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刘贵忠 2 第一章 1.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合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面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请您对这一问题作比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

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双盲设计是指被试者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入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的实验研究实 3 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 (1)归纳和演绎; (2)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逻辑的和历史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科学研究遵循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收集与此问题相关的资料(通过观察、测量等); (3)筛选相关资料,寻找理想的联系和规律; (4)提出假设(一个总结),此假设应能够解释已有的资料,并对进一步需要研究问题提出建设; (5)严格验证假设; (6)根据新发现对假设进行证实、修订或否定。6.众所周知,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大本营,为什么在它的广场上没有计算机模型或电子模型,却树立了一个DNA双螺旋模型(见教材图5—2) 在原始的海洋孕育第一个生命之前,裸露的DNA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而当今世界引领科技潮流浪尖的信息技术相比于DNA来说却是年轻了不知道多少倍。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用聪睿智慧的大脑发展出来的;而人类本身,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今,直至将来,都无法脱离开DNA的影响。自

然孕育了DNA,它一步步把无机物神奇的组成这个生命的载体,奇妙的双螺旋梦幻般的谱写出人类的密码.这其中所深藏的机理和极高的复杂程度是任何一块集成电路板都无法比拟的。DNA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和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越来越高等,越来越睿智的人类才能让科技浪潮不断奔涌向前:之所以在中关村一街的十字路口要高耸起这样一个DNA模型,在我看来,它的用意莫过于暗示大家:DNA的奥秘尚未解开,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正像DNA的奥秘一样深不可测。DNA正以它显妙的双螺旋舞姿默默的引领着我们和我们的信息技术在科技的浪尖上飞扬。 7.以本章每一节的标题为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1)什么是生命(2)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3)生命科学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如何学习生命科学(5)阐述创新性在推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章 1.组成细胞及其生物体的主要原子有那些,它们在细胞中主要有哪些作用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钙(Ca,%),钾(K,%),钠(Na,%)。其中 C,H,O,N 占了细胞质量的96%,它们是构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C有4个外层电子,能与别的原子形成4个强共价键。C原子之间及其它原子间以共价键等形式结合,可以形成大量化学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生物分子。 4 O、H、N在构成有机化合物的羟基、羰基、羧基、氨基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N是蛋白质、核酸的重要元素。另外生物体内还有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氮化合物,如多胺等。 S是组成蛋白质的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组成元素。 P是核酸、磷脂等分子的组成成分。另外磷酸根离子在细胞代谢活动中很重要:①在各类细胞的能量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②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组成成分;③调节酸碱平衡,对血液和组织液pH起缓冲作用。 Ca 2+ 对钙调素、肌动球蛋白、ATP酶极为重要;钙还是骨骼的重要成分。 Fe 2+ 或Fe 3+ 是血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和铁氧蛋白的组成成分。 K + 、Na + 维持膜电位。可见,各种元素在细胞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请描述碳元素的核外电子轨道形状

和电子分布情况。为什么说在生命元素中,碳元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4个,其基态分别处在2s(两个)和2P(两个)轨道上,当C原子发生反应时,首先一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轨道上,然后由一个2S电子轨道和3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 4个完全一样的 SP 3 轨道.其立体形状就像一个正四面体,4个轨道伸向 4 面,各轨道间的夹角都是 109°28′’。C原子采用SP 3 杂化方式来反应有助于生成更稳定的键。在生命元素中,碳元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或环,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除了水以外,含碳化合物是生物体中最普遍的物质。由细胞合成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或生物分子。碳原子之间即与其他原子间以共价键等形式相结合,可以形成大量化学性状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生物分子。碳原子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所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或成环作为基本结构,并以共价键的形式与氢、氧、氮及磷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3.请举例讨论细胞中的原子具有可以做功的能量这一问题。在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高能电子可以从一个原子或化合物向另一个电子或化合物转移,即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糖酵解中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生成1,3-磷酸甘油酸时,一对高能电子从 3-磷酸甘油醛转移到 NAD + .NAD + 得到电子对被还原并结合一个质子形成NADH,再经电子传递链 NADH上的高能电子最终交给氧原子形成水的同时生成 ATP.用于生物做功。 4.如何理解重斯学习或深化有关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化学键、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与功能团等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生命运动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以化学的理论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即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学习的3种境界为:第一种境界是记忆境界。对于绝大多数学习生物化学的学习者,记忆典型的生命化学过程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他们可以对重要的生命化学运动的任何细节倒背如流,最典型的是诸如光合作用中的Calvin-Benson循环、呼吸作用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二者中的电子传递链.虽然这

些工作常常使他们筋疲力尽,尤其当遇到容易混淆的过程时。凭借这些条文,他们可以解决诸如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的简单问题。第二种境界是机制境界。对化学的基本观点(有机和无机)及题干中述及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的学习者,除了知道生命化学运动所包含的主要过程,能够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形式对其加以描述外,还能从化学的观点(如碳链和功能团或官能团)解释这些过程为什么会发生,即理解了生命运动的化学本质。这种境界有点拿来主义的意思,比上一种境界是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毕竟能把化学的观点用于生命运动的研究之中。 5 第三种境界即所谓进化境界。需要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把化学的观点包容于进化的观点之中。可以说,进化能够解释一切生命现象,下面是它对生命化学现象的解释:自然选择了那些最出色完成各种生命必需功能的化学机制,变异与选择是这些机制的设计师,这些机制因此呈现出意义及目的性。可见,生命的持续对其化学机制提出功能要求。简单地说,进化设计出符合这些要求的物质基础和具体过程,这些过程的发生依赖于具有生物功能的功能团。因此.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所有生命化学过程为什么要发生。 5.整个水分子是电中性的,为什么又是极性化合物分子在液体状态,水分子间的氢键是如何形成的由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键角不是180 °,而是以共价键形成“V”结构.致使整个水分子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水分子虽然在整体上是电中性的,但又是极性化合物分子。由于氧原于的电负性很强,在水分子中氢原子的电子距离氢核很远,使得氢核外有很强的正电场,而与此同时氧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容易受到氢核正电场的作用,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的孤对电子与另一个水分子的氢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水分子中的氢键。 6.细胞内4种主要生物大分子单体的碳骨架与功能团各有哪些特征哪些生物学功能糖类化合物糖分子含C、H、O 3种元素,通常3者的比例为1:2:1,一般化学通式为(CH20)n。糖类包括小分子的单糖、寡糖和多糖。从化学本质上来说,糖类是多羟醛、多羟酮或其衍生物。天然的单糖一般都

是D型,重要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等。重要的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单体脱水缩合形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形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重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纤维素、氨基葡聚糖等,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糖类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植物、真菌以及细菌的细胞壁,昆虫和甲壳类的外骨骼等; (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氧化的燃料,葡萄糖和能量的贮存物质——淀粉和糖原等; (3)生物体内的重要中间代谢物质:糖类通过这些中间物质为其他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脂肪酸等提供碳骨架; (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许多膜蛋白、分泌蛋白和受体蛋白都是糖蛋白,即在特定部位结合一定量的寡糖,这些糖链可能起信号识别的作用。脂类生物体内的脂类是指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三酰甘油、磷脂、类固醇等几类。脂类可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性脂肪和油都是脂肪酸与甘油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脂类,由 3个脂肪酸上的羧基与一分子甘油上的3个羟基分别脱水缩合形成的脂类又叫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分子中甘油的 1个羟基与磷酸及其衍生物结合便构成为磷脂,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脑磷脂等;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类固醇也称甾类,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不合脂肪酸,但具有脂类性质,也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常见其他类型的脂类包括糖脂、多异戊二烯类、某些脂溶性维生素等。脂类生物学功能: (1)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脂肪氧化时产生的能量大约是糖的二倍; (2)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3)参与细胞的识别,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6 (4)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5)生物表面的保护层:保持体温、水分、抗逆等。蛋白质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均为α—氨基酸。每个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R 基团。20种氨基酸结构的差别就在于它

们的 R基团结构的不同。根据 R基团的极性,可将其分为4大类:非极性氨基酸(8种);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7种);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2种);带正电荷氨基酸(碱性氨基酸)(3种)。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缩合形成了肽键,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蛋白质结构分为4个结构水平,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二硫键的位置。在多肽链的含有游离氨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氨基端或N端,而含有游离羧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羧基端或C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单元。最基本的二级结构单元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自由回转。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数条多肽链相互聚集而成的复合体。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肤链称为亚基。四级结构涉及亚基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排布以及亚基之间的相互关系。亚基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按照功能,蛋白质可分为: (1)结构蛋白:生物结构成分,如胶原蛋白、角蛋白等; (2)伸缩蛋白:收缩与运动,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等; (3)防御蛋白:如免疫球蛋白、金属硫蛋白等; (4)贮存蛋白:贮存氨基酸和离子等,如酪蛋白、卵清蛋白、载铁蛋白等; (5)运输蛋白:运输功能,如血液中运送 O2与 CO2的血红蛋白和运送脂质的脂蛋白;控制离子进出的离子泵等; (6)激素蛋白:调节物质代谢、生长分化等,如生长激素; (7)信号蛋白:接受与传递信号,如受体蛋白等; (8)酶:催化功能,包括参与生命活动的大多数酶。核酸核酸可分为DNA和RNA两大类。除病毒外,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这两类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单体连接形成的大分子多聚体。每一个核昔酸单体由3部分组成:戊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尿嘧啶5种。组成DNA的碱基中有胸腺嘧啶、RNA中

有尿嘧啶,两者均有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一个核苷酸单体戊糖第5位碳的磷酸根与另一个核苷酸单体戊糖第3位碳相连,形成3’,5’—磷酸二酯键,如此重复连接形成核酸链的磷酸戊糖基本骨架,构成 DNA分子的为 D—2—脱氧核糖,构成 RNA的为核糖。碱基则与骨架上戊糖的第1位碳相连。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长链以碱基相互配对连接而成的螺旋状双链分子。 RNA 分子多是单链分子,有局部的碱基配对所形成的双链,这样双链和单链相间形成“发夹结构”。根据功能的不同RNA分为信使RNA(mRNA)、转移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核酸生物学功能主要有:贮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过程。 7 7.举例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于其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种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结构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质的特定构象即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形态对于蛋白质的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蛋白质变性(构象发生变化) 使得其特定的功能立即发生变化。例如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即BSE)和新型克雅氏病的发病与朊蛋白(抗蛋白酶传染性因子)的变异有关。其实,人体内都存在朊蛋白,但由于感染了变异的朊蛋白等原因.使得正常的朊蛋白的结构由螺旋型变形为片状。结构发生了变化的朊蛋白聚合起来,逐渐在脑中沉积为蛋白质分解酶不能分解的斑块。 8.戊糖、碱基、磷酸、核苷、核苷酸、核酸、DNA和基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和结构上的顺序基因是可编码一条肽链的DNA片段。其相互关系为: 9.DNA的结构特征对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具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DNA双螺旋结构可以很好地保护内部的脱氧核苷酸,使其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DNA 的内部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基本稳定,就保持了生物体性状的稳定性,给生物体的稳定遗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DNA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的时候,双螺旋结构又成为了精确的模板,加上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即只能A与T配对.C与G配对),使遗传信息得以稳定的复制传递,再经转录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mRNA。 10.Watson 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①知识创新常常来源于知识的交

流、共享和融合。②科学创新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取成功。③正确选择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④创新需要想象力和主动性,需要强烈的兴趣和自由思考的空间,要有内在的紧迫感和自主的动力。⑤失败是成功之母。⑥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第三章 1.试分别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叶绿体与线粒体,它们各有什么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1)真核与原核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代表生物细菌、蓝细菌原生生物、植物、动物和真菌细胞大小 1-10μ m 3-100μ m 细胞核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与核膜、核仁和核质组成的细胞核细胞膜有有细胞器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8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较:相同点:都有细胞质膜、DNA和RNA、核糖体等等,各种细胞都可以通过细胞,使生命得以延续。不同点:①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所没有细胞壁,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对植物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⑦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所没有的质体.其中以绿色植物的叶绿体最为重要,它能通过对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为自身及其他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有机物和氧气。③大多数植物细胞中含有一个中央大液泡或几个小液泡,它作为植物细胞贮藏和转运的重要场所也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④植物细胞中含有动物细胞所没有的乙醛酸循环体、胞间连丝、细胞分裂时的细胞板等动物细胞中含有植物细胞中所没有的溶酶体、中心体、细胞分裂时的收缩环等。 (3)叶绿体与线粒体比较:相同点:都是由双层腔包被而成.具有很大的膜面积,内部含有DNA 可完成一定量的自主复制,都是能量的转化场所,都具有核糖体和许多反应所需的酶蛋白,都具有电子传递体系。都是细胞即整个生物体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不同点:除两者所包含的酶系及电子传递系统不同外,还有以下区别。叶绿素线粒体色素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素等没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内膜折叠成嵴意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能量进行呼吸作用,分解能量大小不同 1—10μm 2—5μm 2.有些植物种子

的细胞里有贮存油脂的脂肪颗粒.这些颗粒被一层磷脂膜包被,而不像细溶酶体等细胞器溶酶体等细胞器细胞壁多数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和真菌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核糖体 70s(由50s 和30s 两个亚基组成) 80s(由60s 和40s 两个亚基组成)染色体仅有一条裸露双链DNA 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 DNA 环状,存在于细胞质中线状,存在细胞核中核外DNA 有的细胞有质粒有线粒体DNA 和叶绿体DNA RNA 与蛋白质的合成 RNA 没有内含子,DNA 转录为 RNA 与蛋白质的合成(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RNA 有内含子和外显子,DNA 转录为RNA 在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翻译)都在细胞质中细胞质无细胞骨架有细胞骨架细胞分裂二分裂,无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组织主要是单细胞生物体,不形成细胞组织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体并形成细胞组织 9 胞器那样具有双分子层膜。试描述这种单分子层膜的形态,解释它比双层膜稳定的原因。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具有双重极性的分子。一端是极性的(亲水性的)“头”部,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尾”部。在双层膜组成的细胞器中,细胞器内外均为极性溶液,两层膜的亲水的“头”部分别向着细胞质和细胞器内的极性溶液,疏水的“尾”端则背离水相而相对排列,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在植物种子细胞里的脂肪颗粒中的油脂为非极性溶液,单层磷脂膜的磷脂分子疏水的“尾”端向着内侧脂肪分子排列,而磷脂分子亲水的“头”向着外侧排列,暴露于细胞质的极性溶液中,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结构。 3.构成膜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分子层的相互关系怎样镶嵌在磷脂分子个的蛋白质有哪些结构特点和功能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内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糖类。脂类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脂质双层,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完成膜的主要功能。膜蛋白分布呈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称为外在膜蛋内;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称内在膜蛋白;蛋白质分子在膜内外两层分布位置和数量有很大差异,膜内、外侧面伸出的氨基酸残基的种类和数目也有很大差异。另外,

糖脂与糖蛋白上的糖基一般只分布于膜的非细胞质侧,多糖链往往具有分叉,它们对于接受和识别外来受体或信号起重要作用。膜蛋白的主要作用有:①为运转蛋白,起物质运输作用,输送无机或有机分子跨膜进入膜的另一侧;②作为酶,催化发生在膜表面的重要代谢反应;③作为细胞表面受体或天线蛋白,敏感地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④作为细胞表面的标志,被其他细胞所识别;⑤作为细胞表面的附着连接蛋白.与其他细胞相互结合;

⑥作为锚蛋白,起固定细胞骨架的作用。 4.试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从生命的层次上看,细胞是具有完整生命力的最简单的物质集合形式;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功能体系,作为一个外放系统,细胞不断与环境交换着物质与能量;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尽管数目众多的各种细脑形态和功能各个相同,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而来的;细胞还是生物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因为生物的繁殖与遗传离不开细胞分裂;不同组织细胞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表现出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各种精细的分工和巧妙的配合使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各种代谢活动有序地进行。 5.举例说明细胞中膜的重要性和各项功能。为什么说生物膜系统是最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场所生物膜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界膜和区室化:胞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勾划了细胞的边界,并且在细胞质中划分了许多以膜包被的区室。 (2)信息处理:常用质膜中的受体蛋白从环境中接收化学和电信号。细胞质膜中具有各种不同的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异的配体,产生一种新的信号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某些反应。如细胞通过质膜受体接收的信号决定对糖原的合成或分解。膜受体接收的某些信号则与细胞分裂有关。 (3)能量转化:细胞膜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能量转换。例如叶绿体利用类囊体膜上的结合蛋白进行光能的捕获和转换.最后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糖类中。同样,膜也能够将化学能转换成可以直接利用的高能化合物ATP,这是线粒体的主要功能。 (4)调节运输:膜为两侧的分子交换提供了一个屏障,—方面可以让某些物质“自由通透”.另一方面又作为某些物质

出入细胞的障碍。 (5)功能区室化:细胞膜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形成膜结合细胞器,使细胞内的功能区室化。例如细胞质中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结合细胞器的基本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而溶酶体的功能是起消化作用,与分解相关的酶主要集中在溶酶体。又如线粒体的内膜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与该功能有关的两种蛋白复合体集中排列在线粒体内 10 膜上。另一个细胞器叶绿体的类囊体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所以其类囊体膜中聚集着与光能捕获、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相关的功能蛋白和酶。 (6)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多细胞的生物中,细胞通过质膜进行多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等。如动物细胞可以通过间隙连接,植物细胞则可以通过胞生物膜的这些基本功能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没有膜的这些功能,细胞不能形成,细胞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6.请用草图表示,由构成染色质的长链DNA分子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染色体,同时表示出染色体上的特征结构名称。 7.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共同点和差别是什么共同点是两者都进行一次染色体复制。不同点是:有丝分裂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减数分裂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由联会,可以在有基因交叉和互换;后期Ⅰ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Ⅱ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产生4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 8.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细胞器和它们各自的功能。核糖体(ribosme):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粒状小体细胞器,常散在于细胞质中(游离核糖体)或附着于内质网上,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大小亚基结合成完整的核糖体行使翻译功能。线粒体(mitochondria):细胞中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器,是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

通过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并进一步将分解获得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ATP中,供给生物生命活动之用,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生物体的“动力工厂”。溶酶体(lysosome):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包围成的小球体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吞噬外来异物并将其分解的异溶作用和对细胞内衰老、死亡细胞器进行消化处理的自溶作用。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是内质网合成产物和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物排出。新合成的蛋白质在被运送到高尔基体后,由于糠类或其他辅基的加入而使其发生了变化。随后这些产物在高尔基体盘的边缘被包装于小泡,这 11 些小泡又以出芽的方式脱离高尔基体盘的边缘,释放入细胞质。高尔基体是由细胞内其他膜系转变而来的。质体(plastid):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包括白色体和有色体。植物根或茎细胞中的白色体含有淀粉、油类或蛋白质。植物色彩丰富的花或果实的细胞具有有色体,有色体内含有各种色素。叶绿体是一类最重要的有色体。微管(microtubule):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许多微管蛋白分子排列成原丝,13条原丝围成的中空管即为微管;其主要功能包括保持细胞形状、纤毛和鞭毛的运动、原生质与染色体运动、胞内运输等。微丝(microfilament):指细胞内直径5-9nm,长短不一、散布、成束或交织成网的蛋白质纤维。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链蛋白由肌动蛋白组成。中心粒(centriole):为圆筒状小体,通常成对存在,由9组三联微管排列而成,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一般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中心体。 9.为什么在膜的双分子层中,脂肪酸碳原子间的双键越多,膜的流动性就越大膜的流动性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主要是由脂分子中脂肪酸碳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决定的。碳链越短,不饱和键越多,膜脂的流动性越大。相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不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因此膜的流动性越大。 10.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主要差别是什么主动运输是指由细胞供给能量,将某种物质分子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其特点是物质分子进行顺浓度梯度的移动,所需要的能量自高浓度溶液本身所包含的位能,不需要另外供给能量。 11.请以酵母细胞为例,简单介绍细胞周期控制的机制。在酵母菌细胞进入 G1期到达 G1期检验点时,该检验点通过比较细胞质体积与基因组的大小,决定是否让新合成的G1周期蛋白与Cdk结合,激活称为启动点激酶(start kinase)的二聚体引擎分子。即在 G1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而其 DNA总量仍保持稳定,G1周期蛋白便与Cdk结合,激活启动点激酶,使周期性细胞通过G1检验点进入S期,DNA的复制便开始启动,G1周期蛋白接着便解离和自我降解。但是,如果G1检验点检查该周期性细胞不具备进入S期的条件,这时这些细胞便进入G0期。完成了 DNA复制后进入 G2期的细胞首先开始逐渐积累 M周期蛋白,该周期蛋白与 Cdk 结合形成称之为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itosis-protomoting factory,MPF)的二聚体。最初, MPF在其磷酸化之前并没有活性。当非常少量的MPF被磷酸化以后,它们具有正向反馈调节作用,即少量磷酸化的MPF反过来可以增强催化MPF磷酸化的酶活性,促进细胞内被激活的 MPF浓度急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通过G2检验点的检查,进入M 期,有丝分裂过程开始启动。细胞进入M期以后,MPF可进一步催化核小体组蛋白H1磷酸化,再使核纤层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磷酸化,促使核纤层结构解体,从而促进纺锤体组装及染色单体的分离,保证一系列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M期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活性MPF浓度变化,因为MPF本身会使二聚体上的周期蛋白自我降解。虽然Cdk的浓度始终不变,但新合成的M周期蛋白降解后,活性MPF浓度减少到一定程度,M期结束,有丝分裂过程完成,细胞有开始下一次以G1期为起点的周期循环。第四章 1 生物代谢的本质是什么生物代谢就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由酶控制的全部化学反应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2.请从热力学原理出发,讨论为什么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生命体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有的能量来源与 12 外部的输入。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描述宇宙或系统的各种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事实上,生命一直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与自发过程作着斗争。对于细胞和生命体而言,需要不断的输入能量,否则系统的有序化的程度就要下降。熵不断增加的结果就是细胞或者生命体的死亡。 3.放能反应与吸能反应有什么区别哪一种反应能够自发进行为什么在一个反应中,如果产物比反应物含有更少的自由能,这个反应便趋于自发进行。自发反应可释放自由能,称为放能反应。相反,另一些反应需要从外界输人自由能才能进行,称为吸能反应。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系统的各种过程总是向着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放能反应能够使细胞内熵增大,所以会自发的进行。 4.什么叫活化能为什么酶具有高的催化效率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与普通催化剂一样,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促进细胞代谢的生化反应的,但是酶比普通催化剂有更高的催化效率,这是由酶分子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影响酶高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有:邻近定向效应、底物的变形与诱导契合、共价催化、酸碱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和活性部位微环境。 5.根据酶的特性和催化原理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对于功能的重要性。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均与酶的空间结构有关。在一定的构象下,酶才能形成底物结合部位和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使酶与底物专一性结合,并在反应活性中心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易进行。如果失去空间结构,酶将失去催化活性,因此一定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执行其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6.为什么说细胞呼吸与汽油的燃烧在本质上是—样的细胞呼吸和汽油燃烧都是一种氧化反应,在能量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底物的种类不同。可以用一个通式来表达这两种反应:有机化合物+O2→CO2+能量 7.简述细胞呼吸各阶段化学反应反其发生的部位。有氧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糖酵解。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外的细胞质中。第二阶段为丙酮酸氧化。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 A,并释放一分子 C02。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三阶段为三羧酸(Krebs)循环。将乙酰辅酶A氧化为CO2并产生NADH、FADH2和GTP。反应发

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第四阶段是电于链传递的氧化磷酸化。将 NADH、FADH 2的还原型电子传递给氧,并产生ATP。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8.将叶绿体置于pH为4的酸性溶液里,直到基质的 pH也达到4.然后将叶绿体取出,再置于pH为8的溶液里,这时发现叶绿体开始合成ATP。请解释上述实验现象。由于叶绿体的基质pH值为4而外界溶液的pH值为8,造成叫绿体内外的质子浓度差.即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而这一浓度梯度导致质子顺浓度梯度从叫绿体内经ATP合成酶出到外界溶液中,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使ADP 与磷酸结合生成ATP。 9.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源于H20,而非来源于CO2。用 O 18 同位素示踪实验。(参见教材①用 O 18 同位素标记水中的 O元素,检测到光合作用产物O2中含有O 18 ,②用O 18 同位素标记CO2中的O元素,检测光合作用产物中的O 2,未发现 O 18 。则可证明光合作用中的O2来源于H2O。 13 第五章 1. 为什么孟德尔和摩尔根等科学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却不可能认识遗传因子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答:孟德尔和摩尔根使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和果蝇,它们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当时人们不知道遗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而且其研究技术不可能直接从豌豆和果蝇等复杂的生物中获得线索,因此没有人能够想到遗传因子是由DNA组成的。 2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现象和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并用经典的遗传学作出解释。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人类属于XY型,即雌雄染色体异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必然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即伴件遗传。比如说,如果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该性状只能遗传给男性;如果在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控制的,则一般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人类最常见的两种伴X隐性遗传病是血友病和色盲。基因的连锁反应可用果蝇的杂交实验说明.果蝇灰身 G对黑身 g是显性,长翅 L对残翅l是显性,两对性状是处在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如果让灰身长翅果蝇GL/GL和黑身残翅果蝇gl/gl杂交,第一代都是灰身长翅果蝇GL/gl。若让灰身长翅果蝇GL/gl和双隐性亲本黑身残翅果蝇

gl/gl果蝇回交,则出现4种类型的果蝇:两种亲本性灰身长翅 GL/gl和黑身残翅 gl /gl两种重组的新类型,灰身残翅 Gl/gl和黑身长翅 gL/gl。出于两对等位基因处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G和 L在一条染色体上,g,l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染色体到哪里他们就到那里,但由于第一代雌果蝇GL/gl 有互换,就是在一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发生了相互交换,形成了两种新配子,杂交后就产生了两种新类型,由于这两个基因互换比率不大,所以这的种重组的新类型比两个亲本类型少得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时,染色体上的基因常连在一起不相分离,即基因的连锁遗传,若出现互换就是不完全连锁。 3.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说明DNA与RNA的差别。两者组成上的差别:DNA中合有胸腺嘧啶,RNA含有尿嘧啶,个别情况下有胸腺嘧啶。 DNA的核糖体2位无羟基,RNA的核糖上2位有羟基。核糖的2位羟基对RNA来说,不仅是折叠成固有三维结构的关键因素,也是RNA具有催化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糖2位羟基是 DNA和RNA在遗传学上的本质差别。空间结构上与功能的差别: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进行半保留复制,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遗传。RNA二级结构为发夹结构或茎环结构,RNA单链局部回折形成2条反向平行的片段,2片段中碱基互补的地方就形成右手双股螺旋,符合 A—DNA模型,不互补的地方就形成环状结构。不同种类的 RNA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mRNA是从基因上转录下来去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RNA;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输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4.试解释下述现象:—位生物学家把从人的肝细胞中提取的基因植入一种细菌的染色体中,该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然而这种在细菌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完全不同。真核生物基因中包含有不编码肽链的内含子,转录为hnRNA后需要进一步加工去掉内含子,拼接外显子,形成mRNA;而原核生物没有转录后加工的过程,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里面包含有内含子的序列,同时这些序列也被翻译而合成肽链。简单说就是肝细胞基因中的内含子也被表达为蛋白质了。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基础生命科学尔雅答案2019

学习生命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能源开发的是(C)。 A、藻类加工成柴油燃料 B、用麻风树的种子生产燃料 C、开采煤矿 D、作为药用资源使用 2 (B)试图跨越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鸿沟,创作了《生命是什么》。 A、贝塔?朗菲 B、薛定谔 C、牛顿 D、维纳 3 面对严峻的人口问题,首要解决的是(A)。

A、粮食问题 B、医疗问题 C、资源问题 D、计划生育 4 1995年,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选课和必修课程。(√)5 英国工业化后,乡村的白色蛾子变成了黑色,这说明环境污染伤害生物。(×) 现代生命科学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1 在下列运动形式中,哪种最简单?(D) A、物理运动 B、化学运动 C、生命运动

D、机械运动 2 盘点2003年中国感染传染病,(C)是死亡之首。 A、乙肝病毒 B、SARS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艾滋病 3 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被称为(B)。 A、创造生物学 B、实验生物学 C、现代生物学 D、描述生物学 4

因为蜡烛和岩石只能新陈代谢而不具备生命的其它特征,所以蜡烛燃烧、岩石风化不属于生命现象。(√) 5 就对淋巴细胞的破坏能力而言,艾滋病毒要比非典期间的SARS病毒厉害得多。(×) 生物体中的常量元素 1 为满足身体需要,老年人每天要补充多少钙离子?(C) A、800毫克 B、1000毫克 C、1200毫克 D、600毫克 2 在地球上,(B)元素的含量最丰富。 A、氢

B、氧 C、氮 D、碳 3 下面人体中的元素不属于常量元素的是(ACD)。 A、锰 B、钾 C、铜 D、锂 4 因为钙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所以补钙多多益善。(×) 5 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及降血钙素影响与制约着人体中的钙离子。(√)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 1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基础生命科学(版本二)尔雅满分答案

生物的新陈代谢(一) 1 人体饥饿时,通过激素的作用,酶最终生成()进入到血液中。 A、蛋白激酶 B、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 D、葡萄糖 正确答案:D 2 酶的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 B、催化活性的RNA和DNA C、金属离子和小分子 D、蛋白质、催化活性的RNA和DNA 正确答案:D 3 分解糖绝对不能拿蛋白酶去分解只能用多糖的水解酶体现了酶的催化的什么特点?() A、反应效率高 B、反应过程显著 C、专一性强 D、需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正确答案:C 4 酶的代谢反应通常不是单个的酶进行作用,而要多个酶共同参与。() 正确答案:√ 5 杀虫剂的机理就是抑制昆虫的胆碱酯酶,使得昆虫神经细胞衰退,无力动弹。() 正确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版本二)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上) 1 下面不属于生物能源开发的是()。 A、作为药用资源使用 B、藻类加工成柴油燃料 C、用麻风树的种子生产燃料 D、开采煤矿 正确答案:D 2 ()试着跨越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鸿沟,著有《生命是什么》。 A、维纳 B、贝塔·朗菲 C、薛定谔

D、牛顿 正确答案:C 3 英国乡村的白色蛾子在工业化之后变成了黑色,说明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伤害。() 正确答案:× 4 我国于1995年在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选课和必修课程。() 正确答案:√ 5 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 A、计划生育 B、粮食问题 C、医疗问题 D、资源问题 正确答案:B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下) 1 ()使得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 A、巴斯德鹅颈瓶的实验 B、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 C、《物种起源》的发表 D、国家Bio-X实验室的成立 正确答案:B 2 下面哪种运动形式是最简单的?()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 正确答案:A 3 2003年盘点的中国感染传染病中,()是死亡之首。 A、艾滋病 B、乙肝病毒 C、SARS病毒 D、狂犬病病毒 正确答案:D 4 生命科学第二个发展阶段被称为()。 A、描述生物学 B、创造生物学 C、实验生物学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 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③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1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七大类?P2-P3 3.哪些因素导致化工生产的高度危险性? P11 4.是否装置的规模越大、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越安全?为什么? 否 P4、P6、P12、P13 第二章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P30、P36 2.企业可以与从业人员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是不是都有效?哪些内容是不能协商的?否 P19 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包括哪些?P21 4.哪些伤亡事故属于工伤事故?P24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操作者本人伤亡的,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P29 第三章 1.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管理?P38 2.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哪些?P46 3.预防事故的综合对策有哪些? P40-P50 4.列出五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规章制度?P53 – P63 5.为什么要重视班组安全管理?P64 第四章 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P71 2.什么是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分为几类?P77 – P78 3.列举出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点火源? P93 4.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P81 5.列出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P112 第五章 1.人的触电方式有哪些?P117 2.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有哪些?P118-P120 3. A P119 4. C 5.电气火灾爆炸中的点火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125

第六章 1.什么是腐蚀?它有什么危害?P131 2.常用的腐蚀控制措施有哪些? P135 第七章 1.锅炉压力容器造成的破坏作用有哪三种方式?P153 2.什么是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P146 3.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有哪些?P146 4.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 5.锅炉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P144 6. C P148 第八章 1.从安全方面讲,化工检修有哪些特点?P157 2.设备检修施工前需要做好哪些工作?P158 –P159 3.动火作业的安全要点有哪些?P167 – P168 4.罐内作业有哪些特殊的危险因素?任何消除?P172 – P175第九章 1.机械性伤害主要发生在什么区域?P180 2.典型的安全防护装置有哪些?P182 – P184 3.起重吊装作业应有哪些人员在场?人员资格有何要求?P188 4.什么是起重机司机“十不吊”?P188 第十章 1. ABCDE P190 2. C P192 3. ABC P192 4. A P192 5. ABCDE P192 6. ABC P199 7. BC 8.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P193 – P195

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习题解答 刘贵忠

第一章 1.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合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面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请您对这一问题作比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双盲设计是指被试者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入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的实验研究实

电气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电气工程与电工科学的关系就是什么? 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就是电气科学。 2.与“现代五大工程”的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突出特点就是什么? 与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特点在于:她的出现首先不就是来源与文明发展的自发需要,而就是来源于科学发现。她以全新的能量形态开辟出一个人类文明的新领域。她的发展又伴生了电子工程,从而孕育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为信息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在这一时期,发电,输电,配电已形成了一气轮机,水轮机为原动机,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与输配电线路等组成的输配点系统为“动脉”的输电网,使电力的生产,应用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电力拖动,电力牵引,电动工具,点加工,点加热等得到普遍应用。 4.根据自己了解,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多电飞机,线控汽车,全电舰船。 5.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永磁材料,超导磁体技术,电磁技术。 6、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的发展史给您哪些启发? 今天电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她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电气工程也应次被誉为“现代文明之轮” 7、21世纪电器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什么? 将电气科学与工程与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同时用信息科学的成就改造与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8、为什么说21世纪电器工程与其她科学融合交叉就是她的显著特点? 21世纪的电气工程科学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创新与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 9电气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那些? 电路藜芦,电磁理论,电磁计量理论等。 10您认为今后电气工程还会有哪些新应用?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成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现代测量传感技术。 11您认为还有那些计算机软件可以用于今后的专业学习? MATLAB,PSPICE,EMTP,SABER,ANSOFT。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软件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概论郑人杰等版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 举出你所知道的应用软件的例子。 办公软件、游戏软件、财务软件、银行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1.2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只是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1.3 如果将软件开发比作高楼大厦的建造,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什么? 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的成果相当于建筑设计的设计图纸。 1.4 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 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除了软件本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有关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2) 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使得获取的需求不充分或存在错误。 (3)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如,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编程序。 (4)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需要很多人分工协作,不仅涉及 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3/s, m3/min, m3/h.。 2、扬程H: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 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 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黄杏元著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 GIS 与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 GIS 与 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 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

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 (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 (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 (4)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 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3、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用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是基于现有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者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构,这些规律和参数就可以构成一个应用模型,比如降雨量计算模型和风力强度计算模型等。但应用模型很多是专业领域的模型,其表现可以是参数表格也可以是图标或计算公式,不利于地理信息这种要与地理坐标想联系,并且需要特殊的可视化效果的信息分析与表达。因此要构建适合于地理信息分析和表达的应用模型就要吧如气象农业等行业应用模型转变或者结合地理信息做成与空间信息想连接的模型应用于分析。 4、根据你的了解,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及关联技术,并就地理信息系

化学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某放射性元素经14天后,活性降低了%。试求:(1)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2)若要分解掉90%,需经多长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设反应开始时,其活性组分为100%,14天后,剩余的活性组分为100%%,则: A,031A,011100 ln ln 5.0710d 14100 6.85 c k t c x --===?-- 312 ln 2/ln 2/(5.0710)136.7d t k -==?= A,03A,0A,0111ln ln 454.2d 0.9 5.071010.9 c t k c c -===-?-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 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 (以mmol?L -1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t / h 4 8 12 16 c/(mmol?L -1) 如何确定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级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是多少 解:此题可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先求出不同时刻的ln c : t / h 4 8 12 16 ln c ? ? ? ? 以ln 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相关系数为,所以此为一级反应,即n=1。 直线的斜率为?,则有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半衰期1/2ln 2 7.24h t k ==。 3.蔗糖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实验测定对蔗糖呈一 级反应的特征: 122211261266126H C H O H O C H O C H O + +??→+ 蔗糖(右旋) 果糖(右旋) 葡萄糖(左旋)

最新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