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题练习(一)

2017年高考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题练习(一)
2017年高考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题练习(一)

2017年高考生物专题练习(一)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典型例题】

【典例1】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典例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 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项)。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有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5)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6)图1说明生物膜具有跨膜运输、能量转换的功能,图2说明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图3说明生物膜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典例3】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变式训练】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 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4.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绝密★ 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 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一)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典型例题】 【典例1】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典例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 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项)。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有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5)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6)图1说明生物膜具有跨膜运输、能量转换的功能,图2说明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图3说明生物膜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典例3】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201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201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2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2分)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2分)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2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而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有机物,若细胞膜完整,则无法进入,而破坏后则可以进入,A正确;氨基酸不含有肽键,而双缩脲

试剂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符合题意;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过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还原性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 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 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 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答案】C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而后再注射少量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过敏反应,而不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发生过敏

【高考速递】2019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小题小练:(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复杂细胞器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2.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因为细胞液在液泡中,并没有溶解液泡膜,①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细胞膜,但这不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②错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不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③错误;制备细胞膜,选材至关重要,选材时,首先要考虑制备的简便与否,植物细胞因为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所以制备比较烦琐,④正确;还要考虑细胞中是否含有其他细胞器膜,植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具膜结构,不宜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⑤正确,故选C。 3.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和使细胞涨破的方法分别是( ) A.清水,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9%的NaCl溶液,将其放入清水中

C.生理盐水,将其放入清水中 D.清水,将其放入9%的NaCl溶液中 答案:C 解析: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使细胞涨破的方法是将其放入清水中 4、在制备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实验中,把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的目的是( ) A.溶解细胞膜 B.清洗细胞膜 C.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D.溶解细胞质 答案:C 5.下列有关制备细胞膜的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利用任意一种动物血和生理盐水制得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淸晰 ④将临时装片从载物台上取下,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⑤在高倍显微镜下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6.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C.选取的材料最好是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细胞 D.制备出的细胞膜中,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鸟类的红细胞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B错误;要想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所选择的材料最好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的膜结构,C正确;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

春2周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膜脂;膜蛋白;膜糖。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脂质体(liposome):当脂质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自发聚集,疏水尾在,亲水 头在外,出现两种存在形式:球状分子团、形成双分子层,为防止两端尾部与水接触,游离端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 2.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延 伸出的寡糖链构成的糖类物质。 3.脂筏(lipid raft):膜双层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固 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的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部比较长,这一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脂筏。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 1)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细胞膜主体,与膜流动性有关。 2)蛋白质:可分为在蛋白和外在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物质运输、信 号转导等。 3)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起作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短链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相变温度以上降低,相变温度以下提高)。 4)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高的流动性大)。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差)。 6)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 春3、4周细胞膜系统、囊泡转运 1.细胞膜系统的概念、组成。 2.粗面质网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质 的胞运输。 3.滑面质网的功能:参与脂质物质的合成运输;参与糖原代谢;参与解毒;参与 储存和调节Ca2+;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质网以葡萄糖-6-磷酸酶为标志酶)。 4.信号肽假说:新生肽链N端有独特序列称为信号肽,细胞基质中存在SRP能 识别并结合信号肽,SRP另一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向质网膜移动,与质网膜上SRP-R识别结合,并附着于移位子上,然后SRP解离,肽链延伸。当肽链进入质网腔时,信号肽序列会被质网腔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至终止。 5.高尔基体是高度动态、具有极性的细胞器,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 有:糖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是大分子转运枢纽;加工成熟蛋白。 6.溶酶体酶的形成:①在质网中合成、折叠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形成N-连接 的甘露糖糖蛋白,运送至高尔基体;②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时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为甘露糖-6-磷酸(M-6-P),为分选重要信号;③溶酶体酶分选并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7.溶酶体以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为:细胞的消化作用;细胞营养功能; 机体防御和保护;激素分泌的调控;个体发生和发育的调控。 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特点:①有尿酸氧化酶结晶,称作类 核体;②模表面界面可见一条称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清除细胞代谢所产生的H2O2及其他毒物;对细胞氧力的调节作用;参与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代谢。 9.三种了解最多的囊泡:①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于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 细胞膜,介导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向胞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运输;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介导物质从细胞膜向细胞质或从胞体向从溶酶体运输;②COP Ⅰ有被囊泡:主要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回收、转运质网逃逸蛋白返回质网及高尔基体膜蛋白的逆向运输;③COP Ⅰ有被囊泡:产生于粗面质网,主要介导从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三卷)

2017年全国高考统一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6分)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6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 学简答题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集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 (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 第三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 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 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 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 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 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 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 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 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 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 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 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 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 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 内升高,流动性增强。 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 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 脂锚定蛋白。 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 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 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 膜,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 密,占70%-80%。 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 布在膜两侧,含量较低。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统编版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新人教版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面是细胞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③表示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④有关 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 【答案】B 2.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通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答案】A 3.下列与细胞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能显著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脂肪,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甲胎蛋白含量减少 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受体的种类相同 【答案】A 4.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中。为了确诊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就要让红细胞破裂。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 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 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 【答案】B 5.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下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答案】B 6.下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一卷生物部分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四川省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四川省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1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 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 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 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 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 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 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 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 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细胞膜和细胞核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细胞膜和细胞核 1.[2019·全国卷III] 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D正确。 2.[2018·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A 解析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等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正确。 3.[2017·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结构与识别

细胞质膜 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 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 2.具有高度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 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 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点和意义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 其中脂类包括磷脂、糖脂和硫脂等,几乎都是两性分子,在水相中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朝向水相,疏水的尾部相对,自发排列成疏水双分子层,而且双分子膜一旦破损也能自我闭合。磷脂双分子层的这种自我装配、自我闭合的特点赋予细胞细胞膜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使每一个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脂双层分子具有流动性,有利于嵌在膜内的功能蛋白的旋转和转移,便于其发挥相应的作用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多种多样:从组成看有单纯蛋白质、糖蛋白和脂蛋白等。从结合状态看有不同的镶嵌方式;从功能来分,有载体蛋白、受体蛋白和各种酶等。由此保证有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和细胞间相互识别以及传递各种信息的作用、感受和传递各种刺激的作用等多种功能,还使细胞具有多样性,保证了不同组织细胞和不同发育时期细胞膜功能的差异性。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指导)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1.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中。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核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 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者结合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和功能,这些结构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 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1.膜脂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脂分子本省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来说,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各种膜脂有具有其不同的相变温度,鞘脂的相变温度一般高于磷脂。 膜脂的流动性是生长细胞完成包括生长、增殖在内的多找那个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常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以维持膜脂的流动性。 方法:用荧光素标记磷脂分子 2.膜蛋白的流动性 一系列实验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抗鼠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红色荧

人教版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生物膜

高考生物热点考点专题复习生物膜 1.“六例”感悟生物膜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填空) (1) (2) (3) (4)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RNA、蛋白质等物质运输快→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代谢快。 (5)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 (6)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理清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三看法”解读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 【典例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解题技法](关键词突破法) 1.点睛:厘清细胞膜结构与蛋白质的关系、自由扩散与浓度差的关系。 2.答题分析:找准关键词,锁定选项。 A项:离子一般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项:不同生物膜中蛋白质功能不完全(填“完全”或“不完全”)相同。 C项:分泌蛋白的分泌方式是胞吐,体现膜的流动性,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项:胆固醇属于固醇类,不参与磷脂分子的构成。 题组冲关调研练有所得,得有高度 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 (1)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 (2)在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细胞膜蛋白的运输途径为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 提示:合成的细胞膜蛋白的运输途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如神经细胞的树突( ×) 提示:神经细胞的树突增大了细胞的膜面积,但并没有酶的附着。 (4)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 (5)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 (6)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7)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2.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项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氨基酸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项正确。 3.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D )

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2017全国Ⅰ卷生物 2017全国Ⅱ卷生物 2017全国Ⅲ卷生物

2017高考全国Ⅰ卷生物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