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合集下载

动植物检疫检验学全部重点完整版讲解

动植物检疫检验学全部重点完整版讲解

第-章绪论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动物丹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昌、蛇、龟、鱼、虾、蟹、贝、蚕和蜂等。

"动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动物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血液、精液、胚胎、骨、蹄和角等。

"植物丹是指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

"植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子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和饲料等。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三、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目的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 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其免受国际上重大疫情灾害的影响:2.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3.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二章动物、动物产晶检疫审批一、动钧、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目的1. 对于输入或通过中国境内运输的检疫物防止危险性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2. 让进口单位在进口前了解我国的检疫要求,在对外谈判中做到心中有数,在签订合同时将我国的检疫要求列入合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进口单位可以依据合同提出索赔,避免损失:3. 检验检疫机关根据事先己掌握的输出国或地区疫情,决定是否同意输入或过境。

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

2. 中国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检疫协定(含协议、备忘录、条款)。

3. 输出国家或地区的动物疫情情况。

根据国际兽医局(OIE) 的报告、我国驻外使馆的通知及派出昌医官的汇报,随时掌握着国外的疫情情况。

动植物检验检疫(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动植物检验检疫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我国:划分疫区和保护区疫区: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保护区: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经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有此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呗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地区。

疫区的种子,苗木及其他,只限在疫区使用。

情况改变时,应及时撤销“疫区”或取消“保护区”称号。

国际:划分非疫区非疫区:指一个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某种有害生物,且这种情况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缓冲区:环绕或与疫区,有疫害生产地,非疫区,无疫害生产地,无疫害生产点邻近的地区,该地区内没有特定的有害生物发生或发生程度很低并由官方控制,同时实施植物检疫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扩散。

植物检疫:为防止人为传播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发生,或虽发生但分布未广(未达到生态极限)且在政府机构控制中的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法定的政府机构,依法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可以传带这些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等,采取预防这些有害生物传播的各种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植物检疫的科学保障。

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植物产品造成损害的植物,动物,病原物的小种,株系或生物型。

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本国或地区虽有发生,但存在用于于种植的植物上,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经济学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以及限值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降低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的科学。

检验和检疫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动植物的健康并防止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检验和检疫的目的是检测动植物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确定它们的特征和分布,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检验和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毒理学、病理学、化学和物理学。

它们可以应用于动植物的检验、检测、病原学分析、病毒实验、抗体检测等。

此外,它们还可以应用于虫害检测、害虫病毒鉴定等方面。

检验和检疫的方法有很多。

一些常见的检验和检疫方法包括:病原学检验、病理学检验、细胞学检验、免疫检验、荧光定量PCR、有害性成分检测等。

病原学检验是检查物体中的病原物质的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植物或动物的病原体。

病理学检验是检查物体中的病理变化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疾病的潜在因素。

细胞学检验是检查物体的细胞结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或活动。

免疫检验是检测物体中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物体中存在的疾病或其他有害物质。

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物体中病原体的量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数目。

有害性成分检测是检测物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疾病的潜在危险。

此外,检验和检疫还可以应用于动植物保护、质量检测、植物检疫等领域。

动植物保护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养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

质量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产品质量。

植物检疫可以防止有害植物种类泛滥和传播。

总之,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防治动植物的疾病,保护动植物的健康,保护养殖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保证安全有效的植物和动物产品,确保植物检疫的安全性等。

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疾病和损害,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植物检疫概论要点

植物检疫概论要点

植物检疫概论重点植物检疫定义: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植物检疫定义为“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All activities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introduction and or spread of quarantine pests or to ensure official control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健康,阻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人为调运传播,而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规的科学。

1、植物:指栽培、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2、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产品,3、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根据“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2001年颁布的术语,分为:4、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NRP):已经广泛发生或分布普遍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R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且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6、“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QP)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然存在,但分布未广且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7、“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RNQP)”是指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植物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会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有害生物3.植物检疫的目的和任务什么?一、植物检疫的目的1.防止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2.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发展.二、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1.禁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人为传入或传出国境;2.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3.检疫性有害生物一旦进入新区,立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彻底铲除。

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工作职责

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工作职责

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工作职责1. 背景介绍动植物检验检疫科是承担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确保国内外贸易的安全和合规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

2. 工作职责2.1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进出口的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检疫。

具体职责包括:•制定检验检疫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开展动植物产品进出口的检验检疫工作,包括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检验检疫;•检验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相关证明文件和申报资料,判断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对疫情和疫病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确保动植物健康和人畜安全;•参与国际贸易协议的谈判和执行工作,保障贸易畅通和合规性;•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合作,进行科研、信息交流和培训工作,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2.2 监督管理工作除了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科还负责监督管理相关的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监督检验检疫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监督检验检疫设备、设施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工作安全和质量;•开展对进出口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要求;•开展对进出口产品的市场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

2.3 信息管理工作动植物检验检疫科还负责相关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建立和管理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收集、整理和分析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护和更新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方便查询和使用;•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进行信息交换和合作。

3. 工作效能和意义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的工作职责涉及到国际贸易和人畜安全等重大问题,其工作效能和意义不言而喻。

动植物检疫总结

动植物检疫总结

动植物检疫总结肆第一章膃动物:饲养、野生的活动物。

植物: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其他繁殖材料。

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螀植物有害生物: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薈检疫性动物疫病: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未分部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

袅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未分部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植物有害生物。

芃什么是动植物检疫?简述动植物检疫主要目的。

膁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芀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袈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莃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薂简述我国动植物检疫实施范围。

螇动物: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动物,主要为种用或饲养的家畜家禽;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伴侣动物、观赏动物;邮寄进境的动物;过境动物、演艺动物、经济动物、展览观赏动物。

蚇动物产品: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境的动物产品,肉类、毛类、皮张;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产品,肉类、毛类、皮张;邮寄进境的动物产品,肉制品、奶制品。

蒃植物: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植物,主要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引进的种子、种苗;旅客携带的进境植物,盆栽、观赏树苗、蔬菜种子、果树苗木;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及繁殖材料。

羃植物产品: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境的植物产品;旅客携带进境的植物产品;邮寄进境的植物产品。

葿简述当今动植物检疫基本类型。

蒅环境优越型:主要指岛国、半岛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

薃发达国家大陆型:地理位置毗邻的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

腿经济共同体大陆型:地理位置相邻,且构成了经济共同体的国家,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检疫的学科,旨在减少动植物疾病、有害生物和其他危害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涉及到对动植物的检测、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

一、动植物疾病预防动植物疾病是导致农作物和畜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动植物疾病预防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检疫检验: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或其他危害生物。

2. 疫情监测:定期对农作物、果树和畜禽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疫苗开发与接种:开发适合的动植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它们的抵抗力。

二、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检疫标准制定:制定和修订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证书签发:对符合出口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以确保货物符合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3. 检疫检验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检疫检验设施,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防控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还致力于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是对国家农业、生态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边境监测:加强边境监测,严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2. 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全球动植物疫情和有害生物的动态。

3. 风险评估: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为了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和减少动植物疾病传播的学科。

通过预防动植物疾病、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动植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动植物检疫重点

动植物检疫重点

第一章检验检疫:一般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简称,包括商品检验、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

动物疫病:指的是为害或可能为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是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是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1.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2.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动植物检疫的实施范围:1.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2.装载容器、包装物级铺垫材料;3.运输工具;4.其他检疫物。

动物疫苗、血清、诊断液以及动植物性废弃物。

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类型:1.环境优越型:全面检查。

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2.发达国家大陆型:全面检疫。

美国、加拿大、欧共体;3.经济共同体大陆型:重点检查。

欧盟;4.发展中国家大陆型:重点检查。

中国、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5.工商业城市型:检疫要求宽松。

新加坡,香港等。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技术性、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动植物检疫的发展特点:1.动植物检疫的执法更加严格:2.动植物检疫的范围不断扩大:3.动植物检疫的政策及时调整;4.动植物检疫的技术逐步提高;5.动植物检疫宣传全面加强。

第二章(非)动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动植物检疫法规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由单项禁令想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由个别国家法规想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并且不断的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检验检疫学》
《Animal Quarantine》
主讲:张雁
课程简介
一、学习目的
了解我国动物检验检疫基本情况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了解并掌握动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掌握重要动物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检验检疫与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的国内和国际性动物检疫法规类型及其内容,充分
第四节 中国动物检疫简史
动物检疫的孕育与建立(1903-1948) 动物检疫的开拓与进取(1949-1979) 动物检疫的改革与创新(1980年-至今)
一、动植物检疫的孕育与建立 (1903一1948)
1、中国最早的动物检疫(1903-1928)
2、检疫的形成
Quarantine逐渐发展成“检疫”的概念。 这种始于人类防范疫病的隔离措施给人以启迪,
被人们逐步运用到阻止动物疫病、植物危险性有 害生物传播方面,遂出现了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 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源于卫生检疫
隔离是一种预防危险性人类疾病传播、扩散的有效方法。
3.人为传播与灾难性动物疫情
3、预防性
是动植物检疫的核心问题 动植物检疫的核心问
题是预防本国或本地区以外的检疫性疫病和有害生物 的传入和扩散,防患于未然是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 之一。
预警机制:预警名单(Alert list)
4、国际性
–保障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健康发展
–形成一些国际组织,制定、实施国际公约、标准
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动植物检疫来说具有重要 的意义,国际性成为动植物检疫的一个基本属性 ,特别是对于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其国际性更为 突出。
区流行的牛瘟传入该国,并于1886年制定了《兽 类 传染病预防法规》。
(2) 意大利下令禁止进口美国的肉类制品 (1879年)
由于从美国进口的肉类制品中发现带有旋毛 虫、绦虫,意大利下令禁止进口美国的肉类制品。
(3) 1881年,奥地利、德国和法国 也相继颁布禁止美国肉类进口的法令。
第二节 动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
意大利威尼斯,为阻止这些传染病传入, 140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检疫机构 (lazaretto检查站),令外国船舶及人员,必须 滞留海上40天,在此期间如未发现有传染病, 方允许船舶进港和人员上岸
这种早期的检疫方法被称为隔离法 (Isolation),而Quarantine就成为隔离40天 的专有名词
(4)检疫程序和查验模式:入境旅检一般由乘务员分发申报 单,查验大厅设有X光检查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等还利用“检疫犬”进行检查。
(5)国际间货物的动植物检疫的执行特点是履行多边协定 (议)和双边协定(议),并且双边协议中均注意双向检 疫许可证和检疫证书认证制度的建议。
(6)出入境检疫与检验相结合,出入境检疫与农业生产和 病虫害防治相结合。
–包装物和铺垫材料 –包括: 装载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
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铺垫材料 装载过境动物的装载容器 装载过境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的包装物、装载容器
(三)运输工具
–①来自动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②进境的废旧船舶 –③装载出境动物及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运输工具 –④装载过境动物的运输工具
第一章 动物检验检疫的起源 和发展
第一节 动物检疫的概念
一、检疫的萌芽与动物检疫
1、检疫的由来
检疫(Quarantine)来源于意大利语 “ quarantina”本意为“四十天”
14世纪中叶,欧洲大陆流行黑死病(black death)、霍乱(cholera)、黄热病(yellow fever) 等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Science 刊期:双月 创办日期:1991.01.01 主管部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办单位: 国家出口检验检疫局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编:方雯霞 国内统一刊号:11-4403/R 国际标准刊号:1671-9034 出版日期:双月25日
推荐期刊:(3)中国检验检疫
期刊编号:ZOSJ 期刊外文名:China Inspection and
(四)其他检疫物:
动物疫苗、血清、诊断液
第三节 国际动物检验检疫现状
一、动物检验检疫的主要类型 二、动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 三、动物检验检疫的发展特点
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1.发达国家型:全面检疫。美国、加拿大、欧共体。 2.发展中国家型:重点检疫。中国、原苏联、印度及
非洲的一些国家。 3.经济共同体型:重点检疫。欧盟 4.自然环境优越型:全面检疫。澳大利亚、日本、新
马耳他的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马耳他,因一位旅客将飞机上的残羹捡回家喂猪,就致使非洲猪瘟病毒 传 入了该国。
二、早期的动物检疫
早期的动物检疫 (1)英国颁布法令,扑杀由于进口种牛带进的
牛瘟所传染的全部病牛(1866年)。 为了预防牛瘟的再发生,英国又于制定
了《动物传染病法》,以控制牛的进口。 1871年,日本政府采取措施,防止西伯利亚地
(7)检疫收费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象日本等国不收检疫 费,但服务性项目由民间公司负责并收费;二是新西兰、 加拿大等国部分收费;三是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全部收 取检疫费。
(8)重视动植物检疫宣传工作和入境旅客动植物检疫申报 工作,口岸查验部门联合把关效能强。
(9)动植物检疫工作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动植 物检疫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作用。
理解法规各条款的内涵; 动物检疫的基本程序和监管措施;
课程简介
四、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其中出勤15%,作业15%),实验30%,笔试50%。
推荐期刊:(2)检验检疫科学
期刊编号:XDSJ 期刊名称:检验检疫科学 期刊外文名: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8、动植物检疫
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或)扩 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二、动物检疫目的
①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及扩散 ②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
及生态环境 ③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动物检验检疫的实施范围
(一)、动物和动物产品 (二) 、装载容器、包装物及铺垫材料 (三) 、运输工具 (四) 、其他检疫物:动物疫苗、血清、 诊断液以及动物性废弃物等。
具体表现如下
(1)法规健全,执法严格,特别是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 澳大利亚等均颁布了动植物检疫法规。
(2)管理体制上,180多个国家的动植物检疫主管部门均 从属于中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其检疫职责分明,检疫范 围明确,没有多部门交叉、重复现象。
(3)动植物检疫业务范围包括所有动植物及其动植物产品, 一些国家还包括产品的公共卫生。
–进境检疫中,以防止检疫性动物 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为主
–出境检疫中,进口国一般提出较 高的检疫要求,出境检疫也相对 较为严格
经济共同体型:地理位
置相邻且构成了经济共同体 的国家,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的成员国
–成员国实施共同的动植物
检疫原则和措施 –共同体国家之间的动植物 检疫非常宽松 –共同体以外的国家,其进 境检疫要求十分严格 –出境检疫相对宽松
包括病原性微生物和寄生虫。
6、有害生物(Pest):指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 者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7、检疫性动物疫病(Quarantine animal disease):是对受 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 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
(一)动物和动物产品
动物: 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动物 旅客携带的进境动物 邮寄进境的动物 过境动物 –动物产品: 通过贸易、科技合作、赠送、援助等方式进出境的动物产品 旅客携带进境的动物产品 邮寄进境的动物产品
(二)装载容器、包装物和铺垫材料
–装载容器:多次使用、易受病虫害污染并用 于装载进出境货物的容器
一、动物检疫基本术语及含义 二、动物检疫目的和任务 三、动物检疫的实施范围
一、常用动物检疫术语
1、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简称, 包含了商品检验、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和卫生检 疫。 2、检验(inspection): –狭义:对商品的品质检验。 –广义:对商品进行检验、监督管理以及公证鉴定。
–在进境检疫中,对动物、动物产 品的检疫较严格,植物产品检疫 较宽松。
–出口检疫相对宽松。
二、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特征)
1、法制性
是动植物检疫工作开展的依据,动植物检疫是 依法开展工作的,法制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基 本特征之一。
2、技术性 法制性与技术性是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 二者相辅相成。 动植物检疫的技术是“快速、准确、有效” 的技术。
5、综合性
是综合的管理体系 –管理对象的错综复杂 –管理手段的多样(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
三、世界各国动植物检疫的特点
• 1) 动植物检疫的执法更加严格 • 2) 动植物检疫的范围不断扩大
– 如:进境的交通工具(食品库,垃圾)
• 3) 动植物检疫的政策及时调整 • 4) 动植物检疫的技术逐步提高 • 5) 动植物检疫宣传全面加强
2.中国农业信息网 3.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 4.美国植病学会 5.美国农业部 6.美国动植物检疫局 7.美国植保学会 8.英国植病学会 9.英联邦农业生物研究中心 10.欧洲和地中海植保组织 11.亚太植保学会 12.日本农林水产省 http://www.maff.go.jp 13.澳大利亚农林渔部 14.联合国粮农组织 15.世界贸易组织
西兰、韩国等岛国。 5.工商业城市型:检疫要求宽松。新加坡、香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