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城市住宅规划设计地域性表达分析论文

城市住宅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分析摘要:加强城市住宅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市住宅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住宅规划设计地域性表达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居住建筑地域性发展的局限和方向在居住建筑地域性的发展中,更多的表现为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
物质生活的提高导致精神生活的需求多样化,无疑会引起建筑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概念化的形成和表现。
传统地方建筑形式的凝练、升华,形成形式上的转变,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使当代建筑中含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并与传统建筑有一定距离,且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其本身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和误区,主要表现为:(一)盲目跟风,攀比成风成功住宅作品的出现必然引起群起而效仿,不能形成自己的独有特点。
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在全国许多城市住区中都出现,至今势头依旧不减。
在这些表现地域性的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但也有许多是粗制滥造,对民众起到了误导作用。
(二)关注传统空间的表达,但对地域文化的人文关怀相对欠缺地域文化要想透过建筑来体现可谓深邃而复杂。
由于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以及开放性的现代地域系统,造成二者均与外界进行互动,因此,只能从注重过程的角度来看待文化的发展和演进。
地域文化能否通过建筑的承袭来衡量,关键在于一个建筑的包容性、参与性达到何种程度。
( 三 )注重当地材料的运用,但对气候及节能的关注相对缺乏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恰当运用地方建筑材料是国内城市住区减少对地貌原态影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处理原则,或者利用“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形态与自然景观产生视觉上的联系,以此把自然环境利用成景观元素。
我国辽阔的疆域,气候特征的千差万别,探索各地域节地、节能的绿色技术、处理恶劣气候的相关措施等方面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今天,这个局限显得十分突出。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指建筑在设计和落地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从而形成与地方特色相契合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
在建筑空间中表达地域性,可以突显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增加建筑的与众不同和亲和力,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精神追求。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可以通过建筑的外观形态呈现出来。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方特色对建筑外观的影响较为显著,如山水之间的建筑采用起伏的屋顶形态,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沿海地区的建筑则多采用海洋元素,如帆船造型的屋顶、海浪形态的外墙等,以体现与海洋相关的特色。
通过建筑外观的地域性表达,可以使建筑在整个环境中更加协调和谐。
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也是地域性表达的重要部分。
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空间需求和使用习惯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人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追求。
在南方地区,考虑到气候炎热潮湿,建筑内部可以采用通风良好的开放式布局,配合大面积的窗户和阳台,供应大量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而在北方地区,可以设计一些温暖和集中供暖的区域,以满足寒冷季节的需要。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也会对建筑内部的装饰元素和配套设施提出不同需求,包括材料、色彩、图案、家具等。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体现。
景观设计是建筑空间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创造人与自然的融合感。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地域特色选择不同的植被和景观元素,如花草树木、水景、石景等,以营造与地方环境相映成趣的氛围。
景观设计还可以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如雕塑、雕刻、石碑等,以表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建筑的外观形态、内部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来体现。
通过地域性的表达,建筑可以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与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情感追求相契合,提升建筑的品质和价值。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建筑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表达。
不同地域的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成为了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地域性表达是指建筑空间能够体现出所在地区的特有特点和文化传统。
这种表达不仅仅是在建筑外观上的体现,更是在建筑内部空间布局、材料选取、装饰风格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地域性表达,建筑可以与当地环境相融合,使建筑空间更具有温馨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增强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使之成为特定地域的艺术符号和精神象征。
地域性表达首先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
不同地域的建筑外观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在中国,南方的建筑多为小巧精致,屋顶多为弯曲的琉璃瓦;而北方的建筑多为宽敞厚重,屋顶多为歇山式或坡屋式。
这些不同的建筑外观风格都是与当地的气候、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南方的厚重瓦屋更能防风避雨,而北方的坡屋式建筑更能抗寒保暖。
建筑外观的地域性表达不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实用性的考量。
除了外观上的体现,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还体现在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上。
地域特点决定了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特殊性。
比如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内部常常设计有天井和水池,以利于通风降温;而在寒冷的地区,建筑内部常常设置有火炉或地暖,以保持温暖。
这些空间布局的设计都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而来的,体现了地域的独特性。
地域性表达还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
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往往受当地资源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比如在西藏,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当地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木头,因为这些材料更适合抵御严寒和高原反射的强光。
而在沿海地区,由于当地盛产海藻和贝壳,因此建筑材料常常包括贝壳墙和海藻瓦等。
这些建筑材料的选取都是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而来的,体现了地域的特色。
地域性表达还体现在建筑装饰风格上。
不同地域的建筑装饰风格往往具有鲜明的特色。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建筑空间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文理念的有机结合体,其地域性表达是指建筑所处地域文化背景和本土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形式、构造和功能等多方面反映。
下面从建筑空间的形式特征、构造技巧和文化符号等方面探讨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一、形式特征的地域性表达不同地域的建筑空间,在外形、布局、样式和色彩等方面的表现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1.形态特征建筑空间的形态特点是建筑的重要外在表现。
比如中国南方的水乡民居、北方的四合院和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建筑,它们的形态均与所处地域环境和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如水乡民居,其外墙常常用石灰和白桦树皮粉刷,柔和的色彩以及橄榄形的屋顶形象都与水乡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协调统一的风格。
2.布局特征建筑空间的布局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惯。
例如,中国的庭园建筑以空间布局得当著称,其中的园林美化往往对时间、空间有特别的布置,尤其注重室内与外部的衔接。
又如,日本庭院建筑空间的排布则更多地摒弃对称,追求天人合一。
在美国,由于国土面积宽广,经常能看到领地式房屋的布局,即建筑和家园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
3.样式特征建筑样式是具有代表性和较为固定的建筑形态,能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屹立不倒。
例如,古希腊的哥特式建筑、中国的古代寺庙、印度的巴洛克风格等都是各自地域独特的建筑样式。
又如,中国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是“以圆为中,用方为基,楼体层层递进,四通八达”,其独特的圆形外形和四合院的空间形式给人以感受极强的地域性符号。
4.色彩特征建筑的色彩在视觉上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不同的颜色和色彩组合会给人留下不同的感受和印象。
例如,日本的和式建筑常常使用橙红、咖啡色和深棕色的调色板,这一色彩组合与日本早春的红枫叶、秋天的黄叶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感知。
二、构造技巧的地域性表达建筑空间的构造技巧也是地域性表达的一种重要方面。
建筑构造技巧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如古代建筑所使用的凿石穿榫、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等。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建筑设计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形态、结构、材料、色彩、环境、功能等要素的研究与运用,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等不同需求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活动。
在不同的地域,建筑设计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特点,下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
一、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中,显著的表现之一就是气候适应性的不同。
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建筑设计会注重保暖性能,如传统的向南倾斜的廊子和塔楼形制。
在南方地区,由于分布较为广泛的台风和雨季的影响,建筑设计会注重雨水的排放,如水巷和中庭等。
二、文化影响建筑设计在不同地域表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影响。
在中国东北,塔楼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代表建筑,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建筑,更是精神信仰的象征。
在中国南方,园林建筑被认为是高尚艺术的代表,所以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往往比实用性更重要,如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三、人文环境建筑设计在不同地域的表现还会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
在欧洲城镇中,建筑往往是城市漫步和历史考察的目的,它们表现了欧洲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在美国的城镇中,建筑主要是商业化、高效,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于商业的顾客便捷,服务质量和利润。
四、地理特征建筑设计在不同地域的表现还会收到地理特征的影响。
在美国西部的城市中,设计重点在于地震抗性,如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
在太平洋环极地区,建筑设计注重减小热损失和保温,如玻璃幕墙建筑。
五、现代化特征在世界多数现代化城市的建筑设计中,现代化特征的表达是首要目标。
华灯初上的纽约和上海现代化城市展现出了同样宏伟的建筑群。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与气候适应性、文化影响、人文环境、地理特征和现代化特征密不可分。
良好的建筑设计应当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建筑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表达。
不同地方的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这种特征来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建筑设计,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首先,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各个地区拥有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由于地势低洼且多河流和湖泊,其建筑设计常常融入水系环境,流水、池塘等元素常见于成都的建筑中。
又如位于北方的内蒙古,寒冷干燥的天气让当地的蒙古包成为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
这也说明了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制约,也有人为的选择。
其次,气候条件也会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室内外布局和材料。
例如,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开放式设计,以增加通风和采光,同时减少热量积聚。
而位于寒冷地区的建筑则需要更好的保温和采暖设施,同时考虑到雪灾等极端天气条件。
这些因素都会在建筑设计上得到体现,成为地域性特征的一部分。
此外,文化背景也是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习俗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内部布局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常常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如风水学以及尊孔崇圣的思想。
而印度的寺庙和清真寺设计则反映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仪式。
有趣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现代建筑往往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土地和建筑材料的标准化,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相似的场景出现在各个城市中。
这也导致了一种无特色、无特点的建筑风格。
因此,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建筑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对地域性建筑的认识和认同感。
简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简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摘要: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不仅需要美观,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而地域性表达是建筑固有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阐述了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求及其主要原则,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求;原则;地域性表达地域性是影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强调结合当地气候的设计、尊重地域文化,融入自然环境,其也是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需要推崇的原则之一。
基于此,以下就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探讨分析一、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求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求也不断增多,主要表现为:(1)舒适性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不仅要考虑美观和耐用,同时也要考虑其舒适性。
因此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不只要求建筑要达到质量安全要求,而且还要在很多功能空间具备合理的、舒适的利用价值,并且能够和建筑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能够让使用者感觉到便捷和舒适。
(2)多样性要求。
由于人群对居住条件需求的差异,对建筑功能空间需求也不同,因此建筑设计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以满足特定群体对特定建筑功能空间的需求。
例如,对于楼层的要求:别墅、小高层、高层建筑以及复式建筑等。
多样性也就成为了建筑设计一种适应性体现。
(3)降低能耗的要求。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
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
同时尽可能选用地方性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二、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1)合理选址的原则。
住宅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
(2)便捷性原则。
便捷的交通是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利用建筑语言来表达特定地域文化特征的一种方式。
建筑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
因此,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可以让建筑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这样的空间设计更有文化厚度和人情味,在语言上也更易于传递思想和理念。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建筑元素和构造手段表达地域特色。
建筑元素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建筑物体、立面、顶面、地面、窗户、门窗、楼梯等。
这些元素的不同设计和表现形式,会体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
1. 建筑物体:一个建筑物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建筑物体,建筑物体的形式、材料和颜色都能够表达地域文化特征。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灰瓦黄墙的造型,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而在波斯建筑中,常见的建筑物体是穹顶,这体现了穆斯林文化中对于神圣的崇拜。
2. 立面:建筑立面不仅是建筑物体的外观,更是表达地域特色的重要元素。
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立面常见的是尖拱门和尖顶,而东南亚的寺庙建筑则以独特的宝塔造型为主要特征。
3. 顶面:建筑顶面的形式也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是多层的抬檐形式,这一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采光和遮阳效果,更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遮蔽文化。
4. 地面:建筑地面的使用也能够表达地域文化特征。
例如,东南亚的庙宇通常铺有金色瓷砖或者珠母贝壳,这体现了对于虔诚与财富的崇尚。
5. 窗户与门窗:窗户和门窗作为建筑物与外界的交流通道,也是表达地域文化的标志。
例如,欧洲中世纪建筑中常见的铁艺窗户,不仅美观,更能够保护建筑物的安全;而在东亚传统建筑中,门窗常有着雕刻的装饰与标志物,这一设计表达了对于个人身份和家族尊严的重视。
二、构造手段的地域性表达构造手段是建筑空间的建造方式和手段,它们也是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构造手段是使用木杆与竹片组织结构,这种古老的工艺在现代建筑中逐渐得到重视和借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城市规划┃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U RBAN P LANNING 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The Regional Express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贾令堃1 黄一如2■ Jia Lingkun Huang Yiru[摘 要]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居住建筑不断趋向于标准化、商品化,地域特征不断的被弱化。
本文分析了全球化、地域主义与居住建筑之间的关系;并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居住建筑地域性表达的手法与途径,对我国居住建筑地域性的表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全球化 地域主义 居住建筑[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ntinue to tend to standard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while its geographical features are constantly being weaken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zation,regionalism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as an entry point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natural conditions, social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chniques and way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regional expre-ss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ur reside-ntial buildings regional expression.[Keywords] globalization, regionalism, residential building引言地域性源于居住建筑,而居住建筑源于生活,不理解生活,就无法表达地域性。
居住建筑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特定的地点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质的联系。
当建筑的形式与这种微妙的联系产生矛盾时,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近些年来,我国居住建筑的设计存在着盲目的照搬和模仿,各地居住建筑在相同的目标和手段的支配下,变得越来越像,现代城市和居住社区已然丧失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所赋予人们的场所认同感。
一、 地域性表达的误区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建筑的空间性和地点性决定了任何建筑都是地域的。
“地域”的本质随着需求、目的以及这个概念的使用标准而变化。
地域性的语言并不完全从造型着眼,而是关注传统建造技术和文化内涵,并寻求与现代建筑语言的融合之道。
现代住宅营建中有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1. 对传统形式片面的追求对传统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大屋顶、马头墙等片面元素上,对地域性的理解还很肤浅。
另有一些人将建筑地域性等同于大一统的民族传统,造成了理解和实践上的困难。
2. 模仿建筑大师、盲目追求风格直接搬用外来的建筑思想,以外来思想为标准的现象在国内建筑界存在已久。
同时也存在着抄袭国外建筑师的建筑形式的问题,设计上的本末倒置。
3. 缺乏技术支持、脱离建造工艺建筑设计市场的活跃使得一部分建筑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最终建筑成果,导致建筑设计和建造分离。
二、 地域性表达方式1. 基于自然条件差异的表达居住建筑是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最早,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类型。
原始社会中,人类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只能依附于洞穴、森林。
因此,遮风避雨、寻求宜人的内部气候环境是建造房屋的原始动因。
所以,在影响和决定建筑空间形式的因素中,气候条件是最基本、也最具普遍意义的因素。
它决定了地域建筑空间形式中最根本的部分。
不难看出,处于相同气候带内的地域性建筑空间形式也呈现出相似性。
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各地的传统居住空间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各个地区特定的风格。
干城章嘉公寓是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代表作,位于印度南部的重要经济贸易城市孟买。
孟买的建筑与其他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城市一样,面临着缺乏本土化形式,西式城市景观泛滥的问题。
柯里亚试图从环境空间控制、景观区分来实现一个地域性的建筑。
(如图1干城章嘉公寓___查尔斯•柯里亚)图1 干城章嘉公寓___查尔斯•柯里亚印度盛行东西向季风,房间大多东西朝向,西面可以享受从海上吹来的凉爽空气,东面则可以欣赏城市的景观和建筑群。
考虑到印度人对于室外空间的钟情,柯里亚通过剖面结构错层营造出了两层高的室外平台花园,这样不仅能够遮风挡雨,同时两层层高的阳台又有利于室内通风和景观的引入。
整个建筑优化了通风、遮阳和降温,且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作为辅助。
提供给居住者一份属于自己的室外空间,来满足本地人的生活习俗。
2. 基于社会文化条件差异的表达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受到社会、文化条件的广泛影响。
居住环境具有满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和满足人心里意向、文化行为和人格行为的精神功能。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人的感情的影响,而人的感情和心态又是来源于特定的自然和环境和人际关系。
居住建筑应反映当地的经济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
地域文化所包含的独特元素,应当与在全球化思潮的交流中不断净化后脱离出来,形成更具地域特征的文化。
住吉的“长屋”建成于1976年,是安藤的早期作品。
(如图2住吉的“长屋” ___安藤忠雄)图2 住吉的“长屋” ___安藤忠雄这座建筑存在着奇特的逻辑,从外部看,建筑与自然环境对峙,正立面除了入口的洞口完全被清水混凝土封闭;内部,空间力求与环境自然亲近,居民可以自由的享受阳光。
这是对东方精神中平和、清静、内省的建筑语言表达。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矛盾而复杂的心理:即,对未知世界体现出的抵抗和畏惧以及对熟悉环境体现出的亲近和留恋。
在安藤的作品中,日本传统建筑如神社、寺庙和农舍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文化的融入,使他的建筑表现出一种闲静、空寂、单纯的美和诗一般的意境。
楔入手法一般是用厚重的混凝土墙来围合封闭的空间。
他认为,建筑应避免城市的喧嚣,让人们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内涵,富有“诗意地居住”。
3. 基于经济技术条件差异的表达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建造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人们以往固有的价值观念。
建筑技术是建筑中所有物质构成和精神构成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推动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地域建筑技术的产生、发展除了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外,主要由地域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如地域气候、地质地貌、资源材料等等。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使建筑适应了地域的多种要求。
技术是实现建筑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创造属于人们的场所。
地域主义应该对技术采取一种真实的、合理利用的态度。
三、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沉淀为现代人留下了大量不可磨灭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新世纪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
新建的居住建筑不断出现,它们其中有些具有商业性质,有些是实验性的。
它们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历史根深蒂固,同时全球化发展又势不可挡的矛盾环境中,备受关注。
全球化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然而人们希冀在融入了这诸多新血液后的建筑仍具有中国的地域特点。
因此,在迅疾的前进中,需要经常回顾,静心反思。
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中青年先锋建筑师,为我国居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做出了探索。
马清运的父亲住宅,又名曰“玉山石柴”,隐匿于陕西蓝田的玉山山野,处在秦岭山脉、巴河和白鹿原的交汇处,是马清运为其父设计的一所住宅。
(如图3父亲住宅___马清运)图3 父亲住宅___马清运马清运的父亲住宅是一座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占据着周边上百平米的绿地。
当地的河里有一种石头,浸了水就会闪耀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建筑的外墙即采用了这种材料,雨后更显得神采奕奕。
夹在实墙之间的则是利用山间清泉设计的泳池。
尽管建筑外部有时显得冰冷,但一到冬天,鲜红色的沙发、室内的竹胶板和壁炉里的火则让屋内看上去暖洋洋的,更具北方气息。
屋内的装饰都是从当地收集来的工艺品,别有一番趣味。
马清运的父亲住宅的格局采用传统民居中的“井宇”,但又加入了泳池;材料采用当地的石材,却用不同的砌筑方式展现了材料的魅力。
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用新语言诠释传统的地域性建筑。
客家土楼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它介于城乡之间,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商业、集会、祭祀、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体量之中,凝聚力很强。
深圳地区传统客家人的聚落称为客家围屋,龙岗区有几个保存完好的围屋,如今已转变为外来工租用的低收入住宅。
福建的土楼也在逐渐出现分化,除居住功能外已有转变成旅馆、出租屋甚至博物馆的实例。
(如图4土楼公舍___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图4 土楼公舍___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将土楼和现代建筑相结合,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对土楼社区空间再创造后,有效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适应了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
传统土楼在空间上更有邻里感,更具亲和力,内部房间布局形式与现代宿舍类似。
都市实践秉承了这一传统优点,并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添增了新内容:每户都带有独立厨房和浴室,每层楼都有公共活动空间。
社区内餐厅、商铺、宾馆、图书室和运动场一应俱全,为民众提供了便捷。
四、 结语每一个建筑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对于地域性的理解也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
但只要在某些方面,能够呼应或再现地域特点.就有理由确信它在此地域存在的价值。
当代建筑师少一些由于地域性缺位而造成的自我迷失,多一些从更多的角度探求地域性表达的可能性。
建筑师需要有职业道德,更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们不妨把个人历程看成是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
建筑师也是如此,地域性特点需要长期的用心体会,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只有投入了感情,才会得到有价值的回报。
参考文献[1]亚历山大•楚尼斯著,陈燕秋等译.全球化的世界、识别性和批判地域主义建筑[J].国际城市规划,2008(04).[2]王雪莉.居住建筑地域性的空间表现研究[J].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2007(02).[3]刘芳.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J].山西建筑,2009(09).[4]卢建松.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J].建筑学报,2008(07).[5]余滨,张一兵.再议地域主义___时代前行中的地域特征[J].华中建筑,2010(07).(作者单位:1.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