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兰亭的沧桑和无奈

千年兰亭的沧桑和无奈
千年兰亭的沧桑和无奈

千年兰亭的沧桑和无奈——从文献分析探析兰亭曲水变迁及其蕴含的场所精神

Winding Water Memorizing the Past Thousand Years—The Landscape Vicissitudes in Lanshangli 龙松亮/ LONG Song-liang

王丽娴* / WANG Li-xian*

王/ WANG Xin

摘要:以兰亭变迁园林价值的讨论为开端,在充分解读兰亭园林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画基础上解析了兰亭曲水变迁,并以图解的方式梳理

了历代兰亭后,指出:兰亭纪念构筑物与宋以来大量的兰亭书画是人们对晋兰亭进行追忆的2种不同方式。兰亭曲水的消逝伴随以鉴湖为核心

的兰亭周边自然环境变迁,事实上,晋兰亭在生成前,兰上里已经蕴含了上古于越时代的深厚历史人文,在其后的变迁过程中,兰亭不仅承载

书法文化,还承载着深厚的场所精神。在生态美学思潮的当代,其场所精神应该得到适宜的延续和恢复。

关键词:风景园林;兰亭序;曲水流觞;变迁;文献;场所精神

文章编号:1000-6664(2011)04-0000-00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0-12-19;修回日期:2011-03-16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编号Y200909726)资助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vicissitudes on Lan Pavilion cultural landscape in Lanshangli.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shaping the harmony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he demeanour of the scholars in Eastern Jin Dynasty has also been revered by later generations. Calligraphy of Wang Xizhi in Lan Pavilion owns a great popularity till today. But tremend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winding water of the ancient Jianhu Lake. In a word, the long-term disappearance of "winding water" greatly impaired the value of Lan Pavilion. After a deep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Lan Pavilion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formation of calligraphy cultural landscape in Lan Pavilion a Time Analysis Form is proposed. The paper has traced the changes of Lan Pavilion from the ancient times of Yuyue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d the spirit of sight water system of the era of "Yonghe". Its spirit of place should be properly continued and renewed in the modern perio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 Pavilion Preface; floating wine cups along winding water; vicissitude; literature; spirit of place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2.5km的兰渚山下,东汉时期,在此地建有驿亭(即邮驿),故称“兰亭”——这里的兰亭指的是地名。晋室南迁,东晋士人发现并挖掘了会稽明山秀水,其后,东晋士人的风度便一直成为后世文人心期所在,绍兴山水逐渐走入文化视野。自《兰亭序》[1](图1)之后,“兰亭”“曲水流觞”成为此后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复的诗文和书画主题,兰亭雅集一直作为独立的文化现象被关注。直至当代,兰亭园林经历代的纪念活动强化后成为“书法圣地”,其书法文化活动活跃,其影响播迁海内外。

然而,晋兰亭曲水的无寻让后世文人学者无限遗憾,其园林艺术的价值历久弥显。周维权认为晋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自有其历史的价值。……审美情趣,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恐怕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2]。王欣撰文考证,晋兰亭“曲水流觞”正是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的标志[3]。

吴良镛(2007)曾提到“绍兴兰亭,原址……无寻,明代……重建兰亭,……今日视之又为真古董”[4]。吴良镛在此强调了明兰亭的建筑群作为历史文物的价值并涉及了千年兰亭变迁即:晋兰亭、宋兰亭及明兰亭之别。所谓的“原址已淹没无寻”指的是晋兰亭原址,即当年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遗址;而“天章寺遗址”即宋兰亭,指20世纪30年代天章寺被战火毁后遗址。今日兰亭园林内的王右军祠是明太守沈啓在当时考证的兰亭遗址上所建(图2)。

无论从兰亭的文化价值还是诸学者对兰亭园林评价来看,剖析绍兴兰亭变迁,辨清兰亭曲水消失过程及其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追究晋兰亭与明兰亭之别,关键是兰亭曲水风景的消逝:昔日兰亭曲水遗址究竟在何处?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兰亭得以千年追忆的根源是什么?

笔者尝试以文献和书画分析为基础,试图通过文献图解来探析兰亭曲水的消逝变迁过程并挖掘其蕴含的场所精神(图3)。

1 兰亭变迁及2种追忆方式

从文献内容分析,兰亭园林空间变迁与兰亭历史文献和相关书画分布情况表达了人们对王羲之当年“兰亭曲水流觞”的追忆。兰亭追忆呈现出实体追忆与意象追忆2种。前者表达为各种相关纪念物的构筑,后者则是兰亭图、兰亭诗以及相关考证。前者是为大

众眼目所认知的兰亭显性追忆方式,部分满足人们纪念王羲之的心理。后者则是为少众文人关注的隐性追忆方式。后者更深刻地传承了兰亭场所精神,前者则是兰亭遗址无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代的兰亭实体景观表现为建筑在地表的不断扩张[8],对兰亭场所精神的追寻历代集中在王羲之纪念,而对于兰亭曲水及其所在地的场所精神追寻显得不足。因此,本文基于文献分析的兰亭变迁及场所分析重点在于其隐性追忆的挖掘和分析。

1.1 从曲水的消逝到实体追忆

藉兰亭风景变迁的文献图析(图3)可以直观看出从兰上里曲水的变迁过程,反映出3次关键转变。其一,兰亭千年的变迁表明兰上里在于越时代“勾践兰渚养兰”就暗示了“远古祓禊”的本意(张九龄. 感遇二首中的“兰”所指泽兰有驱除污秽之效[9])。这也同时暗示了此地的水景观特征当以河滩地为主。其二,马臻建鉴湖文献及至晚唐的“曲水宛然”等文献记载说明,宋天章寺之前,兰上里水环境优美,王羲之所谓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优美风景曾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游览吟咏。其三,宋天章寺之后,兰亭曲水成为文人的记忆,兰亭遗址成为历代文人的质疑。

因此,千年兰亭的变迁之实体追忆的关键转折点是宋天章寺的建设。

1.1.1 晋兰亭

周维权曾经提到的兰亭文献记载包括《兰亭集序》及《水经注·浙江水》《世说新语》[2]。其中《水经注》记录[10]“北过余杭,东入于海”,下注云:“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兰亭集序》记录[1]“此地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引以为曲水流觞”。如果说郦道元写下的“亦曰兰上里”地理定位是“曲水流觞”兰亭雅集的历史地理定格,那么,《兰亭集序》中的景观描述文本则是兰亭曲水风景的文字定格。

1.1.2 宋兰亭(天章寺)

关于天章寺文献记载,最早为宋·桑世昌的兰亭考所记,寺以兰亭名义而建①。陈桥驿考证出“华镇《兰亭记》是提出兰亭在天章寺前有鹅池的第一篇文章[6],记“山阴天章寺,即逸少修禊之地,有鹅池”。宋吕祖谦游览兰亭后,记下宋天章寺的环境和纪念方式:“寺右王右军书堂……观右军遗像,出书堂,径田间百余步,至曲水亭,……两小池云是羲之鹅池墨池……”[11] 宋天章寺建设之后,发生在兰亭的地表纪念物逐步增多、扩大。明万历《绍兴府志》中之兰亭图记录了宋天章寺的建筑及其前面的曲水形式(图2)。

1.1.3 明兰亭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沈启遂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12],文徵明为作记,画册勒石,为今兰亭址。目前留存的王右军祠内除墨华亭为民国增建外,基本属于原建筑风貌,属郊野祠庙园林。

以明太守沈启建王右军祠为标志。此后在清乾隆时代有了御碑亭的建设。沈启建设的或者是乾隆时候增建的“曲水流觞”,毫无疑问肯定不是晋代兰亭原址。

事实上,晋兰亭的无寻是既定事实,无寻的并非亭,而是曲水旧址。历代的实体记忆未必能够反映兰亭真意。因此,兰亭隐性追忆方式的文献、书画内容与其中的兰亭场所精神很值得分析和研究。

1.2 意象追忆的独立

在几个阶段的兰亭实体变迁中,从晋兰亭到明兰亭之间的宋天章寺建设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正是东晋兰亭曲水空间无寻及曲水意象记忆与空间实体相脱离的开始。当“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曲水周边风景成为后继文人寻访兰亭旧址无获时,这种追忆就开始依附在书画和文献中。天章寺的王羲之画像、书堂以及书堂前的竹林和人工曲水等地物首先成为寄托这种追忆的纪念物。这种纪念方式在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随着意象追忆方式的不断强化和独立,兰亭记忆开始完全朝着2个方向发展:历代的园林建设是实体的追忆方式的代表,兰亭图是一种兰亭意象的追忆方式的代表。此后,历代兰亭记忆历代放大,兰亭文化积淀日益深厚,意象的记忆由此开始独立。如果说,明代王右军祠是后人纪念王羲之的兰亭实体追忆的强化,那么,清代御碑亭建设则是加剧了兰亭实体与意象这2种追忆方式的完全相互独立。明末清初,乾隆御碑亭建设及明兰亭的恢复建造是兰亭实体追忆的高潮。文徵明《兰亭记》、张岱《古兰亭辩》等则反映了文人追忆兰亭的独立方式——通过书画与诗文辩论来表达对兰亭曲水的追忆。

1.2.1 意象追忆的书画独立

兰亭意象追忆的书画独立一方面体现为自宋龙公麟的画开始的历代“兰亭曲水风景”摹写,另一方面体现为文献上自《兰亭序》《水经注》及《舆地志》始的兰亭诗和兰亭遗址考证。

截至2009年12月20日,以百度搜索“兰亭集序”,大部分是书法作品,搜索“曲水流觞”“古代兰亭图”则有较多描述兰亭曲水流觞场景的国画作品。最早的一幅作品是7世纪初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主题却与兰亭曲水景观无关,只和《兰亭序》有关。描述“曲水流觞”场景最早的画是宋·李龙眠(公麟)的《兰亭修禊图》(图4),这一点与陈桥驿(1985年)考证结论一致。以作画的时间(1049—1106年)与华镇记录(1078—1085年)宋天章寺相近可以推论,从李开始,此后所有兰亭图(图5)其实都只是对曲水流觞风景及其意

境的一种追忆,这些书画所描绘的已经是对《兰亭序》描绘的兰亭曲水意象的想象和追慕。兰亭图的历代增多使得兰亭曲水文化价值日益提升。

1.2.2 意象追忆的遗址辩论独立

吕祖谦(1174年)考证兰亭“曲水乃沟渠,……必非流觞之旧。斟酌当是寺前溪,但岁久失其处耳。[11]”这里的寺应该就是天章寺,“岁久失其处”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溪流河床位置的变化,导致曲水意境的最后无寻。清初文人张岱(1673年)认为明兰亭“与图中景象相去天渊,大失所望”[13]。郭沫若在1965年兰亭论辩中依据《越绝书》和《舆地志》记载,认为“郦道元所谓‘湖’者指兰渚”[14]。依据郭沫若的分析,再结合郦道元著汪士铎图的《水经注图》[5],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晋兰亭的所在。然而,陈桥驿(1985)从历史文献和书画角度做了考证,认为兰亭遗址在天柱山下古鉴湖口附近,今无法确定[6]。

历代文人的追忆和评论蕴含了兰亭场所精神的实质。自宋天章寺以来的兰亭曲水的消失无寻,让文人对“永和”曲水的追忆只能在山水画创作和遗址辩论中得到释放,另外一种文人们无法不能开解的心声则表露为江南“癸丑”情结。

2 兰亭遗址辩论及场所精神分析思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为纪念王羲之,共修建有7个兰亭。如果说,从紫禁城宁寿宫的流觞到台北故宫至善园以及士林园的兰亭,是根的绵延和浓的化不开的乡愁,那么从绍兴兰亭到宁波天一阁与日本西宫市的兰亭则是书法文化的播迁。但是,无论如何,绍兴兰亭才是书法圣地,我们一方面要考证兰亭遗址,另外一方面则要追究其千年变迁中蕴藏的场所精神,从而更加真实有效地让兰亭的历史价值在当代得到关注和继承。

2.1 兰上里“永和”水及癸丑情结

兰亭变迁图析表明了一点:兰亭景观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永和”状态,直至宋以后鉴湖的消逝才让兰亭曲水景观成为癸丑文人的追忆并凝聚为“癸丑”情结。

从时间条件分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曲水流觞时,距离顺帝永和五年的马臻建设鉴湖正好有200多年。这期间,鉴湖的存在正好为兰亭周边自然景观之美达到极致创造了条件。因此,兰亭场所精神包含了上古以来“永和”之水——天人合一的水环境生态思想和美学取向。

对“癸丑”的关注开始于陈桥驿(1985年)。其中着重提到了从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两度癸丑年亲赴兰亭考证并做《古兰亭辨》(收入《琅嬛文集》卷三)。

这种癸丑情结的释放在后世文人中还是比较流行的。1914年兰亭墨华亭建设,恰逢癸丑年份附近,与之不无相关。20世纪60—70年代的兰亭园林保护工作几经沉浮,郭沫若等人1965年的“兰亭论辩”直至1973年癸丑前一年的“再次兰亭论辩”及此后的兰亭修复和保护工作亦与癸丑情结有关联。可以说,1914年以来的兰亭园林更新和保护工作是兰亭癸丑情结的延续,依据夏历,下一个癸丑恰是2033年。

2.2 茂林修竹与曲水景观的地域机缘

“兰亭雅集”发生在兰亭有其地域机缘,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机遇之外,优美的自然山水是一个主要原因。《兰亭序》中描述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优美自然环境以文字方式记录了兰亭的美。兰上里“清湍修竹”的环境为“兰亭雅集”提供了美的场所,《兰亭序》的创造才有了依托。晋兰亭的精华无疑是《兰亭序》(353年)中描述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风景和文人曲水流觞的情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当代还是历史以来都有书画与诗文对绍兴兰亭曲水景观进行追忆和考证,并认为曲水景观和茂林修竹是兰亭景观的精华所在。总之,兰亭曲水景观是兰亭场所精神承载的核心。

3 结语

晋室南迁,江南获得开发,江南历史园林文化景观灿若星斗,绍兴兰亭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园林所在地,蕴含了深厚的场所精神。“永和”曲水是兰亭风景价值的核心,也是兰亭文化空间承载体。当前的兰亭周边自然环境历经千年,变迁后山水格局宛然。兰亭曲水的修复意义重大,然而,欲速则不达,兰亭周边环境的大规模整治和曲水复建前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要以更加科学的、客观的、严谨的态度追问兰亭场所原本是如何的,现在需要我们复建的是什么,兰亭未来将如何继续传承。兰亭相关文献和书画分析或能为我们提供线索。在崇尚“天人合一”的当代,兰亭真意必将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M]//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099-2101.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6-168;443.

[3] 王欣.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曲水流觞演变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0-33.

[4] 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2007年6月9日全国文化遗产日写[J].城市规划,2007(7):14-18.

[5] 邱志荣.绍兴风景园林与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63.

[6] 陈桥驿.兰亭及其历史文献(1985年曾发表)[M]//兰亭及其吴越文化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9:130-136.

[7] 喻革良.漫话兰亭[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1-39.

[8] 余健.从兰亭的扩建看一段历史在地表的物化地程及其机制[J].华中建筑,2005,23(4):118-122.

[9] 张国荣.唐诗三百首详解[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2.

[10] 北魏·郦道元.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937-940.

[11] 宋·吕祖谦.入越记[M]//曹文趣,等选注.《两浙游记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35-147.

[12] 明·文征明.重修兰亭记[M]//文征明集.卷第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02.

[13] 明·张岱.古兰亭辨[M]//琅嬛文集.湖南:岳麓书社,1985:113-119.

[14] 郭沫若.《驳议》的商讨[J].文物,1965(9):13-19.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龙松亮/1976年生/男/浙江桐庐人/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建技术及现代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临安311300)

王丽娴/1977年生/女/浙江黄岩人/硕士/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园林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园林史、景观规划与设计(杭州310018) 王欣/1972年生/男/博士/浙江绍兴人/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园林史、景观规划与设计(临安311300)

千年古村之谜古田杉洋

千年古村之迷 杉洋,古代称三阳,蓝田,杉关。因杉洋肇基拓主余氏先祖始自下邳郡(今江苏地界)迁江西鄱阳,继之迁闽北建阳,后于唐末迁居此地,故以“三阳”名之。“蓝田”地名由来,与五代杉洋村北创建书院有关:“昔员外郎仁椿公相地创书院,以额曰‘蓝田’”;同时,亦与唐末、五代李氏、彭氏始祖迁徙杉洋都“源流陇西”有关:陇西为今甘肃陇山以西地带,毗邻陕西有蓝田古邑,“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遐迩闻名。先人怀土思祖,并寄望子孙玉振成才,故村落美称蓝田。其后,因这里“遍地多杉木”而易名杉洋,又以“为侯官、罗源、屏南、闽清、宁德五县交会之处,古名杉关即其地也”。 杉洋位于古田县东部,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地处武夷山脉东南支脉群的大东山区崇山峻岭间,其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7座,东、西、北三面被高山阻隔,向南作阶梯状倾斜,延展出一片宽阔谷地,世代被垦殖为万亩平畴。村北三井龙潭,“瀑飞数百丈”,为鳌江之源,传说神奇;兼以白溪无垠草原,天苍野茫,更添天簌神韵。龙舞溪绕城越野,由北向南奔流,汇入霍口溪,注入赦江。群山夹峙,奇峰环绕,林壑清幽,涧谷错落,佳处有“蓝田八景”。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数万年前,杉洋一带为茫茫大海的沿岸。从村北白溪草原植被上裸露的岩石,随处可以找到海贝

壳化石,盖是远古时代沧海历变所成;从村西古院、村北寨头坪和村东龙潭亭考古出土的商周时期印纹陶片、石锛、石箭头、石鱼网坠及海贝壳化石等出土文物判断,商周时期已有先民生息,以渔猎为生,居无定所。只是峒民即闽越族先民活动区域。相传唐前杉洋附近沿盆谷有三十六“庄”,从流传下来的“卢厝坪”“秦厝坪”、“谢厝垄”、“肖巷里”、“戴垱墘”等古地名来看,那里散居着三五人家闽越族先民和少许南迁的谢、戴、卢、陈、饶、蒋、许、肖、秦等汉族流裔。其时尚无村落,仅是多氏族散居的片区。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古田建县。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和唐中和元年(881年),古老的余氏、李氏望族南迁的入闽始祖,先后“卜居杉洋”,开辟家园;其后,彭氏、林氏望族始祖分别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迁徙境内。四姓流裔聚族而居,遂成村落。据族谱及县志等记载,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余氏在杉洋“之宅百揆”;元至正元年(1341年),“五月初六日,尚书公子孙毕集仙岩祠下,率不下四五百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杉洋千家”,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丁口万余”。 杉洋周边地理环境相对闭塞而又“路通九县,界连三郡,实上下之咽喉”,使杉洋成为古田在大东山区的重要居民点,甚至一度成为地方军事中心,成为闽东北地区代表性的山城重镇。宋元间即设巡检司,明正德二年(1507年)设立捕盗馆,嘉靖元年

作文论据片段

论据分析 1、在人类漫漫的发展史上,为真理献身 者有之,为追求理想付诸毕生者亦有之。然而,人生之短暂,变更突显出价值的重要性。当那对夫妇经历多少年日日夜夜的研究实验终于发现新 元素而相拥而泣的时候,我看到了价值的所在;当那个大胡子叫喊着在狂热的研究中发现元素周期表时,我看到了价值之所在;当那个真理的坚持者呼唤真理而被活活烧死的时候,我看到了价值之所在。生命的价值,在他们的不懈追求的一刻得以完美的 体现。这样的人生,充满着作为一个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翻开厚厚的中国古代史,在满眼硝 烟、流血漂橹的年代,我找到了他的影子。嵇康,一个孤高绝伦的隐士,一个未曾被遗忘的才子。他生活在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之中:欲隐而不能

隐,欲退而不得退。他鄙视权贵,当他嘲讽地呵斥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的时候,他在坚持自己内心的准则。为了这正义,他可以放弃一切名利,甚至生命和友谊。当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伴着接舆狂笑声飘荡在空中,我看到了他的坚持;当卷入朋友吕安得风波终被司马氏迫 害送上断头台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坚决;当千古绝妙的《广陵散》最后一次在中原大地上奏响,当三千太学生跪地请命,我听到了他无怨无悔的笑声。不枉活此生!他一生的坚持是生命的价值,嫉恶如仇鄙视权贵。这样的人生不负我心,追求内心的选 择,充斥着不枉人生的价值。 3、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人生如月,盈 亏有间。在人生短短数十春秋中,怎样才能找到生命的坐标、实现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代代人不懈探究的难 题。然而,当庄子坦言“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时,当岳飞高歌“八千

里路云和月”时,当文天祥叹惋“零 丁洋里叹零丁”时,答案已经不再迷 惘。不错,人生在世,沧桑几许,幸 福几何,为的不是虚幻的物质享受, 而是能在历史长河中掬一杯水,找到 生命的真正价值! 4、回首千年,浩浩荡荡的汩罗河畔留下 了一位智者远去的背影。“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带着满 腔的报国热情,屈原纵身一跃,在一 片昏暗污浊的世界里,投下了闪亮的 光辉。“再弱的光也是黑暗中一把锋 利的匕首。”屈原正道直行,于污浊 之中洗尽铅华,实现了生命的终极价 值。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苏东坡手执铜琶铁板叩出了生 命的最强音。贬到黄州,他留下了脍 炙人口的《赤壁赋》。贬到苏州,他 便吟唱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飘逸。 面对苦难,他“一蓑烟雨任平生”面 对好邪,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只

微商工作计划

微商运营计划 一、同步推行(账号准备) 2?微商铺:公司开一个微商铺,作为辅助和产品内容的展示。 二、具体操作 1 ?前期准备: ①.产品照片和文字的整理(供应商提供部分,请摄影师拍摄) ③?微商補的建立 2.执行 公司现有三个电信手机号,各申请一个店铺 千年农夫一号店千年农夫二号店千年农夫三号店 分配:茶和酒搭配或者只选一个。 ps:为了付款方便,注册相应的支付宝,绑左单独的银行卡微商的专用卡。②?微店铺 ③?产品资料整理 圈住粉丝后,宦期进行互动。转发@好友:店補购买茶品,赠送茶点,茶具 等活动。 三、其它方而 ①?发货:物流公司:物流包装②?产品的包装篇二:微商运营的三痛点 微商运营的三大痛点与解决方法 一.用户来源缺乏规划布局 二.不会利用别人的平台和资源 三.微商最大的痛点是不会成交 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野蛮生长期,这个阶段呢,赚钱犹如囊中取物一般简单,你会发现好像是个人做微营销都可以轻松超越月收入过万元.这个是蓝海阶段。因为竞争小,客户新鲜感强,很容易就能卖货和招代理商。但是在这个阶段也有一批人因为产品选择不对,而被淘汰岀了这个市场。 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诸强争霸阶段,各位现在我们就已经进入到这个阶段了,有一句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也出狗熊,诸强争霸的阶段如果你不能成为列强,那就只能成为这个商业模式的牺牲品,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人进入月收入数万,十几万,有的人还徘徊在几万,甚至在退步。这个阶段将会淘汰很多做微商的人“ 第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平泄天下阶段,经过第二个阶段的竞争和整合,开始进入比拼企业整体实力和营销策略的阶段,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同类品牌相继退出了市场.最后就剩下几个实力强的品牌再玩了,这个阶段很多做微商的企业将被淘汰掉。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发展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你现在陷入以上困局的时候,请拿起笔,写下你的困惑,你现在出现的所有问题通通可以归纳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你没有一个完善的团队。 队,导致你的团队忠诚度极低。ok,那我接下来会详细给大家分解一下诸强争霸时代你该怎么去运作微商这门生意: 1 ?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销商的群 我一直在强调你的手机就是你的一个企业你的一个公司,那这个群里面的小伙伴就是你的员工你的合伙人。你得想办法让你的公司活跃起来有生气,状态决泄结果,现在的微商要想做大,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要从个人化运作发展到团队化运作,如果你还没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你早晚会被淘汰掉,很多人找到我说,我的经销商怎么怎么离开我了,我只想说,你总要给一个别人跟随你的理由。 要么你能够靠你强大的能力去帮助他赚钱,要么你能够靠你的感情去绑左这些人,你一,不在他们身上付出感情,二,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赚钱,别人在你这里丝亳感觉不到团队存在的荣誉感,感受不到团队给他带来的爱,在这里根本没有归属感,别人为什么不能离开你,就比如婚姻,你作为一个家庭的一份子,一不能给你老婆或者老公带来好的生活品质,二不在生活上关怀

《千年书香落闲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千年书香落闲花 陈世旭 (1)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 (2)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讲经论籍的盛景远在宋明两朝。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顾、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凡10余年。嵩阳书院乃成为儒学发展史的丰碑。 (3)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到汉代“精舍”、“讲堂”,到唐代书院、五代学馆,以至宋代书院,发展为严密的教育模式。其中的起落随着朝代的更选、倍仰的变幻,沉浮于历史潮流。汉唐以来儒学衰败,五代时期佛、道极盛。大宋王朝的名儒精英在圣学日微之际,以捍卫道统自许,决心重整圣德名教,以求孔孟之道的复兴,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拨乱世以返治”,“希圣希贤”遂成为书院宗旨。 (4)嵩阳书院坐落在嵩山之阳,三面环山,两边山峡溪水汩汩而来,在书院门前的书院河汇合东流汇入颍河,远涉入淮。桥边绿树如临水的美人,染得一湾水绿。绿水环绕,锁住一院秋色。 (5)书院匾额为苏东坡书,字体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与书院气氛浑然一体。 (6)书院择势颇高,望去如一片台阁,笼入深碧的树色,清幽,深邃,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书院初为宗教之所。但今日见到的院中之筑,却少佛寺道观的气味,平屋素室,浮漾着静穆之气。 (7)午后来书院亦颇相宜,书院的意韵都藏在斜阳中。 (8)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书院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灵魂。讲堂昏暗,先贤无语,只听苍老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和尘封的桌椅,喑哑诉说遥远的故事。静静地立着,缓缓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和,万物不复存在。 (9)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但藏书楼还在,典章要旨、经史义理皆有可观。教化的气息在院中飘散。随风上溯千年,开理学之宗的程颢正站在路口,低语苍然,与学生道别,背负理学传承的重任,学生们渐行渐远。又有虔心求取圣王之学的杨时远道请益,“静敬”以候“偶瞑”的大师,“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昨日的程门岁月终成严厉的训诫。 (10)嵩阳书院无可替代地完成了使命,理学使儒家经典的伦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积儒、道、佛三教精华于一身,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却也成为一种思想和制度的桎梏。使人既惊诧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又不免感叹千年行走的路途有那样多的无奈和悲哀。 (11)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从宋朝至今,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书院以安详而坚韧的姿态,典雅而淡然的步子走过岁月。院中汉武帝命名的将军柏至今“郁然如山”,“大唐嵩阳观纪盛德感应之颂碑”,连后来的乾隆都认为:“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碑文出自权臣之笔,书法却姿态横生。 (12)倾听旷野的风啸,凝望天空的云飘,可以沉思可以怀想可以轻叹。忽有“高山流水”的琴音传来,参天古柏下,素手古装的豆蔻少女,正端坐抚琴。曼妙出尘的曲调弥漫着万岁峰的花香,如淡烟袅然。 (13)似乎置身于宋明的山径了。一院青枝,如长衫飘逸;清越的鸟鸣,像是苦读书生的吟唱。枕泉石,醉烟霞,朝夕面对飞泉蔓草、鸟影苔痕,守正的儒风同隐逸的道气浑融。 (14)汉武帝封将军柏,不会想到一千年后这里书香缭绕;司马光埋首案头,未必料到《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程颢谆谆教诲,应不知座下有多少历史的书写者。见证这一切的,只有书院自身。

财务人员读书笔记

财务人员读书笔记 【篇一: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201330710135 施雅欣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 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 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 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 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 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不对未来作 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 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 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 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文章还提出 了自己对于企业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图: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 或第二, 保留 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而同时发展另一 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 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 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 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 济

2006年冬季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景观连通性和景观连接度(6分) 景观连通性是斑块间自然连接的程度,属于景观的结构特征,是景观元素在结构上的联系。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功能特征的一个指标,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是一个抽象的、相对的测定指标。 2、景观格局(5分) 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3、生态流(4分) 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各个空间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它们是景观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4、尺度(5分) 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和时间维,在生态学研究中,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或最小信息单位的空间分辨率水平,而时间尺度是指其时间长度和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二、填空(10分) 1、按几何形状表达景观的破碎化过程可分成6个相,分别为:穿凿、切入、分 割、破碎、收缩、磨蚀。 2、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可理解为 空间梯度和斑块性的总和。 3、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学派,分别是欧洲学派和北美学派。 4、3S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三、简答(40分) 1、什么是复合种群,广义的复合种群有几种类型?(10分) 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互相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地种群组成的斑块系统。按照种群的空间结构类型的不同,复合种群又可分为经典型、大陆-岛屿型、斑块型、非平衡态型与混合型5类 2、根据图示,简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10分) 在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率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和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化,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最后,残留的小斑块有重要的生境意义,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

千古对联

千古对联 本文是关于标语口号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千古对联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下联:流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一经飞红雨 下联:千林散绿荫(龙门联) 上联:山静水流开画景 下联:鸢飞鱼跃悟天机 上联:五车诗胆 下联:八斗才雄 上联: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 下联: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上联:问青牛何人骑去 下联:有黄鹤自天飞来 上联: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 下联: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大光亭) 上联:古今奇观属岩壑 下联:往来名士尽风流(杨树悬山阴自在亭) 上联:云影波光天上下

下联:松涛竹韵水中央(止息亭联) 上联:雨过林霏清石气 下联:秋将山翠入诗心(止息亭联) 上联:留此湖山,得此佳趣 下联:召以佳景,假以文章(水月观音亭) 上联:掬水月在手 下联:弄花香满衣(刘墉四照亭联) 上联:风旌不动真乘义 下联:月印常圆了悟因(半山亭联) 上联:开张天岸马 下联:奇逸人中龙(陈抟老君台联) 上联: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 下联: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观音亭联) 上联:笔底江山助磅礴 下联:楼前风月自春秋(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上联:铁石梅花气概 下联:山川香草风流 上联:清风明月自来往 下联:流水高山无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联)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矩沧浪亭联) 上联:月光千里白

下联: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联) 上联:几点梅花归笛孔 下联:一湾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联) 上联:开轩敫朗月 下联:对弈趁清风(高杨依山亭联) 上联:偶呼明月问千古 下联:临对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联) 上联:睡至二二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黄梁梦亭联)上联:天上何曾有山水 下联:人间岂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凉台联) 上联:提笔四顾天地窄 下联:长啸一声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联) 上联:瑞气降寰宇 下联:兰香遍大千 上联:云水风度 下联:松柏气节 上联:荡思八荒 下联:游神万古 上联:有山皆图画 下联:无水不文章(三雅园联联) 上联:每闻乐事先惬

会计文献综述——陈玲

会计相关文献综述 一、会计理论 《什么是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文章先借助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认识的观点来说明会计理论与一般理论研究的共性——从事物的现象 归纳出事物的概念,再从概念去发现事物内在的作用规律,从而形成理论。文章认为会计理是研究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预测、解释和指导会计实务,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会计理论是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研究工作中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所以,假设、目标的研究是理论,具体的会计程序,如权责发生制,具体的方法如存货中的先进先出法等等研究也是理论。问题在于,所有这些道理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和预测现象,并指导人们去运用它们更好地处理会计事务,产生相关、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并有效地利用它们为经济决策服务。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一定层次范围内的理论是否能在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适用于那时的经济环境。 二、会计理论发展 郭道扬——《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计发展述评》。这本书,我们对会计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直观理性的认识,会计不仅仅是重复的实务操作,它的理论发展更是众多学者,会计大师,和实务工作者实践和思考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会计从单纯的复式簿记发展到一门学科,会计学不断地在丰富和发展着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毫无疑问,14世纪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在会计学的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世界范围内从此产生了一个大家公认的会计理论,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了近现代,之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诞生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与会计相关或者说是从会计学发展演变而来的理论。20世纪头30年,会计实现了从簿记论向会计学的发展转变,企业也开始重视会计的作用,会计也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历史转变中法约尔和泰勒功不可没,前者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者则是推动成本会计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会计从微观走向宏

微商工作计划范文

微商工作计划范文 微商工作计划范文 2.微商铺:公司开一个微商铺,作为辅助和产品内容的展示。 1.前期准备: ①. 产品照片和文字的(供应商提供部分,请摄影师拍摄) ③.微商铺的建立 2.执行 公司现有三个电信手机号,各申请一个店铺 千年农夫一号店?? 千年农夫二号店? 千年农夫三号店 分配:茶和酒搭配或者只选一个。 ps:为了付款方便,相应的支付宝,绑定单独的银行卡微商的专用卡。②.微店铺

③.产品资料 圈住粉丝后,定期进行互动。转发@好友;店铺购买茶品,赠送茶点,茶具等活动。 ①.发货:物流公司;物流包装②.产品的包装篇二:微商运营的三痛点 微商运营的三大痛点与解决方法 一、用户缺乏规划布局 二、不会利用别人的平台和资源 三、微商最大的痛点是不会成交 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野蛮生长期,这个阶段呢,赚钱犹如 囊中取物一般简单,你会发现好像是个人做微营销都可以轻松超越月收入过万元,这个是蓝海阶段。因为竞争小,客户新鲜感强,很容易就能卖货和招代理商。但是在这个阶段也有一批人因为产品选择不对,而被淘汰出了这个市场。

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诸强争霸阶段,各位现在我们就已经进入到这个阶段了,有一句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也出狗熊,诸强争霸的阶段如果你不能成为列强,那就只能成为这个商业模式的牺牲品,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人进入月收入数万,十几万,有的人还徘徊在几万,甚至在退步。这个阶段将会淘汰很多做微商的人。 第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平定天下阶段,经过第二个阶段的竞争和整合,开始进入比拼企业整体实力和营销策略的阶段,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同类品牌相继退出了市场,最后就剩下几个实力强的品牌再玩了,这个阶段很多做微商的企业将被淘汰掉。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发展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你现在陷入以上困局的时候,请拿起笔,写下你的困惑,你现在出现的所有问题通通可以归纳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你没有一个完善的团队。 队,导致你的团队忠诚度极低。ok,那我接下来会详细给大家分解一下诸强争霸时代你该怎么去运作微商这门生意: 1. 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销商的群 我一直在强调你的手机就是你的一个企业你的一个公司,那这个群里面的小伙伴就是你的员工你的合伙人。你得想办法让你的公司

河南省鹤壁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河南省鹤壁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2014·哈尔滨) 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鸡声茅店月,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④_______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山水之乐,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万里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 ②作为居庸关重要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典型地代表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侧展开的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真实地反【甲】________(应映)了八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③长城城墙上还分布着数百座雄关、隘口,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嘉峪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因此有了“天下雄关”的美称。在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④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因长城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乙】________(城征)人未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助万里长城,诗人们或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或控诉战争的残酷,或表达浴血沙场报效祖国的决心……长城因诗歌的点缀而更加寓意丰富。 ⑤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登临长城,脚踏历史的方砖,品【丙】________(味位)中华民族千年沧桑历史,感悟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祈祷:愿万里长城永远灿烂,祝福我们的祖国万年长青! (1)对文中划线字读音和画线句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隘(ài)口万字的笔顺是: B . 隘(yì)口万字的笔顺是: C . 隘(yì)口万字的笔顺是:

葛家澍读书笔记

葛家澍读书笔记 【篇一: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201330710135 施雅欣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 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 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 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 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 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不对未来作 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 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 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 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文章还提出 了自己对于企业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图: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 或第二, 保留 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而同时发展另一 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 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 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 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 济

吴融先贤吴子华

千年沧桑话吴融 ————吴融先贤吴子华 马省山、陈晓红 2015.1.12 吴融村位于昌安门外15公里处,其村名始于宋祥符年间,此前村名叫芙蓉村,因村内有东盛溇,古植芙蓉,茂密繁盛故名;也有叫“西雾村”的,相传因村庄位于端河之西,早晚芙蓉林里烟雾缭绕,所以成了芙蓉村的别名。 吴融村是古今闻名的大村落,古村规模庞大,旧时有谚语曰:吴融大地方,十楼九祠堂,双庙五庵堂,机坊和酱园,前当加后当。 吴融村是唐代诗人,博学鸿儒吴子华的故里。子华姓吴名融,自幼刻苦好学,文思敏捷,文字德行卓著,能善诗文。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后随宰相韦昭度奉圣明讨伐逆臣陈敬瑄任书记职。从此他远离故土,浪迹天涯。唐天复元年(901年),吴融58岁,乱臣宦官被诛,昭宗皇帝拨乱反正,各地官员齐来朝贺。吴融最先到,奉旨草拟诏书十余篇;融挥笔一气呵成,且恰到好处,甚合圣意。皇上赞其为口诛笔伐之佳作,大为赞赏融之文才,晋升其为户部侍郎。此事朝野一时传为美谈,吴融名声就此大振。 不久动乱又起,逆臣逼官,京师大乱,昭宗被阉党刘李述挟持而去。但此时吴融不在京,正在家乡忙于筹划搬家事宜。在他58-59岁时,他绘了一幅游山水图,赋《废宅》诗一律赠与乡邻。依依惜别了被其誉为“武陵源”的故乡——吴融村。迁居剡东,《废宅》诗曰: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芳草易黄昏。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樑空雀自喧。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当年阉党铲平,昭宗回朝后十分思念吴融,复授吴融为翰林学士。承旨,后在任上卒,享年六十岁。其子扶榇回故乡,葬于古虞(今上虞)汤浦。其长子封为会稽刺史。宋真宗封吴融立祠于廿四都西雾,并立碑以示纪念。《吴公祠碑记》记载:“公姓吴,讳融,字子华,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年),卒于唐天复三年(903年)。文字德行卓著。唐代吾乡为桑梓地,偏近海滨,民不知理,公劝耕读,兴孝悌,遐迩化之俗,皆成仁里也,后人思之,遂以公讳名其村。”吴融后裔每年都会定期来吴融村吴公祠参拜先祖,他们不论辈分尊卑,一律称吴融为吴公。 时过境迁,吴融古居遗迹早已荡然无存。原融洽村委门前,古大木桥北岸东侧曾立过一块石碑,高约3米,宽1米多,上书“唐吴子华先生故里,民国十二年里人钟寿康敬立。”笔力雄劲。钟寿康是吴融钟氏北宗之后,曾任四川嘉陵道道尹,辛亥革命后任萧绍塘务局局长,管理自西兴经宋家溇至楝树下一线的塘闸。原绍兴第六米厂就是他的祖居,现为私营企业瓶盖厂。此碑在文革中作为“四旧”而被毁。2006年秋村委找到了该碑残体(已被分解为数块条状石),但其字迹毫无损伤,仍清晰可辨。找到后一直寄放在就近村民钟张明家中。默默无闻的排下弄堂已不复存在。新农村建设中拓建成了村中心的公路。吴公祠就建在原弄堂中段坐南朝北处,石碑早已不知去向。塑像在文革时被毁,材料被瓜分,房子占位民宅、吴公祠斜对面就是吴融故居遗址,原先有一座石碑坊,上书“子华故里”,系宋代所建。清咸丰辛酉之役,太平军游兵窜入吴融,毁牌坊,乡人马传谏大骂不绝口,遇害。后朝廷追封为云骑尉。子孙世袭,直至清廷灭。牌坊虽然没有了,但后人还是习惯地称此弄堂为牌下弄堂,直至现在成为了中心公路。光绪年间,此地又重立一块石碑,但早已不知所踪。2005年10月,村民钟阿

千年沧桑话吴融――世说隐南寺

千年沧桑话吴融—— 世说隐南寺 马省山隐南(禅)寺位于吴融村西北的一个小村落——碧波潭村,是孙端镇境内现存的唯一合法庙宇。 《绍兴村落文化全书·孙端卷》记载:“碧波潭,一个诗意而神秘的名字,一个江南古镇的小村。《康熙会稽县志》载:潭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围数十余里。可见此潭之广。村里有一九十老翁曰:‘此潭龙舟可转,深不见底,多有鲤鱼,村也因潭而名······· ’康熙二十年,村里一位在京城做师爷的金先生,厌倦了落寞空虚的幕僚生活,告别官场的是是非非回归故里。同行的有其老友隐南和尚。和尚见此村乃一风水宝地,萌发安居修行之心。金师爷遂将村东北首距碧波潭仅两步之遥的两亩家田献予和尚作庙址,和尚化缘筹资,村人也多有乐助。” 2007年出版的《绍兴寺院》(由原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撰写序)对隐南寺也有记载。其内容与村落文化所描述大致相同。绍兴电视台由顾筝主播的绍兴水故事对于碧波潭隐南禅寺的介绍也与上述一般无二。 近年来,本人对关于碧波潭隐南禅寺文史中所说的(基本上各种版本是千篇一律)碧波潭之“潭”与其主要人物“金师爷”、“隐南和尚”皆存疑。 存疑一:碧波潭。《康熙会稽县志》记载:“碧波潭,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围数十余里。”《康熙会稽县志》成书于康熙十二年癸丑,公元1673年。《村落文化全书》记载:“村里有一九十老翁曰:‘此潭龙舟可转,深不见底,多有鲤鱼,村也因潭而名。”《全书》成于2010年,距今又有七、八年之久,当时的九十老翁如今已是百岁垂髫了。1673年至今2017年,有344年,也就是说碧波潭在240余年间从“周围数十余里”变为了仅“龙舟可转”。漫长的历史长河中,24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孙端地域的历史中,这段时期没有像人工破堤使鉴湖不复存在的人为现象,也没有发生过天崩地裂般的地质灾害。哪怕说有,难道说各村无恙,只有碧波潭独受其灾?“周围数十余里,”诺大的一个潭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存疑二:金师爷。《全书》中所说:“(其)厌倦了落寞空虚的幕僚生活,告别官场的是是非非回归故里。

项目名称: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

项目名称: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提名奖种: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项目完成人:陈发虎、陈建徽、李金豹、黄伟、靳立亚 推荐专家意见 1. 姓名:姚檀栋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技术职称:研究员 学科专业:全球变化与冰川环境 推荐专家意见:亚洲中部干旱区作为泛第三级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环境变化既有区域特色又具全球意义,是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 项目组在现代间冰期多时间尺度上紧密围绕该问题开展工作,取得了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具有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成果:1. 以湖泊沉积和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地质载体,在可靠年代框架下,利用多种有效代用指标重建了全新世区域湿度变化过程,提出在亚轨道尺度,亚洲中部干旱区降水/湿度变化存在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2. 在若干关键地点开展了基于树轮和湖泊记录的过去千年高分辨率气候重建研究,并结合器测资料,论证了百年-年代际尺度上气候变化“西风模态”的适用性。3. 利用古气候模式和现代再分析资料,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上“西风模态”的驱动因子,解决了在中纬度亚洲降水/湿度空间特征与海-陆-气耦合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难题,完成了“西风模态”从事实到物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构建。该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Climate Dynamic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被SCI总引922次,他引707次;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含一等奖3项),不仅推动了全球变化科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的融合发展,而且为干旱区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2. 姓名:程国栋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 技术职称:研究员

南昌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南昌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对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等,都△。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 的信息库,能否将它也进行扫描复制,并上传至互联网空间中?随着计算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硬件问题或许不足以成为“全脑模拟”的拦路虎,棘手的可能是软件问题。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部分区域的功能虽然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此外,丰富的情感也是人类大脑一项△ 的功能,一些机器人貌似可以模仿人的情感,事实上却是提前输入应变选项的结果。 实现“全脑仿真”,虽然不是现在,但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机器人就可以加载人脑系统,与人类看起来△ ;你的思想可以被别人快速读取,警方能借此侦破案件;天才的大脑在他死后还能继续运转,亲人故旧也可以继续陪在我们身边…… 不过到了那时,还会有更重要的伦理与哲学问题等着我们:机器人有了人的意识,是否该具有人格?上传的意识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借助机器获得了永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习以为常无所不能变幻莫测千篇一律 B . 习以为常无所不包神秘莫测别无二致 C . 司空见惯无所不包变幻莫测别无二致 D . 司空见惯无所不能神秘莫测千篇一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而言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B .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明,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但还是一个谜。 C .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而言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明,但人脑究竟依照怎

十大名楼,十首诗文,见证中华千年沧桑

十大名楼,十首诗文,见证中华千年沧桑 诗词精品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十大名楼 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筑艺术 蕴藏着中华民族建筑精髓 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 琼楼玉宇,丹柱碧瓦,画栋飞檐 美哉!壮哉! “天下绝景”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古佳作朗朗上口,连诗仙李白都佩服不已,加上有着仙人乘鹤西去的传说,更是成就了黄鹤楼的地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本是一座“军事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天下第一楼”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因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江南第一楼”滕王阁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回首千年话沧桑

回首千年话沧桑 进入公元11世纪后,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完成,这一历史进程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然而,中世纪的鼎盛时期转眼而至,商业的兴起,城市的建立与发展,约二百年左右,西欧便很快进入到经济专业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这种演进速度又比中国快了500年左右。公元后第二个千年会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开了帷幕,此后,东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自然而然两者在会计发展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扩大,这是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20世纪70年代,东方国家会计发展所出现的重大变化,当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进行的会计改革。这次改革面向1200万人所进行的会计工作,并深入到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及国际会计协调等各个方面,其改革成效显著,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并且极为深远。这是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世界会计发展史上所出现的另一重大历史事件。本文以上述两大历史事实为主线,以中西会计发展变化对比研究为基本方法,评述千年会计发展中的兴衰起落与重大变化,以示辞旧迎新,面向未来。一、东方会计的落日余晖公元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从公元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财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财计之关系。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尽管以上革未果,然而,这些事件却在会计发展史上造成了重要影响。公元1078年至1085年,宋神宗通过推行新官制,使中央政府机构又回复到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并重新确立了政府会计、出纳及审计的组织地位,使会计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述史实表明,在11世纪,中国所进行的财计改革,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进入12世纪后,南宋的“审计院”设置,以及明朝的“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以及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也依然闪烁着中式会计的历史光辉,为世界会计史研究者所肯定。《宋史》云:“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巨商之理财”。此议揭示了公元10世纪以后,中国商业的发达及巨商在理财制用方面的重要影响。那时候,“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见闻。”至南宋“质库”(当铺)收解以千万计,并出现了“贷息钱”与 “出子本钱”这样的信贷放款方式,旧式金融业已展开活动。至明代(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不仅商业与旧式金融业又有一定发展,而且手工业作坊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因而,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中叶,中国的民间会计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期间,不仅以“四柱结算法”为核心的中式会计的方法体系建立完善,而且帐房组织制度已经形成,故中式会计在当时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依然占有一定地位。然而,正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此,文明古国的会计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去了,而近500年左右的世界会计史一直朝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二、西方会计的崛起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格陵兰近千年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分析1 杜建丽,林振山,俞鸣同,张真真,刘会玉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E-mail: linzhenshan@https://www.360docs.net/doc/cc4510234.html, 摘要: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格陵兰冰盖GISP2冰芯古气候代用指标δ18O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波动具有3、6.5、12、24、49、96、213、468年准周期性波动,既有NESO的影响,也受制于太阳活动的周期。近1000年来气候变化总趋势出现历时约490年的中世纪暖期和历时约570年的小冰期,其间还存在次级的冷暖期变化;EMD第7,第8本征模函数IMF7和IMF8波动振幅以及EMD趋势项在1350年出现明显的转型,表明1350年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分界。研究结果对北半球高纬地区近千年气候变化的波动规律和变化分期作了较详细的划分。 关键词:格陵兰冰芯;EMD;波动周期;小冰期 0. 前言 过去2ka的气候变化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和“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CLIVAR)两大国际研究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1,2,3],其中1 ka来的气候变化是现代器测资料与过去代用指标序列衔接的关键时段,也是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时期,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和周期以及现代气温的快速增暖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热题。 目前,对2ka来气候研究主要关注多种代用指标所揭示的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在不同地区的反应,中世纪暖期、小冰期是否具有全球意义,暖期和小冰期内的次级气候波动及其峰谷值点,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型的分界,以及现代增暖期的变幅等热点问题。中世纪暖期以及随后的小冰期在欧洲、北美中高纬地区的多种代用指标里有所反映。Briffa K R, Lipp J, 等研究西欧多处树轮发现,大约950~1200AD气候暖期对树木生长和稳定同位素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4];Dansgaard W,Grove J M 和Stuiver M,等研究冰岛和格陵兰冰芯δ18O序列时指出其中具有中世纪暖期的信号[5,6,7];Bodri 和Cermak从捷克深钻孔反演的温度变化也发现了中世纪暖期的存在[8]。中国东部和西部对中世纪暖期的反应差别较大。王绍武等根据史料、树木年轮、冰芯等代用资料建立了1000~2000 AD中国东部、西部及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序列, 认为中国东部在1040~1130AD;1170~1260AD存在中世纪暖期,而西部无明显的中世纪暖期[9]。北半球小冰期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捷克钻孔对古地温研究表明小冰期出现在1400~1500AD,1600~1700AD,最冷时期为1650AD;Stuiver M,对格陵兰冰芯δ18O 研究表明小冰期出现在1300~1900AD;王绍武研究中国近千年气候变化指出,中国东部小冰期出现1600~1690AD,1780~1870AD,西部的反应可提前至11世纪。 这些研究表明千年来气候变化出现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现象,但是在各地区的反应有所差异,表现在暖期和冰期的起止年代不同,气候期内的次级波动次数和峰谷极值出现的年代也不同;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气候转型的分界年代也不一致,以及千年来对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小尺度高频波动的周期规律尚不清楚。这些研究多数从时间序列数据的直观变化中总结规律,发现事件的突变,或作简单的数据平滑处理,缺少严密的科学方法推导非平稳序列的数学模式,蕴涵在非平稳序列中的多尺度变化规律难以发现,阈值和临界点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臆断,因此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139010)“1ka-10ka全新世东亚季风的多尺度诊断和预测”的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