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TCD与颈动脉超声与临床

TCD与颈动脉超声与临床
如果无法做支架和内膜剥脱术,为什么要诊断 血管情况?
病变血管诊断的意义是什么?
对病情进行合理的解释 对病情发展进行预测 指导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介入、手术、内科用药) 动脉溶栓的选择 血压调整 指导预后 侧枝循环状态包括软脑膜侧枝以及Willis 环的情况与卒中预后密切相关
为什么患者已经出现脑梗死了,而TCD检查是正常的? TCD和颈动脉超声分别可以检测到颅内哪些动脉?
短时程﹤300ms 信号强度比背景≥3dB 单方向出现在频谱中 尖锐的噼叭音
男患,58岁。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
TCD对微栓子的监测 TCD+颈彩检查适应人群?
脑彩超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适应人群
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 高龄和超重等。 可能与血管病有关的症状:头痛、头晕、眩晕、晕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过性黑朦 等。 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 大动脉炎或其它免疫性动脉炎、感染性动脉炎、放疗所致大动脉狭窄、烟雾病或其它先 天性脑动脉狭窄等。
血流方向
血流方向在识别颅内血管中的作用
血流方向在判断病理性侧支循环开放时的作用 正常情况
血流方向在判断病理性侧支循环开放时的作用
R ACA
L ACA-反向 L MCA
正常层流
TCD频窗的形成 狭窄局部涡流
斑块
一幅正常的频谱 正常的TCD有哪些特点?
正常TCD频谱特点(流速、方向、频谱形态、同名动脉比较、同侧血流次序)
2MHz
L MCA (60-70 mm) L MCA (35-45 mm)
L ACA-A1 (60-70 mm) R ACA (80-90 mm) R MCA (90-100 mm)

CISS-两大特色解读

CISS-两大特色解读

其他原因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动脉炎 等
但其实没有必要改名心源称性卒中
高山
• 血管检查发现ICA或者 MCA狭窄,病因
– 粥样硬化 – 烟雾病 – 动脉夹层 – ----
血栓形成可继发于很多不同的病理情况
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因
高山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弓
颅内外 大动脉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确定 多病因
无确定病因 检查欠完整
载体动脉斑块 动脉到动脉 低灌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堵塞穿支
栓塞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高山






化 缺
机制




斑块延伸或 血栓形成
高山
机制: 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穿支动脉梗死
高山
5
1989年,Caplan教授根据病理画的图
载体斑块堵塞穿支 联合斑块延至穿支
Caplan LR.Neurology. 1989 Sep;39(9):1246-50
粥大样动硬脉化粥血样栓硬形化成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
原因不明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高山
4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
原因不明
同一的病因
高山
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
小动脉疾病
动 血大大脉 栓动动粥 形脉脉样 成粥粥硬 (样样化A硬T硬化)化
高山
动脉到动脉栓塞
• 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 死灶

烟雾病的TCD表现及研究2014-陈洁

烟雾病的TCD表现及研究2014-陈洁

烟雾病的TCD 应用与研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高山陈洁烟雾病自动调节研究3.烟雾病的TCD 表现 1.烟雾病微栓子监测研究2.目录颅内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烟雾血管网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双侧TICA 、MCA 、ACA 病因不明铃木分期TICA 分叉狭窄颅底烟雾血管形成TICA 分叉狭窄ⅠⅡⅡSuzuki J, et al . Brain Nerve17: 767-6铃木分期MCA/ACA 缺失颅底烟雾血管颅外-颅内ⅢⅣⅢPCoA 缺失颅底烟雾ⅣⅣSuzuki J, et al . Brain Nerve17: 767-6铃木分期MCA/ACA/PcoA 消失颅底烟雾颅外—颅内ⅤSCA 消失颅底烟雾完全依靠ECA/VAⅤⅤⅥⅥⅥSuzuki J, et al . Brain Nerve17: 767-6烟雾病TCD 改变侧支代偿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TCD 改变狭窄时血流速度TICAMCA ACA大脑中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TCD 改变狭窄时血流速度闭塞时血流速度TICAMCA ACA TICAMCA ACA大脑中动脉闭塞狭窄时血流速度闭塞时血流速度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TCD 改变TICAMCA ACA TICAMCA ACA无烟雾血管时不能测及ACA 血流有烟雾血管时几乎不可能诊断闭塞烟雾病TCD 改变侧支代偿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底部烟雾Moyamoya vessels are collateral pathways of the brain.-----JIRO SUZUKIJiro Suzuki. Moyamoya disease . Springer. 1986.颅底部烟雾颅底部烟雾血管TCD 表现:可在MCA 起始部和TICA 深度两条以上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和方向不同的血流信号很难分清血流来源和去向高山.中国卒中杂志. 2008后循环-前循环代偿TCD 表现:-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眼动脉→眶动脉→ACA 额叶皮质眼动脉TCD 改变-血流频谱颅内化-血流方向正常或双向眼动脉TCD 改变颈外→颈内吻合脑膜中动脉→MCA 供血区硬-软脑膜吻合-颈外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颅内化颈外→颈内吻合TCD 改变颞浅动脉TCD 频谱正常部分颅内化完全颅内化确诊Moyamoya :1.全部符合DSA 或MRA/MRI 特征性改变的三条:TICA/MCA/ACA 起始段狭窄或闭塞;动脉期异常血管网;双侧;2.并排除了以下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膜炎、脑肿瘤、唐氏综合症、颅外伤、放射线头部照射等。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摘要】目的讨论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诊断。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

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

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脑脊液正常。

SPECT、DWI和PWI有助于早期诊断,血管造影可发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

【关键词】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诊断动脉血栓性脑梗死(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最常见。

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下面将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分析汇报如下。

1 临床表现本病中老年患者多见,病前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

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约1/3患者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TIA。

根据脑动脉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同,相应地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在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严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有脑疝形成,最终导致死亡。

2 检查2.1血液化验及心电图血液化验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糖及血脂等,这些检查有利于发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2头颅CT 脑梗死发病后24小时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

在24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病灶。

对于急性卒中患者,头颅CT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发病早期脑梗死与脑出血的识别很重要。

缺点是对小脑和脑干病变及小灶梗死显示不佳。

2.3头颅MRI 脑梗死发病数小时后,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与CT相比,MRI可以发现脑干、小脑梗死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知功 能 , 现探讨其 相关 性 。 1 临床 资料
观察 组和 对照 组分别 有 13例 和 39例 患者 存 7 9 在 颈 动脉硬 化 , R为 15 , O . 8 即颈动 脉硬 化患 者发 生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的 危 险 性 比无 颈 动 脉 硬 化 患 者 高 15 倍 ;5 I 1 1 2 1 。观察 组和 对 照组 分 . 8 9 %C 为 .7~ .3
为 2 5 6 1 . 1~ .6 。
4 讨 论
组)男 20例, 1 , 4 女 8例 ; 年龄 5 7 5~ 5岁 , 平均 6 4 岁 ; 采用 简 易 精 神 状 态 量 表 ( S 专 人 评 价 , 均 MM E)
MM E总分 为 0~ 0分 , 分 认 知 功 能 障碍 的分 界 S 3 划 值 为文 盲组 ≤1 7分 , 小学 组 ≤2 O分 , 学及 以上 组 中 ≤2 4分 。选 取 同期健 康查 体 者 78例 为对 照 组 , 0 两
同期 收 治 的 28例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患 者 ( 察 5 观
别有 6 9例和 8 例患者存在糖尿病 , R为 28 ( O O .7 糖
尿病 患 者发 生认 知功 能障 碍的危 险性 比无 糖 尿病 者 升高 2 8 )9 % C 为 19 2 6 。相 对 于 既 无 .7倍 ,5 I ,9~ .4 糖尿 病 又无 颈动 脉 硬 化 患 者 , 有颈 动 脉硬 化 者 患 仅 认知 功 能障 碍 的 O R:16 , .5 即危 险性 升 高 16 . 5倍 ; 9 % C 为 11 2 2 仅有 糖尿 病者 患认 知 功能 障 5 I .7~ .3 ; 碍 的 O :35 ( 险 性 升 高 35 R .8 危 .8倍 ) 9 % C ,5 I为 19 6 1兼 有颈 动脉 硬 化 和糖 尿病 者 患 认 知功 .4~ .6 ; 能障碍的 O R:40 ( 险 性 升高 4 O .7 危 .7倍 ) 9 % C ,5 I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与治疗(教材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与治疗(教材版)




缺 血
院惠 神州 经市
发 内第
作 科三
的 黄人

志民 勇医




概述
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 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
如DWI已显示对应小片状缺血灶
治疗
TIA的ABCD2评分
得分
TIA的临床特征
年龄(A)
>60岁
1
血压(B) 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mmHg 1
临床症状(C)
单侧无力
2
不伴无力的言语障碍 1
症状持续时间(D)
>60分钟
2
10~59分钟
1
糖尿病(D)

1
治疗
2.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剂:非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 ① 阿司匹林 75~150mg/d,餐后服用 ② 氯吡格雷 75mg/d,PO ③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缓释的双嘧达莫(分别为25mg和200mg,2次/d)
治疗3Biblioteka TIA的外科治疗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的TIA患者, 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或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 有恶化趋势者,可酌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 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治疗
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病例,部分发展为脑 梗死,部分继续发作,部分可自行缓解
预后
Thanks
2. TIA的鉴别诊断 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 特别是单纯部分发作,常表现为持续数 秒至数分钟的肢体抽搐或麻木针刺感, 从躯体的一处开始,并向周围扩展

中药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作用

中药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作用

中药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作用吴海波;张云云;陈磊;王晔;龙燮;甄晓敏【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在共同内科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2周后观察微栓子数目变化并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后微栓子数目观察,治疗组(12.725±4.176)个和对照组(15.025±6.049)个明显减少,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9.201分±4.937分vs 9.450分±4.668分,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益气活血法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数目,可能因此改善患者最终疗效。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enefiting qi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microemboli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Eighty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icroemboli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group (n=40)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nefiting qi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and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placebo.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same intern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Results The number of microemboli in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and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Curative effect in both groups were effective significantly (P<0.05),and tha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microemboli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578-579)【关键词】脑梗死;微栓子;益气活血;中药;随机对照试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作者】吴海波;张云云;陈磊;王晔;龙燮;甄晓敏【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285.6国内外研究显示[1,2],缺血性卒中的明确病机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形成以及心源性栓子栓塞大动脉;而三者最终都是通过微栓子(MES)致病,因此微栓子的防治就成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重要原则。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动脉管腔粗细不均,内膜和中膜结构显示不清,管腔内血流充盈不均呈“串珠样”改变。 4. 颈内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以及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的真腔与假腔。 5. 大动脉炎 表现为血管壁内膜、中膜及外膜结构分界不清,动脉内膜和中膜的结构融合,外膜表面粗糙,管壁均匀 性增厚,管腔向心性狭窄等。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二)TCD的临床应用 3. 评价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 (1)评估RLS的TCD发泡试验,又称对比增强TCD,是通过肘静脉推注对比剂进入右心房,如果存在 右向左分流,则微气泡通过分流进入左心和体循环,TCD即可监测到进入脑动脉的气泡微栓子信号。 (2)对于隐源性卒中患者,建议进行TCD发泡试验以发现RLS。 (3)TCD发泡试验提示RLS存在时,应考虑经食道超声或胸部CT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检查。 4. 评价脑血管舒缩反应性 用于评价有症状或无症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脑内小动脉病变、脑外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该技术可以反映血管狭窄后脑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血管容积代偿潜力,帮助临床诊断和评估治 疗效果。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的下降是血管狭窄性病变患者临床预后差的依据之一。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 正常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
• 大脑中动脉狭窄血流频谱
• 大脑中动脉TCD血流频谱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二)TCD的临床应用 1. 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1) 诊断动脉狭窄的主要依据:血流速度增高;频谱形态异常,层流消失,出现紊乱的血流频谱;血 流声频粗糙、出现机械样或鸥鸣样杂音。 TCD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按高低顺序依次是大 脑中动脉M1段、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P1和P2段,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较 低。TCD不能直接观察到颈内动脉水平段、大脑中动脉M2段及其远端的血流。 (2)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无创、方便、可床边、可实时监测血管再通情况。 (3) 对血管事件高危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的筛查和定期随访 (4) 对脑侧枝循环的评价及意义:脑侧枝循环是决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最终梗死体积和缺血半暗带的 主要因素。 TCD可以配合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对侧枝循环进行评估。还可以结合二氧化碳或血管扩张剂 的刺激观察脑血流变化,间接判定侧枝循环功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方 医 科 大 学 附属 小 榄 人 民 医院 内科 ( 东 中 山 5 8 1 ) 中 山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院 内科 ( 东 中 山 5 80 ) 广 24 5 ; 广 24 0
经 颅 多普 勒 (rncai ope,C 微 栓 子 检 测 技 术 t srna D plrT D) a l 是2 0世 纪 9 年代 发 展 起 来的 一 门新 技 术 , 以 无创 、 时 、 o 可 实
者动 脉 粥样 盥 块 的稳 定性 、 管 的 狭 窄 程 度 及微 栓 予 的 阳性 血
与 否 , 而 进 行 针 对 性 防 治 措 施 , 减 少 或 预 防 缺 血 性 脑 卒 从 以
动 态地 检 测循 环 中微 栓 子 , 栓 子检 测 阳性 可 以 高度 提 示 动 微
脉 粥 样硬 化 斑 决 的 不稳 定性 。 文就 微 栓 子监 测 与 动 脉 硬 化 本 斑 块 关 系的研 究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中及再发脑缺血 事件 的发 生。
4 微 栓 子 与 动 脉 斑块 的 关 系
4 1 微 栓 子发 生 率 不 同病 变的 患 者 微 栓 子 发 生 率 不 同 , .
l 微 栓 子 研 究 的 发 展 史
19 9 0年 ,P N E 等 … 在 颈 动 脉 内 膜 切 除 术 的 脑 血 流 SE CR
脉 斑块 8 7例 , 稳 定 性 斑 块 5 不 8例 ( 8 ) 稳 定 斑 块 2 5% , 9例
可停 止 监 测 , 并认 为监 测 结 果 为 阴性 。 ( ) 内外 动 脉 狭 窄 3颅 的严 重程 度 . 内外 动脉 狭 窄程 度 越 高 , M S的 阳性 率 也 颅 则 E
从 0~ 0 5 %不等 , 存在动脉斑块并狭 窄 的有 症状 的患者微栓
子 的 阳性 率 明显 的提 高 。 症 状 性 ( 并 TA 或 脑 梗 死 ) 动 脉 内膜 剥 离 患 者 的 发 合 I 颈
监 测 过程 中发 现 , 流 中通 过 的 血 小板 或 血栓 碎 片 等 固体 颗 血 粒 可 被 T D检 测 到 , C 并称 其 为微 栓 子 信 号 ( E ) 9 5年 , M S 。19
南20 } 指 出T D是监测脑血流中 ME 08 , C s的唯一方法。
2 影 响微 栓 子 监 测 的 因素
ME S的 阳 性 率 各 家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之 所 以 差异 较 大 , 主要 与 以 下 因
素有关 :1 首 次监 测距 发病 时 间的影响 , S的 阳性 率 于 () ME
发 病 后 最初 数 小 时 内最 高 ;微 检 子 发 生 率 与 症 状 发 生 的 间
的 实 时监 测 成 为 可能 , 缺血 性 脑 血 管病 发 病 机 制 的研 究 、 使 个
而表现 为局部症 状 的颈动 脉 内膜剥 离患者发 生率 为 1 % ; 3
无 症 状 颈动 脉 狭 窄 患 者 的 发 生 率 为 1 % ; 症 状 颅 内动 脉 0 无
体化 治疗 方 案的 制 定 以及 抗 血 小板 药物 的 评价 进 入 了一 个新
时间 与 次 数 的 影 响 , 时 间、 次监 测 可 提 高 ME 长 多 S阳 性 率 , 监 测 到 1个微 栓 子 称 阳性 , 果 6 n内未 监 测 到 微 栓 子 则 如 0mi
4 22 微 栓 子 与 不 稳 定 性 斑 块 李 燕 等 提 出动 脉 斑 块 .. 与 ME S的 关 系 。 据 显 示 , 10例 ME 数 在 0 S阳 性 患 者 中 , 动 颈
隔成 反 比 , 发 病 时 的 10 随 时 间 的 推 移 逐 渐 下 降 至 从 0%
血 管 源性 的 , 论 颅 内 外 血 管 , 要 狭 窄 到 一 定 程 度 并 引起 无 只
斑 块 溃破 和 脱 落 。 可 形 成 血 液 中流 动 的 微 栓 子 。 均
7% , 0 且仅 在 症 状 出现 后 8 0 d内可 被 监 羽 到 6。 ( ) 测 l 1 2监
狭 窄 患 者 的发 生 率 为 0 ; 症 状 的 主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未 有 报 % 无
道 。
的 阶段 。20 年 , 洲卒 中 组 织 ( S 执 行 委 员会 和 写作 委 08 欧 E O) 员会 共 同 完成 了《 缺血 性 卒 中和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治 疗 指
Sr e t k 发表 了关于 ME o S诊断标准的专 家共 识 J 出现于血流 :
频 谱 中 , 时程 (< 0 s , 号 强度 比 背 景信 号 高 3d , 短 30m ) 信 B 单 方 向 , 尖锐 的 鸟 鸣 声 或 哨 声 。 因 此 , 脉 硬 化 到 动 脉 栓 塞 有 动
生 率 为 5 % ; 状 性 颈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的 发 生 率 为 4 % : 状 0 症 3 症 性 的存 在 主 动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 斑 块 厚 度 ≥4H I的 患 者 且 I [ f 发 生 率 为 3 % ; 状 性 颅 内动 脉 狭 窄 患者 的发 生 率 为 2 % ; 0 症 5
4 2 微栓 子 与 动脉 斑块 的 关 系 . 4 2 1 斑 块 是 微 栓 子 的 来 源 文 献 报 道 颈 动 脉 溃 破 的 ..
粥样 斑 块和 腔 内 血 栓 是 M S的 主 要 来 源 。 本 组 l E 3例 M S E 阳 性 患 者 ME S的 来 源 并 非 主 要 来 源 于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 MC A与 椎 动 脉 狭 窄 处也 是 ME S来 源 , 见 ME 可 S的 来 源 是 多

20・ 5
广东医学
21 00年 1 第 3 卷 第 2期 Gu n d n 月 l a g o gMeia o ra Jn 00,V 1 1 N .2 dcl un l a.2 1 J 0。3 , 0
微 栓 子 监 测 与动 脉 硬 化斑 块 关 系 的研 究 进 展
袁妙 兰 ,宋志彬 ,梁干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