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1126200

2.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

5.总学时数:40

讲课学时数:40,实验学时数:0

6.学分数:2.5

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

8.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并对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种突变使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引起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规划和管理的强烈需求。数字城市建设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法。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利用其管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巨大优势,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中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城市的形成,城市规划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培养学生探索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力。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开设,是学生学习了《数字测量学》、《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NSS原理及其应用》等课程后,为《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城市GIS》奠定很好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3.了解国内外城市规划理论思想及最新发展动态;

4.了解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的分析与确定、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5.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和要求。

6.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掌握城市地理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7.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考核方式:考试。

课间作业:40%(考察学生对课中各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笔试考试:60%(学完城市规划原理后,进行笔试考试,检验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参考资料

1.《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版王克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2.《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姜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宋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典型城市与区域规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欧向军编制)

《典型城市与区域规划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典型城市与区域规划分析 Analysis on Typical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课程代码14130503012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学分数 2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为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自产业革命以来西欧和美国的有关典型城市和区域规划、规划哲理、技术和立法等方面问题的演变过程,介绍对比西欧和美国这些发达工业国家的规划经验,总结城市和区域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及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对城市与区域这个复合系统有个初步认识,从系统的观点理解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划方法和基本规划技术,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形成一个宏观认识。 (二)实践教学类型与任务 1.实践类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以教师引导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教师讲授30学时,案例分析4学时。 2.实践任务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案例入手,通过文字讲述、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城市与区域系统,进而揭示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内涵及空间规划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对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在保证大纲规定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的体系安排、学时分配、章节划分及教学方式等,可灵活掌握,适时调整。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2.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2分,到课率3分;课程作业数5次,每次5分,作业共25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彼得·霍尔著;邹德慈等译,《城市和区域规划》(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主要参考书: 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郭彦弘著,《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陈友华等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 刘秉镰等,《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张金锁等编著:《区域经济学》(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郝寿义等,《区域经济学》(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1126200 2.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 5.总学时数:40 讲课学时数:40,实验学时数:0 6.学分数:2.5 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 8.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并对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种突变使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引起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规划和管理的强烈需求。数字城市建设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法。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利用其管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巨大优势,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中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城市的形成,城市规划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培养学生探索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力。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开设,是学生学习了《数字测量学》、《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NSS原理及其应用》等课程后,为《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城市GIS》奠定很好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607647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分:4 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 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 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 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 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 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 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 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 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 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第八章历史与文化 +第九章技术与信息(2学时)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重点:城市规划的工作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详细规划的任务、编制内容和方法,理解难点: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4学时) 重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的分析与评定,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布置、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十二章城乡区域规划(2学时) 重点:区域规划的发展与内容,区域规划出现的新类型。 第十三章总体规划(4学时) 重点:总规划的作用与特点,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城市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类型,原则及协调,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优化选择。 建立城市环境整体念。 第十四章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4学时) 重点:控规的编制程序和内容,以及地块控制层面上各控制要素的确定方法。修规的编制程序和内容,以及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 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二、城市的形成 三、城市的定义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实验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6169703 课程名称:城市总体规划 英文名称: Urban Master Plans 实验总学时:64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 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2)了解城镇发展的各种要素;3)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与编制过程;4)在设计实践中掌握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规划方法;5)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2、对教师的要求 一方面讲授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职能性质与规模、城镇体系、城市总体布局等相关理论;另一方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选取实践案例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与学习平台,平衡各方利益,训练学生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规划。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提供多媒体和绘图桌、绘图板、硫酸纸、马克笔等。 4、思政教学目标:理解与掌握宜居城市、生态文明的规划方法,同时,注重彰显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 融入方式与教学方法:

1)三线划定: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 可逾越的红线; 2)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更新,转向存量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3)旧城更新,保护与传承传统城市文化;新区建设,体现城市特色; 4)慢行系统规划; 5)生活圈规划,实现人民便利生活需求; 6)生态文明规划,蓝绿网络系统规划。 思政育人预期成效:理解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掌握部分规划方法。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实验名称:城镇总体规划设计 实验内容:XX市XX区XX镇总体规划设计 XX镇总体规划内容 1. 对城镇现状用地进行调查; 2. 对城镇区位、人口、自然条件等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3. 对上位规划与相关发展政策、文件进行总结; 4. 分析城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职能性质等发展思路; 5. 预测城镇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6. 划定三区三线; 7. 确定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制定镇村发展思路; 8. 确定城镇道路交通系统,合理布局路网体系,核算路网间距与路网密度; 9. 确定城镇产业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与规模; 10. 统筹安排城镇公共社会服务设施用地; 11. 合理布局城镇绿地系统; 12. 确定城镇范围内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和传统村落等,划定保护与控制范围; 13. 确定城镇旅游发展思路与相应的设施与线路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城乡规划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城乡规划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4044073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筑】 /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学分:4 学时:64 (实验:上机:课外实践:)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学 建议修读学期:6 开课单位:建筑与工程管理系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李德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城市规划·修订版,谭纵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内容概述:中文:本课程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规划中和工程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及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等。 英文: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ityplanning and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conomic problems.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city and city development, content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city planning and programming, city construction and land use planning,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city layout, city traffic and road system, city planning and project planning,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city public space, c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ityrenewal, city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and the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城市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实际工作,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课程要概括地介绍城市规划学科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工作性质与学科特点,为相关的园林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通过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关于城市及城市规划的正确概念及思想;(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实际工作内容; (三)结合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和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协调能力,培养用城市规划理论指导园林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形成 二、中外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规划学科 二、城市规划的概念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 四、城市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城市与环境

一、城市与生态环境 二、城市自然环境分析 三、城市人为环境分析 四、城市用地评价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布局 一、城市性质与规模 二、城市用地分类及用地构成 三、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五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第六章城市公共空间 一、概述 二、商业区规划设计 三、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三、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一、城市居住问题 二、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 三、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四、城市居住用地指标 五、城市旧居住区的改建 六、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并对国外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城市住宅区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同时亦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内容。 四、教学及习题、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讲解和城市住宅区考察三种。习题以综合性的住宅区考察报告为主。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初步》,其后续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该课程是城市规划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建工 2001; 2.《城市规划概论》郭彦泓建工 1984; 3.《国外居住区规划实例》建工 1982; 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平、王仲谷建工 1996; 5.《城市的发展过程》建工 1983; 6.《交往与空间》(丹)杨盖尔建工 1995; 7.“Housing as People’s Matter”, 1986; 8.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规范与标准。 八、任课教师 1、周俭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遗产保护规划设计。 2、于一凡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与开发。 九、主要研究成果: (1)Organic Renewal & Housing Construction –Take Shang hai as a Example,Jou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Vol16,2000年; (2)巴黎贝西地区的更新与开发,时代建筑,2001年; (3)新加坡的居住环境设计,城市规划,2001年; (4)城市住宅的社会学研究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2年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161005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分 4 学时 36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适用层次专升本一、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该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编制规划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对城市与城市规划有一个全面、综合观念;了解各层次规划之间关系、作用和主要内容;掌握城市与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背景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全面了解和掌握城市各要素的用地要求,并能做出城市功能布局与总体规划方案。 二、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 (一)城市与城市规划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城市概念及掌握城市形成发展规律; (2)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城市化过程的前提、核心、保证及主要目标; (3)了解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国内外规划思想发展的进程; (4)掌握城市规划组成的层面及各层次规划任务; (5)熟练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2、教学内容 (1)城市与城市化; (2)城市规划与规划思想的发展; (3)城市规划组成的层面及其任务; (4)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城市用地与用地选择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地质地貌、气候及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2)掌握城市用地适应性评定的标准并能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划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可建区的范围; (3)理解和掌握城市用地构成及控制指标; (4)熟练掌握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 2、教学内容 (1)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分析; (2)城市用地适应性评定;

《城镇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城镇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第六学期理论课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既是对前期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演练,也是系统运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技术要求与技巧的设计过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所学的城市规划原理和各专业规划知识,综合运用于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掌握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方案的内容、程序、方法与相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并为此后的设计院实习、毕业设计等时间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求,能独立完成一项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培养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个人意愿服从集体、一切行动听指挥、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 1.熟悉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现状设施条件的调研方法、程序 2.掌握城镇基础资料汇编与分析研究 3.掌握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及城镇现状图绘制 4.了解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5.掌握城镇性质、规模的论证和确定 6.掌握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体布局 7.熟悉城镇道路系统规划、公共中心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8.熟悉近期建设规划和各专业系统规划 9.了解城市郊区规划及环保、防灾等专项规划 10.掌握城镇总体规划图纸的绘制,以及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的编写 四、方法与步骤(教学进度安排、场所安排) 1、时间:32课时 2、方式:前两周熟悉设计任务书及集中现场踏勘,之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各自 的规划设计。 3、单位或场所:18号楼实验室。

4、进度安排:依据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具体分配时间。 5、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课前讨论,课间保持安静,每个人独立完成。 五、设计报告要求 1.现场踏勘 2.设计表达: 必要图纸 1、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4、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5、城市总体规划布置(土地利用规划) 6、道路交通规划(含道路竖向及横断面设计) 7、给水工程规划 8、排水工程规划 9、电力电讯规划 10、防灾规划 11、相关分析图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查。成绩:平时表现(15%);课程设计内容(85%)。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吴志强等.《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著.《小城镇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3.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制定人:审核人: 制定日期: 10 月

《城市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城市更新》课程是一门旨在探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课程,主要 涵盖城市更新的概念、原因、方法以及规划等内容。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城市更新的核心概 念与策略,培养对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内涵,了解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2. 掌握城市更新的原因与动力,分析城市更新的影响因素; 3. 熟悉城市更新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城市更新规划; 4. 培养学生对城市发展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城市更新概述 1.1 城市更新的定义与背景

1.3 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2. 城市更新的原因与动力 2.1 城市发展对城市更新的需求 2.2 城市衰退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2.3 政策与法规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3. 城市更新的影响因素 3.1 城市更新的经济因素 3.2 城市更新的社会因素 3.3 城市更新的环境因素 4. 城市更新的方法与策略 4.1 旧城改造与保护 4.2 城市更新项目的选址与设计 4.3 城市更新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5. 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实施 5.1 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与评估 5.2 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6. 城市更新案例分析 6.1 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分析 6.2 城市更新中的问题与挑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演讲:通过教师讲授相关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实践与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加深对城市更新实施的了解; 4. 项目与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交报告与展示:要求学生提交独立的课程报告,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五、考核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堂作业:包括课后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3. 项目报告:学生分组完成的课程项目报告;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授课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授课目标: 1.了解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3.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学习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操作。 教学大纲: 第一节:城市规划概述(60分钟) 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 3.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80分钟) 1.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和经验; 2.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和发展; 3.当代城市规划的新趋势和挑战。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90分钟)

1.人本性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 2.经济可行性原则和环境友好原则; 3.文化传承原则和社区参与原则。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120分钟) 1.规划前期调研和问题定义; 2.规划目标和发展愿景的确定; 3.规划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4.规划实施和监督。 第五节: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240分钟) 1.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2.交通运输和交通网络规划; 3.城市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4.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5.城市体系和产业结构规划。 第六节: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180分钟) 1.案例分析:不同城市规划的特点和实践; 2.实地考察: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规划实践的观摩; 3.实验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城市规划项目。教学方法:

1.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2.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3.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设计,提供实践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价: 1.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考察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综合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实验设计成果。 教学资源: 1.课程教材:《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电子资源:城市规划实例、城市规划工具软件等。 备注:以上教案仅为示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编码:082820091 总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城市规划原理》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 本课程要求掌握详细规划对城市局部地区功能、结构、空间、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划专业术语和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掌握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以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为主要核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方案构思、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同时能够了解、分析和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贸区等其它局部地段)的详细规划,从而达到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住宅区概论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1-1 掌握住宅区的涵义及分类。 1-2了解住宅区的产生背景 1-3了解住宅区的发展历程 1-4了解住宅区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重点:住宅区的邻里单位。 第2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2-1 掌握住宅区规划的一般原则。 2-2 了解生态社区的概念及常用生态技术。 重点:住宅区的生态优化。 难点:住宅区常用生态技术。 第3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授课学时:6 基本要求: 3-1 掌握住宅区的设施分级概念。 3-2 掌握住宅区的主要设施的服务半径。 3-3 掌握住宅区的主要设施的位置要求。 3-4 分析住宅区规划方案或对实例进行结构分析。 重点:住宅区用地规模及配置、设施分级。 难点:分析住宅区规划方案或对实例进行结构分析。第4章:住宅区的空间构成 授课学时:6 基本要求: 4-1 掌握外部空间的特征。 4-2 掌握外部空间组织的一般方法。 4-3 掌握住宅区建筑群体组合的一般方法。 重点:住宅区建筑群体组合的一般方法。 难点:实例解析。 第5章:住宅区交通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5-1 了解住宅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变迁。 5-2 掌握住宅区交通组织的一般方法。 5-3 掌握住宅区道路的分级及断面形式。 5-4 了解当前住宅区道路功能的复合化。 重点:人车分行系统。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02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代码:070053 学时: 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学分:2.0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有关其他专业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城市形体环境设计的层次,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方法、程序,从而提高城市设计能力,提高专业调研能力和专业信息获取能力,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了解国际国内相关较深层次研究,形成一个积极的、可不断开拓的开放系统。城市设计属应用学科,其理论的讲授内容势必应不断充实与更新。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通过对城市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广义的专业理念,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应对社会发展、拓展专业领域打好基础,因此在城市规划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在修完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设计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教学目的是:建立以城市设计为思维角度,形成新的设计观念;了解城市与本专业的关系,拓宽专业视野,健全专业知识,为适应日益综合、宽泛的设计领域的要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决城市相关问题的素质,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架构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教学手段:《城市设计概论》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是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的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因此理论课的教学应逐步从被动式教学转向主动式教学,最终转向互动式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核心部分教学,提高教学的形象性;象上设计课一样上理论课,运用实物投影系统,进行作业讲评与课上徒手草图绘制;安排室外调查,到城市中去体会实际的城市形体环境及城市生活,深入理解城市设计理论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本要素、过程与成果、景观与空间、开发与管理等。 本课程主要章节有: 第一章城市设计基本概念:包括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的范围与特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相关学科间的关系,分别从设计与开发阶段、整体与局部地段城市设计层次去理解城市设计及城市设计内容等; 第二章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关于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三种理论研究方法,及城市形象理论等;当代城市理论与思潮 第三章城市设计基本要素:通过对建筑体量及形式、土地使用、公共空间、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与标牌、步行区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及设计原则; 第四章城市设计过程与成果:城市设计过程从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六个阶段阐述城市设计的运作机制和运作过程;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成果类型、成果内容、编制原则、成果评价等方面使学生对城市设计的成果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五章城市开发与管理:城市开发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城市开发类型、基本概念及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原理设计 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2.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占 50%,考试占 50%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 二、课程简介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和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和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城市住宅区设计和居住区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等。并通过课程规划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住宅区的构成 •目的与要求 •掌握住宅区的意义 •掌握住宅区的物质系统组成 •熟悉住宅区的物质与非物质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要内容 1-1 认识住宅区 1-1-1 住宅区的概念 1-1-2 住宅区的构成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住宅区的类型、概念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第二节 •主要内容

1-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概念 住宅区的分级与构成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住宅区的类型如何划分?(掌握) •实践环节 课后参观市区各居住区,分析各个不同规模的居住区尺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目的与要求 •熟悉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了解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四大总体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1 构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2-1-1 “需求层次”理论与社区的概念 2-1-2 社区的构成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4044919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学分:2 学时:36 (实验:上机:课外实践:)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学 建议修读学期:7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管理系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专业导论、城市规划原理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考查,平时成绩30%,大作业7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王国恩.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书目: 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10年. 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内容概述: 中文:《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城乡规划法规,含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城乡规划管理,含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城乡规划行业职业道德。 英文:"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 includes two aspects: Firs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regulations, includ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dministrative law foundati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norm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 Seco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preparation and approval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industry ethics.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09(3)

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某城市总体规划分析(4学时) 课程代码: 学分: 实验周数: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项训练,使学生树立融贯综合以及广义城市规划的意识,侧重于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规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实验以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并强调将理论知识具体应用于具体的实验实践中,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培养学生从事城市规划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本实验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实验,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验环节;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学到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构成,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图纸应包括哪些内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步骤、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地点:地旅系资源与规划实验室 2、实验内容:某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3、时间安排: 4、实验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三、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构成,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图纸应包括哪些内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步骤、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四、考核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对某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以百分制进行考核。 五、主要参考书:《城市规划原理》、《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 六、实验教学建议: 执笔人: 尹艳琼审定人: 教学基层组织主任: 实验名称:楚雄市八角镇现状建筑分析(6学时) 课程代码: 学分: 实验周数: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项训练,使学生树立融贯综合以及广义城市规划的意识,侧重于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规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实验以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并强调将理论知识具体应用于具体的实验实践中,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培养学生从事城市规划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本实验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实验,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验环节;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学到建筑分析的方法,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地点:地旅系资源与规划实验室 2、实验内容:楚雄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3、时间安排: 4、实验形式及方法:动手操作 三、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学生根据楚雄市八角镇现状地形CAD底图,对楚雄市八角镇现状建筑按土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进行分类。 然后用CAD软件把各种建筑在现状地形CAD底图的基础上勾绘出来,并填充相应的颜色,计算出每种建筑的面积(包括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及占总用地的比例。列出图例和现状建筑用地平衡表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城乡规划课外研学三部分 教学大纲

城乡规划课外研学三部分 课外研学(I)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213G11 课程名称:课外研学(I)/ Extracurricular research(I) 课程类别:个性培养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I/ II)、建筑设计基础(1/2)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教材、教学参考书:无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课外研学是本科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辅助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将学校课堂教育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外研学(I) 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教育平台选修课程,根据《中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研学管理办法》,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取得6个课外研学学分,其中至少有2个学分创新创业实践,课外研学学分可以通过附表1所列方式获得。 课外研学分为社会实践、竞技竞赛、技能考试、科研训练、创业实践、论文成果和素质修养七个大类,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进度的特点,自主决定课外研学的方式,并提交相应的考核成果。 课外研学(I) 安排在第四学期,建议优先选择创新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论文成果等形式,其次考虑技能考试、素质修养、竞技竞赛等方式。附表1 课外研学具体要求与相应学分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无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中南大学本科生课外研学管理办法》分项审查考核成果,并评定成绩。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