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题库

选择题

1.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埋设要求,一般埋设后,多久可以开始使用观测。[A]

A.不宜少于15d

B.一个月

C.半年

D.不宜少于一周

2.高程控制网布设要求,每个测区基准点一般不应少于几个[D]

A.5个B.2个C.6个D.3个

3.建筑物沉降观测复测周期,一般宜多久复测一次[A]

A.一年

B.一月

C.15d

D.半年

4.沉降观测的视线高度不宜低于[D]

A.0.5m

B.1m

C.1.5m

D.0.2m

5.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C]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数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A.0.01-0.02mm/d

B.≤0.02-0.40mm/d

C.0.01-0.04mm/d

D.0.02-0.06mm/d

名词解释

1.沉降: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

2.沉降差: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段的沉降量的差值。

3.建筑变形: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现象。

4.观测点:布设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上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5、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填空题

1、垂线分正垂线和倒垂线两种

2、基坑回弹观测的任务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3、变形观测周期确定的原则是建筑物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等

4、通常,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观测频率也要大一些。

5、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简答题

沉降观测的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如何具体确定?

答: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如何判断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

答: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数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3.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研究点位的变化。

4.变形监测点的分类:1)基准点:变形监测系统的基本控制点,是测定工作点和变形点的依据。分为水平位移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2)工作点(工作基点):是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点。3)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

5.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进行沉降、倾斜和裂缝观测,即静态变形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还要进行震动观测,即动态观测;对于大量地抽取地下水及进行地下采矿的地区,则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6.建筑物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础,基准点布设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变形观测能否成功。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一般要求基准点绝对稳定,有时也可以要求基准点相对稳定。要达到基准点稳定的要求,有两种选择:一是远离建筑物,二是深埋。基准点可分为两级,固定基准和工作基准。固定基准点应布设在距离需要观测的建筑物一定的距离且稳定,不受其它外力影响、便于保存的位置。基准点数应不少于3~4个,以便于基准点保护、恢复和稳定性分析。基准点的标志采用混凝土桩,或钢管加筋桩。对于高层建筑物或大型建筑物,基准点应钻孔至基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