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5篇范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5篇范例)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第一讲

如何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影响:

1、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活动,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5、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积极影响: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

2、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3、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带来了其精神武器,最直接的影响即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洪秀全正是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帝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是列强的这种做法是不耻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历史不能改写,我们只能在此时奋进,建设祖国。1.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各阶级早期探索国家出路斗争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答:首先应该客观的看到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过程中,任何一个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过贡献。其中作用最大的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1、洋务运动

作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局限:(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

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

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2、辛亥革命

作用:(1)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2)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获得一次大解放。皇帝在过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今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汹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潮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已开始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3)长期束缚民众思想的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教育逐渐近代化;传统的军事制度被打破,军事逐渐近代化;自然科学技术受到重视和推崇,逐渐发展起来;传统思想受到冲击,西方思想大规模传入,民众思想逐渐开放。局限:(1)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2)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3)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

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3.你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怎样认识?如何评价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

1.答:成功: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场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2)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失败:(1)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主观上:资产阶级派本身存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场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2)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评价:

(1)他的确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为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制度画上休止符。(2)他的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却想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点是行不通的,没有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3)在那个动荡时期,孙中山在全世界各地的所有民主联盟中团结了绝大多数人,为中华民族的自治打开了大门,解放了部分从封建过渡到近现代的许多劳动力变为了生产力,而在经济方面,由于小资产阶级和个体户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现代商业发展的基础总结: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所以他的功大于过。第二讲

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开辟革命新道路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是会有何现实意义和启示?

答:(1)1927年,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从领导城市武装起义中认识到中国武装斗争方向必须放在农村,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初步实现了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的转移。

(2)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思想。毛泽东在1928年到1930年,写了四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系统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批评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告诉我们不管是革命还是今天社会主义建设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结合抗战史实,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答:(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2)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如何总结抗战胜利的经验?作为大学生如何弘扬抗战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

答: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2)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胜利。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问题;培养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评价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弘扬民族精神: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

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自己思想实际谈其如何弘扬这种精神)

4.如何正确认识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及其结局。为什么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答: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的激烈较量,面临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决战。这三种建国方案就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

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起支配作用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两种命运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光明的新中国战胜黑暗的旧中国,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讲1.如何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我国所形成的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程,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性课题。为了解决这个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首先对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作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科学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答案不是很详细,请慎用)第五讲1.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的三大积极成果

答:(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还提出了经济、政治以及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陈云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它提出了社会制度下人民内部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的主题;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思想,即发展经济、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汇总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基本特征:

a.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d.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f.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

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2)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a.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b.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的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就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就要改变科举制度。

c.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依赖外国,要独立自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d.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b.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c.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or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b.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c.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d.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e.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

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

a.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b.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b.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c.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名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d.推翻任何制度都要先充分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特点是什么相同点:

(1)社会性质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统治。(3)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4)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上述建国方

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

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原因、特点、历史意义?(1)原因:

a.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1-3)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5)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7)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8)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8-11)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12)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2-13)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15)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5-16)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 上编综述:(2-4)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 全

史纲思考题答案整理 综述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正是由于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性质、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点? 答: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1)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病痛外国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找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主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薄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的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突出的矛盾。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两大历史任务分别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前一任务是为了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只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局面,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专制制度,才能达到民主团结,社会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章反对魏国侵略的斗争 1列强是如何野蛮侵略中国的? 答:鸦片战争后,列强相继染指中国。他们凭借其雄厚的实力,通过军事上发动战争、政治上加紧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逐步渗透等各种手段,使中国逐渐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2简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原因,首先,清政府腐败和统治者的昏庸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和武器装备简陋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再次,武备废弛和军队战斗力低下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教训:第一,要充分完善武备和防务建设。第二,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第三,要有正确的军事指挥和旺盛的战斗精神。 3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结果如何? 答:鸦片战争前后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阶段,是器物上感觉不足而“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术和自然科学的时期;从甲午战争经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但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的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复杂化。 2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主要带来的是消极方面的影响和破坏性的灾难: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索要赔款,抢掠财富。 (2)控制中国的内政与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3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2)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为了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4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其次是帝国主义立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教训:a在近代中国,要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推翻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b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进行现代化建设。 5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先进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3)军事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4)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 (5)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7年至1949年间,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制度为目标, 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场人民大革命。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权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 权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起义、军事斗争以及土地革命,逐渐 建立农村根据地,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游击队和正规军队。 2. 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了推动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积极发 起和参与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并通过形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联合 各阶级、各民族和各政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这一战略使中国共产 党赢得了更多的人民群众支持,并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打倒三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即“打倒三座山”。通过土地革命、抗日 战争和广泛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 摧毁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后来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 重要问题,而土地革命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任务。中国共产党通 过发动农民革命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将土地重新分配给 农民,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5. 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国共产党在长时间的革命战争中总结经验,根据战争发展规律和国际斗争形势,灵活运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策略。在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内和平谈判,通过政治 手段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二、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崇高的革 命党的形象,并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主要表现如下: 1. 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起 到了指导和组织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和领导了各种抗日救亡 运动,并通过建立军队、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等方式,带领人民 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2. 开辟道路和制定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道路和战略,为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指导。毛泽东提出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3. 群众基础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建立 广泛的统一战线,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坚 持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不断发动和组织群众,形成了强大的人民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5篇范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5篇范例)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第一讲 如何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影响: 1、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活动,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5、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积极影响: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此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民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浅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是本来土地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出不得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依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性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实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第、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第五第、六条说明中国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近代历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原有地主和农民阶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人等新阶级。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参考: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列强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利:(1)列强入侵,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深受灾难。 (2)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财富,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4)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5)破坏了中华文明 利:(1)利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的传入,利于 解放人民的思想 (3)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

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根基 (4)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共五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共五篇]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资料之三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