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本文主要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通过丰富的实例,全面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在优势病种中的疗效表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 优势病种概述及中医诊疗方案介绍2.1 优势病种概述及流行情况2.2 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3. 临床疗效总结3.1 病种A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3.1.1 病例分析3.1.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3.1.3 关键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3.2 病种B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3.2.1 病例分析3.2.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3.2.3 关键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3.3 病种C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3.3.1 病例分析3.3.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3.3.3 关键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4. 疗效分析4.1 优势病种中中医诊疗方案的总体疗效评估4.2 不同病种间中医诊疗方案的异同点分析4.3 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5. 临床实践启示与展望5.1 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5.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6. 结论总结本文所述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强调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和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中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包括相关的研究论文、专著等。
附录:提供相关疗效数据和病例详细信息的附录,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
以上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结构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需要指出的是,此报告所包含的临床疗效总结和分析是基于已有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果,仅供参考,读者在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时,还需结合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的措施及建议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诊疗质量。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优势病种的种类及数量
优势病种种类:肺癌、肝癌、胃癌、结直 肠癌、乳腺癌等
优势病种数量:共计50种
优势病种的特点及现状
优势病种是指具有明显疗效和优势的疾病种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可以 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优势病种包括多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 经系统疾病等。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优势病种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 显著的疗效。
XX公司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 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
结分析报告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优势病种介绍
02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03
临床疗效总结
04
诊疗方案分析
05
未来展望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优势病种介绍
优势病种的选择标准
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代表性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成熟,疗效显著 病种覆盖面广,具有推广价值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及卫生需求
2009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医院2009年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近年来,中医西化,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居民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院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综合效益欠佳等,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制约着中医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事业的看法。
对此,我院结合本地域的现状,进行了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一、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不够原因分析: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财政除了补偿一定的人头经费外,长期实行自负盈亏的核算体制,医院、医生不得不为收入而工作,这就导致中医并不以中医手段来治病,很多采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式,开药也以开西药为主,而价格低廉、简便灵验的中医中药逐渐被冷落。
针对性措施:1、充分发挥区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我院是我区唯一一家中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龙头单位,加强与4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3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联系,继续派驻专家骨干支援对口单位,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对其进行中医业务指导。
积极接受对口单位的进修人员,加强人员交流工作。
始终坚持中西医并进的发展思路,重视中医药特色与发展优势。
2、加强特色中医科室的建设现有市级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药提升工程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着重重点专科建设,在人员配置、设备配备上坚持满足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不深原因分析:1、中医药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传统文化的氛围,而传统文化知识在现今的基础教育系统不断被弱化,许多人对中医概念和理论不了解,把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概念认为是"玄学",常用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环境。
2、由于学中医药不仅要熟记硬背和淡泊名利,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古文基础,这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也是中医药后继乏人的原因。
针对性措施: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肤科⼀、基本情况⽩疕(寻常型银屑病)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得第⼀批优势病种之⼀,从2013年5⽉到2013年11⽉,新泰市中医院⽪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得实施⼯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得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17、2天。
应⽤得主要治疗⽅法有:⼝服中药汤剂、⼝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诊疗⽅案应⽤情况分析(⼀)主要治疗⽅法应⽤情况完成临床路径得13例病例中,采⽤得主要治疗⽅法应⽤情况如下:中药饮⽚使⽤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率100%,特⾊疗法使⽤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得关键中医治疗⽅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应⽤情况分析按照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与差(<75%),采纳得关键中医治疗⽅法得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依从性好得治疗⽅法包括:⼝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得治疗⽅法有:中药熏洗、⼝服中成药、推拿、与其她疗法。
依从性好得治疗⽅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法得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得指南中,因此临床医⽣得依从性好,如清热凉⾎法治疗⽩疕得疗效⽐较肯定,应⽤较好;2、治疗⽅法能⼴泛被患者乃⾄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得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泛接受,⽆论就是急性期还就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得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得⽀持,为治疗⽅法得实施提供了保障。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我院妇科专科从2010年成立以来,对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制定了常规诊疗方案,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采用中医药参与治疗。
对于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1年及2012年两次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及总结,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现就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对原方案进行如下修订,对方案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医生基本掌握了妇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中医药参与率,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我科部分中医优势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分析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有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对优势病种进行经验总结后,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功能性子宫出血:
对于顽固性功血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对于生育期和更年期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崩漏,须先经诊刮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提示有恶变倾向者宜手术治疗。
对于年龄超过55岁仍未绝经,崩漏又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用中药或西药促其绝经。
以上措施将在新的诊疗方案中得到实施。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优势病种是指在特定的诊疗条件下,中医在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效果的疾病。
中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一些病种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中医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
一、中医优势病种及其诊疗方案实施情况1. 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药物治疗:中医的药物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消食化痰、理气调脾等方法,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量,减轻心绞痛症状。
(2)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中成药和中医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给患者配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中成药包括复方丹参片、冠心宁胶囊等,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中医针灸可以调整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在实施中,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还注重患者的生活调摄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
(1)中药治疗:中医常采用降血压类中药,如天花粉、山葵籽、白芍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管的弹性、舒张血管等,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2)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整人体气血的流动,增加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内关、太冲等。
(3)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理经络,促进气血的通畅,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实施中,中医将辨证施治的方法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
疗效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并对中医疗效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优势病种的定义和分类,并论述中医在优势病种的诊疗中的优势。
其次,详细分析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包括方案制定、临床应用和评估等环节。
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评估中医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疗效,并结合具体举例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优势病种的定义和分类2.1 优势病种的概念和特征
2.2 常见的优势病种及其分类
2.3 中医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优势
第三部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3.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
3.1.1 方案制定的目标和原则
3.1.2 方案制定的参考依据
3.2 临床应用情况
3.2.1 方案应用的基本步骤
3.2.2 方案应用的效果评估
3.3 方案评估情况
3.3.1 方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3.3.2 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改进措施
第四部分:中医疗效分析
4.1 疗效评估指标
4.2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疗效评估方法4.3 中医在优势病种中的疗效分析4.3.1 疗效实证分析
4.3.2 中医疗效的可能机制分析
第五部分:综合举例分析
5.1 优势病种样本选择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部分:讨论与展望
6.1 诊疗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2 中医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潜力6.3 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研究目的
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 系统总结和分析。
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 参考和指导,促进中 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和 应用。
评估不同诊疗方案在 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 适用性。
02
优势病种介绍
优势病种定义
优势病种是指在一定地区、一 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医治 疗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疗效 较好的一类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临床疗效总结 分析报告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引言 • 优势病种介绍 • 中医诊疗方案 • 临床疗效评估 • 总结分析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慢性病和复杂性疾病方面。
临床实践认可度
选择那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 可,且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更具有实践基础。
优势病种特点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较大
优势病种通常病情较为复杂,可能涉 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病变,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
优势病种通常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 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 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了
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诊疗方案制定原则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制定中医诊疗方案时需
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09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总结分析 (眩晕病 ICD R42.01 高血压病 ICD I10.11) 一、临床资料 高血压病 (眩晕)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从中医的角度讲,高血压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可辩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瘀血阻窍四证。 我科在2009年1月一2009年12月共收治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人425例,。其中男278例,女14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55.6士10.3)岁。病程6个月~20年。 二、诊断治疗标准 (一)西医诊断治疗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二)中医治疗参照我院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案执行。 (三)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执行。 1、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 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②舒 2
张压下降10-19mmHg,但未达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三、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肝肾阴虚89人,占20.09%,肝阳上亢206人,占48.47%,痰浊中阻56人,占13.18%,瘀血阻窍74人17.41%。从性别分布统计,经x检验,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组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组构成比具有差异;而肝肾阴虚型多见于女性,瘀血阻窍型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从年龄分布看,肝阳上亢组主要分布在60岁以内的年龄段,肝肾阴虚主要在70岁以上,其余两型年龄分布无明显规律。在血压疗效方面,四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85%以上,其中伴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其总有效率较无靶器官损害者低,二者有统计学意义。 四、分析、总结及评价 高血压病在中医中多归为眩晕范畴,病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 3
痰、瘀为标,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治疗当虚补实泻,调整阴阳,临床应权衡标本缓急轻重,酌情论治。在临床上我们主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瘀血阻窍四证。肝肾阴虚选用杞菊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滋补肝肾之阴;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精补髓;牛膝强肾益髓,引药入肾;牡丹皮、泽泻、茯苓泻肝肾脾之浊;菊花清虚热。在临床应用中,心肾不交者,加夜交藤、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肺肾阴虚者,加沙参、麦冬、玉竹等滋养肺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清肝、平肝、镇肝天麻,钩藤,黄芩之品。肝阳上亢选用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阴虚明显者,可选加生地、麦冬、玄参、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肾之阴。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心悸,失眠多梦较甚者,可重用茯神、夜交藤,加远志、炒枣仁、琥珀以清心安神。眩晕欲仆,呕恶,手足麻木或震颤者,有阳动化风之势,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羚羊角等镇肝熄风之品。痰浊中阻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呕吐频繁,加代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者,加白蔻仁、砂仁等理气化湿健脾;肢体沉重,苔腻者,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醒脾化湿;耳鸣、重听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等通阳开窍。瘀血阻窍选用血府逐瘀汤,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证者,加用 4
黄芪,可用到60克,以补气固表,益气行血;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天气变化加重,或当风而发,可重用川芎,加防风、白芷、荆芥、天麻等以理气祛风。
五、难点及解决思路 当前,多数学者认为,理想的降压药物应具有如下特点:① 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不产生耐药性;② 不良反应极少;③ 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④不增加心血管的危险因素;⑤ 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⑥ 服用方便,可长期服用;⑦ 价格适宜。中药降压药物的潜在优势正在于能较多地体现以上特点,尤其是中药组方严谨,用药不仅在于降压,而往往在于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针对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表现,坚持标本兼顾,综合治疗,一般情况下安全有效而极少有毒副作用。高血压病程长,终身服药。 难点:目前主要的困难在于,①汤剂服用不方便,有部分患者不愿意口服中药。②有少部分患者抵制中药,认为疗效不肯定。 解决思路:①进行剂型改进,②加强中医药的宣传,让更多的患者认识中医药的优势。 5
胸痹(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总结分析 (胸痹 ICD BNX020 冠心病 ICD I25.625) 一、临床资料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位主症的一种疾病。西医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其表现主要是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气短喘息、不得安卧。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也有一定联系。临床上一般辩证分型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及气阴两虚症型。 我科在2009年1月一2009年12月共收治胸痹病人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7.5士5.3)岁。 二、诊断治疗标准 (一)西医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9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及2009年ACCF/AHA不稳定性心绞痛和N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执行。 (二)中医治疗参照我院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的中医治疗方案执行。 (三)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执行。 1、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积分变化判断 6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 2、总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①胸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②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 ③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BC比积明显改善。或BNP下降明显〉50%;或心肌酶学下降〉50% (2)有效: ①胸痛等主要症状减轻, ②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 ③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BC比积有所改善。或BNP下降,〈50%;或心肌酶学下降〈50%。 (3)无效: ①胸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 ②心电图于治疗前基本相同; ③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BC比积无改善。或BNP下降〈10%;或心肌酶学下降〈10%。 7
(4)加重: ①胸痛等主要症状 ②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 ③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BC比积增加。或BNP或心肌酶学升高。 在总疗效判断时,如果胸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BNP、心肌酶学几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总疗效。 三、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心血瘀阻型20人,占40.00%,痰浊内阻11人,占22%,阴寒凝滞15人,占30%,气阴两虚4人,占8%。在总疗效判定方面,四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89%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9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疗效在85%以上。 四、分析、总结及评价 在胸痹的治疗中,在按照西医(冠心病)诊疗指南处理时,加用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认为血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标实之一,气与血相互依存,互为所用,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活血化瘀,宣通心脉,理气舒络为冠心病重要治疗方法,心血瘀阻选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并加用黄芪40g,现代研究认为,黄芪有保护心肌以及抗氧化等作用。痰浊内阻型选用栝蒌薤白半夏 8
汤加减化裁,瓜蒌实12g,薤白、半夏各9g,该方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之功效,并可加用川芎,该药为血中气药,有行气活血之效,阴寒凝滞选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若为阴寒凝滞之重症,可附子干姜共用。对于心痛日久,气阴两虚者,选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五味子、黄芪、肉桂、远志、陈皮诸药构成。 随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及中成药,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能够代替西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该病病情危急,以后应该以单位药的现代提取及二级预防为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