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个体发育的起点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二、个体发育的过程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

1.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2.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幼苗→具有根、茎、叶的植株→形成花芽,开始生殖生长→生殖器官

【思考导学】

1. 若卵细胞、极核、精子的染色体数目都为n,则胚细胞的染色体为_________,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为__________。

答案:2n 3n

2.在玉米胚的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子叶为__________片。

答案:一

3.大豆和花生的种子是否有胚乳?原因是什么?

答案:无胚乳,胚乳被子叶吸收了。

4.人们吃的豆芽主要由什么发育形成的?

答案:主要是胚轴。

【学法指导】

1.植物种子的形成

植物的种子由胚、胚乳(双子叶植物的胚乳被子叶吸收)、种皮三部分组成,在学习这部分容时,需重点理解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植物的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染色体数目

由上述结构图可知,果皮、种皮的染色体均为2N,由于它们不是受精卵或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因此染色体均来自母体。

(2)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时,所进行的分裂都是有丝分裂,因此胚的每个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都与受精卵的相同,而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N条)来自精子,另一半(N条)来自卵细胞。因此,胚的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且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是2个极核与1个精子结合而成的,每个极核的染色体都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均为N,因此,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个极核的染色体加1个精子的染色体=2N+N=3N,且3N条染色体中,2/3来自极核(母方),1/3来自精子(父方)。

2.植物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供应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大致可表示如下:

A过程所需营养由胚柄吸收提供;

B过程所需营养由子叶或胚乳提供;

C过程所需营养由自身光合作用提供。

3.极体与极核的区别

极体是动物伴随卵细胞经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产生的,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结果,含正常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极体产生后不久消失。极核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

【例题解析】

[例1]玉米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卵细胞、一个极核、胚细胞、胚乳细胞、珠被细胞、子房壁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依次应为

A.10、10、20、20、20、20

B.10、10、30、30、20、20

C.10、10、20、30、20、20

D.10、20、20、30、20、20

解析:考查学生对被子植物胚珠的结构、双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正确解答本题,应搞清以下知识:

答案:C

错因:关于果实和种子中各种结构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要根据其发育过程来理解和掌握。由于精子和卵细胞是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其次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胚乳是由受精的极核发育成的,若对上述知识理解不清,则往往选错。

[例2]下列有关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个体发育是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B.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C.个体发育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新个体的过程

D.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

解析: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种子是植物胚后发育的起点,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不是属于发育的过程,而应是生殖的过程,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种子的形成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答案:BC

错因:结合个体发育的概念理解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和终点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若对上述不理解,则会出现错选和漏选。

[例3]从个体发育的过程看,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是下列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A.受精极核

B.基细胞

C.顶细胞

D.子叶

解析: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指根、茎、叶,它应该来自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基细胞是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中靠近珠孔的那个细胞,它发育成胚柄,胚柄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临时性结构,起初是吸收营养物质供给胚的成长,随着胚的长大,胚柄逐渐被吸收了。子叶是供给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随着植物体光合作用的增强,子叶消失。正是顶细胞形成被子植物的胚,胚将来发育成植物体的根、茎、叶。一般是胚根形成植物体的主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形成连结根和茎的部分。

答案:C

错因:本题选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不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自胚;②不知道胚的形成过程及各部分的结构。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玉米的个体发育是指

A.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成熟的植株

B.从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植株

C.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D.受精卵形成种子

答案:B

2.种子的结构中,不属于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A.子叶

B.胚根

C.胚乳

D.胚芽

解析: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包括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

答案:C

3.向日葵种子没有胚乳,其原因是

A.胚珠中没有极核

B.胚乳被子叶吸收

C.极核没有受精

D.受精极核不能发育

解析:在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受精的同时,两个极核融合之后,再与另一个精子结合,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大量的胚乳细胞,这些胚乳细胞构成了胚乳。多数双子叶植物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逐渐被子叶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这样就形成了无胚乳种子,如向日葵。

答案:B

4.荠菜的球状胚体继续发育过程中,其营养供给主要来自

A.胚囊

B.受精卵

C.受精的极核

D.胚柄

答案:D

5.双子叶植物的受精卵分裂一次成为两个细胞,靠近珠孔的一个细胞叫

A.基细胞

B.顶细胞

C.卵细胞

D.胚柄细胞

答案:A

6.下列同一植物体中的哪种结构的染色体数目异于其他结构A.胚B.胚柄C.胚乳D.子房

答案:C

7.玉米种子的胚、胚乳和种皮,分别由下列哪组结构发育而成

A.胚珠、极核和珠被

B.受精卵、受精极核和珠被

C.胚珠、受精卵和子房壁

D.受精卵、受精极核和胚囊

答案:B

8.大豆胚发育的正确过程是

A.受精卵—基细胞—球状胚体—胚

B.受精卵—顶细胞—球状胚体—胚

C.受精卵—球状胚体—胚柄—胚

D.受精极核—胚乳—胚

答案:B

9.玉米种子中胚乳养分主要供给

A.胚的发育

B.子叶的分化和发育

C.幼苗发育

D.幼苗发育至成熟

解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乳中贮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胚根突破种皮露出,以后胚芽也破皮而出。第一片绿色真叶出现以后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至此种子已形成幼苗,这一过程中所需的养料都来自胚乳。

解析:C

10.下列属于发育的是

A.动物精子的形成

B.细菌细胞的分裂

C.球状胚体的形成

D.根尖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答案:C

11.荠菜胚的发育过程中,胚轴来自

A.顶细胞

B.基细胞

C.胚乳细胞

D.胚柄细胞

解析:

考查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由此可知胚轴来自顶细胞。

答案:A

12.正常情况下,一个番茄果实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

A.一朵花中有许多个雌蕊

B.一个胚珠中有许多个卵细胞

C.一个雌蕊中有许多个子房

D.一个子房中有许多个胚珠

解析:考查种子的形成过程。胚珠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因此一个果实里要形成多粒种子,其一个子房要有多个胚珠。

答案:D

13.一株甲品种的梨树,花蕾期去掉雄蕊,授以乙品种梨树的花粉,所结果实中果肉的口味应是

A.甲、乙两种梨的混合味

B.仍为甲品种梨的口味

C.为乙品种梨的口味

D.不能确定

解析:考查植物个体发育中果实的发育情况。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在果实中只有种子的胚、胚乳是经过受精之后发育来的,含有双亲的遗传物质,而其他部分都是和母体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甲品种的桃树无论授何品种桃树的花粉,其果肉细胞的遗传物质仍与甲品种的遗传物质相同,口味仍是甲品种的口味。

答案:B

14.种子的胚、胚乳及种皮细胞中含有来自母方染色体的比值依次是

A.1/2 、2/3、 1

B.1/2、 2/3、 1/2

C.1/2 、1/3 、1

D.1/3 、1/2 、1/3

解析: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其细胞的2N条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一半来自精子(父方);胚乳是由受精的极核发育来的,其细胞的3N条染色体有2N条来自极核(母方),N条来自精子(父方);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其细胞的2N条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体。

答案:A

15.玉米胚乳发育和胚的发育在时间上的先后是

A.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

B.胚乳的发育晚于胚的发育

C.胚乳和胚的发育同时进行

D.无法确定

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存在双受精现象,其双受精过程基本上同时完成,受精卵形成后要进行短暂的休眠,而受精极核不经过休眠就进行分裂,发育成胚乳,因此胚乳的发育早于胚的发育。

答案:A

16.玉米胚乳发育与胚的发育的共同点是

A.开始发育的时间相同

B.都在胚珠中发育

C.发育的过程相同

D.组织分化的结果相同

答案:B

17.油菜和水稻种子萌发成幼苗时,供给营养物质的部位分别是

A.胚乳和子叶

B.胚乳和胚乳

C.子叶和子叶

D.子叶和胚乳

解析:油菜为双子叶植物,胚乳被子叶吸收,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的部位是子叶,水稻为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的结构是胚乳。

答案:D

18.形成100粒西瓜籽,在受精过程中需要精子的个数至少为

A.100

B.200

C.50

D.300

解析:西瓜为双子叶植物,受精时有典型的双受精现象,每形成一粒种子至少需要两个精子,因此形成100粒西瓜籽,共需200个精子。

答案:B

19.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A.柱头上

C.花粉管中

D.胚珠中

答案:D

20.黄豆种子中贮存养料的结构是由下列哪项发育来的

A.受精卵

B.受精极核

C.子房壁

D.珠被

解析:像黄豆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被子叶所吸收,子叶由于贮存了养料而肥厚。而子叶是胚的一部分,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中,A、B、C、D表示荠菜发育的四个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①是_________,它是荠菜个体发育的起点。

(2)图B是图A经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其中②是__________,经过多次分裂发育成C中的[④]_______________,继而发育成D中的[⒀]_________.

(3)⑩胚乳和⒀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_,⑩是由_________发育而来的,在发育过程中,⑩被D中的[⑥]_________吸收了,因此荠菜种子中无胚乳。

(4)图D受精前全部结构称_________,受精后的此图全部结构将发育成_______.

(5)图中⑾是_________,将来发育成_________,⒁是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荠菜胚发育的过程和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名称。①为受精卵,②为顶细胞,③为基细胞,④为球状胚体,⑤为胚柄,⑥为子叶,⑦为胚芽,⑧为胚轴,⑨为胚根,⑥、⑦、⑧、⑨合称胚,⒁为胚柄,⑩为胚乳,⑾为

珠被,⑿为珠孔。

答案:(1)受精卵(2)顶细胞球状胚体胚(3)胚囊受精极核子叶(4)胚珠种子(5)珠被种皮胚柄从周围组织中吸收并运送营养物质,供球状胚体发育,还能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的发育

22.下图是子房壁和胚株的结构模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是_________,花粉管由此进入珠心,释放的两个精子分别与[]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受精作用,并分别发育成_________.

(2)该图应是_________植物的雌蕊示意图,因为图中有[]_________结构。

答案:(1)珠孔 2 卵细胞 3 两个极核胚、胚乳(2)被子 5 子房壁

23.下图表示胚珠的结构及荠菜胚的发育,请据图回答:

(1)图乙的胚由图甲的[]_________发育而来,其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_.

(2)图中[11]_________,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__发育而来,它的成分将被[]___________所吸收,从而形成_________种子。

(3)荠菜胚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4)种皮是由[]_________发育而来,果实主要是由[]_________发育而成,而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_________发育成种子过程中合成的。

答案:(1)2 受精卵有丝分裂(2)胚乳 3 受精极核 7 子叶无胚乳(3)

8 胚芽 10 胚根(4)5 珠被 6 子房壁胚珠

24.请利用下面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胚和胚乳细胞膜的活性是否相同:

(1)实验材料:10粒玉米种子、烧杯、刀片、酒精灯、石棉网、培养皿、标签、红墨水、放大镜。

(2)实验步骤:

①浸泡并作对照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浸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清洗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①将10粒玉米种子浸入水中使其吸胀,将每粒种子沿中线剖开,分成两组;第一组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水煮沸10分钟,做对照;第二组只浸泡不做其他处理

②将两组种子分别放入两只培养皿,贴好标签;分别向两培养皿中注入等量稀释的红墨水3~5 mL

③用清水分别冲洗两玻璃皿中的种子,洗掉浮色,观察两培养皿中玉米种子剖面着况

(3)煮熟的种子剖面上,胚和胚乳都染成红色,未煮过的种子胚未染色,只有胚乳变红

(4)种子的胚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胚乳细胞已解体,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25.下列各图为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系列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最重要的部分是_________.

(2)雄蕊中产生花粉粒的结构是花药,花药中产生花粉粒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_.

(3)卵细胞是在图A中_________产生的。

A.子房壁

B.花柱

C.胚珠

D.胚乳中

(4)图E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_,图F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_.

A.子房

B.雌蕊

C.胚珠

D.胚囊

(5)在被子植物中双受精发生在_________.

A.花粉粒

B.胚珠

C.花粉管

D.雌蕊柱头

(6)小麦种子中哪部分结构与鸡蛋黄的功能相似_________.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8)试分析图E发育后形成的各部分细胞其遗传物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1)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2)减数分裂(3)C (4)A C (5)B (6)C (7)D(8)不相同。果皮、种皮染色体数均为2n,基因型也相同;胚细胞染色体为2n,胚乳细胞染色体数为3n;胚细胞的基因型不一定与果皮、种皮相同,要视亲代基因型而定;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与果皮、种皮细胞的基因型不同。

【应用创新】

1. 某同学在观察正在发育着的小麦种子装片时,发现A部位细胞有42条染色体(其中有21条来自精子);B部位细胞有63条染色体(其中21条来自精子);C部位细胞有42条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体)。A、B、C三部位的细胞最可能分别是

A.种子、胚、胚乳

B.胚、胚乳、种皮

C.胚乳、胚、种皮

D.胚、种皮、胚乳

解析:考查小麦种子中各部分结构中染色体的来源和数目。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其染色体数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胚乳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受精后发育而来的,胚乳细胞的染色体1/3来自精子,2/3来自极核,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其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体。

答案:B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与发育过程:

(1)取一粒适度浸泡的玉米种子(严格讲是果实,果皮和种皮不易分开),平放在解剖盘中(或桌面上),用刀片将种子纵剖开,然后在剖面上滴上碘液,用肉眼即可区分出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想一想,被染色的部位是什么?

(2)将一粒玉米种子用线捆在一根塑料直尺的侧面上,并将直尺竖直放于一盛清水的烧杯中,使种子的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暴露,每隔两天换水一次。观察并记录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注意观察先突出种皮的是胚芽还是胚根?胚芽伸出时外包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1)被染色的部位是胚乳。

(2)玉米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胚芽伸出时外包的为胚芽鞘,其作用有三点:①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②含有植物生长激素,对幼苗的出土具有很大意义;③含有叶绿体,出土后即进行光合作用,胚芽出土后消失。

【备课资料】

1.卵细胞和极核的来源

卵细胞和极核都来源于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或直接来源于珠心组织近珠孔端表皮下分化的孢原细胞,或由孢原细胞经平周分裂变成1个周缘细胞和1个造孢细胞,由造孢细胞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大孢子,第1次分裂和第2次分裂都形成横的分隔壁,此4个大孢子成一直线排列。通常只有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起作用,其余3个退化。功能大孢子首先体积增大,与此同时出现液泡,接着连续发生3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了2个核分别移至两极,此2核各进行2次分裂,在靠近珠孔端有4个核,在合点端也有4个核,8个核处于共同的细胞质中。随着核分裂的进行,胚囊显著地扩大,特别在长轴方向上,接着在核之间形成细胞壁和构成细胞。在珠孔端,1个核成为卵细胞,另2个核成为助细胞,三者合称为卵器。合点端的3个细胞是反足细胞,珠孔端与合点端各有1个核移向中央,组成含有2个极核的中央细胞或2个极核紧靠在一起。

2.被子植物胚乳的发育

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中储藏养料的部位(无胚乳的种子,养料储藏在子叶中)。胚乳是由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融合以后发育而成的,所以它是三核融合的产物。极核受精以后,不

经过休眠就开始发育。不同的植物,胚乳发育的方式是不同的,单子叶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胚乳发育属于核型,这也是最普遍的发育方式。核型胚乳的发育是指受精极核的第一次分裂,以及随后一段时期的分裂,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这样,各个胚乳核在一段时间保持游离状态,并且分布在同一个胚囊的原生质中。游离胚乳核的数目随植物种类而异:多的可达数百以至数千个,如胡桃、苹果;少的仅几个或十几个,如咖啡。随着胚乳数量的增多,由于胚囊中央液泡的出现,胚乳核逐渐被挤向胚囊的边缘处。胚乳核的分裂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开始在游离的胚乳之间形成细胞壁,从而出现细胞质的分隔,这样形成的细胞就叫做胚乳细胞,整个组织就叫做胚乳

高中生物《植物的个体发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的个体发育》教案设计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 2.理解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3.理解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图40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观察荠菜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掌握种子的每种结构是由子房内哪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荠菜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和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使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通过荠菜的胚的发育过程和玉米胚乳发育过程的实例说明植物的个体发育,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植物胚的发育。 [解决办法]用边讲解、边贴剪贴图、边板书的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复述被子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且教会记忆的方法强化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荠菜胚的发育过程真正理解必须建立球状胚体和胚的空间概念。 [解决办法]

用贴植物胚发育的剪贴图的方法以及让学生观察荠菜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建立胚的空间概念。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对基细胞和顶细胞的识别。 [解决办法] 让学生明确:①图38子房壁和胚珠的模式图是一个立生胚珠,而荠菜的胚珠是一个倒生胚珠;②受精卵发育成胚是以胚珠的珠孔作为参照物。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为基细胞,远离珠孔的为顶细胞。 1课时。 讲解法为主,兼实验法。 ①荠菜植物标本或挂图;②胚珠的结构挂图;③荠菜胚的发育各期剪贴图(图的上端粘一条透明胶布,以便粘在黑板上)。④浸泡

《植物个体发育》读书心得

《植物个体发育》读书心得 植物的世界多姿多彩,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而说到植物时,便不得不谈它的个体发育了,因为这是每一棵植物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贯穿着植物生命过程的始终。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由北大教授朱澂主编的由八个讲座汇合而成的《植物个体发育》一书,看完后有莫大的感触,便起笔了这篇读书心得。 本书主要介绍了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共同规律,着重于它的形态发生。其中,一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基本规律”、“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维管形成层和次生生长”、“花的结构和发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和“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发生问题”。本书语言较浅显易懂,知识覆盖面较广,条理也较清晰,而且还能够结合各种生动的图形进行论述。

首先,个体发育的概念为植物一生所经历的生命活动的周期。而要研究植物的个体发育的话,那就要先观察植物体的生长变化。因为植物体的发生和分化是我们最能直接观察到的和最能反映出植物的发育变化。 在植物体的发生和分化中,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植物体形态建成的基础。毕竟,细胞是组成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这个可以用胡萝卜根的组织培养实验来验证。 而说起植物的种子,这是每一棵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前提。种子的出现在植物系统发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得到了母体的保护,并给以充足的养料,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点也与种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如果要种子顺利萌发的话,那么就必须保证水分、温度、氧、光照强度、休眠期这些条件能够达到适宜的程度。 至于种子植物根的生长和各种组织的分化,这些都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茎的初生生长也是由顶端分生组织发生的,所有初生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显花植物广义的显花植物指种子植物,狭义的显花植物指具真正的花的植物,即仅指被子植物,而不包括裸子植物。现在多采用狭义的“显花植物”概念。 2.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一片子叶,一般主根不发达,常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脉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常三基数,花粉具单个萌发孔。禾本科、百合科植物即属单子叶植物。 3、双于叶植物双于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纲。该类植物胚内具二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叶具网状脉,花部常五或四基数,花粉具三个萌发孔。葫芦科、菊科植物即为双子叶植物。 二、填空 1.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具双受精现象、孢于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2.关于被子植物各性状的演化趋势,一般认为:木本比草本,落叶比常绿,两性花比单性花,花各部多数且无定数比少而有定数,花部离生比合生;种子有胚乳比无胚乳,寄生、腐生植物比绿色自养植物。原始、进化、原始、原始、原始、原始、进化 3、依据个别性状确定一分类群是进化还是原始,是容易犯错误的,这是因为和。同一种牲状在不同植物中的进化意义不是绝对的、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4、双子叶植物花部常_____基数,极少_____基数。五或四、三 三、选择填空 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均属于。 A、种子植物 B、高等植物C.有花植物D、颈卵器植物 E.雌蕊植物F.A、B和C G.A、B、C和D H.A和B 2.被子植物中,是颈卵器的残余。 A.胚囊B.反足细胞C.极核D.卵器 3.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关系是。 A.共生B.寄生C、竞争D.各自独立生活 4.裸子植物一般无。 A.导管B.管胞C.伴胞D.导管和伴胞 5.下列各种果实类型中是最原始的类型。 A.聚花果B、聚合果C.真果D、假果 6.下列各种输导组织特征中,的性状最为进化、 A.具网纹、孔纹导管B.具环纹、螺纹导管 C.无导管而具管胞D.无伴胞 7.下列各性状状态中,最为进化。 A.两性花B.雌雄同株C.杂性同株D.杂性异株E.雌雄异株 8.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 A.2 B.3或4 C.4或5D.5或6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花及花序 时间:2011-05-31 21:49录入者:邓益琴阅读次数: 970次 一、花序花序(inflorescence) 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 。如 一、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一朵花单独生于枝顶端或叶腋时叫单生花。整个花序的轴叫花序轴(rachis)。如果花序轴自地表附近及地下茎伸出,不分枝,不具叶,叫花亭(scape)。如果花序轴上有多数花,除顶花以外,其余各花都是由侧生变态叶的叶腋生出,这种变态叶较小而简单,叫苞片(bract),有些是苞片集生在花序基部,叫总苞(involucre)。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或向心花序(centripetal inflorescence)是一种类似总状分枝的花序,开花顺序是花序轴下部或周围的花先开放,渐及上部或向中心依次开放,而花序轴可继续生长。 1.简单花序(simple inflorescence)。花序轴不分枝,其上直接生长小花。

包括如下几种: (1)总状花序(raceme)。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如油菜、荠菜等。 (2)穗状花序(spike)。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3)葇荑花序(catkin)。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如杨、柳、桑。

实验四被子植物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实验四被子植物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现场教学相结合,用2~3 次实验时间使学生基本掌握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及其组成特点。 2.通过对各类型实体(活体或标本)的观察,从外部形态特征上区分根、茎、叶、花、果实等各器官的不同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组成特点。 3.通过对花的解剖,从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上,掌握判断花冠类型、雄蕊类型、雌蕊类型、胎座类型、子房位置、心皮数目的方法。 4.根据对花的解剖观察,学会绘制花图式的方法及书写花程式。 5.通过对各类果实的形态及其纵、横切面的观察,掌握各类果实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实验用品 (一)材料植物各类器官实验所需要的代表植物的实物标本(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及活体标本)。 (二)器材体视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模型。需要的代表植物的实物标本(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及活体标本)。 三、内容与方法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阅读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术语;心皮数目的判别方法;花程式或花图式的表达方式等内容。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地区、季节、学时、专业不同,从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植物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电视示教体视显微镜、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录像机、VCD 等现代化仪器)、室内教学和室外现场教学等方法演示在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术语中所涉及到的材料的形态及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在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术语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的取材方面:(1)同一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类型很多(本书只选择某一种或几种植物材料进行介绍),如做四强雄蕊的实验,就可以选择油菜、萝卜、荠菜等植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2)同一种材料可以同时观察多个实验内容,如用油菜作实验材料,可同时进行的实验内容有:直根系、草本、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复雌蕊、侧膜胎座、角果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常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既可节省实验材料,也提高教学效果。 本书采用按植物器官类型对实验内容进行归类的编排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做同一

什么是被子植物

新闻网页问答视频图片音乐地图百科良医软件 360问答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根很发达 搜索答案我要提问 首页 问题库 在线问诊 乐帮团 管理团 知识商城 论坛 登录|注册 什么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bcd711712级分类:理工学科被浏览786次2013.03.30 gg4561gg 采纳率:47%11级2013.03.31 被子植物:特征: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现知被子植物有 1万多属,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类群。被子植物的种类能有如此众多,适应性有如此广泛,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给予了它适应、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而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又叫有花植物;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良好的保护,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实既保护种子又以各种方式帮助种子散布;具有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的胚乳,此种胚乳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而具有双亲的特性,使新植物体有更强的生活力;孢子体高度发达和进一步分化,除乔木和灌木外,更多是草本;在解剖构造上,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使输导

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在化学成份上,随着被子植物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和复杂化,被子植物包含了所有天然化合物的各种类型,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分类:被子植物分为二个纲,即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它们的基本区别如下: 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根直根系须根系 茎维管束成环状排列,有形成层维管束成星散排列,无形成层 叶具网状脉具平形脉或弧形脉 花各部分基数为4或5 各部分基数为3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 胚具2片子叶具1片子叶 以上区别点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有须根系植物;胡椒科、睡莲科、毛茛科、石竹科等有维管束星散排列的植物;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数的花;睡莲科、毛茛科、小续科、罂粟科、伞形科等有 l片子叶的现象。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等有网状脉;眼子菜科、百合科、百部科等有4基数的花裸子植物:特征:裸子植物(Gymnosperm)种子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具有颈卵器,既属颈卵器植物,又是能产生种子的种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孢子体即植物体,极为发达,多为乔木,少数为灌木或藤木(如热带的买麻藤),通常常绿,叶针形、线形、鳞形,极少为扁平的阔叶(如竹柏)。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如麻黄),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和筛管。大多数雌配子体有颈卵器,少数种类精子具鞭毛(如苏铁和银杏)。裸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最为繁盛,后来由于地史的变化,逐渐衰退。现代裸子植物约有800种,隶属5纲,即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二纲之一。又称百合纲。种子的胚具1片子叶,植物多为草本,稀为木本(龙血树);茎中维管束星散排列,无形成层,不能次生加粗;叶具平行脉或弧形脉;花部通常为3的基数;多成须根系。按恩格勒系统分为三大类,即萼花区、冠花区和颖花区。现代系统学家如克朗奎斯特(1981)将单子叶植物纲分为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和百合亚纲等5个亚纲,约60000种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木本);种子的胚通常具两枚子叶。胚根伸长成发达的主根,少数也有成须根状的,叶脉多为网状脉。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具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少部分为多数。花被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实有开裂或不开裂的各种类型。成熟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苹果、烟草、薄荷和各种瓜类。 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练习题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 一.名词解释 1.肥大直根:上部由下胚轴发育而成,下部由主根基部发育而成,且具侧根,经过次生生长形成。如胡萝卜. 2.块根:由侧根和不定根发育而成。如甘薯. 3.气生根: 生活在空气中的不定根。根据担负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支柱根,攀缘根和呼吸根. 4.寄生根:产生不定根伸人寄主体内,吸收养料和水分。如菟丝子. 5.草本植物:植物含木质少,木化程度不高。如小麦、玉米、大豆等. 6.乔木:有明显主干的树木,在茎的上部分枝。如杨树、七叶树、苹果等. 7.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蔷薇、月季等. 8.两年生草本:生活周期在两个年份内完成,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实后死亡。如冬小麦. 9.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继续发芽生长。如芦苇。 10.直立茎: 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如玉米. 11.平卧茎:茎平卧地面,不能直立。如蒺藜. 12.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有不定根。如蛇莓. 13.攀缘茎: 用各种器官攀缘它物之上。如葡萄. 14.缠绕茎:茎不能直立,螺旋状缠绕它物之上。如牵牛.

15.根状茎:匍匐生长于土壤中,有顶芽和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鳞片状叶,叶腋有腋芽,节上生有不定根,有繁殖作用。如竹. 16.块茎: 为粗短的肉质地下茎,有顶芽和缩短的节和节间及鳞片状叶脱落后留下的芽眼和叶痕,相邻的芽眼之间为节间。块茎是植物基部的腋芽深入地下形成的分枝,达一定长度后先膨大,储藏营养,形成块茎。如马铃薯. 17.鳞茎:扁平或圆盘地下茎,节间极度缩短,顶端有一个顶芽,称为鳞茎盘,其上的节生有肉质化的鳞片状叶,叶腋可生腋芽。如洋葱. 18.球茎: 球形或扁球形的地下茎,节和节间明显,上有退化的鳞片状叶和腋芽,顶端有一个显著的顶芽,有繁殖作用。 如慈姑. 19.肉质茎:茎肥厚多汁,形态多样,既可储藏水分和营养,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 20.叶状茎:茎扁平成叶状体,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叶完全退化或不发达,但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和开花。 如假叶树. 21.茎卷须:茎变为细而卷曲的卷须,其上不生叶,用以攀缘它物,由腋芽和顶芽发育而来。如南瓜、葡萄等. 22.茎刺:由茎的腋芽发育丽成的刺,不易剥落,具保护功能。 如山楂的刺. 23.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有对生、互生、轮生、簇生四种. 24.叶形:叶片的形状。 25.叶缘:叶片的边缘。

七上生物知识总结(植物第三节至第六节)

生物知识总结(七上第三章) 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例:海带主要由固着器(根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例: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矮小,基部生有假根,起固着作用,植物体上长有孢蒴,孢蒴里面充满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矮小;具有茎、叶和假根;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是植物界的开路先锋。) 例:肾蕨已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里面有了输导组织;没有地上茎,根状茎在土中,上面生有细小的根;叶大,呈羽状,叶背面边缘有孢子囊群,孢子囊里有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裸子植物(松、雪松、水杉、红豆杉、侧柏)例:松松叶细长如针(注意:松叶是正常叶子,形态特殊,不属于变态叶),表皮外面有较厚的角质层,有利于降低水分的蒸腾。根系发达,大大增加了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面积。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是裸露的,种子有翅,适于风力传播。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球花不是真正的花,但拥有花粉)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根、茎、叶发达;能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适应干旱、贫瘠的陆地生活。 四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例: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大豆、马铃薯、柳、槐、菊、月季等) 菜豆根系发达,是植根系,茎多是蔓生,叶脉是网状脉。菜豆花有萼片5片,花瓣5片形成蝶形花冠;雄蕊10枚,其中9枚花丝合生,雄蕊1枚。菜豆花的果实内生有许多种子。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种皮包着胚,对胚有保护作用;胚有两片肥厚的子叶(贮存营养)及胚根、胚轴、胚芽构成。胚轴位于胚芽与胚根之间,直接与子叶相

高考生物复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点

2019高考生物复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 识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以下是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语句: 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不是种子。 2、种子的形成和萌发:①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的。 ②胚的发育: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一行细胞形成胚柄,同时产生一团细胞形成球状胚体。球状胚体顶端两侧的细胞分裂较快形成两个突起,发育成两片子叶;两子叶之间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芽;胚体基部的部分细胞发育成胚根;胚芽与胚根之间的细胞发育成胚轴。③胚乳的发育: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的。首先,受精极核分裂成许多细胞核,叫胚乳核;然后,围绕每个胚乳核产生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许多胚乳细胞。这些胚乳细胞内贮存营养物质,其整体就是胚乳。 3、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近珠孔端),顶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分裂、分化)形成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构成胚;基细胞几次分裂形成胚柄,吸收养料供胚发育。受精极核多次分裂形成胚乳细胞,从而构成

胚乳。珠被形成种皮。胚、胚乳、种皮构成种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种子和果皮构成果实。 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或胚乳提供的,而种子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胚柄细胞提供的。 5、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包括两个阶段:(1)营养生长阶段:此阶段植株只有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通过生长不断长高长大。(2)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植株长出花,开花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果实,里面有种子。这时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许多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后营养生长中止。 6、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7、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受精极核先发育,受精卵后发育,因为受精卵要经过一个休眠阶段。 8、以体细胞中含有2n条为例,则精子、卵细胞和每个极核中含有n条染色体。受精极核由2个极核和1个精子融合形成,所以受精极核以及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细胞应为3n 条;由于在形成胚乳的过程中,胚乳细胞将解体,其中的染色体也会消失,所以胚乳细胞的3n不会影响到新个体的性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第三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一、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已有的植物化石研究资料表明,被子植物几乎是在距今1.4万年前的白垩纪突然地同时兴起的。由于至今尚未发现任何花的化石,因此,被子植物的分类在参照零星的化石资料的同时,主要根据现存被子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时植物的解剖结构特点也用作分类的参考。近几十年来,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生物化学成分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对被子植物的某些科、属的分类和系统位置的明确起到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反映出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特别是花和果实向着更加经济、高效、适应多种环境、有利于传种接代和种族繁衍的方向演化发展,由此总结出了有关被子植物特征性状的一般演化规律和分类原则,现列表归纳如下: 应当指出,不能简单地根据植物的某一性状来判断植物的进化地位,应当联系各种性状综合地加以分析。因为某种植物的各种性状在演化上并不是同步的,往往同一植物体上有的为进化性状而有的却保留着原始的性状。例如,对于一般植物而言,两性花、胚珠多数、胚小是原始的性状,而在兰

科植物中却是进化的标志。 二、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习性乔木、灌木和草本大多数为草本 根系多为直根系多为须根系 茎的维管束排列成园环状,星散状排列,无形成层,无次生结构 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叶脉常为网状叶脉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基数多为4或5 3 胚具两片子叶具一片子叶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2.草本植物(herb )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3.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草莓、牵牛等;后者如葡萄、省藤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 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第五章练习方案一精选.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第五章练习方案一 题例领悟: 例1、用四倍体水稻作母本,二倍水稻(2N=24)作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种子中,其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依次为() A、74、36、48、 B、48、36、60 C、36、48、60 D、48、36、72 解析:二倍体水稻2n=24,每个染色体组n=12,那么四倍体水稻染色体数4n=48,母本四倍水稻其卵细胞,两个极核.珠被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4、48、48。父本二倍体水稻产生的每个精子染色体数为12。母本四倍体水稻与父本水稻进行双受精后,胚珠各部分发育情况如下:1个卵细胞(2n=24)+1个精子(n=12)→受精作用1个受精卵(3n=36)→有丝分裂(3n=36);两个极核(4n=48)+1个精子(n=12)→受精极核(5n=60)有丝分裂胚乳(5n=60);珠被(4n=48)有丝分裂种皮(4n=48),故杂交后产生的种子其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染色体系数依次为48、36、60。 例2:下面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你认为表示鲜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一点? A、Y、M B、X、O C、Y、Q D、X、Q 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要先经过生根发芽,此时胚要经过分裂、分化需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贮存有机物的分解,而此时又无有机物补充,则开始有机物含量减少,即种子干重减轻,而鲜重则增加,因其大量吸水,当长成幼苗时,则可进行光合作用补充有机物,则干重又会上升。则选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极体和极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数目都为体细胞的一半 B、都由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形成 C、都位于胚囊内 D、受精后都能发育成胚乳 2、已知一粒小麦种子中胚乳的基因型为BBb,则其胚的基因型是() A、BBb B、BB C、Bb D、bb 3、“黄梅香米,香飘万家”,香米是天然香稻精加工而成,香米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A、受精卵 B、子房 C、珠被 D、受精极核 4、下面关于荠菜和玉米种子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胚的发育过程 B、荠菜没有胚乳的发育过程 C、都有子叶的发育过程 D、玉米没有两片子叶 5、下图Ⅰ、Ⅱ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回答中正确的是()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目录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 被子植物的起源 经济利用 [编辑本段]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亦称显花植物。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

ophyta)。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花粉粒到达柱头後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随著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後,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後产生的核子常发育成胚。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被子植物分两个纲,其种子内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同,但进一步的发育却以不同方式进行︰在双子叶植物,茎原基两侧的侧生子叶均发育,而在单子叶植物仅一个原生子叶得到发育,并向顶端移动。胚的发育过程清楚地表明,被子植物胚的早期均有双子叶阶段。双子叶植物的胚分化为4个主要部分︰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 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特徵 被子植物的器官与其他维管束植物一样,分为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木质部有特化的导管,在韧皮部内筛管分子末端相接形成筛管,筛管侧面同伴细胞相接。叶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很不一致,叶序有互生、对生或轮生。互生是原始的类型,对生和轮生是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形成。全缘、具羽状脉的单叶较为原始。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叶由「常绿」叶进化而来。叶表皮具有特化的气孔。花是高度变异和特化的繁殖枝。孢子叶(雄蕊和心皮)藏于花托上,通常由花被(萼片和花瓣)环绕。花托是节间缩短的茎,原始的花花托较长。萼片常为绿色,叶状或苞片状,是特化的叶。花瓣通常与萼片互生,其质地、颜色(除绿色外)和大小不同于萼片。雄蕊(小孢子叶)总称雄蕊群,每个雄蕊通常由柄状的花丝和带孢子的部分(花药)组成。心皮(大孢子叶)总称为雌蕊群,心皮由包围胚珠的子房、花柱和柱头构成。柱头用以接受花粉粒,生于花柱的顶端。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在长期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就是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进行的,现就植物常见的形态学术语简介如下。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2.草本植物(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藤本植物(vine)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葡萄、省藤等;后者如草莓、牵牛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图14-1)。 直立茎(erect stem)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一)叶的形态 1.叶的质地 革质(coriaceous):叶厚韧似皮革,如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L.)等。 膜质(membranaceous):叶薄而呈半透明,不呈绿色,如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草质(herbaceous):叶薄而柔软,如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等。 肉质(succulent):叶肥厚多汁,如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等植物的叶。 2.叶形 叶形是指叶片的整体形状。不同植物叶形往往不同,叶形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中,叶形近似条形、圆形、椭圆形和卵形的情况很普遍,为了利于区分植物,往往根据叶片最宽处位置及叶的长宽比对这类叶形进行细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图14-2,图14-3)。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是在植物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分类系统进行监理,以阐述被子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1]。自19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对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相关理论,对被子植物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等方面知识和证据的不足[2],截至目前,被子植物的分类尚无完美的分类系统,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3-5]。 1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类型 1.1恩格勒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1897年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其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有所描述,是被子植物分类史上第1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该系统的提出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认为被子植物的原始特征是单性、无花瓣、风媒传粉、木本等,而其进化特征有两性、花瓣、虫媒传粉等,为此,恩格勒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型为葇荑花序类植物,而较为进化的类型为毛茛、木兰等科。上述假说是在艾希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很多植物学家认为该理论不合理。因此,经过对恩格勒系统的多次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上,认为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要原始的理论是错误的,并进行了修改,仍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合瓣花亚纲和古生花被亚纲,基本系统大纲内仍将植物界划为17门,并未作多大改变,其中被子植物独立成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4科。 1.2哈钦松分类系统 该系统是1926年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提出的,其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描述,1973年相应地做了修订,将被子植物的分类科数增加了,由原来的332科增加到411科。哈钦松系统认为与单性花相比,两性花更为原始;多数、各部分分离的花,比定数、连合的花更为原始;与轮状排列的花相比,各部分螺旋状排列的花更为原始;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更为原始。该系统还认为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双子叶植物的起点是毛茛目与木兰目,该系统认为毛茛目与木兰目这2支是平行发展的:一支木本植物从木兰目中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从毛茛目种演化出;在被子植物的后来演化过程中,单花被、无被花逐渐蜕化而成;从金缕梅目中逐渐分出葇荑花序类各科。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中逐渐演化出单子叶植物,并在演进的早期就分化为3个进化线,即瓣花群、萼花群及颖花群。 1.3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系统于1954年公布。该系统认为被子植物从种子蕨中演化而来;从木本植物中演化出草本植物;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具单沟舟形粉的睡莲

植物的个体发育

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 .理解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理解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能力训练点 .通过图40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观察荠菜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每种结构是由子房内哪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荠菜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和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使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学科方法训练点 通过荠菜的胚的发育过程和玉米胚乳发育过程的实例说明,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植物胚的发育。 [解决办法]用边讲解、边贴剪贴图、边板书的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复述被子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且教会记忆的方法强化重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荠菜胚的发育过程真正理解必须建立球状胚体和胚的空间概念。 [解决办法] 用贴植物胚发育的剪贴图的方法以及让学生观察荠菜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建立胚的空间概念。 .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对基细胞和顶细胞的识别。 [解决办法] 让学生明确:①图38子房壁和胚珠的模式图是一个立生胚珠,而荠菜的胚珠是一个倒生胚珠;②受精卵发育成胚是以胚珠的珠孔作为参照物。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为基细胞,远离珠孔的为顶细胞。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兼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 ①荠菜植物标本或挂图;②胚珠的结构挂图;③荠菜胚的发育各期剪贴图。④浸泡好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⑤菜豆和玉米幼苗;⑥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先行组织者的方法复习与初中紧密相关的知识。 .让学生复述被子植物胚的发育过程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知识结构“链条”,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网络结构,有利记忆长久。 .让学生自己观察荠菜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并做课堂练习题。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在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建立联系]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一系列过程,终于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个体,这个过程叫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不同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也不同。 通过先行组织者的方法复习初中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在银幕上投放下列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第六节 被子植物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被子植物 1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已具备单子叶植物特征的知识。 (2)技能基础已具备观察植物经验以及探究植物的尝试。 (3)在探究花的结构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4)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对蔬菜有一定的了解。 2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技能性目标: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尝试课外用课外实物引进课堂。 情感性目标:关注并观察身边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总结出其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双子叶植物 课前热身 (3分钟) 播放青春操《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学生快乐整齐跳操 让学生带有激情,快乐上课。 情景引入 (2分钟) 出示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这些常吃的蔬菜,教师把豆芽拟人化问“我们长得不一样,可为什么我们是同一类植物呢?”引出它们的种子。 学生感到好奇又有趣 抓住心思,趣味性引入。 活动2【活动】双子叶植物 课内探究 (15分钟) 我们先来看菜豆种子的特点。我们做一个探究活动1。 (给学生下发浸泡过的黄豆、菜豆等种子,事先分好的四生为一组) 请观察不同的种子,试着剥开种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组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以统一看法。

教师巡视、后提问。 教师总结:这分成的两瓣就是种子的两片子叶。像这样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就称作是双子叶植物。(板书) 让学生举例说明平时生活中吃到或看到的种子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学生踊跃举例(蚕豆、西瓜、向日葵等) 学以致用。 探究2 菜豆根、叶的特点。(约3分钟) 如果我们看到植物时它并没有结种子,或种子不方便观察,我们又如何来判断它是否是双子叶植物呢?双子叶植物的其它器官是否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呢?学生齐答:根、茎、叶、花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和叶脉有什么特点呢? 给学生下发菠菜,白菜根(前四个组观察探究根,后四个组观察探究叶)请观察他们的根系和叶脉有什么特征? 出示直根系、须根系,平行脉、网状脉的图片。让学生对照看以上植物的根系及叶脉特点。给学生约一分钟时间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 学生总结:小白菜、菠菜具有直根系和叶具网状脉。 自然过渡。 通过观察和探究,得出双子叶植物根系及叶脉的基本特点。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其它双子叶植物根、叶的特征。(约2分钟) 回到同学们举出的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观察它们的根系及叶脉,看是否具有直根系、网状脉。出示PPT课件。 引导学生得出双子叶植物根系及叶脉的一般特征。 板书。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锻炼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归纳和总结能力。 探究3双子叶植物花的特征(约5分钟)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和叶脉具有共同的特征,那么作为繁殖器官的花是不是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呢?我们赶紧去探究一下。 (给学生下发菜豆花,白菜花)让学生数出花瓣、萼片及雄蕊的数目。 出示菜豆几种花,让学生数出花瓣的数目。 出示PPT课件。(表格显示各种双子叶植物,花瓣、萼片、雄蕊的数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向学生说明只是大部分双子叶植物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还有是4的,极少有还有3的。 (板书) 学生总结:花瓣、萼片及雄蕊数目都是5或4。 学生得出结论:双子叶植物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或4。 过渡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在老师指导下得出双子叶植物花的特征。又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 活动3【讲授】双子叶植物评论(0) 知识梳理(约3分钟) 总结:双子叶植物特征。根据刚才我们探究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的特征了。 学生作答:双子叶植物根系是直根系,叶具网状脉,花的各部部分基数为5,种子具有两片子叶。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果实类型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果实类型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一、单果 单果(simple fruit)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果皮的质地和结构,可分为干果和肉质果两类。 (一)干果(dry fruit) 干果(dry fruit)成熟时果皮干燥,根据果皮开裂与否,可分为裂果和闭果。 1.裂果(dehiscent fruit)。果实成熟后果皮开裂,依心皮数目和开裂方式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1)蓇葖果(follicl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一边开裂。如飞燕草(Delphinium ajacis)。芍药聚合果中的每一小果是蓇葖果。 (2)荚果(legume)。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两边开裂。如豆科植物,但少数豆科植物的荚果不开裂,如槐树、花生等。

(3)角果。由两个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果实中央有一片由侧膜胎座向内延伸形成的假隔膜,成熟时果皮由下而上两边开裂。如十字花科植物。根据果实长短不同,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 (4)蒴果(capsul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 ① 背裂(locul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心皮背缝线开裂,如百合、棉花等。 ② 腹裂(septicidal dehiscence)。果瓣沿腹缝线开裂,如龙胆、薯蓣、烟草等。 ③ 背腹裂(septifragal dehiscence)。果瓣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如牵牛、曼陀萝(Datura stramonium)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