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设计标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与作用

(一)课程定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本课程的应用性和规范性较强,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所必备的会计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知识,掌握《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基本内容,掌握支付结算办法和税收法律制度及财政法律制度中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能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遵守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做准备,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今后从事会计或财务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作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必修课。本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集理论与实用价值于一体,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

与其相关的课程有:《会计法》、《税收征管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总体设计理念是,以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依据,构建以增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线,建成具有课程特色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共设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五个工作任务,本课程教学学时数计划为48课时。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会计法》、《税收征管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能在会计工作中遵循法律法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财经法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能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增强其职业道德修养。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责,了解会计工作违法的法律责任。

2.掌握支付结算的法律制度,了解《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知识。

3.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各税种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

4.掌握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5.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

1.增强法律意识,在会计职业中能主动遵循会计法律法规。

2.熟悉会计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能熟练运用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业务操作。

(三)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习惯。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诚信、廉洁、求实的工作作风。

五、课程内容设计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专任教师应该是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并每年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从事多年的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较完备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结构。

担任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应该是具有5年以上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及较完备的财会知识结构。

(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多媒体教室及财会实训室,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是计算机媒体方式,能提供模拟联系机考的相关教学及练习软件。

(三)教学方法建议

1. 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会计法律制度,并重视实践运用,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2.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各种法律法规的理解,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强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倡导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解法律法规的同时,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4.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会计从业职业道德,教师应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踏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品格与职业道德。

(四)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比较注重实际的运用,结合高职高专的实用性办学特点,促使学生能以一技之长,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案例分析能力评价。本课程

考核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平时测验等进行过程考核评价。过程考核主要从学生纪律及考勤情况、上课学习态度及参加讨论、回答问题、作业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核占30%。结果考核主要期末考试,占70%。考试题目注重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内容的考核比重,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在教学中应选择较新版本的教材,并根据实际教学的版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生搬课本知识,学会活学活用,及时总结。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教学的特色与设计思想,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案例的选择要适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建议加强案例的开发,编写适应高职学生知识、思维特点和要求的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会计电算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的制定是按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设置,依据最新的会计资格证考试内容授课,教学采用传统讲授、分组练习方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