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
关于逆转动脉斑块的有效措施

关于逆转动脉斑块的有效措施动脉斑块的元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还有一个“从犯”是甘油三酯。
在动脉狭窄没超过50%的时候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积极干预,就很有可能逆转甚至消退斑块。
一般来说,当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1.8毫摩尔每升,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50%,都有遏制动脉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的机会。
1、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将三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控制斑块发展。
2、控制饮食热量摄入过多、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对心血管风险有显著影响。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建议每天吃够500克蔬菜250克水果,每周摄入8种到10种蔬菜,大蒜、西兰花、菠菜、胡萝卜、豌豆都是优选。
多吃粗粮:全谷物、燕麦、豆类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减少血液所吸收的胆固醇数量。
如果牙口不好或有胃病,可每天冲服10~20克超细麦麸粉、菊粉等。
多吃深海鱼: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类及其鱼油中富含EPA和DHA,是欧米伽3脂肪酸的重要来源,每周食用两三次为宜,最好清蒸。
少吃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少吃盐和糖,严格控制总热量,避免超重和肥胖。
3、规律运动运动是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干预措施。
上下班走路不算,最好是每周能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等。
研究发现,定期运动者与不运动者相比,斑块逆转更明显,但不建议进行强竞技类运动,如马拉松等,过量运动反而会损伤血管。
4、戒烟戒酒吸烟是缺血事件、亚临床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
5、控制体重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将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应控制在24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控制在26以下。
6、药物治疗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低密度胆固醇、血糖等仍不达标,或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颠覆:逆转冠心病斑块的研究进展及生活方式医学

颠覆:逆转冠心病斑块的研究进展及生活方式医学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
冠心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很难逆转而导致的,血管中的斑块一旦形成,很难彻底消除,目前的单纯药物治疗方法,只能通过长期用药以稳定病情,防止斑块进一步扩大。
逆转斑块,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抓手与终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世界非传染性疾病分布图中,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是一个多细胞、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疾病。
虽然,国际上有关冠心病的临床试验都以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但是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或者消退,才应该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靶点以及终极临床治疗目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般是在数年或数十年间逐渐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血栓并发症则是突然发生,且经常无任何预警信号。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很可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活化”)和愈合(“钝化”)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斑块确实很难或不可能逆转,比如斑块完全钙化、血管成「陶瓷」样改变的病情,即通俗意义上的硬斑块。
但是,相当一部分软斑块,还是可以有被逆转的极大的可能性的。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影响身体内的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其斑块形成过程所用的时间,因人因病而异。
就拿最容易检查到的颈动脉斑块来说,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查遍颈动脉没有发现一枚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期发生了许多实质性的改变,逆转后期斑块非常困难,所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尤其是早期快速逆转是非常必要的。
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对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对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鱼建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06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20例门诊及住院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胶囊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轻甚或消失.用药前后通心络胶囊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通心络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更明显(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了心血管相关事件.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鱼建平
【作者单位】子长县人民医院,7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4
【相关文献】
1.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23例
2.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疗效观察
3.阿托伐他汀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4.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颈动脉粥样斑块观察
5.辛伐他汀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脂药物可以逆转血管斑块吗

降脂药物都有哪些降脂药物有很多,第一类是常见的他汀类药物,代表药物有很多,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等;第二类是贝特类药物,其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效果显著;第三类是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其实是维生素中的一种,但其用药量超过维生素的使用量时,就有了降脂的作用,第四类是胆酸螯合剂,其可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通过反馈机制降低血脂,第五类是胆固醇吸收抑制,主要代表药物是依折麦布,其抑制肠道内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还有其他类的降脂药物,比如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等,也有降脂作用。
降脂药物种类很多,但其针对不同类型的血脂升高,选用降脂药物还是有章可循的。
血管斑块形成后,使用哪种降脂药?血管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而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降脂药物最多选用的是他汀类药物,代表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称。
如果单纯的使用他汀效果不佳,还可以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为什么斑块形成以后选用的药物是这两种而不是其他的降脂药物呢?因为斑块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是经典的胆固醇学说,甚至有人认为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经典有效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所以,斑块出现以后,选用最多的降脂药物就是他汀。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逆转血管斑块吗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得斑块负荷减轻,所以在某些他汀类药物的推广中,就极力宣传其逆转斑块的作用。
但事实上,尽管斑块负荷和斑块的体积有减轻,但斑块成分改变有限,斑块纤维帽和脂质核心并不能被改变。
所以,我们往往认为他汀类药物主要是调脂和“稳定”斑块,而不是逆转斑块。
研究显示斑块负荷和斑块体积可以减小,但不能完全消失。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避免熬夜劳累,避免负面情绪等等,才有可能使得斑块负荷有减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治疗和挑战-PPT课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ollack CV, et al.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9(34)4: 417-428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的三个主要环节
减少OX-LDL 底物形成 抑制血栓 的形成 抑制氧化的 LDL-C 的形成
降血脂
传统疗法
抗血小板聚集
difference t
(d)
0.24士0.19 4.59
p p<0.01
In PAS group, vascular stenosis was decreased by 24% after treatment.
0.7 0.6 0.5 0.4 0.3 0.2 0.1 0 血管狭窄程度 治疗前 治疗后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血管床
脑血管疾病 24.7% 冠状动脉疾 病
7.4%3.3% 3.Fra bibliotek%29.9%
3.8% 3.8%
11.8 11.9% %
19.2%
外周动脉疾病
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 2019;348:1329-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能逆转 还是不能逆转 挑战
Comparison of vascular plaque stenosis AS and PAS therapy ( X±s)
0.68士0.18
0.53士0.19
0.15士0.11
3.13
p<0.01
0.58
In AS group, vascular stenosis was decreased by about 15% after treatmen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研究进展王姗;孙桂波;罗云;孙晓波【摘要】Atherosclero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ll over the world.Although now many drug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 there are still many patients who cannot be cured , especially those with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plague.So the research on the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 es-pecially rapid regression is in need .The research on reverse of atherosclerosis has some breakthrough in recent twenty years ,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the rapid reversal of advanced plaques , and some new mechanisms have been confirmed , including mac-rophage migration , polarity of macrophag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phages and the change of blood lipid , which offers hope for finding more effective drugs in future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刚查出了颈动脉斑块,能逆转和消除掉吗?这种情况的人是有机会的

刚查出了颈动脉斑块,能逆转和消除掉吗?这种情况的人是有机会的展开全文【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有朋友问:刚则查出长了颈动脉斑块,还能逆转和消除掉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有人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是不可逆转的,但也听到过有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治疗,斑块缩小甚至消失了,那么斑块究竟能不能逆转和消失呢?先来了解一下动脉斑块是如何发生的?所谓斑块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实质上它是血管壁中脂质化物质形成的团块,这些团块的组成成分包括脂肪类物质比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还有机体用于清除血管异物的吞噬细胞等等,由它们混杂在一起而形成,在斑块形成的早期,大量甘油三酯等脂肪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被运送进血管内皮细胞中,起过一定的限量时,机体就会调动吞噬细胞来吞噬过多的脂肪,以达到清除的目的。
但随着脂肪数量的增多,一来吞噬细胞的数量越来越不够用,吞噬了大量脂肪的吞噬细胞因过量吞噬发生了死亡,就会像皮肤“化脓感染”一样形成“粥”一样的坏死物质,这样的物质形成了便积存在了血管壁中而无法得到清除,越积越多就形成了斑块。
由此可见,在血管内皮中积存的脂肪较多、吞噬细胞尚能发挥吞噬作用而未发生坏死、还没有大量形成“粥”状物质的这个阶段,如果能采取大量减少脂肪进入血管内皮,同时增强并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将血管内皮中的脂肪慢慢清除掉,就可以阻止斑块的进一步形成并清除掉脂肪堆积形成的团块。
而一旦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有了“粥”状物质的形成,特别是这些“粥”状物发生钙化、纤维化成为了血管壁的一部分时,便不可能再被清除,成为了不可逆转的病变。
因此,能够得以逆转并清除的斑块是指早期形成的斑块,这一阶段在控制血压、血糖、戒除烟酒等避免血管内皮受损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血脂特别是降低运送脂肪进入血管内皮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将有机会逆转与清除掉早期斑块(早期软斑)。
国内外研究证实:将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控制在2.1mmol/L以下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特别是能降低至1.8mmol/L以下获得的机会会更大;低密度脂蛋白得到这样的控制,即便是对已经形成的不可逆斑块,也可以起到缩小与稳定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其他药物
还有其他一些药物,如降 压药、降糖药等,也有助 于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03
完全消退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的挑战
斑块的形成和进展的不确定性
斑块形成和进展的机制尚不完 全明确,因此难以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策略。
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 等均可影响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速度 在不同个体中存在差异,难以 准确预测。
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 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 素有关,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
等。
目前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 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 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和消退,但完全消
退的可能性较小。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需要综 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以及药物 副作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炎症细胞和泡沫细胞聚集在血管内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炎症细胞和泡沫细胞逐渐发生坏死、钙化等变化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正常的血流和氧气供应,从而引发各种心 脑血管疾病。
如果斑块突然破裂,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戒烟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会加速, 控制血糖可以减缓这一过程。
吸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戒烟可 以大大降低这一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饮食调整
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 食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 ,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 的进程。
规律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 高心肺功能,控制体重, 降低血脂和血压。
THANK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全性外向 型(正性) R
瘢痕形 成
精品课件
斑块破裂
血管 事件
Circulation
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
• 优点
– IVUS可在体精确测量斑块负荷,重复性好
• 缺点
旋转式探头
– 有创检查 – 虽然IVUS被证明是验证抗AS治疗减少
斑块负荷最直接的指标,但其对未来
/
-6.39**††
-41.4 70.2 +8.7 48.6 -0.99***
/
-4.42**
血脂指标用平均值表示,如非特别提示IVUS数值用中位数表示. $完成研究的患者. 绿色值表示数值上的逆转. ns 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P<0.001, ***p<0.0001 与基线相比; †P<0.05, ††P<0.01 与对照组相比. ATV=阿托伐他汀, RSV=瑞舒伐他汀;TAV=粥样斑块总体积, PAV = 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
• CIMT是无创的,所以无法了解斑
块的形态
精品课件
磁共振成像
• 直接看血管腔和血管壁 • 可以再造三维图像 • 优点
– 无创检查 – 可提供动脉壁、腔和斑块的二或三维图像 – 可以分析斑块的成分
• 缺点
– 是一项新技术,其有效性还未得到充分验证
精品课件
血管壁体积=1076mm3
– QCA不能发现早期AS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
精品课件
• 53岁男性患者,因“腹胀10多天”于 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诊断“腹胀 待查(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淋巴 瘤?)”,诊断“糖尿病”1年。
• 经治疗腹胀减轻,腹水减少。某日突
精品课件
• 头颅磁共振:左额、顶叶,左侧侧脑室后角旁及胼胝体体部急性脑梗死,左 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C2段及 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管腔局限狭窄。
– CIMT虽然可以作为各期AS进展的marker,但 不能直接看AS斑块
– IVUS可以连续并细致的分析斑块体积,但几 乎无法显示斑块的成分
– CMR是相对新的技术,显示了较好的前景,
但缺乏验证
精品课件
他汀类:多方位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 降脂作用 降低TC和LDL-C,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比传
统类降脂药物更为有效
IVUS
QCA
CMR
精品课件
血管造影
• 优点
– 能更准确地测定管腔:通过对狭窄的量化分析,改善 了血管造影的图像
– 检查结果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相关
• 缺点
– 对动脉壁的检测效率很低: AS是动脉壁而不是腔的 病变
– 不能发现早期AS病变
精品课件
血管造影照片
IVUS
未显示有 AS病变
几乎没有AS病变 AS病变
•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沉积 • 降低纤维蛋白原、血粘度和
PAI-1
恢复内皮功能
• 改善内皮依赖血管扩张 • 改善血管反应
减少炎症反应
精品课件
瑞舒伐他汀逆转斑块的循证证据充分
研究 时间
ASTEROID1 RSV 40mg (n=346$)
METEOR2 RSV 40mg
(n=624) Placebo (n=252)
• 降脂外作用 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稳定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
精品课件
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
独特的稳定斑块作用
• 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加 强斑块帽,抑制斑块破裂
• 对中心脂质的消耗和稳定作 用
• 抑制巨噬细胞等
*关于以上4项作用和作 用机理, 他汀之间有显 著的差异
独特的抗血小板血栓 形成作用
精品课件
• 予双抗、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 qn。 • 患者好转后要求出院,表示回家修整后赴上级医院诊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内皮损伤
炎性细胞进入内皮下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趋化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 巨噬细胞吞噬氧化LDL
泡沫细胞形成 指纹和脂质斑块形成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中破裂斑块 带血栓的显微照片
精品课件
不稳定性斑块的特点
• 斑块内含有大量炎性细胞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密 度高是不稳定斑块的主要 特点。
• 平滑肌细胞少。 • 纤维帽薄,纤维帽易降解。 • 质脂核大。
精品课件
脂质核
外膜
脂质核
外膜 不稳定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的区别
精品课件
稳定性斑块
精品课件
评价血管影像技术
Carotid IMT
正常冠脉解剖
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还不十分确定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IVUS测量方法图示
A
B
B-A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CIMT)
• 采用B超直接在体测定劲动脉的厚度
• 血管壁的厚度和AS的严重程度及CV事件相关
• AS是全身性疾病,颈动脉的AS可以预测其他血管床的 病变
COSMOS3 RSV 2.5-20mg
(n=126)
SATURN4 RSV 40mg
(n=520) ATV 80mg (n=519)
24m 24m
18m 24m
LDL-C 的变化
(%)
达到的 LDL-C (mg/
dL)
HDL-C 达到的 的变化 HDL-C (%) (mg/L)
PAV 的 变化(%)
Circulation 2001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低估了AS病变
n=44,疑似CHD但关脉造影正常
经IVUS检查
52%
无AS病变
48%
经IVUS检查
有AS病变
Eur Heart J 1996
精品课件
动脉血管重构
- 血管 +
- 腔径 +
AS斑 块
内向型(负 性)R
过度代偿 (动脉瘤)
“理想的”外向 型R
精品课件
不稳定性斑块与临床事件关系
• 传统概念:斑块逐渐增大,狭窄。 • 消退斑块是重点。 • 现代概念:斑块稳定与否。
病人数
多数心肌梗死由轻度狭窄引起
精品课件
MI前罪犯病变的狭窄程度
血管造影照片
IVUS
未显示有 AS病变
几乎没有AS病变 AS病变
Circulation 2001
精品课件
• 维持斑块的生物学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 • 狭窄严重时的斑块, 急性改变少见 • 轻中度狭窄时的斑块, 常为多发性 • 轻中度狭窄时的斑块, 引发大多数临床事件 • 治疗易损斑块是关键
TAV变 标化TAV的
化百分
变化
比(%) (mm3)
-53.2 60.8 +14.7 49.0 -0.79**
/
-12.5**
-49.7 78 +8% 53.0 -0.0014
mm/yr
/
/
(CIMT)
ns†
-38.6 82.9 +19.8 55.2
/
-6.5**
/
பைடு நூலகம்
-47.8 62.6 +11.2 50.4 -1.22***