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图

中线调水工程
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 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 路西侧,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 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长1246km,天津干渠 长144 km。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北京、天津、华北平 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主要任务 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 输水总干渠不结合通航。
北方 南方
南水北调的三个路线工程介绍 东线调水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 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 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 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 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 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 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 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西线调水工程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 游,引水工程拟定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 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 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 西线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 内蒙古、陕西和山西六省(区)。主要任务是补充 黄河水资源的不足和解决西北地区、华北西部地区 工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畜用水。截至目前,还没有 开工建设。
• 南水北调的背景材料
通过数据进行比较,感知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
流域 流域面 水资源总 积占全 量(亿立 国比重 方米) (%) 28.2 36.5 4054.2 22766.3 水资源 占全国 比重 (%) 14.4 81 占全国 占全国 人均水 人口比 耕地比 量(立 重(%) 重 方米) (%) 43.5 54.4 58.2 36.6 938 4180 平均水 量(立 方米/ 公顷) 6810 61950
南水北调

虽地形较复杂, 但地势南高北低 可自流供水,水质 较好
线路短,水 质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势 需挖掘输水渠, 南低 北高,需 工程量大。 梯级抽水北送, 耗能多
地势复杂, 挖隧洞。工 程量大。
工程量 调水量 东线 中线
小
大 大 小
水质
劣
优
现有条件
好 差
西线
南水北调对供水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使供水区下游河流的径流量减少,导 至河口地区盐度升高,水质下降。 2、加重下游泥沙淤积,淤塞河道,影响 航运。 3、东线:使江淮沿线地区地下水位升高, 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4、中线:影响汉江下游的水量、水质、 航运、生物等。
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 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 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900-4000 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 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 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西线调水工程主要 作用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 西、山西6省的缺水问题,必要时也可向黄 河下游补水。截止今日,西线工程还未开工
历史沿革
•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 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 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 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 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东线工程
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 终点在天津,供水范 围涉及苏、皖、鲁、 冀、津五省市。东线 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 运河。目的是缓解苏、 皖、鲁、冀、津等五 个省、市水资源短缺 的状况。2013年11月 15日,东线一期工程 正式通水运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北调东线⼯程南⽔北调⼀.南⽔北调的背景:南⽔北调⼯程于2002年12⽉27⽇上午正式开⼯建设,开⼯典礼在北京⼈民⼤会堂和江苏省、⼭东省施⼯现场同时举⾏,这标志着南⽔北调⼯程进⼊了实施阶段。
南⽔北调三条调⽔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到2050年三条线路调⽔总规模为448亿⽴⽅⽶,其中东线148亿⽴⽅⽶,中线130亿⽴⽅⽶,西线170亿⽴⽅⽶。
整个⼯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南⽔北调⼯程的路线⽰意图如下:三.南⽔北调⼯程的⽬的:1.主要⽬的是缓解北⽅地区⽔资源紧缺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资源严重不⾜。
缓解我国⽔资源最紧缺的黄淮海平原地区⽤⽔紧张状况。
2.⼯程近期⽬标是以解决城市缺⽔为主,兼顾⽣态和农业⽤⽔。
四.南⽔北调东线⼯程:。
1.东线⽅案中⾃北向南沟通的⽔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2.路线: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基本利⽤京杭⼤运河及与其平⾏的河道为输⽔主⼲线和分⼲线逐级提⽔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路向北,在位⼭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可以⾃流,需新招位临运河进⼊京杭运河的卫运河、南运河终点到天津。
输⽔主⼲线全长1156公⾥;另⼀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线经济南输⽔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
规划分三期实施。
3.东线⼯程供⽔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由于东线⼯程输⽔河道所处位置地势较低,受⾼程限制,主要供⽔⽬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东半岛,解决苏北、⼭东东部和河北东南部农业以及津浦铁路沿线和⼭东半岛的城市缺⽔,并可作为天津市的补充⽔源?主要受益地区是苏北和⼭东的鲁西南及胶东地区。
具体为:苏北除⾥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引黄灌区;河北省⿊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南水北调-(30张)PPT课件

南水北调三线方案比较
比较项目
可调水量 (大小)
东线工程 大
中线工程 较大
西线工程 小
水源地水质 (好差)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势对调水线 路的影响 (能否自流)
有无现有设施 可利用(工程 量)
黄河以南不能自流, 需抽水,黄河以北
能自流
能自流 。
有 京杭运河可利用, 有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
工程量小
库可利用,但沿线需挖
通道,工程量大
能自流
引水渠道 穿越山脉 工程量大
探究一:南水北调工程为202什1 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 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1、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工程量小 2、下游干流水量大,取 水有保证 3、黄、淮、海流域缺水 最严重
2021
方法归纳一
选择或评价调水线路时,主要 考虑哪些因素?
2021
2.我国缺水最严重(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立方米)的省区有哪些?从空间分布看, 主要位于我国的 华北 和 西北 地区。
宁夏
北京 辽宁
山西
河 北
天津 山东
河南
2021
3. 我国南方水 多 地少 (多少);北方水少 地多 ,水 土配置不合理。
2021
4.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长江 流域的水调到缺水 严重的 华北 和 西北 地区,为什么选择该流域作 为水源地?
地区。
3.结合课本P63表3-3-1,我国南方水 地 (多少);
北方水 地 ,水土配置不合理。
4.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流域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 .
和 地区,为什么选择该流域作为水源地?
5.南水北调工程有三条线路,即 线、 线、 线,读课
南水北调简介

练一练:读下图回答问题
7、解决北方缺水的措施中,除跨流域调水外, 还有 节约用水;修建水利工程;防治水污染等。
练一练:读下图回答问题
7、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的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 成功地建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和 引黄济青 工程。
优点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有京杭运河可 虽地形较复杂, 以利用,工程 但地势南高北低 量较小 ,前期 可自流供水,水质 投资少,工期 较 好 短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不平衡
数量上:
空间分布上:
“总量多,人均少”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分配上: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不平衡
• 数量上: “总量多,人均少”
81.0%
4180立方米
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总结: 问题探究一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结论: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不足, 北方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
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
自然原因:
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且降水集中在7、8月份,河流湖泊少, 积蓄水量少,许多雨水都以洪水形式流入 海洋;特别是春季干旱严重。
• 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 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 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 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 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经济的发展。
• 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 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 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 扩大,控制地面沉降。
南水北调课件

西线:从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筑坝建水库, 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重点是“补水干 流,解放支流”。西线虽短,但地形最复杂。
3、西线调水方案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河段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筑坝引水,通过引水隧洞穿越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巴 颜喀拉山进入黄河。
优点:水质好 缺点:工程量大,水量小
南水北调
为何调 如何调 何时调 何影响
经生 济态
东 中 西 先蓄 线 线 线 后调
输受 水水 区区
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 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 工程,它的建设如同万里长城、京 杭运河一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 伟大工程,它将成为人类充分利用 地理、地形特点优化配置国土资源 的又一个伟大范例。
是( )A
• A豫 B 鄂
• C晋 D 冀
感谢领导莅临
东线工程流经省区从南到北 :江苏、山东、 河北、天津;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
线路优缺点
1、东线调水 从长江干流扬州附近抽水,利用原京杭大运河输
水,逐级提水北上,穿过黄河,再经运河到天津。
优点:由于东线调水工程利用了旧运河,可大量减少耕地 的占用,减少移民数量,社会难度小,投资省;水量大
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建水库、大坝储水。
3、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采取什么措施? 建水库、大坝储水;节约用水。
探究活动 4 HOW:
【问题探究】 国家投巨资建设调水工
程,怎样充分合理使用
【问题思考】 调来的水资源?
见课本95页资料3的1.2.3题
资 料 三
资 1、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受水区 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要?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课件

❖ b、中线工程
❖
2019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截至2019年2月,中线河南段干线
工程全线开工。
❖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2019年9月26日开工建设,2009年6月20日
,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2019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全
部完成。
❖
2019年9月27日,中线穿黄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9月27日,中线
1
背景
2
进程
3
争议
4
评价
themegallery
一、建设背景
❖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
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 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 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少
11294 14509
26990
32343
2167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 巴西 加拿大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
附近。
线路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
(解决华北 缺水的问题)
北送。一路向北经黄 河隧洞至山东,河北
,天津;一路向东,
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 3、工程完工方面
❖a、东线工程 穿黄河主体工程于2019年开工,2019
年1月8日完工。2019年10月,徐州截污导流工程开工建 设,2019年3月15日主体工程建成,同日睢宁二站和徐 洪河影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江苏段工程进入全 面加快建设高峰期。
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
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
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工程规模与调水量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3,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工程布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一)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1.输水河道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
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
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
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2.泵站枢纽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
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淮河也有类似现象。
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表1 全国及江、淮、黄、海流域人均、亩均水量区域总面积/万k m2耕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年径流量/亿m3地下水量/亿m3重复水量/亿m3水资源总量/亿m3人均地表水量/m3.人-1亩均地表水量/m3.亩-1人均水量/m3.人-1亩均水量/m3.亩-1全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960 180 26.9 75.2 31.914.36 3.55 1.79 1.83 1.6911.43 3.97 1.45 0.96 1.1627115 9513 6212648288 2464 393 405 2657279 2363 173 323 13128124 9614 841 662 3982372428 604 2281888 2680 347 317 1562460 2422 580 690 3431958 2708 470 362 236注:1h m2=15亩2 、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华北和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农牧业生产和土地开发潜力很大,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水资源长期供不应求,已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且日趋严重。
a.因缺水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80年代初期连续干旱,京、津和京广铁路沿线许多大中城市的部分工厂因缺水而停产,经济损失很大。
城市居民生活不得不实行定时、定量、低压供水。
不少地区因缺水限制能源、原材料和化工等耗水较多的工业发展。
一些拟建项目因缺水而举棋不定或被迫另择建设地点。
一些地区为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挤占农业灌溉用水,不仅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社会安定。
b.因缺水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
早在8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与胶东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就已经很高,但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地区在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超量开采,因而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
深层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北京、天津、沧州、衡水等城市地面沉降,使建筑物、堤防发生裂缝。
胶东烟台、潍北等地,地下水位已下降至海平面以下,导致海水入浸淡水含水层。
c.一些缺水严重的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的深层地下水,使氟骨病和甲状腺病等地方病蔓延,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许多地方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重复使用,造成环境恶化和农副产品被污染。
3 、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京津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
80年代以来,华北等地区积极采取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地下水回灌、污水利用以及兴修水利设施和加强水资源的调配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987年北京、天津水的重复利用率已分别达到77.6%和72.5%,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985年日本为74%,美国为87%)。
人均生活用水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也低于国内南方大城市的水平(1993年北京、天津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为85.6 m3和45 m3,同期上海为87.3 m3、武汉为112. m3、广州为187.6 m3)。
因此,进一步挖掘当地水源和节水潜力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初步测算,到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
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除进一步研究和搞好全面节约用水,挖掘当地各种水源潜力外,尽快实施从邻近长江流域丰水区调水是十分必要的紧迫任务。
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
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1、东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经位临运河、南运河到天津。
输水主干线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60km,黄河以北490km。
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m,共建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m。
东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苏北、皖北、山东、河北黑龙港和运东地区、天津市等。
主要任务是供水,并兼有航运、防洪、除涝等综合利用效益。
江苏省于1961年开始建设江都泵站,经不断扩建延伸,现江苏江水北调工程向北调水能力为:抽江400 m3/s,年抽江水量约33亿m3,可送水到南四湖30 m3/S,水量2~4亿m3。
抽水泵站装机容量14万kW。
东线调水工程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向北延伸。
工程规划的总规模为抽江流量1000 m3/s;年供水量186亿m3,其中过黄河400 m3/s,90亿m3;抽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为88万kW,年平均用电量35亿kW.h。
根据受水区供需水量预测,规划的工程规模拟分三步实施。
详见表2。
2、中线调水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长1246km,天津干渠长144 km。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
主要任务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
输水总干渠不结合通航。
汉江是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地。
汉江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91亿m3,目前流域内各种用水的实际耗水量为37亿m3,仅占6%,水量较为丰富,有余水可北调。
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天然入库径流量409亿m3,约占全流域70%。
现水库已建成初期规模,发挥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效益,,也初步具备了调水条件。
按原规划完建后期工程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增大北调水量。
可行性研究阶段,考虑调水和汉江中下游提高防洪标准的需要,推荐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近期先实施汉江中下游局部补偿,调水145亿m3, 最终实施中下游全面治理,调水220亿m3。
中线工程分期实施方案见表2。
3、西线调水工程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拟定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
年平均调水量为145~195亿m3,其中通天河为55~11亿m3,雅砻江40~45亿m3,大渡河50亿m3。
西线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六省(区)。
主要任务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和解决西北地区、华北西部地区工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畜用水。
表2 南水北调工程特性指标线路供水范围工程分期线路长度/km调水规模调水方式输水方式年用电量/亿kW.h流量/m3.s-1水量/亿m3抽水扬程/m自流落差/m东线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66011501150500700100070118186656565扩建京杭运河8.52035中线京、津、冀豫、鄂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1390 1390 139035063080075145220100100100立交渠道立交渠道立交渠道西线青、甘、宁蒙、陕、晋第一期①第二期②第三期③131 288.7 29.845145195458自流自流隧洞隧洞隧洞71注:①坝高175m,雅砻江;②坝高302m,通天河;③坝高296m,大渡河。
根据引水坝址与黄河之间的地形、地质条件,多年来研究了许多不同工程规模和自流、抽水不同的引水方式。
西线调水工程地处海拔3000~4500m,由于长江上游各引水河段的水面高程较调入黄河的水面高程低80~450m,因此,西线调水工程需要修建高坝和开挖超长隧洞,筑坝高度为175~300 m,隧洞长度30~160km。
西线工程分期实施意见见表2。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
这将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1 、社会效益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