箱拉走,同时用一台冰箱来替换这个冰箱”。他走之前,老人问:“你进家门不看冰箱,为什么先签那个”。他说我们有一个时间的要求,必须在若干分钟内达到,让客户确认,不然要扣我们的工资,这让我们有了压力,必须高质量的完成好我们的工作。 两小时内,来了一个汽车,好几个人抬走了坏的冰箱,把替换的冰箱弄好,装上,插上电源,布都给你擦干净了,大约两天以后再把修好的给你送过来,替换的再拉走。后来老人讲如果我还需要微波炉,就买海尔的,就买海尔的。 (2)美国有一个豪诚公司,是多元化发展的公司。有一次两个员工出差,飞机在空中盘旋好长时间,机组人员已经通知所有乘客,飞机面临很大威胁。经过四十几分钟的空中搏斗以后,飞机安全着陆了,豪诚这两个员工就想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公司,他们向乘务人员要了纸笔写下了这样的字,“豪诚公司祝大家永远平安”、“豪诚公司向战胜这次空难的所有同胞致敬,并请你们享用豪诚的啤酒”。 当这两个员工手中拿着纸片下飞机的时候,所有的记者的镜头,所有记者的跟踪访问都围绕他俩展开,由此豪诚公司的啤酒生意在整个美国西部地区首屈一指。 (3)《公共关系实例与运作》中公关职能一章的〈长城托起长城饭店〉 2.拓展训练: 在我们身边,可以开展哪些公关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礼仪形象,做文明学生,并提高自己所在组织(班级)的形象。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

一、道德导论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答: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须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1)道德的功能: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和教育功能三者各不相同,三种功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共同目标是全面实现道德的社会作用。 (2)道德的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答:(1)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法律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由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革命使命。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包含。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从作用上看,两者互相补充。(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从起源和发展看,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同步的,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从形成的方式看,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由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自发形成的,一般不需要专业人员和机构去制定、颁布。从表现形式看,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从实施方式看,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实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从调整范围看,道德调整范围涉及社会关系各个领域和所有方面,法律只调整重要的社会关系;法律主要作用于人的外部行为,道德主要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 4、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统一体。 5、“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答: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6、为什么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答:“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 7、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以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4)自强不息和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5)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总之,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种以整体精神和责任意识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 8、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9、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追求真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提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1、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坚定理想,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1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是什么? 答: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高中试卷}新人教版高二英语下册期中测试题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第I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praises the boy. B. She likes more cake C. She will give another cake to the boy. 2. How does the man find the woman? A. She is neither pretty nor ugly. B. She is very pretty. C. She is very ugly. 3.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dialogue? A. God always stays at their home when the father gets home. B. God is in the bathroom when the father knocks at the door. C. Bathroom is always used when the father wants to use it.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d like a sandwich. B. She h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