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 整理

合集下载

动植物检验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

1.什么是动植物检验检疫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防止外来的动植物有害生物传播和蔓延也可采取检疫的措施来达到目的。

因此也就有了动植物检疫。

动植物检疫:原始:单纯的隔离检疫现行:通过对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邮寄物、人员携带物实施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2.病料的采集和保存采集1).判断被检动物患有何种疾病,以便病料采集2).采取病料所用的容器、手术器械,均需灭菌。

如脏器表面污染,可用烧红的金属片在表面烧烙,再采深部的病料。

3).解剖前(急性死亡)检查是否炭疽杆菌感染(血液抹片或组织触片)4).应尽快取病料5).病料采集(1)血样采集血样:采集方法: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心脏采血采血部位:牛、马、羊…颈静脉禽…翅下静脉血清分离方法:1非抗凝:用灭菌的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采血,将血液注入到试管中,血量约5-10毫升,将管内血液摆成斜面,室温静置,凝固后送实验室。

以无菌吸管分离血清,冷藏,防止溶血。

2抗凝:离心分离(2)乳汁:消毒后挤出10-20毫升于灭菌容器。

(3)脓汁、鼻液、水泡液、肿样等:用灭菌棉签蘸取、或注射器、灭菌吸管等吸取。

(4)粪便:新的玻璃棒挑取或棉拭子从直肠取出。

(5)肠:扎紧后剪取两端(约6厘米)。

(6)胆汁:取整个胆囊或吸取胆汁。

(7)脑和脊髓:采取后放在适当保存液中或取整个头包于浸过0.1%升汞的纱布中,于木箱中送检(8)实质脏器:选择病变部位连同正常组织切下4×2×2厘米3的1-2块典型病症采集方法病变最明显的部位,含毒(菌)量高的部位猪瘟:采取淋巴结、脾脏。

口蹄疫:发病期采水疱皮、水疱液;肉品检验时采淋巴结、肌肉、脊髓、扁桃体。

禽流感:采呼吸系统的组织和黏液·炭疽:采病灶水肿部的水肿液:病变淋巴结、脾脏。

保存1.细菌检验材料。

脏器组织:饱和氯化钠溶液或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液体:毛细玻管或试管肠道:去除粪便,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按脏器组织保存粪便:灭菌容器2.病毒检验材料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3.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固定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对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体系进行评估:问卷调查或实地考察定性(高、中、低或者极低等表示)及定量(用数据或概率表示)风险评估过程包括:传入评估、发生评估、后果评估和风险预测传入评估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生物学因素,如动物种类、年龄、品种,病原体感染部位,免疫、试验、处理和检疫技术的应用2国家因素,如疫病流行率,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体系,危害因素的监控计划和区域化措施3商品因素,如进境数量,减少污染的措施,加工过程的影响,贮藏和运输的影响发生评估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生物学因素,如易感动物、病原性质等2国家因素,如传播媒介,人和动物数量,文化和习俗,地理、气候和环境特征3商品因素,如进境商品种类、数量与用途、生产加工方式,废弃物的处理后果评估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直接后果,如动物感染、发病和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等2间接后果,如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费用,补偿费用,潜在的贸易损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第一篇: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1、病料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2采取病料所用容器、手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采样时应无菌操作。

(3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

(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用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 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 30min。

器皿(玻制等经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或放于 0.5%~1%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10min ~15min;软木塞和橡皮塞置于0.5%石碳酸水溶液中煮沸 10分钟载玻片在 1%~2%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水洗后用清洁纱布擦干, 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一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

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方法中不同动物采血部位分别是什么? 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

毛皮动物小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 多量采血可在隐静脉采集, 也可用尖刀划破趾垫 0.5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

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4、病料的采取方法中采血的方法是什么? 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拔毛 , 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

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

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 3mm ~4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5、一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 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石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

动植物检验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

绪论第一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非限定的有害生物——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签约方不应对这类有害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动植物检验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导言动植物检验检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护国内动植物安全和保护国民的健康。

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外来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传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将介绍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什么是动植物检验检疫?动植物检验检疫是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和审批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的进出口进行检验、检疫,并对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审批。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目的是保护国内动植物的健康和生物安全,防止外来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保护农业生产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农业生产。

外来的病虫害和有害生物可能对国内的农作物和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

动植物检验检疫通过对进出口动植物和产品的检验和审批,防止了外来生物的传入,从而维护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保护公共健康动植物检验检疫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公共健康。

一些外来的动植物疾病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对动植物和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和检疫,可以防止这些疾病传播到人类,并确保人们食用的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动植物检验检疫也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环境安全。

一些外来的有害生物可能对国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

通过对进出口动植物和产品进行检疫,可以防止这些有害生物进入国内,维护国家生态环境的稳定。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实施方式检验和检疫流程动植物检验检疫分为检验和检疫两个阶段。

检验是指对动植物和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其是否携带有害生物或疾病。

检疫是指对检验合格的动植物和产品进行进出口审批,并在进出口关口进行查验。

这些流程都是根据相关法规和国际标准进行的。

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实施依据是国内的法律法规和国际间的协议。

在中国,主要的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目的、范围、程序和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动植物检验检疫1

动植物检验检疫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一、名词解释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某些单位向检疫机构提出申请,检疫机构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的。

3.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FAO和IPPC定义为:指那些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泛,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是植物检疫的主要防控对象。

4.人畜共患病: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有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相互感染的疫病,包括人畜共患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5.动物产地检疫:指离开饲养地之前在县市境内流通的动物进行检疫。

6.动物检疫对象:在动物检疫中,OIE与各国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名录。

7.预检:指进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到原产国进行检查货物查验出证,核实条款的监督性检查8.补检:指未经检疫进入流通领域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

9.重检:指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过期或证物不符或发现患病动物及疑似疫病动物,染疫及疑似染疫动物产品时进行的检疫。

10.有条件食用肉:无碍于食品卫生的,轻症传染病、寄生虫病及病理损伤的胴体和内脏,经无害化处理后,传染性和毒性消失,对此不造成危害。

11.植物疫区: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由官方采取控制措施的地区12.植物保护区:某一检疫性有危害生物已经发生,对受威胁地区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13.一类动物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扑灭措施性的动物疫病。

14.净化检疫:指国内某地发生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15.植物检疫处理:是指针对建议危害性有害生物,对不符合检疫要求的检疫舞进行除害防疫的有效手段,是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环节二、简答题1.写出一些缩略符号的含义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2.检疫许可的作用1.避免盲目引进,减少经济损失①输入方的疫情②对检疫法规了解不够2.提出检疫要求,控制疫情传入3.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3.检疫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①常规消毒②重蒸处理(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③辐射处理④冷热处理4.动物检疫重点建议对象1.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病2.危害性大而目前预防控制困难的动物疫病3.急性的烈性的动物疫病4.我国尚未发现的国外重大传染病5.建立种苗其他必备条件有哪些①基地的选择②建立缓冲区③基地所用材料应来自非疫区④基地内的监测6.预检的程序①根据双边协议或工作计划输入方派出检疫人员②到输出国调查核实输出方的检疫机构是否履行了双边承诺,包括生产.储运.包装.标识等各个环节③输出方检疫人员确认后方可输入植物及产品7.松材线虫检疫特征①病树针叶变为红褐色,全株迅速枯萎死亡②病叶长时间不脱落是病害的显著特点③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可以看到天牛侵袭的痕迹8.产地检疫的内容(动物)①免疫接种(必须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免疫项目强制性的预防接种)②临床检查(确定被检动物的健康状况)③当地疫性(确定被检动物是否来自非疫区)④实验室检查(应为阴性)9.禽流感的临床诊断指标①急性发病死亡②脚鳞出血③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④肌肉或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10.植物检疫的特点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11.结核病的检疫特点和基本病理变化①消瘦是结核病的一大特点②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发现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是重要的病理特征12.肉的感官检验指标色泽,黏度,弹性,气味,肉汤三、问答题1.口蹄疫病临床检疫特征(动物)和处理措施(1)临床检疫特征:①消化系统。

第5章 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第5章 动植物、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技术
9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3)寄生虫病学检查
– 采集畜禽粪便检查虫卵或幼虫:涂片法、虫卵计数 – 寄生虫虫体的检查主要利用剖检的方法:从畜禽体 组织、脏器等获得 – 某些寄生虫还必须借助显微镜检查,如旋毛虫 – 血液寄生虫一般采血、涂片、染色镜检:弓形 体 ,螺旋体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 第二类,判定为有条件利用肉品 ------盖上“高 温”、“冻”、“腌”、 “食用油”等印章 – 第三类,判定为品质低劣不允许食用的肉品“工 业油”或“销毁”印章
49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50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51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52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第5章 动植物、动植物产品 检验检疫技术
1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一、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
(一)、临床检疫
– 1 、群体检查:得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的畜禽划 为一群,或以圈为一群进行检查,对禽、免、犬可 按笼、箱划分进行群检
休息状态的检查:在畜禽休息安静状态下,观察站立或 躺卧的姿势、精神、营养、被毛、呼吸和反当、咀嚼、 吸气状态 运动状态的检查:观察起立及行走姿势,排粪、排尿情 况 采食饮水状态的检查:观察畜禽自然采食、饮水状态 2
猪宰后检验程序
1).头部检查:
– 检查鼻腔、口腔、舌面、舌根及喉粘膜等有无溃 疡、出血点 – 外咬肌主要检查有无囊尾幼寄生 – 淋巴结有无肿大,淤血
29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30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31
中国药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綦国红

动植物检验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1. 概述动植物检验检疫是指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以保障国家的农业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携带者有可能携带有害生物,如病原体、有害昆虫等,因此需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这些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2.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动植物检验检疫对于国家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的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理由:2.1 预防疫病传入动植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如果没有进行检验检疫,这些病原体有可能传入到本国的动植物群体中。

这会导致动植物疫病的爆发,给本国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2.2 维护健康的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对于国家的农业、医药、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很重要。

检验检疫可以防止有害生物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保护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3 保障食品安全动植物及其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来源之一。

进行检验检疫可以确保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内容和方式动植物检验检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检验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需要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携带有害生物。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

3.2 检疫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需要进行检疫,以排除有害生物。

常见的检疫措施包括隔离、灭螺、处理病死动植物等。

3.3 监控与预警监控害虫、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3.4 咨询和宣传教育向公众提供有关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知识和信息,增强公众的意识和理解。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检验检疫和边境检验检疫等。

4. 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主要受到《动植物检疫法》的规范,该法律法规明确了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程序和要求。

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法规和部门标准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检疫的学科,旨在减少动植物疾病、有害生物和其他危害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涉及到对动植物的检测、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

一、动植物疾病预防动植物疾病是导致农作物和畜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动植物疾病预防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检疫检验: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或其他危害生物。

2. 疫情监测:定期对农作物、果树和畜禽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疫苗开发与接种:开发适合的动植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它们的抵抗力。

二、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检疫标准制定:制定和修订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证书签发:对符合出口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以确保货物符合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3. 检疫检验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检疫检验设施,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防控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还致力于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是对国家农业、生态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边境监测:加强边境监测,严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2. 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全球动植物疫情和有害生物的动态。

3. 风险评估: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为了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和减少动植物疾病传播的学科。

通过预防动植物疾病、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动植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和减损措施。

8.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限制以及限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9.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程序:
㈠起始
㈡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适当的保护水平(ALOP)
风险评估三个步骤:1)有害生物分类,2)评估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
3)评估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㈢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1、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性
2、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
10.有害风险分析的方法:
1、定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其结果用风险的高、中、低等指标来描述。

一般以专家经验及
模糊判断为主,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主要方式。

2、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其结果用风险发生的概率估计来表示,是未来有害生物风险分
析发展的方向,
11.转基因生物:又称为基因修饰生物体CMO,是采用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从各种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转移到原来不具有这种基因的生物体内,使之有效表达并遗传,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
12.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环境安全性。

13.基因流:又称基因漂流,指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生产造成大规模环境释放,可能使传入的外源基因流向其近缘植物,造成遗传物质的转移。

其造成的转基因杂交影响可称为“基因污染”
14.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原则
1)实质等同原则2)个案分析原则3)逐步完善原则
15.转寄因生物环境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2)熟悉性3)逐步评估4)个案评估5)实质等同性
第九章植物检疫法规
1.植物检疫法规分类:按权利机构分,可分为国际性、国家性和地方性;
按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法规和单项法规
2.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SPS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CBD《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章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
1.国内植物检疫行政措施主要包括:禁止性措施,防疫消毒措施,强制性检疫处理措施和紧急防治措施
2.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3.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4.根据疫区内特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程度分类:
1)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3)受控制区
2)缓冲区4)保护区
5.非疫区: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地区。

一个非疫区比一个非疫产地大的多。

非疫区一般可以还不间断地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非疫区常由输出国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督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6.非疫区和非疫产地的区别:
1)一个非疫区比一个非疫产地大得多
2)非疫区一般可毫不间断地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3)非疫区常由输出国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7.产地检疫:通常是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申请检疫的单位或个人所生产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农产品(含森林植物的种子、苗木个林产品)等,在原产地生产期间所进行的检疫检查、检测以及必要时的监督除害处理,并根据检查、检测和除害处理结果出具相关证明的全过程。

8.实施产地检疫的意义:
1)在植物生长期间,病、虫、杂草的为害情况及症状、形态特征等均表现明显,容易发现和识别,便于诊断、鉴定,可大大提高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

2)经过产地检疫合格后的种子、苗木等植物及其产品,在国内调运和进出境时不再检验检疫,简化了国内调运和进出境时的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事先申报产地检疫,能够在植检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采取预防和综合性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和消除有关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害,生产出更高合格的种子、苗木和有关农、林产品,这样在国内调运和进出境时,就可避免因检疫不合格不得不进行除害处理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9.国内产地检疫的具体做法:
申报进行产地检疫→填写产地检疫申请表→确定建议方案→实施检疫
10.植物检疫审批:是指从国外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国家法规规定的禁止进境物时,或在国内县级行政区以上范围之间调运时,事先都必须向有关的植物检疫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输入或调运计划的一种检疫制度。

11.植物检疫审批的意义:可以从宏观上对国外引进或国内调运种苗等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性有害生物实施超前性预防,同时对于保护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12.引种单位应在签订贸易合同、协议的30日之前,向检疫机构提出申请。

13.办理特许建议审批时,申报单位或个人需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申请。

进出境口岸检疫由口岸植物检疫机关负责。

14.国内调运检验程序:
㈠准备工作
㈡现场检查
1)现场检查内容:现场调运应检农业植物、植物产品及其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堆放场所等,是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无病原物和害虫、各虫态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蜕皮壳、蛀孔等痕迹。

复检时应该检查调运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与检疫证书是否符合。

2)抽样3)检查
㈢室内检验
1、取样
①取样方法
②提取检验样品
2、室内一般检验方法
㈣评定与签证
15.隔离试种检疫:是将拟引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产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经过在生长期间的观察和多种手段监测、检验,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后处理的一项检疫监管措施。

16.隔离检疫的基本步骤:
1)供试材料登记2)初步检验与处理3)栽培合格的材料4)生长期检验与处理5)出证放行
第十一章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1.现场检验检疫技术内容:
1)直接检验2)过筛检验3)软X光透视检验4)检疫狗检查
2.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1)相对密度检验2)染色检验法:革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法
3)直接镜检4)洗涤检验法
5)分离培养检验: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画线分离法
6)血清学检验法7)生理生化测定8)噬菌体检验法
9)保湿萌芽检验10)诱捕器诱集检验11)鉴别寄主检测
12)植物病原线虫的各种分离方法
第十二章检疫处理
1.检疫处理:指对国内或国际贸易调运的经检疫不合格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由检验检疫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性处理措施的过程。

2.植物检验检疫处理的目的:①杀灭在国内或者国际贸易调运物品上的限定的有害生物,保证处理后的检疫物在市场流通中的生物安全性;②为了履行国际有关公约以及有关条约的规定,或者对特定的检疫物为了满足有关国家的准入要求或履行合同约定
3.检疫处理的方式:
1)依照我国植物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遇到下列情况时应主动退回或销毁
2)除害处理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3)限制使用
4)隔离检疫
4.物理处理方法:
一、低(高)温处理
原理:各种有害生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和可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范围,高于或低于每种有害生物各自忍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范围,并持续一定时间,有害生物会死亡。

㈠低温处理
1、冷处理:冷藏库处理、集装箱处理;
2、速冻处理
㈡高温处理:干热处理、蒸汽热处理和热水处理
二、电磁波处理:微波处理、辐照处理
5.化学处理方法: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整理
熏蒸处理: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使用熏蒸剂在船舱、仓库、帐幕、集装箱等能密闭的场所毒杀有害生物。

熏蒸方式:常压熏蒸、真空熏蒸
6.影响熏蒸效果的主要因素:(简答,要说明多一点)
1)熏蒸剂的有关性质对熏蒸效果的影响
①熏蒸剂的挥发性和扩散性与药效的关系
②熏蒸密闭时间与药效的关系
2)有害生物状况对药效的影响
3)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①温度:气温高,有害生物生理代谢旺盛,单位时间内熏蒸剂进入有害生物的量也相对提
高,从而是熏蒸杀灭有害生物的速度和效果得到提高。

100C以下称为低温熏蒸,较低温度降低熏蒸剂挥发穿透能力,降低有害生物呼吸率,增加抗毒能力。

②湿度:对落叶植物或其他生长中的植物及其器官,熏蒸时必须保持较高的湿度。

对于中
资等的熏蒸,湿度越低越好。

③气体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7.常用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硫酰氟、环氧乙烷、氯化苦
第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