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主要讲授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包括行为学)、昆虫生理学、昆虫分类学及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昆虫体躯外部结构及其功能、内部各种组织器官及其代谢机理,获得有关昆虫的生命活动和表现各种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昆虫胚后发育、变态理论、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特征;了解和掌握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重要目、重要科的分类特征;掌握环境因子对昆虫影响的一般规律。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节六足总纲在动物界的地位

1、六足总纲的基本特征

2、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3、昆虫的起源与进化

习题要点:节肢动物与六足总纲的特征

第二节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昆虫的发生特点

2、昆虫昌盛的原因

3、昆虫对人类影响

习题要点:昆虫发生的特点及其在地球上繁荣昌盛的原因

第三节昆虫学研究历史与发展

1、世界昆虫学简史

2、中国昆虫学简史

习题要点:中国昆虫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四节昆虫学的内容与任务

1、什么是昆虫学

2、昆虫学的分支学科

习题要点:什么是普通昆虫学?包括哪些分支学科?

本章重点、难点: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的特征、昆虫的发生特点及昌盛原因、普通昆虫学及其分支学科。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普通昆虫学与其他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学习昆虫学的重要性;掌握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昆虫发生特点与昆虫繁荣昌盛的原因。

第一章昆虫体躯的构造

第一节、昆虫的体节和构造

1、体节

2、昆虫的体形、体型和体向

3、体段

习题要点:昆虫体节的定义及划分体节的标准、体面与骨化区;昆虫的体形与体型大小,描述昆虫各部特征的体向;昆虫体段的构成。

第二节、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1、初生分节

2、次生分节

习题要点:初生分节与初生节、次生分节与次生节的定义及区别

第三节、昆虫的附肢

1、附肢的基本构造

2、昆虫的附肢

习题要点:昆虫附肢的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体节的定义及划分标本,与体节相关的体面及各骨化区的名称;昆虫的体向、昆虫成虫与幼期阶段的分节方式;昆虫附肢的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的体形、体型,理解昆虫的体向、昆虫的附肢;掌握体节、体段及分节方式。

第二章昆虫的头部及颈部

第一节昆虫头部的分节

1、头部的分节学说

2、六节学说

3、四节学说

习题要点:头部分节学说的异同比较。

第二节昆虫头壳的构造

1、昆虫头壳上的沟与线

2、头壳的分区

3、头部的内骨骼

习题要点:昆虫头壳上沟与线的名称、部位;头壳上各分区的名称及其范围。内骨骼的组成及其功能。

第三节昆虫头部的变化及其适应

1、额唇基区的变化

2、后头区的变化

3、口器位置的变化

习题要点:额唇基区变化的两种类型:额部延长与唇基延长两者之间的区别,昆虫的头式(即口器位置的变化)。

第四节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1、触角

2、复眼

3、单眼

习题要点:昆虫触角的结构与类型、功能,复眼的组成、功能,单眼的类型与功能。

第五节昆虫的口器

1、咀嚼式口器

2、吸收式口器

3、嚼吸式口器

4、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习题要点:咀嚼式口器的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吸收式器的主要类型与各自的主要特点、功能;嚼吸式口器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节昆虫的颈部

颈片及其类型、功能

习题要点:颈片的类型与功能

本章重点、难点:头壳的沟与线、头部的分区;头部的感觉器官与视觉器官;取食器官的类型,特别是咀嚼式口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与功能。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头部的分节学说,头部的内骨骼、昆虫头部的变化、单眼及复眼的组成与功能,昆虫的颈部结构;理解昆虫头部的分区、吸收式口器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结构特点;掌握咀嚼式口器的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

第一节胸节的构造

1、前胸的构造

2、翅胸的构造

3、胸部的内骨骼

习题要点:翅胸背板、侧板及腹板的结构特点,胸部内骨骼及其与飞行的关系。

第二节胸足

1、胸足的构造

2、胸足的类型

习题要点:胸足的结构,胸足的类型及其功能与适应性。

第三节翅

1、翅的起源

2、翅的发育

3、翅的构造

4、翅的变异

5、翅脉与脉序、翅室

6、翅的连锁

7、翅的关节

8、翅的运动

习题要点:翅的构造与分区;翅的变化类型;翅脉与脉序系统、及与翅室的关系,通用假想脉序;翅连锁装置的主要类型及其意义;翅基部的关节构造及其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翅胸背板、侧板及腹板的组成;足的翅结构与类型,翅脉与通用假想脉序系统及翅基部的关节构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胸部背板、侧板及腹板的主要结构,胸部内骨骼,足的功能,翅起源与发育,翅的构造与变化类型;理解足的主要结构,翅的连锁与翅关节、翅的运动;掌握足的主要类型,翅脉与通用假想脉序。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

第一节腹部的基本构造

1、腹部的外形与节数

2、腹节的类型

习题要点:昆虫腹部节数的变化、腹部的外形,腹部根据其功能区域分成脏节、生殖节与生殖后节。

第二节昆虫的外生殖器

1、雌性外生殖器

2、雄性外生殖器

习题要点:雌性产卵器的结构及其变化,雄外生殖器的结构及其变化。

第三节昆虫腹节的非生殖性附肢

1、尾须

2、成虫腹部的附肢

3、幼虫(广义)腹部的附肢

习题要点:尾须的结构与功能,成虫腹部非生殖性附肢的类型与意义,幼虫腹部附肢的类型。

本章重点、难点:雌、雄虫外部生殖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成、幼虫腹部的非生殖性附肢。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腹部的结构及类型,理解一些昆虫腹部非生殖性附肢,掌握雌、雄虫外部生殖器的结构。

第五章昆虫生物学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

2、多胚生殖

3、胎生与幼体生殖

习题要点:各种生殖方式的定义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昆虫的卵与胚胎发育

1、卵的构造与类型、产卵方式

2、胚胎发育

习题要点:卵的构造与类型,胚胎发育的历程与组织器官的形成。

第三节昆虫的胚后发育

1、孵化

2、变态及其类型

3、幼虫期

4、蛹期

5、成虫的形成

习题要点:关于胚后发育的基本概念,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的主要形态特点;变态的定义及主要类型、特点,并与具体的昆虫事例相联系。

第四节昆虫的生物学习性

1、羽化

2、雌雄二型现象与多型现象

3、性成熟与生殖力

习题要点:羽化的概念,雌雄二型现象与多型现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性成熟与生殖力的生物学意义。

第五节昆虫的生活史

1、世代

2、生活史

3、休眠与滞育

习题要点:世代、生活史、休眠与滞育的概念。

第六节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1、食性

2、趋性

3、群集性与转移

4、防御行为

习题要点:昆虫食性的类型;趋性的概念及其应用;群集性与转移特征的类型及其应用;防御行为的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昆虫的生殖方式,胚胎发育的历程、胚后发育及变态、昆虫的生物学习性与行为、昆虫的生活史。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卵的类型与卵的构造,胚胎发育;理解昆虫的生物学习性与行为;掌握昆虫的生活史、昆虫的变态类型

第六章昆虫系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系统学概述

1、物种概念

2、分类阶元与分类单元

3、种下阶元

习题要点:物种概念及其相互比较;分类阶元与分类单元的概念与相互关系;种下阶元的组成及其一物种的关系。

第二节分类特征

1、分类特征的定义

2、分类特征的类型

习题要点:分类特征的定义、特征的类型及应用

第二节命名法

1、学名

2、优先律

3、模式方法

习题要点:学名的构成(单名法、双名法及三名法)、优先律的应用(同名与异名),模式的概念与几种主要类型。

本章重点、难点:物种的概念、分类阶元与分类单元、分类特征、命名法、模式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物种的概念,理解分类阶元、分类单元、分类特征;掌握动物命名法的学名、优先律及模式方法。

第七章六足总纲的分类

1、原尾纲

2、弹尾纲

3、双尾纲

4、昆虫纲(石蛃目、衣鱼目、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纺足目、直翅目、虫脩目、蜚蠊目、螳螂目、螳虫脩目、等翅目、革翅目、蛩蠊目、缺翅目、虫齿目、虱目、食毛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毛翅目、鳞翅目、长翅目、蚤目、双翅目、捻翅目、膜翅目)

习题要点:六足总纲各纲及昆虫纲各目的形态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六足总纲各纲及昆虫纲各目的鉴别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六足总纲各纲及昆虫纲各目的鉴别特征。

第七章昆虫生理学

第一节昆虫的内部结构

1、体腔与血窦

2、内部器官的位置

3、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习题要点:昆虫内部器官的相对位置、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及其机能

2、表皮的化学成份

3、体壁的特化

4、体壁的色彩

5、脱皮

6、体壁与害虫防治

习题要点:昆虫体壁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昆虫脱皮的过程。

第三节昆虫的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

2、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

习题要点:消化道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类昆虫间的差异。第四节血液循环

1、循环器官的结构

2、血液的组成及其循环

3、血液的生理功能

习题要点: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第五节排泄器官

1、马氏管及其构造

2、马氏管-直肠的排泄作用

3、其他排泄器官及机能

习题要点:马氏管的形态及结构、马氏管-直肠的排泄作用。

第六节呼吸系统

1、昆虫的呼吸方式

2、气管呼吸及其机制

3、呼吸代谢

习题要点:昆虫气管系统的基本构造及呼吸机制。

第七节内分泌系统

1、昆虫的内分泌器官与激素

2、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习题要点:昆虫三大激素的来源及主要生理功能。

第八节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的基本构造

3、神经的传导机制

习题要点: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传导的机制。

第九节肌肉

1、肌肉的类型

2、肌肉与体壁的联系

3、肌肉的组织结构

4、肌肉的收缩机制

5、肌肉的力量

习题要点:昆虫肌肉的组织结构和收缩机制。

第十节感觉系统

1、视觉器官

2、听觉器官

3、其他感觉器官

4、信息素

习题要点:昆虫感觉器官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第十一节生殖系统

1、内生殖器

2、配子的发育

3、昆虫的生殖调控

习题要点: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及生殖调控。

本章重点、难点:昆虫内部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在不同昆虫种间的变化。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昆虫内部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在不同类昆虫间的变化。第八章昆虫生态学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3、土壤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习题要点:各种非生物因素,尤其是温度对昆虫影响的特点;影响昆虫的生物因素与影响的特点;

第二节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特征与种群结构

2、种群的空间分布

3、种群的数量动态

4、种群生命表

5、地理区划

习题要点:种群的概念、空间分布、生命表及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

第三节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生境与生态位

3.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与相似性

4.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习题要点: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食物链与食物网;生境与生态位的概念;群落多样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学的概念、种群生态学及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数量动态、昆虫的地理分布;掌握环境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出勤率、期中考试,合计占40%)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组成。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ISBN 7-109-08380-2。

参考书:《昆虫生理学》,王蔭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标准书号:ISBN 7-109-09058-2。《昆虫学通论》,北京农业大学编著,农业出版社,1980年,标准书号:ISBN 16144.1946。

大纲修订人:孙长海王备新董双林

大纲审定人:韩召军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20日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2010-12-14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为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月3日-6月14日,进行了《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现将实习总结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制作 6月3日-6月8日。6月3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在毛庄及其附近的古树苑采集,随后几天的采集在农大三区、绿茵广场、东风渠、以及森林公园进行。标本采集完之后便是标本整理、针插标本的制作、鉴定。鉴定要求鉴定到科,并且加上标签,注明所属科、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我组共采集标本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标本共计150个左右。 二、绘图 6月9日-6月11日。共绘两类图,一类是模式图,另一类是实物图。模式图绘在牛皮纸上,可印在模式标本上绘制,实物图则根据实物标本绘出!所有图要求线条柔顺,粗细分明,点样细致均匀,轻重有度! 三、小题昆虫标本的制作 6月12日-6月14日。此次制作的标本有三个:蚜虫标本、夜蛾科生殖器标本、夜蛾翅标本。(具体操作步骤略) 四、实习感想及建议: 本次实习,丰富了我在专业方面的知识,我在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得以巩固!我充分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捕虫、制作标本等工作中组员间的'协作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捕虫工作中唯有不怕苦与累,积极踏实才能有所收获!在绘图工作中,我认识到自己的水平是如此不足,今后在这方面还需不断学习提高。 实习最终完满结束,美中不足的是毛庄、公园等地方昆虫稀少,实习过程中并没有采集到相应数量的标本,且标本种类单一,建议下一学年标本采集在附近或更远的山区进行。由于采集标本数量少,借用实验室标本发现其标本保存上不够妥善,以至于很多虫体出现不同程坏损,建议实验室认真妥善处理学生采集标本!以上是我的个人感想和建议,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2010年6月16日 xxx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Experimentation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课程编码:1313011224-5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数:64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性质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类型属于专业课,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程相配套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在人体及动物体上进行实际实验的方法技术。包括解剖和生理二方面的内容,组织、解剖是基础,生理是重点。 课程的目的是和任务是通过对动物或者人体实验研究方法的学习,学习一些经典实验和利用现代先进仪器所进行的新实验方法技术,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使用解剖生理学实验仪器,培养手术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获得解剖生理学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的态度;观察记录生理学现象,验证经典和基本的生理学规律,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为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打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人体基本组织 观察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3];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类[1];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特征[1];仔细比较人体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2];观察人体神经与肌肉组织的基本结构[2];人体神经与肌肉组织分类和特征[1];仔细比较人体基本组织的分布与结构特点[2]; 实验二、人体骨与骨连结的观察 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1];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3];重要的骨连接[3];观察颅骨的组成[1];结构特征[2]; 实验三、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方法[3];肌肉单收缩描记[1]; 实验四、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定量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10000220 定量生理学 Quantitative Physiology 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实践学时:0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定量生理学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以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学为基础,从工程的角度讨论人体的生理过程。本课程把人体各层次的生命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将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这类系统变化的规律。要求学生较好地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论进行多个层次和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性,培养学生对生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 1. 根据实验认识组织如何构成器官,同时学习从感性中寻找理性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3. 学会合作与交流,能够善于表达,能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使用教材 黄诒焯主编. 生理功能的工程分析. 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 主要参考书 ⑴Weiss TF.《Cellular Biophysics》.MIT Press ⑵Vande A, Sherman J, Luciano D.《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s of Body Function(Eighth Edition)》.McGraw-Hill ⑶Bear MF.《Neuroscience—exploring the brain(Second Edition)》McGraw-Hill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⑷Kandel ER.《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McGraw-Hill ⑸Brown BH, Smallwood RH.《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⑹赵南明主编. 生物物理学. 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⑺Robert F. Weaver. 分子生物学. 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定量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重点和难点:如何用工程的方法,定量描述生理功能。 第二章生物热力学 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基础代谢,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由能最小原理,稀溶液的Gibbs自由能,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曲线,开放系统中的热力学过程。 重点和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熵,等温和等容系统,等压和等温系统,焓,开放系统中的热力学过程。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世代 2.年生 活史 3.两性 生殖 4.孤雌 生殖 5.变态 6.不全 变态 7.休眠8.滞育9.羽化10.正模 11.趋光性12.完全 变态 13.幼体 生殖 14.孵化 15.虫龄 16.龄期17.生长 脱皮 18.离蛹 19.渐变 态 20.半变 态 21.多足22.鳃叶23.具芒24.丝状25.脉序

型幼虫状触角状触角触角 26.肘状触角27.羽毛 状触角 28. 寡 足型幼 虫 29.鳞翅 30.半鞘 翅 31.膜翅32.鞘翅33.覆翅34.无足 型幼虫 35.性二 型 36.捕捉足37.跳跃 足 38.步行 足 39.携粉 足 40.围蛹 41.复变态42.多食 性 43.多型 现象 44.寡食 性 45.趋化 性 46.色素色47.物理 色 48.肠外 消化 49.翅脉 50.被蛹 51.副模52.侧背 叶学说 53.群集 54.蜕裂 线 55.迁飞 56.信息激素57.平衡 棒 58.翅脉59.血窦 60.结合 色 61.孤雌生殖62.胎生 63.胚后 发育 64.蜕皮 65.原始 假想脉序 66.突触67.滤室68.趋光 性 69.趋光 性 70.趋化 性 71.棒翅72.肠内 消化 73.种群 74.双翅 化 75.激素 76.世代交替77.代生 活史 78.寿命 79.多胚 生殖 80.单胚 生殖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普通昆虫学复习提纲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3. 简述昆虫与蜘蛛的区别。 4. 试举出5种昆虫学相关刊物或相关网站。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 昆虫纲繁荣昌盛的特点是什么? 3.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论述题 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如何与昆虫相处?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翅展、蜕裂线、口器、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悬骨、前幕骨陷、具翅胸节、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直接翅肌、间接翅肌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构造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试以荔枝蝽(蝉)为例说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取食方式。 9. 什么是具翅胸节?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昆虫成虫的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试绘昆虫翅的分区图,并注明各部分中文名称。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6. 绘通用的昆虫假想脉序图,说明其上的纵脉和横脉,并用字母表示。 17. 昆虫虫翅的连锁方式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17. 说明昆虫翅的变化和类型在昆虫分类和深化上以及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8.昆虫的翅是怎样进行上、下拍动? 19.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基本构造。 20. 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21. 试绘昆虫触角、胸足的模式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中英文名称。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第二篇昆虫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世代交替、胎生、孵化、脱皮、虫龄、龄期、头壳指数、羽化、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叠、性二型现象、多型现象、休眠、滞育、趋性、假死性、群集性、拟态、保护色、扩散、迁飞 二、简答题 1.昆虫有哪些复杂和特殊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 2.列举3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如何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来采集或防治害虫?。 3. 简述“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的特点。 4. 举出能够把卵产在土中、植物组织中的昆虫各3种。 5.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3种代表昆虫。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昆虫生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 昆虫的产卵方式主要有哪些?了解产卵方式有什么意义? 3. 什么是拟态和保护色?请各举1例说明。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但是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情况,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和应用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教学计划,病理生理学教学共安排87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8学时,实验课为29学时,主要以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口腔医学等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 第一章绪论 目的: 1.掌握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3.了解病理生理学进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应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再通过科学思维运到患病 的机体,从而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其性质为一门与基础医 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 2.病理生理学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动物实验或复制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其基本研究方法, 从群体和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研究结果, 为探讨疾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3.病理生理学作为一独立新兴学科,随着整个医学实践的需要逐渐发展的,目前已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协会。病生 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 1.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概念 4.了解疾病经过、转归和机体的衰老 主要内容:

普通昆虫学试题(第1组)有答案

普昆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开放式循环4.神经元 5.世代交替6.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蝉的头式为()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 A 1R B 1r C R1 D r1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 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4500008 先开课程:普通昆虫学(上)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王思芳郑桂玲孙丽娟审定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一、说明 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普通昆虫学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普通昆虫学(上)》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和验证讲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动手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实验一昆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昆虫的饲养,初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学习饲养昆虫的方法。 二、材料和设备 常见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的活体成虫、蛹、幼虫或卵、光照培养箱、罐头瓶、试管、镊子、养虫笼、解剖针、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相应饲料等。 三、内容与步骤 1.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每组4—5人; 2.户外采集常见昆虫的活体标本,每组采集2-3种昆虫,每种昆虫采集10-20头置于罐头瓶或养虫笼内,放置在25℃的培养箱内饲养; 3.查阅采集到昆虫饲养的饲料及方法等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采集的各虫态昆虫(卵、幼虫、蛹)进行饲养观察,保持好温湿度,定期更换饲料,及时清理养虫盒,每天记录昆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变化,如体长、体色的变化;蜕皮次数;相邻两次蜕皮经历的天数;虫态的变化;各虫态经历的天数;成虫的交配情况;雌虫的产卵量、产卵期等。 五、问题讨论 1.说明饲养昆虫经历哪些虫态;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前言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从发展上看,它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归功于17世纪英国著名医生威廉?哈维(Willian Harvey)。哈维采用活体解剖法和动物实验法在多种动物体上进行研究,并在人体上进行观察,才得出血液循环的正确结论,并于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这标志着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所以,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的。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生理学实验对生理学创立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生理学家无不重视生理学实验,因为一个只能记忆生理学概念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可能对实验性学科做出贡献的。 一、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1. 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生理学常用仪器、器械的使用,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中的主要基本理论。 2. 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提高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在科学工作中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4. 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5. 了解生理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作初步尝试。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课程学习和知能掌握中具有重要作用。动物生理学实验独立设课能强化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培养目标的落实。教程所列实验项目为学生操作或教师示范的选择内容,对不同专业可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际行课时,课程结构中的实验概述、基本操作、综合实验和录像示教内容宜混合编排、有机组合,一次实验可安排一个或多个项目,甚至跨章的综合性内容。实验设计在课程进程中间布置、课程末尾答辩。实验课成绩评定强调全面性与全程性,包括每次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自行设计实验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由口试、准备器具和操作组成。 二. 生理学实验课的要求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此,实验课教师必须坚持预试、认真备课、熟悉课堂理论。在此前提下,严格要求学生,凡参加实验课的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实验前必须复习有关理论,以提高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效率。并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 2. 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基本原理以及简要的操作步骤,没有预习的同学一经发现,停止实验,以免因学生准备不足,浪费实验材料,造成实验动物无价值的牺牲。 3. 爱惜实验器材,爱护实验动物。 4. 保持安静,坚持独立思考,忠实记录。 5. 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学会讨论分析实验生理现象。 三. 实验内容 实验一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 目的要求 1.1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2 了解生理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 实验器材 手术器械、刺激器、四通道生理记录仪、换能器等。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A. 蚜虫 B. 叶蝉 C. 瓢虫 D. 蝗虫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A.卵B.蛹C.拟蛹期D.成虫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 孵化 B. 脱皮 C. 羽化 D. 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2.引起昆虫滞育和重要生态因素有(),(),();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是()。 3.雄性龙虱的前足是()。 4.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5.按照胚体分节和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6.变态的类型(),(),(),(),()。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是:(),(),()。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是()和()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是()()和()。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