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城县概况 甘肃省庆城县概况
庆阳概况1

庆阳市市情概况新华网甘肃频道(02-23 14:18:21)来源:地理位置庆阳市位于中国大西北,座落于黄土高原之上,因地处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
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和陕西省榆林地区接壤南部与陕西省咸阳市、铜川市和甘肃省平凉地区接界东部与陕西省延安地区相逢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毗邻。
介于东经106度45'—108度45'与北纬35度10'—37度20'之间,东西横跨208公里,南北纵贯207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全市辖西峰区、庆城县、镇原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8县(市),146个乡(镇),1487个行政村,11066个自然村。
庆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西峰区,坐落在平坦宽阔的董志原中部,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地形地貌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的西端,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
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全境呈簸箕形状,故有“陇东盆地”之称。
远古以来,大地的不断运动和变迁,使雄浑粗犷的黄土地貌千姿百态。
覆积厚度达百余米的黄土地表,被洪水、河流剥蚀和切割,形成现存的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分为中南部黄上高原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
这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对高差1204米,北部最高处马家大山为2089米,南部最低处政平河滩为885米。
中南部分布着数十条原面,其中面积在6700公顷以上的大原有12条,平畴沃野,土地肥美,是农作物主产区,为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地区锦上添花。
西北部黄土丘陵绵延起伏,上地广阔,以宽广的草地牧场哺育着兴旺的畜牧业,以众多的岭谷掌滩、河谷川地、沟坡平台和山地梯田。
为发展多元化农业提供丁有利条件、东部纵贯向北的子午岭,森林茂盛,葱郁苍翠,是黄上高原最大的大然次生林区,被称作陇东的“绿色水库”。
这里沿河顺流而形成的滩地、川地和河芥坡地,具有良好的农作物生长条件。
庆阳市概况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
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县七县和西峰区。
庆阳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吴旗、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与宁夏的同心、固原县接壤;南与本省的泾川县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相连。
庆阳市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与2082米之间。
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
全境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
董志塬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13627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子午岭的400多万亩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
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
国道309线、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
供电、通讯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覆盖全境。
庆阳市人民政府住所地西峰区,邮政编码:745000,电话区号:0934。
车牌号:甘M1969年,由玉门油田、四川油田、江汉油田及兰州军区转业军人组成的10万石油大军,开进庆阳。
从此拉开了庆阳油区的石油大会战。
从1970年9月在庆阳县马岭镇打出第一口工业油井、庆1#+到2006年5月,长庆油田已累计在庆阳市内七县一区共打出油井6000多口;到2005年年底,原油年产量已突破250万吨。
行政区划目前,庆阳市辖1区、7县,即:西峰区和庆城、华池、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
庆阳市面积27119平方千米,人口255万人(2004年)。
西峰区面积996平方千米,人口33万。
邮政编码745000。
区人民政府驻九龙南路。
庆城县面积2673平方千米,人口32万。
邮政编码745100。
县人民政府驻庆城镇。
庆阳行政区划环县面积9236平方千米,人口34万。
邮政编码745700。
城市简介----庆阳

城市简介----庆阳庆阳,甘肃省省辖市。
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
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庆阳市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
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
这里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是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这里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在此成就了举世瞩目的《黄帝内经》;这里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被誉为“永远的红区”。
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富集,长庆油田的发源地。
历史沿革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
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
位于西峰区温泉乡的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夏商时期,庆阳称鬼方,为周先祖公刘邑地。
西周时期,称北豳。
春秋战国时期,庆阳为戎狄之地,曾属义渠戎国。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国,置北地郡,沿至汉、晋。
西魏时改置朔州,辖彭阳(今西峰区境内)、阳周(今正宁县境内)、豳州赵舆郡、定安县、襄乐郡、襄乐县、独乐县(同属今宁县境内),北周时废弃。
[1]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庆州,炀帝大业年间改为弘化郡,辖合水、马岭、华池、归德、洛源、弘化、弘德7县,唐初复为庆州,后改安化郡、顺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庆州、并升安定军,统辖顺化、合水、乐蟠、马岭、同川、华池、延庆、怀安、洛源、方渠10县;与分设的宁州(辖彭原、彭阳、安定、襄乐、真宁5县)、原州(辖今镇原及平凉部分地区)均属陕西关内道。
庆城县概况

庆城县基本情况庆城县(原庆阳县)位于甘肃东北部,泾河上游,东邻合水,西濒黑河,与镇原县相望,南与西峰毗邻,北与环县、华池接壤。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692.6平方公里,辖5镇10乡, 153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9万人。
古称北地,扼首古长安北去宁夏萧关之要冲,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
城周青山围郭,二水环流,城似凤凰展翅,故名“凤城”。
庆城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既是医祖岐伯、明文坛“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等诞生地,也是原陕甘宁边区陇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蔡畅、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境内人文遗址、自然景观风格独特,有国家AA 级周祖陵森林公园、鹅池春水、普照寺大殿、慈云寺女真文铁钟、岐伯圣景等十多处名胜古迹。
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天然气储量较大,现有长庆油田和中油庆化集团两大企业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已形成苹果、黄花菜两大支柱产业,“赤诚”牌苹果誉享陇原,“庆针”牌黄花菜畅销海内外,马岭黄酒、中药材、白瓜籽仁、甘草酸铵等产品,曾多次荣获省优名牌产品。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9年,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全面提速、科学发展、增创一流、再上台阶”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个兴县富民的第一要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截止2009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8.48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5.68亿元,同比增长28.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同比增长3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3元,同比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2696元,同比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26.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
农村经济紧紧围绕“两个增收”和“强县富民”的目标,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商品意识。
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太乙山风景区简介

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太乙山风景区简介太乙山位于中国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被誉为“西天佛国”,是一座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山岳风景区。
太乙山地处中国北纬35°04'07'',东经107°55'41''的地理位置,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79米。
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庄严肃穆的佛教氛围而闻名于世。
太乙山风景区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主要有三个景区:南景区、中景区和北景区。
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南景区是太乙山风景区的主要入口,这里有着壮丽的山峰、奇特的岩石地貌和茂密的森林。
南景区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庐山寺、太乙洞和寿星寺等。
庐山寺是太乙山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唐代,是太乙山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太乙洞是一个神奇的石洞,内部有丰富多样的钟乳石和石柱,给人以奇幻的感觉。
寿星寺是一个供奉寿星的庙宇,游客可以在这里祈求长寿和健康。
中景区是太乙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这里有太乙宫、观音阁和普贤庵等主要建筑。
太乙宫是太乙山最重要的宫殿,是佛教寺院太乙山千佛洞的主殿,供奉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神明。
观音阁是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塑而著名。
普贤庵是供奉普贤菩萨的庙宇,是太乙山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
北景区是太乙山风景区最高的地方,这里有太乙峰和108级石阶等景点。
太乙峰是太乙山的主峰,它高耸入云,俯瞰下方的美景,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108级石阶是连接南景区和北景区的主要通道,沿途有美丽的风景和古老的石碑,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
太乙山风景区不仅以其自然美景而闻名,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山区内有许多古老的庙宇、碑刻和石刻,记录着太乙山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游客除了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了解到太乙山的历史和佛教文化。
庆城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

、
基本概况 全县水资源 总量为 4 4 .4亿立方 米。其中 :
现状调查 ,截止 2 0 0 4年底 农村饮水 安全 人 口为 1. 9万人 , 31 普 及程 度达 到 5 .% 简 易 自来水 受益人 口为 0 3 5 5; . 2万人 , 普及程
污染严重, 不能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 , 其余支流 水 而
质矿 化度 均 小 于 3克 / , 宜 人 畜 饮 水 。 升 适
从工程技术 、 建设 管理、 运行管理 、 工程投 资 、 业管理 等方面提 行
出了解 决农村饮水 困难及安全 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㈢农村饮 水工程建设与效益
度 达 到 1 3 。 按 供 水 方 式 分 看 , 中 供 水 工 程 12处 全 部 无 净 .% 集 3 化 设 施 , 计 日供 水 量 1 1 5 立 方 米 , 际 日供 水 量 0 4 1 设 . 0 6万 实 . 66
㈠水资源现状
地 表 水 水 资 源 量 3 5亿 立 方 米 ,地 下水 水 资源 量 0 9 . . 4亿 立 方 米 县 可 利 用 水 资 源量 1 3 立 方 米 。 中: 表 水 0 9 立 全 .8亿 其 地 .亿 方 米 , 下水 0 4 地 . 8亿立 方 米 。2 0 0 4年 全 县 水 资源 利 用 量 0 1 0 . 2 亿立方米, 占水 资 源 总 量 的 2 7 , .% 占可利 用 水 资源 量 的 8 7 。 . % 按 地形地貌特 征、 自然 地 理 、 下 水 成 因 和 开 采 条 件 , 县 水 资 源 地 全 状 况 分 为 南部 残 塬 区和 北 部 丘 陵 川道 地 区 。 南 部残 塬 区 主 要 以
甘肃庆城县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7 0
0
6 0
0
5 0
0
加 总 数为 30h , 6 a 与农 用 地 下 降 总 数 接 近 一 致 , 明 建设 用 说
地基 本上 是通 过 占用 农用 地 的基 础 上增 长 的 , 现 出不 协 调 呈
的趋 势 。
1 2 2 土 地 利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
i n c egC u t f a s rvn e h rceapistecn e t f h clg a rs rt na darn e h ad— nQigh n o nyo nupoic ,teat l p l h o cp eeooi l et ai n r gsteln G i e ot c o o a
Ab t a t n v e o o u si n a o tw t re oo i a n io me tr so a in d rn e s e ill n s r c :I iw fs me q e t b u a e c l g c le v r n n e tr t u g t p ca a d— u e r c s o o i h s dp o es
0 0 0
0 0 _
0 0
0 0 ∞
0 0
0 0 ∽
0 0 ∞
0 0
0 0 ∞
樵 柴 , 坏 了 自 然 植 被 , 致 水 土 流 失 问 题 严 重 。 全 县 破 导
26 0 0 m 全 为水 土流 失 区。 9 . 5k 2 水 源污染 严 重 ) 地 表水 污 染 主要 是沿 环 江工 矿 企 业 的 工 业 废 水 和 居 民 生 活 污水 的直 接排 放所 致 , 而地下 水 的污 染 均 系石 油 开 采所
甘肃庆阳导游词(3篇)

甘肃庆阳导游词(3篇)甘肃庆阳导游词(通用3篇)甘肃庆阳导游词篇1庆阳是一块神奇的高天厚土。
庆阳地处祖国大西北、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七县和西峰区。
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与2082米之间。
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
全境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
董志原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13627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
子午岭的400多万亩次生林,为中国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有天然水库之称。
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
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
供电、通讯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覆盖全境。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远在20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
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
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
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
位于西峰区温泉乡的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庆阳有璀璨的古代遗珍瑰宝。
世界瞩目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均发掘于境内马莲河流域。
标志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历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点有近千处之多。
战国秦长城横跨镇原、环县、华池三县。
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岭穿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
庆阳历代名人辈出,各领风骚。
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学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空同集》,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先贤们留给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肅省慶城縣概況
地理位置
慶城縣位於甘肅省東北部,經河上游,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寛約56公里,流瀕黑河與鎮原縣相望,北與環縣、華池接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是國務院、甘肅省確定的扶貧重點縣之一,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經濟落後。
慶城縣屬黃土高原邊沿溝壑區,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按地貌大致可分為董志原邊沿區,殘原河谷區和丘陵溝壑區三種類型。
境內除驛馬鎮、安家寺鄉、白馬鄉、熊家庙鄉有部分較寛原面外,其餘原面支離破碎,川台狹小,山區梁峁起伏,峴掌曲伏纏綿,呈殘原溝壑與丘陵溝壑地貌類型。
海拔1,000至1,600米。
經濟情況
慶城縣現有14個鄉、5個鎮、183個村(居)民委員會,3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3萬。
慶城農業生產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主要有冬小麥、玉米、糜子、豆子等,其次是經濟作物,主要有金針菜、杏仁、葵花籽、蔬菜、藥材、烟葉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主要羊毛、羊皮等,其中金針菜獨具特色,遠銷國內外。
礦產資源貧乏,現已探明的僅有石油,1970年11月長慶石油勘探局開發以來,現已形成規模。
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63,782萬元,縣級財政收入11,149萬元,縣財力支出為14,071萬元。
全縣糧食總產量7,088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39元,人均產糧303公斤。
教育情況
慶城縣有各級各類學校404所,其中完中3所,職中2所,初中18所,小學208所,村學161所,幼兒園12所。
在校學生62,312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2,386人,職業中學學生1,007人,初中學生15,677人,小學生38,559人,幼兒園(包括學前班)兒童4,683人,普教“四率”均在98.9%以上。
全縣有教職工3,585人,其中中學專任教師995人,小學專任教師1,820人,中學師生比例為1:19,小學師生比例為1:21。
2001年,全縣教育事業費支出3,795萬元,佔財政總收入34%。
自2000年以來,全縣就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3,000多萬元,其中國家、省各項投資工程項目專款1,500萬元。
全縣校舍建築總面積21.1萬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3.4平方米。
全縣現有危房47,910平方米(其中小學33,963平方米,佔小學校舍面積的25.2%;初中13,947平方米,佔初中校舍面積的21.8%),這些危房均為七、八十年
代修建的土木結構簡易平房,修建之初因陋就簡,歷年維修又不徹底,超期使用,目前土壞牆基、椽檁腐朽嚴重,無安全保証,嚴重影响正常的教學秩序,制約著全縣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僅排危、改建、新建校舍需資金3,874萬元。
(2002年統計數據)。
交通情況
− 廣州至縣城(乘飛機到蘭州中川機場):2小時20分鐘
− 蘭州至縣城(乘汽車):8小時
(目前全縣共有縣鄉公路19條,450公里,309國道和211省道貫穿縣境,與縣鄉公路形成網絡。
但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佔全縣總數的40%左右,村民行路難度大,難以從封閉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
氣候情況
氣候垂直變化較大,屬中亞熱帶氣候,冬冷夏熱,乾燥少雨,年平均氣溫16.4o C 。
地圖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土橋鄉王原小學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土橋鄉王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土橋鄉王塬塬小學小學簡介簡介
慶城縣有人口29.9萬,其中農業人口22.7萬,2007年人均收入3492元,農民人均收入1596元。
全縣有適齡兒童 27168人,在校小學生有27154人,小學入學率 99.94%,畢業率 100%;初中入學率 100%,畢業率98%。
全縣有高中3 所,職中2所,初中19所,中心小學17 所,完小203所,教學點14個。
慶城縣土橋鄉有7個行政村.全鄉有適齡兒童1442人, 小學在校學生有1115人,小學入學率 100%,畢業率 100%;初中入學率 100%,畢業率100%。
全鎮有初中1 所,中心小學1 所,完小9所。
村小2所。
王原村有6個村組,483戶共 1980人。
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62元。
主要農作物爲小麥和玉米。
水電供應爲戶戶通電。
全村現有1所完小,共有適齡兒童192人。
入學率100%,畢業率100%。
王原小學位於土橋鄉王原村,海拔1076米,屬高寒地區,與縣城相距約100公里,乘車時間約3小時可達學校。
學校共有7個班,共有學生192人。
現有8名公辦教師。
均在校住宿。
全校共有3幢建築物:
平房一(校門正前方一排):土木結構, 共6間教室,分別為三、四、六年
級課室各1間,電教室1間。
老師宿舍2間。
(受512地震波及,
造成該建築物屋頂瓦片墜落,牆體原本裂痕加劇)。
平房二(校門右側): 土木結構,共9間。
其中,教室3間,分別為一、二、
五年級,教師宿舍兼辦公室6間。
平房三:廁所1間,為磚木結構。
該校現有各級學生人數分佈如下:
年齡 學前班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總數
現有人數 1 (22) 1 (26) 1 (28) 1 (35) 1 (29) 1 (25) 1 (27) 7班 192人
該校服務範圍內的未來包括適齡兒童統計表: 年齡 一歲 二歲 三歲 四歲
五歲 六歲 總計 人數 30 33 30 27
25 27 172 年齡 七歲 八歲 九歲 十歲
十一歲 十二歲 總計 人數 26 31 28 27 26 28 166
援建原因援建原因::
學校3棟建築物2棟為土木結構房子(按當地的建屋習慣,外面牆體全部用磚頭點綴美化,貌似磚木結構),已被有關單位評定為D 級危房。
廁所為磚木結構。
工作組於2008年4月24日曾考察該校,一致同意援建該校。
唯因學校提供的部份資料需要澄清和修改,故一直沒能向國部推薦。
隨後發生5.12地震,據悉學校受到波及影響。
地震後校方再次墾請苗圃援建該校。
2008年7月23日,苗圃再次派遣工作組前往該校考察,發現屋頂損毀較上次更為嚴重,土坯牆體裸露明顯。
該校受地震波及,存在不安全隱患,已被有關單位定為D 級危房,必須拆除重建。
唯磚木廁所保留。
要求重建內容
苗圃行動的工作組於2008年7月23日視察此校,確認該校有重建需要。
建議修建磚混結構房屋,包括:1) 教室9間,全為小教室 [每間40平方米(6.7×6)],除學前班到6年級教室外,剩餘2間分別為遠程教室1間和媒體放映室1間;2) 教師宿舍9間,除8個老師住宿外,另外一間做圖書室用。
[每間20平方米(3.3×6)]。
另外,亦資助購置新課桌椅90套,每套200元人民幣。
總造價為人民幣774,000元,縣方申請苗圃資助人民幣387,000元,資助比例50%。
各項細列如下:
項目 細 項 數 量 每間面積(m 2) 總面積(m 2) 教室 教室 7間 40/間 280
多功能室 2間 40/間 80
老師宿舍
宿舍 8間 20/間 160 圖書館 1間 20/間 20 配套 課桌椅 90套 200/套 --
總面積 : 590平方米
總造價 : 人民幣774,000元
當地自籌 : 人民幣387,000元
缺
口 : 人民幣387,000元 要求資助 : 人民幣387,000元
(工作組考察日期:2008年7月23日)
學校正門
學校全貌
(工作組考察日期:2008年7月23日)
教室門移位
牆身受損
(工作組考察日期:2008年7月23日)
天花破裂
假天花上層已破損通頂
(工作組考察日期:2008年7月23日)
部份學生沒有課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