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ZnO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和表征
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是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新颖碳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导电、高导热、细长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医学和电子学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碳纳米管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将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进一步扩展了其在催化和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一、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有多种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热还原法、电子束辐照法、原位合成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制备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在高温和高压下将金属原子和碳原子气体混合物置于反应室中,使金属原子和碳原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碳纳米管与金属的复合材料。
另外,原位合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金属、碳源和气体一起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金属和碳源反应形成碳纳米管与金属的复合材料。
此外,热还原法或电子束辐照法也是制备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直接在金属表面生长碳纳米管,将碳纳米管与金属表面紧密连接,从而得到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
二、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催化和电化学反应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针对两个典型应用范畴进行具体阐述。
(一)氧还原反应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是一种复杂的电化学过程,其有效催化剂对于开发高效的燃料电池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与金属复合材料可以作为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
以碳纳米管与铂金属复合材料为例,其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催化活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氧还原反应的效率。
此外,钯、铳、镍等金属的氧化物与碳纳米管复合也具有良好的氧还原活性,可以用作ORR催化剂。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本文将探讨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一、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排列成的管状结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可以从纳米到厘米级别。
它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纳米材料。
二、铝基纳米复合材料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是由铝基合金和纳米材料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等特点。
与传统的铝合金相比,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更加优越。
三、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将碳纳米管添加到铝基纳米复合材料中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等。
碳纳米管与铝基复合材料的结合可以增加其界面强度和弹性模量,同时也可以增加其准晶程度和基体强度。
因此,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能。
四、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合金化、熔体渗透、电化学合成和等离子喷涂等方法。
其中,机械合金化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制备。
五、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等方面。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可以显著提高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加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
同时,不同制备方法和制备参数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六、未来发展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医疗器械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种新型材料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制备方法和更加理想的应用场景。
七、结论碳纳米管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型高性能材料。
研究表明,它具有非常好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等优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年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简称CNT)因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电子性质,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复合材料领域,将CNT作为增强填料注入基体中,可以大幅度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复合材料具备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用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主要有热解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热解法是通过将碳源(例如甲烷、乙炔等)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生成纳米级碳粉末,再通过高温炉进行淀粉状碳纳米管的制备。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金属催化剂与碳源气体(例如苯、甲烷等)共同进入炉管,通过热裂解反应在金属催化剂表面形成碳纳米管。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然而,对于碳纳米管的应用而言,单纯制备碳纳米管还不足以满足要求,还需要将其与基体材料相结合,形成增强复合材料。
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浸渍法或机械混合法将碳纳米管注入到基体中。
浸渍法是将碳纳米管悬浮液浸渍于基体表面,并通过真空或气压的作用使其渗透至基体内部,达到均匀分散的目的。
机械混合法则是将碳纳米管与基体材料一同进行混合,利用机械力将其均匀分散。
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基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场景。
通过以上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力学性能。
首先,碳纳米管以其高强度和高刚度,使得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
研究表明,在添加低浓度的碳纳米管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以提高 30%-100%。
其次,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可以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能。
这样的复合材料多用于电子元器件、防静电材料等领域。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使得复合材料具备了良好的散热性能,适用于热管理领域。
然而,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首先,目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仍存在高成本、低产率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质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质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元素构成的纳米材料,可以用作制造高性能电子产品,如电池、传感器、晶体管和显示器等。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因此在机械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备碳纳米管以及它们的性质。
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1.化学气相沉积(CVD)法;2.电弧放电法。
CVD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利用化学反应将碳物质在高温下转化为纳米管状结构。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一层Ni或Co薄膜在硅基底上,通过Ni或Co在高温下化学反应,产生碳纳米管。
第二步:将硅基底连同Ni或Co层放在高温炉中,在惰性气体氧化或空气中加热,使Ni或Co层结晶。
第三步:在高温惰性气体或空气中,对Ni或Co层进行氧化,Ni或Co与摄氏度高于1000度的碳沉淀反应开始。
第四步: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微米大小的Ni或Co碳化合物颗粒,碳近球形分布在Ni或Co颗粒外。
甚至在高度下压的情况下,碳颗粒仍然呈东西向的纤维状和圆盘状纳米管。
电弧放电法基本上是在惰性气氛下用两个碳电极作为反应器,在碳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20-30伏),并使用相应的电流源(10-100安培),一般在自然气氛下,在它们之间形成等离子体放电。
在高温高压等离子体条件下,碳原子会在电弧之间形成纤维碳,最终沉积在电极上。
该过程可以使用钨、铑、铱等惰性金属纯电极放电。
通过对电弧放电的控制和控制气体成分,可以制造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性质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排成的蜂窝状结构组成的,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性质:1.力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力学强度和弹性模量,可以作为强度和刚性材料使用。
2.导电性能: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作为高导电材料使用。
3.热传导性能: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热传导性能,因此在制造纳米加热器和热电极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碳纳米管_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第37卷第2期2009年2月化 工 新 型 材 料N EW CH EMICAL MA TERIAL S Vol 137No 12・3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1042),河南科技学院博士基金0703作者简介:王雪静(1967-),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无机材料。
碳纳米管/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王雪静13 陈得军2 周建国2(11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新乡453003;21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乡453007)摘 要 以碳纳米管为模板,采取前驱物分解法合成了碳纳米管/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用XRD 、IR 、SEM 和T G 2D T G 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是由氧化镁均匀包裹在碳纳米管上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管径约100nm 。
和碳纳米管相比,复合材料管径变粗且表面粗糙。
关键词 碳纳米管,氧化镁,前驱物分解,纳米复合材料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rbon nanotubes/magnesium oxidenanocomposite by precursor decomposing methodWang Xuejin 1 Chen Dejun 2 Zhou Jianguo 2(11Chemist ry and Chemical Engineer School ,Henan Instit 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21College of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Henan Normal U 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Abstract Carbon nanotubes/magnesium oxide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precursor decomposing method.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IR ,SEM and E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composite was composed of car 2bon nanotubes coated evenly by magnesium oxide ,with a diameter of pared with carbon nanotube ,the diame 2ter of nanocomposite became bigger and the surface became coarser.K ey w ords carbon nanotube ,magnesium oxide ,precursor decomposing ,nanocomposite 碳纳米管(CN Ts )因其超强力学性能而成为复合材料领域最有前景的研究热点之一。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碳纳米管是一种高度可控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导性能。
它有很多广泛的应用,例如纳米电子学、光电储存、传感器、复合材料等。
在制备和应用方面,碳纳米管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
1.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
单壁碳纳米管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电弧法和激光热解法等方法制备。
而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可以使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氧化还原法、高压水热法等方法制备。
其中,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被认为是制备高质量碳纳米管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金属催化剂和加热源被放置在石英管中,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碳纳米管。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碳纳米管,但成本较高。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常被用于制备大面积单壁碳纳米管膜,在这种方法中碳源物质被分解,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聚合形成碳纳米管。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面积大的优点,但制备的碳纳米管不稳定。
高压水热法则在保持碳纳米管晶格结构高度连续和高可控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进展(1)纳米电子学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由于其极小的尺寸和优异的电学性能,碳纳米管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纳米电子元器件。
由于单壁碳纳米管比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更加优良,所以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单壁碳纳米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碳纳米管晶体管在纳米电子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它们由一个金属电极、一个半导体电极和一个碳纳米管电极组成,可以用于制作高效的电荷传输装置。
然而,碳纳米管晶体管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金属/碳纳米管接触的电阻、电极标记位置不一致、多个管子强耦合等。
(2)传感器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由于碳纳米管的高表面积、高强度和优异的电学性能,碳纳米管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各种化合物。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应用ppt课件

16
3.3.2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Plasma-enhanced CVD, PECVD)
优势:等离子体增强反应活性 外加电场控制生长方向
Science. 1998. 282 (5391): 1105–7.
17
3.3.3 高压一氧化碳合成工艺(HiPCO, High-pressure carbon monoxide synthesis)
将冷的含有羰基铁Fe(CO)5的高压CO气体,和预先加热到1200℃ 的CO气体相混合,使含有催化剂的高压CO气体,在不到1毫秒的 时间内加热到1000℃。这时羰基铁分解出的Fe原子相互碰撞形 成 铁纳米颗粒,铁纳米颗粒进而和 CO反应生成CO2并留下一个 碳原子
200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P8 ress.
单壁碳纳米管束
SCIENCE VOL. 273 26 JULY115 996
3.3.1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利用纳米尺度的过渡金属或其氧化物为催化剂,在相对较低的 温度 (500-1200℃)下热解碳源气体(甲烷、乙炔、乙烯、丙烯、 苯和一氧化碳等)来合成碳纳米管
优势:产量大 生产方法简单 重复性高
不锈钢 凯夫拉纤维
杨氏模量(TPa) ~1 (from 1 to 5)
0.94 0.94 0.92 0.2-0.95 0.186-0.214 0.06-0.18
抗拉强度(GPa) 13-53 126.2 94.5
11-160 0.38-1.55
3.6-3.8
断裂伸长率(%) 16 23.1
16.6-17.6
3.4 其它制备方法
固相热解法 水热晶化法 太阳能法 电解法 溶胶凝胶法
碳纳米管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_周建

第22卷第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22,No.2 2006年3月PO LYM ER M ATERIALS SCIENC E AN D EN GIN EERING M ar.2006碳纳米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周 建,白华萍,李凤生,崔 平,周龙梅,姜 炜(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4)摘要: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CN T s/PM M A复合粒子,并用T EM,SEM,F T-IR,X RD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PM M A均匀地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并且碳纳米管也参与了M M A的聚合反应。
采用T G分析了经过抽提后的CN Ts/PM M A复合粒子,结果表明,使用Tw een-80为乳化剂时PM M A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包覆量为35.04%。
关键词:碳纳米管;聚合物;乳液聚合;复合粒子中图分类号:T 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6)02-0090-03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准一维功能材料,具有很大的长径比,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的弹性模量可达1TPa,约为钢的5倍[1~3],因此其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
但Ajayan等人将碳管与环氧树脂、沥青混合,发现其对聚合物强度的影响不大,他们认为是碳管之间的团聚以及碳管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力较弱使其起不到有效的增强作用[5]。
由于碳管由C-C链结构组成,与高分子链结构相近,因此将碳纳米管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可能产生有机结合,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
经过酸改性处理的碳纳米管表面会产生大量含氧官能团,在碳纳米管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时,含氧官能团能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这样有利于改善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性。
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N Ts/PM M A)复合粒子,并对复合粒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学报(WuliHuaxueXuebao)ActaPhys.鄄Chim.Sin.,2007,23(2):145-151
Received:August9,2006;Revised:November7,2006.Englisheditionavailableonlineatwww.sciencedirect.com鄢Correspondingauthor.Email:qingchen@pku.edu.cn;Fax:+8610鄄627575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6044042045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01055)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鬁EditorialofficeofActaPhysico鄄ChimicaSinica
[Article]www.whxb.pku.edu.cnFebruary碳纳米管/ZnO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和表征杨闵昊梁涛彭宇才陈清鄢(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摘要:通过将不同直径的ZnO纳米颗粒与碳纳米管连接制备了碳纳米管/ZnO纳米复合体.将团聚的ZnO纳米颗粒分散并用表面活性剂CTAB使纳米颗粒带正电.化学氧化碳纳米管使其带负电.ZnO/CTAB微团通过碳管表面羧基与CTAB的静电作用与碳纳米管连接形成纳米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形成的不同实验条件,表征了碳纳米管/ZnO纳米复合体的结构并研究了纳米复合体的光学特性.研究表明,与碳纳米管连接的ZnO纳米颗粒是互不连接的并保持量子点的特性.光致发光研究表明ZnO纳米颗粒的激发在纳米复合体中有淬灭.
关键词:ZnO;碳纳米管;纳米复合体中图分类号:O648
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NanocomplexofZnONanoparticlesAttachedtoCarbonNanotubes
YANGMin鄄HaoLIANGTaoPENGYu鄄CaiCHENQing鄢
(KeyLaboratoryforthePhysicsandChemistryofNanodevicesoftheMinistryofEducation,DepartmentofElectronic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P.R.China)
Abstract:ACNT/ZnOnanocomplexwasfabricatedbyattachingZnOnanoparticleswithvariousdiameterstocarbonnanotubes(CNTs).Theas鄄preparedagglomerateZnOnanoparticlesweredispersedandpositivelychargedbyutilizingacationicsurfactant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AB).ZnO/CTABmicellesweresubsequentlyanchoredtothesurfaceofCNTsbyelectrostaticinteractionbetweencarboxylgroupsonthechemicallyoxidizednanotubes忆sidewallsandCTABmolecules.Differentexperimentalconditionsfortheattachmentwerestudied.TheCNT/ZnOnanocomplexwascharacterizedusingstructuralandopticalanalysismethods.ZnOnanoparticlesattachedtothecarbonnanotubeswerefoundtobeseparatedfromeachothermaintainingcharacteristicsofquantumdotsPhotoluminescencestudyshowedthattheemissionofZnOnanoparticleswasquenchedinthenanocomplex.
KeyWords:ZnO;Carbonnanotube;Nanocomplex
Duetotheirunique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car-bonnanotubes(CNTs)havebroadapplicationsinnanoelectron-ics[1-6],catalysis[7],sensors[8,9],andbiosensors[10].Attachingnanopar-ticlestonanotubesidewallsisexpectedtoenhancetheCNTap-plicationsasincatalysis,fuelcells,orsensors.Variousap-proachesforCNT/nanoparticlecomplexeshavebeensuggested,suchasphysicalevaporation[9],chemicalreactionwithfunctionalizedCNTs[11-16].MaterialsthathavebeenattachedtoCNTsin-cludegold[12-14,17,18],platinum[7,14],andpalladium[9,19]nanoparticles[15,16],proteinsandsmallbiomolecules[20],polymers[21],CdSe鄄ZnScore鄄
shellnanocrystals[22],andZnOclusters[23,24].ZnOisawidebandgap(3.37eV)semiconductorhavingbroadapplicationsinroomtemperatureultravioletlasing,chem-icalsensors,photovoltaics,piezoelectrictransducers,andsingleelectrontransistors[25-28].ZnOnanoparticleshavebeenextensive-lystudiedoverthepastyearsbecauseoftheirsize鄄dependentelectronicandopticalproperties[25,26].CombiningZnOnanoparti-cleswithCNTsisexpectedtoproducematerialswithenhancedelectronicandopticalproperties.Acoupleofgroupshavestart-edtoexplorethisdirectionveryrecently.ZnOnanoparticles
145ActaPhys.鄄Chim.Sin.,2007Vol.23havebeenassembledtoCNTsusinganelectrostaticcoordina-tionapproach[23]orahydrothermalreaction[24].Intheseworks,theCNTswerenotcoveredbyZnOnanoparticleshomogenously.Instead,ZnOnanoparticlesaggregatedtogetherformingclustersandtheclustersjustattachedtosomepointsontheCNTs.SomedrawbacksexistinsuchCNT/ZnOclusterstructure.TheZnOnanoparticlesaggregatingtogethercouldlosetheirquantumdotproperties.Also,mostoftheZnOnanoparticlesinsuchcomplexdoesnotreallyinteractwiththeCNTs,therefore,thepropertiesofthecomplexarebasicallyjustthepropertiesoftheZnOplusthatoftheCNTs.Recently,ZnOandMgOnanoparticleshavebeenattachedontomulti鄄walledCNTsusingwater鄄in鄄oilmi-croemulsionsbyanoncovalentmethod[29,30].SuchmethodseemstobeabletoattachseparatedZnOnanoparticlestoCNTs.Inthepresentwork,wesuccessfullyassembledseparatedZnOnanoparticlestotheCNTshomogeneouslybyelectrostaticinteractionandmadeananocomplex.InthenanocomplextheZnOnanoparticlesanchoredtothesurfaceofCNTsareseparat-edfromeachother,whichisveryimportanttomaintainthecharacteristicsofquantumdots.Theformationmechanismofthenanocomplexwasalsostudied.Opticalpropertiesofthenanocomplexweremeasured.TheemissionoftheZnOnanopar-ticleswasfoundquenchedinthenanocomplex.Thefabricationrouteprovidedhereisalsousefultoattachothermaterialstodif-ferentkindsofCNTs.1ExperimentalTwokindsofprocesseswereperformedtoproduceZnOnanoparticleswithdifferentsizes.Thefirstmethodisamicellemethod[31].Atypicalpreparationprocesswasasfollows.0.2mmolZn(CH3COO)2·2H2Owasfirstdissolvedinisopropanolundervigorousstirringandthesolutionwasplacedstillat0益for24h.0.2mmolpoly(vinylpyrrolidone)(PVP)wasaddedtotheabovesolutionundervigorousstirringatroomtemperature.AfterthePVPwascompletelydissolved,50mLofisopropanolicNaOH(20mmol·L-1)wasthenaddeddropwisewhilecontinuouslysonicatingfor3h.Evaporationofsolventbyarotavaporcausedthealveolateresiduetoclingtotheflask.Theresiduewasthor-oughlywashedbyde鄄ionizedwatertoremovePVPandthendriedinanovenat100℃for1.5h.ThesecondmethodissimilartothatusedbyBahnemannetal.[32].Foratypicalpreparation,Zn(CH3COO)2·2H2Owasdissolvedinisopropanolfirst,asolutionofNaOHinisopropanolwasthenaddedundervigorousstirring.Themixturewasimmersedfor2hinawaterbathpreheatedto65益.Afterthesolutionwascooleddowntoroomtemperature,insteadoflongagingtime,wecentrifugedtheisopropanolicZnOcolloidandwashedthewhiteprecipitatetoremoveotherunreactedions.Thisprecipi-tatewasthendriedinanovenat100益for1.5h.Multi鄄walledCNTsweresynthesizedbythecatalyticde-compositionofacetyleneusingCo鄄Momixturessupportedonzeoliteascatalysts[33].CNTswerefirstlypurifiedby6mol·L-1HClrefluxingandheatingintheairat500益forabout45min.Then,theCNTsweresonicatedfor4hinmixedacid(thevolumeratioofH2SO4andHNO3was3颐1)followedbyfiltrationandthor-oughlywashingwithadilutedNaOHaqueoussolution,aNaClaqueoussolutionandde鄄ionizedwater.Topreparethenanocomplex,anaqueoussolutionofcationicsurfactant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AB)wasmadefirstwith7mgCTAB/2mLH2O.ZnOpowderwasthendis-persedinthesolutionunderashorttimeultrasonictreatmenttoformZnOsol.Dilutedacid鄄treatedCNTsaqueoussolutionwithgooddispersitywasmixedwiththeaboveZnOsol.Afterabout15min,thenanocomplexwithZnOnanoparticlesanchoredtothesidewallofCNTshomogenouslywasobtained.ThestructuresofthenanomaterialswerecharacterizedbyX鄄raydiffraction(XRD)usingaRigakuD/MAX2000X鄄raydiffractometer,energydispersiveX鄄ray(EDX)spectroscopy,and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usingaFEITecnaiG20microscope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usingaTecnaiXL30Fmicroscope.TEMsamplesweremadebydroppingsomenanomaterialssolutionontoaholycarbonfilmsupportedbycoppergridandlettingitdry.Theopticalproper-tiesofthematerialswerestudiedbyUV鄄Visabsorptionspec-troscopyusingaVARIANCARY1EUV鄄VISIBLEspectropho-tometerandphotoluminescence(PL)spectroscopyusingaF4500fluorescencespectrophotometer.ThePLspectrumwasacquiredatroomtemperatureusing330nmlineofaXelampasanexci-tation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