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 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疏泄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论》: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里的土疏泄指木气条达,土得木制化而疏通。

朱丹溪首倡肝司疏泄,《格致余论。

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明。

薛立斋《内科摘要卷下》正式提出肝主疏泄。

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引述其肝主疏泄的功能。

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肝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

疏,即疏通;泄,即发越。

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泄之意。

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为,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重要环节。

兹从以下方面略谈肝主疏泄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

1 肝主疏泄与气、血、水1.1 对气机影响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

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重要的因素。

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常称作肝气郁结。

此临证中颇为常见,治当疏肝解郁,可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1.2 对血液运行的影响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生血。

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

《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

下行胞中是为血海。

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

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

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运行。

疏泄太过,肝气冲乱,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病诸症作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行滞涩,则可形成血瘀,而出现胸胁刺痛,或为症积。

唐容川主张:里者,和其肝气。

并用小柴胡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等,治疗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周身上下疼痛。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疏泄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

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因此,肝不藏血,则不仅可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导致出血。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华和在窍(一)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

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

(二)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

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

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

(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

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

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爪乃筋之延续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

爪甲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四)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藏象理论——肝

藏象理论——肝

藏象理论——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

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一、肝的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疏,即疏通,疏导。

泄,即升发,发泄。

疏泄,升发发泄,疏通。

“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土疏泄,苍气达”,与土得木而达同义:元•朱丹溪首次明确地提出“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观点。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

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

“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

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

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向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

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

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

肝的生理功能

肝的生理功能

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冠,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肝于胆相为表里。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生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调畅气机气机,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是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则其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易怒等病理表现。

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

甚则可以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障碍,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癥积、肿块,在妇女则可导致经行不畅、通经、闭经等。

气机的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或为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臌胀。

中医阐述的肝功能

中医阐述的肝功能

中医阐述的肝功能肝脏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在中医理论中,肝被视为五脏之首,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

它在藏象学说中被认为与天相通,是主要的温煦器官,主司着人体的整体气血运行,并对情志活动具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肝的功能与情绪、眼睛、指甲、筋脉、韵味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中医非常重视肝的功能调理和保养,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中医对肝功能的阐述1. 肝藏血在中医的理论中,肝主藏血,它的功能是贮藏、调节和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环。

中医认为,肝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全身气血的供应和运行。

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如肝血不足、经期不调、贫血等。

2.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指的是肝脏的作用是调节气血的畅通运行。

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保证气血的顺利循环,并促进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然而,当肝功能紊乱时,可能导致气血不畅,出现疏泄失常的症状,如胸闷、胁痛、眩晕等。

3. 肝主筋中医认为,肝主筋。

肝的功能与韧带、筋脉紧密相关,能够保证人体的运动机能。

当肝功能不佳时,可能会导致筋脉僵硬、关节疼痛等问题。

4. 情志与肝中医认为,肝主司情志。

情志是指情绪、意志、思维等心理活动,中医将其视为人体内部的动力和影响因子。

肝主司情志的意思是肝与情志密切相关,情绪状态对肝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情绪波动、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肝的功能,并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

5. 肝与眼睛中医认为,肝主开窍于目。

肝与眼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肝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到眼部的健康。

当肝功能不佳时,可能出现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目赤等问题。

6. 肝与指甲根据中医理论,肝主藏血,而指甲的生长与血液的供应有关。

因此,肝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到指甲的质量和生长状况。

当肝功能不好时,指甲可能会出现脆弱、易碎以及纹理不鲜明等问题。

肝功能调理的中医方法在中医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调理肝功能,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方法:1. 中草药调理中医药方面,常用的调理肝功能的草药有柴胡、当归、丹参等。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从肝组织学看,肝血窦具有 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2、主藏血
(2)生理意义:
濡养肝及筋目——以发挥正常功能 为经血之源——肝中贮藏充足血液,保证月经来潮 涵养肝气——肝中藏血,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条达, 发挥正常疏泄功能。 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全身得以濡养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以备不时之需 防止出血——肝气充足,固摄血液;
肝藏血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
生理:肝藏血,滋养肝体,制约其过亢。
病理: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
肝阳上亢 肝火上炎 肝风内动
治疗:“用药宜柔不宜刚,宜和不宜伐”。 • 滋养阴血以益肝(如当归、白芍、丹参、枸杞等。) • 凉肝、泻肝、镇肝等法以抑制肝气肝阳之升动过度 (如石决明、天麻、钩藤、龙骨牡蛎等。)
• 性情急躁,容易发脾 • 走出去:旅游、购物、散步、跑



冲动是魔鬼,一时冲 动伤害自己,伤害他
2.移情异性:转移注意力(以情胜 情)

• 培养兴趣爱好:琴棋书画、花鸟
鱼虫
怎么办? • 寻找精神寄托:亲情、友情、爱 情——用乐观情绪战胜悲观情绪
3. 疏理肝气:逍遥散等
•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别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
问·灵兰秘典论》
将军之官:肝气喜舒畅条达, 如将军然直言不讳的性格。 谋虑出焉:肝好象智勇的将 军,发挥计谋和推测考虑,与 肝藏血和舍魂的作用有关。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 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 阳,通于春气。
“人之生机系于肝”

机 肝气升发有度,赖于肝阴
肝阳的协调

a足厥阴肝经篇

a足厥阴肝经篇

a足厥阴肝经篇【字幕】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

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液。

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今天咱们主要讲讲肝经。

肝的功能在中医里面,传统的中医里边肝的功能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功能就是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从情志这方面说的,疏发宣泄。

肝主疏泄,就是说如果肝经是通畅的,肝的功能是正常的,人就会感到愉悦,舒服,所以人的情志主要是由肝来引起的。

另一方面就是说,我生气了,郁闷了,就是肝经堵塞了。

为什么说怒伤肝,还有很多人说,你别生气,气大伤肝,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就是肝主藏血,这个藏血就是储藏的意思,肝是一个血囊,可以把人体不用的血液暂时储备在肝脏当中。

藏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有收摄、约束的意思,比如说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了,控制血的能力就差了,它会造成人体的出血症,比如说经常鼻子出血,脑溢血,视网膜出血了,还有便血,胃出血,这都跟肝有关系,因为肝为藏血。

第三个功能,是跟男人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肝主宗筋,宗筋是什么,宗就是祖宗的宗,传宗接代的宗,筋是人体的大筋,宗筋就是指男性的生殖器。

咱们从肝经的图上就可以看到,肝经的图是绕着阴器,阴器就是宗筋啊,绕着阴器转一周。

所以来讲,这男性生殖方面的问题都跟肝经有密切的关系。

这几点表明肝经在人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根经,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这根筋打通了。

怎么去打通它?先得知道它的循行位置。

肝经起点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它的起点在那儿,叫大敦穴,它的终点在哪里,在乳下一点五寸,叫期门穴,期就是期望的期。

整条经是循着大腿内侧直接上胸的一条经络,共有十四个穴位。

这个穴位在人体上是对称的,两边都有,所以一共有二十八个穴位,其中有十二个穴位在大腿的内侧,还有两个穴位一个在胸骨上,一个在肋骨边缘。

咱们抓住其中的四个大穴,今天主要讲一讲。

【字幕】太冲穴: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疏泄作用第一个穴位就是太冲穴(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近端凹陷处,即第1、2趾间第3趾节)。

中医肝的功能主治

中医肝的功能主治

中医肝的功能主治1. 中医肝的功能中医认为肝脏是五脏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中医肝的主要功能:•储藏血液:肝脏储藏的血液可以随时供给身体需要,调节血液循环和血容量。

•制造胆汁:肝脏制造的胆汁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和代谢。

•代谢物转化:肝脏能够将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毒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

•调节气血:肝脏在中医中与气血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平衡。

•维持情绪稳定: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肝气调畅可以维持情绪稳定。

2. 中医肝的主治中医肝的主治是指肝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关系,一旦肝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不适。

以下是中医肝的主要疾病和治疗方法:2.1 肝郁气滞•症状:情绪低落、易怒、胸闷、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

•治疗方法:疏肝解郁、调理情绪、舒缓压力,可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汤等方剂。

2.2 肝阳上亢•症状:头痛、口苦、怒目、耳鸣、失眠等。

•治疗方法:疏肝平肝、降阳泄火,可使用抑肝散、龙胆泻肝汤等方剂。

2.3 肝阴不足•症状:头晕、目眩、干眼、耳鸣、失眠等。

•治疗方法:滋养肝阴、益气补血,可使用六味地黄丸、当归血建汤等方剂。

2.4 肝风病•症状:眩晕、肢体抽搐、面瘫、舌强偏等。

•治疗方法:平肝息风、疏风祛风,可使用天麻钩藤饮、痉挛颗粒等方剂。

2.5 肝病导致的其他疾病•肝病与血液循环功能不畅:可引起人体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如胃肠功能紊乱、血压异常等。

3. 中医调养肝脏的方法为了保持肝脏的健康,中医提供了以下调养肝脏的方法:•合理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压力和情绪波动。

•定期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肝脏的功能。

•避免过度饮酒: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较大,应适度饮酒或戒酒。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来调理肝脏,如枸杞子、当归、黄芪等。

综上所述,中医肝的功能主治涉及肝脏的生理功能和与其他身体部位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445300 湖北建始县卫校姜化尧
肝主疏泄的功能是由肝的特性所决定的。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
术⋯⋯在脏为肝,其性为暄,其蒋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政为散,
其令宣发⋯⋯。

是说旰有如初阳布和,温暖
如春,万物荣美J如树术生发、升展、条畅而
恶压抑之势,因此称为“刚脏一、“将军之官”。

究其疏泄作用的实质,是对人体气机的调畅,疏通和舒展。

朱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

”故人体气机升降的正常活动与肝之疏泄关系有密切重
要。

兹就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的临康意义作
如下试述。

【情志方面】《内经说:“心藏神”,
秆藏魂”、主谋虑。

人的精神、情志活
动由心主管,与肝紧密相关。

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断,入的情志保持着既不抑郁又不亢奋
韵相对平衡状态面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如秆
气不条,疏泄非常,则会引起情志异常而抑郁碱亢奋。

抑郁,见郁闷不乐,多疑多虑,愁哭太崽等。

亢奋则会见过度兴奋、暴躁易怒、失眠、眩晕等。

商导致盱失疏泄的原因主要是情
意刺激。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
削气下,均言忧思、悲恐等精神刺激会导致
肝疏泄不及面生抑郁。

“暴怒仿旰,怒则
气上等澈奋恼怒易使疏泄太过丽亢奋。

黄X X、女、4O岁。

素性喜怒无常郁郁寡
欢,一日园丢鸡与邻人口角乃至斗殴跌入粪坑,随起恶寒不适,纳差,夜不安眠,渐至精神失常,游走街巷,歌哭无端。

其夫强架求诊,其面目微红脉弦细,苔薄黄。

此肝气郁
鞴而气逆神乱,遂处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场,l4剂后渐安。

续以越鞠丸加白本、郁
金、佛手行气疏肝健稗收效。

此情志过亢,《素— -18一
同l·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治⋯⋯
是其意也。

此外,疏泄失职,肝气郁滞,又有化风化
火的两种转归。

《类证治裁》说;“风依于术,木郁则化风,为瞎、为晕、为舌麻,为耳鸡,为痹、为类申,皆肝风震动也。

又说;“术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为狂为痿,为厥,为廛,为呃噎,为失血,皆秆火冲激也.所谓气有余便是火”。

火性炎上,秆气主升,肝经上额交巅,故临床亦可见头痛昏胀,面红目赤,口苦耳鸣等。

【消化方面】人的消化功能是靠脾气升,
胃气降,胆汁注人肠中助消化等协调作用来
完成的。

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
协调濞胃的升清降浊,且与胆汁的分泌有关。

如肝失疏泄则会影响到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病变。

临床上常见肝失疏泄的患者,除了胸胁胀满疼痛、急躁易怒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还常兼见睥不升请的食少腹胀污泄,肠鸣矢气和胃气不降的胃脘胀痛,暖气呕恶、吞酸嘈杂等症状。

前者谓“肝脾不和,常用逍遥散或痛泻要方疏秆健脾’后者为肝气犯胃,多以柴胡硫秆散或左金丸疏肝和胃。

正如《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秆术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易X X,39岁。

因胁痛数日而求诊。

自诉
胁肋、乳房胀痛、月经常后期而至。

见其神疲
面自,舌质淡红少苔,脉弦而虚。

盱郁血虚明证在,用遣遥散原方疏肝健脾8剂愈
£气血方面】人体血液的运行,必赖气
的推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脉道的畅通,气血流行而不致瘀滞,亦赖秆的疏泄正常,气机畅达。

其机理一为肝对气机的
疏泄作用,二是肝又为藏血之脏,节血量
的功能。

王冰注释《内经》说; f‘.⋯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此调节功能
亦为肝疏泄完威的。

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
机调畅则血行流利,血量的调节也正常。

肝之
疏泄异常导致气机紊乱及血时,病理变化表现
为血液妄行和血液瘀滞两个方西。

《内经》云
怒则气逆,甚则喧血”,即是暴怒份及肝
气,疏泄过亢,血随气升所致。

血行瘀滞由于
匿川中医1 9 9 1年第1期
维普资讯
肝失琉泄者,必先为气滞,久而及血乃成。

其证候随瘀阻部位而定,舞阻心脏则见胸痛拒
接,口唇青紫,甚则谵语发狂,瘀阻旰脏则见胁肋刺痛,肝脾肿大,瘀阻胃肠则见呕血黑
便,脘腹刺痛J瘀阻下焦则少腹胀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

瘀阻日久可在局部形成包块、
症瘕,经久不愈,其人面目黧黑、肌肤甲错,舌上瘀斑瘀点、脉涩。

闶××,女,36岁。

困婚后多年不孕,求医
不验,遂忧郁成疾,停经三月,经妇检非孕,乃求治。

其时,脐下症形渐大,刺痛不止,颜面紫黑,肌肉消瘦,傍晚发热,急躁易怒,舌质黯黑,脉细涩,大便结滞,思此气滞血瘀之症非活血祛瘀止痛之少腹逐瘀汤莫可,原方加
减1O剂为一疗程,服药四个疗程,症积渐消,后以归脾汤调理得愈。

岳美中说t “气滞多夹血瘀,血瘀每致气
滞,气血互为影响,况肝为血脏,气病鲜有不及血者。

”说明了气机与血行的生理病理关系,指出了祛瘀必须行气的治疗原则。

王清任的诸逐瘀汤中无一不佐利气行气之品便是明

【水液方面】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是很复
杂的,必须依靠肺脾肾三脏和三焦的协调功能疆动才能正常进行,但也不可泱少秆的疏泄作用,水液才靛正常运行。

设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水液停聚雨j变证迭出。

水液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小便不利J停留胸膈则为饮,如受热邪煎熬则炼液成痰j影响脾胃运化则为腹水。

故《金匿·水气篇》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删,胁下腹痛⋯⋯。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载;张x X、男、
45岁曾患痢疾,愈后胁腹不适,谗至腹大,后经县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住院数日,希望甚微,出院就诊于余。

思《沈氏尊生》谓“怒气仿肝,渐蚀其脾,脾虚在极,阴阻不交,阴阳相混,遂道不通,郁而为热,湿热柜蒸,故其腹大。

”诊脉沉数有力,面色白泽,舌苔自薄而润,食纳隹,腹大如孕,时有鸥声,阴囊浮肿如水晶,尿少微黄,大便干燥。

历时虽久,犹未大虚,攻补兼行,汤丸并进。

汤t自术、枫实、商陡、内金、茯苓、牡蛎、广香。

丸t 自术、甘遂、大枣。

两个疗程后改进实脾饮。

半月后腹水全消,基本告愈。

Jq中医,1 0 0 1年第l搁
下法验案= 剐
476000 河南商邱地区中医院王秀
赵××,男,5O岁。

1980年4月17日诊。

自述胸闷痛三年,阴雨天加重,周身有紧束
感。

言少时普捕鱼常在水中,近年来亦常有
之。

视舌苔白厚腻,大便日一次,质溏薄,脉
弦滑。

心电图示t右柬枝传导阻滞。

余以为此
证乃寒湿痹阻,胸阳不振所致,宜用性热攻寒之品。

试给巴豆霜I¨ 0.6克,亲视服下半时许,肠鸣矢气,从胸至腹有温热感,大便泻下多为白粘冻和稀水,似有不止之势。

头身汗出,
恐正气骤虚,给凉米汤半碗饮下后腹中稍平,
大使止。

休息两时许,感身轻神爽。

三日后复
给巴豆霜0.6克,初仍污下白粘冻稀水,后为诛状物,知寒邪将尽,给所备山药、小米大枣
粥一碗。

微温服下,症若失。

继予阳和汤十余
剂病获愈。

李×X,男,35岁。

1983年4月24日诊。

咳嗽、胸闲痛、盗汗半月余。

菜市医院诊为t “渗出性胸膜炎,并两次抽出渗出液约3000
毫升,病情仍无向愈之势。

动则气不接续,不能平卧。

观其面色光自,舌质红,脉细数。

给生脉宣利肺气中药三剂挟正祛邪,另给十枣
丸I 2l 3O粒。

余同往其家,亲视服下4粒,半
时许,无感觉,以热饮助之,腹中稍动,增2 粒,又半时许,腹中大动,便下如注灼征,须臾止,然蹲厕不能自起,嘱其用山药、小米、大枣粥调补。

次日诊:言昨天至今胸阎痛,咳嗽大轻,已能平卧。

鉴于正气巳虚嘱其继用食补,隔日服十枣丸一次,每次6粒。

如是三次诸症巳无。

胸透示;右肋膈角积液已无。

停十枣丸,依月华丸意配丸药一料告愈。

[按)巴豆霜、十枣丸乃泻下之竣剂,用
之不当祸不旋踵。

其药其方知之者多,而用之
者少。

余每用之,必亲自配制,亲视服药,从
小量始试服,以泻下为度,从不敢放胆让病人
自用,以免在手脚忙乱中出差错。

【l J B豆去皮心.在糙纸土豆复拄压击}由后印为B豆鬟.【2J芜花(碡移) 甘避.太蛾等份。

备为冒凡枣诧(太
枣煮燕击虚棱)中为丸鄞十枣丸如黄豆=I:,成凡每次
服4 6牲.
— 1口一
维普资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